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是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让每一个孩子真正学会自我教育

合集下载

中年级小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的教育策略

中年级小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的教育策略

中年级小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的教育策略自律是指根据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思维,为自己立法,并按自己的意志和立法去行动。

即指不受外界困境和影响,不为快乐、幸福、欲望等情感所驱使,也不受神意、天命的支配,而是根据自己的“立法”,为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而行动的道德原则。

自律能力,指道德选择和行为是依据通过作为道德活动的主体的人理性思考后选择的道德原则自愿作出的,它可以表述为道德上的“三自能力”的特点:即自立、自行、自控能力。

1 用人文的制度文化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1.1 制度文化建设应该“自下而上”。

班级制度应该“自下而上”,由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定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

每一位同学参与制定,制度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为他们的追求目标,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规定,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每次开学初,作为班主任的我,第一堂课总是和孩子们制定班级公约。

特别到了三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等加强,因此,在制定班级公约时,我就放手让孩子实践。

我把育人教育和语文教学相结合,上一学期的班级公约人手一份,进行自主删除、补充、修改、完善。

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懂得自己的事就是班级的事,班级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然后,我再组织孩子组内讨论。

最后,在班队课上集体讨论,形成班级公约。

在执行中如果遇到班级公约没有规定的事情,就和学生集体讨论解决。

1.2 制度文化建设应该“自上而下”。

班级公约的好坏、合理与否,是班级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同时也直接影响孩子自律能力的形成。

经过我的思考和实践,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我们又要坚持“自上而下”的原则。

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在认知世界、价值观取向等方面的认识不完善,需要我们班主任、上级部门的引领。

由此,班级文化建设必须与上级部门颁发的法规、政策、条例、理念等一致。

同时突出班级目标追求、价值观念、素质要求、作风态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因素。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孩子的自律能力对他们的成长和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律能力是指孩子能够自觉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更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好的人际关系和更好的生活。

本文将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学校教育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孩子自律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父母应该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律的行为。

孩子会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行为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

如果父母能够遵循自己制定的规则和计划,孩子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形成自己的自律习惯。

二、教育方式的重要性教育方式在孩子自律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

让孩子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同时,要学会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负责自己的行为后果。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注重奖励机制,通过奖励孩子的自律行为,来鼓励他们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三、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加强自律教育,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学校规章制度,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并建立自律的观念。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自律训练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学生会、志愿者团队等,让孩子有机会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四、培养孩子自律的方法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父母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帮助孩子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时间表。

通过坚持并按计划行动,让孩子逐渐培养自律的习惯。

2. 提供适当的自主权: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决策和解决问题。

在孩子做出正确决策时,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奖励机制:通过奖励自律的行为,来鼓励孩子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从“他律”走向“自律”: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索

从“他律”走向“自律”: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索

从“他律”走向“自律”: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索摘要:面向小学生的课堂自主管理研究,缘于“新课标、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塑造学生主体地位要求,对于构建有效性课堂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班级自主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其决定性因素在于班主任和学生,班主任需要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制订科学的班级规章制度,提升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努力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管理;实践策略引言:教育最主要、最显著的效果体现在,要使学生开始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点,继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角色特征,主动从“后台”走向“前台”,扮演好主人的角色[1]。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生实际,坚持“多元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从现代化教育治理的角度,不断探索小学生自主管理的方法,努力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成为自己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一、加强学生自主管理的原则(一)认识并认可个体差异性宏观上,课堂管理必须摆脱“大一统”的认知,将管理对象落实到每个小学生身上,而认识小学生个体差异并认可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发掘小学生个体优势智能的过程。

霍华德的“多元智能理论”明确指出,学习者在所谓“智能”(智力效能)上是存在先天性区别的,一些学生数理思维智能优秀,在数学领域就显得更为突出,一些学生语言逻辑智能方面存在优势,在语文学科和沟通表达上就优于他人,因此课堂自主管理引导中,不能采取同一把标尺去衡量[2]。

(二)平衡课堂上“自律”和“他律”教师权威、课堂纪律、集体意识等都是“他律力量”,传统课堂管理中过分渲染他律的价值,无形中就会产生“绝对服从”的绝对正确认知。

这种现象不仅会让小学生产生压抑感,还会自我否定“自律”的价值,使得“自律”在“他律”的作用下毫无用武之地,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出发,教师需要适度放宽管理权力,促进自律效应与他律效应的相互协作,以达到平衡状态,由此产生的正面作用不仅有利于小学生课堂自主管理意识的生成,还有助于改善小学生的思想品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从他律转化为自律

如何培养小学生从他律转化为自律

无论是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还是在思想品德修养中,都要求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律能力。

自律能力是在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

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呢?1、通过课堂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及各具特色的校规等等就是用于通过“他律”的手段来初步规范小学生行为的。

不过,“他律”永远只能治标不治本,然而规范小学生行为的最根本的做法还是要教会小学生“自律”。

“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准备,所有”自律“都先从”他律“发展而成的。

如要求儿童按时到校、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发言要举手、上课时不讲小话、不搞小动作等。

上述这些外部的要求和影响属于“他律”的范畴,而这正是小学生自律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当这些外部的影响和要求被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其内部的道德需要,形成某种道德信念且表现在一定的行为中的时候,在学生身上才开始形成自律的能力。

这就是说,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必须通过并利用“他律”来进行。

他律是基储是手段,而自律是结果、是目的。

对小学生进行他律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们能够自律,是为了使他律转化为自律。

而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其在校的时间主要是在课堂中度过,并且无论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还是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等都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组过教师的教育和影响来完成的。

因此,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也应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他律因素来进行。

这里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效地利用各种课堂常规和课堂纪律来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从而发展其自律能力。

2、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教师的社会角色的心理特征是复杂多样的,他既是父母的代理者、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监督者、集体的组织者,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而且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更是自己的榜样。

从他律为主到自律为本——谈班级管理中的自主教育

从他律为主到自律为本——谈班级管理中的自主教育
新课 靠 导 学 2 1 3 1 6 . 6
・ 教 育 管 理 与 评价 ・
从 他 律 为 主至 ! j 自 律 为 本
谈班级 管理 中的 自主教 育
江 苏 省 苏 州 市 三 元 实验 小 学校 钱 敏 月
自主教育是一种 自觉 自愿 、 积极 主动 的教 育活 动 , 它 以 培养受教育者 的主体 意识 、 学 习能力 、 创新精 神和实 践能力
造的 、 社会 的 , 而 以教 育 做手 段 使 学 生养 成 种种 品德 和 习 惯。 ” 因此班主任在教 育 的过程 中一定 要树 立 这种 意识 , 以
利于学生的 自主发展 。 另一方面 , 要 让 自主教 育成 为 班 级 管 理 的 主要 方 式。
真 正向素质 化进 军。可是 , 由于 受到 自身生 理 与心理 年龄 的限制 , 他们 尚缺 乏一 定 的 自我 约束 力 , 言行 稚嫩 , 行 为反 复 。“ 花有重开 日, 人无再少年 ” , 为 了让每一个孩 子都珍视 自己走过 的路 , 班 主任须 及 时引导 他们 重视 自己的实 践和 感知 。所 以 , 每 个 月 的最 后一 次 班 队会 , 我们 都 定 为交 流
班级想想 。例如 , 在学校生活 中, 孩子 与孩子 之间 时常会 因 为一些小事产生矛盾纠纷 , 最常见 的是事 后报告 老师 , 希望 老师出面解决 。可是待老师 细细查 询 , 左 右盘 问后 , 已耗去
台、 开设 “ 小 小文学角” 、 评 选“ 精神文 明小天使” , 等等 , 均 是 他们的“ 杰作 ” 。当某个 孩子 的建 议得 到认 可或 实施 时 , 我

受到启发 , 并由此灵动 , 茅塞顿开 。
三、 实 践— — 自主 成 长 的 阶 梯

小学阶段的自律与他律 如何引导孩子自我管理

小学阶段的自律与他律  如何引导孩子自我管理

小学阶段的自律与他律如何引导孩子自我管理小学阶段的自律与他律如何引导孩子自我管理自律和他律是孩子在小学阶段需要培养的重要品质之一。

自律是指孩子能够主动自发地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而他律则是指通过外部约束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自律和他律相辅相成,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一、建立良好的规则制度为了引导孩子自我管理,家庭和学校应建立一套明确的规则制度。

这些规则应被公示并严格执行,以便孩子们能够明白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例如,在学校中,教师可以制定时间表和纪律要求,确保孩子们能够按规定完成任务并维持良好的秩序。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规定孩子的作息时间、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使孩子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自律的核心素质之一。

父母和教师应该通过激励和引导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责任,让他们参与到一些组织活动中,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让孩子负责一些家务事情,如整理房间或帮助准备餐桌,让他们明白责任的重要性,并逐渐发展自己的自律能力。

三、引导孩子设立目标设立目标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父母和教师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实际可行的目标,如每天坚持阅读30分钟、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等。

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孩子如何制定合理的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当孩子成功实现一个目标后,我们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保持自律。

四、合理利用奖励和惩罚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当孩子们按照规则自律地完成任务时,我们可以给予物质奖励或者口头表扬,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

相反,当孩子违反规则或者没有履行自己的责任时,我们应该给予适当的惩罚,以示警示和引导。

但是,我们要注意惩罚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对孩子造成过度伤害或恶化问题。

五、培养良好的习惯自律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培养,而良好的习惯是自律的基础。

自主教育:从“他律”到“自律”

自主教育:从“他律”到“自律”

龙源期刊网 自主教育:从“他律”到“自律”作者:宋晴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第08期初中生的自主教育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逐步形成的。

学校在以人为本,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学生的自我概念是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自我评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从重要人物的语言和非语言反应中获得信息,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形成对自己的评价,进而形成自我概念与认同。

教师要学会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认同。

对学生进行正向、真诚的评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进一步增强自我教育的效果。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养成好习惯,必须要有具体的内容和规则。

学校出台了一些学生管理制度,如《崔村中学自习课要求》《值周班管理制度》《学生会工作制度》《学生阅读管理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

这些制度大多是学生自行制定或让学生参与其中,凝聚了学生的共识,形成了自我约束机制。

学生根据要求每天进行小结,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生对高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渐由“他律”发展为“自律”,最终形成良好习惯。

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教育能力得到锻炼。

自主教育能力是在各种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的,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种真实环境中,教师要创造或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会是在学校政教处领导下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是联系学生和学校的纽带与桥梁。

学生会干部每学年初通过竞选产生。

在学生会章程的指引下,自主履行不同的职责。

平时,学生会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教育与服务等各方面工作。

学生会在大型活动过程中作用更为突出,学生们在此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学生会成员的自主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此外,我们还引导学生开展“每日反思”。

反思是对自己的反观,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自我的不断发展与超越。

小学阶段的自律教育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阶段的自律教育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阶段的自律教育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自律是一个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品质,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自律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责任感和提高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技能。

下面,将从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具体的培养方法以及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自律意味着孩子具备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够自觉地制定目标和计划,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去实施。

这样的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学习效果,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缺乏自律的孩子往往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缺乏计划性和执行力,无法主动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行为,这势必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很多。

首先是要建立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如早睡早起、定时复习等,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其次是家长和教师的引导。

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建议。

对于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要给予及时的认可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此外,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还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决策能力,让他们在一些合理的范围内自己去做决策,从而逐渐学会掌控自己的行为。

在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教师应该保持密切的沟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策略。

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协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起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合作,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技巧,提升他们与他人的关系处理能力。

通过家庭与学校的联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小学阶段的自律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如何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如何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如何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如何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律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品质,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需要在他们还无法完全自主的情况下与他律相结合,家长和老师的引导、监督与帮助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和自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二者的结合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和自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自我管理和自律是孩子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素养,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力,培养耐心和毅力,增强学习的效果。

而且,自我管理和自律可以使孩子在生活中更加独立,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各种事务,提升他们的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

因此,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是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其次,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需要与他律相结合。

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具备自主能力的阶段,适当引导和监督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和老师应该明确规定学习和生活习惯的标准,并建立起相应的奖惩制度。

例如,制定具体的作息时间表,规定孩子的学习、游戏和休息时间;设定合理的目标,鼓励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或活动,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奖励或惩罚;设置规矩,要求孩子保持整洁的环境,以及合理的生活习惯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一套明确的规则,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律的习惯。

此外,家长和老师还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关注并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参与课外活动、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等方式积极引导孩子,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和自律。

同时,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行为表现。

小学阶段的自律能力 从他律到自律

小学阶段的自律能力  从他律到自律

小学阶段的自律能力从他律到自律小学阶段的自律能力从他律到自律自律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品质,而小学阶段是孩子自律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由于年龄和认知的限制,往往需要依赖他人的引导和约束,即所谓的“他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长的过程,他们有可能逐渐培养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即“自律”。

本文将从小学阶段的自律现状、自律能力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常常需要依赖老师和父母的引导与约束。

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自我意识和判断力,不能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他们对于自己的需求和欲望的认知也较为模糊,常常表现出较低的自控能力和责任感。

例如,他们可能会拖延完成作业,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而无法专注学习,或者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等。

这些问题都反映了小学生在自律能力方面的不足。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自律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自律能力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孩子们可以培养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区分是非和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次,自律能力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控制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此外,自律能力也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具备自律能力的孩子更能坚持不懈、积极克服问题,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呢?首先,家庭教育是关键。

父母应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让孩子们从小学会自律。

他们可以通过明确的规则和约定来引导孩子的行为,如建立良好的作息时间表、限制看电视的时间等。

此外,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制定和完成小目标,逐渐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约束力。

其次,学校和老师的积极参与也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自律教育,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自律活动和讨论,引导他们主动监督自己的学习和行为。

小学阶段的自律与律他 从自觉到自发

小学阶段的自律与律他  从自觉到自发

小学阶段的自律与律他从自觉到自发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律与律他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自觉到自发两个方面探讨小学阶段自律与律他的培养方法和重要性。

一、培养自觉的自律能力在小学阶段,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他们的自觉性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几个有助于培养自觉的自律能力的方法:1. 设定明确的目标:要求孩子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引导他们制定完成目标的计划。

这将帮助他们建立目标感,激发他们的动力和自律意识。

2. 建立规则与纪律:制定一套合理的规则与纪律,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例如,规定每天完成作业后可以有娱乐时间,但不能超过一定的时间限制。

通过遵守规定,孩子可以培养出遵守纪律的自律能力。

3. 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教导孩子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安排学习与休息。

通过制定时间表和定期复习计划,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提高效率和自觉性。

二、促进自发的律他行为除了培养自觉的自律能力外,还应鼓励和促进孩子的自发的律他行为。

以下是几个方法:1. 培养责任感:鼓励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并在完成任务后及时给予认可和奖励。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逐渐形成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关心,主动帮助他人并愿意按照规则行事。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校内外活动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在协作中学会倾听、合作和互助,培养他们的律他行为。

3. 培养公益意识: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教育孩子关注社会问题,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公益事务。

这种行为将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和爱心,促使他们自发地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总结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律与律他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培养自觉的自律能力和促进自发的律他行为,孩子们可以不仅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将成为有责任感和爱心的人。

这些习惯和品质将伴随他们成长,并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的自律与律他意识。

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启示

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启示

德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一、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指在社会化过程中儿童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这些准则指导自己行为的过程。

这一过程服从于逻辑学和伦理学的规律,也服从于心理学的规律。

其规律包括:个体在道德发展过程中受内外各因素的制约;不同个体之间的道德发展存在个别差异;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道德发展有阶段性等等。

因此,儿童的道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认知发展能力的制约。

年幼儿童以及认知能力低下者都不具备较强的道德运算能力,只有到了具体运算阶段以后,儿童的道德运算能力才能获得本质的发展,皮亚杰的道德理论发展正是建立在认知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

在揭示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的基础上,皮亚杰从儿童道德判断的实验研究中总结了一条发展顺序,形成了有关道德发展的四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处于感知运动时期,行为主要与满足生理本能有关,还未有任何道德观念的发展。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此时儿童正向具体运算思维阶段过渡,其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是考虑主观的动机,以他律的的绝对规则或权威人物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8—10岁),又称可逆性阶段。

此时儿童的思维达到具体运算阶段,有守恒和可逆性的特点。

儿童在其道德判断中获得了独立,不再绝对服从成人的命令或把规则看成不可改变的而导致一定程度的自律。

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0—12岁),此时儿童逐渐形成运算思维,在可逆性自律阶段基础上逐步发展了公正观念,儿童的道德观念逐步从形式上的公正向真正的公正发展,并能将规则与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利益联系起来。

二、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中两种主要的道德观皮亚杰的研究是围绕从道德他律向自律发展的主线展开的。

在皮亚杰看来,儿童存在两种道德观,一种具有约束性的道德,一种是具有协作性的道德。

所谓约束性的道德是指主要由成年人制定道德规则并以他律的方式强加给儿童的道德,所谓协作的道德是指主要由儿童在“游戏”中以平等的精神所自发和自主地达成的道德规则。

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积极创设自我管理的情境,以充实丰富的内容,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发挥更大的教育效果.端正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健全人格以一个成功激励下一个成功,让学生站在成功的起点去追逐下一个目标,这样的学习是快乐的。

把教育的过程留给学生,让他们不断的反思,对照来规范自己,在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

引导学生经历自我实践、自我评价的自我教育过程,让学生在集体教育中完善和发展个人。

[关键词]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操作这件事的起因是,学校的教学模式分组,班级组建了十个小组,一次英语老师下课告诉我班级有个学生的课文没有背熟练,当时这个同学没在教室,恰好他的组长王婉琪在,我就说,你们组的某某同学英语课文没有背好,孩子没说什么就出去了,在上课孩子们排队进教室时,组长小声又兴奋地告诉我:“老师他的英语课文背下来了!”我当即表扬了组长。

当时并没有多少想法,只是觉得这种行为应当受到表扬,并没有觉得大家都会这样去做。

可事实上,其他的组都开始效仿起来。

班级的组内互助氛围越发浓厚,让自己也挺振奋的,于是,我把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想法和学年同事说了,在一份热情,一分冲动,一份不安,一份期待中开始了我们学年的学生自主管理之旅。

其间,有过些许的担心,会不会给本来就很累的同事再加更多的负担,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

但就像行者们的共同追求一样,我们一道享受在路上的过程,我们一路执着于那道心中纯美的风景。

真心地感谢各位同事。

在我的带动下,我们每个班级都让孩子们给自己的小组起了自己最喜爱的名字。

组长呢,也由学生自己选定。

我们利用黑板的角落把小组名字写上,用贴磁扣做得分统计,开始了最简单又很有效的评比。

把班级中的大事小情都浓缩到这方寸之间。

我自己也不断学习着,力争通过学生管理上的自治形成品德上自检、行为上自控诸多方面的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如何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如何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103中伊丹低年级的孩子们活泼可爱,但大多数孩子在进入一年级时,并无法很快地适应校园生活。

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不强,爱玩,爱闹,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是管制还是激励?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的职责不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去改造学生,而是促使他们去认识自我,学会意识分辨对错,从而能够循序渐进地自我管理。

针对这个我做了很多努力!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从哪些方面做的努力,让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掌握好自己的自主权了。

一、从认识起步,学会自省。

低年级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不深,道德认识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心理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教师的职务是帮助他们学会认识,通过一次次的认识,判断对错。

这时,我们的教育引导显得特别关键。

二、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做表率教师的言行对低年级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要求学生做到的同时,老师自己必须先做到。

比如,地板脏了,教师应带头整理卫生,并教育学生:“这是我们共同的班级,我们要好好爱护它。

”低年级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会有样学样。

三、培养骨干,监督管理。

培养小干部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班主任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引导他。

具体做法(1)立规矩。

就是给小干部提出高而严的要求,让每位小干部心中明确当干部是为同学服务。

(2)教方法:教给小干部工作方法是小干部顺利打开工作局面的保证。

(3)严要求:做到处处以身作则,事事走在前头,做同学的榜样;(4)树威信。

有威信的小干部才能成为带领全班同学不断进步。

四、定班规,培班风。

良好班风的形成,是一个班级体真正成立的标志。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班级的荣誉感,也可以增加他们班级的向心力。

五、创设优良的班级环境,激发学生完善自我的欲望。

优良的班级环境,就是要有严明的纪律,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

这是集体大多数成员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这种反应对学生的一切道德行为、良好的表现有一种支持、肯定和鼓励,对一切不道德行为就会造成一种强大的压力,促使其转化,这种转化不是教师的强制,也不是学生的哄起而攻之,而是班级环境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阶段的自律与他律 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

小学阶段的自律与他律  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

小学阶段的自律与他律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自律和他律是两个互相关联的概念,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身的规范和价值观念,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首先,我们来讨论自律的重要性。

自律是指个体自主地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纪律,并能自觉地完成规定的任务。

对于小学生而言,自律能够培养他们自己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当孩子能够自觉地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学、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时,就能养成时间管理的良好习惯,提高效率和自主性。

自律也能够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同时,他律也是培养良好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

他律是指通过外界的规则和约束来引导和影响个体的行为。

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小学生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规定和规则,如遵守课堂纪律、服从老师的指导、尊重他人的权益等。

通过他律,孩子们能够学会遵从和尊重规则,培养出对于集体生活的规范意识,并且懂得与人合作、共同进步。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和家务事情。

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自己决策和管理自己的事务,从而激发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能力。

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家,也应该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和引导孩子的行为规范。

学校可以设立相关的奖励和惩罚机制,通过正向激励和负向压力来引导孩子的行为。

例如,设立学习进步奖励、优秀生活习惯奖励等,让孩子能够感受到遵守规则和良好行为带来的好处和快乐。

同时,学校教师也要成为良好行为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为来引导孩子。

在培养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他们内心价值观的培养。

只有通过深入的思想引导,让孩子明白诚实守信、友善礼貌、积极向上等行为规范的价值所在,他们才能够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培养低段孩子从他律到自律的学习常规

培养低段孩子从他律到自律的学习常规

规圆矩方——培养低段孩子从他律到自律的学习常规【摘要】“规圆矩方”的理想学习境界是有序的,课前的准备,课中的表现,课后的活动等都将以“有序”为前提;“规圆矩方”的学习境界是自主的,老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常规,学习习惯,学生的思维比老师的思维多;“规圆矩方”的学习境界应该是高效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有序地完成各项任务,并且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指导的不仅仅是学生如何学习,还有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然,达到“规圆矩方”的理想学习境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然要通过各种学习常规来规范,从而使其从他律过渡到自律的理想学习境界。

【关键词】他律自律学习常规习惯几年前听过窦桂梅老师上《晏子使楚》一课的教学,那激情四射的课堂已在脑中渐渐抹淡,然而窦老师在黑板上出示的“规圆矩方”的匾额,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

窦老师说: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

“矩方”指的是规矩对自己多一点,要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更加要严格要求,对外要尊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做到“规圆矩方”是一个人达到了一定的修养境界。

我们所说的学习常规,其实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自主地做到“规圆矩方”这样一种理想的学习境界。

当然,达到“规圆矩方”的理想学习境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然要经过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一、他律—制定学习常规的必要性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简·沃德尔认为:“当人们在始终如一的背景下重复做同样的事时,就会变得更加有效率。

同时,这种情况也会变成对环境的自动反应——就是说,习惯已养成。

”英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大约经过66天坚持之后,人们就会做到“习惯成自然”,把好习惯转化成生活的一部分,不再需要刻意坚持。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习惯养成也需要反复验证。

这就是——“他律--被动的学习常规状态下的学习”。

他律,对小学生而言,就是指制定相关的守则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行为。

小学阶段的自律与他律 从外部约束到自我约束

小学阶段的自律与他律  从外部约束到自我约束

小学阶段的自律与他律从外部约束到自我约束小学阶段的自律与他律从外部约束到自我约束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触教育的起点,也是他们培养自律与他律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逐渐由外部约束向自我约束转变,从依赖他人的规则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品德观。

本文将从小学阶段的自律与他律的概念、外部约束对孩子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小学阶段的自律与他律的概念自律是指个体能自觉地提出要求,按照要求进行行动和要求自己改正错误、合理安排时间、保持主动等行为能力。

他律则是指受到外部规则和他人的约束,按照规则进行行动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一开始主要是受到外部的规则和老师、家长的要求所约束,逐渐培养起自律和他律的能力。

二、外部约束对孩子的作用外部约束在小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外部约束帮助孩子建立基本的社会规范意识,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

其次,外部约束可以保护孩子的安全,在学校和家庭中规定一些行为准则,避免孩子受到伤害。

再次,外部约束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规律,如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纪律等。

三、培养自我约束能力的方法1.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在小学阶段,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

通过规则,孩子们可以明确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相应的后果。

奖惩制度的建立可以激励孩子积极向上,养成良好的习惯。

2.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和老师是孩子们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只有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才能真正影响孩子,引导他们走上自律之路。

3. 培养责任心和自信心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我们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责任心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从而有动力遵守规则和做好自己的事情。

自信心可以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愿意接受挑战和克服困难。

4. 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品德观。

强化自我管理 培养自律能力 小学教育的自律能力培养

强化自我管理  培养自律能力  小学教育的自律能力培养

强化自我管理培养自律能力小学教育的自律能力培养强化自我管理培养自律能力小学教育的自律能力培养自律能力是一个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品质。

在小学阶段,培养儿童的自律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强化自我管理来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一、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培养自律能力的基础。

父母应该从小开始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到一些日常决策中来。

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计划,鼓励他们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时间表。

此外,父母还应该建立良好的家规家训,教育孩子按规矩办事,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学校教育的角色学校是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重要场所。

老师可以通过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来引导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

例如,设立班级值日制度,让学生轮流负责班级卫生和纪律管理工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自律能力训练的活动,如集体户外拓展训练、校园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自律能力。

三、课程设置与方法在小学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育课程设置应有针对性。

例如,在语言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参与度较高的活动,如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时间和掌控表达的内容。

在体育课上,可以开展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遵守规则。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自律奖励制度,鼓励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激励其他学生学习他们的好榜样。

四、教育方式和家庭互动教育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让他们自觉遵守规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可以用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孩子,让他们学习和模仿那些有良好自律能力的人。

此外,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和奖励也是培养他们自律能力的有效手段。

鼓励学生主动反省和自我管理,让他们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

五、激发兴趣和目标在培养自律能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西湖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西湖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西湖小学德育工作总结近年来,社会风气日益松散,许多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导致违纪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西湖小学开展了一系列德育工作。

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学生们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的纪律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此,笔者将从三个方面介绍西湖小学的德育工作总结,包括鼓励自我反思、强化积极激励、建立科学有序的纪律管理体系。

一、鼓励自我反思将自我反思作为学生德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西湖小学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学校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

同时,学校也会组织教师开展班级和个体化的辅导和指导,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理解自己的优缺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自我约束计划。

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从内心反思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在行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二、强化积极激励在西湖小学,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需求和特点,因此,校方注重从个体化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校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励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如评选优秀学生、组织好学生代表会等。

同时,学校也特别注重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精准化的评价和激励,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

这样的做法不仅激励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增加了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权威性,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和地位。

三、建立科学有序的纪律管理体系德育工作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纪律的建立与落实,西湖小学通过建立了科学、有序的纪律管理体系,做到了规章制度的严格化、管理方式的合理化、考核评估的科学化。

学校制定了详尽的纪律校规,并将校规和生活场景结合在一起落实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此外,学校注重纪律考核管理,每个月会对学校的纪律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和评估,鼓励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和纪律,让学生们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班主任,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也根据自身的学习,教育的实践在不断地践行这句话。

以下我将站在一个班主任的角度,谈谈我对“学校教育是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让每一个孩子真正学会自我教育。

”这句话的理解:
如今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家庭的溺爱,很容易形成任性、缺乏自控力的缺点。

有的家长常抱怨,自己的孩子自控能力差,想干啥就干啥,任性不听话。

比如你让他学习,他却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没完没了地看电视,没完没了地玩……这些都是现今存在的一些问题。

那么,作为班主任该如何面对,如何解决呢?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一份子,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以身作则,身先士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率先做到。

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在上课铃响之前进教室,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要当天批改作业并发到学生的手中,不得隔日。

要求学生不随地丢垃圾,那教师就要自己先做到,等等。

其次,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在平时的教育实践探索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

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并且阐明举左手的宜处,即不影响上课记笔记。

同时讲明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是对老师的尊敬,同时也是对同学的一种礼貌。

还有写作也业时,不要把铅笔用嘴咬铅笔等。

另外,我们还应该重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反复训练日常行为,养成自觉自控行为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