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人工繁殖的主要技术
鳜鱼的4种苗种培育技术
鳜鱼的4种苗种培育技术鳜鱼,又名草鱼、青鱼,是淡水鱼的一种,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鳜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消费者喜爱的鲜美美食。
鳜鱼产量高,繁殖能力强,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培育,是目前养殖界重要的种质资源之一。
下面介绍四种鳜鱼苗种的培育技术。
1. 巢鳜苗的培育技术巢鳜苗是淡水鱼类中的一种,群体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深得广大农户的喜爱。
巢鳜苗的培育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操作:1.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巢鳜苗适合生长于水温在18℃-28℃之间的水体中,水深在50厘米以上,水质清洁透明,富含溶解氧。
在进行巢鳜苗的培育时,一定要注意水温、水深和水质的调节。
2.合理饵料的投喂。
巢鳜苗对颗粒状饵料的适应性很强,一般选用蛋黄粉、米糠、豆饼等粉状物质配成颗粒状饵料喂养。
3.控制疾病的发生。
巢鳜苗体虚、抗病力差,易被细菌、病毒感染。
进行定期消毒和换水操作,搭配使用鱼类疫苗防病治疗。
2. 草鱼苗的培育技术草鱼苗又称青苗。
草鱼苗长得快,耐饥耐寒,生长适应性强,在我国养殖草鱼时,草鱼苗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草鱼苗的培育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操作:1.合理的生长环境。
草鱼苗喜欢生长在水温在20℃-28℃之间的水体中,水深在50厘米以上,水质清洁透明,富含溶解氧。
为草鱼苗营造适宜的水生态环境,可添加适当的水草和海绵过滤装置,以增加水体氧气含量。
2.合理的饵料投喂。
草鱼苗应尽量使用人造饵料,不宜用天然饵料,以保证草鱼苗充分吸收营养成分,增强草鱼苗的生长能力。
3.防治疾病。
草鱼苗的身体抵抗力比较弱,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
进行及时的环境卫生消毒和合理的药物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3. 青鱼苗的培育技术青鱼苗的肉食性比较强,是一种适合半密集饲养和水草养殖的鱼类。
青鱼苗的培育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操作:1.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适合青鱼苗生长的水温在20℃-30℃之间,水深在50厘米以上,水质清洁透明,富含溶解氧和碳酸盐,pH值在7-9之间。
鳜鱼养殖技术
鳜鱼养殖技术鳜鱼,又称草鱼,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养殖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鳜鱼养殖的技术要点,包括种苗选育、池塘建设、水质管理、饲料喂养以及疾病防控等方面。
一、种苗选育1.优质种苗的选择对于鳜鱼养殖,种苗的选择非常重要。
在选育种苗时,应选择体形饱满、色泽良好、有活力的个体为种鱼,并注意避免任何疾病和畸形的个体。
2.繁殖技术鳜鱼常用的繁殖技术有池塘养殖繁殖和草堆繁殖。
在池塘养殖繁殖中,可通过调节水温、施加石灰等方法促进鱼群的自然繁殖;而草堆繁殖则通过将选定的草堆放置在池塘中,提供繁殖场所,使鱼群在草堆中进行繁殖。
二、池塘建设1.选址与规划池塘的选址应避开污染源和集水区域,并充分考虑地势、水源、排水和日照等因素。
在池塘规划方面,应合理设计池塘大小和形状,确保充足的养殖面积和良好的水流通。
2.池塘修筑池塘的修筑应考虑池底的平整度,通常采用挖填法和垫土法两种方式。
挖填法适用于底泥较厚的地区,土方可用来填塞,同时按照一定的比例掺入石灰和有机肥料;而垫土法适用于底土较稀薄的地区,通常垫土厚度为10-15厘米。
三、水质管理1.养殖水源养殖水源的选择要求水量充足、水质清洁且无污染,以保证鳜鱼的健康生长。
同时,需要注重水温控制,合理调节水温,确保鱼群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
2.水质调理鳜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水质调理。
常见的方法包括增氧、加碱、除杂和消毒等。
增氧可通过增设氧气供应设备来实现,加碱则是为了维持水体pH值的稳定,常见的碱剂有石灰和纯碱。
除杂和消毒通常使用氯化池塘或过滤设备等方法。
四、饲料喂养1.饲料种类选择鳜鱼的饲料种类多样,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
在喂养过程中,可根据鱼群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配比,以保证饲料的全面营养。
2.喂食方式常见的喂食方式有散料喂食和投料喂食。
散料喂食适用于鳜鱼较小的阶段,可将饲料均匀地撒在水面上;而投料喂食则适用于鳜鱼较大的阶段,可使用专业的投料设备将饲料投放到水中。
桂鱼人工繁殖方法
桂鱼人工繁殖方法
1、早期饵料鱼:在准备放养桂花鱼的池塘每亩预先放养鲢、鳙、土鲮、麦鲮、泰鲮、鲫鱼等鱼苗(鱼花)100-200万尾,作为桂花鱼的早期饵料鱼。
投喂花生麸、麦皮等粗饲料,经15-20天培育,饵料鱼长至1.5-2.5厘米体长时,使用0.7ppm硫酸铜和0.5ppm强氯精杀虫消毒后,可投放入2-3厘米规格的桂花鱼苗培育。
2、中期饵料鱼:在四大家鱼池塘每亩混养20-30万尾土鲮、麦鲮、泰鲮等鱼苗,也可专塘培育鲢、鳙、鲫鱼等鱼苗作为大规格桂花鱼的饵料鱼。
3、后期饵料鱼:除自产自给外,还可以外购。
养殖后期一般进入冬季,鲮鱼类饵料鱼易冻死,应培育备足一些鲢、鳙、鲫鱼等受寒品种类饵料鱼越冬,用作冬春季节的桂花鱼的后备饵料鱼。
4、投饵:采用间隔投饵料鱼的方法,在养殖前期和后期,每7~10天投喂一次,中期每5天左右投喂一次,应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为1:5~10,饵料鱼太少,会影响鳜鱼摄食和生长,太多则容易引起缺氧浮头,对鳜鱼生长不利。
5、水质管理:要经常加换新水,特别是6~9月份,每5~7天加换新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嫩,促进鳜鱼健康生长。
可在池四周种植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为鱼提供隐蔽场所,同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每隔15~20天泼洒生石
灰水一次,每次15~20公斤。
及时合理开增氧机,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防止鱼缺氧,同时应准备一些增氧剂,可在鱼缺氧浮头时用于抢救。
鳜鱼几种苗种培育技术
•鳜鱼苗种概述
•鳜鱼苗种繁殖技术
•鳜鱼苗种培育技术
目
•鳜鱼苗种培育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录
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03
02
01
鳜鱼的生物学特性
物种保护
养殖基础
经济价值
苗种培育的重要性
餐饮行业
鳜鱼作为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水产市场上具有稳定的消费需求,苗种培育能够满足这一市场需求。
水产市场
养殖户需求
鳜鱼苗种的市场需求
选种与放养
管理与维护
苗种池准备
01020304池塘选址池塘清整池塘消毒施肥培水
苗种放养与管理
苗种选择
放养密度
饵料投喂
水质管理
病虫害防治
生长监测
病虫害防治与生长监测
技术创新与应用
高效繁育技术
精细化管理
发展趋势与展望
绿色环保
01
智能化技术
02
良种选育
03。
鳜鱼养殖的养殖技术
鳜鱼养殖的养殖技术鳜鱼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具有经济效益高、市场需求旺盛、对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鳜鱼养殖的相关技术,包括鳜鱼的选种与苗种养殖、饲料管理、水质养护等方面的内容。
一、选种与苗种养殖1. 选种鳜鱼选种是确保养殖效益和产量的重要环节。
选种时应优先选择肉质丰满、体型匀称、抗病能力强的个体进行繁殖。
同时,应遴选品种纯正、生长速度快、耐低温等特点的鳜鱼。
2. 苗种养殖鳜鱼苗种养殖是指利用人工繁殖的方式,培育出健康的鳜鱼种苗供养殖使用。
养殖者可以选择在养殖场进行自主繁殖,或者购买优质的苗种进行养殖。
在鳜鱼的种苗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养殖环境的温度、养护水质的清洁和饲料的合理搭配,提高苗种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二、饲料管理1. 饲料种类选择饲料种类的选择应根据鱼体大小、生长阶段以及水质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常见的鱼类饲料有混合饲料和自制饲料两种。
混合饲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能够提供鱼类所需的营养物质;而自制饲料可以根据鳜鱼的需求进行配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饲料投喂与频次鳜鱼饲料投喂要根据水质和鱼体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在投喂的时候要适量,避免浪费和饲料残留过多污染水质。
饲料投喂的频次一般为每日2-3次,即早、午、晚三餐。
同时,要定期检查饲料的质量和保存情况,确保饲料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三、水质养护1. 水质调节鳜鱼对水质要求较高,一般适宜的水温为20℃-32℃,PH值为7-8.5。
养殖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水质调节。
可以通过增氧、通风、曝气等方式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保持水质清洁。
2. 水质监测定期监测水质的指标,包括溶解氧、温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参数。
一旦发现水质异常,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水质,以防止对鳜鱼的生长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四、病害防治1. 预防措施稳定养殖环境、合理饲料投喂、定期检查水质和鱼体健康状况等是预防鳜鱼疾病的重要措施。
鳜鱼繁殖技术
鳜鱼繁殖技术
鳜鱼繁殖技术如下:
1.催情剂种类:用于鳜鱼人工繁殖的催情剂主要有鲤鱼、鲫鱼脑垂体、绒毛膜促怀腺激素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三种。
2.注射方法和剂量:一般采用体腔注射,在胸鳍基部无鳍的凹入部,将针头朝鱼的头部方向与体轴成45度角,刺入体腔,缓缓注入液体。
注射次数有一次注射和两次注射两种。
3.产卵:在繁殖季节,成熟的亲鱼注射催情剂后,可将雌雄比例配对放到产卵池中自行交配产卵,一般雄鱼应略多于雌鱼,雌雄比例为1:1.5。
如果没有产卵池,也可将注射催产剂后的亲鱼放入筛绢网箱内,经过一段时间,亲鱼照样能自行发情、产卵。
4.孵化:待亲鱼产完卵后,就可将亲鱼捕起移走,再将箱内的鱼卵集中起来,移到孵化器中孵化。
鳜鱼早繁技术
鳜鱼早繁技术我们在1月中旬前将鳜鱼亲本移入温室逐步加温,进行强化培育,使鳜鱼在3月底至4月初达到性成熟,从而达到提早繁育苗种、当年养成商品鱼的目的。
现将其主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亲鱼的来源与选择用于人工繁殖的鳜鱼亲鱼,可直接从天然大水域中捕捞。
捕捞的亲鱼应逐尾严格选择,要求体质健壮、体形标准,无伤无病,体重在1千克以上,年龄在2龄以上,性腺发育良好。
鳜鱼亲鱼的雌雄配比为1∶1.2左右。
二、亲鱼培育鳜鱼亲鱼在室外池塘培育至12月中旬,须转入温室培育,通过增温、增氧等措施来促进鳜鱼亲鱼性腺发育,以达到提早繁殖的目的。
1.温室设施温室基本设施主要包括五大部分:一是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育苗系统。
钢板温室大棚一座,建筑面积按生产规模确定,一般不低于1000平方米,内设长方形培育池、产卵池、孵化环道、孵化缸等。
二是供水系统(包括换水调温池)。
室外水质净化池2000平方米左右;蓄水塔一座,300立方米左右。
三是控温加热系统。
包括锅炉、供热管道、控温设施。
四是冷热水净化调配及进排水系统。
五是供电系统、增氧设备。
2.亲鱼放养水泥培育池面积100~150平方米,池深0.6~0.8米。
池内设循环热水加热系统、进排水系统、充气增氧设施。
在亲鱼入池前半个月,对水泥池进行打扫、消毒、浸洗。
亲鱼入池时用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或3%~5%的食盐溶液浸浴3~5分钟,杀灭体表的病原菌、寄生虫等。
入池时的温差不宜超过3℃,放养密度为2~3尾/立方米。
雌雄配比为1∶1.2左右。
3.日常管理(1)饵料投喂一般采用鲫鱼、花白鲢等鱼种作饵料鱼,规格以60~80尾/千克为宜。
3天左右投喂一次,以减轻亲鱼培育池的载鱼量,每次投饵量控制在亲鱼尾数的8倍左右。
饵料鱼投喂前用5%食盐水浸洗3~5分钟,以防带入细菌和寄生虫。
(2)水温调控根据鳜鱼亲鱼在自然气候条件下性腺发育的周年变化规律和性腺发育成熟所需的自然积温,按照”循时渐增,合理分配”的原则进行加温,每10天提高水温1~2℃,在3月初达到21~23℃,产卵前10天提高到25℃左右。
鳜鱼人工繁殖技术
鳜鱼人工繁殖技术之催情产卵1.催产前的准备鳜鱼繁殖生产的季节性非常强,时间短而集中,因此,在催产前务必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才能不失时机地进行催产。
具体事项如下:①繁育用水的处理。
②催情药物的购买、制备。
③各繁育设备进行一次试运转,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④鱼篓、网等的修补。
⑤制定繁殖计划,协商好饵料鱼繁殖、供应事宜。
⑥经常检查亲鱼的成熟度,及时开展繁殖工作。
2.雌、雄鱼的搭配如果让鳜鱼自然产卵和受精,雄鱼要稍多于雌鱼,一般采用1∶1.5的雌、雄比较较好。
如雄鱼数量较少,雌、雄比例也不应低于1∶1,可以4雌5雄或5雌配6雄。
采用人工授精时,雄鱼可以少于雌鱼,一尾雄鱼的精液可供1~2尾同样大小雌鱼之用。
在配组时,应特别注意同一批催产的雌雄鱼的个体重量应大致相同,以保证繁殖动作的协调,提高受精率。
3.催情剂的注射(1)催情剂的种类和剂量准确掌握催情剂的注射种类和数量,既能促使亲鱼顺利产卵和排精,又能使性腺发育较差的亲鱼在较短时间内发育成熟。
催情剂种类有:鱼类脑垂体(PG)、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RH)类似物、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利血平(RES)等。
具体参考剂量见表。
各种催情剂使用参考剂量PG(毫克/千克) LRH-A2(微克/千克) HCG(国际单位/千克)10~20300~5006~10 3000~3500150~30050~150 1000~20004~6 1500~25002~4 800~1500(2)注射次数一般采用二次注射法,如成熟度较好可采用一次注射法。
催产早期成熟度差,可采取3次注射法,提前7~10天打第一针(剂量是总剂量的2%~5%),其催情剂必须是PG或LRH,这样能起到良好的催熟作用,能提高催产率,效果稳定。
4.效应时间所谓效应时间,是指鳜鱼亲鱼注射催情剂之后(末次注射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
效应时间的长短与催情剂的种类、水温、注射次数、亲鱼年龄、性腺成熟度以及水质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斑鳜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斑鳜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研究斑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适合市场需求。
然而,由于野生资源的严重减少和捕捞壅塞,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对于保护野生资源和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斑鳜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
人工繁殖是指通过人工干预促进斑鳜生殖、繁衍繁殖的过程。
斑鳜的繁殖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和生物学特性。
人工繁殖的关键是调控这些因素,包括温度、水质、光照等。
首先,选择适宜的繁殖鱼种是很重要的。
斑鳜的繁殖鱼种应具备良好的生育能力和适应能力。
其次,控制水质和温度是关键。
斑鳜对水质和温度的要求较高,常见的水质参数如pH值、溶解氧、氨氮等都应符合斑鳜的生长需求。
光照对斑鳜生殖也有一定影响,适当的光照可以促进斑鳜的生理活动。
此外,设置人工鱼巢和提供适宜的饵料也是促进斑鳜生殖的关键因素。
苗种培育技术是指对斑鳜幼鱼进行人工养殖、饲养和养护的过程。
斑鳜苗种培育技术可以分为人工孵化、人工饲料研制和鱼苗栽培。
首先,人工孵化是通过调控水质和温度等因素来促进斑鳜受精卵的孵化。
斑鳜的受精卵需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和水质条件下,以确保卵胚正常发育。
其次,人工饲料研制是为了提供适宜的饵料来供养斑鳜幼鱼。
斑鳜幼鱼需要含有适当营养成分和合适颗粒大小的饵料,以促进其正常成长。
最后,鱼苗栽培是指将斑鳜幼鱼放入适宜的养殖池或池塘中进行养殖和养护。
在栽培过程中,需注意水质管理、饲料供应、病害防控等问题,以提高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发育。
除了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斑鳜的人工生态养殖技术也值得关注。
人工生态养殖是指在人为干预条件下,建立适宜的生态环境培育斑鳜的技术。
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中的生态条件,如混养其他适宜的鱼类、植物和底栖生物等,可以提高斑鳜养殖的效益和生态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斑鳜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是保护野生资源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调控环境因素、选择适宜的鱼种和培育适宜饲料,加上人工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斑鳜的繁殖、养殖效益,推动斑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斑鳜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斑鳜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斑鳜(Procypris fasciatus),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鱼类,在华东地区广泛分布。
由于其肉质鲜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斑鳜的养殖业发展非常迅速。
然而,野生斑鳜资源逐渐减少,为了保护野生斑鳜资源并满足市场需求,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变得非常重要。
斑鳜的人工繁殖技术主要包括配合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和孵化技术。
首先是配合技术。
斑鳜的性别一般在3个月龄的时候可以分辨。
雌鱼腹部较圆滑,雄鱼腹部较平坦。
为了保持良好的种质,一般会选择体型壮实,身体颜色鲜艳的个体作为亲本。
另外,配合技术中还包括了生长环境的调控,如保存适宜的水质、控制光照等。
这些措施可以促进斑鳜的性成熟,提高斑鳜的生殖力。
其次是人工授精技术。
斑鳜是卵生鱼类,雄鱼将精子储存在其中一侧的泻泌腔内,雌鱼的卵巢则有多个泻泌腔。
为了进行人工授精,首先需要提取雄鱼的精液,然后将精液注入雌鱼的泻泌腔中,进行体外授精。
在授精过程中,需要注意授精时间的选择,一般在晨光初破的时候较为适宜。
此外,还需要控制授精的精液投入量,以免对雌鱼产生不必要的损伤。
最后是孵化技术。
斑鳜的孵化期一般为1-2天。
孵化技术的关键在于提供适宜的孵化环境。
孵化时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一般以水温28-30摄氏度为宜。
此外,需要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保证孵化过程中的氧气浓度合适。
为了防止孵化过程中的幼鱼互相影响,需要适时将孵化的幼鱼分开。
斑鳜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对于满足市场需求,保护野生资源,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斑鳜人工繁殖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低产仔率、不稳定的产仔数量等。
因此,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提高人工繁殖技术的效率和稳定性,寻找更好的养殖管理方法,进一步推动斑鳜养殖业的发展。
鳜鱼繁殖技术关键点
鳜鱼繁殖技术关键点鳜鱼(学名: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也被称为草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鱼类,具有高经济价值和广泛的市场需求。
鳜鱼繁殖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促进鳜鱼的繁殖过程,以满足市场需求。
本文将介绍鳜鱼繁殖技术的关键点,包括繁殖环境、配种技术、孵化管理和幼鱼养殖等方面。
1. 繁殖环境1.1 水质要求鳜鱼繁殖需要一定的水质环境来保证成功率和幼鱼的健康成长。
水质的关键指标包括水温、溶氧量、PH值和氨氮含量等。
水温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为20-30摄氏度;溶氧量要保持在较高水平,一般不低于5毫克/升;PH值要维持在6.5-8.5之间;氨氮含量要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1.2 鱼塘设计鳜鱼繁殖使用的鱼塘应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条件。
鱼塘的规模要根据需求和资源来确定,一般建议至少1000平方米以上。
鱼塘应保证水源充足,避免水源短缺导致水质不稳定。
同时,鱼塘的设计要考虑水体的流通,保证水流动性,有利于鱼类的繁殖和生长。
2. 配种技术2.1 鱼类选择在鳜鱼繁殖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种鱼。
种鱼的选择要根据生长快、体型较大、性腺发育良好等条件来确定。
一般来说,鱼体长约为30厘米,性腺质地饱满的鳜鱼适合作为种鱼。
2.2 鳜鱼对接鳜鱼的对接是指雌鱼与雄鱼进行配对,以促进繁殖。
对接的关键点包括鱼类的选择、对接的时间和对接的数量。
根据经验,一般使用1:1的配对方式,即一对雌雄鱼进行对接。
对接的时间一般在春季,当水温达到稳定的20摄氏度以上时进行。
2.3 促进配种鳜鱼的配种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促进。
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催情、温度调控、人工模拟等。
在配种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控制水温、饵料及水质,并提供适宜的繁殖场所,以保障鳜鱼的成功繁殖。
3. 孵化管理3.1 孵化容器鳜鱼的孵化容器要选择适宜的设计和材质,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一般采用纱布袋、竹筒或塑料桶等作为孵化容器,将鱼卵放入容器内进行孵化。
3.2 孵化水质管理在鳜鱼的孵化过程中,水质的管理非常重要。
鳜鱼的人工繁殖与育苗管理技术要点介绍
鳜鱼的人工繁殖与育苗管理技术要点介绍鳜鱼的经济价值在同等鱼类中是比较高的,所以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很多养殖户可能还不清楚鳜鱼的如何进行人工繁殖以及育苗管理,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鳜鱼的经济价值在同等鱼类中是比较高的,所以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很多养殖户可能还不清楚鳜鱼的如何进行人工繁殖以及育苗管理,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亲鱼的选择亲鱼需要选择健壮、无病害、无伤痛的种类,雄鱼选择2-3龄的亲鱼,雌鱼选择2-3龄,雌雄的比例可以在1:1.2-1.5。
二、人工进行催产鳜鱼的人工催产季节在很多地区一般是4-9月,可以给雄鱼以及雌鱼注射催产激素之后,在水温24-28℃的时候,雌鱼大概在24小时后开始产卵。
不过要注意的是,催产药物的使用量要根据水的温度,水的质量,天气情况,地理位置的不同来进行使用。
三、人工孵化先将鳜鱼的鱼卵进行收集,等到鳜鱼雌鱼产完卵后5-6小时,把鱼卵平均分到四个池,每池约15kg鱼卵。
还要防止受因精卵的下沉集聚而造成鱼卵缺氧坏死或水霉爆发,防止水霉等真菌污染的方法可以使用5-9mg/L的高锰酸钾浸泡1分钟左右的时间,孵化的水质要求清新、无泥沙,含氧量充足。
四、胚胎的发育观察原种翘嘴鳜鱼胚胎发育过程及出膜后的鱼苗,可以以照片来进行记录,胚胎发育每1-2个小时观察后拍照一次,而出膜后的鱼苗则每天观察一次。
五、清除污物在鳜鱼出膜后,要清除池内的一些污物,防止鳜鱼的生活环境变差。
六、鳜鱼的苗种管理鳜鱼水花在圆池进行下一步的培育,刚出膜的鱼苗只能上下游动,出膜2-3天后就可开口摄食,要准备刚出膜的活鱼为饵料鱼。
鳜鱼苗原池培育4-5天就要处理育苗池的污水和鱼的粪便,每天早晨换水一次,并加以消毒。
最后就是需要进行分筛、分池培育了,因为原种鳜鱼苗在培育池里大小不一,经过8-13天的培育,基本上可以先后生长到体长4cm 左右。
如果是达到4cm规格的鳜鱼苗,就可以放进鱼塘标粗或者上市销售了。
关于鳜鱼人工育苗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鳜鱼形态特征、繁殖习性及鳜鱼苗人工繁殖技术
鳜鱼形态特征、繁殖习性及鳜鱼苗人工繁殖技术鳜鱼又可以称为桂鱼、季花鱼、胖鳜,因其肉质细嫩、坚实、少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欢迎。
但由于鳜鱼苗种来源匮乏,导致天然鳜鱼资源日益减少,因此开始对鳜鱼的生物学特征和鳜鱼苗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鳜鱼又可以称为桂鱼、季花鱼、胖鳜,因其肉质细嫩、坚实、少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欢迎。
但由于鳜鱼苗种来源匮乏,导致天然鳜鱼资源日益减少,因此开始对鳜鱼的生物学特征和鳜鱼苗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提高鳜鱼人工养殖水平,满足市场需要,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鳜鱼的生物学特征1.1形态特征鳜鱼体侧扁,上下颌、犁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头部具鳞,背鳍长,体色黄绿,腹部灰白;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1条狭长的黑色带纹;奇鳍上均有暗棕色的斑点。
1.2生活习性鳜鱼喜栖息在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水域中;鳜鱼冬季活动量不大,春季水温回升后,喜在沿岸浅水处觅食;鳜鱼以小鱼、小虾为食,6-7月份是鳜鱼吃食旺季。
1.3繁殖习性每年5-7月为鳜鱼产卵期,少数可延长至8月;产卵期间雌鱼、雄鱼都停止摄食,分批产卵;鳜鱼属于多次产卵类型,两次产卵间隔约24小时;水温为25-28度时,从产卵受精到出苗需28-40小时;刚孵出的鱼苗可作上下垂直游动。
2鳜鱼苗的人工繁殖技术2.1选择亲鱼人工养殖以翅嘴鳜鱼为主,亲鱼可在秋季从天然水域捕捞的鳜鱼中选择;一般要求亲鱼鱼体健壮无伤,体重0.2-2kg,雄性一冬龄以上;选留亲鱼时,雌、雄比例不低于1∶1。
2.2亲鱼培育将秋季选留的雌、雄鱼混养在鱼塘内,每亩不超过5-10尾;要求鱼塘水域面积为667~2667m2、水深1.5m,水质清新,鱼塘里有供鳜鱼吃食的小活鱼;临近亲鱼繁殖季节时,每天都要向鱼塘内适当冲水,以刺激性腺发育,大约经过30-50天的培育,即可催产。
2.3催产当经培育后的雌鱼腹部明显膨大、光滑而富有弹性,生殖孔的腹部柔软,生殖孔红肿、开口明显,个体重量均达1kg左右,即可进行催产。
鳜鱼的人工养殖
鳜鱼的人工养殖杨溪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 402460摘要:本文对鳜鱼的人工养殖技术作了全面的归纳。
包括:亲鱼选育,鱼苗培育,成鱼养殖,疾病防治等部分。
其中重点为成鱼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
关键词:鳜鱼人工养殖疾病鳜鱼肉质细嫩,口感好无细刺,味道香纯鲜美,营养丰富,人们将其视为一种名贵的淡水食用鱼。
近年来,鳜鱼由于人们的过度捕捞,产量锐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鳜鱼货缺价扬,鳜鱼的人工养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鳜鱼有11种,其中翘嘴鳜,大眼鳜和斑鳜分布广,个体大,数量多,是鳜鱼食用鱼的主要种类。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鳜鱼大面积养殖在长江流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人工养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总的来说,目前还是进行的粗放养殖,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养殖是鳜鱼人工养殖的发展方向。
1 鳜鱼的人工繁殖1.1 环境:有足够的水源,进排水方便,安静,交通,动力,信息方便。
可仅靠“家鱼”繁殖场或与之联合设计建立。
1.2 水源: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溪流水,泉水,地下水皆可以经过适当处理作为水源。
水处理包括:网筛,沙石等过滤;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过滤;溪水,地下水预先蓄水曝气。
1.3 主要设施:亲鱼池,饵料培育池,孵化桶,环道,消毒蓄水池,孵化设施配件,鳜鱼苗种培育池,排水沟渠。
1.4 亲鱼准备要点:1~2龄体格健壮,无伤无病,体重在500~1500g的亲鱼。
1.5 催情孵化:在5月下旬或6月中旬,水温稳定在25~28℃时,可进行产卵,催产剂一般采用鲤鱼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
人工孵化同家鱼一样,水质要求无泥沙,一般要28~40小时才能出膜。
2 鳜鱼的成鱼养殖2.1 亲鱼池套养。
培育成5cm以上的鳜鱼苗,可以投放到亲鱼池中与亲鱼进行混养。
一般每亩可套养30~50尾。
主要利用亲鱼池中的野杂鱼和大型浮游生物作为饵料,不必添加额外的饵料。
一般经过4~5个月的饲养,可长成300g 以上的商品鱼上市出售。
2.2 专池养殖。
杂交鳜的人工繁殖
2 0 1 2 年和 2 0 1 3 年在上 海浦 东孙 农水产 养殖 场人 工繁
育所得 。采用翘 嘴鳜 作为母本 、斑鳜 作为父本进行种
间杂 交产 生杂 交鳜 F 。 代 。当鱼 苗生 长到 体长 为 1 0 厘
米左右鱼种 时 ,从 1 万尾 中挑选 出规 格一致 、体质健 壮、无外伤、无畸形、活力强的杂交鳜 F 代苗种 3 0 0 尾,
一
间微 突 ,外 观呈 “ 一 ”字形 ,腹 部膨 大 ,卵巢轮廓 明显 ,生殖 孔 松 弛 , 红 肿 ,腹 部 松 软 而 有 弹 性 ;雄 性 生 殖 孔 外 观 呈 点 状 小
、
材料和方法
1 . 亲 鱼的来源与培育
本 次杂交鳜 F 代 亲本来 自
突 ,轻 压 腹 部 有 乳 白色 精 液 流 出 ,入 水 即 散 。 当水 温 稳 定 在 2 0 ℃左 右 时 ,开 始对 杂交鳜 鱼 F 代 亲 本 进 行 催 产 。催 产 剂采 用 绒 毛 膜 促 性 腺 激 素 ( H C G ) 、促 排 卵素 ( L R H — A ) 和地 欧 酮 的混合 剂 ,胸鳍
分别套养 于 8口面积为 2 . 6 亩左右 的 四大 家鱼 亲鱼培 育池塘 中 ,每 亩放养 1 5 尾 。养 殖到 l 2 月份 时,再筛 选 出生长速度快 于翘 嘴鳜或体型 、斑纹像斑 鳜且生长 速度 快于斑鳜 的杂 交鳜 F 。 代 1 0 0 尾 ,分 别放入面积 为 3 6 米 、平 均 水 深 为 1 . 2 米 的矩 形 水 泥 池 中 加 强 培
2 . 人 工催 产和授精
2 0 1 4 年
5 月 ,挑 选 发育 成 熟 的亲本 ,此
时 雌 鱼 生 殖 孔 在 肛 门 与 泌 尿 孔 之
鳜鱼人工繁殖及幼苗培育技术
鳜鱼人工繁殖及幼苗培育技术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10期张伟怀远县位于淮河中游,是安徽省渔业生产重点县。
鳜鱼作为地方名优水产品,有着成功的养殖技术和一定的养殖规模。
2018年怀安鳜鱼养殖面积达5000亩,年产值3600万元。
多年来鳜鱼苗大都来自南方地区,由于长途运输和病原体的携带,在生产中容易发生运输死亡和多种病害等现象,给养殖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解决本地鳜鱼养殖苗种短缺问题,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鳜鱼苗种人工繁殖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现将鳜鱼繁育技术要点总结一下。
一、亲鱼的选择、运输从淮河及其支流、湖泊渔获物中挑选2龄以上、体重1.5kg左右的鳜鱼作为繁殖亲本。
要求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色正常、无病无伤。
选择和运输时,尽量带水操作,动作迅速,河流湖泊中的野生鳜鱼性情急躁,不耐低氧,频繁操作和离水时间长都易造成伤亡,值得注意。
运输过程中加强保护防止受伤。
二、亲鱼池的选择、消毒处理亲鱼培育池塘的大小以3~5亩为宜,池底以土质为最好,水深在1.3~1.6m为宜,进排水独立方便,配备增氧机及其他养殖设备。
亲鱼放养前应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提前一周用生石灰消毒,消毒方法:池水深度0.5m时用生石灰150kg/亩化水后趁热泼洒。
三、亲鱼的培育、催产亲鱼的培育:运回来的亲鱼需要进行体外消毒,可以使用2%~3%的食盐、小苏打混合溶液或10~20mg/L的碘伏溶液药浴5~10分钟。
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养殖才能适应池塘环境,再放入亲鱼培育池。
放入亲鱼培育池的比例按照公母1:1.5的比例进行,放养密度以150~200kg/亩为宜。
定期投喂适口活饵料鱼,保证亲鱼吃饱吃好,满足亲鱼性腺发育的营养需求。
亲鱼培育期间要保持池塘水质环境良好,及时监测池水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的变化;适当开动增氧设备,防止缺氧;定期冲水并对水体进行消毒;做好鱼病的防治,禁止使用违禁药物。
春季4-5月份鳜鱼性腺发育逐渐成熟,当成熟的亲鱼雌鱼腹部开始膨胀,雄鱼轻压腹部有精液流出,就可以进行人工催产繁殖。
鳜鱼人工繁殖技术之亲鱼培育
1.鳜鱼雌雄性别鉴别鳜鱼雌雄性别鉴别是亲鱼选择的基础性工作,是一个重要环节。
(1)头部区别雄鱼的下颌前端呈尖角形,超过上颌很多,即下颌长而尖;雌鱼的下颌前端呈圆弧形,超过上颌不很多,即下颌短而秃。
(2)泄殖区区别雄鱼泄殖区为两个孔,“生殖孔”(输精、排尿共用一孔)呈圆形,在肛门之后;雌鱼泄殖区有3个孔,生殖孔呈“一”字形,在肛门与尿孔之间。
选择时可用挖卵或铅笔挑一下即可看清。
2.鳜鱼性成熟年龄和体重在天然水域中,1冬龄的雄性鳜鱼性腺发育趋于成熟,而雌性需2冬龄才能成熟。
性成熟最小个体雄鱼78克,雌鱼250克。
人工养殖条件下,1冬龄雌、雄鳜鱼性腺均可发育成熟。
3.鳜鱼亲鱼培育方法(1)池塘培育亲鱼培育池不宜过小,一般为0.3~0.6公顷,水深1.5~2.0米,以长方形较好。
选择位于临近水源、少底泥的池塘。
一般每公顷放养1500~3000尾(每亩100~200尾)。
鳜鱼长年摄食,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饵料。
应经常投喂适口饵料鱼,其适宜规格为鳜鱼本身体长的30%~60%。
开动增氧机,鱼开春后每2~3天冲水一次,繁殖前10~15天每天冲水一次,以利亲鱼性腺发育。
(2)网箱培育培育用网箱采用封闭式,规格4米×4米×2米,网盖离水面20~30厘米,亲鱼重1.0~1.5千克时,每平方米放养3~5尾。
每日投喂一次饵料鱼,日投喂量为鳜鱼总体重的5%~10%,或者以鳜鱼吃饱而略有剩余为准。
为节省劳力,也可将几天的活饵料采用一次投足的方法,但须在网承受力允许的范围内。
日常管理应注意早晨特别是阴雨天多巡视,以防水体缺氧,造成亲鱼死亡。
为防止成熟的雌(雄)亲鳜在有微流水刺激下于网箱内自行产卵,临近繁殖季节前,必须将雌、雄分箱。
鳜鱼人工繁育及鱼种培育.doc
鳜鱼人工繁育及鱼种培育作者:谢冬慧来源:《农家科技》2013年第05期一、人工繁殖1 选择亲鱼和培育。
鳜鱼的亲鱼要选择体质健壮、体形标准、体色鲜亮、无病无伤的个体,雄鱼体重应在0.5千克以上,雌鱼在0.75千克以上,雌雄比例掌握在1:2或2:3。
雌雄鱼的区别是:雌鱼的下颌短而钝,呈圆弧形,泄殖腔三个孔,生殖孔较小而平扁,位于肛门与泌尿孔之间,性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松软而有弹性,生殖孔红肿;雄鱼下颌长而尖,呈三角形,泄殖腔有二孔,即肛门和尿殖孔,尿殖孔突起,性腺成熟的雄鱼,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鳜鱼性情急躁,背鳍硬棘往往扎破尼龙袋,运输难度较大,多采用敞口水箱运输,用气泵充氧,也可采用塑料箱密封充氧运输,密度低于鳙的运输密度。
把选择好的亲鱼放入专池进行产前强化培育,培育池以1~3亩的土池为好,保持水深1.5米左右,投喂活鱼虾,经常冲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丰富,为亲鱼的性腺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条件。
经40~60天的培育,就可进行配对催产。
2 人工催产。
鳜鱼的催产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最适水温为25~28℃。
鳜鱼的催产多采用一次注射。
注射剂量为雌鱼每千克体重注射鲤鱼垂体10~20毫克或鲤鱼垂体1.5~2毫克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0~1000国际单位,雄鱼剂量减半。
效应时间较长,一般为2~3天。
3 人工孵化。
鳜鱼受精卵多用孵化缸(桶)孵化,其方法同家鱼,但胚胎发育慢,破膜一般3~4天,刚破膜的鳜鱼苗拖着一个较大的卵黄囊,随水翻动。
约3天后,卵黄囊消失,鱼苗由上下运动变为水平游动,此时其上下颌已长出尖锐的牙齿,可捕食与其体长相近的其他鱼的鱼苗。
二、苗种培育1 鱼苗培育。
鳜鱼鱼苗开食时,体长只有4~5毫米,比较嫩弱,最好能在孵化缸里继续饲养一段时间,若要移到鱼苗培育池,必须带水操作。
鳜鱼鱼苗培育池宜选用水泥池,通过微流水保持溶氧丰富,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0~200尾。
投喂团头鲂鱼苗,按每尾鳜鱼鱼苗每天投喂1~2尾,以后随着鳜鱼苗的长大,增到每日投喂5~6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是驰名中外的淡水名贵鱼类之一,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终身以活鱼虾为食,当仔鱼孵出并开始摄食时,就必须摄食足量的适口饵料——其他活鱼苗,而并不象一般的鱼苗一样有一个摄食浮游动物的过程。
因此鳜鱼苗种繁殖过程中,饵料的配套成为关键,否则即使鳜鱼苗孵化出来了,也会全军覆没,前功尽弃。
1、亲鱼的选择
可在天然水域中捕获,也可专池长年培育,但天然水域捕获的亲鱼要求在繁殖季节前期2~3个月放入专池强化培育。
选择亲鱼的标准是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雄鱼最低0.5kg,年龄在一冬龄以上,雌鱼最低0.75kg,年龄在二冬龄以上。
性别比例为雌:雄=1:(1~2)
2、亲鱼培育
每亩放60kg左右,常年投喂活的适口饵料鱼,尤其在繁殖季节到来之前,更应多投。
在繁殖季节前的二个月最好将雌雄亲鱼分开进行强化培育。
必须配备增氧机,保持池水有足够的溶氧。
3、雌雄及成熟度鉴别
3.1雌雄鉴别
雄鱼下颌前端呈尖角形,超过上颌很多,即下颌长而尖:雌鱼的下颌前端呈圆弧形,超过上颌不多,即下颌短而钝。
雄鱼腹部有二个孔,一个是肛门,另一个是尿殖孔,输精排尿共用,尿殖孔圆形。
雌鱼腹部有三个孔,即生殖孔、肛门、尿孔。
生殖孔呈“一”字形,位于肛门与尿孔之间。
3.2成熟度鉴别
成熟的雌鱼生殖孔周围桃红色,腹部膨大,柔软而富弹性,在生殖孔前3cm处两侧,稍用力挤压,有少许胶状卵液和淡黄色或黄绿色卵子流出。
如果卵核居中,小卵多,相互粘连,卵粒不饱满则未熟;如卵粒无光泽,深黄色,卵膜皱,卵粒扁塌则过熟。
成熟雄鱼的尿殖孔外观呈点状小孔,轻压生殖孔两侧,便有精液流出。
如果精液成滴状或粗线状,遇水散开则好,如呈细线状,遇水不散则未成熟。
4、人工催产
4.1催产季节华东、华中地区在5月下旬~6月中旬,最适合的繁殖水温为25~28℃。
4.2催产剂及剂量采用二次或三次注射法。
成熟度差的亲鱼应用三次注射法,一般提前15d注射第一次:PG(脑垂体)0.5~0.8mg/kg或LRH-A3 20~50μg/kg,第一次用药不计入用药全量内。
第二针为全量1/3,与第三次间隔12~14h,注射最好在胸鳍基部,采用腹腔注射法。
雌鱼剂量为:
(1)PG 5mg+HCG 500IU+LRH-A3 50μg;
(2)PG 5mg+HCG 600IU+LRH-A3 60μg。
雄鱼的剂量减半,在雌鱼最后一针时一起注射。
效应时间(最后一次注射至发情产卵的时间)见表1。
4.3产卵与受精
将催产后的亲鱼按雌:雄=1:1~1.5放入产卵池,注入微流水,以防窒息死亡。
到发情前2h,把流速加大到20cm/s,刺激亲鱼发情产卵。
如果产卵池的集卵箱中有较多受精卵时,须及时而快速的取出,放到孵化设施中孵化,以免积压窒息而使胚胎死亡。
在雄亲鱼比较少时应采用人工授精法,受精率可达90%以上。
但关键是要掌握
好适宜的授精时间,否则会降低受精率。
必须每隔1~2h巡视检查鳜鱼是否有发情表现,未发情时,鳜鱼一般静卧水底。
在已发情还未到高潮时(大约开始发情15min 后),立即捕出亲鱼,先擦干雄亲鱼腹部的水,用拔掉注射针的注射器抽出其精液,同时挤卵入盆立即加入雄鱼精液,为防止有些雄鱼发育不好,精液质量差,最好几条雄鱼的精液一起加入,提高受精率。
再用羽毛搅拌1~2min,使精卵充分混合,然后加入少量清水。
再搅拌一下,静置1min后进行孵化。
鳜鱼受精卵黄色,卵膜较厚,不透明。
5、人工孵化
将收集到的受精卵放在孵化缸或环道中进行孵化,鳜鱼卵富有弹性,遇水后稍膨胀,卵的大小与雌鱼的大小成正比。
受精卵借水流能浮于水中。
孵化时水的流速不低于20cm/s,孵化时间较四大家鱼长,在水温25~30℃时,需要30h以上;水温在25℃以下时,孵化时间在50h以上。
从注射催产剂开始至出膜大约需要54~59h,再过64h才能平游。
不同水温下鳜鱼效应时间、出膜时间及内源性营养时间见表1。
表1 不同水温下鳜鱼效应时间、出膜时间及内源性营养时间
内容时间(h)
水温℃ 20~21 22~23 24~25 26~27 28~30
效应时间 30~34 24~27 19~21 15~17 8~12
孵化时间 62~75 44~53 36~37 33~34 31~32
内源性营养 128 109 98 72 64
合计 220~237 177~189 153~156 120~123 103~108
6、鱼苗的培育
鳜鱼孵化容易培育难,在培育过程中要至始至终投喂适口的活饵料,不然会互相残杀,严重影响成活率。
刚孵苗卵黄囊较大,身体柔嫩透明,体长3.8~4.2mm,比家鱼苗小,只能随水流在水中翻滚,此时水流应略加大。
3d后卵黄囊逐渐消失,出现腰点(鳔),能平游,为防止鱼苗顶水,应减小水流。
从上下游动转为水平游动,上下颌长出尖锐的牙齿,可追捕到与它身体大小相似的鱼苗,可以开始投饵,进入鱼苗培育阶段。
在孵化设施中鳜鱼苗摄食后约经过一周,长至0.8cm左右的仔鱼,此时可移到小型水泥池中培育,水泥池面积以10~90平方米为宜,要求有微流水,水深0.8~1m,放养密度为5000尾/平方米,在饵料充
足的情况下,仔鱼经10~18d培育,可达3cm左右,此时形态已类似成鱼,主动摄食能力增强,可在水泥池或网箱中继续培育,也可移入池塘养成。
在孵化缸或环道中培育鱼苗要注意防病,据试验,在鱼苗培育期间常用0.7mg/L CuSO4和FeSO4含剂(5:2)防治车轮虫等病原体的效果较好。
等鱼苗长出鳞片后,病害会逐渐减少。
开口饲料最好选择刚出膜的鲂鱼或青鱼苗,因为这两种鱼苗较细小,活动缓慢,易被鳜鱼吞食。
要注意的是得算准时间,一般在鳜鱼平游的1~2d日必须喂适口饵料,如果在2d内没有摄食到饵料,则胃囊收缩,鳜鱼苗就不能成活。
如鳜鱼从催产到幼苗开食需5~6d(水温25℃以上),而团头鲂催产到出膜需2d,因此第一批团头鲂催产应在鳜鱼催产后的3~4d,以后每隔一日催产一批团头鲂。
不同水温下鳜鱼催产时间与团头鲂催产时间对照:
催产时间对照(单位:h)
鳜鱼团头鲂
水温℃催产至开口时间效应时间胚胎发育小计时间差
20~21 220~237 12 48 60 136~153
22~23 177~189 10 44 54 99~111
24~25 153~156 8 40 48 81~84
26~27 120~123 7 38 45 51~54
28~30 103~108 6 36 42 37~42
若按培育5万尾鳜鱼苗,一次需5组1kg以上团头鲂亲鱼。
依此推算,培育5万尾鳜苗到鳍条出现可以出缸为止,需要50~70组团头鲂。
据试验,罗非鱼口中吐出的鱼苗,也是鳜鱼苗的良好饵料。
在摄食初期,每日每尾投喂1~2尾,一周后每日每尾摄食饵料鱼6~7尾。
为提高鳜鱼进食机会,常投20~30倍于鳜苗数量的饵料鱼。
由于同批苗出膜先后时差大,鳜鱼苗大小悬殊,在培育期间应特别注意投喂不同规格的饵料鱼,满足不同大小的鳜鱼苗摄食。
另外,饵料鱼苗的生长快于鳜鱼苗,因此,要间歇性投喂,以达到既保证鳜鱼能摄食到饵料鱼,也可控制饵料鱼数量,避免饵料鱼过多而影响鳜鱼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