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2008-05-14 | 作者: | 来源:国土资源部 | 【大中小】【打印】【关闭】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施行日期:2 0 05 年11 月l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北京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批准发布《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通知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根据建设部、国上资源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请组织编制<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函》(建办标函[2003]431 号)的要求,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编制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发布,自2005 年 11 月1 日起施行。
本建设用地指标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建设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国国土资源部二00五年九月九日编制说明《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是根据原国家计委、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意见>的通知》([ 1987 ]国土(建)字第144 号)和建设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1989]国土(建)字第169 号)的要求,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北京体育大学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根据我国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实际,按照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并参照其他国家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历史,对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进行了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论证了大量的统计资料,广泛征求全国各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会同各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社区体育设施用地指标
注:①表中服务人口指小型馆所在城镇或服务片区内的规划总人口。
②表中用地面积为单个小型馆建设用地面积。
注:①表中服务人口指中型馆所在城镇或服务片区的规划总人口。
②表中用地面积为单个中型馆建设用地面积。
注:①表中服务人口指大型馆所在城市的规划总人口。
②表中用地面积是指大型馆建设用地(包括分2处建设)的总面积。
③大型馆总藏书超过1000万册的,可按照每增加100万册藏书,增补建设用地5000㎡进行控制。
注:大型馆覆盖的4.0km服务半径内不再设置中型馆;大、中型馆覆盖的2.0km服务半径内不再设置小型馆。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分级面积指标表6.0.1
注:①较大人口规模的指标均包含较小人口规模的指标。
②在30000-50000人规模的社区中宜集中设置一处社区体育中心,其面积指标为10300-13600 m²(室
外)和3600-4900 m²(室内),已包含在本表的指标中。
③当室外项目设置于室内时,用地面积指标相应减少,室内建筑面积指标相应增加,反之亦然。
注:备注中所指较大规模的的场地面积指标是指按照单项用地指标中的上限取值。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共8页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加强对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适应群众体育开展和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需要,合理利用土地,制定本建设用地指标。
第二条本指标是编制和审批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的依据,是编审初步设计文件、核定和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的尺度,是城市规划中配套设置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用地的依据。
第三条本指标适用于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改建、扩建社区体育设施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本指标内容包括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运动场馆、场地以及必要的配套设施、缓冲用地和通道等建设用地。
第五条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必须贯彻国家有关建设、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正确处理体育设施建设用地与其他建设用地以及农业用地的关系,切实做到科学、合理和节约用地。
第六条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除执行本指标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规定第七条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应综合考虑所在城市及社区的人口规模、社会经济、气候、民族和传统习俗等特点,并考虑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服务半径,合理确定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规划布局和用地。
第八条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应纳人城市规划,贯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第九条社会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宜根据群众需求,适度增加城市社风体育项目,并应更加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
第十条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可设置在适宜的公共绿地中,同时应合理利用已有的学校体育设施和城市公共体育设施。
第十一条在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中,应鼓励合理利用各种土地资源,并与其他社区配套设施统筹考虑。
第三章术语第十二条城市社区:一般指街道办事处辖区或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也可以是城市规划中确定的有一定数量城市居民聚居的区域。
广东省标准《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广东省标准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标准条文说明制订说明《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标准》DBJ/TXX -XX-20XX,经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XX年XX月XX日以第XX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结合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的规划建设情况和经验,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征求了专家意见,并与国家政策相衔接。
为便于广大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有关单位人员,以及使用社区体育公园的人民群众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供有关单位、部门和群众参考。
但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如使用中发现本条文有欠妥当之处,请将意见反馈至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供日后修改时参考为盼。
(通讯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路483号,邮政编码:510290)目次1 总则 (37)2 术语 (38)3 基本规定 (39)4 规划选址 (40)5 场地设计 (42)6 体育文化设施 (44)7 配套设施 (48)8 绿化与环境 (50)9 检验及评价 (52)附录 A 场地综合设计布局示意 (53)附录 B 社区体育公园施工质量评价表 (54)1 总则1. 0. 1 以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为着力点,推进健康、绿色、智慧、人文、美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高质量建设发展,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关键所在。
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正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运动健身、休闲游憩、邻里交流等需求的集中回应。
但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相关规定的空白,使广大管理者、建设者、参与者、使用者缺乏技术标准的指引。
广东省亟需制定技术标准,保障规划建设质量,高效推进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
1. 0. 2 本标准涵盖广东省的城镇地区,包括对社区体育公园的规划、设计、建设及检验评价的规定,条文参考吸收了已有的有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经验。
_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_标准介绍
有关各方的问题。
坡体育理事会与社区发展共同实施的。该计划一个重
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外和我国在城市社区体育设 要的实施目标就是使更多的新加坡人,特别是家庭妇
施建设方面的有关要求,以及在建设这些体育设施过 女、老年人以及从业人员,能够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
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动,尽情享受体育活动带给人们的乐趣。
一、国外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
解读新标准
中国标准化 2007. 4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 标准介绍
褚 波 李 刚 刘海鹏
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设施建设和标准办公室、华 附属设施等。
体集团组织起草的行业标准 JG/T 191 《城市社区体
2.英国
育设施技术要求》已经发布,并于 2006 年 12 月 1 日
社区体育厅是专门为开展社区体育活动而新建
项,对社区体育设施的全面展开,具有极大的
推进作用。同时配合《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用地指标》的实施,形成配套的体系,对未来
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具有标准设计研究院; 李刚, 廊坊市体育运动学校; 刘海鹏, 国家体 育总局体育设施建设和标准办公室)
57
区域的儿童使用。体育设施中的运动场地通常设置在 的正式试行,对城市社区体育用地的要求进行了明确
每一个社区单元约 400 米至 800 米距离的范围内。 的规定,并作为规划审批的依据。在社区建设中,要求
2.体育设施的规划
体育配套设施的建设同其他设施应同时设计,同时施
体育设施的规划应根据社区面积和居住人数以 工,同时使用。因此社区配套体育设施的技术要求就
以 2003 年底全国总人口 129 227 万人 (不含港澳台 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规范了社区体育的建设,目
深圳体育活动场地用地标准
深圳体育活动场地用地标准
一、建筑退红线要求
在深圳,体育活动场地的建筑退红线要求是为了确保场地的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和谐。
具体要求如下:
1. 距离红线至少50米,以保证场地的独立性和不受周边建筑的影响。
2. 体育设施与周边建筑之间的距离,需根据设施的规模、功能和使用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二、绿地率
绿地率是衡量体育活动场地绿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标准如下:
1. 绿地率应不低于30%,以确保场地有良好的绿化环境,为市民提供舒适的运动空间。
2. 在场地的适当位置应设置绿化带或休息区,为市民提供休息和放松的场所。
三、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是为了确保体育活动场地内各建筑之间的合理布局和功能的正常发挥,其标准如下:
1. 建筑间距应满足各建筑的功能需求,保证其正常运作不受影响。
2. 根据建筑的高度和规模,制定相应的建筑间距标准。
四、人均面积
人均面积是指按一定的人数计算,每个人可以使用的场地面积。
在深圳体育活动场地用地标准中,人均面积的标准如下:
1. 室外体育活动场地的人均面积应不低于2平方米。
2. 室内体育活动场地的人均面积应不低于3平方米。
五、设施类型
设施类型是指体育活动场地中应包含的各类设施,其标准如下:1. 室外设施:包括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各类室外运动场地,应按照一定的人均面积进行规划和建设。
2. 室内设施:包括体育馆、健身房、游泳池等室内运动场地,也应按照一定的人均面积进行规划和建设。
3. 配套设施:包括休息区、卫生间、更衣室等,应按照使用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条文说明目录目录第一章总则 20第二章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规定 23第三章术语 25第四章基本项目及面积指标 26第五章配套设施与面积指标 31第六章设置规定与控制指标 32第一章总则1.0.1 本条明确规定了编制本指标的目的。
首先,土地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必须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另外,为了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发展群众体育,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用地和建设应当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
本指标中规定了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原则和措施、社区体育基本项目、用地指标以及计算规定。
这是为了使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用地管理与规划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并且使其统计指标具有可比性。
1.0.2 本条说明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作用。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一般是和城市居住区建设结合在一起或者落实在详细规划中,另有部分是单独的建设项目,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是指在平均先进的生产工艺、规划设计、技术经济水平和通常的场地条件下,一个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的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所需占用的额定土地面积,是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的依据。
”因此本指标既考虑到城市社区体育中单项设施的用地,也根据人口配套等因素考虑到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社区体育设施集中设置的用地,以满足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编审初步设计文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和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面积以及城市规划编制的需要。
1.0.3 本条说明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适用范围:一、本指标适用于城市社区。
考虑到社区的涵盖范围很广,而需要根据人口规模编制规划进行配套建设的情况仅出现在城市中,因此本指标的适用范围为城市社区。
以下条文中提到的社区一般即指城市社区。
(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体育公园相关建设标准与规范速览
体育公园相关建设标准与规范速览————————————————————————————————作者: ————————————————————————————————日期:体育公园相关建设标准与规范速览公园是将绿地与运动场所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创造出优美而内涵充实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建成了体育健身场地。
体育公园的规划设计应向融合多种活动的生态绿地的方向发展,强调活动多样、内容丰富,以维护居民身心健康和再生自然的高度发展,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趋和谐。
有关体育相关建设类标准和规范——是《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划拨用地目录》、《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1192-2016《公园设计规范》。
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各地要认真落实国家对体育场地建设的要求和城市规划关于运动场地面积的定额指标”的指示精神,经与有关单位作调查研究,拟定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用以指导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公共体育设施用地规划暂行导则。
是《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国家标准发布之前,重要的公共体育设施规划依据。
其中,明确指出,对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项目,可以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
对以营利为目的,非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项目,应当以有偿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
包括绿地:公共绿地(住宅小区、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地除外)、防护绿地以及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专业比赛和专业训练场(馆)、配套设施(高尔夫球场除外);体育信息、科研、兴奋剂检测设施;全民健身运动设施(住宅小区、企业单位内配套的除外)等设施用地归属于划拨用地目录。
其对于本研究最为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明确的将体育公园定位为主题公园,定位在绿地分类中的G137其他专类公园这一类目下。
广东省地方标准
广东省地方标准广东省足球场地规划标准Standard for planning of football field in Guangdong Province(征求意见稿)2016年12月前言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2015年广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订和修订计划》(粤建公示〔2015〕35号)的公示,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6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一般规定、足球场地分类标准、足球场地规划选址、足球场地配置标准。
本标准有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路121号;邮编:510500)。
本标准主编单位: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恒大足球学校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一般规定 (3)4 足球场地的分类标准 (4)5 足球场地的规划选址 (6)6 足球场地的配置标准 (7)本标准用词说明 (9)引用标准目录 (10)1 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和广东省有关足球运动的方针政策,提高广东省足球发展水平,完善足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足球场地规划的科学性,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技术、绿色环保、经济、卫生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包括比赛足球场、训练足球场以及休闲健身足球场在内的各类足球场地的规划设计。
1.0.3 足球场地规划选址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广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比赛足球场competition football field指用于奥运会、洲际运动会等国际级别比赛,国家、省、直辖市及市级比赛的足球场地。
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审查案例讲解
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和土地供应政策
要依据最新发布实施的《国家产业结构 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用地项目目录》 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进行严格审 查。
农业开发类用地应采取合理的供地方 式
✓ 对于农业开发类项目用地,除附属的管理 和生活用地等永久性建设物用地外,用于 农业生产的应采取集体土地承包权经营权 流转或租用农民土地等途径解决。
案例15:某中型机场(4D)
详见《土地使用标准政策与实务》167 页。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审查案例
案例16:某小型机场(4C)
详见《土地使用标准政策与实务》169 页。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工程项目建设用地 指标审查时应注意的重点问题
本指标包括机场的飞行区、通信导航 设施区、航站区、货运区、机务维修 区、供油设施及其他设施用地等。
案例3:中部地区某高速公路
详见《土地使用标准政策与实务》155页。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审查案例
案例4: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
详见《土地使用标准政策与实务》157页。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时 应注意的重点问题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分为总体 指标和分项指标。
✓ 总体指标宜用于土地利用计划编制和可 行性研究阶段。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5:26:3505:26:3505:2612/24/2020 5:26:35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2.2405:26:3505:26Dec-2024-Dec-20
《煤炭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露 天矿、露天矿区辅助设施部分》(建 标〔2011〕145号))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建标〔2008〕232号)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概 述
定义和作用
添加内容标题
定义: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是指用于规划、建设和管 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土地资源指标,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公园、 健身路径等。
添加内容标题
作用: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 设将更加注重绿色环 保和可持续发展,推 动社区体育设施与城 市环境的和谐发展。
未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完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体系,提高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重点:加强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难点:如何平衡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与城市其他用地需求的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 配置
YOUR LOGO
城市社区体育设 施建设用地指标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 地指标概述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用地指标的具体内容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用地指标的实施情况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用地指标的未来发展
制定依据和原则
制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和标准规范
制定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 宜、经济实用
指标分类和特点
指标分类: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鼓 励性指标
指标特点: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 可持续性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具 体内容
指标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行业标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行业标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24.07.08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行业标准《城市社区体育设
施
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22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22〕21号),我部组织北京华安联合认证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了行业标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见附件)。
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有关单位和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电子邮箱:******************。
2.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邮政编码:100061。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8月7日。
附件: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24年7月8日。
十五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十五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试行)一、汽车客运站建设用地指标(依据交通部2004年4月16日发布,2004年7月15日实施的交通行业标准)(一)车站等级划分表1注:达不到五级站要求或以停车场为依托的车站为简易车站(二)车站占地面积指标车站占地面积按每100人次日发量指标进行核定且不低于表2的计量值,规模较小的四级站和五级站占地面积不应小于2000m2。
车站占地面积指标表2 单位:m2/百人次二、城市公共交通首末车站建设用地指标(依据建设部2004年4月9日发布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一)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平方米计算。
(二)城市出租汽车采用营业站定点服务的,营业站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公里,其用地面积为250~500平方米。
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用地指标(依据1991年11月11日发布,1992年3月1日实施的建设部、国家计委建标〔1991〕758号通知)(一)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模类别划分(按年经营量)表3(二)建设用地指标(公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筑覆盖率(建筑系数)宜控制在45%~55%。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建设用地指标表4单位:公顷注:1.表中控制指标应根据年经营量取值,年经营量大的取大值,小的取小值,中间值采用插入法计取。
2.表中所列指标不包括码头、铁路专用线建设用地面积。
四、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含医疗卫生垃圾处理工程项目)(依据:国家建设部、发计委建标〔2001〕101号文件)(一)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应按照工程建设规模和额定处理能力确定。
建设规模按总库容量(单位:万立方米)分为以下四类:注:以上规模分类ⅡⅢ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建设规模按额定日处理能力(单位:吨/天)分为下列四级:表5注:以上规模分级ⅡⅢ级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十五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试行)一、汽车客运站建设用地指标(依据交通部2004年4月16日发布,2004年7月15日实施的交通行业标准)(一)车站等级划分表1注:达不到五级站要求或以停车场为依托的车站为简易车站(二)车站占地面积指标车站占地面积按每100人次日发量指标进行核定且不低于表2的计量值,规模较小的四级站和五级站占地面积不应小于2000m2。
车站占地面积指标表2 单位:m2/百人次二、城市公共交通首末车站建设用地指标(依据建设部2004年4月9日发布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一)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平方米计算。
(二)城市出租汽车采用营业站定点服务的,营业站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公里,其用地面积为250~500平方米。
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用地指标(依据1991年11月11日发布,1992年3月1日实施的建设部、国家计委建标〔1991〕758号通知)(一)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模类别划分(按年经营量)表3(二)建设用地指标(公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筑覆盖率(建筑系数)宜控制在45%~55%。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建设用地指标表4单位:公顷注:1.表中控制指标应根据年经营量取值,年经营量大的取大值,小的取小值,中间值采用插入法计取。
2.表中所列指标不包括码头、铁路专用线建设用地面积。
四、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含医疗卫生垃圾处理工程项目)(依据:国家建设部、发计委建标〔2001〕101号文件)(一)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应按照工程建设规模和额定处理能力确定。
建设规模按总库容量(单位:万立方米)分为以下四类:注:以上规模分类ⅡⅢ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建设规模按额定日处理能力(单位:吨/天)分为下列四级:表5注:以上规模分级ⅡⅢ级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_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_标准介绍
结合。本标准中具体涉及的社区体育项目如下:篮球、 建设,创造适当的、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使其成为各
排球、足球、田径、门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 种用途的设施而吸引社区成员的注意。
轮滑、滑冰、台球、跑步、健步走、儿童游戏、室外健身、
良好的规划和建设,体育设施也可成为城市社区
室内健身。
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也是提高社区级别、完善社区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2005) 针对 城市社区的体育设施用地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本 标准将作为《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延 续,编写中涉及的项目与“用地指标”中所涉及的部分
56
解读新标准
中国标准化 2007. 4
基本项目基本一致,以便于在实施中将两个标准相互 地的优势。把这些优势最大程度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
1.日本
民的场地设施。居民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参
1972 年 12 月,日本政府推出了《关于普及振兴体 加各种体育、健身以及初学者活动。每一个体育与健
育运动的基本计划》的政策,强调了以完善社会体育环 身中心都把体育延伸到它所服务的社区,与基层选区
境为核心的,以社会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发展社会 体育俱乐部密切合作,极大地满足了新加坡不同社区
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外和我国在城市社区体育设 要的实施目标就是使更多的新加坡人,特别是家庭妇
施建设方面的有关要求,以及在建设这些体育设施过 女、老年人以及从业人员,能够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
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动,尽情享受体育活动带给人们的乐趣。
一、国外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
地区体育与健身中心一般包括多种适合普通居
强身健体和休息娱乐的方式。截至 2003 年 12 月 31 是城市规划中配套设置社区体育设施用地的依据。适
湖州市体育局关于下达2024年全市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任务的通知
湖州市体育局关于下达2024年全市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体育局•【公布日期】2024.01.15•【字号】湖体〔2024〕2号•【施行日期】2024.0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湖州市体育局关于下达2024年全市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任务的通知湖体〔2024〕2号各区县文广旅体局:为确保《湖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湖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顺利推进和实施,结合2024年省、市建设任务和各区县申报情况,对2024年全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任务进行分解。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建设项目(一)省级1.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乡镇(街道)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村级全民健身广场4.足球场(笼式足球场)5.社区多功能运动场6.百姓健身房7.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8.国球“两进”(进社区、进公园)(分中央、省级任务)(二)市级1.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2.多功能运动场3.中心村体育休闲公园4.笼式足球场二、建设标准(一)省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以室内为主,由政府主导建设或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建设。
室内建筑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米,其中用于体育健身活动的面积不少于3500平方米。
至少能够开展12个体育运动项目(乒乓球、篮球、羽毛球、体质测试室、室内器械健身房为必配),建有健身用房(大空间健身用房和小空间健身用房)和服务用房。
大空间健身用房是指体育场地净空高度不小于7米、体育场地活动面积不小于800平方米的健身活动场所;小空间健身用房是指体育场地净空高度不小于3米、体育场地活动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的健身活动场所。
室外有绿化较好、规模适当、满足市民健身需求的健身场地。
(二)乡镇(街道)级全民健身中心1.室内综合馆:建有室内篮球场、乒乓球室、羽毛球场等适合当地开展的体育项目场地设施,活动场地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街道不少于600平方米),建有小型健身房,配有一定数量的训练力量、柔韧性的健身器材。
十五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五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试行)》的通知各省辖市、县(市)国土资源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节约和集约用地,实现建设项目用地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行业部门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省国土资源厅、发展改革委编制了《十五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试行)》,现印发试行。
本通知印发试行的行业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在国家颁布新修订的用地指标后,按国家颁布的用地指标施行。
附件:十五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试行)二○○八年四月十四日附件十五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试行)一、汽车客运站建设用地指标(依据交通部2004年4月16日发布,2004年7月15日实施的交通行业标准)(一)车站等级划分表1注:达不到五级站要求或以停车场为依托的车站为简易车站(二)车站占地面积指标车站占地面积按每100人次日发量指标进行核定且不低于表2的计量值,规模较小的四级站和五级站占地面积不应小于2000m2。
车站占地面积指标表2单位:m2/百人次二、城市公共交通首末车站建设用地指标(依据建设部2004年4月9日发布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一)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平方米计算。
(二)城市出租汽车采用营业站定点服务的,营业站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公里,其用地面积为250~500平方米。
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用地指标(依据1991年11月11日发布,1992年3月1日实施的建设部、国家计委建标〔1991〕758号通知)(一)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模类别划分(按年经营量)表3(二)建设用地指标(公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筑覆盖率(建筑系数)宜控制在45%~55%。
深圳市社区公园建设标准
深圳市社区公园建设标准(评审修改稿)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热带园林研究中心二〇一五年十月目录标准条文1 总则 (1)2 术语 (1)3 引用标准 (2)4 一般规定 (2)5 总体规划 (3)6 地形水体 (4)7 园路系统 (5)8 公园建筑 (7)9 绿化种植 (8)10 配套服务设施 (9)11 电气、给排水 (11)12 其它建设 (12)条文说明1 总则 (13)2 术语 (13)4 一般规定 (14)5 总体规划 (14)6 地形水体 (15)7 园路系统 (15)8 公园建筑 (16)9 绿化种植 (17)10 配套服务设施 (17)11 电气、给排水 (18)深圳市社区公园建设标准1 总则1.1 为全面发挥社区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作用,促进社区公园的健康发展,确保社区公园的建设水平和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市域规划新建和改建的社区公园建设项目。
1.3 社区公园的规划建设应符合适用、经济、安全、环保、美观等基本要求,确保公园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
1.4 社区公园建设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便居民使用、造价经济合理、景观优美生动等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的社区游憩空间和绿化景观效果,促进市民的身心健康。
1.5 本规范中对社区公园建设内容没有作出具体规范的,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如《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和《广州公园设计规范》(DBJ 440100/T 1-2007)等有关规定。
2 术语2.1 公园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城市绿地。
2.2 社区城市社区是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组织,按照一定规范或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及其生活设施,是一定地域内的城市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2.3 社区公园为城市街区范围内的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一般面积在1000~50000m2之间,配套有儿童游戏、老人康体等游憩活动内容和设施的城市绿地。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城市公共项目主要包括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学校、医院等。
主要标准如下。
一、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该标准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于2008年4月16日发布,2008年6月1日起实施。
共4章,包括总则、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规定、基本术语、建设用地指标。
根据服务人口数量分为大型馆、中型馆和小型馆,对应服务人口150万人、20万~150万人、5万~20万人,建筑面积20000m2,4500~20000m2,1200~4500m2。
针对服务人口数量的不同,规定容积率为0.8~1.2,建筑密度为25%~40%。
二、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该标准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于2008年7月8日发布,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
共3章,包括总则、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规定、建设用地指标。
根据行政管理级别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化馆、市(地、州、盟)级文化馆和县(旗、市、区)级文化馆。
按其建设规模分为大型馆、中型馆和小型馆,对应建筑面积6000m2,4000~6000m2,2000~4000m2。
针对场馆规模的大小,规定容积率为1.0~1.3,建筑密度为25%~40%。
三、体育训练基地建设用地指标该标准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编制,于2011年12月28日发布,2012年3月1日起实施。
共3章,包括总则、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规定、建设用地指标。
指标包括36项竞技体育项目:田径、赛艇、羽毛球、棒球、篮球、拳击、皮划艇、自行车、马术、击剑、足球、体操、举重、手球、曲棍球、柔道、摔跤、游泳、现代五项、垒球、跆拳道、网球、乒乓球、射击、射箭、铁人三项、排球、帆船。
分别给出每个单项训练馆用地面积,以及配套用房用地指标和绿化交通用地指标。
四、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该标准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编制,于2005年9月9日发布,2005年11月1日起实施。
共6章,包括总则、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规定、术语、基本项目及面积指标、配套设施与面积指标、设置规定与控制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条文说明目录目录第一章总则20第二章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规定23第三章术语25第四章基本项目及面积指标26第五章配套设施与面积指标31第六章设置规定与控制指标32第一章总则1.0.1 本条明确规定了编制本指标的目的。
首先,土地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必须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另外,为了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发展群众体育,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用地和建设应当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
本指标中规定了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原则和措施、社区体育基本项目、用地指标以及计算规定。
这是为了使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用地管理与规划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并且使其统计指标具有可比性。
1.0.2 本条说明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作用。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一般是和城市居住区建设结合在一起或者落实在详细规划中,另有部分是单独的建设项目,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是指在平均先进的生产工艺、规划设计、技术经济水平和通常的场地条件下,一个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的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所需占用的额定土地面积,是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的依据。
”因此本指标既考虑到城市社区体育中单项设施的用地,也根据人口配套等因素考虑到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社区体育设施集中设置的用地,以满足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编审初步设计文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和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面积以及城市规划编制的需要。
1.0.3 本条说明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适用范围:一、本指标适用于城市社区。
考虑到社区的涵盖范围很广,而需要根据人口规模编制规划进行配套建设的情况仅出现在城市中,因此本指标的适用范围为城市社区。
以下条文中提到的社区一般即指城市社区。
(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而村庄和集镇的情况比较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聚集程度、土地资源等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在确定单项体育设施建设用地规模时可以参照本指标,按照人口配套建设时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地。
二、本指标适用于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
城市其他公共体育设施(包括市、区级的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广场)通常都提供给群众使用,但是同时也具有其他的城市功能,因此不在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范畴之内。
由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关于文化体育设施是合并规定的,对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用地未做专门规定,因此规划建设中执行本指标更加方便。
虽然一般城市建成区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已经很少,在编制一个地区的详细规划时仍然应当合理分配城市土地空间资源,在改建、扩建中逐步达到本指标的规定。
1.0.4 本指标包括运动场馆、运动场地以及配套设施、缓冲用地和通道。
如果结合居住区规划相对分散布局,则不需要专门的绿地和停车也能够满足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的基本要求;如果相对集中布局,又与居住区有一定距离,则应当考虑绿地和机动车停车要求,有关配套停车的具体规定见5.0.4。
一般城市社区体育并没有专业比赛中观赏和训练的需求,如果临时开展竞赛,可以借用周围的通道、绿地作为观看比赛使用,本指标中的缓冲用地也适当考虑了这些要求,但不宜单独设置用地,因此本指标不包含这些内容。
1.0.5 土地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在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中,必须认清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国情,在项目选址、确定建设规模和规划布局时,都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切实做到科学、合理和节约用地。
1.0.6 编制本指标时已考虑到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在执行本指标中还应注意遵守新修订的标准,避免发生矛盾。
关于本指标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关系,在1.0.3的条文说明中有详细解释。
第二章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规定2.0.1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是为全民健身服务的,因此应当与人口规模配套,但是城市人口分布并不均匀,因此还要考虑到服务半径。
不同城市和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体育需求。
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民族和传统习俗,社区居民所喜爱的体育项目也不一样。
应当根据这些具体的情况来确定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项目。
2.0.2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用地必须在城市规划中落实,因此不管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建,都应当纳入居住区规划或其他详细规划,符合《城市规划法》中提出的这些原则。
2.0.3在调查中发现,越是社会经济水平发达的地区,群众对体育设施的需求越高,不少新建居住区的体育设施用地已经达到了本指标中的基本规定。
这些城市除了满足本指标中的基本规定外,可以参照本指标关于单项场地的规定增设项目,但是同时应该更加注意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
2.0.4 关于公共绿地中设置体育设施,是开展城市社区体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各地也都比较普遍,但是一直没有成文的规定,都是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协商的结果。
为了节约和合理地使用土地,本指标对此作出原则性规定。
城市公共绿地的种类、面积、大小与主要功能差别很大,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文物古迹、古典园林、动物园以及面积过小的街头绿地等就不适合设置体育设施,因此具体的设置规定与比例由各城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与公共绿地的结合仅仅是布局问题,在用地指标上不能混用,后文第六章有关控制指标的计算规定中有明确规定。
根据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的经验,合理的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和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可以满足群众的一部分体育需求,也是节约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应当鼓励这种方式。
2.0.5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可以充分利用边角地、废弃地以及可以填、盖、改的用地,但必须贯彻执行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所有用地的取得均应符合程序。
在规划设计时还应和文化、商业等社区其他配套设施统筹考虑,更加节约和合理用地。
第三章术语3.0.1 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关于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定义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本条中的术语即来源于此,并结合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实际进行了补充。
关于社区,不同学科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在这里只是出于本指标的需要作出解释,并不是严格的定义。
本指标中提到的社区为城市社区的简称。
3.0.4 在术语中明确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用地的概念,是为了方便进行用地统计。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用地的术语解释有两层含义:第一,可以计入指标的用地必须按照本指标规划建设,如果是已建成的社区体育设施,也应符合本指标中的要求才能计入;第二是供社区体育活动和社区体育建筑使用的城市建设用地,也就是说不包括城市其他公共体育设施(如市、区两级的体育场馆),也不包括借用公园等其他城市建设用地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
这主要是为了与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建设用地类别的统计一致。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在居住区一级集中建设时是单独的体育用地,其他情况一般属于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0.9场地面积只能满足体育项目最基本的要求,但并不能直接作为用地指标使用。
当设置在室外时,还需要增加必要的绿化和通道,当设置在室内时,还有走廊、楼梯等公共面积,并且要根据容积率折算成用地面积。
第一章基本项目与面积指标第一节基本项目4.1.1根据调查,本条规定把城市社区中开展最广泛、最受群众喜爱、同时需要确定单独用地的项目规定为城市社区体育的基本项目,以作为确定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及其用地指标的依据。
除竞技性项目以外,基本项目中也包括了一些只在社区里开展的活动,如儿童游戏等。
4.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有很多传统的体育项目,如摔跤等,但是由于这些项目不具备普遍性,因此不作为本指标规定的基本项目,其面积指标应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4.1.3 考虑到不同的社会经济水平以及我国各地的传统风俗,有不少体育项目(如气排球)仅在较小的地域范围内开展,对此本指标不能一一列出,在建设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排用地。
4.1.4 本章各单项场地尺寸取值参照《体育竞赛规则汇编》(1998年10月第一版)中的比赛场地尺寸,缓冲距离取值略小于正式比赛。
体育竞赛规则中关于场地的要求一般变化不大,但是如果竞赛规则发生变动,在实施本指标时也应随之调整。
第二节篮球、排球、足球、门球4.2.2排球场地端线缓冲距离因发球区需要,取值大于边线缓冲距离。
4.2.3足球场地的尺寸在竞赛规则里是相对变动的范围,因此不必过于严格。
第三节网球、乒乓球、羽毛球、4.3.1由于乒乓球运动在球台上进行,场地面积中已经包含缓冲距离。
网球场端线缓冲距离因发球需要,取值大于边线缓冲距离。
本条中的项目如设置于室内,则应按照第六章中的规定计算用地面积。
第四节游泳4.4.1普通游泳池长度取值参照短池比赛标准,池宽适当减小以适应社区运动需要。
小型游泳池多为不规则形状,其面积指标为参考值。
附属设施面积参照国内公共游泳池建设,选择以4:1-5:1(水面面积比更衣室面积)的配建标准为游泳池更衣室面积计算标准。
更衣室面积中已含有卫生间、冲淋设施用房面积。
游泳池若设置于室内,应根据第六章中的规定计算用地面积。
第五节轮滑、滑冰4.5.1 本类项目场地在竞赛规则中没有专门要求,但是运动速度比较快,需要一定的面积以保证其正常与安全的开展,表4.5.1中场地尺寸为推荐最低指标,其具体场地面积可灵活掌握。
该指标按一个标准篮球场要求,是为了便于共用以节约用地。
考虑项目特点和安全需要,场地四周应设护栏等防护设施。
滑冰场因为受季节限制,可以利用其他场地(如篮球场)增加排水设施后交替使用,不宜单独设置。
第六节武术、体育舞蹈、体操、儿童游戏4.6.1本条规定对室外综合健身场地的最小规模做出规定,主要是因为在社区体育中,武术、体育舞蹈和体操一般都是集体活动项目,需要一定的面积以提供各种可能性。
按照人均4m²计算,400m²可以供80-100人左右同时开展活动。
而最大规模是以三个篮球场面积为准计算(约2000 m²),原因是面积过大可能破坏居住区的空间尺度,也不利于其他社区体育项目的开展。
武术、体育舞蹈和体操包括了木兰扇、气功、太极拳(剑)、交谊舞、秧歌、踢毽、健身操等多种类型的项目。
4.6.3 儿童游戏场地是专门为学龄前儿童提供活动器材的户外休憩场地,其场地尺寸应该容纳下至少一套儿童游戏的组合器材,并且应注意提供一定的安全保证。
第七节跑步、长走(散步、健步走)4.7.1跑步和长走(散步、健步走)是最经常开展的城市社区体育项目,为节约用地,一般应在社区规划布局中综合考虑设置长走(散步、健步走)步行道和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