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7)下品德与社会计划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戈I」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 名,接手这个班级半年,我发现部分孩子的学习习惯还并不是很好,学习上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较难的问题就解决不了。但是大部分孩子思想比较单纯,秉性善良,且有着较强的自理能力,在劳动方面自觉性较强,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责任感。通过三年的学校与家庭生活,他们能体验与邻里小伙伴间友情的美好,邻居间互帮互助的亲情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能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已成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也相应出现了许多的烦恼,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开始有兴趣也有能力,关注人类的衣食问题,关注人类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竭的问题,他们开始有作为现代人的责任意识,开始参与社会活动,了解工农业生产状况,提高生活技能的需要。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册教材的三个单元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示活动,第一主题单元《我能为你做什

么》,从学生身边最为熟悉的人和事为切入口,了解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人需要我们帮助,

我们应该为他们伸出友谊之手。第二主题单元《我的家乡在变化》,通过设计一系例活动,

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懂得怎样保护家乡的一草一木。第三主题单元《我与外界的联

系》,学生随着年龄的长大与外界的接触面越来越广,如何正确让学生处理媒介的利用,了

解我国的媒体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尤为重要。

本册教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色: 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 2.在生活事实中辨析价值。3•当代生活与历史的链接。4.在个体经验中融入人类的经验。

四、教学目标

(一)德育渗透总体目标

了解家乡的一些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培养学生具有合作能力,判断、选择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成

为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一个有用的社会人。

(三)基本理念:1.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必须采取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五、教学措施

1 •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

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

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

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

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6.充分发挥德育课程主阵地作用,将生命教育与品德课有机结合。以学科渗透为主,

在课堂领域落实生命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更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

育人的作用。

六、教学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