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科学小实验.doc
科学实践活动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基本原理。
- 学会使用三棱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光的折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基本原理。
- 光的折射规律。
2. 教学难点:- 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与实验操作。
-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三棱镜、激光笔、白纸、直尺、透明水杯、水、实验报告单。
2. 学生准备:- 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光吗?光有哪些特性?2. 引导学生回顾光的直线传播、反射等现象。
3. 提出问题: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激光笔通过透明水杯照射白纸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2. 学生分组实验:- 每组学生使用三棱镜、激光笔、白纸、直尺、透明水杯、水进行实验。
- 观察激光笔通过三棱镜、水杯、水面、白纸的光线传播路径。
- 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三)验证光的折射规律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2. 学生进行验证实验,使用不同厚度的透明水杯,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四)拓展与应用1. 教师介绍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望远镜、显微镜、眼镜等。
2. 学生讨论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团队合作情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5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科学小实验
科学小实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转眼就到了五一劳动节,老师让我们做一个简易净化水装置,快来和我看看吧!
首先准备这个实验所需要得材料:一个瓶子,几张卫生纸,户外有杂质的水。
准备好这些,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先将这个瓶子一分为二,注意,拿刀切分时不要伤到手,也不能乱分,要从瓶子上段分开,然后将瓶口倒立,放入瓶子里,按着把纸巾塞入瓶口,尽量全部填满,最后把污水倒进去,你就可以得到清水啦!但是,水里依旧含有杂质,不可饮用。
可是,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脏水穿过纸巾时,大多数有颜色并且块大的杂物都会停留在纸巾上,所以才会变成清水,不过里面还有一些小的杂质。
经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水源是如此的珍贵,如果人类依旧不节约用水,那么人类的泪水,将会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如此神奇的小实验,快与我一同动手试一下吧!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功的!。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实验单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实验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单旨在帮助苏教版科学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实验一:水的三态变化1、实验材料:冰块、热水、冷水、烧杯、玻璃板。
2、实验步骤:(1)将冰块放在烧杯中,放在桌子上。
(2)将玻璃板放在冰块上,观察玻璃板下方的现象。
(3)将热水倒在玻璃板上,观察玻璃板下方的现象。
(4)将冷水倒在玻璃板上,观察玻璃板下方的现象。
3、实验结果:冰块融化成水,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水凝固变成冰。
4、实验物质的三态变化与温度有关。
实验二:磁铁的磁性1、实验材料:磁铁、铁钉、纸片、木块、布片。
2、实验步骤:(1)将磁铁放在纸片上,观察现象。
(2)将磁铁放在木块上,观察现象。
(3)将磁铁放在布片上,观察现象。
(4)将铁钉放在磁铁旁边,观察现象。
3、实验结果:磁铁能够吸引铁钉,不能吸引纸片、木块和布片。
4、实验磁铁具有磁性,可以吸引铁质物体。
实验三:物体的浮沉1、实验材料:水盆、小木块、小铁钉、泡沫块、玻璃珠。
2、实验步骤:(1)将小木块和小铁钉放入水盆中,观察现象。
(2)将泡沫块放入水盆中,观察现象。
(3)将玻璃珠放入水盆中,观察现象。
3、实验结果:小木块和泡沫块浮在水面上,小铁钉和玻璃珠沉入水底。
4、实验物体的浮沉与密度和形状有关。
密度比水小且形状适合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浮起来,密度比水大且形状不适合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沉下去。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观察、实验和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使学生能够科学地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生命世界:这部分主要介绍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包括植物的生长、动物的习性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地球与宇宙:这部分主要介绍地球的构造、地形地貌、天气气象等,以及宇宙的基本概念和天体的运行规律。
科学实验进行有趣的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进行有趣的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一种通过观察、探索和验证来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快乐和启发。
1. 可乐和薄荷实验材料:一瓶碳酸饮料(如可乐)、几片新鲜薄荷叶实验步骤:1) 将薄荷叶放在碗中,用叉子轻轻地搅拌一下,使其散发出香味。
2) 打开碳酸饮料瓶盖,将几片薄荷叶放入瓶中,立即盖紧瓶盖。
3) 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而薄荷叶中的某些物质可以催化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气泡。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大量的气泡从瓶底冒出来,这是因为薄荷叶催化作用的结果。
2. 灯泡实验材料:一个常规电灯泡、两条导线、一个电池、一个电灯插座实验步骤:1) 将一个导线的一端连接到一个电极,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
2) 将另一个导线的一端连接到另一个电极,将另一端连接到电灯插座中的一个插槽。
3) 打开电灯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实验原理:当电灯泡两端的电路形成闭合回路时,电流会通过灯丝,使其发出光亮。
在这个实验中,导线、电池和电灯插座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因此电灯泡会亮起。
3. 彩虹折射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杯清水、一张白纸、一支笔、一束阳光光线实验步骤:1) 在白纸上用笔绘制一个小孔。
2) 将透明玻璃杯倒置于白纸的小孔上方,确保杯底漏下来的光能穿过小孔。
3) 将杯中盛满清水。
4) 使阳光直射入杯中,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阳光光线穿过玻璃杯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由于太阳光的颜色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颜色,而不同颜色的光线在折射过程中弯曲的程度不同。
因此,当阳光进入水中并发生折射时,我们可以看到一束美丽的彩虹颜色。
通过这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探索和思考能力,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希望大家在进行实验时能够保持安全意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
科学课的课堂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学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国将科学课程纳入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本文以一次科学课课堂教学实践为例,探讨科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2)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讲授新课(1)教师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科学知识,如:观察、分类、比较、分析等。
(3)教师结合实例,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践环节(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
(2)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教师巡回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 总结与反思(1)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心得。
(2)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引导学生反思: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5. 布置作业(1)课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撰写一篇关于实验过程的报告。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实验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热爱科学。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就应该开始。
通过简单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可以激发幼儿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
下面介绍几个适合幼儿园的科学小实验,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享受科学的乐趣。
1. 彩色牛奶实验材料:牛奶、食用色素、洗洁精、碟子步骤:1)将牛奶倒入碟子中,让牛奶表面平整。
2)在牛奶的不同位置滴上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3)取少量洗洁精涂抹在棉签上,再轻轻触碰牛奶表面。
实验原理:洗洁精含有表面活性剂,能够破坏牛奶表面的脂肪层,使色素向四周扩散,呈现出美丽的彩色图案。
2. 气球充气实验材料:小瓶子、小口漏斗、小苏打粉、醋、气球步骤:1)将小苏打粉倒入小瓶子中。
2)用小口漏斗将醋倒入气球中。
3)将气球口套在小瓶口上,让醋与小苏打粉接触。
实验原理:醋与小苏打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充满气球,使气球膨胀。
3. 彩虹漩涡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糖、水、食用色素步骤:1)在玻璃杯中倒入水,加入适量糖搅拌均匀。
2)在杯子中心滴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3)用勺子轻轻在杯子中心搅拌。
实验原理:糖水的密度不同,形成不同密度的层,食用色素在不同密度的层中扩散,形成漂亮的彩虹漩涡。
4. 水上漂浮实验材料:塑料夹子、纸片、水盆步骤:1)将纸片放入水盆中,观察其下沉。
2)用塑料夹子夹住纸片的一角,再放入水中。
实验原理:纸片下沉是因为密度大于水,而用塑料夹子夹住一角后,纸片的密度分布发生改变,使得纸片整体密度小于水,从而漂浮在水面上。
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幼儿们可以在玩耍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为以后更深入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希望家长和老师们能够引导孩子们进行这些实验,让他们在探索中快乐成长。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案例分享 幼儿园科学
实验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观察能力、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今天我们来共享一些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的案例,希望能为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冰与水的实验1. 材料准备- 冰块- 温水- 小容器2. 实施步骤将冰块放入小容器中,让幼儿观察冰块的形状、颜色和手感。
让幼儿分别用手触摸冰块和温水,比较冰块和温水的温度。
将冰块放在温水中观察变化。
3. 学习目标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了解冰块的特点和水的状态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同时引导幼儿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水和油的实验1. 材料准备- 水- 食用油- 玻璃杯- 食盐2. 实施步骤让幼儿用玻璃杯分别倒入水和食用油,观察两者的性状。
让幼儿在水中加入食盐,观察水的变化。
让幼儿把食用油倒入水中,观察油和水的状况。
3. 学习目标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观察和比较水和油的性状,了解两者不同的特点,同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引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
三、颜色溶解实验1. 材料准备- 食用色素- 小杯子- 清水2. 实施步骤让幼儿在小杯子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加入食用色素,用搅拌棒搅拌,观察颜色的变化。
可以让幼儿尝试用不同比例的色素和水来制作不同颜色的溶液,观察颜色的深浅。
3. 学习目标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学习颜色的混合和溶解原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激发幼儿对颜色和化学变化的兴趣,促进其对科学的学习。
以上是一些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的案例共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科学实验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些实验活动,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希望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能够更加重视幼儿的科学教育,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验中快乐成长。
科学小实验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XX小学科学实验室参与人员:科学教师团队、教研组长、部分任课教师活动主题:探索科学小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科学小实验的认识,增强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力。
2. 探讨科学小实验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
3. 交流科学小实验的设计与实施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活动内容:一、科学小实验概述活动伊始,教研组长介绍了科学小实验的定义、类型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他指出,科学小实验是学生认识世界、探索科学规律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科学小实验案例分享1. 教师A:分享了《磁铁的吸引力》实验。
该实验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引导学生认识磁铁的性质。
2. 教师B:介绍了《水的浮力》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了解到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原理,并学会了如何运用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C:展示了《光的折射》实验。
该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三、科学小实验设计与实施1. 实验设计:教师们围绕“如何设计科学小实验”展开讨论,分享了以下设计原则:- 实验目的明确,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 实验材料易得,操作简便;- 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 实验过程安全,避免危险。
2. 实验实施:教师们分享了以下实施技巧:- 预设实验步骤,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激发学生思考;- 营造轻松、愉快的实验氛围。
四、科学小实验效果评价1. 学生兴趣:教师们认为,科学小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科学素养: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五、总结与展望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教师们在科学小实验设计与实施方面的努力。
生活科学小实验
生活科学小实验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水滴在叶片上不易滑落,
或者一些小昆虫可以在水面上行走。
这些现象都与水的表面张力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有趣的生活科学小实验,来探索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材料:
1. 一个浅盘。
2. 清水。
3. 一根针。
实验步骤:
1. 先将浅盘中倒入清水,使水面平整。
2. 将针轻轻放在水面上,你会发现针并没有下沉,而是浮在水面上。
3. 接着,小心地往针的一端滴一滴水,你会看到水滴并没有立即沉入水中,而
是形成了一个小水球,悬浮在针尖上。
实验原理:
这个有趣的现象是由水的表面张力所引起的。
水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
作用力,使得水面上的分子会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弹簧的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水面能够承受一定的外力,同时也使得水面对外界有一定的弹性。
在实验中,当针轻轻放在水面上时,水面张力可以支撑住针,使得针不会下沉。
而当滴水在针上时,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水滴会形成一个几乎完美的球形,悬浮在针尖上。
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水的表面张力的存在,也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生活中的许多有趣现象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探索,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不断探索生活中的奥秘。
简单又实用的科学实验
简单又实用的科学实验
以下是一个简单又实用的科学实验:卡纸制作桥面。
准备材料:剪刀、胶带、卡纸、一次性纸杯、三个红萝卜(去皮切块)。
制作步骤:
- 把卡纸分别制作成以下形状:一段纸条、两段纸条粘在一起、中空扁平状、波浪状。
- 把不同形状的卡纸架在两个一次性纸杯之间,变成不同形状的桥。
- 往桥上放红萝卜块,观察在不同形状下,纸张分别能承受多少块红萝卜。
这个实验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物体能承受的重量不仅与物体的材质、重量有关,还和形状有关。
波浪型的纸桥能承受比较大的重量是因为波浪型可以看作很多三角形组成,而三角形是最能承受重量的结构。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一、引言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学科学教育更是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实验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二、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1、物质世界实验实验一:物体的浮沉实验实验二:物质的变化实验实验三:物体的运动与力实验实验四:物体的弹性实验实验五:光与影的实验2、生命世界实验实验一:植物的生长实验实验二:动物的生命活动实验实验三:人体的生理功能实验实验四:生物的多样性实验3、地球与宇宙实验实验一:地球的构造与地形实验实验二:太阳与月亮的运动实验实验三:天气与气候的观测实验实验四:宇宙探索实验三、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1、重视实验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2、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的魅力。
4、注重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四、结语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重视实验教学,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一、引言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科学、探索世界的基础阶段,因此,科学实验成为了小学生们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教学。
二、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简介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是由教育部审定,与小学科学教材相配套的实验指南。
该一览表包含了小学阶段需要完成的30个基础实验,涵盖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不同领域。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第一部分:水和油不相融的科学实验在幼儿园的科学实验室里,有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个实验是关于水和油不相融的现象的。
实验材料:- 一杯清水- 一小碟菜油- 一根铁丝或者牙签- 食用盐实验步骤:1. 首先,将一杯清水倒入透明的容器中。
2. 接下来,将一小碟菜油倒入另一个容器中。
可以用勺子轻轻搅拌一下,让油变得均匀。
3. 将一根铁丝或者牙签沾上一点食用盐。
4. 将铁丝或者牙签放入盛有油的容器中。
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实验结果:当我们将铁丝或者牙签放入盛有油的容器中时,我们会发现食用盐会迅速溶解在油中形成一个小小的乳白色液体。
然而,当我们试图将这个液体倒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时,我们会发现水和油并不相融。
实验原理:这种现象的原理是由于油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水是极性分子,而油是非极性分子。
这就意味着,水分子能够互相吸引并形成氢键,而油分子则不具备这种互相吸引的能力。
因此,当我们尝试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时,它们并不会相互融合。
而食用盐溶于油中的情况则不同。
食用盐是一个离子化物质,能够在水中离解形成离子。
当我们将食用盐放入盛有油的容器中时,盐的离子会与油分子发生作用,形成一种微细的悬浮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油变得乳白色。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分子的特性,并且能够观察到它们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
科学实验不仅仅是幼儿园中学习科学知识的一种方式,更是培养孩子们观察、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
第二部分:颜色变化的魔术实验在幼儿园的科学角落,有一个有趣的小实验等待着小朋友们的发现。
这个实验能够让我们看到颜色的神奇变化。
实验材料:- 一个透明的杯子- 水- 白醋- 红色食用染料(可选)实验步骤:1. 首先,将杯子倒满水。
2. 接下来,往杯子中加入一些白醋。
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3. 如果你想要增加一些趣味,可以加入一两滴红色食用染料。
实验结果:当我们将白醋倒入杯子中时,我们会看到一种神奇的颜色变化。
以《物体下落》实验为背景的小学科学课堂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以《物体下落》实验为背景的小学科学课堂教案学科领域:小学科学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体下落的原理,知道重力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 物体下落的概念及其原理。
2.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3.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物体下落的现象。
2. 探究物体下落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长时间地掉下来,引出重力的概念。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物体下落》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归纳物体下落的原理,强调重力的作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物体下落的原理。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引出空气阻力的概念。
3.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归纳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物体下落的原理。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
3. 学生能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团队协作精神。
4. 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究未知。
六、教学资源1. 动画资源:关于物体下落的动画视频。
2. 实验器材:每组一个小球、一张纸、一把尺子、一个计时器。
3. 教学课件:涵盖物体下落原理、重力概念、空气阻力等内容。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动画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下落现象。
2. 探究物体下落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物体下落的原因,引导学生发现重力的存在。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物体下落》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归纳物体下落的原理,强调重力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小科学实验
幼儿园大班小科学实验孩子们正在幼儿园的大班里度过快乐的一天。
老师提到了今天的主题是科学实验,小朋友们立刻兴奋起来。
他们迫不及待地坐在桌子旁,准备展开一场奇妙的科学之旅。
首先,老师为孩子们出示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和一盆水。
她告诉孩子们,他们将学会如何让一支铅笔浸没在水中。
同学们似乎有些困惑,他们纷纷将铅笔轻轻放入杯中,却看到它仍然悬浮在水面上。
老师看着孩子们的表情,微笑着说:“现在,我要教你们一个小窍门。
你们听好了,将铅笔轻轻倾斜,靠近杯子边缘,然后慢慢推进水中。
”孩子们尝试了一下,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铅笔竟然在水中慢慢沉入,孩子们纷纷惊呼起来。
接下来,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更有趣的实验。
她拿出一张白纸,并用彩笔在上面画了一朵花。
随后,她把一根棉线剪成四段,把它们浸入不同的颜料中,再将其接触在纸上。
孩子们紧紧盯着纸,瞪大了眼睛。
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朵五彩斑斓的花朵。
孩子们兴奋地叫道:“好神奇啊!我们画的花竟然变成了这样!”不仅如此,老师还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关于漂浮和沉没的实验。
她拿出一些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如小木块、小铁球和塑料玩具等,并请孩子们猜测哪些会漂浮,哪些会沉没。
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围在一起,纷纷表达自己的猜测。
接着,老师一一将物体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
事实上,只有轻盈的小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其他物品都沉入到了底部。
孩子们看到结果后,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们发现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
在实验还在继续的时候,老师提到了一个关于色彩的实验。
她拿出几个玻璃杯,每个杯子里都注入了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孩子们被五光十色的杯子吸引住了。
老师告诉孩子们,他们将学习如何混合颜料以创造新的颜色。
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当彩色液体相互交汇时,形成了新的令人目眩的颜色。
他们兴奋地拍手叫好,对新的颜色抱有浓厚的兴趣。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小实验,孩子们的重点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他们愿意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取知识和乐趣。
六年级上册科学滚筒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滚筒实验☆ 第1篇:记得那次科学课,老师说要带我们做一个滚筒实验。
我心里想,这肯定又是那种看起来很复杂其实超简单的玩意儿。
一听到能动手做实验,班上的小伙伴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眼睛都放光了。
大家都知道,六年级的科学课不像以前那样只是听听就算了,现在可是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呢。
老师把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我们: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柱形物体,像是小瓶子、空心管还有实心的木棍。
这些玩意儿平常看也就那么回事,但是一旦放在实验桌上,就感觉特别高大上。
我跟同桌小声嘀咕,你说这东西咋玩才能看出门道来。
他耸耸肩,表示也不知道。
开始实验了,老师让我们预测这些不同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哪个会最快到达终点。
我心里想,不就是重的快轻的慢嘛,这还用猜?结果出乎意料,最重的那个瓶子反而不是最快的。
原来啊,这里面还涉及到形状和重心的位置,以及滚动摩擦力这些东西。
看着那些瓶瓶罐罐在斜面上你追我赶,就好像它们也有了生命一样,特别有意思。
我跟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原来不是越重就越快,这中间的道理可多着呢。
我们在课堂上讨论得热火朝天,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个同学说,如果把瓶子装满水再试试,会不会又不一样呢?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于是,我们就真的去试了一下,结果发现装满水的瓶子确实改变了滚动的速度。
通过这次实验,我突然意识到,有时候事情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就拿这个滚筒实验来说吧,看似只是几个瓶子在斜坡上滚动,背后却藏着好多物理知识。
而且啊,做实验的时候,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这种感觉特别棒。
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探索未知的感觉真好。
那天放学后,我还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
走在路上看到路边的石子,都不自觉地想象它们要是从山坡上滚下来会是怎样的情景。
回到家,我甚至找了一些家里的东西试着做了个小实验。
父母看到我在客厅里摆弄那些瓶瓶罐罐,笑得不行,问我是不是在学校没学够。
我就告诉他们,这是为了搞清楚更多关于滚动的秘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课堂科学小实验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师们比较认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的科学小实验有哪些呢?下面我整理了关于课堂的科学小实验,供你参考。
第一章实验1. 开水养鱼你需要:水试管(或比较长的玻璃杯) 酒精灯小鱼这样做:在试管或比较长的玻璃杯中盛大半杯水,往水里放几条小鱼,把试管倾斜地固定好,使水刚好到杯口的位置(如图)。
在杯口下面放一盏酒精灯,开始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千万注意,只能烧试管的上半部分),一直烧到杯子的上半部分热气腾腾,看看小鱼怎么样了(如果有冰块,可以放一块进水里)。
想一想:小鱼为什么能在上半部分热气腾腾的水中悠然地活着?冰块化了没有?有创意:把这样"烧"过的小鱼带回家养,看看能养多久。
告诉你:加热试管上部的水,这些水受热后不会沉到底部去。
水的导热性差,上部的水把热量传到底部,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所以,虽然试管上半部分的水烧开了,但底部依然是凉的。
这样,"开水"里当然可以养鱼。
(特别提示: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
)2. 水中点灯你需要:蜡烛盆子水这样做:把一根比较粗的蜡烛粘在脸盆底,倒入一些水,水面离蜡烛面有一点点距离(不淹没蜡烛)。
点燃蜡烛,看一看,蜡烛能不能烧到水面以下。
想一想:为什么水底下能点灯? 有创意:试一试,是在热水中蜡烛烧到水面下更深,还是在冰水中烧得深一些。
(特别提示: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
)3. 水往高处走你需要:盆水蜡烛玻璃杯这样做:把蜡烛粘到盆底,盆里装上适量的水。
点燃蜡烛,等火烧得非常旺的时候,用玻璃杯扣住蜡烛,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想一想:水怎么会往高处走呢? 有创意:水上升的高度跟火的大小有没有关系?跟玻璃杯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怎样用实验来验证?告诉你:由于蜡烛燃烧消耗了杯内的氧气,杯内的气体体积变小,气压降低,外部气压将水压入杯中,所以"水往高处走"。
(特别提示: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
)4. 自己动手汽水不愁你需要:鲜柠檬凉开水糖小苏打玻璃杯这样做:切开柠檬,把柠檬汁挤到玻璃杯中。
加入适量的水,再倒入一汤匙小苏打,轻轻摇晃,使小苏打充分溶解,再加入一些糖。
尝一尝,味道如何?这样做出来的汽水里有汽吗?想一想:汽水为什么会有汽?有创意:调配好柠檬汁、小苏打、糖和水的比例,使汽水更美味可口。
告诉你:当小苏打和柠檬汁混合时,它们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超市里卖的汽水中,泡泡也是二氧化碳形成的,它是用高压把二氧化碳加进去的。
5. 冷热两墨水你需要:两个玻璃杯热水冷水墨水这样做:在其中一个杯子里倒入热水,在另一个杯子中倒入冷水,然后在每个杯子里滴一滴墨水。
想一想:热水和冷水哪个与墨水融合得快一些?为什么?有创意:人扭伤了,是用热水还是冷水来敷受伤的部位?为什么?告诉你:热水的水分子运动速度比冷水快。
热水的水分子能较快地跑到墨水中去,与墨水融合。
(特别提示: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
)6. 来有影去无踪你需要:两个一样大小的瓶子(一个有盖子,一个没有) 水这样做:在两个瓶子中加入同样多的水,给其中一个瓶子盖上盖子,另一个不盖,把瓶子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让它们在那儿放上几天。
看一看,几天后,盖子密封的瓶子与没有盖盖子的瓶子哪个水多?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水跑到哪里去了?告诉你:水受热后分子运动会加速,敞口瓶中的一部分水分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空气中。
这种现象称为"蒸发"。
7. 热气腾腾的冰你需要:冰块(如果天气不冷,河上没有冰,可以用家里的冰箱冻一块)带盖的锅电炉(其他能加热的炉子也可以)这样做:把冰块放进锅里,把锅子放在一个热的炉子上。
盖上锅盖,冰块融化。
特别注意观察冰块,是不是这边热气腾腾,另一边却还是冰块?摸一摸,这个时候融化的水会烫手吗?继续加热,直到水沸腾。
揭开锅盖,仔细看一下,沸腾的水中有什么东西往上冒。
看完后,立即盖上锅盖。
关掉电炉,把锅子从炉子上拿下来,让它冷却。
揭开锅盖,看看锅盖上有什么东西。
想一想:为什么刚开始融化的水并不烫手?冰块会变成什么?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汽?水蒸气怎样才会变成水?告诉你:固态的冰加热后融化成液态的水。
水沸腾时会出现水蒸气。
水蒸气冷却后就变成了水。
(特别提示: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
)8. 命悬一线你需要:水、食盐、回形针、棉线、火柴、碗这样做:在碗中装半碗水,再往水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直到食盐不能再融化为止。
在棉线的一端系上一个回形针,然后把回形针和棉线一起放入盐水中浸泡几分钟,把棉线悬空,晾干(需要不短的时间,请耐心等待,知道棉线晾干为止)。
用火柴从回形针出点燃棉线。
观察一下,会发生什么事情?棉线烧完了,回形针会掉下来吗?想一想:为什么棉线烧完了,回形针不会掉下来呢?有创意:棉线浸泡在其他的液体里,比如糖水里,晾干后再烧会怎样?告诉你:由于浸过盐水的棉线上有很多盐,当棉线燃烧时会使盐变硬,在棉线外面形成一层硬的盐壳,所以棉线烧完后,盐壳仍然会拉着回形针,回形针当然不会掉下来。
(特别提示: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
)9. 会游泳的冰你需要:装满水的玻璃杯冰块这样做:在装满了水的玻璃杯中放一些冰块。
想一想:冰是浮在水面,还是沉下去? 当冰块融化后,水会不会溢出杯子?为什么?告诉你:冰的密度比水小,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冰和水相比,冰比水轻。
所以冰浮在水面上。
一定的水变成冰,体积会变大。
当冰融化成水,体积又跟原来一样。
所以,冰块融化后杯子的水位不会变化。
完全"吃"饱了你需要:两个玻璃杯勺子糖热水冷水这样做:在第一个玻璃杯中加冷水,一边搅拌,一边用勺子往杯子里加糖,直到加进去的糖再也无法溶解在水里,开始沉淀在杯子底部为止。
数一下,你一共加了几勺糖。
在第二个玻璃杯中加同样多的热水,一边搅拌,一边用勺子往杯子里加糖,直到加进去的糖再也无法溶解在水里,开始沉淀在杯子底部为止。
数一下,你一共往热水里加了几勺糖。
想一想:热水和冷水哪个能溶解更多的糖?为什么?有创意:等热水冷了后,杯子里会出现什么?这些糖是从哪里来的?告诉你:热水中的水分子能够结合更多糖分子。
当糖再也无法溶解,这种状态我们称为饱和状态。
当溶液冷却后,热水多溶解的那部分糖又会沉淀在杯底。
10. 小小喷泉你需要:吸管水勺子有孔的橡皮塞玻璃瓶这样做:先烧大半盆热水,注意烧热就可以,不要烧开了。
把吸管插入橡皮塞的孔中,使吸管的大部分露在橡皮塞的下部,在玻璃瓶中倒入半瓶冷水,再把带吸管的橡皮塞塞到玻璃瓶口上。
把吸管下端的大部分伸入水中,这样,喷泉器就做好了。
把玻璃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盆子中,扶住瓶子,看一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有创意:想别的办法做一个喷泉。
告诉你:盆里的热水把热量传给瓶子,使瓶子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膨胀的空气把水从瓶中挤出去。
(特别提示: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
)第二章实验1. 滴水不沾你需要:厚纸、剪刀、直针、软木塞、盆、大玻璃杯、铅笔、胶带这样做:在厚纸上画一个潜水员的图形,再用剪刀把纸人剪下来,在软木塞上插入一根直针,把剪下来的纸人靠在直针上,用胶带粘好。
在盆里装上大半盆水。
找一个比纸人略大略高的杯子,将杯子倒扣在"潜水员"头上,小心地将纸人和倒过来的杯子一起放入水中,让"潜水员"和杯子都沉到盆底。
把杯子拿出水面,看一看纸人身上沾了水没有。
想一想:为什么纸人身上不沾一滴水?有创意:把纸人换成其他东西(如卡通猫)会沾上水吗?告诉你:当纸人和杯子一起沉入水中时,杯子中的空气挡住了想进入杯子里的水,当然纸人能"滴水不沾"。
2. 钓奇特的 "鱼"你需要:冰块食盐小碗棉线这样做:在碗中放几块冰,把棉线的一端放在冰块上,在周围撒上一些盐。
几分钟后,轻轻地拉起棉线,试着把冰块钓起来。
想一想:为什么撒了盐后就能把冰块钓起来呢?有创意:往冰块上撒其他东西,如糖、味精,棉线能钓起冰块吗?告诉你:往冰块撒盐,冰块会有一部分融化掉。
但过了一会儿,由于冰块温度较低,化开的水会再次冻结成冰。
这样,放在冰块上的棉线就被冻了起来,冰块就能钓起来了。
3. 水不往低处流你需要:水厚一点儿的塑料纸剪刀小口玻璃瓶这样做:用剪刀剪下一块比玻璃瓶稍大的塑料纸。
往瓶子里倒满水,把塑料纸放在瓶盖上。
用手掌盖住瓶口,把瓶身倒转过来,把手移开,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想一想:水怎么不往低处流?有创意:瓶口盖上其他的东西,比如盖一张厚一点儿的纸,或盖一块玻璃片,水会流出来吗?告诉你:塑料纸挡住了空气,不让空气进入瓶子。
这样,外面的大气压力就可以防止水从瓶子里流出。
4. 水搬"家"你需要:一张白纸两个玻璃杯几本书一把剪刀这样做:往一个玻璃杯中装上半杯水,用几本书把这个杯子垫高。
用剪刀从白纸上剪下几条细长的纸条,把纸条的一端放在较高的杯子中,另一端伸进放得较低的空杯子中。
第二天早上观察,看看出现什么情况。
水到哪里去了?想一想:水怎么会搬"家"?有创意:试一试,把纸条换成其他东西,比如布条、塑料纸条,水会搬"家"吗?告诉你:这是毛细现象在起作用。
水通过纸条中的细孔慢慢渗到了另一个杯子中。
5. 水山你需要:玻璃杯水一角的硬币40枚这样做:往玻璃杯里注满清水。
把硬币轻轻地从杯边滑进杯里,一枚,两枚,三枚......二十枚......三十枚......注意看水面是什么形状。
想一想:为什么水面凸出来了,水还不流出来呢?有创意:如果杯子里放的不是清水,而是肥皂水,会怎么样?告诉你:这种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有关。
任何液体表面都有一种张力,使之看上去好像有一层弹性"表皮"。
当把硬币投进杯里时,水的弹性"表皮"会微微拱起。
由于它能承受一定压力,即使多放些硬币进去,它也不易爆破,所以水不会溢出来。
杯口就隆起一座凸起的"水山"。
6. "水上漂"你需要:水碗针纸巾这样做:碗里装水,把纸巾放在水面上,在把针平放在纸巾上。
纸巾吸满水,沉入水底,针会跟着沉下去吗?想一想:为什么针能有"轻功",在水上漂呢?有创意:试一试,利用水的表面张力,还可以托起别的什么东西,比如能托起硬币吗?告诉你:水面有表面张力,针可以浮在水面上。
7. 水中"火山"你需要:玻璃缸红墨水或食用色素带盖的小瓶这样做:在玻璃缸里装上约四分之三的冷水。
把小瓶装满热水,并加几滴红墨水或食用色素。
把小瓶放在玻璃缸底并拧开盖子。
想一想:小瓶的水为什么会像火山一样喷出来?有创意:试一试,把玻璃缸的水换成热水,小瓶放冷水,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告诉你:瓶里的热水比冷水轻,所以它会喷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