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

合集下载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回复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回复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回复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原因:
1. 区域差异:中国是一个广大的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先于其他地区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地区间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内陆地区的发展潜力逐渐被挖掘出来,从而使得经济重心向南移动。

2. 政策引导: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例如,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扶持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降低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等,提高整体竞争力。

3. 人口红利:中国南方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相对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劳动力成本较低。

这使得许多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将生产基地迁至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也因此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吸引了投资和人才流动。

4. 区域合作:南方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加强内部协调与互联互通。

例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等方式,促进了产业升级和跨区域协同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

总体而言,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通过政策支持、资源优势和产业转移等措施,希望能够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地区差距,实现更加可持续和全面的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东移南迁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东移南迁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东移南迁的原因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经济重心的转移是一个重要的现象。

它经历了从北方到南方,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迁移过程。

探究经济重心东移南迁的原因,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自然环境的变迁是经济重心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北方的气候条件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的干冷期,这使得北方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与此相反,南方的气候条件相对稳定,且南方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因此,随着北方环境的恶化,人们开始向环境更好的南方迁移,随之也带去了他们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活动,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政治因素也对经济重心的南迁产生了影响。

自宋朝开始,中国的政治中心逐渐南移,这带动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在战乱时期,北方常常成为战争的中心,而南方则相对较为安定。

为了寻求更稳定的生活环境,大量的人口向南方迁移,这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社会文化的变迁也在经济重心的转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和儒家文化的影响,南方地区的文化教育逐渐兴起。

这为南方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进一步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兴起也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下,南方的沿海地区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

这使得南方的商品生产和流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推动了南方经济的繁荣。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环境的变迁、政治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的演变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都促使人们向更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地区迁移。

这种迁移不仅带动了人口和资源的重新分布,更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这种经济重心的转移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更好生活环境的追求,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发展重心的转移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发展重心的转移
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开放合作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国 际贸易发展。
投资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投资合作,推动双向投资,促进互利共赢。
区域合作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区域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共同 繁荣。
资源环境约束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压力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 力日益加大,需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 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要求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中 国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推 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04
发展重心转移的主要内容与方 向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
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
05
发展重心转移的挑战与对策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中国出口带来压 力。
国内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应对传统产业产 能过剩、新兴产业尚未成熟等问题。
资源环境压力与可持续发展挑战
资源短缺
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能源、水资源等关键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产 业结构需要进行调整,推动传统产业 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
需求结构调整
区域结构调整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区域结构 需要进行调整,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 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国需求结 构需要进行调整,推动消费升级和扩 大内需。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
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造成
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扬州位于南北交通要冲
C
B.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荒凉
宁波唐代它山堰遗址
注意:超越北方不等于取代北方,全国的经济中心仍在北方。
唐 代 扬 州 城 遗 址
唐代,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时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
杭州北关夜市 宋朝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
地势复杂,气候炎热 潮湿,人口稀少生产 技术落后
龙门碣石以 北
山东、山西以北(塞内、 畜牧区和半农半牧
塞外)
区,经济实力有限
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呈现出 区域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03 02 01
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
古人曾把人民流亡的原因总结为五逃:“一曰天(天 灾),二曰官(政府的徭役),三曰军(供给军队物 资),四曰钱(高利贷),五曰愚(经营不善)。”
请思考:历史上中原人口有几次大的迁徙?具体是什 么?
01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02
表现
03
第一次南迁高潮:两晋之际 八王之乱
04
第二次南迁高潮:唐中期
安史之乱
05
第三次南迁高潮:两晋之际 靖康之变
第一次北方人口南迁高潮
鲜卑
(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晋书·食货志》
──《宋书》
荆江大堤今貌(始建于东晋) 秦淮河坝复原图

试论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

试论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

魏 、 吴三国时期及两晋时代 、 蜀、 南北 朝时期是江南经济发展, 南北经济融合的 重要时期 , 也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
时期。吴 国在江南立国, 南方成为鼎足而 立 的 地 区 。西 晋末 年 “ 嘉 之 乱 ” , 永 后 E 方处于十六 国时期的战乱状态 , 南方则相 对安 定 , 汉 民视 为乐 土 , 而 出现 了移 被 从 民潮。东晋偏安江南的政权及南朝 四个 朝代 的更 替 也 促 进 了江 南 地 区 的 开发 。
足 而立 , 国带 动 了这 一 地 区 的 经 济 , 两 整 体 而 言 , 江 中下 游 地 区 吴 、 等 局 长 越 部 区域 的经 济 发 展 却 远 不 如 北 方 黄 河 流域广大地区的经济发达。
京杭大运河 , 沟通 了五大水 系 , 促进 了 南 北 经 济 的 发展 , 时也 促 进 了 南 北 经 同 济 、 国经 济 的 共 同发 展 。唐 朝 的 “ 全 贞 观 之 治 ” “ 元 盛 世 ” 创 了唐 王 朝 和 开 开 lO多年的经济 繁荣 时代 , 城长安成 O 都 为国际级大都会 , 封、 开 洛阳也相 当繁 华, 这些 都 足 以证 明北 方 经 济 发 展 程 度 高于 南 方 。 安史 之 乱 之后 , 唐盛 世 一 大 去不复返 ; 相对安定的南方则成了朝廷 业 生 产水 平 逐 渐 超 过 北 方 。 南 方 日 益成为全国先进的地 区, 口数量超过 人 北 方 , 国经 济 的重 心 一 度移 到南 方 。 全 两宋时代再 次出现经 济重心 先北 后 南 的转 移 。北 宋 建 立 以 后 , 方 经 济 北
荆洲、 扬洲是江南地区生产丝织最多的地 区, 冶铁技术也很高。这时南方的经济发
展 水平 已赶 上北 方 。 隋朝 统 一 以后 , 经 济 发展 或 综 合 其 实 力 都称 得 上 世 界 上头 号 强 国 , 与 当 堪 今美 国相 比。 为 了加 强 南 北 交 通 , 固 巩 隋 朝对 全 国的 统 治 , 帝 时 期 开 通 的 隋炀

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成因分析

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成因分析

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成因分析摘要: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尤为显著的是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差距的逐渐扩大。

对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的移动路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经济重心东移南迁趋势明显,而且向南移动的距离要明显大于向东移动的距离,说明南北之间的差距要大于东西部间差距。

由此文章进而对中国经济重心迁移路径背后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后认为,由于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等因素,使得中国经济重心发生东移南迁。

关键词:经济重心;东移;南迁;区域差距一、引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经济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进入新世纪之初,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其背后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失衡造成的收入差拉大,东西部发展的不协调,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失衡呢?众多的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开始从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试图从经济重心的移动路径中找出其中的根源。

叶明确、乔家君和李晓健等人从不同的时间跨度,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经济重心的移动路径进行分析,所得结论大致相同,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主要表现为东移南迁,并对成因进行了解释[1][2][3]。

笔者认为,上述学者对经济重心的移动路径解释都基于各自专业角度,大多从政策和政治层面进行解释,没有进行更为全面而具体的分析。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经济模式选择三个方面对经济重心的移动路径原因进行更为全面分析,试图找到造成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失衡的原因。

二、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的成因分析(一)历史因素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经济重心的转移在古代就已经发生,早在宋代的时候经济重心就完成了南迁的过程。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迁进行研究的历史学家居多,王大建、刘德增认为造成古代经济重心南迁的原因在于南、北方人各自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北方人过度重视农耕,在农业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发展速度必然减慢,南方人对各个行业都非常重视,农业、林业、渔业、手工业、商业齐头并进,最终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4]。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发展重心的转移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发展重心的转移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发展重 心的转移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 • 中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 •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演变的原因与影响 • 中国经济发展重心转移的原因与影响 • 结论与政策建议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 转型升级的压力和 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的演变和发展重调整的影响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01
通过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中国可以更好地应对环境和资源压力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高国际竞争力
02
通过推进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中国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国际竞争力。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03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
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新时代的战略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原有经济发展战略已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 升生态文明水平等方面的目标。
03
中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
从重工业到服务业的转移
起始时间
加入WTO后的经济发展战略
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进一步开放了国内市场和推动经济全球 化,加速了市场化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
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
加入WTO后,中国开始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内需 、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战略
开放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

经济重心的转移(简化)

经济重心的转移(简化)

经济重心的转移(简化)
一、黄河流域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

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主要是北方战乱和南方相对稳定,经济中心逐渐南移。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1)、初步开发:三国。

①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

②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

(2)、大规模开发:东晋。

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继续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3)、开始南移:隋唐。

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完成南移:宋朝。

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元朝时,出现南粮北调。

= (5)、巩固和发展:明清时期。

江南经济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使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劳动力;
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措施;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⑥政治中心的南移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由于地理、气候、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中心逐渐从北方向南方转移。

这种转移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北方经济中心的崩溃在中国古代,北方地区以其肥沃的土地和多样的资源而成为了经济的中心。

在这个阶段,北方地区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非常繁荣,大量的粮食、商品和财富都集中在北方。

然而,随着战争的频繁发生,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北方经济中心逐渐开始崩溃。

这个阶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北方地区的经济衰退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流失和社会动荡。

许多人被迫离开北方,前往南方或者其他地区寻找生计,这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其次,北方地区的衰落使得南方地区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南方的经济逐渐兴盛起来。

二、南方经济的崛起南方地区以其湿润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耕地而被广泛认为是农业的天堂。

这个阶段,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种植水稻和茶叶成为了南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除了农业,南方还拥有丰富的手工业资源,如丝绸、瓷器等,这些产品远销海外,给南方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南方经济的崛起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南方的繁荣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徙,使得南方地区的人口逐渐增加,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其次,南方地区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南方兴起。

这些城市不仅为南方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成为了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三、南方成为经济中心在这个阶段,南方已经完全取代北方成为了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

南方地区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南方的商品和财富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远销到东南亚等地区。

这使得南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和经济中心。

南方成为经济中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南方地区的繁荣带动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魏晋南北朝→唐朝后期→南宋时期(完成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政治方面:①由于中原一带战乱频繁,南方地区处于一个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②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经济方面①北方人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大量的劳动力②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自然方面: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南方气候较北方好广告、交子、商标的出现说明了宋代商业的繁荣,宋代已经初步具备现代社会繁荣市场经济的特征重要商业城市:大都会——东京(开封)临安(杭州)中等城市——苏州、泉州社会生活与文化1、社会阶层的变化、①宋代的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皇室、官僚和地主宋代科举名义上向各阶层开放,登科后便授官,且人数大大超过唐代。

宋代恩荫入官人数最多,但高级官僚绝大多数为科举出身。

②、自耕农、佃农的身份有所提高,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较松弛,生产积极性提高。

③、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以往工商业者子孙不得为官,宋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就能做官。

商人还与官员、皇亲等家族联姻,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

“榜下捉婿”盛行。

瓦子:大型的综合娱乐场所叫做“瓦子”瓦子出现的原因:城镇规模扩大、居民人口增加及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①统治者“崇文抑武”的策略②经济的繁荣③科举制度的完善④印刷术的改进⑵宋代文人特点: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宋元文化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和世俗气息活字印刷术⑴、隋唐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受印章的启示)缺点:费工费时,不易修改,不易保存⑵.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优点:省时省力,经济又易修改、易保存。

影响:降低书籍成本,大大促进了书籍和知识的传播、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⑶.元代,农学家王桢发明了转轮排字盘(优点:拣字省时省力,更加方便)欧洲的活字印刷比中国要晚了四百多年。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和结束时间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和结束时间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和结束时间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

1、开始南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在此之前,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在北方,尽管其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

自此后,因蜀汉和东吴的开发,南方经济开始发展。

2、经济重心迅速南移:隋唐五代时期。

经济重心快速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南朝所在的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北方快一些。

3、南移最终完成:北宋到南宋时期。

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持续发展,到北宋末年,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南宋开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众所周知,经济中心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而重心则可以有多个。

中心的辐射面广,可以影响整个国家甚至世界;而重心只能辐射周边地区的经济。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人口的迁移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人口的迁移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人口
的迁移知识点归纳
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二、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流向
1.边疆少数民族内迁:受中原先进文化吸引,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南迁到黄河流域。

2.中原人民南迁到江南地区:与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同步。

3.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明清时期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乾隆时期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

由于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形成三股大的移民浪潮。

(1)闯关东:指华北地区的人民迫于生计(人口压力、粮食歉收、自然灾害等)向东北三省移民的活动。

(2)走西口:从明朝中期开始,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人民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等地垦。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发展重心的转移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发展重心的转移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发展重心的转移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相当大的演变,以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发展重心也从一开始的重点发展制造业逐渐转移到了以创新和服务业为主导的高质量发展上。

本文将从计划经济时代到现代市场经济时代,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以及发展重心的转移。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实行的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

政府通过五年计划制定了经济增长的目标,并通过资源配置和国家投资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这一阶段的发展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化工业和农业现代化上。

这种发展战略引导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二、改革开放以及对市场经济的探索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逐步探索市场经济模式,经济发展战略也发生了较大转变。

政府鼓励引进外资,开展对外贸易,推动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此时,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了制造业的发展上,尤其是加工制造业。

这一阶段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产能过剩等问题。

三、转型升级阶段与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阶段。

政府逐渐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将发展重心从传统制造业转移到了技术创新和服务业领域。

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等新的发展理念,并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此背景下,中国开始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并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

四、发展重心的转移: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了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上。

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对服务业的支持,鼓励其快速发展,并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还加强了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总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发展重心的转移是为了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

(三)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

(三)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从战国到两汉,这里一直比南方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

从魏晋开始,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以后,南方逐渐超过了北方。

宋都南迁后,南方成为中国经济重心所在。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北方长期战乱,破坏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则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统治者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重视发展生产。

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明显特征:北方人民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突出;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掌握不同时期江南开发的状况,江南开发的过程就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地理: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还可以从地理角度来认识:气候影响,宋代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类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北方的温带大陆气候。

北宋时占城稻传入,到南宋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水稻不适宜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种植,而适宜在江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种植,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开发好。

江南多以平原丘陵区为主,土层深厚,易于开垦和操作。

茶树、甘蔗、柑橘这些经济作物更是适宜在江南种植。

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

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为的烧毁森林、滥垦荒地造咸的,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面积减少。

交通运输及对外贸易也促进了江南的发展。

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是当地所在的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结合上述原因和联系有关时事理解,在我国当前的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是辩证统一的道理,应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不是经济重心西移,而是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迁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迁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迁移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迁移和变动的趋势。

这种迁移是由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本文将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角度,探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迁移。

在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最早位于中原地区。

在夏、商、周等古代王朝时期,中原地区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各种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带。

中原地区的城市和农业发达,商品交流频繁。

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以农业为主,农民是经济的主体,而商人和手工业者则是经济的附属者。

中原地区的品牌质量深受其他地区的人们喜爱。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古代经济的重心逐渐向南方移动。

这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丰富的水资源和天然港口等。

此外,南方气候温暖,农业生产丰富,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新中心。

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如广州、杭州和苏州等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南方经济的核心地区。

南方地区以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为主,制造业逐渐兴起,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文化的繁荣。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迁移的一个关键时期。

宋朝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基本上已经完全转移到了南方。

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繁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城市发展迅速,商品交流频繁,商业和手工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南方的经济中心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新中心。

当时的各种手工业如纺织、陶瓷等品牌质量极高,成为宋代经济的支柱。

同时,与经济繁荣相伴随的是文化的繁荣,文人雅士纷纷涌现,南宋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期。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的重心再次发生了迁移。

随着海上贸易的开展,经济重心逐渐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

明代时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其繁荣主要依赖于海上贸易。

清代时期,由于政治环境的改变,沿海地区的经济重心继续向东北地区转移,沈阳、北京等地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

经济发展的同时,北方文化也开始对南方文化产生影响,形成了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的交融。

总结来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迁移是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易错点05 经济重心南移-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05  经济重心南移-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05 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交融经济重心:指经济、技术最发达,为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主要的标准是看人口和粮食产量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

1.经济重心南移:时间从唐中后期(安史之乱后)开始,至南宋完成方向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原因(1)社会环境: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比较少,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2)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3)政治因素:南宋政治中心南移,加上政府的倡导与重视,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4)自然因素:宋代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环境保护较好过程(1)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但总体上还是落后于北方,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

(2)唐代中期以来,南方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快(3)北宋后期,南方经济呈现出全面超越北方的势头(4)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主要表现(1)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户数已经是北方的两倍(2)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和商业贸易繁荣(3)宋朝中央政府的财赋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影响南方尤其是东南一带,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2、人口南迁: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北民开始南迁;少数民族内迁,从北方迁往中原地区;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规模迁徙浪潮。

3、民族交融:第一次,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战争,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第二次,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为民族进一步交融创造了条件,加速北方封建化;第三次,宋元时期,政权并立;民族间的交流,频繁的战争,元朝时民族融合达到高潮,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民族交融的方式:民族迁徙,经济文化交流,战争,改革。

01经济重心南移1.(2020·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经济重心的转移

经济重心的转移

经济重心的转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古代,这种不平衡明显地表现为南北经济差距较大。

一、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经济中心。

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主要是北方战乱和南方相对稳定,经济中心逐渐南移。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1)、奠基:①春秋战国寸期,南方曾经出现了楚、吴、越等强国,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

但涉及的范围较狭窄。

②秦朝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后,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当地经济有所发展。

③西汉时,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④东汉末年,北方各个军事集团混战,农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

(2)、初步开发:三国。

①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

②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

(3)、大规模开发:东晋。

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继续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4)、开始赶上:南朝末年。

南朝时期,江南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5)、开始南移:隋唐。

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唐时南方越州瓷器闻名全国;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6)、继续南移:五代。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重视兴修水利,杭州、成都丝织业发达,杭州、广州等地商业繁荣;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都重视生产,北方人民继续南迁,这些使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7)、完成南移:宋朝。

宋朝时期,通过北宋的继续开发,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发展,江南和两广地区都种上了北方作物,“苏湖熟,天下足”。

新开了许多茶园,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苏州湖州成为全国重要粮仓,棉花种植扩大,棉纺织业发展,造船业进步,泉州、广州和明州成为著名的海外贸易港口,海外贸易发达。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发展重心的转移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发展重心的转移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发展重心的转移电子商务Q1141 曾瑶 11150284[摘要]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协调发展的两个转变,相应的从空间特征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经过了从沿海向内地转移,再从内地转向沿海,然后转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几个阶段。

[关键字]经济发展战略、战略时期、经济重心、移动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定义所谓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的时期内,例如五年十年二十年,根据对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及条件的估量,从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各个方面出发,考虑和制定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要着力的重点、所要经过的阶段以及为实现上述要求所要采取的力量部署和重大的政策措施。

现在普遍被认可的是中国近几年的发展战略也是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是从所谓的传统的发展战略,即以国民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为主要目标的战略,过渡到所谓的新的发展战略,即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为主要目标的战略。

但是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少数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并且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因此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的演变必然有许多独特的地方。

二、经济发展战略时期划分从20世纪50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的四个战略时期。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可以初步划定为时间段为一九五三年之一九五七年,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体现在一九五三年八月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五”计划就是这个总路线的总任务的具体化,其战略目标包括: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发展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为实现上述目标当时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措施有: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正确处理建设和生活、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注意综合平衡等。

实践最好的验证了一五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正确性,一五计划的许多人物都超额提前完成,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有很大的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统治者推行传统的重农抑 商政策 闭关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
八股取士培养不出务实的 科技人才 缺乏必要的民主政治环境 与西方差距拉大,西方侵略 打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的成长
清末民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中国遭受了资本主义入侵,国 内也是战乱频仍。南北经济都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同时又出现了现代化的契机。 南方的香港、上海等地,或沦为外国殖民地,或被开辟为外国租界,殖民地经 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新兴的城市,东北也因日本扶植,发展成半殖 民地中国的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地区。这一时期,武汉、重庆的工业得到了发展, 而南京破坏严重,北京没有遭受大的破坏,但天津发展更快,北京的经济地位 被天津超越,天津成为与上海并称的大都市。整个中国仍是以农业为主,但东 北的工业占到了全国的80%,远远超过了关内。此时南北经济极为接近,经济 重心出现了北移的迹象。
Hale Waihona Puke 当全国都逐渐平静后,南方又爆发了三藩之乱,内战对南方经济又一次造成了 严重破坏,四川人口损失尤其严重,致有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活动。此后 南方逐渐恢复,但由于破坏严重,恢复也比较慢。江南又一次成为南方经济重 心,而广东、福建等地也发展起来。广东、福建由于人多地狭,很多人下南洋, 发展了东南亚等地的经济。综合而言,清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北 方,凭借着其旧有的基础,南方仍为经济重心,但南北差距已不太大了。
古代中国经济城市
长安
建康
长安
咸阳
洛阳
洛阳
古代经济中心城市
临安
北京
汴京
大都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趋势

北方 南方
经济学三班 赵震
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
目录
01 秦 -唐
02
南北朝-宋
03
元-明-清
04
民国
Home
各时间段经济中心的转移
秦到唐后期,第一次经济中心南移
秦到西汉,经济重心位于西北,即陕西关中一带。东汉以来,经济重心逐渐转 移到东部,特别是黄河下游地区。但是魏晋以后,中原多故,而南方地区相对 平静,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得以提高,但北方凭借雄厚的基础,仍然保持着经 济重心的地位。 南北朝时,北方地区逐渐恢复了平静,孝文帝的改革又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 文化的发展,北方再次执经济发展之牛耳。而南朝政权更替,对北方作战又多 次失败,南方发展相对缓慢。隋朝统一,中原经济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一直延 续到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以前。 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严重破坏,南方再次获得了如魏晋时期的发展时机, 地位有了明显提高,但综合而论,经济重心仍在北而不在南。南方成为了中央 的税赋中心,当时唐朝中央政权的税赋大部来自江淮地区,唐朝后期,经济重 心在北,而中央税赋南方居多。
元朝经济特点
元朝重视商业,一大特点是政府对许多商 品采取专卖手段垄断经营 另一特点是斡脱(合伙)商人的活跃。商 业繁荣带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钞的 出现。
明朝南方中心的确立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南北经济皆受重创。明朝建立后,南北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北京周围的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成为了与江南并重的 经济中心,天津就是那时发展起来的。江南凭借传统的经济基础,向四周扩展, 徽州就是江南的辐射地带,而福建、广东沿海一带也在江南的带动下发展起来。 京津一带则处于沿边、沿海、沿河(大运河)的交汇地带,成为当时发展最迅 速的地区。在京津的带动下,山西也发展起来(晋商就是明朝时兴起的,当时 与陕西商人一起被称为西商),开封也在金、元时期未遭到大的破坏,仍然保 持了繁荣,而山东一带则因为大运河的带动,出现了如临清、济宁那样的新兴 城市。明朝在大运河及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果说得更大一些,象 晋商、徽商的出现都可以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总而言之,明朝时期,南 方仍然保持了经济重心的地位,但北方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地位有所 提高。
与西夏对抗的陕北也没有今天那么荒凉,农业发展不错,而宋辽议和后,北方边 境贸易更是兴盛。中原的繁荣加上辽、夏的兴起,使得北宋经济重心在北、税赋 重心在南的局面没有改变(北宋税赋仍是南多北少)。王安石变法,欲以免役法 代替差役法。力役是国家税赋之一,由于存在无法货币化和实物化的缺陷,力役 这种税赋往往被人为减小。考虑到北宋力役南少北多的局面,当时北方的税赋不 小于南方,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当时经济重心在北而不在南。加上辽与西夏, 这种情况更是如此,而王安石欲以免役代替差役,表明当时有了国家雇佣的需要, 难怪后人认为北宋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第二次经济重心南移
两宋交替,宋室南迁,中原被金国占领。金人在中原的统治遭到了汉人 的激烈反抗,加之契丹人,使金的统治根基不稳,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南宋则平静的多,凭借南迁军民的实力,南宋挡住了金的南侵。南方又 通过割地赔款买来了相对的和平,南方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当时金 朝也有一个世章之治,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金朝人口四千多万, 加上西夏,最多五千余万,而南宋六千万以上,中国人口南多北少。南 方经济经过长期发展以后,终于确立了经济重心的地位。在宋金对峙时 期,南北经济水平相当,而南方规模较大,这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 大变化。
经济重心转移原因
汉人迁徙
权力中心变化
战乱
江南地区 农业发展
耕种技术进步
南北朝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飘摇
唐末五代大乱,南北经济都受到了重创,而中原地区尤为严重。此时经济重心南 . 移迹象明显,却最终没有成为现实,原因何在?当时北方中原地区虽然受到严重 破坏,但中原以外却有了长足发展,契丹人建立了辽,将燕云十六州及渤海国纳 入版图,这些地区都是发展水平很高的地区,辽也因此不同于历史上匈奴、突厥, 成为一个凭借综合实力与汉地相抗衡的政权。西北地区,党项人占据了宁夏的定 难军,后发展到陕甘宁大部,将河西纳入版图,建立了西夏。河西是什么地区? 那是在唐代可以与关中相媲美的地区,在五代战乱时没有遭到破坏,经济实力更 上一层楼。凭借中原以外地区的发展,北方仍然是经济重心,而北宋统一汉地后, 中原经济发展迅速。北宋定都开封,称为东京,以洛阳为西京,关中地区也很兴 盛(苏东坡诗云:渭滨千亩在胸中。意思是关中地区是当时公认的富饶之地),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 优越
北方人民大批南迁
新的农作物在江南 引种
海外贸易的发展
元帝国机器加速经济南移
金朝末期,蒙古入侵,建立元朝。元朝后来又灭亡了南宋,统一了中国。在元 朝统一战争中,北方损失远大于南方,北方的经济地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为 什么北方损失大于南方?当元朝统一北方时,金朝内有的民族矛盾爆发了,女 真人反抗蒙古人,汉人、契丹人有些助金抗元,有些助元反金,蒙古人对汉人、 契丹人也不友善,南宋、西夏又趁火打劫,北方各族互相杀戮,人口从四五千 万降到了一二千万。蒙古灭亡南宋时,南宋只在江北地区进行了一些抵抗,如 襄阳保卫战,四川争夺战,广大的江南地区基本上未进行激烈反抗,这使得南 宋被元统一时,南方地区未遭受大的破坏,人口基本上仍是五六千万,经济得 以保存。宋金时期,南北经济相差不大,而元时则是南北经济最为悬殊的时期。 元朝时政治、文化中心在北,而经济、税赋重心在南。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原因
生产力的提高和商 品经济的发展
明朝赋税改革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 营手工业
农民从繁重的徭役 中解放出来
资本的积累、技术 的进步
明末清初经济破坏,重心分散
明末清初又是天下大乱,南北经济又遭到了破坏,但相比而言,南方破坏更大, 北方经济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北方中原地区在明末经历了大规模农民战 争及清军入侵,损失很大,但在清军入关后恢复较快。京津地区得到了更快的 发展;山西发展成为最大的商帮,山西商人的财富超过了全国任何一个地区; 东北、蒙古、新疆等地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过闯关东、走西口等大规模移 民及新疆建省等活动,北方边疆地区的发展程度大为提高,从而突破了北方经 济发展的瓶颈——中原地区的环境恶化——从而为北方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 领域。南方在明末也遭受了农民战争,但象江、浙、闽、粤等地基本完好。入 清后,由于江、浙、闽、粤等地未受到大的破坏,仍有余勇可沽,所以在这些 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清活动,而这些地区遭受的破坏也是极其巨大的。受其 牵连,象江西、湖广、西南等地也损失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