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临床研究论文
交锁髓内钉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临床探索交锁髓内钉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探究廖彦君 (柳州市融水县人民医院,广西融水 545300)摘要:目的:研究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94例,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交锁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临床相关指标、治疗前后下肢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并发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性较高,且手术、肢体肿胀消退、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观察组上肢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
结论: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效果明显,可促进骨折愈合速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有助于改善其下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交锁髓内钉;钢板内固定;下肢功能;自理能力;并发症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是因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原因所致。
近些年交通业及建筑业不断发展,促使骨折患者数量明显增加。
该病会限制患者下肢功能,影响其生活及工作进而降低生活质量,所以及时展开治疗很关键。
临床常以手术治疗为主,钢板内固定治疗为常用方法,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术后患者会有各种并发症,影响骨折愈合的同时也会延长住院时间。
而交锁髓内钉具有多种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治疗中,安全性较高[1]。
本次研究主要对47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接收的94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小组,各47例。
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3.5±2.4)岁,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3.2±2.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交锁髓内钉在四肢长管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交锁髓内钉在四肢长管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目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共接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12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法进行治疗。
结果手术后,对照组共有5例患者出现固定松动,有4例患者出现固定针断裂;治疗组共有1例患者出现固定松动,有2例患者出现固定针断裂。
治疗组骨性愈合患者58例,愈合率为90.63%;对照组骨性愈合患者45例,愈合率为70.31%,治疗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法进行四肢长管骨骨折的治疗。
在麻醉时,上肢采用臂丛阻滞麻醉,下肢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麻醉前进行常规消毒。
做好手术准备后,先对患者进行复位处理,解剖复位最为理想,如情况特殊,可进行切开复位。
进行穿针时,应确定进针点以及穿针平面,即保证进针时固定针应平行于患肢的冠状面,同时固定针还应垂直于骨的纵轴。
固定针插入后,保证固定针的稳定,在针孔处各缝一针。
完成缝针后,安装外支架,并保持支架与皮肤距离为1 cm。
治疗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法进行四肢长管骨骨折的治疗。
在麻醉时,上肢采用臂丛阻滞麻醉,下肢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麻醉前进行常规消毒,做好手术准备工作。
根据患者术前X片确定患者骨折的详细情况,并准备直径和长度相应的髓内钉。
采用手法复位,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如情况特殊,可进行切开复位。
对骨折的远近两端进行常规的扩髓处理,并将骨折远端用锁钉固定。
然后利用C臂下进行透视,观察骨折处复位后内部固定是否达到最佳位置,若复位不够理想,根据观察后调整至最佳位置。
调整完成后,利用锁钉固定骨折近端,完成后进行伤口缝合。
两组患者在手术复位固定过程中,均需要利用X片进行观察校正,保证骨折复位和固定处于理想状态。
浅析交锁髓内钉对下肢长管状骨创伤 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浅析交锁髓内钉对下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海南骨科医院 57O2O6【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对下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疼痛(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交锁髓内钉能有效减少下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交锁髓内钉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on knee joint function an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long tubular bone fracture. 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fracture of long tubular bone of lower limb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March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late internal fixa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recovery time of knee joint function,VAS scor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recovery time of knee joint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after treatment,the VAS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Conclusion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blood loss and knee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time of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long tubular bone fracture,relieve the pain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Key words:long bone trauma fracture of limbs;plate and screw internal fixation;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下肢長管状骨创伤骨折是一种发生于四肢的常见骨折,因外伤、疾病等引起的骨结构完整性或连续性破坏,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1]。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探究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探究赵令贵(贵州省黔西县人民医院,贵州 黔西 551500)摘 要:目的:研究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
结果:观察组手术(72.48±2.47)min、术后(5.47±0.18)d下床、住院(6.00±0.44)d、骨折(101.45±9.40)d愈合、延期愈合率2.17%、并发症发生率2.17%、ADL(92.18±1.26)分、Harris(93.00±1.38)分。
对照组手术(86.59±5.96)min、术后(8.95±0.29)d下床、住院(9.74±0.79)d、骨折(142.08±8.12)d愈合、延期愈合率13.04%、并发症发生率15.22%、ADL(63.78±2.08)分、Harris(70.05±2.45)分。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肯定。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常规钢板内固定术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为骨科常见病。
常规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促使骨折愈合,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康复速度缓慢。
有研究指出,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疾病,疗效更佳。
本文于本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样本,阐述了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手术方法,观察了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观察组性别:男/女=25/21,年龄(57.60±17.48)岁。
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
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主要为手术固定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该手术具有适应性普遍、稳固性良好等特点[1]。
本文为探究分析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纳的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71例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纳的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71例进行分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7例,女18例,年龄为26~67岁,平均年龄为(46.12±5.61)岁。
研究组患者男19例,女17例,年龄为27~68岁,平均年龄为(45.33±5.82)岁。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行腰硬联合麻醉会硬膜外麻醉,消毒,清创,行切口从骨折位起至骨折端将其暴露,切除骨折软组织,骨膜分离后复位,将适宜钢板和螺钉进行固定;如为平稳性骨折,可加压骨折处以促进愈合;术后给予抗生素。
研究组给予交锁髓内钉治疗,麻醉后消毒清创,对复位较差或股骨骨折进行小切口及复位,再行侧纵形切口从股前外部到骨折断端,充分暴露后进行骨折软组织切除和复位[2]。
再行切口从大粗隆顶端至近端,充分暴露后顶点插入导针,然后扩髓,钉入髓内钉,于远端骨折处放置锁钉两颗,近端两颗,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如为胫骨骨折,纵行切口自胫骨结节间及膝前髌骨下部到髌韧带,充分暴露后,再行尖椎切口从胫骨平台至髓腔,进行扩髓,置入髓内钉,之后缝合切口,常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
骨折分为不愈合、延迟愈合、畸形愈合以及骨性愈合等。
1.4统计学分析将研究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
t 值检验计量资料,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临床疗效研究组临床疗效为骨性愈合94.44%(34/36),畸形愈合1例,延迟愈合1例,对照组骨性愈合为74.29%(26/35),延迟愈合3例,畸形愈合4例,不愈合2例。
交锁髓内钉在下肢长骨骨折30例中的应用
( 发稿编辑:白兰芳)
切 I二期 愈合外 ,均 无骨感染 发生 。但本组 l : 1 例老年 女性
胫骨骨折 : 选择髌韧 带止点上 内侧 ,平 台下 约 1m 处 c 钻孔。尽量手法复位 , 如手法复位 困难 ,可在骨折处做- d - ' 切 口。扩髓后安 放装有 瞄准器的交锁髓 内钉顺行 打入 胫骨
髓腔 , 先远后近顺 序安放 交锁髓 内钉 。 按 股骨、胫骨一期 内固定后均不做外固定 , 2周后不负重 功能锻炼 。
钢丝 捆扎 。
愈合 。1例骨不连病例再 次扩髓 更换髓内钉并植骨均愈合 。 Te lma mp e n等认 为再次扩髓 穿钉使 骨折稳定性 增加 ,扩 髓产 生的骨髓碎屑可刺激骨 生长。另外,骨周围植骨增加骨 愈合条件 ,使骨愈合 双重保 险 。 4 3 对于 开放性骨折 是否扩髓 , . 现在存有 争议 。唐螈科[ 3 】 认 为开放型骨折尽 量不扩髓 ,这 样可 以减少 污染 机会 ,笔 者不 同意此观点 。本组7 例开放骨折均进行 了扩髓 ,除 1 例
愈合为切 口愈合 良好 , 无不 良反应;二期愈合为愈合处有炎 症 反应 ,如 红肿 、硬结 、积 液等 ,未化 脓。 4 讨论
【 陈孔冠 , l 】 刘克, 郭文健 , . 等 扩髓的交锁髓 内钉 治疗下肢长管状 骨骨折【 . 与关节损伤杂志 , 0 3 31 )1 8 J骨 ] 20 , (8:9 . 【 王家骐 , 光荣 , 2 ] 俞 王树青 , . 等 交锁髓 内钉治疗 下肢长骨骨折并 发症分析及对策[ . 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0 4 31 )14 1 6 】 2 0 , (9:6 — 6 .
髓不彻底 ,交锁钉相对变粗使骨折端产生间隙所造成 。 出 拔
远 端 锁 钉 后 使 骨 折 端 纵 向 加 压 刺 激 骨 生 长 从 而 使 骨 折 得 以
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84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2例。
对照组行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
比较两组骨折愈合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研究组骨性愈合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骨折愈合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关节功能早期康复,具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下肢长管状骨骨折;钢板内固定【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long tubular bone fracture in lower limbs. Methods A total of 84 traumatic long tubular bone fracture in lower limbs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n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fracture healing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sseous healing rate as 88.10%,which was higher than 61.90%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9.52%,which was lower than 28.57%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fracture healing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long tubular bone fracture in lower limbs,decreas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and promote early joint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So this method has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Long tubular bone fracture in lower limbs;Plate internal fixation下肢長管状骨骨折为创伤外科常见一种骨折,为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观察及并发症分析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观察及并发症分析马海涛【摘要】目的研究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2014-01-2015-02收治的长骨骨折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交锁髓内钉组(33例)和外固定组(32例).外固定组行外固定支架固定;交锁髓内钉组给予交锁髓内钉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长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SF-36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交锁髓内钉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外固定组,经x2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锁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固定组,经x 2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锁髓内钉组患者住院时间、长骨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外固定组,术后SF-36评分高于外固定组,经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骨折愈合,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益.【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16(025)008【总页数】3页(P824-826)【关键词】交锁髓内钉;长骨骨折;临床效果;并发症【作者】马海涛【作者单位】11401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骨科二病房【正文语种】中文目前,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骨折发生率也逐年升高。
其中,长骨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可发生于四肢,骨折后患者运动功能受限,生活和工作受影响。
在治疗长骨骨折时,选择合适的固定物为关键。
固定物的选择需要考虑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可实现稳固固定;另一方面是应力遮挡效应比较弱,以免影响骨折愈合[1]。
本研究探讨了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2014-01—2015-02收治的长骨骨折患者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交锁髓内钉组和外固定组。
32例外固定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最低20岁,最高68岁,平均年龄为(45.23±2.36)岁;其中,开放性骨折有25例,闭合性骨折有7例;股骨骨折有12例,胫骨骨折有15例,肱骨骨折有5例;骨折因素包括交通事故21例,高处坠落7例,其他4例。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并发症及其防治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并发症及其防治目的:分析并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今后的骨科治疗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临床治疗中对其使用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一年后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在随访的病例中,共发生并发症的患者8例,占总患者的10.0%,其中感染患者3例,髓内钉进入到关节1例,适应证选择不当造成固定失败患者2例,锁钉断钉1例,退钉患者1例,剩余72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
结论:交锁髓内钉是治疗长骨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操作规范,掌握适应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交锁髓内钉;长骨骨折;并发症长骨骨折是临床骨科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根据人卫医学网百科数据库的统计,我国每年发生长骨骨折的患者人数约有20万人左右。
由于长骨多存在于四肢,因此骨折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1]。
临床中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由于这种方法的固定效果不佳,因此会造成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我院引入了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方法,并在治愈效果及减少并发症发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院骨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45±1.2)岁。
在这些患者中,股骨骨折38例(闭合性23例,开放性15例),胫骨骨折25例(闭合性13例,开放性12例),肱骨骨折17例(闭合性12例,开放性5例)。
1.2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中80例患者均在骨折发生1周后采取交锁髓内钉手术方法,其中3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需在手术前6h中清创内固定后进行手术。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经CT检查,稳定型骨折的患者应用动力型固定的方法,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应用静力型固定的方法。
对患者实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并保持侧卧的姿势,在C 型臂X线机下进行闭合复位与固定,选择合适的髓内钉插入患者骨折部位。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84例临床分析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8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长管壮骨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使用普通髓内钉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4.25±2.35)周,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4.13±2.02)周;对照组断钉4例,弯钉2例,断钉(弯钉)率14.28%;观察组断钉1例,弯钉0例,断钉(弯钉)率2.38%;对照组畸形愈合4例,畸形愈合率9.52%;观察组畸形愈合0例,畸形愈合率0%。
结论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长管状骨骨折;临床效果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事件发生率的不断上升,长管状骨骨折呈现上升趋势,年发生率已达到11.5每10万左右,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新固定方法及新固定器材不断出现,使长管状骨股骨折有了更多的治疗途径[1]。
本文选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长管壮骨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使用普通髓内钉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长管状骨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62岁,平均年龄为(35.25±1.23)岁;胫腓骨骨折56例,股骨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52例,闭合性骨折32例。
两组患者在数量、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使用普通髓内钉进行治疗。
交锁髓内钉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临床治疗的效果探讨
交锁髓内钉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临床治疗的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临床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参考组和研究组,并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数据。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为97.44%,并发症发生率为5.13%。
且经数据软件分析P<0.05,研究结果有意义。
结论: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过程中运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法,患者的骨骼愈合情况良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医院在对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治疗时可以优先考虑交锁髓内钉治疗法。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引言: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骨折性疾病。
在发病后患者下肢受到严重限制,无法正常运动,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交锁髓内钉治疗方法具有效果好、速度快等特征,并且在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能够满足患者的基本治疗需求,本院主要以交所髓内钉为切入点,探究该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成效,现作出报告如下。
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39例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方式,平均年龄为(48.74±3.51)岁,参考组39例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方式,平均年龄为(48.72±3.47)岁。
1.2方法参考组主要采用钢板内固定法对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
首先,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全部麻醉,检查患者的骨折部位并对相应的部位进行清创处理。
部分患者骨折情况较为严重,已经出现坏死组织,医生也要对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并为患者消毒[1]。
医生要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对患者做切口,切口的长度和深度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而定,待切开患者的表层皮肤露出骨折端后,医生要再次对患者骨折端的软组织进行清理。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疗效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20 年 第 7 卷第 14 期2020 Vol.7 No.1487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疗效研究杨 涛(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新疆 阿克苏 843000)【摘要】目的 分析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 2016年6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128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方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
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法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骨性愈合、延迟愈合、畸形愈合、不愈合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法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患者发生几率,增加患者骨折愈合率,手术时间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临灵床推广。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钢板固定法;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14.87.01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 2016年6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128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不同手术方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
观察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20-75岁,平均(40.6±1.5)岁;对照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21-78岁,平均(40.3±1.8)岁;患者受伤后48小时内就诊。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使用钢板固定手术进行治疗。
对患者进行手术部位麻醉,清理伤口,把伤口消毒。
交锁髓内钉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中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交锁髓内钉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中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高弯【摘要】目的:研究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以交锁髓内钉治疗价值。
方法:90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样本纳入时间由2019年1月开始,到2021年1月结束,随机均分为45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与45例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组,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组比较,前者显著偏高,(p<0.05)。
治疗后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以交锁髓内钉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增强临床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交锁髓内钉;生活质量随着国内交通事业以及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促使国内每年新增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疾病患者发病率持续上涨,患者不仅会承受强烈疼痛感,同时自我日常生活与工作也会受到影响,降低和人生活质量[1]。
当前,临床针对该疾病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而众多治疗方式中效果较为突出的是交锁髓内钉。
该治疗方式固定可靠、适应症广,被临床广泛采用[2-3]。
鉴于此,本研究挑选90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样本纳入时间由2019年1月开始,到2021年1月结束,分析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以交锁髓内钉治疗价值,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0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样本纳入时间由2019年1月开始,到2021年1月结束,随机均分为45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与45例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组,前一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2~88岁,均值(54.36±5.33)岁。
后一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21-89岁,均值(54.41±5.38)岁。
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中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7月本院接诊的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病患64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n=32)。
实验组实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实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比较两组骨折愈合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病患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促进骨折创口的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发症;创伤性【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3-0061-02现阶段,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在我国临床上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可采取手术疗法来对患者进行治疗,以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促进病情恢复[1]。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并发症少以及固定效果好等特点,能够显著提升疾病控制的效果,备受临床医师的青睐[2]。
本文旨在分析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中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9年7月接诊的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病患64例,随机分成两组(n=32)。
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在21~63岁之间,平均(47.83±4.25)岁;病程在4~15d之间,平均(9.71±1.15)d。
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在20~63岁之间,平均(47.06±4.93)岁;病程在4~15d之间,平均(9.58±1.24)d。
患者经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有手术适应症,且病历信息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病程与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交锁髓内钉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交锁髓内钉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何欣【摘要】目的探究交锁髓内钉在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钢板内固定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等.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纽,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交锁髓内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32【总页数】2页(P116-117)【关键词】交锁髓内钉;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应用效果【作者】何欣【作者单位】吉林市人民医院骨科,吉林吉林13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是创伤外科常见骨折之一,临床多采用手术方式来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1]。
交所髓内钉固定法因其稳固性高、适应普遍等优势而为临床所青睐,并广泛用于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
本文笔者通过对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分组采取钢板内固定治疗及交锁髓内钉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且已排除精神疾病者、手术禁忌证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6例。
其中,实验组有19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7.12±6.24)岁;致伤原因:9例重物砸伤,15例车祸伤,7例高坠伤,5例其他伤。
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采用小切口辅助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采用小切口辅助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采用小切口辅助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3月到2021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号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敷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法,对照组采用钛合金钢板固定法。
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端愈合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骨折端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3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小切口辅助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端愈合速度快。
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折;小切口;交锁髓内钉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
在临床上治疗方式有许多,比较常见的是手术治疗【1】。
手术治疗的效果更明显,但任何一项手术都会面临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手术可能由于切开复位或者内固定术的手术方式不恰当,容易造成骨外漏、术区感染以及骨不连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侧肢体的恢复进程,不利于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2-3】。
文章选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采用小切口辅助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
现作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3月到2021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号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范围在24到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4±3.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4例,年龄范围在25到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1±3.7)岁。
交锁髓内钉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临床治疗应用价值分析
交锁髓内钉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临床治疗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分别采用2种不同治疗模式,总结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隔年6月期间因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就诊于本院的106例病人进行调研,以随机抽签模式将其分为2组,对比组(传统常规治疗模式)53例,研究组(交锁髓内钉治疗模式)53例。
总结两组治疗结果。
结果:对比组与研究组相比住院时间较长、骨折愈合时间较长、肢体肿胀消退时间较长,两组数值对照存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交锁髓内钉应作为首选治疗方式,此方案实施效果优异,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且多发疾病,此疾病具备发病率高的特点,据临床不完全统计结果证实,近些年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发生率增高和高能量损伤事件增多有很大关系。
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切口感染、骨不连、骨外露等严重并发症,给疾病康复造成直接的影响。
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在临床治疗中以对症治疗为主,我科室为了提升治疗效果,在下文中分别采用2种不同治疗模式,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5月至隔年6月期间因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就诊于本院的106例病人进行调研,以随机抽签模式将其分为2组,对比组(传统常规治疗模式)53例,研究组(交锁髓内钉治疗模式)53例。
对比组:男性:26例、27例,年龄在41岁至70岁之间,中位年龄为60.21岁。
研究组:男性:27例、26例,年龄在42岁至71岁之间,中位年龄为60.31岁。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对比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模式,即为常规钢板内固定术式,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病人的麻醉方式,对患肢进行处理后,将病人骨折位置作为中心点,将骨折断充分暴露以后清理骨折位置的软组织,复位骨膜,使用钢板进行妥善固定。
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颜琴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7(012)006
【摘要】目的探究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骨性愈合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骨折愈合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关节功能早期康复,具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颜琴
【作者单位】510990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中心卫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J], 张卫星
2.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病患实施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 [J], 周辉;
3.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实施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J], 卫延龙
4.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实施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J], 卫延龙
5.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J], 王少滨;成金磊;张家宏;龚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临床研究
【摘要】理想的固定的设计应合理,在骨折部位的生物力学要求的利益,使愈合的断裂面的断裂过程中,彼此更接近,同时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
生物固氮的原则已成为长管状骨干骨折髓内钉的第一选择。
超过1/3的横向,短斜只适用于长骨,短螺旋形骨折带锁髓内髓内钉保持髓内钉的一般优点的缺点,克服了普通髓内钉的钉近端和远结束斜十字螺丝,以防止长骨骨折短缩及旋转,长骨粉碎,长螺旋,长斜骨折,骨折两端,多处骨折,骨缺损,可以发挥出强大的固定。
由于这些原因,髓内钉长骨骨折的治疗中是一种有效的技术。
在我们的一些医院已取代了髓内钉的大势。
这个集合的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分析,总结如下。
【关键词】交锁髓;治疗;骨折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095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3)-06-2891-02
1 交锁髓内钉种类
交锁髓内钉在标准模型,是一个很好的彼此之间的差异。
常见的有:(1)使用类别:①胫骨交锁髓内钉;②股骨重建交锁髓内钉;
③髓内钉治疗;④肱骨分叉交锁髓内钉。
(2)按材料分类:①不锈钢锁髓内钉;②钛合金髓内钉。
(3)手术方法:①逆行交锁髓内钉;
②顺行髓内钉。
2 交锁髓内钉适应证
在过去,满足骨折的上下两端,你可以安装一个钉子,可以使用
带锁髓内钉治疗。
然而,临床经验表明:以下闭合骨折,胫骨平台及股骨粗隆5cm任何迹象显示,4cm至5cm骨折(胫骨)关节面附近,如交锁髓内钉固定成角畸形分离不能纠正。
角畸形的8%的报告病例中,格雷戈里报道,胫骨近端骨折的1/3。
1/3的30例患者胫骨近端骨折治疗分析后发现,84%的不同平面成角畸形超过5°,25%的固定位置,然后转移到59%,超过1cm骨折间隙。
增加外翻角度前倾(弓状前进),这是由于带锁髓内钉的弯曲角度接近尾声,再加上逐渐扩大的髓腔的胫骨和肌肉的作用指甲内侧向外倾斜的倾向角度,常常偏心远端与近端骨折,骨折部位是不容易完全复位交锁髓内钉是比较小的,所以很难和皮质骨的密切联系,这是很容易理解外翻畸形。
也可以插入指甲,膝盖屈曲,向前倾斜的倾向迫使到本地钉的近端,额外牵引力和髌韧带,从而向前角。
当后方的近端骨皮质不完整,稍弯曲两端插入髓内钉在正确的方向,容易发生骨折块移位。
为了防止畸形,手术应该是相对较宽的范围内的中央部的外侧的轻度到髓内钉进钉,使用一个固定的夹紧准确复位,到目前为止,以使钉进入髓腔中心做最低程度的畸形,可以放置在两个带锁髓内钉骨近端。
治疗开放性:开放骨折i°、ii°、iii°。
i度带锁髓内钉固定的情况下,大剂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感染ⅱ°彻底清创后,被封闭的情况下伤口做髓内钉清创。
开放骨折的长骨交锁髓内钉伤口感染,择期手术无显着差异。
ⅲ°的情况下,不提倡使用带锁髓内钉,从而防止感染扩散。
3 交锁髓内钉操作方法
如何选择切入点是关键,一般认为:在切口近端股骨大粗隆顶点梨状窝(顺行髓内钉)或髌韧带,髌韧带纵切口边缘稍向外进钉点retractorto暴露的股骨condylerecess(逆行髓内钉),胫骨应位于胫骨平台的前边缘小于05cm的中点以下,胫骨结节水平距离约05厘米简单地偏离轴,肱骨大结节内到山顶,坐落在后方的二头肌沟约05cm(顺行髓内钉),肩袖损伤,以减少或解决超过3厘米,钉不会干扰与肩,不需要切肘。
是一个很好的手术操作方便不少于顺行钉,无例肩,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手术,似乎可以说明这一点。
x光片,骨折部位的崩溃,闭合复位髓内钉的远端骨折。
如果不成功,可以减少骨折,良好的对齐线直视下牵引和手法复位,并插入导引针可以扩髓后完成,现场可以安装髓内钉髓内钉,进入髓腔逐渐增加沉入信息第1至2毫米的关节面,直到结束。
释放的视线锁定两个螺钉远端和近端的两个螺丝,连接螺栓完全稳定髓内钉。
4 交锁髓内钉生物力学研究
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合理的固定和良好的血液循环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骨折愈合。
碎骨的断裂引起的应力变化的状态是,最根本的机械因素影响骨折愈合。
只有纠正这种改变,骨折愈合的最佳状态。
髓内钉骨折断端甚至,可以固定由弹性的中心轴承受轴向压力,提高耐弯曲,抗旋转,剪切,扭转,和其他有害应力,以避免屏蔽效果,克服了固定的偏心应力。
中心髓内钉,扭矩,应力遮挡,破坏电路板的血液供应。
因此,它是与博的意见一致。
该报告已经比较
成功的肱骨干骨折髓内钉。
但大多数报告顺行钉,这种方法需要切口肩袖,联合作战,关节面的一部分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指甲,最终将不再影响肩关节,拉钉枪,你需要减少的肩膀再顺行钉肩是显而易见的。
很多报告中可以看出,在肩部的功能障碍。
逆行交锁髓内钉对侧肩及肘关节功能无减值情况。
通过胫腓韧带的上部和下部,用中间膜和胫骨,腓骨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机械结构。
被发送到脚的身体的重量一起完成的腿负重活动。
参与腓骨支撑重量,约1/6的小腿护理。
腓骨上安装的肌肉的共同作用,所以它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
实验证实,胫骨腓骨切除腓骨内侧和外侧的应变值的增加,尤其是在更重要的外部,里面的30%的平均增长,平均增长63%,因为承受的载荷转移对于胫骨。
此外,还揭示了腓骨外踝踝关节不稳定的显着增加,纵向和横向的运动。
为了保持描述的正常腓骨结构的完整性,踝关节的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上述变化是更加明显的腓骨。
因此,未来我们腓骨骨折(腓骨远端骨折8厘米),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力争实现良好的还原和一个强大而有效的固定。
板固定,多段骨折用斯氏针固定,严重挤压下的加钢丝环扎固定胫,腓韧带损伤和关节分离是可行的韧带修复,修复拉力螺钉从下端,胫骨腓骨骨折,直到尽快去除内固定的腓骨骨折愈合。
参考文献
[1] 王威,周思栋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长管状骨骨折112例临床
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4)
[2] 李泽,宿畅利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管状骨骨折的体会[j]辽宁医学杂志,2011(02)
[3] 徐斌,邹璇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121例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