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哲学的意义与建构

合集下载

教育哲学与学校文化建设

教育哲学与学校文化建设

教育哲学与学校文化建设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而学校则是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指导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探讨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将教育哲学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教育哲学的重要性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根本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探讨的内容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等。

教育哲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深化对教育目的的思考教育哲学通过研究和探讨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教育的目标。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只有明确了教育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2.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哲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价值观,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通过教育哲学的理论指导,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社会人才。

3. 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哲学能够帮助人们思考教育变革和创新的问题,探讨如何开展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与教育改革相结合,通过教育哲学的指导,可以为学校提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学校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各种有意识有计划的活动,建立并形成适应学校办学特色和目标要求的良好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塑造优良的学校环境学校文化建设可以塑造学校的氛围和环境,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

优良的学校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2. 传承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学校文化建设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应该通过文化建设,让学生接受到正确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

大学本科教学哲学课程教案

大学本科教学哲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本科教学哲学课程课程简介:大学本科教学哲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和理解教育现象,提高教育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实践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反思。

教学目标:1. 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素养。

4. 引导学生关注教育实践,将哲学原理应用于教育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哲学、教育哲学。

2. 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哲学、近现代教育哲学、当代教育哲学。

3. 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人文主义教育哲学、自然主义教育哲学、实证主义教育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

4. 教育哲学的方法论:批判性思维、反思性实践、案例研究。

5. 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改革、教育政策、教育评价。

教学安排: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部分: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4课时)1. 教育的本质与目的(1课时)2. 哲学与教育的关系(1课时)3. 教育哲学的定义与功能(1课时)4. 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课时)第二部分: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8课时)1. 古代教育哲学(2课时)2. 近现代教育哲学(2课时)3. 当代教育哲学(2课时)4. 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2课时)第三部分: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12课时)1. 人文主义教育哲学(3课时)2. 自然主义教育哲学(3课时)3. 实证主义教育哲学(3课时)4.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3课时)第四部分:教育哲学的方法论(4课时)1. 批判性思维与教育哲学(1课时)2. 反思性实践与教育哲学(1课时)3. 案例研究方法与教育哲学(1课时)4. 教育哲学研究案例分析(1课时)第五部分: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8课时)1. 教育改革与教育哲学(2课时)2. 教育政策与教育哲学(2课时)3. 教育评价与教育哲学(2课时)4. 教育案例分析与教育哲学(2课时)教学方法:1. 讲授:教师通过讲解、阐述,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哲学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哲学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哲学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哲学教育工作总结。

哲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哲学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方向。

首先,我们认识到哲学教育的重要性。

哲学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
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伦理。

因此,我们将哲学教育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其次,我们强调了哲学教育的实践性。

哲学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而是要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哲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来理解和应用哲学知识。

此外,我们也重视了哲学教育的创新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哲学教
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

我们鼓励教师们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哲学教育更加生动和有趣。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最后,我们强调了哲学教育的综合性。

哲学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中,而是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和交叉。

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哲学的同时,也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形成更为全面和综合的人文素养。

总之,哲学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第一章哲学与教育

第一章哲学与教育

第⼀章哲学与教育值得拥有的资料是来⾃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有问题的地⽅肯定有的还请⼤家批评指正!第⼀章哲学与教育内容摘要本章作为全书⾸章具有"绪论"或"引论"的性质本章从哲学与教育的关系⼊⼿介绍了教育与哲学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了教育哲学产⽣与发展的过程阐明了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法指出了学习教育哲学的意义和如何学好教育哲学的路径学习⽬标1.理解和掌握哲学和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2.明确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3.掌握教育哲学的研究内容4.了解教育哲学产⽣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物及代表作5.理解学习教育哲学的意义第⼀节哲学和教育哲学的关系⼀、对哲学和教育哲学的理解(⼀)对哲学的四种理解1.哲学就是对智慧的追求⼀个⼈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就是哲学家2.哲学是⼀种活动主要是脑⼒活动对⼈⽣价值的思考后来发展成为⼀种清思活动3.哲学是对宇宙的总的看法本⾝不创造知识⽽是对其实学科创造的知识进⾏整理这种观点影响很⼤4.哲学是对⽣活的指导⼈⽣会遇到两难问题需要⽤哲学思考解决问题综上所述对哲学的理解可分为两类⼀种是静态作为名词理解是哲学著作由⼀系列概念、范畴、命题话语⽅式组成⼀种是动态将哲学看作是⼀种思维⽅式是⼀种⽅法论与⼈们的⽇常⽣活有其内在的亲和性(⼆)哲学的研究框架哲学的研究框架可分为五部分:1.逻辑论2.认识论(知识论)3.价值论4.本体论5.宗教哲学(三)与教育哲学密切相关的是知识论、本体论、价值论1.知识论是有关知识的起源、性质、⽅法、条件等⽅⾯的研究⼴义的知识论包括逻辑学和知识论也可以称为知识学;狭义的知识论是指知识论本⾝⽽不包括研究知识的⽅法学和原理2.形⽽上学也称为本体论形⽽上学这⼀概念与古希腊哲学家亚⾥⼠多德有关后⼈在整理他的著作时发现他把⾃然现象归结为"物理学"把世界本质以及神、灵魂、意志归结为"物理学之后"根据《易·系辞》中"形⽽上学者谓之道形⽽下学者谓之器"⼀语把"物理学之后"翻译为"形⽽上学"这是⼀个⾮常恰当的翻译本体论是对世界的终极理解探讨⼈与客观世界的关系3.价值论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满意程度价值论包含五个⽅⾯:(1)知识价值---"真"的理论主要探讨"什么是真理"、"有没有真理"、"如何找到真理"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等⼀系列问题(2)伦理价值---"善"的理论主要讨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有没有良知道德善恶的标准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等问题(3)艺术价值---"美"的理论主要是研究艺术本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4)宗教价值---"圣"的理论西⽅社会宗教要解决⼈的理智⽆法解决的问题如"来⽣来世"的问题还需要补⾜情感⽆法达到即愿望⽆法实现的问题中国的道教相信⼈可以凭借⾃⼰的⼒量最终超越⾃⼰(5)经济价值---"利"的理论获利的基本原则是以最⼩的投⼊获得最⼤的利润经济学的价值观念可以导致充满功利主义思想导致社会弊端的产⽣(四)对教育和哲学关系的理解教育哲学是⼀种交叉学科如何理解教育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呢?1.有些学者认为教育和哲学两者是⼀⼀对应关系哲学中有本体论、知识论和价值论教育哲学也应是这样的体系2.有些学者强调教育中的哲学对教育现象和相互关系⼈们都有⼀种哲学取向⽤哲学的⽅法去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有了新的视域3.有些学者强调为解决教育问题的哲学以教育问题为中⼼从哲学理论和实践⽅⾯进⾏分析具有⽬的性和实⽤性⼆、教育哲学的产⽣与发展(⼀)由来教育哲学是在科学不断发展过程中教育科学构成⼀个⼤的体系过程中分化出来的第⼀本教育哲学的著作的出现是在世界1848年德国哲学家罗森克兰茨(1805-1879)写了⼀本〈〈教育学的体系〉〉1849年美国教育学家布雷克特将此书译成英⽂并把书名改为〈〈教育哲学〉〉这是教育学⼀分⽀的教育哲学的由来(⼆)发展20世纪初对国内外教育哲学产⽣重⼤影响的是:德国哲学家笃尔(1854-1924)于是1899年发表了〈〈社会教育学〉〉或〈〈哲学与教育学〉〉书的结构由基础论、⽬的论、机构论组成他明确提出教育不应该顺应社会⽽应该推动社会这本书对后来教育哲学体系的形成产⽣了重⼤影响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1859-1952)与1916年发表〈〈民主主义与教育〉〉或〈〈民本主义与教育〉〉副标题为"教育哲学导论"这是他在哥伦⽐亚⼤学讲学时使⽤的教材是他教育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他根据实⽤主义经验论对⼈的⽣活⼈的⽣长、学校、教育⽬的、教育价值、教育⽅法、教材提出了系统的观点同时对旧学校旧教育进⾏了批判是⼀本范围较⼴的教育哲学对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产⽣了重⼤影响(三)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哲学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其教育哲学流派为其特征的系统研究20世纪西⽅教育哲学流派的研究特征主要表现为:1.使⽤"经验"、"实在"、"⽂化"、"⽣存"、"结构"概念统合了古近代唯物主义与唯⼼主义的对⽴反映出现代⼈教育思想中整体观念和综合思考的明显进步同时在评价时越来越复杂唯物主义与唯⼼主义⽃争依然存在2.个⼈⾄上价值观与社会⾄上价值观的论战始终进⾏3.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提出新课题和解决新课题4.努⼒引进现代科学研究新成果5.学派之间相互批判相互促进形成对话和互补态势(四)20世纪50年代以来教育哲学发展的新动向1.教育哲学的实践性2.教育哲学的反思性3.教育哲学的批判性4.教育哲学的价值性第⼆节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法⼀、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哲学是⼀门⽤哲学的观点和⽅法来探究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是⼀门带有⽅法论性质的边缘学科具体说是:是⼀门以教育中最基本概括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哲学⾼度进⾏研究和探讨找出⼀般规律作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成为其它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对定义的理解1.教育的⼀般问题;2.上升到哲学⾼度;3.指导教育理论与实践(三)教育哲学的学科特征教育哲学是⼀门基础理论学科是⼀⽚充满时代⽓息与青春活⼒的天地它融合了许多教育学科的知识是对多学科知识的再抽象与提升这门学科可以让我们饱揽世界教育改⾰的⽆限风光品尝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美味佳肴体验时代变化给教育带来的冲击与困惑捕捉科学发展为教育提供的蓬勃⽣机⼆、教育哲学的任务(⼀)教育哲学的任务1.对教育根本问题上升到哲学⾼度分析2.对教育史和当前教育实际中的问题做出分析和评论3.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挑战对教育中提出的新课题做出回答对未来的教育做出科学的推断(⼆)如何深化教育哲学研究的思路总的说⼀⽅⾯必须加强教育哲学⾃⾝的基础理论建设不断完善其基本范畴、理论体系和研究⽅法⼀⽅⾯应注重教育哲学的应⽤充分发挥作为教育观和教育科学⽅法论的指导作⽤具体包括:1.系统研究历史和当代出现的各种教育哲学理论流派分析⽐较其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发⽣过的什么影响作出恰当的评价2.把哲学界研究的成果、进展引进教育领域丰富和发展教育哲学的内容促进教育科学理论基础的现代化3.关注教育理论发展中与哲学相关的问题⽤哲学的⾓度与⽅法进⾏深刻思考与提升促进教育观念的变⾰教育理论发展研究⽅法的更新协调教育领域各学科的关系4.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中的问题特别是教育科研与教育改⾰实践的结合与相互促进的关系三、教育哲学的研究⽅法、意义与要求(⼀)教育哲学的研究⽅法1.历史分析法2.⽐较研究法3.抽象归纳法4.演绎指导法5.批判继承法(⼆)学习教育哲学的意义1.增进教育者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性⽔平2.促进教育者反思⾃⼰的教育实践3.加深对教育⽅针政策的理解4.对公众教育观点的分析与引领5.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批判与建构6.提供与其它学科交流与对话的思想平台(三)如何学好教育哲学1.要有信⼼克服畏难情绪教育哲学与我们的教育⽣活和社会⽣活紧密相连教育哲学的⽣命⼒源于对教育实践的提升与指导我们的教育观、教师观、学⽣观、⼈才观、教学观都地⼀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通过具体的教育过程表现出来哲学的思考与学习是⼈⼈必要、必须和可能的对于教师来说更为明显和重要2.对⾃⼰学习和⽣活经验的挖掘与反思哲学研究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学习过程中要结合⾃⼰的学习和⽣活实际通过⾃我反省⽤新眼光思考⼈的存在和⽣命质量;在学习过程中⿎励多样尊重差异;提倡对话和交流3.关注社会和⼈⽣的问题教育哲学不追求价值中⽴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教育哲学的知识是⼀种反思性知识知识具有三种类型操作性知识可以直接改变⼈们的⾏为表现;描述性知识可以直接增加⼈们对事物的认识;反思性知识在于唤醒⼈们重新审视⾃⼰认识框架和⾏为模式为新⽣活的设计提供思想前提4.读⼀些教育名著5.尝试运⽤教育哲学理论进⾏教育⽅⾯的思考与研究学会⽤⼀种理性的眼光看待⾃⼰的⼯作和思想观念;对教育⽣活中形成的知识、价值观进⾏历史过程的考察、解释其构成的社会和思想条件;根据现代社会的变迁重构教育⽣活的知识基础和价值观念思考与练习1.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教育哲学的任务包括哪些?3.教育哲学的研究⽅法有哪些?4.思考你如何学好教育哲学?5.学好教育哲学的路径有哪些?6.什么是知识论?7.价值论包括哪⼏个⽅⾯?参考⽂献:1.陈友松主编:《当代西⽅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2.桑新民著:《当代教育哲学》云南⼈民出版社19903.王坤庆著:《现代教育哲学》华东师范⼤学出版社19964.黄济著:《教育哲学通论》⼭西教育出版社19985.⽇本筑波⼤学教育学研究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钟启全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6.⽯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联合国科教⽂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存》华东师范⼤学⽐较教育研究所译19968.联合国教科⽂组织总部中⽂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张唤庭主编:《西⽅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民教育出版社197910.周浩波著:《教育哲学》⼈民教育出版社20001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民教育出版社1996教学⽇志:。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当前学校教育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当前学校教育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当前学校教育的影响一、建构主义发展及其学习观特点建构主义的发展。

建构主义是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它论述了什么是认识以及个体如何认识的问题。

…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民族哲学家、人文主义者加姆巴蒂斯达·维柯,他在《论意大利最古老的智慧》一书中提出“一切运动都是构成的”、“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的观点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发展的哲学基础。

在20世纪,对建构主义学习观有着最直接贡献的是皮亚杰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强调了个体主动性在认知建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主动性做了认真探索;维果茨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

所有这些研究都为建构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形成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二、成人学习的特点一个被称为“成人”的人,一般具有五方面的心理成熟标志:一是独立自主的自我概念;二是整体一致的自我认同感;三是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四是丰富多样且人格化的经验;五是注重“现时”的时间观念。

因此,与未成年人相比,成人人生经验较为丰富,思想比较复杂,对学习的要求和期望比较高,从而表现出成人独具的学习特点:1.独立自主性。

成人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概念。

他们能够明确判断学习目标和学习需要,能主动地和教师一起制订学习计划,比较客观地评价学习效果。

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别人尊重其学习自主性,他们可能比未成年人的自尊心更强,更要“面子”。

根据这一心理成熟标志,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给予成人学习自主权,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

同时,要给予成人学习者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因此,成人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伙伴似的合作关系。

《教育哲学》深度教案

《教育哲学》深度教案

《教育哲学》深度教案一、课程简介《教育哲学》是教育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及其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思想体系,提升对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能力,培养具有批判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育工作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掌握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

3. 提升对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具有哲学素养的教育工作者。

三、教学内容1. 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功能等。

2. 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的人本论、社会功能论、文化传承论等。

3. 教育哲学的主要观点:自由教育、全人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等。

4. 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改革、教育政策、教育评价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观点。

2. 案例分析:分析教育实践中的哲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哲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4. 论文撰写:撰写教育哲学论文,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30%。

2. 案例分析报告:占比30%。

3. 论文撰写:占比4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育哲学导论》,作者:张华。

2. 参考书目: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哲学大纲》、《教育哲学新编》等。

3. 网络资源:教育哲学相关论文、研究报告、新闻资讯等。

七、课程安排1. 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2课时)2. 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4课时)3. 教育哲学的主要观点(4课时)4. 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4课时)5. 案例分析(2课时)6. 小组讨论(2课时)7. 论文撰写与点评(4课时)八、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熟悉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观点。

2. 注重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是从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对建构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建构主义有多种流派,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是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

1、以“知识建构”为基本理念的教育与课程哲学建构主义的教育哲学与课程哲学建立在一种非客观主义的认识论的基础上。

这种认识论的基本假设是:——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作为认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原封不动的。

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人总是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认识对象进行选择、修正和加工,并赋予其意义。

因此,认识不是来源于客观现实本身,而是来源于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知识,是主体性的人的创造,并受创造者所处的时代、社会、历史、文化、价值观等的影响,知识不是纯客观的,而是“价值负载”甚至是“价值主导”的;——由于个体认识世界的原有经验、方式、信念的不同,于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所赋予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我们以自己的经验、方式和信念为基础来理解现实、解释现实、描绘现实、构建现实,形成了自己的个人世界,这是一个我们自己创建、自主决定的世界;——由于个体对世界的认识无法脱离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无法脱离具体情境中的社会互动,因此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共同参与的活动向内化(思想)过程的转换”,个体认识的发展、精神世界的建构是在社会参与和社会互动中实现和完成的。

在这样的一种基本假设下,建构主义形成了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育与课程理念:——所谓:“知识建构”是指知识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包括个体和群体)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在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与作为认识客体的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获得。

所谓“理解知识”与“消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意义赋予”的过程,即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对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作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浅谈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浅谈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浅谈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摘要:学校教育哲学不是学科意义上的教育哲学,而是观念层次上的教育哲学。

学校教育哲学即一所学校信奉的教育理念,它是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信奉,其主要内容是学校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标。

形成学校教育哲学对于学校的发展有极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学校学校发展学校教育哲学教育哲学学校教育有关“学校教育哲学”的讨论,最近几年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谈办学时有人说,学校教育哲学的形成对学校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谈校本课程开发时有人说,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了解学校教育哲学;谈学校文化时有人说,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哲学……但是,很少有人对此进行系统研究,这无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学校的教育哲学。

一、学校教育哲学的涵义我国已有一些学校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教育哲学。

典型的如江苏省**中学,认为开发校本课程的关键在于厘清学校的教育哲学,**中学把自己的教育哲学概括为“培养站直了的现代中国人”。

**华新国际学校作为新创办的学校,明确提出自己的教育哲学,即“旨在开发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情感世界;旨在造就新的一代,他们不仅是有益于社会的人,而且还是最大限度地享受人生幸福的人。

”这些情况表明,在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学校教育哲学方面的思考,但相当一部分学校却还缺乏这方面的专门意识,这种现象令人遗憾。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建构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从学习理论角度讲,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它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这种理论关注的是人们如何获得意义的,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

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比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之所以能够在90年代以来逐渐流行,是与当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兴起、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者对学习理论研究的自觉反思分不开的。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了当代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的学习理论。

在我国,建构主义与多元智能理论成为支撑新课程改革的两大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皮亚杰。

他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布鲁纳、奥苏伯尔及维特罗克等人在认知结构与认知加工的过程及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

与此同时,维果斯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以及“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些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完善和发展,并为该理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一、几种主要的建构主义倾向1哲学家、教育学家、课程设计专家和心理学家都使用建构主义这一术语,不同的人使用这个术语的含义并不相同。

建构主义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的双向作用而建构自己经验体系的过程,但在“外部输入——内部生成”和“个体——社会”两个维度上又表现出一定的分歧,由于这种分歧,使建构主义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倾向。

哲学教育工作总结心得

哲学教育工作总结心得

哲学教育工作总结心得
哲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进行哲学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

在这个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哲学教育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哲学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它
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学会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辩证思考、逻辑推理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自主思考,形成独立的见解。

其次,哲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更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人际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哲学思想,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道德情操,让他们在学习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够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

最后,哲学教育要注重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时事和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学习哲学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实际的启示和指导。

总的来说,哲学教育工作需要我们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和道德修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哲学教育工作,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的提升和成长。

剖析三生教育的哲学意义

剖析三生教育的哲学意义

剖析三生教育的哲学意义
三生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具有以下哲学意义:
1. 积极肯定个体差异:三生教育以个体发展为出发点,认为每个人在天赋、兴趣、能
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正常并有价值的。

它强调个体的多样性,提倡关注
每个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潜能。

2. 追求全面发展:三生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体魄等方面的全面素养。

它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
得全面的发展,成为有道德修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3. 强调个体主体性:三生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学生是自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

它鼓励学生思辨、独立思考和创新,培养他们
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4. 注重与社会的联系:三生教育强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联系,认为学校教育应该
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它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
任感和社会交往能力。

5. 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三生教育看重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认为个体的发展应
当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关系相结合。

它强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作用,注重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培养。

总之,三生教育的哲学意义在于强调个体差异、追求全面发展、注重个体主体性、与
社会的联系以及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旨在培养具有多元智能、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的综合素质人才。

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作者:温彭年;贾国英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建构主义——一种重要的学习哲学作为一种学习的哲学,建构主义至少可以追溯到18世纪拿破仑时代的哲学家维柯(Giambattista Vico),他曾经指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

从这以后许多人从事过与这一思想有关的研究。

从哲学角度看,建构主义扎根于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他们认为,主体不能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

本世纪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有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人。

1.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杜威认为,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和事情怎样做有关的,理解在本质上是联系动作的。

由此出发,他将立足于“行动”的学习与不确定情境中的探索联系在一起,正是情境内在独特的、积极的、不确定性才能使探索存在并激励和指导着探索的前进。

杜威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成和经验的改造,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运用探索的知识产生新概念。

2.维果茨基教育思想俄国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对于理解建构主义也是十分重要的。

维果茨基坚信,儿童是在摆脱日常概念和成人概念的“张力”中学习科学概念的。

如果仅仅将源于成人世界的预成的概念呈现给儿童,那么他就只能记忆成人有关这一想法所说的一切。

他强调,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对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维果茨基很重视学生原有的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们将学习者的日常经验称为“自下而上的知识”,而把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自下而上的知识只有与自上而下的知识相联系,才能成为自觉的、系统的知识;而自上而下的知识只有与自下而上的知识相联系,才能获得成长的基础。

3.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观点建构主义的先导当属皮亚杰。

托尔斯基的建构主义教育观

托尔斯基的建构主义教育观

托尔斯基的建构主义教育观托尔斯基是俄国革命时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对教育理论的贡献深远而有重要意义。

他提出的建构主义教育观影响着当今的教育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托尔斯基的建构主义教育观强调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教育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教育观认为,学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探索,逐渐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在托尔斯基看来,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情境,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材料和任务。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教育观还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

托尔斯基认为,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建构知识。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促进、互相学习。

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育相比,建构主义教育观具有许多显著的优势。

首先,它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其次,建构主义教育观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适应和应对挑战。

此外,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意识。

然而,建构主义教育观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需要教师具备更高水平的教育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和引导合适的学习活动。

其次,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需要一定的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支持,而有些学生可能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此外,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冲突、不合理分工等。

这些都需要教育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

综上所述,托尔斯基的建构主义教育观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强调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造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启示

2000年第4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 14 2000总第186期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Sum No 1186 [收稿日期]2000-04-17 [作者简介]潘玉进(1964-),男,浙江温州人,温州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启示潘玉进(温州师范学院教育系,浙江温州325027) [摘 要]目前建构主义理论虽然流派众多,但均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学习观和教学观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更加重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尊重个人意见;同时教师的作用转变为设置适当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反省与思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

因而建构主义理论可以从根本上纠正教师和学生对知识本质及知识获得的认识,这对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学观;创造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0)04-0090-05 目前,我国教育的发展确实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虽然在《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目前我们的教育现状却与之多有不符,尤其是有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的学生在校考试成绩不比美国学生差,但毕业后除少数人外,多数人的创新能力明显不如美国学生。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从课程设置来看,许多课程内容的学科本位比较严重,过分偏重学科内容的严谨性与逻辑性,有些教材的内容也比较深奥,与生活实际脱节,而且各科之间缺乏连贯性,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尤其是高考,有人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点也不为过。

教育哲学 第一章 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哲学 第一章 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教育哲学体系的特点
一、探究的教育哲学(教育学的哲学) 二、演绎的教育哲学(哲学的教育学) 三、分析的教育哲学 四、价值论教育哲学 五、综合教育哲学 六、建构的教育哲学
第二节 教育哲学体系的特点
一、探究的教育哲学(教育学的哲学)
教育哲学是在教育学框架内,以哲学的观点和方法,从哲学的 高度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的学问。具体说就是从教 育问题和教育学的体系、概念出发研究诸如教育的本质、功能、 价值、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德育等问题。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
第一节 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形成
试图把教育研究变成一门独立科学的人却是 赫尔巴特,他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 是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成为科学教 育学的代表作。
第一节 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形成
二、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形成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于1832年开设教育哲学讲座,这是教育哲学 作为大学课程的开端
第一节 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了二十多种教育哲学著作,有: 黄济《教育哲学》1985年《教育哲学通论》1998年 傅统先等《教育哲学》1986年 刁培萼《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1987年 桑新民《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1993年 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1993年 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1996年 周浩波《教育哲学》1998年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2002年 郝文武《教育哲学》2006年
二、演绎的教育哲学(哲学的教育学)
立足某一种哲学立场和框架,以哲学的问题、思想、概念、体系 探讨教育本质、本体、认识或知识、价值、教育目的、道德教育 等问题。
那托普:立足新康德主义,从逻辑学、伦理学和美学三个方面研 究教育。
第二节 教育哲学体系的特点

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哲学的意义及其建立方法与途径

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哲学的意义及其建立方法与途径

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哲学的意义及其建立方法与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方式有经常性的系统的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键事件、自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从总体、宏观的角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第一,师范教育:即为通常说道的教师职前教育,就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第二,新教师的入职辅导: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短期的系统培训。

目的是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第三,在职培训:在职培训存有很多方式,例如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

第四,自我教育:即专业化的自我建构。

这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自我教育的方式有经常性的系统的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键事件、自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教师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专业情感、专业技能、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二、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策略教师与学生-教师及教师职业素养-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策略1.奠定较好的专业自我意识2.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3.以日常教育生活为资源,同时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与健全教师自我发展的具体途径与策略有:(1)日常教学思考(2)个人行动研究(3)个人写作和反思性文学创作(4)同伴交流与合作(5)冲破教育谋发展三、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与专业蜕变-教师的专业蜕变1.系统的理论学习2.健全的技能训练(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积极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3.科学的教学思考4.科学的教育研究5.有效率的校本教研。

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实践意义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实践意义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话题。

教育哲学不仅是教育理论的基础,也是指导教育实践的灯塔。

它涉及对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以及教育环境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探讨。

因此,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着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育政策及学生的发展等多个方面。

教育哲学的核心在于对教育及其目的的理解。

许多教育哲学流派各具特色,如实用主义、存在主义、进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

这些哲学流派为教育实践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框架。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哲学指导我们如何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的角色以及知识的构建方式。

通过探讨教育的本质,教育者可以明确教育的目标,从而制定相应的课程和教学策略。

例如,实用主义强调学习的实际应用,鼓励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建构主义则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育哲学的意义还体现在课程设计和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教育者需要理解知识的本质以及学生的需求,才能有效地设计课程内容。

如果教育者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学科背后的哲学思考,就能更好地将知识和技能融入课程中。

例如,在科学教学中,教育者可以结合实证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自然现象;而在道德教育中,则可以运用伦理学的理论,帮助学生培养价值观和判断力。

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在未来的生活和职业中受益无穷。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育哲学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教育者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往往会受到其教育哲学观念的引导。

不同的教育哲学会促使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倾向于行为主义的教师可能会更注重课堂管理和学生的行为规范,而倾向于人本主义的教师则可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个性培养。

教育哲学还强调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促使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差异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者在实践中运用教育哲学,还能促进教育公平和包容性教育的实现。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评述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评述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评述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评述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哲学心理学学习观教学观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它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它提出的教学观,使人们从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使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它提出的学习观,提出了更符合人的学习规律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最大限度的激发,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建构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于当代欧美国家的一种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深人研究而产生的,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川。

而传统的教学理论则认为,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承担着知识传递的功能,人类的知识积累是通过教师对知识的复制和输出传递下来的。

这决定了教师对知识是否正确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缺乏学习的主动精神,更压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建构主义的产生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它的产生既有哲学的渊源,又有心理学的基础,更有其现实的原因。

1哲学基础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思想,一种新的学习哲学,有人认为最早的建构主义者是苏格拉底。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应该算是建构主义教学的成功范例。

到18世纪,哲学家维柯被奉为建构主义的先驱。

德国康德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也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色彩。

进人20世纪50年代以后,自然科学哲学家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人提出了科学哲学理论、科学社会学理论,后现代提出了关于科学的观点,尤其是库恩强调知识是个人的理解,为建构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 运 行 的 每 一 环 节 、每 一 层 次 无 不 渗 透 着 本 校 的教 育 哲 学 校中 , l 这种 哲学理念或是模糊 或是清晰 , 但长远 而言 , 学 。近 年 来 , 着 学 校 发 展 研 究 的 深 人 进 行 , 校 教 育 哲 这 种哲学理念会逐渐 由模糊 、 随 学 片面走 向清晰而全面。 不管
( ) 践 性 2实
学校教育哲学的实践性主要是指它在性质上是一门 源于学校教育实践 ,同时又高于学校 和教 师的教育教学
“ 实践哲学 ”实践性是学校教育哲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 , 首 实践。 它是长期以来 无数优秀教师理想 智慧 的结晶 , 是广
先, 学校教 育哲学就是学校基 于教育实践这个平 台, 在反 大教师公认 和推崇的理想教育境 界。学校 的服务对象不 复 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得 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脱 离了具 是客观化的 自然物质 , 而是具有一定思想 、 意志 、 情感 、 能
来教育行为的即刻转变 ,也即学校相应的教育观念并不

面。
() 1 稳定 性
学校教育哲学一旦形成 , 就会有相对 的稳定性 , 具体
定 能 表 现 为 与之 相 应 的 教 育 行 为 , 时 是 相 互 矛 盾 的 。 有
表 现为较长期地坚持这一教育哲学 ,有时会同化新 获取 学 校 教 育 哲 学 能否 表 现 为 相 应 的 外 在 教 育行 为 不仅 受 学 的信 息和观念 以保持学校原有教育 哲学体 系的一 致性 。 校 自身能力的制约 , 还受 当时学校 内外情境因素的限制 ,
体 的教育实践环境 , 学校教育哲学 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 其 力和独立个性 的青少年 ,他们 的身心正处 于不 断发展和
次 ,学校教育哲学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学校在面I 临实践 成熟之 中。 而学校只有具备 了正确的教育哲学 , 才能更好
中的具体情境或问题时所秉持的一系列思想观念 ,反映 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才 能实现学校美好 的教育 的是学校努力解决实际教育 问题的思想期待 。 再次 , 学校 理 想 。
阿・ 阿基 比鲁 在其所 著的《 育哲学导 论》 教 中把 “ 教育 哲 依 托 ,以对 自 I 身教育活动持续理性反思为基本路径而形
学 ” 词 分 为 两个 相 互 区别 又 多 少 相 关 的 概 念 , 普通 意 成 的最具个性化 、 一 即 J 对教育实践最具影响力的教育观念 。 我
对其教育哲学的阐明和发展 的主要动力来 自于对 自身教 2建构学校教 育哲学可以促进 学校成长为有效学校 .
育实践合理性的诉求 ,是为教育实践的顺利进行和有效
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 、培养未来 国家建设 者和提高
性 服务 的。 可以说 , 校教育哲学首先存在 于学校的教育 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和教 师具有很 高的 学 实践之 中,存在于学校作 为教育活动承担者 当下的思想 素 质 。社会 的进 步 、科 技 的 发 展 以 及知 识 经 济 时代 的到
理的教育哲学应 当成为其专业化 发展 的理论起 点。学校 : 培养学校 自我发展与 自主发展的能力。学校教育哲学的
教育哲学可以有效地指导学校教育实践 ,帮助学校管理 l 形成和完善必然包含着反思, 学校管理者的自我反思是 者协调教育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关系,引导和约束他 I 学校教育哲学形成的重要途径。 要成为一名专家型校长,

3 ・
李宝庆 : 学校教育哲学的意义与建构
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培养途径 。 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 教育哲学就成为一种 “ “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理论” 。
代发展 ” 巴县 中学总结百年办学历史 和面向 2 世纪教 是 1 育发展方 向而提 出的学校教育哲学 。 2学校教育哲学的特征 .
《 学 与管理 》 教
21 00年 4月 1日
学校教育哲学的意义与建构
◇ ◇ ———一
⑩西 南大学教育 学院
——一一
李 宝庆
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活动的灵魂 ,是学 校行为的先 核心 问题[ J 2 1 。一所学 校要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 的学校 , 其 导, 它支配着学校 的规章制度 、 组织结构 、 战略决策等 , l 学 逻辑起点应是它的学校教育哲学。 诚然, 不同国家的不同
义上的哲学和专业意义上的哲学 。 在他看来 , 在一般意义 国已有一些学校 明确提 出了自己的教育哲学 。上海市大

上谈论的学校教育哲学 是指学校 的 目的或 目标 ,以及实 同中学创建于 11 年, l 92 是市教委首批命名的上海市实验
现这些 目标的教育哲学。 在此情况下 , 有多少 中学就会有 性示范性高中。 J 长期以来, 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
体系之 中,其次才存在于对未来学校发展 的计划和行动 来 , 不但对教育提出 了更 高的要求 , 而且对学校 也提 出了
的 指 向之 中 。 ( ) 隐性 3内
新 的要求 ,这就需要学校成员不断学习 ,加强 自身 的修 养, 从而使学校成为一所有效 的学校 , 最终为学生的有效
学校教 育哲 学是学校在教 育实践过程 中通过学习 、 学 习和全面发展 服务 。 此意义上讲 , 从 学校教育哲学的构

( ) 杂 性 4复
பைடு நூலகம்
学校教育哲学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一般表现为学校外 显 的语言与教育行为之间的关系 ,即学校的教育行为与
下 , 们发 现 当学 校 的 教 育观 念 发 生 改 变 时 , 不必 然带 我 并
般而言 ,学校教育哲学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学校教育哲 学之 间应表现为一致性关 系。但在很多情况

信奉 , 主要体现 为学 校的使命 、 愿景和育 人 目标 , 中育 革 , 其 I 积累了许 多极为宝贵 的经验 。创建于 1o 年的重庆 97 人 目标是核心 ,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学校教育哲学 的 巴县 中学坚持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 , ! 积极探索让每一 该文 为国家“ l” 2 l工程项 目研究成果之 一; 重庆市教 育科 学规 划 2 0 0 6年度重点课题( 6 G 一 4 ) 0 一 J0 8 的成果之一

4 ・
李宝庆 : 学校教育哲学的意义与建构
者教育观念的形成,逐步培养学校管理者自 我教育和发 l 部分, 学校管理者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 在实践中
展的意识以及认知判断能力, 从而提高学校管理者自我 I 反思, 在反思中实践, 觉而有意识地审视学校存在的问 自 教育和发展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校管理者形成合 I 题和不足, 总结经验和教训 , 进而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发生 明显改变之后 , 原初的学校教育哲学必须随之改变 , 和完善的 , 它是影响学校教育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 , 建构
否 则 会 出现 对 环境 的不 适 应 性 ,更 有 可 能 阻碍 学 校 的发 学 校 教 育哲 学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展。
1 . 建构学校教 育哲学有助于学校 实现教 育理 想 教育理想是学校对教 育事业的美好 向往和追求 , 它
学校教育哲学不能频繁地花样翻新 ,否则过于频繁的变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和判断 。 另外 , 教育本身
动将导致师生员工无所适从 。 研究发现 , 这种稳定只是相 是非常复杂 的,这也正是影响学 校教育哲学复杂性 的原 对 的,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 学校教育哲学还是会 发生改变 因所 在 。 的。学校教育哲学虽然提供学校发展和学校成员共 同努 力 的长远方 向, 由于学校内外环境均是动态的 , 但 当环境 二、学校教育哲学建构的意义 学校教 育哲学是学校在教育实践 中逐 步形成 、发展
教育哲学表现 出内隐性特征 。学校教育哲学往往隐含于 展 学校 E常的教育生活中 ,以潜在 的影响支配着学校的教 l 学校对培养青少年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
育行为。学校教育哲学的内隐性还表现为有时学校成员 观 , 促进其健康成长负有特殊而直接的责任。 学校教育哲
虽然能够意识到 自己秉 持或接受 了某种特定的教育哲学 学 的构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管理者的专业化发展 。要 或观念 , 是却很难用语言加 以明确地表 达 , 但 这时 , 学校 促进学校管理者的专业化发展 ,首先必须 促进 学校管理
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强 高层次的思考模 式 , l 是处理学校矛盾的价值观及方法论 , 大思想武器 。事实上 , 凡是有人类组织存在 的地 方 , 都必 是学校文化最本 质的概括 ,它蕴藏在办学理念 、学校制 然有一定 的哲学理念指导其规划和发展 ,学校 的发展也 度、 l 管理方式、 教育教学方法之中。它是学校对教育的价
们的行 为,促进学校管 理者 的专业化沿着健康正确 的方 I 校长就必须努力把 自己培养成 为一 名反思 型的问题解决
向发展 。 因此 , 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管理者专业发展的动 J ,能够一贯而整体地运 用学校教 育哲学处理学 校教育 者
不例外 。 尽管人们通 常将教育哲学界定为一门学科 , 并将 值追求和理想 , I 是学校教育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主
其视 为指导教育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 系。 实际上 , J 标 志 , 对 教 育行 为 的规 范起 着 定 向调 节 作 用 。 校 教 教 要 并 学
育哲 学 不 只是 在 学 科 意 义 上 使用 。 日利 亚 教 育学 者杰 ・I 尼 育哲学是学校教育观念的核心 ,它是 以学校教育实践为
借鉴、 总结 、 思考和批判等活动方式而形成 的一套适用于 建 不仅有 助于学校 更好地从 本质 上理解 国家 的教育 目 的、 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 , 并不断地将 外在的社会需求转 学 校的有关教育价值 、教育本质 、教育 目的等方面的认
识。 在教育实践中 , 各种认识 的形成一定程 度上是依靠学 化 为学校内在的教育动力 ,而且有助于学校更 理性地审 以更好 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 。 校管理者 的直觉和顿悟而获得 的“ 默知识 ” 因而 , 缄 , 学校 视学校教育实践 , 教育哲学 中必然包含缄 默与无意识的成分 ,从而使学校 3建构学校教育哲学有助 于学校 管理 者的专业化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