方糖不见了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

摆放实验用具,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 空间进行操作。
观察区域
展示板
设置一个专门的观察区域,让孩子们能够 清楚地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可以摆 放一些椅子或垫子,让孩子们坐着观察。
用于展示实验记录表和孩子们的实验成果 ,以便大家分享和交流。
03
活动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引起趣
老师拿出一杯清水和一些糖,问孩子 们“糖放到水里会怎样?”让孩子们 自由发言,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
幼儿在家中的表现
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是否有延续对溶解现象的探索和兴趣,以及家长对幼儿在科学知识方面 的引导和帮助情况。
THANKS
感谢观看
能力。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法
讲解糖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们介绍糖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糖是一种甜味物 质,可以溶解在水中等。
阐述实验原理
详细解释本次实验的原理,即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帮助幼儿们理解实验现象 。
演示法
教师演示
教师首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展示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便幼儿们清晰地观察 到实验现象。
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通 过科学活动可以引导他们探究事物的 本质和变化。
活动目标
探究糖溶解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和原理。
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 教案
目 录
• 活动背景与目标 • 活动准备 • 活动过程设计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幼儿参与与互动 • 活动评价与反馈

方糖不见了的原理

方糖不见了的原理

方糖不见了的原理
方糖不见了的原理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方糖不见了可能是由于物理原因导致的。

方糖是由糖类分子组成的,而糖的分子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是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

如果方糖暴露在空气中,可能发生物理反应,例如方糖会逐渐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使得方糖溶解。

这时,我们就不能再看到原来的方糖了。

其次,方糖不见了可能是由于化学变化导致的。

方糖中的糖类分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当受到一定的外界刺激时,糖分子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方糖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糖分子可能被加热分解,生成其他物质,导致方糖不再存在。

另外,方糖不见了也可能是因为其被其他物质覆盖或吸附。

方糖是一个较小的物体,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当方糖暴露在尘埃多或者粘性物质较多的环境中,这些物质可能会附着在方糖表面,使得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方糖。

此外,方糖不见了还有一种可能是由于人类感知的限制。

我们知道,人的感知受限于我们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有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方糖不见了,可能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或者没有正确识别它。

这种情况下,方糖并没有真的消失,只是我们无法察觉到。

综上所述,方糖不见了的原理可能是由于物理原因(如方糖溶解、分解)、化学
变化、被其他物质覆盖或吸附,或者是人类感知的限制所导致的。

方糖的消失并非一个神秘的现象,而是可以用科学的方式解释和理解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方糖不见了》含微课视频课件教案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方糖不见了》含微课视频课件教案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方糖不见了》含微课视频课件教案反思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帮助幼儿了解方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3.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教具:方糖、水、玻璃杯、搅拌棒。

2.微课视频课件:《方糖不见了》。

3.教学环境:宽敞、明亮、安全的教室。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观察教具,引起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说出方糖的特点。

(二)实验观察1.将方糖放入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邀请幼儿观察方糖在水中的变化。

3.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引导幼儿注意方糖逐渐消失的现象。

(三)微课视频教学1.播放微课视频课件《方糖不见了》。

2.引导幼儿观看视频,了解方糖溶解的过程。

3.邀请幼儿分享观看视频的感受。

2.讲解方糖溶解的原理。

(五)互动游戏1.邀请幼儿参与“猜猜看”游戏,猜测其他物品在水中是否会溶解。

2.邀请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验证猜测。

(六)活动延伸1.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实验。

2.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活动反思优点:1.教具准备充分,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

2.微课视频课件生动有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互动游戏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不足:1.部分幼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动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指导。

2.活动时间安排不够紧凑,导致部分环节略显拖沓。

3.活动结束后,部分幼儿对方糖溶解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二)实验观察1.教师将方糖放入玻璃杯中,并加入适量的水。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我把方糖放进水里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邀请幼儿观察方糖在水中的变化,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现象。

幼儿A:“老师,方糖好像在变小!”3.教师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引导幼儿注意方糖逐渐消失的现象。

教师:“大家仔细看,方糖慢慢就不见了,就像魔法一样,你们觉得这是为什么呢?”教师:“方糖消失在水里,是因为它溶解了。

《水能溶解》练习题及答案

《水能溶解》练习题及答案

《水能溶解》练习一、填空题1、溶解现象: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就是________________。

2、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________________的。

3、水能够溶解很多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_____________在水中。

5、比较食盐与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_______________的溶解能力更强。

二、判断题1、溶解只会给人带来好处,不会带来坏处。

()2、面粉和沙都会溶解。

()3、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4、白糖、木屑、食盐、醋、油、面粉都能溶解于水。

()5、物质溶解于水后就消失了。

()6、把沙子放入水中搅拌,水变浑了是因为沙子溶解了。

()三、选择题1、下面()能完全溶解在水中。

A.沙子B.石油C.白糖D.面粉2、食盐放在水中不见,这说明盐有( )。

A.溶解B.蒸发C.不溶解D.融化3、小林在做水溶解盐的实验时,( ) 的操作方法正确。

A.杯中先放水,静置一会儿再放盐B.盐和水一同放入杯中C.先把盐放入杯中,然后加水4、过滤应该选择()材料进行过滤。

A.纱布B.滤纸C.纸巾D.棉布5、盐放在水里变得不见了,那是因为盐在水里()了。

A.蒸发B.溶解C.融化D.沉淀6、将滤纸对折()次后,沿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A.一次B.两次C.三次D.零次7、加液体的烧杯口靠引流的()。

引流的玻璃棒末端靠三层滤纸。

A.滤纸B.漏斗C.玻璃棒D.纱布四、解答题1、红糖溶解于水,沙子溶解于水,溶解的结果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在水中为什么不能无限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分析题【1】下面是某小组探究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又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实验过程,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问题。

三年级下册方糖溶解的实验现象

三年级下册方糖溶解的实验现象

三年级下册方糖溶解的实验现象1、砂糖或食盐倒入水中,过一会就不见了,是因为溶解在水中了,但是彩砂、弹珠等不能溶解在水中;2、搅拌可以加速砂糖或食盐的溶解;3、砂糖在温水比冷水溶解里的快。

实验探索一:各不相同1、实验过程①提前准备好3杯清水,一杯里面加入食盐,一杯里面加入白糖后搅拌均匀,另外一杯什么也不放;②请小朋友们分别尝尝,说一说它们的味道。

2、实验发现三杯液体都是透明的,不过味道却不一样,一杯是甜甜的、一杯是咸咸的,还有一杯没有味道。

实验探索二:谁“失踪”了1、实验过程:①往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半杯水,再依次往三个烧杯中加入几颗砂糖、食盐和玻璃弹珠;②放置一会儿然后再观察,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2、实验发现:白糖和食盐在水中,越变越少,最后不见了,溶解了;彩砂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探索三:谁能被“溶解”1、实验过程:准备一些洗衣粉、蜂蜜、咖啡、奶粉、洗洁精、弹珠、雪花片等等,请你来测试一下这些物质哪些能被溶解,哪些不能被溶解。

2、实验发现:洗衣服、蜂蜜、咖啡可以被溶解,雪花片、弹珠不能被溶解。

实验探索四:溶解的快慢——搅拌1、实验过程:①两个烧杯分别倒入半杯水,然后各放入一勺砂糖,其中一杯烧杯用搅拌棒搅拌,另外一杯不作干预;②请仔细观察,哪一杯烧杯里的砂糖溶解的快呢?2、实验发现:用搅拌棒搅拌之后的那一杯,砂糖溶解的更快。

实验探索五:溶解的快慢——温度1、实验过程:①准备两个烧杯,一杯倒入常温的冷水,一杯倒入温水,再各放入一块冰糖;②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现象,说一说。

实验发现:温水中的方糖溶解的更快。

三年级科学上册 神奇的水练习题 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神奇的水练习题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神奇的水
一、填空答疑:
(一)溶解现象: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

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

1.能够溶解很多物质,如:(答:食盐、白糖、洗衣粉、高锰酸钾、红糖等)
2.关于溶解,你能提出哪些可以研究的问题?(至少提出三个问题)你怎么猜想?
问题:(1)奶粉能溶解在水里吗?能
(2)物质溶解后水面会上升吗?不会
(3)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物质溶解得快点?(加热使温度高搅拌)
(4)面粉能溶解在水里吗?不能
(二)如果要你分辨出桌上放置的5杯液体,哪杯是水、牛奶、醋或白酒、食盐水。

答:我先通过看找出白色的就是牛奶,然后闻气味找到白酒和醋,再通过尝味道找到食盐水。

最后剩下的就是水。

(三)拿一个塑料瓶用钉子在瓶壁上扎几个孔,装水后。

你有哪些发现?这是为什么?
答:水会喷射出来。

我还发现,瓶子高。

水的压力小,射的水就近,瓶子低,水的压力大,射的水就远。

(四)会托举的水是因为水有浮力。

曹冲称象就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方糖消失了教案

方糖消失了教案

方糖消失了教案教案标题:方糖消失了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资源:1. 方糖2. 纸巾3. 放大镜4. 实验记录表格5. 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马克笔教学过程:引入:1. 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开始:方糖放在教室里的桌子上,第二天却不见了,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各种可能性,并记录在黑板/白板上。

探究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块方糖。

2. 让学生观察方糖的特征,使用放大镜观察方糖的表面。

3. 学生在实验记录表格上记录方糖的颜色、形状、大小和其他特征。

4. 鼓励学生提出他们认为可能导致方糖消失的原因,并记录在表格的“可能原因”栏中。

实验设计:1. 将桌子表面铺上纸巾。

2. 让学生将方糖放在纸巾上,观察方糖是否会消失。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可能的原因。

实验结果分析: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可能的原因包括方糖被吸附在纸巾上、方糖被其他物体遮挡、方糖被其他同学拿走等。

2.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解释和可能性。

解决问题:1. 将学生分成新的小组,每组讨论并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2.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提出他们认为最可能的解释,并解释为什么。

3.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4. 整合各组的解释和解决方案,形成一个共识。

总结:1. 整理并总结学生们提出的各种解释和解决方案。

2.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并总结科学方法的步骤:观察、提出问题、做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 强调合作和团队合作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来验证他们提出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2. 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类似的实验,观察方糖是否会消失,并记录结果。

3. 学生可以将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制作成展板或报告,并与全班分享。

水的溶解教案5篇

水的溶解教案5篇

水的溶解教案5篇水的溶解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在操作实验中培养幼儿互相谦让、有秩序进行操作的习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

3、轻柔的音乐教学过程:一、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

1、师讲故事:嗨!我是糖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嗨!我是勺子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小朋友们,你们想听我们的`故事吗?师:糖宝宝和勺子宝宝是一对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做游戏,有一天他们到草地上做迷藏,糖宝宝要藏了,糖宝宝想:我藏到哪儿好了?忽然,糖宝宝看见一杯水,赶紧跳下去。

勺子宝宝说:我一定能找到你。

勺子宝宝找呀找呀,勺子宝宝找到糖宝宝了吗?2、教师出示糖和纯净水。

小朋友们猜一猜糖宝宝跳进水中,勺子宝宝能找到吗?3、师把幼儿猜想的结果表示出来:找到的用笑脸表示,找不到的用哭脸表示。

4、我们可不能凭想哟,必须自己试一试才知道。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糖去了哪里?)二、请幼儿自己动手实验,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中的结果。

1、教师:你们想是吗?2、老师提出实验要求后,请幼儿自由地去进行水的溶解实验。

步骤:一、想:要多少糖(一勺糖)二、看:看糖在吗?三、搅:用勺子搅一搅四、再看:看糖还在吗?要求:(1)、慢慢地做实验(2)、不要把水和糖弄撒了(3)、仔细的看一看(4)、说一说你的发现3、幼儿自由进行探究实验,教师观察并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孩子做实验记录。

4、师问:还看得见糖吗?糖哪儿去了?5、师幼交流实验结果,根据猜想更换卡片。

三、总结实验结果。

1、师告诉幼儿这种现象就叫做"溶解"。

2、师解释"溶解"。

2024版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

2024版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

实验操作
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 察糖的溶解过程,并记录实验
结果。
交流分享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 和感受,引导幼儿讨论糖为什
么会溶解等问题。
活动总结
对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实验过 程和结果,加深幼儿对糖溶解
现象的理解。
03 科学探究过程展 示
观察现象
01
教师将方糖放入透明杯子中,加入 少量水,并用搅拌棒搅拌,让幼儿 观察方糖在水中的变化。
药物溶解
一些药物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服 用,这也是利用了溶解的原理。
咖啡冲泡
咖啡粉在水中溶解后,可以形成 浓郁的咖啡香味和口感。
05 拓展延伸活动设 计
家庭小实验推荐
溶解度实验
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简单的糖溶 解度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糖的 溶解速度和量,了解温度对溶解
度的影响。
味道感知实验
让幼儿尝试不同种类的糖(如红糖、 白糖、冰糖等),感知它们的味道 和口感差异,培养幼儿的味觉感知 能力。
实验验证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包括盐、沙子、小石子、搅拌 棒、透明杯子等。
实验结果表明,盐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沙子和小石 子则不能溶解,仍然保持原状。
教师带领幼儿分别将盐、沙子、小石子放入透明化。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像方糖和 盐这样的物质可以被水溶解,形成均匀的溶液;而 像沙子和小石子这样的物质则不能被水溶解,它们 在水中会沉淀或漂浮。
THANKS
感谢观看
密度实验
利用糖和水的密度差异,设计简单 的密度实验,如“糖水浮蛋”,让 幼儿了解密度概念。
相关科普知识介绍
糖的来源与种类
向幼儿介绍糖的来源(如甘蔗、 甜菜等),以及不同种类的糖

方糖不见了小班教案

方糖不见了小班教案

方糖不见了——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语言描述事物。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方糖,了解方糖的特点和用途。

2. 讲述故事《方糖不见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开展寻找方糖的游戏,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4. 引导幼儿讨论方糖不见了的原因,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故事和游戏,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方糖的特点和寻找过程,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方糖、故事课件、游戏道具。

2. 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方糖,引导幼儿观察方糖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述故事《方糖不见了》:通过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游戏:寻找方糖。

教师设置障碍,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4. 讨论:方糖为什么不见了?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听取幼儿在讨论中的发言,评价其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综合评价幼儿对方糖的认识和故事的理解,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七、教学拓展:1. 开展类似的寻找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锻炼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讲述其他关于友谊和分享的故事,加深幼儿对主题的理解。

3.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是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否具有教育意义。

方糖不见了科学教案

方糖不见了科学教案

方糖不见了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方糖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学习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方糖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
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2. 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
1. 方糖;
2. 热水;
3. 盐酸;
4. 玻璃棒;
5. 试管;
6. 酒精灯或火柴。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小说《方糖不见了》中方糖消失的情节,引起学生对于方糖性质的思考。

并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方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部分(30分钟)
步骤一:制备盐酸溶液
将少量盐酸加入适量水中,搅拌均匀即可。

步骤二:观察方糖物理性质
将方糖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热水,观察方糖的变化。

步骤三:观察方糖化学性质
将方糖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方糖的变化。

步骤四:解决问题
如果实验中出现了问题,如方糖不溶于水或盐酸等情况,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并尝试解决问题。

3. 总结部分(10分钟)
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对于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六、教学扩展
1.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其他实验来探究方糖的性质;
2.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相关知识,探究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3.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科普文章或书籍来进一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糖消失了》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糖消失了》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糖消失了》教案一、活动设计意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历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对周围事物、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

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而这次的“做中学”实验是在一次偶然的幼儿生活环节中,孩子将糖掉进了水里,老师抓住了此次教育契机,不仅引发了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糖的变化,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次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

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

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二、活动方案及修改意见: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一研)执教:陈梦娇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1.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

2.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提问:1.小朋友,你们吃过糖吗?喜欢吃吗?2.请你说说糖在嘴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等)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1.教师: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2.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的没有了,水会变甜。

(三)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

1.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方糖不见了小班教案

方糖不见了小班教案

方糖不见了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方糖不见了》: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观察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发现、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方糖不见了的故事动画或图片。

2. 观察游戏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糖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课件,讲述故事《方糖不见了》。

2. 讨论:提问学生,为什么方糖会不见?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3. 观察游戏:分发观察游戏材料,让学生观察糖果的形状、颜色,引导他们发现糖果的特点。

4. 游戏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找糖果”的游戏,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记忆力。

五、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方糖不见了》的内容。

2. 家长协助孩子用糖果进行创意拼图,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游戏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合作环节的沟通能力,以及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活动。

七、教学延伸:1.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组织学生参观超市,让他们在购物过程中观察商品的特点,提高观察力。

八、教学反馈:1. 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故事和游戏的理解和感受。

2. 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十、教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回顾教学过程。

2. 分析教学效果,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十一、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方糖不见了》的内容。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3、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同时,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

【重、难点突破】感悟松鼠的可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朱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大家看,它是谁?2、你知道松鼠是生活在哪里的吗?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一只《跑进家来的松鼠》。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请打开书118页。

2、说一说你们做了哪些预习?3、那我们来看看这几个最难读得词语,你会了吗?储备干脆失踪空落落(kōng luò luò)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4、读阅读提示,了解本文要掌握的重点。

(1、说说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三、重点切入:(一)确实,这是一只调皮又可爱的松鼠,一只和人类亲近的松鼠,一只爱捣蛋的松鼠,可是这只松鼠跑到家里来,做了一连串的淘气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马上让孩子回答。

(二)假如朱老师想把这几件事写在黑板上,可不能太多字,那应该怎么办?1、从说的话中提炼出重点。

2、比较小标题(引导小标题是怎么概括出来的:语言简洁,用词组概括,尽量前后一致,整整齐齐)重点交流第一件事3、根据小标题的要求,自己修改第2、3个小标题。

4、汇报;教师板演比较好的标题指名汇报:藏方糖晾蘑菇垫暖窝5、试一试还有什么方法概括:方糖事件蘑菇事件暖窝事件:“不诚实的孩子” “勤劳的孩子” “怕冷的孩子”:储备方糖储备蘑菇储备暖窝6、请修改一下自己的小标题四、研究表达方法1、松鼠在“我”家做了这么多调皮事,可这些真的是调皮事吗?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读一读划出相应的句子来证明。

关于糖不见了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关于糖不见了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关于糖不见了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糖不见了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3篇中班科学水不见了教案反思中班科学水不见了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水不见了教案吧。

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教师经验准备: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了解幼儿对物品吸水性的理解。

2、幼儿经验准备:感知水的流动性,在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一些操作材料,会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尽量不洒出来。

3、材料的准备: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每组一盆水;海绵、布、积木、餐巾纸、乒乓球等材料若干。

每人一张记录卡,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1、出示一个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3、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

(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

2014年12月12日第七单元练习题(答案)

2014年12月12日第七单元练习题(答案)

2014年12月12日第七单元练习题学生姓名:家长签名:一、看拼音写词语。

sùliào jíxiáng yuâpǔshíbēi rìkîu yìyáng dùn cuîyùxuěbïshā塑料吉祥乐谱石碑日寇抑扬顿挫浴血搏杀二、用“——”画出句子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中改正。

1.老人望着高空盘悬的欧群,眼睛里戴着企盼。

(旋)(鸥)2.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朴向敌人,式不可当。

(扑)(势)三、多音字按所给读音,组词有错误的两组是(A)。

A.片(piān)(照片唱片画片相片)B.背(bēi)(背着背包袱驼背背负)C.中(zhîng)(猜中中意中弹中伤)D.埋(mái)(埋葬埋藏掩埋埋怨)四、根据“谎言”这个词语产生的不同结果,各写一句话。

善意的谎言她为了使我有信心练琴,说了“我的琴拉得好”的谎言来鼓励我。

谎言恶意的谎言他说的谎言你都信,你会上当的。

五、选出与其它三句意思不同的一句?在括号里打“√”。

1.你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可爱吗?(√)2.难道你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不可爱吗?()3.你会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不可爱吗?()4.你一定不会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不可爱()六、修改下列病句,把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1.因为嘎羧垂暮,人们也不会忘记它曾经辉煌的过去。

即使嘎羧垂暮,人们也不会忘记它曾经辉煌的过去。

2.这次活动使我深深地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打“√”1.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肃立,是想老人喂食饼干。

()2.“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这句话表现了对松鼠动作灵活的称赞。

(√)3.嘎羧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掩埋自己,是因为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

方糖不见了评课

方糖不见了评课

方糖不见了评课方糖,是一种小巧可爱的糖果,因其形状酷似一个小正方体而得名。

它甜蜜可口,口感独特,深受许多人的喜爱。

然而,就在某一天,方糖却不见了。

这让人们纷纷展开了寻找方糖的行动。

一位小朋友是方糖的忠实粉丝,他非常喜欢吃方糖。

他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拿出一颗方糖来享用。

但有一天,小朋友打开糖果盒,发现里面的方糖竟然不见了!小朋友感到非常困惑和失望,他开始四处寻找方糖。

小朋友首先检查了自己的书包,希望方糖会不小心掉进书包里。

可是,书包里只有书和文具,没有方糖的踪影。

于是,小朋友又去查看了家里的其他地方,打开了每个抽屉、每个柜子,甚至翻了床底下,但方糖仍然不见了。

小朋友觉得方糖一定是被人拿走了,于是他向家人询问。

可是,家人都表示没有看见方糖,也没有拿走它。

小朋友感到更加困惑,不知道方糖到底去了哪里。

就在小朋友准备放弃的时候,他的好朋友告诉他,方糖可能是被宠物狗拿走了。

小朋友想到了自家的小狗,他立刻兴奋地跑去找它。

果然,在花园的角落里,小狗舔着一颗方糖。

小朋友终于找到了失踪的方糖。

小朋友喜笑颜开地拿起方糖,他觉得这是他找到的最珍贵的宝藏。

他决定好好保存这颗方糖,不再随便放在一边。

从那以后,小朋友对方糖更加珍惜,每次都会细细品味。

方糖不见了的经历让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珍惜眼前的每一份美好。

有时候,我们总是把一些东西放置在一边,以为它们会一直在那里,直到失去后才开始后悔。

而当我们有所失去时,才会真正懂得珍惜。

不仅是方糖,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也是如此。

朋友、家人、健康、幸福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珍惜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用心去对待,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方糖不见了,是一个小小的故事,却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让我们从方糖的消失中汲取教训,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过上更加有意义的生活。

无论是方糖,还是其他的东西,都应该被我们用心去对待,让每一天都充满甜蜜和幸福的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方糖不见了
活动目标
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所发生的变化,并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小杯水,一块方糖,以及用于搅拌的汤匙。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们的桌上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呢?今天请大家自己试一试,仔细看看,糖到水里会怎么样?
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

2、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师:你们刚才看到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到哪里去了呢?现在又变什么样了呢?
幼儿讨论、交流、思考、讲述。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扩展幼儿的经验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
幼儿表达交流。

4、小结
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

请你们回家以后再试一试,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这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