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三十年的不凡变迁
春晚30年变迁1
4/13/2020
早期的春晚主持并非专业 人士,主要由人气指数较 高的文艺界人士担当
1983年,央视第一届春节晚会亮 相。当时的春晚没有专门的主持人,马季、 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成了首届春晚的当 家
83年第一届春晚第一位登台的 歌手李谷一 演唱《乡恋》让无 数人留下深刻印象
1987年春晚,最火的当属费 翔,《故乡的云》和《冬天里 的一把火》出尽风头,随后他 的歌声风靡多年,其劲歌劲舞 成为日后众多歌手效仿的标准 样板。
小品《主角与配角》 陈佩4/1斯3/20、20 朱时茂 1990
《说句心里话》1992
1983年开创的央视春晚,是央视在大众文化生活领域 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这一年起,中国老百姓过大年添 了一件新鲜事:喜看春节联欢晚会。央视春晚自此成 为当代生活的“新年俗”。上世纪80年代是洋溢着理 想主义激情、爱国主义热情的催人奋进的时代。在理 想主义光芒照耀下,各行各业为振兴中华、实现“四 化”忘我工作,反映到春晚舞台上,就是涌现了一大 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相声、小品节目。
电视文化走进大众生活——万人空巷看春晚 物质生活的改善,推动大家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要 求,电视文化开始走进大众生活。 1983年的春晚已经成为历史,正如当年央视春晚总导 演黄一鹤所说:“当时的人们完全无法预料到,从这 一天开始,人们度过除夕夜的方式将彻底改变。当时 我自己也没有预料到,我率领的这个班子将在这天晚 上为电视艺术领域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后来想想, 第一届春晚圆满成功后的感觉正如赵忠祥所言,春节 联欢晚会可能是电视文艺的一大转折,其影响之深远, 将难以估量……”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我们一起看过的春晚
春晚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83-1992 第二阶段1993-2002
浅论央视春晚三十年变迁
这对 于 9 0年代的人们都是新 事物 。他们 渴望在 充满 生
历史性 的文化 困境 。
春 晚的更新换代 , 主持人 的新 面孔 , 演员 的新气 象 ,
甚至新 导演的 出现 , 无一不惨 遭观 众的质 疑 。就 我个人
今全 自动的舞 台设 计 , 我们看到 的是人 民物 质生活 的提 高, 是精 神文化的极 大需求。
一
看法 , 这 不是观众 的挑刺 , 当然更 不是 演员的技 艺拙 劣 , 是观众 的审美需求 随着综 艺节 目的 日益提 高 而水 涨船
摘
要: 央 视春 晚已经成为 当今收视率 最高的节 目。央 视春 晚 自1 9 8 3年 开播 以来 , 已经走过 了 3 O年历
程。其 问, 既 尝试 过胜利 , 也经历过失败 , 但无论 如何 , 当我们每 年面 临春 节的 时刻, 春 晚总会 成为我们 关注
的焦 点。作为 一种 文化现象 , 春晚 已经成 为我们 节 日生活不 可缺 少的 一环 。本文从春 晚受争议的原 因、 语言
质量与数量 的极大提高 , 春晚形 式 的节 目已不是 只有除 夕才能看到 , 有 了 比较 就 会有 不 满 , 已经 很 努力 在改 进 在完善 的春 晚面对观众 的挑 食还是有些力不从 心。 首届春 晚给处 于特 殊时 代 的人 们带 来 了欢 欣与 鼓 舞, 对于 他们 , 春晚 就像 久 旱逢 甘 霖 。新 生 的事 物必 然
电视 是当今社 会最 强势 的娱 乐媒 体。中央 电视 台
作为 中国电视的第一播 出平 台 , 拥 有其他 媒体无 法 比拟
的影响力 和传播 力 。央视 春 晚正 是立 足 于这 样一 个 强 大的平 台上 , 才 可以在长达几 十年 的历史 舞台 上演绎 它 独 特的风姿 和魅 力 。面对 众大 的压力 与各 种 怀疑 的声 音, 全新 的春晚 顶着 巨大 压 力 , 以一种 全然 的 姿态 走上
春晚的时代变迁_春节
春晚的时代变迁春晚陪伴全球华人走过了30多个个年春秋,虽然饱受争议,但春晚的影响力和潜在的巨大功能并未受到很大冲击。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春节联欢晚会的时代变迁吧,欢迎大家阅读。
春晚的时代变迁1983年第一届春晚成功举办。
标志着“春晚”这个新生文化事物的诞生。
从此,中国老百姓有了看春晚这个“新民俗”。
1985年春晚搬到北京工人体育场。
由于技术所限,晚会最终失败。
央视还在后来的新闻联播中特别道歉。
1986年央视春晚进入成熟期。
各种表演形式基本已经定型,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1990年凭借小品《相亲》,赵本山第一次在春晚亮相。
从此奠定了“小品王”的地位,且十几年不倒。
赵本山已经成为了春晚的“标志人物”。
1996年首次实现三地同时直播(在西安、上海、北京设立分会场)。
1998年春晚正式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直播。
20xx年春晚舞台开始大改造,采用圆形舞台。
20xx年舞台在20xx年的基础上修改。
20xx年春晚舞台采用长方形舞台。
并且第二次使用分会场。
(另外2个会场设在上海、深圳)20xx年在20xx年基础上修改。
增加了两块大屏幕。
20xx年继续使用圆形舞台。
20xx年春晚迈出了改革步伐。
“开门办春晚”初见成效。
另外,春晚舞台有所简化,主体使用LED大屏幕。
20xx年大屏幕的面积增大,呈长方形。
舞台进一步简化。
20xx年采用高清晰LED大屏幕。
20xx年舞台进一步简化。
大屏幕旁边的8个立柱上面也铺设了LED屏幕。
在央视大楼外部也呈现特殊动画效果。
20xx年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神七”飞天、改革开放30周年、金融危机等大事,都体现在20xx春晚中。
另外,春晚舞台借鉴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高科技“卷轴”,为观众呈现震撼性的视觉感受。
春晚节目变更春晚的受众是全球所有华人,20xx年来,随着创作环境和受众审美品位的提升,春晚创作者从未停止过对春晚的探索与创新。
春晚走过了文艺节目汇演、文化时尚追踪和新民俗传播这样几个阶段,在探寻节目内容和形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改革开放之春晚30年
2011年春晚由深圳农民工街舞团与塔沟武校共 同打造的《我们工人有力量》,结合了少林武 术与时尚街舞、主旋律红歌等元素,成为兔年 春晚目前反响最好的歌舞类节目
魔术
• 秦鸣晓,姚金芬是夫妻档,最早在 央视春晚表演魔术的,也即是说, 是他们把魔术搬到了春晚舞台上来 的。
• 刘谦
• 傅琰东
春晚经典语录
春晚曾几何时也作为一种时尚
的风向标在引领着时尚的潮流 的前行。它在无形中见证了改 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生活的不 断变化。从单一的歌舞到节目 形式的变化,我们不得不感叹 春晚的变化。春晚的变化无疑 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标尺。 改革开放使人们富足安康,经 济飞速发展,娱乐生活不断丰 富,才让我们看到这三十年来 春晚的精彩
1983年,央视第一届春节晚会亮 相。当时的春晚没有专门的主持人,马季、 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成了首届春晚的当 家
一九八六年, 赵忠祥的加入是央视春晚 的主持人队伍日渐正规化, 至上世纪九零年代我们已 经很难再看到“外行”充 当主持人了
央视春晚的主持人数一般有四至六名,多者可达十几 人,如千禧之年的春晚主持多达二十一人,也就是说,当 年的演艺界红人都主持了春晚。赵忠祥、倪萍、赵薇、温 兆伦、王思懿、濮存昕、牛群、冯巩、杨澜、姜 昆、周 涛、朱军、赵 薇、白岩松、文 清、赵琳、曹颖、李小 萌、崔永元、文兴宇、鞠萍。 二零零二年后,春晚主持人的队伍固定在四人,外加 两名“编外”人员也就六人,在四个多小时的春晚布局中, 四至六人主持是较为科学的。由于其重要性,春晚对主持 人的要求也相当高,因此,每年我们见到的也大多是一些 老面孔,像赵忠祥、倪萍这种元老级的人物长占春晚舞台 达十几年之久, 倪萍是12次 赵忠祥11次 朱军是10次 周涛是10次
“人这辈子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你知道不?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 “人这辈子还有更痛苦的事情,是什么你知道不?就是人没死,钱花没了” 人这一生多短暂呀。眼睛一闭,一天就过去;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 了……” “我是纯爷们儿”2009年《不差钱》 “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呕耶!”“你太有才了!”2007年《策划》 “走两步,没病走两步。”“我就不明白了,同样是夫妻,差别咋就这么大 呢?”“缘分啊”2001年《卖拐》 “天才比人才不就多了个二吗?” 自从的了精神病整个人就精神多了 现在整的多经典,过去长得多惊险 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 下回给电视台提个意见,禁止在播放广告时插播电视剧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给你点阳光你就灿烂”1993年《老拜年》 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1999年《昨天 今天 明天》 “小样儿,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2000年《钟点工》 “忽悠,接着忽悠。”2002年《卖车》 “我想死你们了”“你们让我想死了。”冯巩
30年春晚 半甲子精彩
30年春晚半甲子精彩公元2012年1月22日8时整,辛卯兔年除夕迎龙年新春央视晚会拉开帷幕。
今年的除夕正逢央视春晚三十周年,更是中外观众期盼以久的春晚盛餐。
30年的央视春晚已经演变成中国春节的一件不可缺少的民俗,体现了中华统一向心、欢乐祥和团圆的民族意识,所以从上个世纪的1983年央视现场春晚第一次对全国人民广播开始,引起全国人民的共鸣持续三十年不衰,这是央视对中国的一大贡献。
央视春晚走过三十年不平凡的历程,也正是脚踏实地走在全国老百姓文化需求这片深厚的土地上的结果,艺术风格和形式根植于这片广袤的热土,所以三十年的春晚才会茁壮成长走到今天、走向未来、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上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
今年的央视春晚是30周年的炫丽。
我感到挺新颖、炫目、华丽,春晚的舞台炫丽多彩,变幻莫测的场景是那么的隆重而喜庆,观众最喜爱的主持人,名嘴李咏、偶像派朱军和美貌端庄的董卿衣着隆重的节日服装闪亮登场,很有创意,是老带新的风格,新人由幽默“姥爷”毕福剑、帅哥撒贝宁、漂亮清纯的李思思组成。
有新面孔,新形式,草根也不少。
准备充足的演员们都要把精心准备的节目一一呈现给大家,有阵容宏观的集体舞、有幽默搞笑的小品、相声、悦耳的独唱,还有耳目一新的杂技表演等等……,真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分辛勤的练功,因为一上了台就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啊!那精彩纷呈的《空山竹语》,看得观从惊心动魄,那二位灵巧、艺高胆大的选手,在高空中任意而优美的造型,而那些伴舞的姑娘们时而变幻的舞姿,尤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又似挺拔而立的青竹,它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使整台晚会显得那么的春意盎然,因而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
小品《荆轲刺秦》中,黄宏那灰诣的演技和意味深长的台词,带给人们值得深思的话题,有许多历史是不能随意改写,要不怎么能叫历史呢?郭冬临的《面试》又是当今社会中,求职难的体现,为了生存想要得到一份工作,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回答着考官的提问,反却被人误解是小偷,真看得人忍俊不止的发笑……佩服导演的幽默!刘歉的魔术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隔着玻璃吸吮杯中饮料,真的不敢相信,还有镜中伸出的那只纤纤玉手,更是令人目瞪口呆。
3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变”与“不变”
3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变”与“不变”37年来,春节联欢晚会一直是中国人怀念和期待的年度盛事。
它不仅仅是一场晚会,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
在这37年的漫漫长路上,春晚经历了许多变迁和变化,但也有一些东西却始终如一,它们构成了春晚的“变”与“不变”。
让我们来看一看春晚的“变”。
一是演出形式的变化。
在过去的37年里,春晚的演出形式一直在不断地变化。
最开始的几届春晚只是简单的连续演播几个小时的节目,后来不仅加入了娱乐节目、情景喜剧等多种形式,还出现了文艺节目和杂技表演。
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春晚的舞台效果也愈加壮观,通过舞美设计、灯光效果等手段,为观众呈现出更加精彩和震撼的视听盛宴。
二是节目内容的变化。
过去春晚的节目主要以文艺表演和歌舞节目为主,现在则涵盖了更多元化、多样化的内容。
比如相声小品、情景喜剧、魔术节目等,为观众带来更多的笑声和愉悦。
还加入了一些新颖的元素,比如VR技术、互动游戏等,为观众呈现出更富有科技感的视听盛宴。
三是主持人阵容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晚的主持人阵容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从最初的几位老艺人到后来的新生代主持人,春晚的主持人阵容始终在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和惊喜。
虽然春晚经历了很多变化,但也有一些东西却在这37年里始终如一,它们构成了春晚的“不变”。
一是“家和万事兴”的主题不变。
春晚一直秉承“家和万事兴”的主题,弘扬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美好。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春晚的节目始终以团圆和和谐为主题,为观众呈现出温馨和感人的家庭故事,让人们感受到团圆的力量和家庭的温暖。
二是“中国年味”的文化不变。
春晚一直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不断挖掘和宣传中国的孝道、忠义、仁爱等传统美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而且,春晚的节目也一直保持着浓厚的中国年味,为观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东方文化和艺术。
三是“乡情”元素的不变。
春晚不仅关注城市居民的生活,也关注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
看春晚三十年之变迁
我看春晚三十年之变迁时间:2012-01-13 15:10 来源:千龙网2012年春节,央视春晚将迎来30华诞。
作为当代最引人注目的大众文化景观,央视春晚曾经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更经受了种种风雨与无奈……依循大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节拍,可将春晚大致划分为三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3年开创的央视春晚,是央视在大众文化生活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
从这一年起,中国老百姓过大年添了一件新鲜事:喜看春节联欢晚会。
央视春晚自此成为当代生活的“新年俗”。
上世纪80年代是洋溢着理想主义激情、爱国主义热情的催人奋进的时代。
在理想主义光芒照耀下,各行各业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忘我工作,反映到春晚舞台上,就是涌现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相声、小品节目。
歌曲《我的中国心》、《冬天里的一把火》,此外还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回娘家》、《大海啊,故乡》、《小草》、《外婆的澎湖湾》、《思念》、《阿里山姑娘》、《十五的月亮》、《望星空》、《血染的风采》、《那就是我》、《万水千山总是情》、《龙的传人》、《爱的奉献》、《我们是黄河泰山》、《明月千里寄相思》、《歌声与微笑》、《难忘今宵》等,年年都有优秀歌曲从春晚舞台飞向四面八方。
这一时期,也是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大发展的时期,以马季、姜昆为代表的80年代相声《宇宙牌香烟》、《虎口遐想》、《电梯奇遇》,以陈佩斯、朱时茂为代表的小品《吃面条》、《羊肉串》、《警察与小偷》、《主角与配角》等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永远难忘的美好记忆。
从创作心态看,从1983年到1993年间,央视春晚深入生活、深入百姓,倾情创作,使除夕舞台能够层出不穷、源源不断地推出精品佳作,因而成为那一时期最具创作冲力的大众文艺。
第二阶段: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意识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成长。
在各种消费需求中,对于文化产品尤其电视节目的需求与日俱增。
在数量庞大的电视节目面前,老百姓对央视春晚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如果春晚节目没能超出日常电视文艺的水平,老百姓就会感到不满意、不解渴。
春晚三十年
春晚三十年【摘要】自1983年以来春晚陪伴观众至今,与改革开放的历程相伴而行。
然而春晚并不是仅仅是一台文艺晚会,在除夕这一天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并且年年创收视率新高使得它成为了一个国家话语宣传的特殊媒介。
本文拟通过对春晚过去30年发展与变化的回顾,总结春晚背后意识形态特点及不足并比较分析哈文执导的春晚在这一方面的改变。
【关键词】春节晚会;国家话语;意识形态;哈文一、国家话语的华丽镜像春晚作为国内收视率最高的晚会,从一致叫好到骂声一片再到如今的改革,它已深深映入观众的视野,成为了节庆生活的背景。
尽管骂声一片甚至传过停办传闻,但是央视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春晚的性质就是“央视春晚要表达央视的主流文化的意志,而不是全国好看的节目的大杂烩”。
[1]这揭露了春晚的本质。
正如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
电视带来的“信息”,并非它传送的画面,而是它造成的新的关系和感知模式、家庭和集团传统结构的改变。
[2]作为电视话语主体的国家宣传部门,早已将春晚舞台变成了主流文化宣传的阵地、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它是国家话语的华丽镜像。
二、春晚传统宣传主题及方式1. 党国一体式宣传春晚所宣传的新意识形态融合了党国一体、民族团结、人民生活和谐为一体,党国是其宣传重点。
它需要宏大叙事极力渲染,故而春晚舞台上也充斥着对祖国赞美抒情的作品。
如《难忘今宵》中的歌颂对象实质为祖国,“今宵”也由于其特殊性成为了一个国家事件。
再如《我的中国心》,歌词内容与春节祥和的气氛毫无关联,却由于春晚舞台流行传唱,其歌词中暗含的隐喻也渗入观众思想。
意识形态对人的控制并不是公开的,而是隐蔽的,我们内化了意识形态,因此不能意识到它的存在和效果。
[3]传统的年俗在这场晚会中难寻踪迹,取而代之的是藏在背后的新意识形态。
“就其基本层面而言,意识形态不是掩饰事物的真实状态的幻觉,而是构建我们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
”[4]春晚对于党国话语的宣传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即使大众心知背后的隐喻,仍然愿意沉浸其中为其喝彩。
曾经的春晚:流金岁月再回首
【大历史】曾经的春晚:流金岁月再回首1983年,央视首次以直播形式播出春节联欢晚会。
从那时算起,如今的春晚已过了而立之年。
这三十年里,春晚的形式发生过哪些变化?又有哪些经典成为了几代人的永久回忆呢?<开山之作再难超越>央视曾经请观众票选最满意的一届春晚,结果大家选的是第一届。
最远的一届却成为最难忘的一届,可能是因为当年大家的负担很少,“就是要表达欢乐传递欢乐,让群众点他们爱听爱看的东西”,第一届春晚导演黄一鹤回忆道。
同样经典的还有第二届,那年黄一鹤导演从撒切尔夫人来华商讨香港问题一事联想到海外游子回家过年的主题,《我的中国心》因此登台,此外借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吃面条》开创的新品种“小品”从此也再未缺席春晚,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结束曲《难忘今宵》更成为了全民的回忆。
<走向成熟名家辈出>八十年代的最后几年,春晚的模式逐渐成熟,节目类型也固定了下来。
陈佩斯与朱时茂的《羊肉串》、马季等人的《五官争功》都是红极一时的佳作。
再如赵丽蓉那句“司马缸砸光”和费翔烧遍神州的“一把火”也长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1990年,赵本山与黄小娟合作的小品《相亲》闪亮登场,此后赵本山迅速成为春晚最受期待的演员之一,且二十余年不倒。
90年代也是歌舞类节目的丰收期:《涛声依旧》、《大中国》、《常回家看看》等各类名曲数不胜数。
<千禧之后寻求转型>21世纪之后,社会的多元化令春晚加快了改变的脚步,2000年大量邀请港台明星、2001年放手设计奢华舞台、2009年勇敢尝试“混搭风”、2011年为“草根”让路等都是春晚为最大程度满足观众所做出的努力。
如果说以前的人们只是从春晚中看一看流行的时尚、听一听时代的声音,那么现在的春晚更多的则是在反映时代的面貌。
透过春晚,也许能够窥见许多社会现状。
(国际在线)。
从服务人民到召唤大众透视春晚30年
服务人民
春晚在服务人民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作为人民群众喜爱的电视节目,春晚 旨在为广大观众提供一台丰富多彩的娱乐盛宴。从舞蹈、歌曲、小品、相声到魔 术、杂技等各类表演形式,春晚满足了大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此外,春晚也是 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让世界各地的人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春晚在服务人民方面不仅娱乐性,更注重思想性。历年春晚都紧扣时代主题, 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例如,2020年春晚以“共圆小康梦,幸福中国年” 为主题,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壮丽篇章。
观众对春晚的反馈主要集中在节目内容、演员阵容和舞台效果等方面。一些 观众希望春晚能在原有经典节目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融入更多现代元素;另一些 观众则认为春晚应该更加注重思想性和教育意义。针对这些反馈和建议,春晚制 作团队不断进行改进和调整,力求满足广大观众的口味。
例如,在2021年春晚中,制作团队就通过增加原创歌曲、舞蹈和语言类节目 等方式,为观众呈现出一台更具时代感和贴近生活的春节联欢盛宴。同时,春晚 还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流行元素相结合,让年轻观 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春晚变化
春晚30年来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从最初的家庭式联欢到如今的国家级盛 事,春晚不断进行着自我创新和变革。首先,从内容上来看,春晚节目形式愈发 多样化,不断尝试融入新元素。近年来,春晚更是着力于挖掘新人新作,为年轻 艺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此外,春晚还通过采用科技手段,提升了观众的 观看体验,如2016年春晚首次采用VR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
感谢观看
从服务人民到召唤大Hale Waihona Puke 透视春 晚30年01 引言
03 召唤大众 05 人民反馈
目录
02 服务人民 04 春晚变化 06 结语
春晚三十年
春 晚三十年
郭 利
4 0 0 0 3 9 ) ( 重庆 我为 文 化传 播有 限 公司 ,重 庆
“ 春 晚 ”全称 “ 春 节联欢 晚会”,一般指 中国中央电视 台春节联 欢 晚会 ,是 中央 电视 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 的综 艺 性 文 艺 晚会 ,节 目时 间一 般 持 续 到正 月 初 一 ( 春 节 ) 的午 夜 。 “ 春 晚 ”诞生于公元1 9 8 3 年,农 历癸 亥年腊 月三 十,到今年依然 走过 了三十余年 。这三十余年 ,从最初的小舞台,全家乐,到后来 的 大 舞台,全 国乐 ,再到现如今 的全网络 ,全球华人共团圆的大家 乐。 春 晚,见证 了我 国从贫到 富、从弱到强 、从封 闭到开放的变化历程 , 下面便 以时间为线来道道这三十余年的 “ 春节联欢晚会”。、 1 8 0 年代 那刚起步的春晚 1 9 8 3 年 中央 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届春 晚,也 是中国电视 节 目的一个里程碑 ,从此 ,中央 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成 为 了电视观 众欢度 春节的 一个重要形 式 ,成为 了老百姓 每年除夕 夜 的视听盛 宴,更成 了华人 的年夜饭 。这届春 晚 由当时 的哑剧高手 王 景愚、当红明星 “ 小花 ”刘晓庆 、相声泰斗马季及其爱徒姜 昆主持。 由于是第 一届春 晚,尚无经验可循 ,对于广大观众来说,这个新兴的 综艺节 目令人眼前一亮。该届春 晚给人 印象最深的节 目就是歌曲 《 乡 恋》,而李谷一则成为了春 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 第一 届春晚 成功举 办。标志 着 “ 春 晚”这个 新生文化 事物 的诞 生。从此,中国老百姓有 了看春 晚这个 “ 新 民俗 ” 从此 以后,每年 的农历除夕 ,一家老小围着电视机吃饺子 、打麻将成为了一种惯例。 1 9 8 4 年是一个闰年共3 6 6 天 。农历 甲子 ( 鼠)年 ,该年农历 出现 罕 见 的 闰 十 月 。这 一年 我 国人 民在 中 国共 产 党 的领 导 下 取 得 令 人 瞩 目 的成绩 ,文体 界的成绩尤 为突 出,盲人运动 员平亚丽 ,在美 国纽约 举办 的第七届残 疾人 奥运 会上 ,为中国夺得 了第~块 残奥会金 牌 , 同年7 月2 9 日射击 运动员许海峰在第 二十三届奥运会上为 中国夺 得第 块金牌。在这一年的春 节联欢 晚会上 ,李富荣 、张燮林打 了一场趣 味乒乓球比赛,名嘴宋世雄做 了解说 ,这也开 了体育 明星上春晚的先 河 。本届春晚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于是相声泰 斗马季表演 的 《 宇宙牌 香烟》 小品黄金绝配搭档 陈佩斯、朱时茂 首次登上 了舞 台,自此 以 后,春晚语言类节 目成为了万众期待的 “ 大菜”。 1 9 8 5 年春晚搬到北京工人体育场 。由于技术所限 ,晚会最终不够 理想。央视还在后来的 《 新闻联播》中特别道歉 。随后 的1 9 8 6 年春晚 标志着春晚进入成熟期。各种 表演形 式基本 已经定型 ,并且一直沿用 至今。从那一年开始 “ 我想死你们 了”这句黄金语录 出现在 了春晚舞 台上。 随后 的1 9 8 7 、1 9 8 8 、1 9 8 9 年 ,春晚延续 了1 9 8 6 年 的表演形式为千 家 万 户带 去 快 乐 与欢 笑 。
演讲春节
2009年,赵本山带着徒弟小沈阳登场,一部小品《不差钱》让小沈阳火了一年。 “人这一辈子多短暂呀。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 就过去。”小沈阳这句充满人生哲理的台词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2010年春晚,小品《一句话的事》并不精彩,但郭东临的这句“用谎言去证实谎言, 得到的还是谎言”却入木三分地印证了当今社会的诚信危机。
2007年:赵本山、宋丹丹、牛群的小品《策划》内容比不上前几年精彩,只有一句 “你太有才了!“下自己的蛋,让别人说去吧。”“下蛋的公鸡,公鸡中的战斗鸡。 ” 不径而走,大肆流行。
2008年:“这是为什么呢?”蔡明、郭达的小品《梦幻家园》讲述了“房 市”的喜怒哀乐,以其贴近生活的内容和强烈的讽刺效果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整个小品笑料颇多,其中关键台词“这是为什么呢”成为新的流行语。
2014春晚十大流行语 1、你不怕开水烫(死猪)。 2、慢点说,你那嘴是租来的,你着急还呀。 3、你的学历是胎教吧。 4、十年磨一剑(贱)人。 5、你是全身粉末性骨折吧(人渣)。 6、你也是孙子,人家也是孙子,都是孙子,你这孙子怎么就那么孙子。 7、不求成龙和成凤,只求活在幸福中。 8、人倒了还能扶,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 9、(天空飘着五个字,那都不叫事)是事也就烦一会,一会就没事。 10、上班的心情比上坟都沉重。
2011年春晚,《同桌的你》中一句“此处略去一万字”,让这句曾经 的网络流行语焕发了生机。而那一年,很多春晚流行语都是来自网络。 比如,朱军问大家“刚才的小品‘给力’么”;再如姜昆、戴志诚等 合作的相声《专家指导》里直接喊出了“哎哟,小月月”;黄宏、陈 数的小品《“聪明”的丈夫》宣传 “一切即将过去,神马都是浮云” 等等。
1986 桃花盛开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 爱的故乡。”蒋大为的歌声曾经感 动了几代人,1986年的春晚他演唱 了名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在全国传唱一时。 陈佩斯和朱时茂则继续搭档,推 出了另一个让人捧腹的小品《羊肉 串》,批判了在当时市场经济的大 潮下,部分不良商贩的丑恶嘴脸。 小品搞笑、逼真,陈佩斯扮演的小 贩也可谓入木三分。这时的春晚开 始走向成熟,很多类型的节目都成 为固定模式延续下来,也得到了观 众的认可。不少小品和相声成为街 头巷尾口口相授的段子。
细数春晚30年
19 年依 照《 99 实话 实说》 为原型创作 的小品《 昨天 、 天、 今 明 天》 也成为 了众 多观众心 目中最好 的春 晚小品之一 , 崔永元 、 赵
本 山 、 丹 丹联 手 , 笑果 ” 人 。 宋 “ 惊
之人之事全拉 出来遛 了一圈。牛群 、 冯巩表 演的《 点子公 司》 也
同样给人带来 了快乐。《 长城长》 《 、 长大后我就成 了你》 成为传
唱 的歌 曲 。
推 出了另一个让人捧腹 的小品《 肉串》 陈佩斯扮 演的不 良小 羊 ,
贩 , 木三分 , 入 据说此后街 头卖羊 肉 串的小贩们都开始参 考他
19 年 黄 宏 、 跃 文 演 绎 的 “ 桃 A” “ 94 侯 红 和 黑桃 K” 这 对 老 让
飞向世 界各地 ,相声表演 艺术家马季的单 口相 声 《 宙牌 香 宇
烟》 调侃 了“ , 誉满” 的褒 义 色彩 , 却真的令他 更加 “ 满” 誉 全国。
同时 , 陈佩斯 、 朱时茂首次搭 档表 演的小品《 面条》 吃 引起轰动。
18 年 “ 宙牌 香 烟誉 满全 球 ! 改 革 开放 后 大量 中 国商 品 94 宇 ”
19 年最红的歌曲无疑是毛 宁的《 93 涛声依 旧》 。姜 昆、 唐杰 忠表演的《 楼道曲》 侯跃文 、 富宽的《 大明 白》 成为 日后 , 石 侯 都
大 家点播率很 高的相声段子 。 严顺开主演的小品《 张三其人》 把 春晚的小品从一味搞笑过渡到关注普 通小人物的生活。
在春 晚上 的打 扮 。
19 年 最 出彩 的 小品 当属 赵 丽 蓉 、 汉 林 共 同演 绎 的 《 95 巩 如
从服务人民到召唤大众_透视春晚30年_郭镇之
传播文化
: “我现在不偷偷摸摸地干了,我堂 话语斗争的方式 而皇之地把港台人请回来,参加春节晚会 。 把孩子请 回来,回到母亲怀里来过年行不行,回家过年 让 不 让? ” 于是,从 台 湾 飞 来 的 黄 植 诚 、 李 大 维 闪 亮 登 场; 香港演员奚秀兰 、张明敏深情献唱 。 这种对政治 意义 ( 凝聚全球华人、 两岸统一、 香港回归) 的 文 化调用策略大获成功 。1984 年春晚成为最受欢迎 的 春晚事件之一 。 春晚是中央电视台从中国传媒界 “小兄弟 ” 的 位置跃升 “头牌 ” 的关键因素之一 。 视觉电子媒介 的后来居上也许是必然的 ( 国外的情形也一样) ; 但 春晚是中央电视台以其偶然的主动创新实现的这种必 然转移。电视的主流地位 、中央电视台实际上的中国 社会第一媒体地位,是通过包括 “春晚 ” 在内的各 ) 全面完成的。 种节目手段 ( 还有 《新闻联播 》 如果说 1984 年 的 春 晚 成 功 利 用 官 方 意 识 形 态, 不经意地开创了一条以 “政治正确 ” 保驾护航 、 实 则追求文化艺术大众目标的机敏之路的话,1985 年 — —只不过遭遇 的春晚则是商业化操作的第一次尝试 — 了失败 。 不适宜 “联欢活动 ” 喜庆热闹气氛的空旷场地 ( 北京工人体育馆) 是导致 1985 年失败的一个偶然因 素,但也是关键因素: 技术设备的不完善 、 时空调度 的不熟练和对大场面及纯粹直播的追求,导致晚会节 — — 拖沓的串场败坏了艺术欣赏的整体观感。 奏失控 — 中央电视台后来认为,1985 年的节目本身不错,但 无论如何,决定春晚第一印象的,是那个事件正在进 行的独特时空 。 在中国电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事实是,中央电 视台在万众瞩目的 《新闻联播 》 中为春晚的失败公 开道歉。这种检讨延续着人民内部对缺点错误的 “批 评与自我批评 ” 传统,说明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尚有自 觉 “向人民负责 ” 的意识 。 1983 年至 1986 年的春晚节目摸着石头过河,总 结出相声 、 小品、 歌曲 ( 加伴舞) 三位一体的 成功 — —最终,小品以戏剧式的夸张动作夺去了以语 经验— 言幽默见长的相声的首席春晚 “笑果 ” 地位 。 这 也 是春晚受众日益大众化和文艺环境逐渐娱乐化带来的 趋势。 3. 探索媒介事件 除了相 声 小 品 等 制 造 欢 乐 的 内 容 之 外, 执 导 1987 和 1988 年春晚的中央电视台女导演邓在军还有
3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变”与“不变”
3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变”与“不变”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国人每年迎接新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在这个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时尚元素的节日里,春晚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自1983年首次举办以来,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走过了37年的历程,见证了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变迁与发展。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春晚也经历了诸多的变化与不变。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37年春晚的“变”与“不变”。
春晚的“变”1.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春晚的节目形式已经从最初的歌舞杂艺发展到了包括戏曲、相声、魔术、小品、华彩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得春晚的节目更加多元化。
2. 明星阵容的更新换代春晚的明星阵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新一代的明星纷纷加入到春晚的舞台之上,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视听飨宴。
3. 舞美效果的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春晚的舞美效果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LED大屏、全息投影、无人机表演等科技元素的加入,让春晚的舞台呈现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
4. 节目内容的多样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春晚的节目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涵盖了更多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热点话题,使得春晚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1. 节目的核心理念春晚一直秉承着团结、和谐、喜庆、传统、国际的理念,用艺术的形式来传递正能量,传承中华文化,普及科学知识,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也收获了精神上的快乐。
2. 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节目内容方面,春晚一直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舞龙舞狮、京剧、越剧等传统艺术形式在节目中一直有所体现。
3. 节目的主题定位春晚在节目的主题定位上,一直保持着“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灵魂”的出发点,努力制作出更多富有感染力、参与性、互动性和文化魅力的节目。
4. 特色节目的保留春晚还保留了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固定节目,如小品、相声等,这些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春晚的文化符号。
春节联欢晚会在37年的历程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同时也在一些方面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文化定位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相信春晚在未来还会继续积极地进行创新,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给观众带来更多更好的节目。
春晚变迁春节晚会的历史面貌与时代旋律
春晚变迁春节晚会的历史面貌与时代旋律春晚变迁——春节晚会的历史面貌与时代旋律春节晚会,作为中国春节期间最重要也最值得期待的文化盛宴,凝聚了亿万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它不仅仅是一档综艺节目,更是一面照射中国社会变迁和时代精神的镜子。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创办,到如今已成为世界级的大型晚会,春晚的发展历程承载着时代变迁和中国人心理的变化。
一、初始草创——春晚的萌芽自195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便开始在春节期间推出特别节目,为观众送上欢乐和祝福。
那个时候,春晚的节目形式比较简单,主要以文艺演出为主,包括歌舞、杂技、相声等形式。
然而,尽管技术和条件有限,这个初创的春晚却奠定了后来的发展基础。
二、发展壮大——春晚的崛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春晚也逐渐发展壮大。
此时,春晚开始引入更多的元素,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人才和表演形式。
小品、歌曲、戏曲、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节目出现在春晚舞台上,丰富了观众的选择。
此外,春晚在这个时期开始强调主题,突出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
一系列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事热点的节目相继推出,如《江山如画》、《年代的记忆》等,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成为春晚的经典之作。
三、强调创新——春晚的探索与突破进入21世纪,春晚逐渐面临观众口味多样化和娱乐竞争的挑战。
为了保持春晚的吸引力和时代感,制作团队开始大胆尝试新的创意和表现形式。
除了继续在节目形式上进行创新外,他们还逐渐增加了与时俱进的科技元素,如舞台灯光效果、虚拟现实技术等,使节目更加精彩纷呈。
与此同时,春晚也注重引入新的人才和元素,为观众带来更多新鲜感。
草根文化的崛起,使一些普通人的表演逐渐进入春晚的舞台,这种突破传统明星独占的格局,拉近了普通观众与春晚的距离,增加了节目的亲民性。
四、时代旋律——春晚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节目之一,春晚除了传递欢乐和祝福外,也肩负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在国家重大庆典时,春晚更是融入了更多的时代元素,展示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春晚
浅析龙年春节晚会春晚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
目前对于春节晚会的历史描述,众所周知的是1983年开始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
在这三十年中,春晚经历了“笑的晚会”、“乐的晚会”到“闹的晚会”的历史过程,也经历了从第一代以马季、姜昆为代表的主持人到如今李咏、周涛、朱军、董卿四人组合。
三十年的春晚给了人们太多的难忘与感动,伴随我们走过了无数有欢笑有泪水的岁月。
回眸刚刚过去的龙年春晚,我们来浅析一下其中的精彩与不足。
首先,从整体上看,今年的春晚在场景布置上很是用心,打破了常规,整个舞台从之前的半圆形直接向观众席延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T”型台。
舞台接近了观众,表现力一下子丰富了很多,也加大了观众和表演嘉宾的互动性。
地面、天棚、舞台正面以及两侧,全部设置为全息LED屏幕。
LED灯可以任意上升下降,组合成绚烂唯美的画面。
很多网友都表示,这次的春晚的舞台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更加吸引人,很绚烂。
而主持人中出现的三个新面孔李思思、撒贝宁、毕福剑也带给了观众更多的新鲜感,更加年轻化的主持团队让观众感到更加拥有活力。
2011年春晚的广告事件被广为关注,所以今年的春晚确实“干净”了许多,观众可以更舒服地观赏节目而不用顾忌突然出现的植入广告。
其次,就节目而言,多推陈出新,老面孔少了,新面孔却也毫不让人感到生涩,游刃有余的表演结合当下流行的元素确实让人忍俊不禁。
拿黄宏的小品《荆轲刺秦》来说,其摆脱了传统小品的表演模式,诙谐幽默之余也给人以启迪。
小品《今天的幸福》中穿越的桥段也让人眼前一亮。
而舞蹈《竹山心语》给人一种寂静空旷的感觉,当杂技演员随着竹子的摆动而摆动的时候,真有一种身心合一的感觉。
刘谦的魔术虽然五分钟就被在网上揭秘,但就如同他本人所说,如果因为怕被揭秘就不表演魔术,那就失去了魔术的真正意义。
而我们也不能否认魔术一开始给我们的震撼。
春晚三十年的经典节目《冬天里的一把火》等也带着我们重温了过去的经典瞬间。
在这一次传承三十年经典的盛会中,我们可以看到三十年来春晚的成长与进步,一直在努力迎合观众的春晚正在向着更为观众喜爱的方向发展。
3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变”与“不变”
3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变”与“不变”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是中国人民最盼望的节目之一。
自1983年首次亮相以来,已有37年的历史。
在这37年里,春节联欢晚会经历了许多变化和不变。
本文将分享一下这些变化和不变。
变化:1. 节目越来越多元化春节联欢晚会现在不仅仅有歌舞、相声、杂技等表演,还渐渐地涵盖了电影、小品、单口相声、大型音乐剧等多种表演形式。
这种转变吸引了更多的青年观众。
2. 篇幅更短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希望能够更快地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由于春节联欢晚会原本的四五个小时太长了,所以现在晚会的时间大大缩短。
3. 节目更加国际化现在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不仅仅是中国的,还有很多来自全球不同文化的表演。
这些节目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民族。
4. 官方舞台上表现更独立、多样化与以往不同,如今的春晚通过对要素的删减,将更多的舞台交给年轻,灵活度更高的节目,支撑出多元化舞台的深度与趣味性。
在其间不断变化的官方要素元素之外,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民间艺术和底层力量,更加表达出“人民春晚”的风格和特点。
1. 顽皮的小品虽然表演形式像是“人物娱乐”、“搞笑喜剧”等等有所改变,但是当小品开篇后水乡吴老向观众“请安”时,仍会用全名点出导演,其中一句:“康熙御体的置装著名导演鲁豫导演,请安!”,仍然保留了深厚的节目记忆。
2. 经典的杂技表演一些入围春晚的杂技演员,可以说多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参加春晚的表演。
经典的表演形式再加上音乐和舞台服装,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3. 猜灯谜影响消费者迎接新春的气氛,桥段相同的游戏仍然有很高的收视率,体现了中国文化中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
4. “在一起”主题从荣膺“最有中国特色的全球电视节目”到被提名国际艾美奖,春晚从未改变“团圆”文化的主题,始终在向全世界讲述晚会与中国文化的强烈联系。
无论怎样的表演,“在一起”的元素一直贯穿于整个晚会,向人们传递新春的神圣感、温情和祝福。
总的来说,春节联欢晚会的变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观众的需求和口味,但是它始终保留着中国特色,传承着中国文化。
3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变”与“不变”
3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变”与“不变”37年,是一个风雨飘摇、变幻莫测的岁月。
在这漫漫岁月长河中,我们见证了无数的变与不变。
春节联欢晚会,作为中国人过年不可或缺的节目,也在这37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保留着一些永恒不变的情感和价值观。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37年春晚的“变”与“不变”。
首先谈谈“变”,37年来春晚的变化可谓是惊人的。
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舞台与装扮的视觉效果。
以前的春晚舞台简陋单调,而现在每一年的舞台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华丽迷人。
灯光、音响、舞美效果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每一年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从而带给观众更强烈的视觉冲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春晚节目的表演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大合唱、舞蹈、相声、小品,到如今的歌舞、戏曲、魔术、杂技等多样化表演形式,春晚的节目形式越来越多元化,越发符合观众的多元化需求。
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节目内容的更新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节目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
这些年来,春晚不断涌现出新的创意,每年都有精彩的小品、相声、歌舞表演,以及现场互动环节,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特别是近年来,春晚节目愈发注重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出了许多传统文化节目,如舞龙、舞狮、京剧等,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春晚也开始大力推广原创作品,通过网络征集、选送的方式,让更多的优秀作品登上春晚舞台,为春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我们也看到了社会上某些热门话题的变化。
有些年,春晚的节目内容会反映出当时社会上热门的话题和热点事件,而互联网、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兴事物也会在春晚舞台上得到体现。
这些变化的体现,让春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化形式和传播方式,也更好地与当代社会相结合,受到更多年轻观众的喜爱。
伴随着以上这些变化,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永恒不变的东西。
春晚作为中国人过年不可或缺的节目,不变的是它带给我们的那份家的温暖和亲人间的团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晚》,三十年的不凡变迁
2012/7/18 22:49:41 [稿源:红网] [作者:李兆清] [编辑:王俞] 本周,纪录片《春晚》在央视一套《魅力·纪录》栏目热播。
该纪录片摄制组全程跟踪了2012年春晚剧组,与所有主创零距离接触,用最客观的视角展示了春晚的台前幕后、创作历程。
对于人来说,三十岁是而立之年,代表着一个人走向成熟。
对于春晚而言,三十年后的春晚,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尽管看春晚已经成为春节新民俗的一部分,但如今电视观众春节期间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各地方台的春晚大有如雨后春笋般后来居上之势,不再一家独大的央视春晚如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虑的问题。
这部纪录片给观众呈现了另一个春晚,熟悉却又有点陌生。
在跟踪龙年春晚的基础上,摄制组将内容延伸至30年的时空跨度,把镜头对准了30年来众多的春晚创作者和亲历者。
片中,观众既能看到老一辈艺术家李谷一、陈佩斯、蒋大为等人在历届春晚的亮相及他们对春晚的情愫,还能看到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李玉刚、徐子崴等人对上春晚的憧憬和执着追求。
每位春晚工作人员力求将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每位演职人员力求将表演做得天衣无缝,为了全球华人在除夕良宵享受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他们可谓倾尽全力。
如今,人们对央视春晚的苛责越来越多。
部分节目单调乏味、主持语言程式化、假唱、托儿、植入广告等问题屡见不鲜。
苛责声越多,证明观众对春晚的关注度越高,但同时又陷入“恨铁不成钢”的境地。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春晚三十年的发展变化。
三十年的过程中,节目的样式发生了变迁,曾经以相声为主到后来以小品为主再到后来的节目创新,为了大年三十晚上的几个小时,春晚剧组呕心沥血。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到曾经在舞台上风光一时的演员,像唱出《冬天里的一把火》的费翔、唱出《我的中国心》的张明敏,这些歌曲经由春晚舞台传遍神州大地,成了人们喜爱的经典歌曲。
一台央视春晚不可能满足所有人,毕竟众口难调。
央视春晚在不断改变,这从导演近乎一年一换可见端倪。
龙年春晚设置了致敬三十年的环节,把曾经的春晚演员请回来再唱当年的歌曲,或许人不再那么年轻,但三十年的岁月沧桑,给了一种不一样的积淀。
而这种积淀则让春晚的底蕴更增一层。
龙年春晚上,主持人出现了新面孔,而且主持不再像以前那样死板,这或许是春晚变革的新的开始。
纪录片《春晚》,让我们走近春晚、了解春晚,但愿未来的央视春晚办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