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季节鸡舍的环境控制
鸡舍的环境要求怎样控制鸡舍环境
鸡舍的环境要求怎样控制鸡舍环境?鸡舍的环境对鸡的生长起到其重要的影响,鸡舍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鸡的健康,制造良好的鸡舍环境是很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鸡舍的环境要求,怎样控制鸡舍环境?鸡舍的环境要求,怎样控制鸡舍环境?一、鸡舍外部环境的控制鸡舍的外部环境直接喊胁着鸡群的健康,恶劣的环境会给疾病传播创造条件。
因此,要想养好鸡,首先应该控制好舍外环境。
1、保持鸡舍外周围环境清洁保证鸡舍外周围环境无垃圾、杂物、杂草,无残留羽毛、粪便,病死鸡只等。
2、废物不乱丢弃接种疫苗后的疫苗瓶不能随意乱扔乱放,剩余的疫苗液不能随意倾泄在舍内;每次接种疫苗后,要把全部的瓶子包括瓶内的疫苗液集中用消毒水浸泡半小时,然后在远离鸡场的地方进行深埋处理,在深埋过程中注意用生石灰粉覆盖。
使用药物后剩下的空药袋、空药瓶,可视作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但要注意检查是否尚有剩余的药物残留其中,特别是容易引起中毒的药物,切勿被个别鸡只啄食而引起中毒。
3、保证道路清洁雏鸡、饲料与粪便运输的通道要分开,每天消毒一次,鸡舍的四周5米内每周要用3%火碱和0.1%季铵盐消毒剂喷洒消毒。
用药量:1千克消毒液/平方米,防止交叉感染。
(1)鸡舍附近要挖积粪池,大小为每两千只鸡7立方米,位置应选在距鸡舍30米以外的下风向。
每天将所清除的粪便放入池内,池上用塑料布盖好以防粪便散落和发酵。
(2)对鸡舍较多,相对集中,且规模较大的地方,为控制交叉感染,要防止农户散养畜禽接近鸡舍和人员窜动,搞好舍户隔离。
二、鸡舍内部环境的控制1、空气环境调节商品肉鸡的饲养密度较大,每天产生大量的废气(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主要是氨气、硫化氢、甲烷等)。
为了排出水分、有害气体和补充氧气,并保持适宜温度,必须加强鸡舍通风,降低鸡舍异味和有害气体浓度,改善肉鸡生长环境。
冬季进行通风换气时,要避免贼风,可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鸡舍结构、不同的鸡龄、不同的体重,采用由上至下的方式,选择不同通风量。
农村院落养鸡设计方案
农村院落养鸡设计方案为了提高农村院落养鸡的养殖效益和鸡群的生产质量,我设计了以下方案。
一、鸡舍设计:1. 结构:鸡舍选用网架结构,方便透风透光,同时具备一定的抗风能力。
2. 墙壁:采用砖混结构,保温性能好,避免枯草等物质进入鸡舍。
3. 地面:铺设水磨石地面,易清洁、杀菌。
4. 室内设施:配备饲料槽、饮水器、窝钉等设备,方便饲养管理。
二、环境控制:1. 通风:鸡舍采用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相结合的方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排除鸡舍内的异味。
2. 保温:根据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合理选择保温材料,使用散热器和降温设备,保持鸡舍内的适宜温度。
3. 供暖:冬季采用电暖气或煤气暖气设备,给鸡舍提供温暖的环境,促进鸡的正常生长。
三、饲养管理:1. 饲料:采用优质饲料,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供给鸡群,实行定期更换饲料,保证鸡的生长发育。
2. 饮水:供应清洁饮用水,经常更换,确保鸡群的水分摄入。
3. 疫病防控:定期进行鸡群的病虫害检查,如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鸡群的健康。
4. 鸡舍清洁:定期对鸡舍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和鸡群的感染。
四、鸡群参数管理:1. 入舍:选用健康的幼鸡入舍,确保鸡群的质量。
2. 品种: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鸡种,如土鸡、彩羽鸡等。
3. 养殖密度:鸡舍的养殖密度要适当,不宜过密,保证鸡群的正常生长。
4. 定期测量和记录鸡群的体重、产蛋量、死淘数等参数,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
综上所述,农村院落养鸡设计方案包括鸡舍的结构和设施设计、环境控制措施、饲养管理和鸡群参数管理。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和管理,才能高效地养殖鸡群,为农村户庭提供丰富的鸡肉和蛋品,增加经济收益。
鸡饲养管理制度
鸡饲养管理制度一、饲养环境1.鸡舍搭建(1)鸡舍的选址应离居民区、水源和污染源较远,离道路近,易于运输。
鸡舍的四周应留有通风的空地,以方便饲料的储存和运输。
(2)鸡舍的搭建应考虑到自然光照和保温等因素,保证鸡的健康成长。
鸡舍的面积要合理,充分考虑人工晶与通气条件,保证鸡只的生长环境。
(3)在鸡舍内布置适量的饲喂设备,水管、喂料机、饮水落差不应太大,以减少鸡只的损失。
2. 气候控制(1)夏季鸡舍内空气流通,及时增加通风,防止中暑,鸡舍内湿度适中,不过高不过低。
(2) 冬季要加强保温,避免鸡只受冻,确保鸡只的正常生长。
(3)在雨雪天气要及时清理地面积水,以免鸡只被水淹。
三、饲料管理1. 饲料配方(1)营养合理:根据鸡只的生长需要,合理配置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保证鸡只的健康成长。
(2)饲料宜新鲜:饲料要经常更换,保持新鲜,避免发霉或污染,确保鸡只的健康成长。
2. 饲料喂养(1)按时喂养:饲料的喂养时间要有规律,否则会影响鸡只的正常进食,降低饲料利用率。
(2)合理喂养量:控制好饲料的喂养量,避免过度喂食,导致鸡只肥胖或消化不良。
3. 饮水管理(1)保持饮水清洁:定期清洗水器,保持水质清洁。
(2)保证饮水供应:饮水器要保证供水充足,保证鸡只的正常生长。
四、疫病防控1.疫苗接种(1)定期接种:根据季节和鸡只的生长需求,定期接种疫苗,加强鸡只的抵抗能力。
(2)严格控制:鸡只的疫苗接种要严格控制,确保安全有效。
2. 疫病防治(1)定期检查:定期对鸡只进行疫病检查,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
(2)加强环境卫生:保持鸡舍内的卫生,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五、群体管理1. 分龄管理(1)鸡只的分龄要严格控制,保证同龄鸡只生长在同一个环境中,避免产生争斗和踩踏现象。
(2)幼鸡的照顾:对于幼鸡要加强照顾,保证其健康成长。
2. 群体关系(1)鸡只之间的群体关系要保持和谐,避免产生争斗和流血事件。
(2)及时调整:如发现鸡只之间存在群体问题,要及时调整鸡只的群体结构,保持鸡只之间的和谐关系。
鸡场环境控制作业指导书样本
鸡场环境控制作业指导书样本●时间:每天●操作人员:饲养员、技术员、场长●所需物品:风速仪、氨气测定仪、二氧化碳测定仪、负压计、氧气测定仪都各一个;二氧化氯发生器一台;笤帚、钢丝球、清洁布各一个。
6.1 要求标准➢空气质量标准➢最小通风量标准:0.4-0.6cfm/kg。
➢负压标准:夏季0.05-0.07英寸水柱;春秋季节0.08-0.1英寸水柱;冬季0.1-0.12英寸水柱。
6.2 操作规程➢每天由技术员巡查鸡舍,监测空气质量。
➢每批临进鸡前15天,根据季节特点按照通风计算表制定通风方案,并输入控制器内。
➢进风量要与开启的风扇数量一致,风门的开口大小要自动运行。
➢鸡舍湿帘在所有纵向风机全部开启后,温度高于28.5℃,湿度低于70%的情况下使用。
➢湿帘水泵的开启和运行时间自动控制,纵向进风口的开启与关闭自动控制。
➢每批鸡28日龄后利用氧气测定仪、氨气测定仪和二氧化碳测定仪在风扇处测量开启和关闭时鸡舍内的空气质量,用负压计在风门处测定负压大小并根据测量的数据及时的调整通风。
➢在纵向进风口和风门外侧做防护网,防鸟、防蚊蝇。
➢水线高度、水压根据鸡群及现场情况而定要适合,保证水线乳头不漏水,加湿系统工作时禁止漏水,防止产生氨气。
➢每批由技术员测量鸡舍风门和纵向进风口(夏季)处的风速,鸡背风速符合各日龄风速要求。
➢每周由设备工程师、技术员负责检查一次鸡舍内的排风扇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时及时的解决保证风扇的效率。
➢冬季冷风落点处要有接风塑料布,冷风不能直接吹到鸡身上。
➢免疫后3天每天做全舍(用加湿器或农用喷雾器)带鸡消毒一遍。
碘伏1:500.按每立方米30-50毫升计算喷雾水量。
➢每周按照程序清理鸡舍内的灰尘,做到料线、料箱、水线、墙壁上无灰尘。
➢每月由设备工程师和技术员共同负责测定一次鸡舍内的排风扇的实际效率。
➢最小通风、过渡通风、纵向通风及其配套进风系统能自动转换。
➢控制鸡舍温差范围,使用横向通风时不超过目标温度±1℃,使用过渡和纵向通风时不超过目标温度±1.5℃。
白羽肉鸡饲养中的环境控制与节能减排
白羽肉鸡饲养中的环境控制与节能减排饲养肉鸡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羽肉鸡作为肉鸡养殖的常见品种之一,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需求量。
在白羽肉鸡的养殖过程中,环境控制和节能减排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养殖健康的关键措施。
一、温度控制白羽肉鸡适应温度范围相对较窄,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肉鸡的生长和健康。
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及时掌握肉鸡舍内的温度情况并进行调控非常重要。
首先,要确保舍内的温度合适。
在肉鸡的不同生长阶段,温度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初生期需要提供较高温度,逐渐降低到适宜的温度。
应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精确控制肉鸡舍的供暖系统,确保羽翅肉鸡处于舒适的生长环境中。
其次,要合理安排通风。
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调整舍内空气的新鲜程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气候环境。
良好的通风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减少饲养密度带来的热量积累,提高鸡群的舒适度和生长表现。
二、饲料供给与管理饲料供给是白羽肉鸡饲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饲料供给与管理可以提高鸡群的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
首先,要合理控制饲料的配方和比例。
根据肉鸡的生长需求和饲养阶段,科学配制饲料的营养成分,确保合理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等含量。
此外,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饲料添加剂,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提高鸡群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效果,降低饲料的浪费。
其次,要精确控制饲料的供给量。
根据肉鸡的饥饿程度和群体食欲情况,控制鸡群的饲料供应量。
合理的饲喂量可以保证肉鸡充分摄取所需营养,避免饥饿和损失。
三、粪便处理与环境卫生白羽肉鸡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粪便,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
粪便处理与环境卫生控制对于保障饲养环境的清洁和鸡群的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要及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
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保持鸡舍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可以采用机械化清理或手动清理的方式,确保粪便及时清除。
其次,要科学处理粪便。
处理粪便的方式可以采用发酵堆肥、厌氧发酵、湿式发酵等方法。
不同的通风方式,不同季节环境控制
不同通风方式与不同季节环境控制通风几点要求:1、进风口面积:进风口的面积要满足50%纵向排风扇的需要以及在通风转变时满足5CFM/平方英寸。
两侧的进风口可以调整宽度,使用最少通风时,进风口大比小好,进风口的面积按每排10000CFM风需15平方英尺的进风口面积计算,减少进风口面积舍内负压增加,根据舍内负压调整进风口开、关。
2、风扇数量:每100英尺(30米)安装1个36″或48″风扇。
肉鸡通风要求肉鸡横向通风需要的空气量周龄CFM(立方英尺/分钟/1000只)低于30℉0℃30--60℉0--15℃60--70℉15--21℃1 100 100 1502 150 250 2503 250 350 4004 400 500 6505 550 650 7506 600 700 8007 700 800 900 当使用2台36英寸风扇时:肉鸡通风量:CFM/20,000只使用时间控制器使用2台36英寸风扇(9000CFM/个风扇)日龄(天)低于30℉30--60℉60--70℉CFM立方英尺/分钟每5分钟内开风扇的时间CFM立方英尺/分钟每5分钟内开风扇的时间CFM立方英尺/分钟每5分钟内开风扇的时间0--7 2000 33秒2000 33秒3000 50秒8—14 3000 50秒5000 1分23秒5000 1分23秒9—21 5000 1分33秒7000 1分40秒8000 2分13秒22-28 8000 2分13秒10000 2分47秒13000 3分37秒29—35 11000 3分3秒13000 3分37秒15000 4分10秒36—42 12000 3分20秒14000 3分53秒16000 4分27秒43--49 14000 3分53秒16000 4分27秒18000 5分钟目的:1、保证鸡舍内充足的氧气含量(19.6%);2、排走鸡身体处过多的热量。
(使舍内温度均匀)3、排出湿气。
4、减少舍内灰尘。
鸡场管理制度
鸡场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鸡场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鸡场运营、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鸡的健康,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措施。
良好的鸡场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鸡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发生率,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下面将从环境管理、饲料管理、疫病防控、人员管理和生产管理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鸡场管理制度。
一、环境管理:1.1 确保鸡场的卫生环境:定期清理鸡舍、更换鸡舍内的垫料、消毒鸡舍等,保持鸡场的干净整洁。
1.2 控制鸡场的温度和湿度: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鸡的需求,合理调节鸡舍内的温湿度,确保鸡的舒适度。
1.3 确保鸡场的通风良好:设置通风设施,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流通,防止氨气和二氧化碳积聚。
二、饲料管理:2.1 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方,保证鸡获得充分的营养。
2.2 定期检查饲料质量:定期抽样检测饲料质量,确保饲料无霉变、无异物,保证鸡的健康。
2.3 合理投喂饲料: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时间,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保证鸡的健康生长。
三、疫病防控:3.1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根据疫病流行情况和季节变化,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保障鸡的免疫力。
3.2 加强鸡场的消毒工作:定期对鸡舍、设备、饮水器等进行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3.3 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定期对鸡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避免疫病的传播。
四、人员管理:4.1 培训鸡场工作人员:对鸡场工作人员进行规范的培训,提高其对鸡场管理制度的认识和遵守程度。
4.2 制定工作制度和责任制:明确鸡场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和责任制,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
4.3 加强沟通和协作: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生产管理:5.1 制定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鸡的生长周期,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5.2 定期进行生产数据分析:定期对鸡的生长情况、饲料消耗量、疫病发生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及时调整生产策略。
春季养鸡的技巧
春季养鸡的技巧
春季是养鸡的重要季节,以下是一些春季养鸡的技巧:
1. 饲料调配:春季气温逐渐升高,鸡的饮食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合理调配饲料。
可以添加一些绿色饲料,例如苜蓿、菜叶等,对鸡的生长发育有好处。
2. 定期清理鸡舍:春季炎热潮湿,鸡舍内很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定期清理鸡舍,保持卫生是非常必要的。
3. 防疫措施:春季疫情频发,鸡舍内要加强洒消毒水,保持鸡舍内清洁干燥,加强饮水消毒,并对鸡进行免疫接种。
及时观察鸡是否有不适反应,及时进行护理。
4. 控制环境温度:春季温度变化大,鸡舍内的环境温度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如果太热,及时增加鸡舍内的通风换气,遮阳等措施;如果太冷,要及时给鸡舍增加保温措施。
5. 合理喂水:春季食欲不佳,但鸡的水分需求量并不减少,所以要合理喂水。
可以增加饮水时间和频率,保持足够新鲜的饮水,让鸡随时能够喝到清洁卫生的水。
总之,春季养鸡要进行全面的管理,加强饲料调配、环境控制、卫生清洁和防疫
等措施,保持鸡群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鸡舍环境控制——通风
米 宽 ,. 高 的鸡 舍 到底 需 要 多少 个风 扇 ? 根据 25米 下 面 的公 式 就不难 算 出 :
计算 出鸡舍 的容 积 ( 6 0立 方米 ) 每个 风机 30 ÷
一
分 钟排 量 (0 6 0立 方 米一 风机 产家 和风 机上 会有
明确 标注 ) 多少 风 机 ( = 6个 ) 即理论 需要 6个 每分 。
通风 、 排水 , 开 野 鸟集 中和居 民较 多 的地方 。其 避
在隧 道式 通 风鸡 舍 中 ,必 须保 证 至少 能维 持
每分 钟换 气 一次 , 10米 的鸡 舍 。 需要 风 扇使 如 2 就 空 气 每分 钟 流动 10米 。如 此 的 风速 才足 以移走 2 鸡 舍 内的 热量 。同时 , 只有 足够 的风 速才 能使鸡 也 受 到 风凉 效应 ( 当我 们在 夏 天使 用 电风 扇 时 . 际 实
很 大 帮助 。在实 际生 产 中 , 必须 注意 观察 鸡 舍 前 、
中 、 三 点 的温度 差 , 用 机 械式 通 风 和进 风 口的 后 利
22我们如 何 估算 风速 ? . 风速 ( 分 钟 ) 风机 每 分 钟流 量 X 米/ = 全部 风 扇÷ 鸡 舍横 断 面 ( × 均 高度 )如 上 :2 宽 平 , 1 0米 的鸡舍 有 6个 风机 , 果没 有 吊顶 , 舍平 均 高度为 3米 。 如 鸡 计 算 出每分 钟 流量 1 0米 ( 要 每 分钟 1 0米 )无 0 需 2 , 法 达 到每 分钟 换气 一 次 的 目标 。如果 鸡舍 高 度 只 有 22米 ,根 据 公 式 计 算 出 风 速 将 达 到 每 分 钟 . 163 。 气率 将会 超过 每分 钟一 次 。 3 .米 换
气 直接 吹 到鸡 只 身上 ,使地 面 到 天花 板 间 的温 度
鸡舍内环境控制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张芳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河南区,河南开封4750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5
m/s提高到0.5 m/s时.产蛋率由77%下降
到65%,平均蛋重由65 g下降到62 g,料蛋比由 2.5增加到2.9:冬季应协调好通风与保温的 关系,既要保持一定的气流速度和通风量,用
以排出舍内污浊空气,降低湿度和有害气体
效的办法就是增加舍内空气流通量,依靠强制通风,通过
气流速度迅速带走舍内水分.保持舍内干燥,减少有害气
体产生、
存小环境.保证鸡体健康和生产水平的稳步提高。口
1Ⅱ瓢广告信箱hn×msygg@1 6acom
河南后羿企业集团:创新求变谋发展,实事求是铸伟业
。景.pmu
万方数据
⑧
河南畜牧规划设计研究院:展畜牧设计神工,树行业规划典范
万方数据
2.5通风与饲养密度的关系 在现代家禽业生产中,走规模化、产业化道
路是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家禽业发展的
必然选择: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具有了规模就
自然具有密度。伴随着密度的增加,供氧需求
必然增加,为此,在集约化饲养的生产方式下,
“鸡群一病原一环境”这一系统的主体就自然而 然地转移到环境上来二高温时需要迅速散热, 低温时需要迅速排放污浊气体,只有良好的通
供氧量等对鸡群产生的影响,以达到实施环境控制、减少 鸡群应激之目的。如此才可为鸡群创造出舒适安全的生
一,其主要来源于鸡体排出粪便的水分,呼出气体的水分 和供水系统撒漏的水分等;这些水分可造成地面及垫料 潮湿,诱发许多疾病,并易产生NH,等有害气体,危害鸡 群健康。要减少舍内水分,降低舍内有害气体浓度,最有
浓度,又要防止鸡群因低温应激而影响生产 成绩。
鸡舍环境控制要点
1、有害气体:对鸡危害最大的气体是氨气,它们可以刺激鸡的感觉器官,诱发呼吸道疾病,降低饲料效率。
当进入鸡舍时能嗅到氨的气味说明鸡舍内氨气早已超标。
用煤炉增温的鸡舍应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当有害气体过量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适当加大通风量、更换垫料等,以减轻和杜绝它们对鸡的危害。
2、防寒保温:母鸡产蛋的适宜温度是20℃左右,最低不应低于13℃。
如果舍内温度达不到要求,温度相差过大,则有必要进行人工添热增温,并尽量保持相对稳定。
3、通风换气:尤其是在深冬气温低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保暖而忽视了通风。
早上舍内空气比较污浊时,若必须加大通风量,应逐渐增加,最好是在中午温度较高时进行,采用每次通风时间短些,多通几次的方式较好。
如果发现鸡无病打蔫、呼吸微喘,鸡舍内灰尘弥漫、异味很浓,说明鸡舍内空气极度污浊,应立即加强通风。
但要防止贼风,一般在难舍背风面墙壁设置弯头式通风装置,以免鸡群直接受风。
4、湿度:相对湿度以60%~70%为宜,较高的湿度利于微生物的存活和繁殖,如果伴有温度低则会加重低温的危害。
湿度低则鸡舍干燥,易诱发鸡的呼吸道疾病,尤其是雏鸡长时间处于干燥的环境里可导致其脱水、衰弱。
因此,要重视对鸡舍湿度的调整。
冬季垫料比较干燥,要经常洒水或喷雾消毒。
冬季肉鸡舍的环境控制与疾病防控
畜牧经; 齐
定 分摊 亏 损 , 是 畜 牧 专 业 合 作 社 成 员 的一 项 重 要 格提升 和情操 高尚。 义务。
除此之外,成 员可能还要承担一些其他义务, 成员要 树立 起 公正 、公 平 的处 ( 民专业合作社 授权 由合作社章程 决定。 侬
4 5 诚 实 守信 .
提高养殖效益 ,根据 笔者多年的养殖经验 ,现提 激 ,转群宜在无风 的晚上进行 。转 入前 的鸡 舍要 封好 门窗 ,清洁消毒 ,温度要 比原来 的鸡 舍提 高 几度 ;待鸡转入后再逐渐恢复到原来 的温度 。
1 冬 季 鸡 舍 保 温 是 关键
冬季气候变化 无常,鸡 舍的保温 是养殖成败 5 冬季养鸡 易暴 发的疾病及其 防治 的关 键 。雏 鸡 前 期注 意保 温 , 肉鸡 后 期 温 度 要 维 冬 季 舍 内遮 挡 过 严 , 灰 尘 毛 屑 造 成 空 气 污 持 在 2 以_ 0c 卜、湿 度 在 7 %左右 。温度 过 低 , 浊 ;有 时饮水系统处 理不当 ,发生滴漏现象 ,使 C 0 鸡抗病能力减弱 ,还增加饲料 的消耗 ,影响经济 粪便潮湿产生刺鼻 的氨气 ,这些 都会刺激鸡 的呼
1 7— 62 2 1] 1 0 3 一 1 2 9 9 (0 O — 0 8 O 6 0
冬 季 气 候 寒 冷 ,温 差 较 大 ,是 肉鸡 呼 吸 道 疾 4 转 群 时 注意 事 项 病和病毒感染 的多 发季节 ,如何才 能减 少发病 、 出 以下几 点建 议 。 转群 前 饮 水 中加 入 抗 应 激 的药 物 , 为减 少 应
温 度 提 高 几 度 ,然 后 再 通 风 换 气 ,换 气 要 避 开 大
在疫苗 防疫 的间隙可 以针对性的用药物预防
鸡场养殖环控参数
鸡场养殖环控参数一、温度控制鸡场养殖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参数。
适宜的温度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鸡的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雏鸡在1-7天龄阶段,温度控制在32-35℃;8-14天龄阶段,温度控制在28-30℃;15-35天龄阶段,温度控制在23-26℃;36天龄及以后,温度控制在18-22℃。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鸡的食欲,导致生长不良或者产蛋率下降。
二、湿度控制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对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雏鸡在1-14天龄阶段,湿度控制在60-70%;15-35天龄阶段,湿度控制在50-60%;36天龄及以后,湿度控制在40-50%。
湿度过高容易导致空气湿度过大,影响鸡的呼吸道健康,湿度过低则容易造成鸡的水分蒸发过快,影响其正常的代谢功能。
三、光照控制光照是影响鸡的生物钟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光照控制可以促进鸡的生长,提高产蛋率。
一般来说,雏鸡在1-7天龄阶段,每天光照时间控制在23-24小时;8-14天龄阶段,每天光照时间控制在20-22小时;15-35天龄阶段,每天光照时间控制在16-18小时;36天龄及以后,每天光照时间控制在12-14小时。
光照过长或过短都会对鸡的生长和产蛋产生不良影响。
四、通风控制通风是鸡场养殖中必不可少的环境参数之一。
适宜的通风可以保持鸡舍内的空气新鲜,排除有害气体和臭气,促进鸡的健康。
通风的关键是要保证鸡舍内外的气流交换,控制好通风的风速和频率。
通风过强或不足都会对鸡的正常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五、二氧化碳浓度控制二氧化碳是鸡舍内产生的一种废气,过高的浓度会对鸡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鸡舍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1000-2000ppm 之间。
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导致鸡的呼吸困难,影响鸡的正常生长发育。
六、氨气浓度控制氨气是鸡舍内鸡粪分解产生的一种有害气体,高浓度的氨气会对鸡的呼吸道和消化道造成一定的伤害。
一般来说,鸡舍内氨气浓度控制在10-20ppm之间。
春季肉鸡饲养环境的控制
般要求控制在 2 0 ~ 2 5 ℃, 只要不低于 1 8 ℃, 对其防
在另舍治疗 , 病死鸡立 即
久置舍 内问 2 0 1 3 . 9
其 含 保
病和增重影响不大。控温手段各不相 同, 有安装暖器 或暖炉 、 生炭火等 , 应注意防止鸡群一氧化碳 中毒 ; 早晚气温较低 时可关 闭鸡舍门窗保温 ,但要注意通 风, 发现鸡舍有刺鼻的氨气味 , 立 即采取措施 。
时 应添 加干 爽垫 料 , 加 强通 风 。
1适宜饲养密度
鸡 群饲 养 密度 的高 低 , 采食 饮 水 位 置 的多 少 , 对
鸡群均匀度的影响较大 , 如果饲养密度过大 , 水位不 足, 料位不够 , 将会导致鸡群发育不整齐。饲养密度 是否合适 ,主要是看能否始终维持鸡舍 内适宜 的生
2 空气 净 化
因春季早晚低温时要关 闭门窗保温 ,容易造成
6 光照控制
光照控制作为影响肉鸡生长的环境 因素 ,鸡舍 的光照条件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光照强度 、 分布 、 颜色、 时间都会影响肉鸡的生长性能。光照时间 : 0 ~ 3
日龄为便于雏 鸡采食 、 饮水 , 采取 2 4小时光照 ; 4 ~ 7 日龄 2 3 小 时光照 ,晚 8 : 0 0 ~ 9 : O 0钟黑暗 1 小时 , 让 雏鸡 熟悉 黑 暗环境 ; 8 — 4 0日龄 2 0 : 0 0光 照 ,晚 8 : 0 0  ̄ 1 0 : O 0 , 1 2 ~ 2 : 0 0 钟各闭灯 2个小 时 ; 4 1日至出栏 晚8 : 0 0  ̄ 1 0 : O 0 关闭灯 2 个小时 , 后半夜长期给灯 。
3 消毒
初春伊始 , 病毒、 细菌 、 寄生虫开始繁衍 , 消灭传 染源无疑是养鸡防病的头等大事 。鸡舍地面用氢氧 化钠按 2 %的浓度配制溶液喷洒 , 舍栏 、 墙壁及鸡舍 外环境用 1: 1 0 0 0的癸 甲溴氨稀释液喷雾消毒 , 能 抑杀大量致病原、 寄生虫 。 鸡舍 内鸡粪 、 垫料勤清理。 消灭蝇 、 蚊、 鼠、 蚁等, 禁止猫、 犬等动物进入 。
秋季鸡舍管理制度大全
秋季鸡舍管理制度大全一、饲养环境管理1. 温度调节:秋季天气易变,鸡舍内外温差大,对鸡的生长和生产产生影响。
要保持鸡舍内外温度的稳定,避免鸡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鸡的影响。
可通过加装保温设施、合理设置通风窗,及时开启或关闭通风设备等措施来调节鸡舍温度。
2. 干湿度控制:秋季湿度大,易导致鸡舍内湿度过高,影响鸡的健康。
要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及污染物,并保持鸡舍内空气流通,保持合适的湿度。
3. 光照管理:秋季日照时间减少,要保证鸡舍内的光照时间。
可以通过增加照明设备,适时开启,确保鸡的正常作息规律。
4. 地面管理:鸡舍内的地面要定期清理、消毒,保持干燥和清洁。
避免地面积水造成鸡舍湿度过高,同时防止病菌滋生。
二、饲养管理1. 饲养密度控制:鸡舍内的饲养密度要适当,避免过度拥挤导致鸡的压力增大。
根据鸡的种类和年龄,科学确定饲养密度。
2. 鸡龄分类管理:针对不同年龄的鸡群进行分类管理,保持幼鸡、产蛋鸡和育成鸡的分开饲养,以确保饲养管理的针对性。
3. 饮水管理:饮水是鸡的基本需求,在秋季要确保饮水设施的畅通、清洁和温水供应。
4. 饲料管理: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鸡,配制适宜的饲料,定时投喂,确保营养均衡,避免鸡的营养不良。
5. 运动管理:合理安排鸡的运动空间,可以适当增设跳台、爬梯等设施,鼓励鸡进行运动锻炼,促进生长发育。
三、饲料管理1. 饲料配置: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鸡,合理配置饲料,确保饲料的质量和营养均衡,提高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2. 饲料储存:饲料的储存要干燥、通风,远离潮湿、阳光直射的地方,定期清理饲料储存设施,避免饲料霉变和变质。
3. 饲料投喂:按照科学饲喂标准,适量喂养,避免过量投喂或不足,确保鸡的健康和生产水平。
四、疫病防控1. 疫苗接种:定期为鸡接种疫苗,保证鸡的免疫力,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2. 疾病监测:定期对鸡进行疾病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疾病的扩散。
3. 防治措施:了解各类鸡病,掌握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法,确保鸡的健康。
室内养鸡管理制度内容
室内养鸡管理制度内容一、引言室内养鸡是一种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养殖方式,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管理制度以确保鸡的生长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室内养鸡的管理制度,包括对鸡舍环境、饲料、卫生、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以帮助养鸡户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养殖业务。
二、鸡舍环境管理1. 鸡舍设计要合理:鸡舍应设计合理,能提供足够的空间和通风条件,保证鸡群舒适和健康生长。
鸡舍内部要设有适当数量的饮水器和饲料盆,以确保鸡群的水和食物供给充足。
2. 温度和湿度控制: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鸡的生长和健康的重要因素,应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控。
夏季应及时降温降湿,冬季则要保持适当的温度。
3. 光照管理:光照对鸡的生长、产蛋和羽毛生长都有重要影响,应确保鸡舍内有足够的光照时间,并应根据养鸡的具体情况进行适时的照明处理。
4. 饲料管理:应确保饲料的种类和质量符合鸡的生长需要,饲料的存放应干燥通风,储存期限应适当,以免影响饲料的质量。
5. 人员管理:为确保鸡的健康和安全,鸡舍内的人员要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工作,同时应对鸡舍内的环境生物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三、饲料管理制度1. 提供均衡营养:鸡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才能保持健康和生长,应合理搭配各种饲料,确保鸡群能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2. 定时定量喂养:喂养鸡的数量和频率应根据鸡的品种、生长阶段和产蛋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鸡群能获得适量的饲料。
3. 饮水管理:鸡需要充足的清洁水源才能保持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应定期更换和清洁鸡舍内的饮水器,确保饮水的清洁和卫生。
4. 添加饲料添加剂:根据鸡的具体需求,可以适量添加一些饲料添加剂,如氨基酸、酶等,以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和鸡的生长速度。
四、卫生管理制度1. 定期清洁鸡舍:鸡舍是鸡生长和繁殖的地方,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鸡舍内的环境干燥清洁,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2. 鸡舍内气味管理:鸡舍内的气味会影响鸡的生长和健康,应定期清洁和通风鸡舍,避免积存的粪便等有机物产生异味。
肉仔鸡饲养中不同季节的环境控制
约为 1 周 , 0 患病家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 源。从 口、
鼻、 眼分 泌物 及 粪 便 中排 出病 毒 , 过 水 平 传 播 使 通
易 患鸡 感染 。本 病也 可 以通过 种 蛋 传播 , 但传 播 能 力较 弱 。 2 临床 症 状
( ) 病 目前 尚无有 效 地 防治方 法 。 1本 ( ) 强 卫 生 消 毒 , 格 控 制该 病 毒 感染 的病 鸡 进 2加 严
心 淋 巴细 胞数 目减 少 ,或 发 生坏 死 。 胸腺 萎 缩 , 充
血, 出血 和水 肿 。本 病 主要侵 害肝 、 、 、 、 腺 、 脾 肾 心 胸 法 氏囊 、 胃等 。最早 出现 病变 的是 肝脏 。 腺
4 防治 措施
令左右 , 本病 毒 属低 温 病 毒 , 温季 节 不 易发 病 , 高 鸡 群 中发 病率 和 死 亡 率 不 高 , 慢性 死 亡 , 亡 周 期 呈 死
(. 宁省锦 州 市太 和 区畜产 品 安全 监察 所 , 州 1 1 0 2 1辽 锦 2 0 0;.辽宁省 锦 州市太 和 区 畜禽改 良站 )
DO1 0.9 9J I : 3 6 /. 1 SSN.6 1 6 2 .01 .5.6 1 7 - 0 7 2 10 0 6
网状 内 皮 组织 增 生 是 由 网状 内皮 组 织 增 生 引
( ) 保 证 进 风面 积 同排风 扇 的搭 配 ,保 证 鸡舍 内 4 适 宜 的负压 和空气 流 向。
牲 通 风 来 保证 温 度 ,必 须 要保 证 鸡 的最 小 通 风 需
要 。应 该在进 鸡前根 据 季节特 点及鸡 舍 的保 温 和供
表 2 纵 向通风 、 风速 要求
1 冷风 袭击 . 4
蛋鸡圈舍的小环境控制
1、温度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8℃~23℃,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产蛋。
除了在建造圈舍前充分考虑冬季保温,夏季防暑以外,日常还要做到,天气转冷前,要做好保暖工作,修缮圈舍,门窗要挂草帘遮盖。
在鸡舍的北墙外用玉米秸等搭成挡风墙。
在天棚顶上加稻壳、锯末等防寒层或者罩塑料。
气温升高的季节,要注意通风换气,以降低温度,也可以搭建遮阳网。
2、湿度鸡舍的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5%~65%。
雏鸡要求湿度高一些,而成年鸡,湿度要偏小一些。
增加湿度的方法有带鸡气雾消毒,洒水等。
降低湿度的方法是加强通风换气,在室内放生石灰块,及时清理粪便,检查供水系统是否滴漏等。
3、通风不论什么阶段的鸡,无论什么样的圈舍,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是重要的。
通风不好,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释放出来,影响鸡的正常生长、产蛋并引发多种疾病。
生产中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自然通风要在建舍前考虑门窗的位置和大小,一般在鸡舍的底部设地窗、中部设大窗、房顶设戴帽的排气圆筒。
机械通风主要是靠通风机或者排气扇。
4、光照光照对鸡的产蛋性能影响较大,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卵,促进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加产蛋量。
目前很多圈舍是封闭或者半封闭,因此,生产中必须进行适当的人工光照。
从蛋鸡20 周龄开始,人工补充光照,每周增加光照半小时,直到每周达到16 小时为止,以后每天保证有效光照16 小时,直到鸡淘汰前四周,再把光照时间逐步增加到17 小时,直至淘汰。
人工补充光照,以每天早晨天亮前效果最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季节鸡舍的环境控制
1. 温度对鸡的影响温度对鸡生产性能影响最大。
雏鸡的抵抗力较差,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同时适宜的温度是鸡只发挥正常生产性能的保证。
若温度较高,则鸡的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下降,肉鸡增重减慢,蛋鸡蛋重减轻,蛋壳质量下降,产蛋率下降,死淘上升直至大批热死鸡。
而低温会使鸡的维持需要增多,生长缓慢,料蛋比和料肉比增高。
冬季低温和鸡舍内温度波动过大,都会使鸡只抵抗力下降,产蛋下降,诱发鸡群呼吸道疾病直至换羽停产,由此可见温度是导致家禽出现冷热应激,影响鸡群健康和性能发挥的首要环境因素。
1.1 高温对鸡的影响
鸡是恒温动物,通过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恒定。
在高密度集约化的饲养条件下,鸡的代谢产热随生长率增加而增加,而散热能力却没有提高。
鸡只所需的适宜温度随鸡龄不同而有所变化,雏鸡在前几周对温度的要求极严格,不管是采取用保温伞局部采暖还是用整栋鸡舍供暖,雏鸡所在区域的温度必须得到保证。
对于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8℃-23℃,在适宜温度下,产蛋鸡表现为饲料利用率高,抗病力强,产蛋率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鸡处于适温区或低于这一范围时,主
要通过非蒸发散热形式散热,当在高温条件下,非蒸发散热的作用己大大减弱,由于鸡有羽毛覆盖和缺乏汗腺的限制,鸡只降低体温的唯一方式是通过呼吸蒸发散热将热量带走,然而提高呼吸频率本身就是进一步增加产热,所以只能起部分散热作用。
1.2 低温对鸡的影响
低温首先会增加鸡的维持需要,使肉鸡料肉比增加,种鸡产蛋率下降,鸡只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冬季鸡舍温度过低时,为了保持温度而没有保障所需要的通风,温度与通风管理失衡,造成冬季鸡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增加环境恶化,鸡舍内温差较大,特别是当外界温度骤变的情况下,供暖或通风没有很好的配合,鸡舍内温度波动过大,温度突然降低时就会造成冷应激,在生产性能下降的同时还会引发鸡群呼吸道等疾病的发生。
1.3 风冷效应的应用
在空气流动的情况下,鸡只感觉到的温度与实际温度是不同的,有时感受到的有效温度与测量舍温甚至相差很大,风速越大鸡只感觉就越凉爽,这就是风冷效应。
经试验测定,在高温环境中,气流有利于形成对流散热。
当气温在24℃-33℃,相对湿度47-62%的气候条件下,风速由1. 1米/秒提高到1. 6米/秒时,产蛋率可有一定提高。
在无风或低风速时(小于0. 3米/秒),鸡的体感温度等于环境温度,当风速大于0. 5米/秒时,鸡的体感温度会相应下降。
因此夏季水帘降温期间应充分利用风冷效应,而冬季就应尽量减少风冷效应对鸡的影响。
2. 不同季节的温度控制
2.1 夏季不同湿度情况下的降温效果
在夏季,除加强鸡舍的通风外,必须采取其它防暑降温措施。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解决鸡舍防暑降温的方法有多种措施,均有一定的防暑降温效果,但实践证明水帘蒸发降温是夏季控制鸡舍温度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从以上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外界相同湿度的情况下,温度越高,经过水帘降温后降温的幅度越大。
在高湿的情况下,无论外界温度如何,降温的效果都是有限的。
在湿度为80%的情况下,外界温度为40.5℃时可降温2.7℃,外界温度为26.5℃时降温幅度为2.0℃。
在低湿的情况下,无论外界温度如何,降温的效果都是很明显的。
当湿度为30%的情况下,外界温度为40.5℃时可降温14.2℃,外界温度为26.5℃时降温幅度为9℃,所以外界相对湿度是水帘降温效果的制约条件,外界湿度越低降温效果就越明显。
2.2 冬季的最小通风设置
良好冬季通风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空气流动模式的正确。
根据物理学的原理,热量总向冷的地方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鸡生活在地面上,温度应当是鸡体高度水平的温度。
不同温度的空气所能含的水量是不同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能带走更多的水蒸气,空气温度每升高
6.5℃带走湿气的能力就增加一倍。
舍外空气的进风口在边墙的高处,在足够的风速条件下,新进入的冷空气沿屋顶流到鸡舍屋顶中央与舍内上空温暖的气体充分混合再下落到鸡群位置,然后通过空气循环将水份从垫料经由风扇处带走。
冬季鸡舍在注意保温的同时,为保证鸡舍内正常的环境条件,在舍温低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也不能完全关闭排风,而应使用有定时器控制下的鸡舍最小通风,但使用最小化通风应满足四个必要条件:良好的静态压力(在0.05-0. 1英寸水柱),即封闭、保温、没有空气泄漏的鸡舍;舍外冷空气不能直接吹到鸡体;按鸡群日龄确定正确的通风率;由一个五分钟定时器控制通风的开关,或者由一个不长于五分钟的控制器控制一个完整的开关周期,精度在1分钟以内。
在冬季鸡舍温度统计数据中,10分钟循环的舍内温度明显要高于3分钟的循环,但如果一个循环周期过长,则舍内温度波动会比较大,如果循环周期太短,温度波动虽然变小,但在一个周期中舍内空气循环较差,舍内空气质量不好,经过对3、5、10分钟三种不同设定循环周期进行对比,综合以上两点考虑,5分钟的循环周期能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及温度的一致性。
2.3 春秋季的通风设置
一个良好的环境控制鸡舍的设计,应该能够满足不同季节鸡舍环境控制的需要,通风系统的设定及控制在不同季节应使用不同的模式。
夏季炎热季节使用水帘降温的纵向通风,舍内得到了很好的降温。
冬季为
保证适当的通风和鸡舍内温度的均匀,应采用横向通风模式和“最小化”通风。
春秋季节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昼夜温差较大。
这样当白天外界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为使舍内空气清新,需要在温度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加大鸡舍的排风,进行充足的气体交换排出废气、湿气、灰尘等,这就需要运行纵向通风系统。
当夜晚温度下降后,如果继续使用纵向通风系统,由于排风量过大就会造成进风口处温度过低,就会造成鸡舍整体温度偏低,舍内温度不均匀,给鸡只健康造成危害,此时就需要运行横向通风系统。
为更好的适应春秋季节外界温度的变化,春秋季节要求纵向和横向通风的模式应该是能够相互转换,采用混合的通风模式。
春秋季节昼夜温度变化比较大,应根据外界温度的变化随时转换通风模式,采用混合通风模式。
当温度低于一定温度的情况下,关闭水帘处进风口和远端排风扇,打开侧墙进风口和鸡舍侧面的排风扇,使用横向通风,当温度上升到一定温度时,关闭侧墙进风口和侧墙风扇,打开水帘处的进风口和远端排风扇,使用纵向通风。
水帘处进风口、侧墙进风口打开的大小、运行风扇的个数都可以随时调整,为了更及时准确地实行转换和调节进风口的大小及排风扇的开启数目,应使用电脑进行自动转换控制。
虽然在人工正确的转换使用下也会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人工控制转换不及时或使用不当将给鸡舍环境造成
很大的影响。
3. 环境改善的经济分析
随着养鸡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饲养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养鸡己进入微利阶段,竞争不断加剧,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每只鸡的单位效益已很小,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上精益求精,认识到生产性
能每升降一个百分点都会关乎我们企业的生死存亡,求规模的同时更要取得规模的效益,通过环境控制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性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大部分所发生的主要疾病都与鸡舍环境控制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鸡舍环境控制在控制鸡群疾病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环境控制的鸡舍周平均死淘可以比常规鸡舍大幅下降,加强环境控制使鸡群的总体死淘明显降低的同时,更减少了环境病的发病率。
在炎热季节环境控制鸡舍内饲养的鸡群产蛋率和孵化率的下降基本正常,死淘率也基本正常,而常规鸡舍内饲养的鸡群因受到热应激,死淘率明显上升,产蛋、孵化率下降也较快。
鸡舍环境差,鸡群疾病难以控制,就避免不了发病,增加治疗费用,若为鸡群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发病机会就会明显减少,鸡舍环境的改善很好的保证了鸡群的健康,同时大大降低用药成本。
种鸡通过环境改进不但死淘率会有所降低,更主要的是在降低死淘率的同时通过提高育成期种鸡良好的均匀度和体况为产蛋期的性能发
挥打好基础,在产蛋期显著提高了每只入舍母鸡的累计种蛋和健雏的生产。
对于商品肉鸡,除提高成活率外,还使料肉比降低,同时增重提高,通过加强环境控制对肉鸡生产性能几个方面的提高都是非常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