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犯罪教材

合集下载

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课课件

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课课件

案例三:青少年盗窃案件
总结词
盗窃是青少年犯罪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它对个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和影响。
VS
详细描述
青少年盗窃案件通常发生在家庭、学校、 公共场所等地方,表现为偷窃财物、盗用 他人账号等形式。这种犯罪不仅对受害者 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对青少年本人造成 心理上的创伤和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其走 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社会原因
社会环境复杂
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不良文化、网络暴力等可能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负 面影响。
法律制度不完善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可能导致青少年钻法律的空子,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从而走 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03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积极向上 的性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青少年犯罪的危害
01
02
03
社会危害性
青少年犯罪给社会带来极 大的危害,包括财产损失、 社会治安问题等。
个人成长障碍
青少年犯罪对个人的成长 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可 能导致心理问题、学业和 就业困难等。
家庭破裂
青少年犯罪往往导致家庭 关系紧张,甚至破裂,给 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
02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课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青少年犯罪概述 •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 青少年法制意识的培养 • 结语
01
青少年犯罪概述
青少年犯罪的定 义
青少年犯罪
指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违反国家 法律法规,实施具有社会危害性 的行为。
预防青少年犯罪
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帮助孩子解决学习 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完整版)防止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完整版)防止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完整版)防止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一、背景介绍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本班会特制定了针对性的教案,旨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1.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危害和影响。

2.掌握常见犯罪行为及其预防方法。

3.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青少年犯罪概述•介绍青少年犯罪的定义、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

•分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2. 常见犯罪行为•盗窃、欺凌、吸毒等常见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案例分析。

•分析这些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因和社会根源。

3.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社会环境改善: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改善社会环境,提供更多的健康、积极的娱乐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

四、教学方法1.讲解:教师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图表为依据,讲解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原因和预防方法。

2.讨论:学生就各种犯罪行为及其原因展开讨论,促进思想交流和认识提升。

3.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常见犯罪情景,培养应对危险的能力。

4.游戏互动:设计相关游戏,通过互动的方式深化学生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口头测试:随堂进行知识点的问答,检验学生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2.情景演练评估: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应对犯罪情境的应变能力。

3.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应用,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教案课件:包含案例分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书籍、期刊和网站链接,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对本次教学的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认识与预防青少年犯罪》PPT班会课件

《认识与预防青少年犯罪》PPT班会课件

司法原因
Judicial reasons
已坐过监狱的人中,仍有三分之二的人又 成为再犯者,重新回到监狱。”监狱对青 少年犯罪的“交叉感染”作用更是突出, 因为他们的抵抗力更弱,模仿力则更强。 对此,应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认识与预防青少年犯罪PPT课件
04: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PPT courseware for 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juvenile delinquency
—自身原因—
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 个性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言:“养不教,父之过。”
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管, 出了问题,往往棍棒相加,缺 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
体系。
学校预防
学校作为家庭的延伸,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和 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预防
主要是指净化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 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How to prevent juvenile delinquency
自 身 预 防 Self prevention
培养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 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 和侵害。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How to prevent juvenile delinquency
家庭 预防
提高父母自身素质,优化家庭环境。
自身 原因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统编版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统编版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预防犯罪》二、课程课时2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预防犯罪”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统编版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从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首先介绍了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以及刑罚的种类。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犯罪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接着,教材强调了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等方面加强自我防范。

四、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素养引导学生认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增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法治观,自觉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

2.道德修养素养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明确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做到既遵守法律又遵守道德规范。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3.法治观念素养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明确犯罪的后果,增强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健全人格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律能力和责任感,避免违法犯罪。

帮助学生在面对不良诱惑和违法犯罪行为时,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正确的选择。

5.责任意识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加强自我防范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增强法治观念,杜绝不良行为。

培养学生在面对不良诱惑时的自我控制能力。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2.主要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犯罪的含义和特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预防犯罪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犯罪的危害和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书籍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书籍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书籍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书籍有很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推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该法规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而制定。

《少年法》: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基本法律问题的著作。

全书以未成年人的权利为线索,结合具体案例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理论及现行制度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

《青少年蓝皮书系列:中国未成年人权益状况报告(2016)》:该书是“青少年蓝皮书”之一,主要内容是研究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网络素养-在线社会交往与风险防护》:《青少年网络素养-在线社会交往与风险防护》是国内第一本针对青少年在线社会交往行为进行研究的报告。

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从微观角度出发考察了当代青少年的网络使用习惯、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以及网络风险认知情况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的危害,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种类及危害,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

但他们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针对这一特点,本节课通过生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从而提高他们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种类及危害,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增强预防犯罪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种类及危害;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提高预防犯罪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生动展示犯罪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犯罪案例,引发学生对犯罪现象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犯罪行为的特点、种类及危害,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讨论成果,合作完成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的总结,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5.知识拓展:通过拓展资料,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法治观念。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书籍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书籍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书籍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许多学者和专家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撰写了许多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书籍。

本文将介绍几本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书籍,希望读者们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能够对青少年犯罪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与矫治》作者:张明《青少年犯罪心理与矫治》是一本由心理学专家张明所撰写的书籍。

这本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心理动因,并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方法用于矫治。

在书中,张明指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

他以丰富的案例和数据为基础,深入探讨了青少年犯罪与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人格障碍、心理适应问题等。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心理矫治方法,如心理咨询、行为疗法等,帮助读者了解和应对青少年犯罪问题。

二、《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解释》作者:王涛《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解释》是一本由社会学家王涛撰写的著作。

这本书以社会学的视角,从社会结构、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来解释青少年犯罪的现象。

在书中,王涛提出了“社会边缘化”、“社会认同缺失”等概念,解释了这些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他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和实证研究,深入剖析了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社会根源,并提出了一些社会政策和教育改革的建议。

三、《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作者:李红《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学家李红所写的一本书。

这本书专注于探讨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一些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

在书中,李红详细介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心理健康问题与青少年犯罪的密切联系。

通过引用大量案例和研究,她解释了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心理干预的方法,如情绪管理、自我意识培养等。

四、《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干预》作者:刘刚《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干预》是一本由刑事学专家刘刚所写的著作。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预防犯罪》课件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预防犯罪》课件
落到实处。
04 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 绍
案例一
李某因沉迷网络游戏,逐 渐偷窃同学财物,最终因 盗窃罪被判刑。
案例二
王某因家庭矛盾,情绪失 控,持刀伤害家人,涉嫌 故意伤害罪。
案例三
张某因好奇心驱使,参与 非法赌博,欠下巨额债务, 走上了犯罪道路。
案例分析
李某案例分析
李某因缺乏自律和正确的价值观, 沉迷游戏导致行为失控,最终走 上犯罪道路。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多样化,涉及网络犯罪、校园暴 力等。
青少年犯罪特点
青少年犯罪往往具有冲动性、盲目性和模仿性等特点,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03 预防犯罪的有效 途径
加强法制教育
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提高 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在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了解法律责任和义务。
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维护社会稳定
预防犯罪有助于降低犯罪率,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预防犯罪有助于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社会文明程 度。
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预防犯罪特别关注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引导,保护他们健康成长,避 免走上犯罪道路。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青少年犯罪现状
THANKS
感谢观看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犯罪的定义、特征和危害,知道 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措施。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自觉 抵制不良诱惑和行为。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犯罪的原因和条件,提高自 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课程意义
现实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自 我保护意识,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最新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精品课件

2.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具有严重危害。 因此作为青少年( C ) ①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 ②要坚决打击违法犯罪 ③要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④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李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第二节 预防犯罪
统编版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 罪,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 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
第二节 预防犯罪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 能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远离不良行为,防微杜渐,树立法不可违意识。 法治观念: (1)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 (2)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3)认识犯罪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责任意识: 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重点:犯罪与刑罚、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难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并处罚金6万元,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分析案例,下列观点
正确的是(D )
A.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
剥夺政治权利属于附加刑
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最本质特征
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赔偿经济损失属于附加刑
赔偿经济
损失是民
D.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事处罚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个自 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 守法,防患于未然。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学课件
自觉守法 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 不良习气 ,自觉 遵纪守法 , 防患于未然。
03
目标导航
课时导学
课内提升 分层训练
课内提升
例题解析
【例】趁店家不注意,黄某偷偷将店家的收款二维码换成自己的收款二 维码,非法获利9 600元。因构成盗窃罪,黄某最终获刑6个月,缓刑1年, 并处罚金人民币12 000元。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黄某承担的是民事责任 ②获刑6个月指的是主刑 ③黄某的行为触犯 了刑法 ④黄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层训练 能力培优
10.(2022·金华市)右图是某校为迎接国际禁毒日在校园内张贴的海报。 该海报教育我们( B ) ①行己有耻,树立底线意识 ②遵守规则,守住自由界限 ③吸毒违法,必受刑罚处罚 ④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危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层训练 能力培优
二、非选择题 11.(2022·晋中市改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模拟法庭,正式开庭!】
课内提升 分层训练
分层训练
基础达标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刑法、犯罪、刑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B.犯罪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处罚犯罪的手段 C.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D.罚款属于刑罚的一部分
【回顾总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课后作业
01 完成课后练习题 02 课时练习题(选取)
分层训练 基础达标
4.被告人纪某(16周岁)入室盗窃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16 000余元。法院 认为:被告人纪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被害人数额较大的财物,其行 为已构成盗窃罪。依照刑法,判定被告人纪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6 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 000元。以下是同学们对此案发表的观点,其中正 确的是( B ) A.小娜:纪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B.小陇: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 C.小星:盗窃他人财物的行为违反民事法律 D.小蓉:纪某作为未成年人不需负刑事责任

(完整版)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学生教案)

(完整版)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学生教案)

(完整版)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学生教案)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学生教案)引言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个体和社会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教育和社会干预措施,以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自我意识。

教育目标1. 增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2. 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 培养中学生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青少年犯罪的定义和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青少年犯罪以及它对个人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2. 法律和规则的重要性:介绍法律和规则对社会秩序和个人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和规则的必要性。

3. 自我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自己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自我认知。

4. 解决冲突和情绪管理:教授中学生有效解决冲突和管理情绪的方法,以减少可能导致犯罪的负面情绪和行为。

5. 参与社会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和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意识。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后果。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并从中研究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3.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冲突和决策过程,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实地参观:组织中学生参观相关机构,如警察局或法庭,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重要性。

5.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问答: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形式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 个人作业和小组项目:布置个人作业和小组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或展示自己的成果。

3. 角色扮演评估:观察和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表现出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课件

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课件

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课件一、引言犯罪是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青少年犯罪在当前社会中越来越严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变得至关重要。

本课件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个有效、全面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课程。

二、课程目标1.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影响。

2. 掌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和措施。

3.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4. 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

三、课程内容1. 青少年犯罪概述- 青少年犯罪定义- 青少年犯罪常见类型-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2. 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对个人的影响:未来发展、心理健康等- 对家庭的影响:家庭关系破裂、经济负担等- 对社会的影响:社会秩序混乱、安全问题等3.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和措施-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关怀、沟通交流等- 学校教育的作用:德育教育、心理辅导等- 社会环境的影响:法律法规、社会秩序等- 媒体的引导责任:正确引导青少年价值观4.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法律意识的培养: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法制教育等- 道德观念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观念、亲身体验情感交流等5. 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网络安全等- 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获悉紧急号码、自我保护技巧等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件内容,传递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体验不同情境下的正确认知和行为。

4. 多媒体展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馈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短文。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知识测验:进行一定的知识测试,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青少年将认识到犯罪的严重后果以及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性,认识犯罪的特点和危害,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

他们对犯罪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和危害,增强预防犯罪的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犯罪的特点和危害。

2.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犯罪的特点和危害。

2.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4.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课堂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和道具。

4.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播放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犯罪现象。

提问:你们对犯罪有什么认识?为什么我们要预防犯罪?2.呈现(10分钟)展示犯罪的特点和危害,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犯罪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预防和应对犯罪的有效策略。

4.巩固(5分钟)针对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框,本课主要包括两目,第一目是“了解罪与罚”:第二目是“加强自我防范”,是继第一框法不可违之后对犯罪行为的剖析,要求学生了解刑法的作用及内容、刑罚的含义和种类、犯罪的含义和特征,懂得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人对事都形成了初步的认识。

另一方面,青少年社会经验较浅,情绪不稳定,做事容易冲动,易受环境影响,如果缺乏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对生活中的小问题不够重视,易造成犯罪行为的发生。

部分学生对法律存在认识上和态度上的偏差,比如误认为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不受法律制裁,片面认为违法犯罪的成本不高等,因此本课时通过“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这一极易发生在学生群体中的犯罪行为进行剖析,使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离自己生活并不遥远,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3.【教学目标】道德修养:通过体悟从不良行为发展为“帮信罪”的事例,理解犯罪和不良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能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远离不良行为。

法治观念:通过“帮信罪”分析刑法、刑罚、犯罪的含义,认清犯罪危害,知道犯罪的严重后果,增强法治观念。

责任意识:通过远离“帮信罪”的分析,明确应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犯罪的特征5.【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6.【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以“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为主线贯穿全课,(这个罪名可能有的老师和学生会陌生,它是2015年刑法新增的内容,2022年它是继危险驾驶罪、盗窃罪之后,各类刑事犯罪中起诉人数排名第三的罪名,而且越来越多发于在校学生之间。

)导入设置了一个灵魂拷问:如果有人告诉你有偿使用你的闲置电话卡、银行卡,一张500元报酬,一手交卡,一手交钱!你答不答应?进而说明如果答应就可能使涉及帮信罪,点题预防犯罪;第一框了解罪与罚:主要讲解刑法、刑罚和犯罪,设置三个环节以案释法——以案辨罪——以案懂罚,通过帮信罪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犯罪的特征和刑罚的种类是该框题中的一个重难点,要学会区分;第二框加强自我防范从帮信罪越来越多发于年轻群体,甚至多发于未成年人中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写出远离帮信罪倡议书,明确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优质教学课件
应受刑
罚处罚性
被告人的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依法对被告人在上述量刑幅度内减
法律后果
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宣告缓刑二年六个月。
犯罪
刑罚
王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吗?请说明判定理由
相关链接
犯罪的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首先看他的行
为是否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如果社会危害性不大,就不能认为是犯罪。
有期徒刑10个月的刑罚处罚
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有哪些?





/
k
e
j
i
a
n
/
h
u
a
x
u
e
/





/
k
e
j
i
a
n
/
s
h
e
n
g
w
u
/





/
k
e
j
i
a
n
/
d
i
l
i
/
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
k
e
j
i
a
n
/
l
i
s
h
i
/
含义
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
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
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320万元。下列对陈某所受的刑罚的说法,认识不正确
的有(

A.有主刑,也有附加刑
B.有期徒刑属于主刑

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课课件

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课课件

案例二:青少年暴力犯罪
总结词
青少年暴力犯罪表现为校园欺凌、伤害他人等行为,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
详细描述
青少年暴力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青少年因为家庭矛盾、学校压力、社会环 境等原因,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这种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也对整个社会造 成了负面影响。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教育引导
特点
青少年犯罪通常与年龄、心理、社会 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冲动性、 盲目性等特点,同时也可能受到家庭 、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
青少年犯罪的类型
暴力犯罪
包括杀人、抢劫、强奸等 暴力行为,青少年容易因 为冲动或受到不良影响而 实施这类犯罪。
财产犯罪
如盗窃、诈骗等,青少年 可能因为生活困难或贪图 小便宜而实施这类犯罪。
PART 03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REPORTING
WENKU DESIGN
个人原因
心理不成熟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 段,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容 易受到外界影响,产生冲动和偏 激行为。
法制观念淡薄
青少年对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和认 识,容易忽视行为的法律后果, 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缺失
建立社区支持体系
整合社区资源,建立青少年服务网络,为他们提 供学习、娱乐、健身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PART 05
案例分析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案例一:青少年网络犯罪
总结词
网络犯罪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之一,涉及网络诈骗、网络侵犯他人权益等行为。
详细描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网络犯罪率不断攀升。一些青少年利用网络进行诈骗、传播恶意软件、侵犯 他人隐私等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这些犯罪行为往往源于青少年的好奇心、挑战权威的心态以及对网络 技术的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材料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
在犯罪主体上:一是犯罪年龄呈集中性和阶段性分布,呈现低龄化倾向。

2000年以来,14—16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增长率持续增高。

据统计,14—16岁未成年人犯罪比率从1999年的11.42%逐年递增至2003年的15.09%。

而16—18岁的青少年犯罪率始终居高不下。

二是性别分布上以男性为主,但部分地区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有所上升。

三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据2002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研究报告表明,在未成年人犯罪群体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4.6%,而初中没毕业的占到了47.3%。

四是身份比较集中。

城市闲散青少年、学生等群体占相当比重。

在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调查中的数据显示,闲散未成年人犯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1.2%。

在犯罪行为上:一是团伙性明显。

由于青少年主观独立性较弱,有渴望友情,乐于群聚,向往集体的心理需求。

二是“五性”突出。

青少年群体兴趣爱好广泛,情感丰富,常对许多人、事物和社会事件产生情绪反应,由于青少年情绪的冲动和不稳定,导致了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盲目性、冲动性、暴力性、模仿性和偶发性。

三是智能性趋向。

由于青少年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和信息渠道的不断丰富,青少年犯罪行为开始由低级、简单、随意向高级、高智能发展,利用计算器、
互联网等科技手段进行的青少年犯罪开始显现,犯罪方式在不断升级。

在犯罪类型上:一是从较为单一的犯罪类型向成人化犯罪类型发展。

二是随着青少年需求的广泛化,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出现多样化,形成了犯罪类型的多样化,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客观原因
从社会客观原因看:一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干扰社会生活;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在就业、就学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些无不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是家庭教育不到位。

家庭是对青少年思想影响最深、联系最紧密的地方。

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未成年人教育带来新的问题;一些特殊群体子女缺乏应有的关爱,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是素质教育理念虽然早已提出,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

学校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以及智与育德育分离,对学校和学生的评价体系标准不够科学,学生中厌学、辍学等问题,都是引发学生
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潜在因素。

四是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

与此同时,充满暴力与色情的网络游戏软件对学生的诱惑,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不同程度地加大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难度。

从个人主观因素看:一是未成年人心理上的不稳定性。

未成年人处于少年期、青年初期阶段,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其认识、感情和意志上的变化,让他们变得容易兴奋、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就容易陷入青春危机。

如果在某些方面出现社会化障碍,这种危机就可能演化成犯罪危机。

二是生理上的不成熟性。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身体发育明显加速,性机能开始成熟,这些对他们的心理、情绪、精神、行为等各方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导致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上的不平衡,加上青春期知与行的差距,形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生理因素。

三是犯罪机遇因素偶发性。

即诱发犯罪的最佳机遇和条件。

这里是指青少年由于外界原因造成激情冲动、思想偏差、行为失范,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有所增多;或被动地、不自觉地卷入到违法犯罪活动中。

三、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初犯之前,总是有一些明显的外部表现,也就是
犯罪的征兆。

中小学生犯罪都有哪些前期征兆呢?
(1)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无缘无故的下滑,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时进行抄袭,对考试结果不以为然,留级也无所谓;
(2)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劳动懒散,上课思想不集中,而对武打、言情和低级庸俗甚至黄色的录像、书刊和光盘甚感兴趣;
(3)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厌恶学校生活,这种孩子如果与校外的不法分子或无业人员有了联系,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回家;
(4)心理方面有变化,如精神恍惚,情绪波动,举止反常,心神不定,东张西望;
(5)对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帮助表示反感,甚至怀有敌意,恶语顶撞,有时给教育者出难题,看笑话;
(6)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同情和包庇甚至效仿有劣迹或不法行为的人,把反社会的人格或行为当作是“勇敢”的表现;
(7)原本养成的生活规律出现变化,如从早起变成睡懒觉,从注意卫生变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甚至肮脏,或一反常态地特别喜欢梳妆打扮;
(8)道德品质起了变化,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爱说空话、大话、假话,从谦虚变成傲慢,从斯文变成野蛮,喜欢
逞能,从文明礼貌变成口吐秽言、动作粗野,或在家长、老师面前循规蹈矩,而背后却胡作非为;
(9)结交不三不四的人,或与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结交,或拉帮结伙聚在一起甩扑克打麻将,或三五成群出入公共场所,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乱;
(10)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喝酒等。

四、我国惩处青少年违法犯罪规定
(一)我国刑法对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对于《刑法》规定的八种重罪必须负刑事责任。

这八种罪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

(三)已满16周岁,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五、青少年犯罪的自我预防、自我教育
(一)力行十戒
1、戒娇(1)积极参加劳动,养成劳动习惯。

(2)敢于正视挫折,提高耐性能力。

2、戒奢(1)树立勤劳致富思想,养成节俭习惯。

(2)参与家庭理财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

3、戒惰(1)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

(2)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勤奋实干。

4、戒骄。

(1)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2)谦虚谨慎,积极进取。

5、戒贪。

(1)培养正确消费观、抵制畸形消费。

(2)通过正当途径,获取合法权益。

6、戒散。

(1)树立纪律、法制观念,确保规范。

(2)制定学习,生活规划,养成规律。

7、戒假。

(1)诚实守信,实事求是。

(2)珍惜荣誉,摒弃虚荣。

8、戒妒。

(1)树立信心,赶超他人。

(2)主动交流,抒发感情。

9、戒黄。

(1)学习青春期知识,提高免疫力。

(2)接受性道德教育,增强抗腐力。

10、戒毒。

(1)了解毒品性质和危害,提高禁毒意识。

(2)克服不健康心理,培养健全人格。

(二)是自我规范,防微杜渐青少年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应自觉抵制有害健康成长的行为,做到“十不”:
1、不吸烟、酗酒。

2、不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3、不携带管制刀具
4、不强行索要财物。

5、不早恋。

6、不旷课、夜不归宿。

7、不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8、不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9、不参看色情、淫秽读物、音像制品等物品。

10、不做其他危害自身、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