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三十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晚三十年

【摘要】自1983年以来春晚陪伴观众至今,与改革开放的历程相伴而行。然而春晚并不是仅仅是一台文艺晚会,在除夕这一天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并且年年创收视率新高使得它成为了一个国家话语宣传的特殊媒介。本文拟通过对春晚过去30年发展与变化的回顾,总结春晚背后意识形态特点及不足并比较分析哈文执导的春晚在这一方面的改变。

【关键词】春节晚会;国家话语;意识形态;哈文

一、国家话语的华丽镜像

春晚作为国内收视率最高的晚会,从一致叫好到骂声一片再到如今的改革,它已深深映入观众的视野,成为了节庆生活的背景。尽管骂声一片甚至传过停办传闻,但是央视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春晚的性质就是“央视春晚要表达央视的主流文化的意志,而不是全国好看的节目的大杂烩”。[1]这揭露了春晚的本质。正如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电视带来的“信息”,并非它传送的画面,而是它造成的新的关系和感知模式、家庭和集团传统结构的改变。[2]作为电视话语主体的国家宣传部门,早已将春晚舞台变成了主流文化宣传的阵地、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它是国家话语的华丽镜像。

二、春晚传统宣传主题及方式

1. 党国一体式宣传

春晚所宣传的新意识形态融合了党国一体、民族团结、人民生

活和谐为一体,党国是其宣传重点。它需要宏大叙事极力渲染,故而春晚舞台上也充斥着对祖国赞美抒情的作品。如《难忘今宵》中的歌颂对象实质为祖国,“今宵”也由于其特殊性成为了一个国家事件。再如《我的中国心》,歌词内容与春节祥和的气氛毫无关联,却由于春晚舞台流行传唱,其歌词中暗含的隐喻也渗入观众思想。意识形态对人的控制并不是公开的,而是隐蔽的,我们内化了意识形态,因此不能意识到它的存在和效果。[3]传统的年俗在这场晚会中难寻踪迹,取而代之的是藏在背后的新意识形态。“就其基本层面而言,意识形态不是掩饰事物的真实状态的幻觉,而是构建我们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4]春晚对于党国话语的宣传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即使大众心知背后的隐喻,仍然愿意沉浸其中为其喝彩。

2. 民族团结愿景

由于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特殊国情,春晚除了表达党国思想外,还表达出一种民族团结愿景。历届春晚,不论节目如何调整,少数民族节目一直都是保留项。春晚舞台需要用它来烘托出各民族一家亲的美好愿景。方式多为极具民族特色的歌舞。如杨丽萍的《雀之灵》,有利于增加少数民族的国家归属感与自豪感,藏族歌曲《吉祥三宝》红遍大江南北,增加了民族文化和睦包容的氛围。不论是政治宣传还是民间呼声的需要,1984年港台明星开始加盟春晚,代表性作品有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费翔的《故乡的云》,刘德华

的《中国人》等,从个人叙事角度抒发了对祖国的情感,引起观众共鸣,正迎合了“两岸三地,共结一家亲”的和谐愿景。1997年前后,港台明星加入春晚舞台更甚,不得不说是晚会的有意策划。再如宋祖英的《爱我中华》,由五十六个民族升华到爱我中华,仍然是政治宣传语的不断重复,民族团结被顺利替换成了国家主义。

3. 人民团圆和谐

祥和团圆是年的味道,春晚作为春节联欢晚会,自然少不了营造欢乐和谐的气氛。这些主要是通过歌曲、小品方式呈现,主要目的是教化民众。而这些往往都是通过微观叙事表现,如歌曲《常回家看看》、《好日子》等,歌颂了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并宣扬了一种知足常乐、家和万事兴的思想,把个人幸福归到党国的领导之上,隐藏在个人话语之后的正是国家话语。再如经常出现的军人形象,它具有有双重含义。这是因为军人不是一个普通的参与国家建设的群体,他们是国家的保卫者,是作为民族国家基本组成要素的一个国家机器,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5]军人形象甚至渗入爱情题材,表达一种为国家牺牲个人幸福的思想。奥运健儿则是作为国家荣誉的象征出现。央视近年来也开始关注弱势群体。如王宝强《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所代表的农民工,《千手观音》所代表的残疾人群体,这是其亲民化体现,然而其本质仍然是用具有迷惑性的包装来达到对人民进行意识形态规训的目的。

4.树立中国品牌

春晚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宣传中国的国家形象。春晚在新意识形态被表达为全球华人的春节联欢晚会,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受众分布于海内外,这是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的绝佳机会。国家形象的宣传主要依靠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符号,如长城、长江、黄河、北京、笔墨纸砚、春联灯笼、油条豆浆、唐诗宋词、风筝皮影、旗袍汉服、书法国画等,均能营造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氛围。优秀的中国特色节目也能走出国门,在各大视频网站上为外国观众所熟悉,如轰动一时的舞蹈《千手观音》、《雀之灵》等,均对中国文化有了很好的宣传。

三、以往的不足

1.民间话语的缺失

春节晚会是这样一个地方,国家取向僭代了民间取向,集体话语篡改了个人体验,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的期望也取代了传统的民众对于个人与家庭幸福生活的期望。[6]当这些特点愈加明显时,春晚受到了观众的炮轰。华丽的舞台设计,灯光布景,以及演员的精湛表演并未能给受众真正带来年的感受,观众愈是看到电视面前的华丽镜像,愈是发现发现它与生活的落差。春晚完全成了政治宣传的机器,充斥着对国家民族的歌颂,欢声笑语掩盖了社会矛盾。这些“伪民间话语”使得其与观众之间产生了更大的距离感,而非贴近百姓生活。

2.传统艺术的缺席

以往的春晚中,传统艺术的缺失着实是个遗憾,表现为相声艺术的缩水,戏曲节目的减少等。中国传统艺术中有足够的题材挖掘,然而却往往在春晚的舞台上缺席。2012年龙年春晚,只有一个戏曲类节目亮相,那就是由刘佩琦、李明启等6人表演的《戏迷一家亲》,人均表演时间仅为65秒,而这竟然还是最近四年以来表演时间最长的一次。[7]而作为主要语言类节目的小品,也被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成为已经没市场。2012年龙年春晚也是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了汉服,这让人不得不为传统文化在春晚舞台上的失语而担忧。

3.商业性愈演愈烈

观众所见的春晚是一个片面化的舞台,观众完全是跟着镜头去看春晚,这就为其商业性创造了可能。晚会上经常有意无意扫过的观众、商标都有着浓烈的商业氛围,央视为这些广告的植入费劲了心思,导致春晚成了“大家找广告”的晚会。而零点报时、插播广告的竞争则更甚,商家竞拍取得广告时间,一些硬性规定使得主持人对于某牌的多次重复,这些常常引致观众反感。

四、经哈文改革后的春晚

1. 几处改变

哈文改革的2012年春晚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零广告,不论是硬性广告还是软性广告都消失无踪。其次,舞台是2012年春晚的秘密武器,强调了舞台的灵活性,华丽的3d效果为节目增彩不少。宣传方式上增加了网络新媒体的运用,创立了专属网站,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