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教案
八年级语文《胡同文化》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胡同文化》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胡同文化》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特点。
(2)能够概括和描述北京胡同的历史、文化和特点。
(3)能够分析并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北京胡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通过分析课文,掌握作者的观察角度和表达手法。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胡同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特点。
2. 概括和描述北京胡同的历史、文化和特点。
3. 分析并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讽刺和幽默手法。
2. 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胡同文化》的文本。
2. 与胡同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资料。
3.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北京胡同的景象,引发学生对胡同文化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与北京相关的文化知识,如故宫、四合院等。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胡同文化》,理解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如作者的观察角度、描写手法等。
3. 词汇学习:(1)挑选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解释并让学生朗读。
(2)进行词汇练习,如填空、造句等。
4. 文化探讨:(1)引导学生讨论北京胡同的历史、文化和特点。
(2)讨论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分析课文中的讽刺和幽默手法。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描述一次参观胡同的经历。
(2)引导学生关注并描绘胡同中的文化元素,如招牌、对联、建筑风格等。
(2)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胡同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六、教学扩展:1. 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书籍,寻找其他关于北京胡同的文学作品或报道,进行阅读和分享。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8篇)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8篇)《胡同文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初步训练概括要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胡同这种建筑形式已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消失了,大家这个年龄段已对胡同很陌生了。
北京的胡同又独具特色。
那么,胡同到底是什么样子,又有怎样的文化底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一起揭示这个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明确学习目标(白板出示)(先让学生结合步步高了解,然后师强调重点)四、学习第1-4段1、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学习如何概括每段要点,进而把握全文的中心意思,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概括全文要点,须先把握每段要点。
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抓住段落的总起句、总结句、主旨句、关键词句等,理清句子与句子、句子与中心句或关键句的关系。
2、学习第1-4段,思考:3、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约二斤鸡蛋:称重量4、逐段讲解:第一段:(学生快速朗读)找出中心句:即第一句。
关键句是“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要使学生在自读时就能发现这些句子的价值,必须提醒他们分析段落时应该有全文意识,不能只孤立地看一段。
留下这个问题,最后总结,起统领全篇的作用)第二段:(学生快速朗读)第三段:(学生齐读)写了胡同的大小、数量。
第四段:(指名朗读)写了胡同是勾通大大街的网络。
5、小结胡同的特点。
五、学习第5-12段1、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学习那么,长期生活在这样方正而安静的胡同里的居民又形成了一种怎样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呢?他们是怎样表现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学习第5-12段,按前面介绍的概括要点的方法进行概括。
2、词语积累:安土重迁房檩国子监祭酒置身事外冷眼相对安分守已逆来顺受3、学习第5-12段:第五段:(学生齐读)关键句是“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胡同文化》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胡同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培养学生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胡同的风貌;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胡同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对城市历史的认识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胡同的定义和历史:解释胡同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胡同是一种特有的城市布局;介绍胡同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胡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2. 胡同文化的特点:分析胡同文化的内涵,包括建筑风格、生活方式、社区关系等;探讨胡同文化的特点,如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地域特色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京胡同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胡同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胡同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引发学生对胡同文化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胡同的定义和历史,提供相关资料和案例;分析胡同文化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胡同文化的特点和内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例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等;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等。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胡同文化和胡同特点的理解;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例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提供北京胡同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胡同的风貌;可以使用历史文献、纪录片等视频资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实地考察北京的胡同,让学生亲身体验胡同文化;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胡同,如南锣鼓巷、五道营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胡同的历史和文化。
2024年语文教案-胡同文化
一、教案基本信息《胡同文化》适用年级:高中学科领域: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使学生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北京市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中的地位。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胡同文化。
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胡同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京市胡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
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胡同文化的特点。
难点:胡同文化在北京市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中的地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胡同文化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联系相关单位。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调查身边的长辈或社区居民,了解他们对胡同文化的看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北京市的胡同景象,引导学生关注胡同文化。
提问:你们对胡同有什么印象?胡同文化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学生分享调查结果,了解身边人对胡同文化的看法。
三、课堂讲解讲解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北京市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中的地位。
分析胡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分析北京市在胡同文化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胡同文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胡同文化的重要性。
二、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北京市的胡同,了解胡同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
让学生记录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准备课堂分享。
三、课堂分享学生分享实地考察的收获,感受胡同文化的魅力。
讨论胡同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胡同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八年级语文《胡同文化》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胡同文化》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识记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短语。
(2)能够理解并描述胡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3)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胡同文化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自己对胡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京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短语。
(2)理解并描述胡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胡同文化的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短语。
(2)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胡同文化的技巧。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胡同的定义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胡同文化在北京市区的重要性和保护现状。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生僻词语和短语。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胡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僻词语和短语的含义。
(2)教师详细讲解胡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3)教师分析并示范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胡同文化。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胡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自己对胡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
(2)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生僻词语和短语的记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等,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
胡同文化教案《胡同文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该页是勤劳的编辑给大家分享的《胡同文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参考。
胡同文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通过抓关键语句快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通过涵咏、品评文章平淡朴素、口语化但极具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封闭、自足、隐忍,体会作者对胡同以及胡同文化的喜爱与批判、伤感与留恋、理智与豁达的复杂之情教学重点:通过抓关键句快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涵咏、品评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封闭、自足、隐忍教学难点:通过品味极具表现力的语句,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教学课时:两课时(本节课为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1、上课铃声响起,笔者打开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屏幕上映出古朴典雅的北京胡同,高亢热烈、韵味淳厚的京腔歌曲《北京的胡同》在京韵大鼓的伴奏下袅袅而起(视频较大的作用是渲染氛围,创设情境,将同学们带入京味十足的文化氛围中)2、了解作者(屏幕展示)(论文先知人,初步了解汪曾祺创作的特色,也为后面语言的品味做铺垫)二、读品结合,深入文本(一)胡同特点1、快速浏览全文,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什么是胡同文化?”师:哪位同学能用书本上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是“胡同文化”?明确:第五段“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师:对!反过来说,胡同文化就是指北京的市民文化那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胡同文化能代表北京的市民文化?也请引用本段的一句话来回答明确:第五段,因为“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市民的文化形态”所以,“胡同文化即使不是北京文化的较主要部分,但也一定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入课文的方式很多,此处采用“揭题法”——从揭示标题“胡同文化”的内涵入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找到文眼,提取精要)2、北京的胡同究竟有哪些特点呢?介绍这些特点的主要是哪些段落?明确:集中在1-4段分组让同学们研读四个自然段,圈划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回答北京胡同的特点(1)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胡同走向正(2)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名字来源广(3)胡同的宽窄和多少——胡同数量多(4)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总是安安静静的——胡同环境静3、作者是如何来写胡同的安静的呢?(1)直接写胡同的安静“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2)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用反衬手法,更加突出胡同的环境之静总结:由此可见作者用了四个自然段介绍了北京胡同的走向、名字来源、宽窄数量以及胡同环境,突出了北京胡同的四个特点:走向正、名字来源广、数量多、环境静我们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那这样的胡同会养育怎样的百姓,会造就怎样的胡同文化呢?(通过抓关键语句,快速梳理文章的思路)(二)胡同文化的内涵1、快速阅读6-12自然段的内容,找出体现胡同文化内涵的关键句(1)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这封闭体现在哪里?①居住习惯——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追问:他们住的房屋很旧、也不好,而且还有经常坍塌,那他们为什么还不愿意搬家?②邻里关系——过往不多追问:他们很讲究处街坊,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这难道能说明他们的封闭吗?你怎么理解这一点?③物质生活——易于满足、要求不高师:嗯,为了体现北京人的自我满足,作者有几句非常典型的细节描写,你能念念吗?要念出韵味,念出北京人的满足感和得意劲来(同学读,老师纠正后再请同学范读,全班读)(范读与齐读相结合,让每个人在朗读中领悟内涵,感受魅力)与屏幕上的话比较,品出京味语言的魅力(PPT:有窝头,较好;大腌萝卜,好;小酱萝卜,更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很好;虾米皮熬白菜,较好!)师:和书上那段比起来,如何?比书上的好还是不好?怎么不好?(好的语言是通过比较感悟出来的,通过比较感悟汪曾祺京味语言的魅力)④处世态度——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师:书上说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但又说他们不爱管闲事?这矛盾吗?你如何理解?(2)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那么文中是如何来揭示这种精义的呢?明确:举例子,文中举了三个例子,即《茶馆》、《八月骄阳》和电梯事件小结:可见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作者分别从北京人的居住习惯、邻里关系、物质生活和处世态度等方面写出了“封闭文化”的种种表现并且指出了胡同文化的精义即“忍”(首先,通过抓关键语句,快速梳理文章的思路其次,语言的品味与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在语言的品味和鉴赏中“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封闭、自足、隐忍”)三、总结归纳,升华主题北京的胡同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他见证着北京市民的生活,见证着市民文化的形成作者谈胡同就是谈胡同文化,就是谈北京市民文化国学大师梁漱溟曾说过:“文化并非别的,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所谓一家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国学大师钱穆也这样说:“夫文化不过人生式样之别名”同样,胡同文化的本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知足常乐、安分守己、封闭隐忍的生活方式!那这位文化老人对如此的胡同、如此的胡同文化带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这个问题留待我们下节课解决!板书:生活方式胡同文化封闭隐忍、易于满足、安分守己(较后的总结归纳至关重要,是学生阅读体验和感悟的升华,是三维目标的强化,也是课文主旨的点睛)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必做题:反复朗读13—15段,体会作者对胡同以及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2、选做题:查找你较感兴趣的特色民居建筑的资料,了解相关的文化并写一段介绍性文字胡同文化教案篇二1、走近北京胡同: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北京胡同、四合院的邮票、照片、图片,对胡同作一定的了解,获得直观感觉。
《胡同文化》教案参考8篇
《胡同文化》教案参考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汇报材料、自我鉴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方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self-evaluation,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reflections, comprehensive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胡同文化》教案参考8篇具备互动性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教案的详细准备能够提升我们的教学声誉和职业发展,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胡同文化》教案参考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案示例《胡同文化》
教案示例《胡同文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胡同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胡同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3.发现和了解胡同文化的价值和意义;4.提高学生对胡同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胡同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学难点:胡同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2.胡同文化图片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胡同文化介绍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胡同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胡同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5分钟)通过投影展示胡同文化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了解胡同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提醒学生观察胡同文化中的传统建筑、生活习俗、社交活动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步:探讨胡同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胡同文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组织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胡同文化与城市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联系和影响。
第四步:分析胡同文化的价值和意义(20分钟)带领学生分析胡同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胡同文化对于城市文化的贡献和作用。
让学生明白保护和传承胡同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对胡同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自主讨论和整理所学内容,展示他们对胡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胡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不可替代性。
五、教学延伸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胡同文化体验相结合,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胡同,并进行实地调查和观察。
通过体验式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胡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方式1.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2.针对学生对胡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小组展示评价。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视频和图片资料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对胡同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组织讨论和实地调查,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从社会文化和历史角度思考,提高了学生对胡同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胡同文化》 教案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胡同文化》的基本内容,了解胡同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2)学会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正确使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胡同文化的内涵。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胡同文化主题研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提高观察力和思考力。
(3)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胡同文化》的基本内容,把握胡同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2)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正确使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教学难点:(1)胡同文化中一些特定习俗和风情的理解。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京的胡同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胡同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特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胡同文化》,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词和重点词语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胡同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和风情。
4. 小组讨论:(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交流。
5. 写作实践:(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描述自己了解的一个胡同故事或风情。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生词和重点词语。
2. 收集其他关于胡同文化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3. 完成写作任务,提交作业。
2023关于胡同文化教案3篇
2023关于胡同文化教案3篇胡同文化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特点。
(2)品味语言, 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感悟语言的能力。
3、德育目标:积累民居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感悟语言的能力四、教学方法:互动讨论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导入:如果到北京旅游,你会游玩那些景点?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
故宫。
皇上住的地方,不到故宫很遗憾。
前些年新兴旅游的热点:胡同。
坐上一个老实黄包车,到胡同里面逛逛,感受一下原汁原味得北京市民文化。
(我们的导游)作者介绍: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作家。
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虽是江苏人,但他大半辈子都在北京度过,对北京文化有深厚感情。
其写作风格和沈从文相似,取材自由,讲历史、掌故、花鸟虫鱼、四方食事。
其作品以营造气氛为手段来抒发情感,语言平实自然,较多使用口语,很有表现力。
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然后梳理__思路。
1. 北京胡同的特点(1----4)2. 北京胡同文化的特征(5----12)3. 胡同文化发展的趋势(13----15)我做一个示范:读__第一段。
然后找到中心句:“北京城象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这种反正不当影响了北京人得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下面大家按照这个方法,快速默读__2------4段。
提问,然后归纳。
胡同特点:胡同特点——正名字________——广胡同数目——多胡同环境——静第五段是一个过渡段落。
胡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市民生活体现一定的文化特征。
居住习惯——安土重迁邻里关系——过往不多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处事态度——置身事外先让学生欣赏电影片段,提示注意北京的方言。
然后在此过程注意品味语言。
1.有窝头,就知足了。
有关《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京的胡同文化背景及其历史发展。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感受北京胡同的魅力。
(3)结合课文,学会从文化角度分析事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阅读课文《胡同文化》,了解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2. 词汇学习: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胡同”、“四合院”、“京味儿”等,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文化探讨:探讨胡同文化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北京胡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胡同的定义和起源,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胡同文化的发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胡同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2)分析胡同文化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胡同文化的魅力所在。
(2)各组汇报探讨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胡同文化的感受,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作业布置1. 复习课文,巩固词汇和知识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胡同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024年语文教案-胡同文化
一、教案基本信息《胡同文化》适用年级:高中学科领域: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胡同的定义、历史和发展。
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分析并描述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渠道进行资料搜集,增强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对城市发展变迁的认识,培养客观评价历史与现实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胡同的定义、历史和发展。
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难点:对胡同文化深层内涵的理解。
如何通过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渠道进行资料搜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京的胡同景象,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胡同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2. 胡同定义与历史讲解胡同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胡同是北京特有的城市形态。
简述胡同的历史发展,强调其作为历史见证的重要性。
3. 胡同文化特点分析文中描述的胡同文化特点,如邻里关系、生活习俗等。
引导学生思考胡同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保护胡同文化。
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保护胡同文化的措施。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胡同文化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胡同文化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五、课后作业1. 整理并背诵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搜集更多关于胡同文化的资料,了解其发展现状。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胡同文化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词汇记忆、资料搜集和短文写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析和表达能力。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学习作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展现文化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和关注身边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文化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一些关于胡同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出今天的课题《胡同文化》。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汪曾祺的生平、作品和文学成就。
3. 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感受文章的整体氛围。
4. 细节分析:逐段分析课文,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5. 主题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胡同文化的优缺点,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6. 课堂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地方,写一篇短文来介绍那里的文化特色。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胡同文化》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作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展现文化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讨论和发言,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限制,有些学生在讨论环节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言机会,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优秀6篇)
胡同文化教案《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优秀6篇)胡同文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探究胡同文化后面深刻的历史背景。
2、品味平淡、朴素、口语化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重点】3、体会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
【难点】■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和主要内容:●导语: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北京的胡同和北京市民密不可分。
它记下了北京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蕴涵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生活气息,是天然的北京民俗风情展览馆,并烙下了北京市民的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让我们翻开课本,看看著名作家汪曾祺老先生的《胡同文化》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文本探讨:1、北京胡同的特点:寻找出课文中叙述、描写胡同特点的词句——【正】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俗】胡同的取名,有各种。
【多】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静】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正(方正,整齐);俗(通俗,普通);多(无以计数);静(没有喧哗)。
2、胡同文化的内涵:先找出点明胡同与文化内在联系的关键句子——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快。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式。
由此得出结论——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精神面貌、思想状态和言行举止完全可以诠释胡同文化的内涵。
从北京人的特点入手,探究胡同文化的内涵。
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北京人特点的词句——【守旧】安土重迁,舍不得挪窝儿,一住住几十年……【封闭】独门独院,过往不多;【知足】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本分】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实际上,作者在课文中,已经十分精辟地圈定了胡同文化的内涵——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守旧】【封闭】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胡同文化》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北京市井生活中的体现。
(3)学会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胡同的价值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胡同文化。
(2)运用观察、采访等方法,了解胡同居民的生活现状。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胡同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传统的价值观。
(3)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北京市井生活中的体现。
(3)胡同的价值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2)如何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胡同的价值和意义。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提问:你们对胡同有什么印象?胡同文化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北京市井生活中的体现。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胡同的价值和意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实践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胡同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评价。
2. 自主学习:检查学生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等,评价学习效果。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胡同文化》相关章节。
2. 图片:北京市胡同的照片。
3. 视频:关于胡同文化的纪录片或采访视频。
4. 网络资源:有关胡同文化的文章、报道等。
1.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课内所学,选取一座自己了解的胡同,深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及现状,形成调查报告。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5篇)
胡同文化教案胡同文化教案(优秀5篇)胡同文化教案篇一1、走近北京胡同: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北京胡同、四合院的邮票、照片、图片,对胡同作一定的了解,获得直观感觉。
2)听一听北京城里的“胡同歌”,在歌声里走进悠悠的胡同,去领略胡同深处传唱的北京的民风。
——“不唱那辉煌的故宫,也不唱那雄伟的长城,单唱这北京城里的小胡同啊,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数不清,横胡同竖胡同,半截胡同斜胡同,就像那棋盘布在北京啊,砖塔胡同年代最久,交民巷它最长可分西东,七拐八拐是九道弯哪,钱市胡同两个人相遇,您哪,要侧身行……”2、走近汪曾祺,了解“文化”的概念。
1、看一看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搜集到的胡同的图片(老师可补充学生课前搜集的不足),老师给图片配上悠扬的乐曲,运用音画效果来设置情景,让学生走近胡同。
2、说一说感受:看了图片,学生说说自己看了胡同图片后的感受。
3、读一读课文,找找胡同的特点:重点阅读一~四段,采用圈点段落要点,根据要点理思路、概括要义的寻读法,引导学生从课文对胡同的描写中发现胡同的特征。
胡同的特点:走向——正名称——俗数目——多环境——静生活方便安静4、议一议胡同文化:1)阅读第五自然段“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通常说的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明晰“文化” 的有关概念。
“文化”从广义说,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上,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具有阶级性、地域性、民族性。
“胡同文化”,指住在北京胡同里居民的一种精神状态或文化心态。
2)探究长期生活在这样方正又安静的胡同里居民的习惯和精神状态,即胡同对胡同居民的影响。
让学生划出能揭示胡同文化的内涵的语句,抓点化要旨的句子来梳理思路、概括要义。
胡同居民:安土重迁,不愿搬家独门独院,过往不多易于满足,要求不高爱瞧热闹,不管闲事3)进一步探究胡同文化的本质。
采用发现、引导法对胡同文化的内涵加以品读。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胡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胡同的基本生活和文化特点•能够描述和比较传统胡同和现代化街区的异同点•感受胡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二、教学重点1.胡同的概念和历史2.胡同文化的主要特点3.与现代化街区的比较三、教学难点1.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个性2.传统胡同文化与现代化街区的异同比较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胡同的概念、历史、文化特点和活动等方面的内容来进行教学2.比较法:比较胡同文化和现代化街区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3.互动法:组织学生到胡同中实地考察、调查,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从而深入了解胡同文化五、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简介胡同1.了解胡同的词源和定义2.讲述胡同的历史和原理第二步:胡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1.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2.民间文化体现第三步:与现代化街区的异同比较1.比较胡同文化和现代化街区的异同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规划布局–建筑风格–生活方式–社区关系–工作环境2.让学生分组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当地的胡同与现代化街区的情况第四步:胡同文化活动1.家庭生活习惯和娱乐活动2.社交和庆典活动第五步:总结感受1.学生分享调查结果和自己的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让学生对胡同文化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六、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结合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如课堂表现,调查报告等•重视学生沟通与讨论的成果和思考七、教学资源•胡同模型、图片资料、电子资源八、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调查深入了解当地的胡同文化和街区环境2.学生可以通过挑战设计个性化的胡同模型,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九、课程链接•历史课程————胡同的源流和发展•地理课程————城市规划及社会变迁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文化课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十、参考文献1.梁思成,陈从周:《北京城市设计》2.谭其骧:《中国城市发展史》3.魏明德:《胡同:北京旧城记忆》4.保罗·范德费尔德:《走近胡同学社会》以上就是本次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老师。
《胡同文化》优秀教案
《胡同文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胡同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胡同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通过胡同文化,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胡同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
2.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1.胡同文化内涵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胡同文化。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胡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简要介绍胡同的起源和发展。
2.胡同的历史背景(1)讲解胡同的历史背景,包括胡同的起源、发展过程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胡同为什么会在北京兴起?3.胡同的建筑风格(1)展示胡同建筑风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讲解胡同建筑风格的特点,包括四合院、大门、影壁等。
(3)组织学生讨论:胡同建筑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的关系。
4.胡同文化的内涵(1)讲解胡同文化的内涵,包括胡同语言、胡同生活、胡同风情等。
(2)展示胡同文化的相关资料,如胡同里的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等。
(3)引导学生思考: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5.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1)组织学生讨论: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2)讲解胡同文化对城市发展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3)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胡同文化。
(2)布置课后作业:调查身边的胡同文化,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内涵。
(3)鼓励学生参加有关胡同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胡同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了胡同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胡同文化内涵的理解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今后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引导。
同时,本节课在拓展环节,我鼓励学生参加有关胡同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进一步与社区、文化部门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胡同文化》教案「篇一」胡同文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及胡同文化的内涵。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掌握通过抓关键句理解文意的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三)德育目标: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怀旧与超脱,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并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教学重点:1.概括北京胡同建筑和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
2.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这种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为主,讲授法为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想:《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文章犹如一幅清淡、脱俗而又紧扣市民生活的风俗画,条理清楚,层次鲜明,通俗易懂。
在学生通过预习,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主要通过讨论法分析文章。
首先,从“文化”的.角度导入新课,引出“胡同文化”;然后,采用朗读法、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了解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锻炼学生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设计思考题,就“胡同文化”的精义展开讨论,引出对作者如何看待胡同文化及其衰落的思考,提供一些背景材料以便学生分析,然后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最后,总结本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文化”的角度导入,引出“胡同文化”。
二、新课内容(一)阅读文章,整体感知给同学们阅读时间,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文章,可以互相讨论,看看这篇文章的层次应该怎么划分,为什么?然后找同学回答。
教师适当指导划分层次需注意的要点。
讨论并得出结论:(展示文章划分层次的结果)第一层(1-4):胡同的特点。
第二层(5-12):胡同文化的特点。
第三层(13-15):胡同文化的没落,以及作者对胡同文化及其衰落的感受(二)研读文章第一层次,了解北京的胡同请大家思考一下:胡同的特点有哪些?(多媒体展示问题)阅读文章1-4段,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北京胡同的特点和独特魅力。
(3)学会用地理、历史、文化等角度分析胡同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感受胡同的视觉效果。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查、搜集有关胡同的历史、文化资料。
(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展示胡同分布和变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胡同的定义与起源(1)解释胡同的定义。
(2)介绍胡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北京胡同的特点(1)分析北京胡同的地理分布特点。
(2)探讨北京胡同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3. 胡同文化内涵(1)从历史角度分析胡同文化的发展。
(2)从文化角度阐述胡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4. 胡同的保护与传承(1)讨论胡同保护的意义和现状。
(2)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胡同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北京胡同的特点和独特魅力。
(3)胡同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承与保护。
2. 教学难点:(1)胡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2)胡同保护与传承的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展示法:展示胡同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胡同的视觉效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胡同的特点、文化和保护传承问题。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胡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胡同的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参与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北京胡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胡同的定义和起源,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胡同的特点(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地理、历史、文化等角度分析北京胡同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同文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一、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作家。
1939年
考入西南职大中国文学系。
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
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
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对市井民居的熟悉,经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
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
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二、《胡同文化》概说
汪先生的《胡同文化》是篇序文,原文有小标题“摄影艺术集《胡同文化》序。
”这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
作者把这普普通通的胡同,
从来源到起名分类和这数不清的胡同中凝聚浸透着独有
的胡同文化自然融化起来,使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和那
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态有了如些生动、深刻的理解,从中也流露出作者对胡同文化怀旧伤感的
感情。
三、有关“文化”的概念
1.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
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英·泰勒《原始文化》 2.“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
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辞海》四、要点分析
1.北京的胡同有何特点?
明确:可以得到如下概括:方正、取名、宽窄、网络等。
就其“方正”而言,使得北京人方位意识极强;从“取名”而言,其原因很多,有计数、物件、行业、人物、形状等但都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从“宽窄”而言,可反映出人的阶层不同;就“网络”来说,也体现了生
活方便、安静这一特点。
2.胡同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封闭”“满足”“袖手”“忍安”。
3.作
者是如何从“胡同”里发现“文化”意蕴的?
明确:作者通过介绍评论北京的胡同来剖析北京市民
的文化心态,从而揭示胡同文化的丰富内涵。
共15个自然段,文章开始从方正的胡同写起,写了胡同名称的来源,胡同的宽窄,胡同的作用,并由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谈到了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说明了胡同文化是北
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着引用、举例将其具体化: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居民们似乎都承袭了祖宗安
土重迁传统,蜗舍再破也不舍得“挪窝儿”;北京人的
理想住家是独门独院,但也讲究处街坊,婚丧嫁娶随份
子,但“休管他人瓦上霜”却也浸透着胡同文化的特点;由于北京市民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易满足;北京人
爱瞧热闹,但不爱管闲事;并用事例说明其文化精义是“忍”,即所谓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4.作者对胡同
文化的描写中,包含了什么感情?
明确:作者对胡同,对胡同中的市民生活,对胡同文
化的同情、理解、批判及文末的怀旧、留意略带伤感的
情感。
5.本文的语言朴实典雅,富有表现力,仔细品
味下列语句的内涵,体会这一语言特色。
(1)虾米皮熬白菜,嘿!
(2)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
北京人,真有你的!
(3)西风残照,衰草离坡,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明确:
(1)语言自然质朴,“嘿”一词的运用,令人咀嚼,把北京人那种易于满足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2)形象地写出了北京人逆来顺受,“忍”的思想。
(3)语言清新典雅,由形象描写到心理感受的描写,写出了北京胡同的衰败、没落。
五、能力训练
1.下列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和泥
份量
兵慌马乱
动辄得咎
B.赢弱
渎职
嬉笑怒骂
坐收鱼利
C.防碍
浮燥
风糜一时
刚愎自用
D.疏浚
哐骗
瑕瑜互见
如愿以尝 2.下列红色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人才的标准不是取决于掌握知识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知识的创新能力。
B.英国教师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和教法上一直享有很大的自治权,以致英国长期没有全国性的课程和教学大纲。
C.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的本质,.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h论文应该记载新的发现和新的结论,并且使人们获得新的知识。
D.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就非常敏感的“人才”、“人事”问题坦率直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群众生活_____________的农产品价格要坚决保持稳定。
②为防范贩毒分子的偷渡,许多国家都在
_____________增设了关卡。
③没有_____________过人生的苦辣,又怎能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
A.必需边境体会
B.必须边界体味
C.必需边界体味
D.必须边境体会 4.下列红色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新世纪已经来临,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栋梁之才的重担,义无反顾地落在了教育工作者肩头。
B.倘若进修单单是为一纸文凭,而没有提高水平,那么此种惟文凭的自欺欺人的进修究竟有多大实际意义?
C.作为领导干部,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决不能掉以轻心。
D.山东泰山队在99全国甲A联赛中,出类拔萃,实现了夺标的夙愿。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因特网作为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借计算机互联共享同样的信息。
B.夕阳也不甘寂寞,在“晚眺亭”的身上小心翼翼地
抹上了薄薄的一层晚霞的余辉。
C.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偏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D.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是沉还是浮,决定于浮力比固
体的重力大还是小。
6.填入下文横线的句子,与上下
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难忘的是雨季。
天潮潮地湿湿。
小街是一架古老的琴。
细细密密的雨点由轻而重,轻轻重重敲打着小街,低沉
的节奏里自有一种寂寞与凄凉。
时而有一股股细流沿瓦
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像一片片敲击音与重滑音流过小街。
_____________想冲破这雨帷,想走在小街上。
A.低沉的节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种单调。
B.寂寞与凄凉的节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种烦闷与不安。
C.烦闷与不安中又倏地增添了一种烦闷与凄凉。
D.单调的节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种烦闷与不安。
答案:1.B 2.D 3.C 4.B 5.A 6.D
《胡同文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由教案频道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