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心的交流 情与情的交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
——浅淡学生语文情感的培养
温岭市第六中学陶斐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和重视中学生的情感教育。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这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无疑和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教学中若采用以声传情、以思悟情、以文写情,我们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情感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实际的教学的经验,更要有一颗博爱、富有情感的心感染学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美读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再次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强调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开展情感教育。我们的学生早已厌倦了条分缕析和空洞说教的语文,他们实在渴望一种心与心毫无隔阂地交流,情与情自然而然地融通的真实、和谐而灵动的语文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语文的课堂其实就是学生与学生心和情感的交流,老师与学生心和情感的交融。由此不难懂得:重视语文情感的培养,这不仅是语文人文性质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全面智力发展的需要。
一、注重美读,以声传情
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种传统方法,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这里的读,是叶老提倡的“美读”,即读出课文的兴味,传达出作者的感情,最终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相感相通,从而在“美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
无论是教诗词、散文、小说还是剧本,都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有的课文,可以配乐朗诵。1、如《孔雀东南飞》,如果配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那学生定能从凄怨的琴声中去获知焦刘“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从梁祝的化蝶去联想到焦刘的化鸟,从而能悟到文章的主题——封建制度的残酷,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2、有的课文,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去辨析人物不同的个性。《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遇于勒”应该是情节的高潮。这里对“我”父母亲在见到于勒前后的不同态度作了鲜明的刻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走进课文的人物中去,读出父母亲的那种惶恐、失望和愤怒的情绪,对小说作者要刻画这两个人物的目的也一目了然了。小说正是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刻画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原则,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关系。3、有些课文模仿模仿影视片中的人物的表演来朗诵。诸葛亮的《出师表》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但对一个现
在的初中学生来说,要真正感悟诸葛亮的那种对蜀汉忠心耿耿的精神可谓难度不小。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也已经播过几次,学生大多也看过。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模仿三国时期大臣进殿进见时的神情,语气来读这篇文章。为帮助他们读好,从网上下载朗读的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读。他们手上拿着课文,好似拿着奏章,一个个立在座位上神情庄严,不时地还加上自己有创意的动作。在这样结合自己理解的朗读之下,诸葛亮的忠贞已然从他们的神形中透露了出来。4、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抓住文本中的句段或是词的美读,同样也会达到以声传情的效果。如《端午的鸭蛋》文中“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实在”这个词要读得稍重、稍慢些,有种不屑一顾的语气,并读出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有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中的几个动词,让学生可以替换进去读,把“挖、冒”分别更替“夹、溢”进行读,感受他们绘声绘色,活灵活现不同程度的快感和动感。
二、力求感悟,以思悟情
语文教师应该是个富有情感的人。第斯多惠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于漪老师也坚持“怀情而教”,“教师只有真正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要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老师应该富于感情地教学,用热情、真情、激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以思悟情,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带动、引导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掀起情感的波澜。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悟出课文之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讲的课带有美育色彩,这是把精致的钥匙,它不仅能开启记忆的大门,而且能深入到大脑皮层最隐蔽的角落。”说的就是教学要引领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1、正如一位教师在讲《背影》时,进入意境,情不自禁地攀住黑板的上缘,做出一付吃力攀缘的样子,完成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特写镜头,感动得学生泪如雨下。她既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博大深邃,又诱发了学生的情感,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了作品的深蕴。2、笔者在教剧本《音乐之声》的时候,先让学生看一段玛丽亚的视频,一个在群山的旷野上自由自在地歌唱着,她那奔跑的动作和拾石玩水的动作,以及穿梭于林间的洒脱场面,让同学思考:玛丽亚是怎样一个人?随后叫一名穿着裙子女生上台在教室里模仿刚才玛丽亚的动作与表情,那位学生竟然也拉着自已的裙子在教室里奔跑起来。再次让学生思考:玛丽亚是怎样的形象?学生们都能说出玛丽亚是个无拘无束、天性活泼、纯真欢快、自由洒脱等等的特点。同时,学生们基本上也能悟出玛丽亚是个热爱大自然、对音乐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了两个不同方式画面的演绎,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一篇声情并茂的散文,一首意味隽永的诗词,只有在帮助学生全面真切地理解作品的意境之后,才能使他们感受到一种美的诱惑,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1、如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那首《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被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誉称为“千古壮观”。这种恰切的描绘,要使学生透彻地领悟大漠特有的壮丽奇观,就要使学生的思维走进大漠深处,引导他们置身于其中,让他们知道烽火连天表明战势的紧张,长河落日表明大漠的广阔。2、有位教师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先师自己进行范读,入情入景,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随后,她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反复读了几遍课文,又给了学生几分钟的沉思与感悟。教师问学生,还需要讲吗?学生齐答:我们懂了,不需要讲了。不难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