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集层类型特征及其潜在损害机理调研

合集下载

孤岛油田入井液地层伤害机理分析

孤岛油田入井液地层伤害机理分析

孤岛油田入井液地层伤害机理分析摘要:针对孤岛油田油井作业后,不能正常生产油井数目增多的实际情况,从引起地层伤害的内外因着手,对该区地层伤害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做出了定性结论,并对引起该区地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层伤害储层特征入井液孤岛油田孤岛油田2012年一季度进行油井作业156井次,其中22井次作业后因作业中地层伤害导致油井不能正常生产。

地层伤害已成为制约该油田正常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1 地层伤害机理当钻井、完井、采油、增产、修井等各种作业时,在储集层井壁附近造成流体(包括液流、气流或多相流,也可能在流体中还含有固体颗粒)产出或注入自然能力的任何障碍都是地层伤害。

地层伤害的机理是复杂的,需要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认识。

地层伤害的内因是地层本身的岩性、物性及油气水流体性质等造成伤害的原因,它是地层本身的固有特性。

研究地层伤害首先要弄清地层本身潜在的伤害因素。

1.1 地层本身潜在的伤害因素地层本身潜在的伤害因素,与地层的储渗特征、储层岩石中所含的敏感性矿物、储层岩石的表面性质以及储层流体性质有关。

1.2 外部因素作用下引起的储层伤害内因是地层被伤害的潜在可能性,只有在一定的外因的作用下才起作用,才使潜在损害成为真实损害。

地层伤害的外因是在施工作业时任何能引起地层微观结构原始状态发生改变,并使得地层的原始渗透率等有所降低的各种外部作业条件。

地层伤害内因与外因的综合作用主要是外来流体与储集层岩石的相互作用以及外来流体与地层流体的相互作用。

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容性、配伍性、适应性等的匹配程度,决定着伤害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1.2.1入井液与储集层岩石的相互作用,造成地层伤害:1.2.1.1 外来固相颗粒的堵塞与侵入含有固相(粘土、岩屑、加重材料、堵漏材料、水泥颗粒、射孔碎片、铁锈等)的入井液与地层接触时[1],在井内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之间压差的作用下,随着工作液渗滤的进行,固相颗粒进入储层孔道及射孔孔眼后,在表面或孔道中沉积,使地层渗滤面积减小,或使流动通道曲率增大,从而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

储集层

储集层

储集层概念及分类储集层的概念油气在地下是储存在岩石的孔隙、孔洞和裂缝之中的,就好像海绵充满水一样。

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作为储集层,应具备两个基本特性,即孔隙性和渗透性。

孔隙性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储集层储存油气的数量,而渗透性的好坏则控制了储集层内所含油气的产能。

储集层的概念强调了这种岩层具备储存油气和允许油气渗滤的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其中一定储存了油气。

如果储集层中含有了油气则称之为“含油气层”,若含有工业(商业)价值的油气则称为“油气层”,已经开采的油气层称为“生产层”或“产层”。

储集层的分类1)储集层的岩石类型储集层的基本特性是具有一定的孔隙和渗透能力,不论什么岩层,只要它具备了这两个特性就可以作为储集层。

例如,我国大庆油田为砂岩储集层;鸭儿峡油田底部油藏为变质岩储集层;在渤海湾盆地的岩浆岩内也发现了大量油气。

迄今为止,人们在几乎所有类型的岩石中都找到了油气。

但从目前找到的石油储量分布来看,绝大多数油气是储存在沉积岩内的,而且主要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者控制的油气储量与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9%以上,其他岩类所控制的油气储量不足1%。

储集层按岩石类型通常划分为三大类:碎屑岩储集层——主要包括砂岩、粉砂岩、砾岩等碎屑沉积岩,其中砂岩储集层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类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如礁灰岩储集层是世界上单井日产量最高的一类储集层;其他岩类储集层——包括火山碎屑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和泥页岩等。

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油田在这类储集层中获得一定产量的油气,并具有商业价值。

不同的储集层类型对油气藏的形成、油气的分布以及油藏开发动态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对储集层进行分类并详加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储层的储集空间包括3种基本类型,即孔隙、裂缝、和溶洞。

在自然界中,这3种储集空间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因而可形成不同的储层类型,如孔隙型、孔隙—裂缝型、裂缝—溶洞型、孔隙—裂缝—溶洞复合型。

储层损害机理--08.11.25(1)

储层损害机理--08.11.25(1)
(2)宏观尺度 ——岩心孔隙度、渗透率 ——岩心饱和度、润湿性 ——天然裂缝
(3)大型尺度
——测井、地震数据 (4)巨型尺度 ——试井、油藏规模
1 概 述 3. 油气藏工程地质描述内容
(1)矿物性质:敏感性矿物类型、产状和含量 (2)渗流多孔介质性质:孔渗性、孔隙和喉道 (3)岩石表面性质:比面、润湿性、吸入特性 (4)地层流体性质:油气水组成、高压物性、 析蜡点、凝固点、原油酸值等 (5)油气藏环境: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6)矿物—渗流介质—流体对环境变化的敏感 性及可能的损害趋势和后果
作业生产中油气层损害具有如下特点
(1)损害周期长
地层损害贯穿于油田开 发的全过程。 (2)损害范围宽 不仅发生在近井地带、 涉及到油气层深部。 (3)损害更具复杂性 地面设备多,流程长, 工艺措施种类和入井液 (4)损害更具叠加性 多种多样。 每一作业环节对地层造 正因为生产作业中油气层损害具有上 成的损害,都会在前一 述特点和复杂性,研究每个阶段油气层损 作业环节损害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重损害。 害的机理,并据此制定出针对性强的预防
对砂岩中泥质纹层、生物搅动对原生层理的破坏也 可观察,当用土酸酸化时,这些粘土的溶解会使岩 石结构稳定性降低,诱发出砂
2 薄片分析技术 骨架颗粒的成分及成岩作用
• 沉积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强烈地 影响着油气层的储集性及敏感性 • 了解成岩变化及自生矿物的晶出顺序对测井解释、
敏感性预测、钻井完井液设计、增产措施选择、注
制作铸体薄片的样品最好是成形岩心,不推荐 使用钻屑。 薄片厚度为0.03mm,面积不小于 15mm×15mm 未取心的情况除外,建议少用或不用钻屑薄片,
因为岩石总是趋于沿弱连接处破裂,胶结致密
的岩块则能保持较大的尺寸,这样会对孔隙发

储集层类型特征及其潜在损害机理调研

储集层类型特征及其潜在损害机理调研

储集层类型特征及其潜在损害机理调研摘要:保护油气层技术是提高油气井产量和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石油工业中一项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多部门并贯穿整个油气生产过程的重要技术。

正确识别油气层,掌握储集层的结构特点和岩性特征是分析储集层损害机理、保护油气层的重要前提。

本文从储集层类型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的储集层类型从其定义、岩石组成特点和结构特征等方面来分析其潜在的损害因素。

关键词:储集层类型岩石组成损害机理储集层损害的实质是油气层的有效渗透率下降,其原因包括外来固相侵入、微粒运移、敏感性损害、润湿反转等。

然而不同类型的储集层对不同因素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笔者结合不同储集层类型的特征对各种损害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兹对各储集层类型及其特征和潜在损害因素做如下分析探讨。

一、裂缝性储集层(1)储集层特征裂缝性储集层是指油气渗流通道主要为裂缝的储层,这些储层大多为碳酸盐岩。

裂缝性储集层岩石的非均质性强,裂缝开度具有不确定性,在勘探开发过程中易受外来流体和固相颗粒的损害。

由于裂缝性储集层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损害评价方法和潜在损害因素与空隙型砂岩相有较大的变化。

裂缝性储集层的潜在损害因素主要集中在固相颗粒运移堵塞和应力敏感性等方面。

(2)潜在损害因素1.流体敏感性引起的储集层伤害所谓储层流体敏感性是指在钻井完井过程中,外来流体与地层水不配伍,侵入的滤液与储层中的矿物发生物理化学作用,生成沉淀物沉积在裂缝和孔隙的通道中,形成流体流动的阻碍物,引起储层渗透率的变化。

2.固相颗粒运移堵塞引起的储集层伤害固相颗粒、微粒与钻井液中的各种组分的泥饼、滤饼及泥膜,是裂缝性储集层的主要损害因素。

泥饼以嵌入井壁部分孔、洞、缝的形式附着在井壁上,滤饼则以侵入裂缝的方式深入裂缝。

然而,泥饼的形成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固相和液相外来物的入侵。

倘若能够在井壁周围形成低渗透、高强度、质量好的泥饼,那么虽然孔隙体积减小了,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固相和液相的入侵,从而反倒保护了储集层。

第六章储层特征与评价

第六章储层特征与评价
特点:有裂缝大小不均匀,形态奇特,与溶孔、溶洞伴生, 常有陆源砂岩或围岩岩块充填。
㈡ 构造裂缝发育控制因素
1. 岩性因素(脆性) ⑴岩石成分:脆性由大到小:
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盐岩 →石膏
随着泥质含量增加,岩石脆性减弱,塑性增加; 硅质含量增加,岩石脆性增加,塑性减弱。 ⑵岩石结构 质纯粒粗的碳酸盐岩脆性大,易产生裂缝。 ⑶厚度及组合
A.粗而杂, 由砂岩、砾岩、泥岩混杂堆积. B.粒度粗, 分选差, 磨园差. C.成分复杂, 物性变化大。扇中最好,扇缘泥为主,扇顶 砾为主,分选差。
5.规模大小:最大的可达几百公里,厚度几千米 6.油田实例:克拉玛依 T(三叠) 克拉玛依组油层
洪积扇 砂砾岩体
㈡ 河流砂岩体(Fluvial sandstone)
㈡ 孔隙发育控制因素
1.原生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 浅水、高能沉积环境,结构较粗,原生孔发育。相反
则差 2.溶蚀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 ⑴ 岩石溶解度
影响因素较多,岩石矿物成分不同;岩石结构构造 一般情况: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⑵ 地下水的溶解能力
CO2含量高者溶解能力强 ⑶地貌、气候、构造因素的影响
三、碳酸盐岩的裂缝
分选好:1—2.5; 分选中:2.5—4, 分选差: >4.0。
㈢ 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和磨园度 1. 排列方式
最紧密排列: Ф理=25.9%; 中等排列: Ф理:25.9%~47.6%; 最不紧密的排列: Ф理=47.6。 说明:排列越疏松,孔隙半径越大,连通性越好,渗 透率越大。
2. 磨园度 概念: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园的程度。 等级:圆状、次圆状、次棱角状、棱角状 一般地:磨园度越好,岩石储集物性越好。

储层损害内部因素

储层损害内部因素
②原油与入井流体不配 伍形成高粘乳状液,胶质、 沥青质与酸液作用形成酸渣
③注水和压裂中的冷却 效应可以导致石蜡、沥青在 地层中沉积,堵塞孔喉
4 油气层流体性质
(3)天然气性质
与油气层损害有关的天然气性质主要是 H2S和CO2腐蚀气体的含量 和相态特征
腐蚀气体的作用是腐蚀设备造成微粒堵塞, H2S在腐蚀过程中形 成FeS沉淀,造成井下和井口管线的堵塞
②碱敏矿物。指油气层中与高 pH 值外来液作用产生分散、脱落或新的硅酸 盐沉淀和硅凝胶体,并引起渗透率下降的矿物。主要有长石、微晶石英、各类 粘土矿物和蛋白石
③酸敏矿物。指油气层中与酸液作用产生化学沉淀或酸蚀后释放出微粒, 并引起渗透率下降的矿物。 酸敏矿物分为盐酸酸敏矿物 ,主要有含铁绿泥石、 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赤铁矿、菱铁矿和水化黑云母; 和氢氟酸酸敏矿物 主要 有方解石、石灰石、白云石、钙长石、沸石、云母和各类粘土矿物
筛孔尺寸在45~710 μm范围内
2 油气层的敏感性矿物
(2)敏感性矿物的类型。敏感性矿物的类型决定着其引起油气层 损害的类型。根据不同矿物与不同性质的流体发生反应造成的油气层 损害,可以将敏感性矿物分为四类
①水敏和盐敏矿物。指油气层中与矿化度不同于地层水的水相作用产生水 化膨胀或分散、脱落等,并引起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矿物。主要有蒙脱石、伊 利石/蒙皂石间层矿物和绿泥石 /蒙皂石间层矿物
所以,对于干气层来说,应严格防止高矿化度的地层水及作业液进 入气层,以免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害
6 气藏特殊损害
6.4 气层油侵损害
对于凝析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凝析气在流入井眼时,由于温度和 压力的改变,可能会有凝析油析出
凝析气从井底上升到井口过程中,随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可能还会有 凝析油析出,而沿井壁下沉、倒流入气层,引起气层的渗透率降低

浅谈储集层的破坏与保护

浅谈储集层的破坏与保护

浅谈储集层的破坏与保护摘要:石油是储存在岩石的孔隙、洞穴和裂缝之中。

凡是具有孔、洞、缝,液体又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岩石,就叫做储集层。

石油就是在储集层中储集和流动的。

专业人员主要用孔隙度和渗透率两个因素来衡量储集层的优劣。

孔隙度的数值大,表明储藏油的空间大、可以容纳较多的石油。

渗透率的数值高,则表示孔隙、缝洞之间的连通性好,石油容易流动,容易采出来,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储集层的类型种类比较多,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即颗粒之间孔隙型储集层、溶蚀的洞穴型储集层和破裂的裂缝型储集层。

这些储集空间有的大到肉眼可以看见,有的微细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

我国已发现的储集层是多种多样的,但也超不出以上三种类型。

关键词:储集层破坏保护一、储集层破坏机理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属砂岩颗粒间的孔隙型储集层;以任丘油田为代表的属碳酸盐岩的溶蚀洞穴型和裂缝型储集层;以四川气田为代表的属碳酸盐岩裂缝型储集层。

还有一些特殊的储集层,如在辽河油田见到的火山岩储集层(孔隙型);在玉门鸭儿峡油田的变质岩储集层(裂缝型)以及青海油泉子油田的泥岩储集层(裂缝型)等等。

对于低渗透油气藏,通过室内研究发现,普遍存在着两种形式的伤害:一种是“水”的侵入造成的伤害;另一种则是固相颗粒的侵入造成的堵塞。

对于“水”的侵入造成的伤害,我国学者樊世忠在研究中发现:低渗透储层主要为水敏损害,特低渗透层主要为水锁损害。

这两种损害具有普遍性。

所谓水敏损害是指当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地层后引起粘土膨胀、分散和运移,从而导致储层渗透率不同程度下降的现象。

通常认为影响水敏的因素有四种:一为粘土矿物类型和分布状况;二为储层孔渗性质和喉道大小及分布;三为外来液体矿化度、含盐度、pH的影响和外来液体阳离子成分;四为温度等环境的影响。

水敏性粘土含量、类型、分布对储层特征的影响。

油气层水敏性的基本原因是储集层中含有可水化膨胀或分散运移的水敏性矿物,粘土矿物的水敏性大小的次序为:蒙脱石、蒙脱石/伊利石混层矿物、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此外分布状况也很重要。

第五章 储层特征研究

第五章  储层特征研究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二、 层间非均质性
--含油层系中多个油 层间的差异性。
多层合采情况下,层位越多、 层间差异越大、单井产液量越 高→层间干扰越严重 ● 高渗油层:水驱启动压力
低 高 中
低,易水驱;
● 较低渗储层:水驱启动压 力高,水驱弱甚至未水驱;
井网控制不住及层间干扰 形成的剩余油示意图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⑶ 连通系数--连通的砂体层数占砂体总层数的百分比。
--也可用厚度来计算,称之为厚度连通系数。
⑷ 连通体:各成因单元砂体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相互接
触连通所形成的复合体。★★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砂体连通后形成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 多边式--侧向上相互连通为主; ● 多层式--或称叠加式,垂向上相互连通为主; ● 孤立式--未与其它砂体连通者。
砂岩总厚度 Kn 100% 地层总厚度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二)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 砂层沉积和成岩条件不同,各层渗透率差异
1、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VK)
所统计的若干数值相对于其平均值的分散程度和变化 程度。 ★★
VK
(K i K )2 /n
i 1
n
K
Ki--层间某样品的渗透率值,i=l,2,…,n K --层间所有样品渗透率的平均值 n—砂层总层数
60 80
10
20
10161Fra bibliotek 12 1016
14
10
12
12 10
10 20 40 60
80
1 00
40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四、 层内非均质性
层内非均质性--指一个单砂层规模内垂向上的 储层性质变化。 ★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3. 储集层

石油地质学3. 储集层
第五章 储集层
页岩储层
蜂窝状小孔洞
页岩储层
第一节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一、储集层概述
储集层是指具有一定连通孔隙,能够使流体存储,并在其中渗透的岩层。 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储集层并不一定储存油气。 储存了油气的储集层称之为含油气层,或含油层、含气层。 对业已开采的含油气层则称之为产油气层或生产层。 储集层的研究对于油田工作来说是首当其冲的。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包括砂砾岩、砂岩、粉砂岩 以及未有胶结好的砂层,其中又尤以中细粒砂 岩和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
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为主,所谓粒间孔隙是指具有颗粒支 撑的碎屑岩在碎屑颗粒之间未被杂基充填、胶结物含量较少而留下的原始孔隙 。
二、储集层的特性
世界上绝大多数油气藏的储集层是沉积岩,只有少数油气藏的储集层是岩 浆岩和变质岩。
储集层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两大基本特性。这两大特性是衡量储集层性能 好坏的基本参数。
1、储集层的孔隙性 储集层的孔隙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 地壳中没有孔隙的岩石是不存在的,只是不同的岩石的孔隙大小、形状和 发育程度不同而已。
而把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 ,称为相对渗透率。并分别以Kg/K、KO/K、Kw/K表示气、油、水的相对 渗透率。
实验表明: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其饱和度(某一相流体体积与 孔隙体积之比)成正相关的关系。
在水饱和度未达到20%时,水不渗透,只有油渗透;当油饱和度低于15%时, 只有水通过岩石,油不渗透。在两曲线交叉点,油、气相对渗透率相等。
Г.И.捷奥多 罗维奇按渗 透率大小将 储集层分为 五级:
自然界中,储集层的渗透非常复杂,储集层内常有两相甚至三相(油、气、 水)。岩石对其中每种相的渗透作用与单相渗透有很大区别,为此提出了有效渗 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概念。

10第十章 储层敏感性解析

10第十章 储层敏感性解析

储集层损害是由储集层内部潜在损害因素及 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部潜在损害因素主要指储集层的岩性、物 性、孔隙结构、敏感性及流体性质等储集层固 有的特性。 外部条件主要指施工作业过程中引起储集层 孔隙结构及物性的变化,使储集层受到损害的 各个外界因素。
一、岩石成分及孔隙结构对储集层损害 的影响 1、敏感性矿物的影响 2、孔隙结构的影响
可能损害地层的几类敏感性矿物
2、孔隙结构的影响
孔隙结构也是影响储集层损害的一个重 要因素,特别是喉道的大小、几何形状对 储集层的伤害最为敏感。
二、外来流体与储集层相互作用导致 储集层的损害
1、外来流体中固相颗粒的侵入
固相颗粒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为了达到流体某种性质而加入的添加剂;
另一类是混入流体中的矿物或其它杂质的碎屑。
1、敏感性矿物的影响
敏感性矿物的概念
指储集层中与流体接触易发生物理、化学或物理化 学反应并导致渗透率大幅度下降的一类矿物。
常见的敏感性矿物可分为水敏性矿物、酸敏性矿物 、碱敏性矿物、盐敏性矿物及速敏性矿物。矿物当与水溶液作用时,将产生晶 格膨胀或分散破碎,从而堵塞孔隙或喉道,使储集层 渗透率下降,此类矿物称之为水敏性矿物,通常具有 阳离子交换容量大的特点。
2、储集层内部颗粒运移
储集层中的细小矿物颗粒在外来流体的流速过大或 存在压力激烈波动时,在流体冲刷作用下,未胶结或胶 结疏松的颗粒发生运移,至狭窄的喉道处,形成堵塞。 有时还会形成“油井出砂”。
3、储集层内部化学沉淀或结垢
外来流体与组成储集岩的矿物或储集岩中流体相接 触时,在地层条件下,经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将在 孔隙壁上形成化学沉淀或结垢,使孔隙缩小、吼道堵塞 ,储集层物性变差。 乳化物、有机结垢、无机结垢、某些化 学沉淀物

3.储集层与盖层(11级)详解

3.储集层与盖层(11级)详解

2.束缚水饱和度
束缚水:被吸附在颗粒表面或孔隙内,不能自由流动,在油 气排采中,不能驱除的那部分水分。 微细毛管孔道中的毛管滞水,亲水岩石颗粒表面的薄膜滞水
束缚水饱和度:含油岩层中不可驱替水的体积与岩石总孔隙 体积之比。
影响束缚水饱和度的主要因素: 孔隙结构 泥质含量 流体性质
3.残余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
五、储集岩(层)的孔隙结构的表征
测试方法——压汞法Mercury porosimetry (MIP): 又称汞孔隙率法。是测定部分中孔和大孔孔径分布的方法。 基本原理:汞对一般固体不润湿,欲使汞进入孔需施加外
压,外压越大,汞能进入的孔半径越小。因此,测量不同外压 下进入孔中汞的量即可知相应孔大小的孔体积。
Vt
(2)有效孔隙度(率)
★岩石中相互连通的 、且在一定压力差下 、 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即有效 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je = Ve 100 %
Vt
——同一岩石的有效孔隙度总是小于总孔隙度。
二、储集岩(层)的渗透性
1.岩石的渗透性:一定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 连通孔隙的性质。
1. 碎屑岩原生孔隙类型
残余粒间孔隙:原生粒间孔隙在成岩过程中被自生矿物如粘 土矿物、方解石、自生石英部分充填胶结后而形成的孔隙。
2.碎屑岩次生孔隙
由于砂岩中的原生、次生孔隙在结构上很相似,70年代 以前,大多数人认为砂岩孔隙主要是原生的,现有研究表明, 次生的也占有较大比例。
使
成岩作用
形成的次生孔隙 砂岩的次生孔隙分布特征:
与排驱压力值相对应的就是最大连通孔隙喉道半径(rd)。 歪度:指孔隙大小分布偏于粗孔径还是细孔径的状况。偏于粗
孔径称为粗歪度,偏于细孔径称为细歪度. 因此,也叫毛管压力曲线形态的偏斜度。

储层主要损害机理

储层主要损害机理

1 储层主要损害机理1.1 储层岩性、物性分析根据冷87 井、冷103 井、冷深85 井和冷科1 井等探井薄片鉴定报告和储层岩样的X2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可知该地区储层泥质含量为6 %~15 % ,粘土含量很高,为13 %~17 % ,蒙脱石含量为10 %~14 % ,伊/ 蒙间层矿物含量为4 %~9 %,伊/ 蒙间层矿物间层比为20 %~58 % ,属于水敏性较强的储层;由冷四 1 井压汞分析结果可知,该地区油气层孔喉半径为2100 ~13136 μm , 渗透率为( 0187 ~554160) ×10 - 3 μm2 ,孔隙度为719 %~2615 %。

基本上可将其定位为中孔中渗和中孔高渗的储层[1 ] 。

1.2 储层敏感性预测及损害机理诊断在缺少具有代表性的岩样和系统的储层岩性、物性资料的情况下,笔者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储层敏感性预测新方法,结合现场调研资料,针对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储层,对其 5 种敏感性潜在损害的程度进行了预测,其结果表明:1) 尽管储层中粘土矿物(即泥质) 含量较高,但由于其中非膨胀性的粘土矿物———高岭石和绿泥石含量较低,因此因微粒运移导致的速敏损害较弱,储层速敏性为弱;2) 因蒙脱石和伊/ 蒙混层等水敏性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储层水敏性为中偏强,这一结果与岩石矿物组分分析的结果相吻合;3) 由于地层水矿化度较低,因此发生盐敏损害的危害性较小,储层盐敏性为弱;4) 绿泥石为含铁的粘土矿物,经验表明,储层中少量绿泥石的存在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盐酸酸敏性,储层具有中偏弱的盐酸酸敏性;5) 由于碱敏性矿物含量较低,因而储层碱敏性为中偏弱。

该地区钻井过程中,引起储层损害的主要因素为:(1)钻井液中固相颗粒的侵入;(2)粘土矿物水化膨胀和分散。

因此,必须尽力提高钻井液的抑制性和封堵性,特别是对保护储层暂堵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2 保护储层暂堵方案的优化设计2.1 优选暂堵剂颗粒尺寸分布的新方法理想充填的含义是:对于保护储层的钻井液,需要根据孔喉尺寸加入具有连续粒径序列分布的暂堵剂颗粒来有效地封堵储层中大小不等的各种孔喉,以及暂堵颗粒之间形成的孔隙。

储集层

储集层

储集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储集层中储集了油气称含油气层。

投入开采后称产层。

一、储集层的孔隙性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P t =V p /V t *100%有效孔隙度:指彼此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化在其中流动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P e =V e /V t *100%二、储集层的渗透性渗透性: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

达西定律:K :为岩石的渗透率,其大小与岩石本身的性质有关。

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油气水分别用Ko 、Kg 、Kw 表示。

相对渗透率: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油气水分别表示为Ko/K 、Kg/K 、Kw/K 。

三、储集层的孔隙结构1. 概念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以及相互关系。

2. 研究方法① 孔隙铸体薄片法:把岩石切片,孔隙注入红颜色的胶体,制成薄片,在镜下观察其孔隙及喉道的类型、形状、大小等特征。

②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增大。

③ 压汞曲线法四、流体饱和度流体饱和度:油、气、水在储集岩孔隙中的含量分别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气、水的饱和度。

碎屑岩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的岩类包括: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其中物性最好的是中—细砂岩和粗粉砂岩。

一、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①粒间孔隙②特大孔隙③铸模孔隙LPA K Q ⋅∆⋅=μ④组分内孔隙⑤裂缝二、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的因素1.沉积作用是影响砂岩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因素矿物成分:矿物的润湿性强和抗风化能力弱,其物性差。

沁水盆地储层特征及潜在损害因素分析

沁水盆地储层特征及潜在损害因素分析

沁水盆地储层特征及潜在损害因素分析姜天阳;王广达【摘要】针对页岩气开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储层损害问题,笔者从构造特征、孔渗结构、温度压力、地层水组分、层系特征等方面详细描述了沁水盆地页岩气储层特征.通过对岩样进行的TOC测试、Ro测试、扫描电镜分析、薄片鉴定、全岩分析及含气量分析,得到了储层存在潜在的水敏、速敏和酸敏损害,考虑到页岩储层渗透率低、层理和微裂缝发育丰富等特点,储层也会存在一定的固相损害和应力敏感特性,钻井过程中应注意预防这些伤害.%In view of the reservoir damag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shale gas,the author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gas reservoirs in Qinshui basin from aspects of structural features,pore structure,temperature and pressure,formation layer water composition,,the TOC,Ro,SEM,slice identification,whole rock analysis and gas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rock samples,the potential water sensitivity,speed sensitivity and acid sensitivity of the reservoir are obtained.Considering the shal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low,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fractures is rich,the reservoirs will also have certain solid damage and stress sensitivity characteristics.During drilling and completion,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revent these damages.【期刊名称】《矿冶》【年(卷),期】2017(026)005【总页数】5页(P90-94)【关键词】沁水盆地;储层特征;页岩气;水敏【作者】姜天阳;王广达【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Abstract : In view of the reservoir damag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shale gas, the author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gas reservoirs in Qinshui basin from aspects of structural features, pore structur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ormation layer water composition, , the TOC, Ro, SEM, slice identification, whole rock analysis and gas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rock samples, the potential water sensitivity, speed sensitivity and acid sensitivity of the reservoir are obtained. Considering the shal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low,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fractures is rich, the reservoirs will also have certain solid damage and stress sensitivity characteristics. During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revent these damages.KEY WORDS: Qinshui basin;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shale gas; water sensitivity页岩气不同于常规砂岩储层,页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很低,而且黏土矿物含量高,开发生产主要以裂缝为主要流动通道,这三大特征带来了诸多问题〔1-7〕:1)页岩基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很低,气体和液相在孔隙通道中的流动不遵循达西定律,因此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定难度很大,常规渗透率测定装置和驱替试验装置不适用于页岩基岩的评价;2)黏土矿物含量高,更容易造成井壁失稳和储层伤害问题;3)而以裂缝为主要流动通道的生产开发方式,决定了常规以孔隙通道为评价对象的研究方式不再适用于这一类型的相关储层保护研究。

第3章 3影响储层特征因素

第3章 3影响储层特征因素

分散质点式:以自生高岭石最典型--呈假六边形、书页状、蠕虫状等。
分割原始粒间孔、堵塞孔隙喉道。
薄膜式:最常见的是蒙皂石、绿
泥石、伊利石和混层粘土矿物。减小 孔隙有效半径,常造成孔喉堵塞。
搭桥式:
粘土矿物晶体自孔隙壁向孔隙空 间生长,直达另一侧孔壁,形成粘 土桥。 常见的是条片、纤维状自生伊利 石,其次是蒙脱石和混合层粘土矿 物,而高岭石粘土桥少见。 搭桥式粘土,特别是纤维状伊利石,使原粒间孔被肢解 切割,变得迂回曲折,成为粘土矿物晶粒间的微细孔隙。

2、构造活动影响区域地热梯度的变化

中国东部的沉积盆地: 构造活动强,地壳厚度小,地热梯度高, 生油岩成熟演化快, 聚油期早于强压实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油藏。 我国西部的沉积盆地: 地壳厚度大,地热梯度低, 第三纪的原生油藏埋藏深度较大,

与东部相比较,相同深度的成岩作用相对较弱。
3、构造运动产生断层和裂缝,影响储集性能
1、裂缝产状
2、裂缝组系及油藏内发育分布规律
3、裂缝发育程度
4、裂缝开启程度、充填程度及有效开启程度 5、裂缝力学性质
6、裂缝的储油能力和渗流能力
7、裂缝的溶蚀改造情况
第 四 节
影响储层特征的地质因素
一、沉积环境的影响 二、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三、构造作用的影响
一、沉积环境的影响
沉积条件不同
2、破坏储层储集性的成岩作用
⑴ 机械压实作用--● 颗粒接触由点粒紧密排列。

⑵ 胶结作用 ⑶ 压溶作用--随埋深增加,压实影响越来越小,
压溶作用占主导地位: ● 使颗粒间呈线接触、凹凸接触 或 缝合线接触

使孔隙水中硅离子浓度增加,形成石英次生加大→φ↓

酸化过程中的储层伤害与储层保护

酸化过程中的储层伤害与储层保护
酸化过程 中的储层伤害与储层保护
周生武整理
2019.12
目录
一、概述 二、储层的潜在伤害因素 三、酸化作业中油层伤害因素分析 四、酸化作业中油层保护措施
一、概述
油气层伤害是指在钻井、完井、生产、增产及提高 采收率过程中任一作业环节造成的油气流体通道堵塞致使 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保护油气层技术是建立在对油气层伤害机理进行深 刻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筛选施工作业方式和参数,优 化筛选入井液体系,避免或者减轻对油气层的伤害。
4、酸敏指酸液进入地层与地层中的酸敏性矿物 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或者释放颗粒而导致渗 透率下降的现象。不同的酸液类型和配方,不同 的反应条件,产生酸敏的程度也层中的碱 敏性矿物成分或者地层流体发生反应生成不 溶性沉淀而造成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6、敏感性矿物就是指容易在外来因素影响下 导致地层发生敏感性伤害的矿物成分。根据 引发敏感性类型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流速敏 感性矿物、水敏矿物、盐敏矿物、酸敏矿物 及碱敏矿物等。粘土矿物是主要的敏感性矿 物。
2、酸液与油层流体不配伍产生酸渣 当酸液与油层流体接触时,主要存在两种伤害机理,
即微乳液的形成以及沥青烯淤泥的沉积。根据原油重质组 分的特性,可将其划分为石蜡质原油或沥青质原油。沥青 质原油中存在大量沥青烯,它们以胶态分散体系的形式存 在,属非晶体。沥青烯胶束以胶溶的高分子量的聚芳烃分 子为核心,并被分子量较低的中性树脂和芳香烃类化合物 所环绕,每个胶束均由多个环圈层组成,5个圈层堆积起来 就形成沥青烯颗粒。人们称酸处理作业中由原油与酸接触 而产生的沥青烯淤泥为酸渣,这种酸渣与自然生成的沥青 烯沉积不同,它是一种胶状的不溶性产物。酸渣一旦产生, 会对油层带来永久性伤害,一般很难加以消除。酸渣的形 成主要原因是使用高浓度酸液、油层中有三价铁离子存在 等。当油层水中含有K+,Na+,Ca2+和Mg2+等离子时,酸液特 别是含氢氟酸的土酸将与这些离子作用产生氟硅酸盐有害 沉淀。

储集层保护技术

储集层保护技术
缩径喉道:
孔隙和喉道尺寸相差不大,不易堵塞,外来固 相易侵入;粒间胶结物少,固结松散,易出砂 和井壁坍塌,
点状喉道:
孔隙与喉道差异大,喉道小,易出现微粒堵 塞、水锁和贾敏损害
片状喉道:
喉道长而细小、弯曲、粗糙,渗透率低,易 出现微粒堵塞、水锁和贾敏损害。
管束状喉道:
喉道细小、弯曲交叉,易导致紊流;微粒在 喉道交叉处易沉积堵塞;易水锁、贾敏和乳 化堵塞损害。
伊利石和蒙脱石平行排列于骨架颗粒表面,呈包覆 状。
损害影响
流道表面光滑,阻力小,不易速敏;
表面带负电,亲水性强,易水化膨胀 而减小流道,甚至导致严重水锁。
骨架颗粒
粘土分布
栉壳型
绿泥石呈叶片状垂直分布于骨架粒表面
损害影响
流道表面粗糙,阻力大,绿泥石易 被折断形成微粒,产生速敏; 酸蚀形成Fe(OH)3胶体,和SiO2凝 胶体,堵塞喉道。
一 . 油气层潜在损害因素
1. 敏感性矿物对损害的影响
敏感性矿物-在与外来流体接触过程中,容易发
生化学作用而降低渗透率的矿物。
矿物类型; 矿物产状; 矿物含量。
分析方法
矿物类型对油气层的损害
水敏(盐敏)矿物-粘土矿物
粘土矿物(按水化膨胀性大小排列):
蒙脱石 伊/蒙混层 粘土矿物损害机理
伊利石
绿/蒙混层
矿物含量-粘土矿物总含量(泥质总含量)-粘土矿 物重量百分数
粘土矿物总含量<5% 粘土矿物总含量>10%
不易损害; 容易损害。
粘土矿物总含量越高、与液相接触面积越大,损害的
可能性就越大。
2 . 孔隙和喉道结构对损害的影响
孔隙、喉道结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 分布、连通性。

潜山储集层识别及储层特征研究

潜山储集层识别及储层特征研究

潜山储集层识别及储层特征研究本文结合潜山储集层的主要类型分析,分别对碳酸盐岩和变质岩储集层的岩性识别、储层识别、储层特征性质等进行了研究,从而为潜山开发提供了地质特征依据。

标签:碳酸盐岩;变质岩;储层识别辽河油田的勘探开发中,潜山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大民屯凹陷区域,已探明的潜山储量在4*108t以上。

结合岩心分析、测井交会图分析等技术措施,对主要岩性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在大民屯凹陷的安福屯潜山和西部曙光潜山带,主要分布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在东胜堡潜山、牛心坨潜山等区块,主要分布的是变质岩储层。

有必要对这两大储集层进行识别和特征分析,从而为储层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1 碳酸盐岩储层1.1岩性识别。

区块内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包含泥质岩、灰岩和白云岩三类,通过岩心观察,结合试油分析,泥质岩含有油气资源较少,而高纯度的白云岩、灰岩以及含泥质较少的灰岩和白云岩含有油气资源较多。

在岩性识别上,三类岩层都具有明显的测井曲线差异,其中泥质岩主要是“三高一低”:高自然伽玛、补偿中子和声波时差,低地层补偿密度;白云岩主要是“三低一高”:地自然伽玛、补偿中子和声波时差,高地层补偿密度;石灰岩的测井曲线特征与白云岩类似,但是因为岩层矿物成分的差异,其密度比白云岩更低。

具体测井数值如表1所示。

1.2储层识别。

在岩性识别基础上,可以结合大民屯凹陷的潜山储层已经开发的资料进行分析,对不同储层对应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储集层划分。

基于岩性分析,碳酸盐岩层主要分为两种储集层形式:致密砂岩储集层,无裂缝、孔洞发育,也没有泥质含量;纯度较低的储集层,含有较多的泥质含量。

1.3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的潜山储层存在较为复杂的储集空间类型,存在裂缝、孔隙和溶洞三种类型,裂缝包含构造微裂缝、宏观构造缝和晶间缝等;溶洞主要沿着裂缝发育,也存在一些砾间缝,一般都不会独立存在;孔隙大都是粒间溶孔和晶间孔。

在研究区块中,存在由宏观裂缝和溶洞、微观裂缝共同构成的复合型的储层。

储层敏感性

储层敏感性

(4)粒度分析 原因:未胶结或胶结差的细粒→外来液体→冲散、运移
分析方法: •较疏松碎屑岩―筛析法、沉降法 •泥质外的胶结物―
(5)常规物性分析 岩石孔隙度、渗透率、流体饱和度 低孔、
(6)毛管压力测定 Barkman & Davidson研究成果(1975): 孔隙结构越差↑→储层损害↑
2、流体分析 分析不同流体化学成分,预测化学结垢的可能性 流体种类: 地层流体―地层水 外来流体―注入水、工作液(泥浆滤液、射孔液等)
•氢氟酸:
酸敏性矿物:含钙高的矿物,方解石、白云石、钙长石
沸石类(浊沸石、钙沸石、斜钙沸石、片沸石、辉沸石等)
储层矿物与敏感性分析表(据姜德全等,1994,有修改)
敏感性矿物 蒙脱石
伊利石
高岭石
绿泥石 混层粘土
含铁矿物 方解石 白云石 沸石类 钙长石 非胶结微粒: 石英、长石
潜在敏感性
水敏性 速敏性 酸敏性
注:3―强;2―中;1―较弱
第三节 储层敏感性评价
一、潜在敏感性分析
1、岩石基本性质实验分析 测试项目:岩石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毛管压力测定、粒 度分析、阳离子交换试验等。
(1)岩石薄片鉴定 岩石最基本性质、敏感性矿物的存在与分布。鉴定内容: •碎屑颗粒、胶结物 •自生矿物和重矿物 •生物或生物碎屑 •含油情况 •
(2)X衍射分析 鉴定微小的粘土矿物,测定其相对和绝对含量:
•蒙脱石 •伊利石 •高岭石 •绿泥石 •伊/蒙混层
•绿/蒙混层
(3)扫描电镜分析 •粘土矿物及其它胶结物:类型、形状、产状、分布 •岩石孔隙结构:特别是喉道大小、形态及喉道壁特征 •孔隙结构与颗粒、充填物之间的空间联系 • 粘土矿物水化前后的膨胀特征 •电子探针:了解岩样化学成分、含铁矿物含量及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保护油气层技术是提高油气井产量和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石油工业中一项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多部门并贯穿整个油气生产过程的重要技术。

正确识别油气层,掌握储集层的结构特点和岩性特征是分析储集层损害机理、保护油气层的重要前提。

本文从储集层类型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的储集层类型从其定义、岩石组成特点和结构特征等方面来分析其潜在的损害因素。

关键词:储集层类型岩石组成损害机理
储集层损害的实质是油气层的有效渗透率下降,其原因包括外来固相侵入、微粒运移、敏感性损害、润湿反转等。

然而不同类型的储集层对不同因素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笔者结合不同储集层类型的特征对各种损害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兹对各储集层类型及其特征和潜在损害因素做如下分析探讨。

一、裂缝性储集层
(1)储集层特征
裂缝性储集层是指油气渗流通道主要为裂缝的储层,这些储层大多为碳酸盐岩。

裂缝性储集层岩石的非均质性强,裂缝开度具有不确定性,在勘探开发过程中易受外来流体和固相颗粒的损害。

由于裂缝性储集层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损害评价方法和潜在损害因素与空隙型砂岩相有较大的变化。

裂缝性储集层的潜在损害因素主要集中在固相颗粒运移堵塞和应力敏感性等方面。

(2)潜在损害因素
1.流体敏感性引起的储集层伤害
所谓储层流体敏感性是指在钻井完井过程中,外来流体与地层水不配伍,侵入的滤液与储层中的矿物发生物理化学作用,生成沉淀物沉积在裂缝和孔隙的通道中,形成流体流动的阻碍物,引起储层渗透率的变化。

2.固相颗粒运移堵塞引起的储集层伤害
固相颗粒、微粒与钻井液中的各种组分的泥饼、滤饼及泥膜,是裂缝性储集层的主要损害因素。

泥饼以嵌入井壁部分孔、洞、缝的形式附着在井壁上,滤饼则以侵入裂缝的方式深入裂缝。

然而,泥饼的形成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固相和液相外来物的入侵。

倘若能够在井壁周围形成低渗透、高强度、质量好的泥饼,那么虽然孔隙体积减小了,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固相和液相的入侵,从而反倒保护了储集层。

3.应力敏感性引起的储集层伤害
由于有效应力改变而引起的储层物性的变化即为储层应力敏感性。

应力敏感
是由很多扁平的裂缝或裂缝状的孔隙和毛细管关闭引起的,由于应力敏感性的存在,岩心渗透率下降50%-90%。

与砂岩孔隙性储集层损害因素不同的是裂缝性储集层存在滞后效应,即同一个有效应力条件下,有效应力从大到小测时的渗透率小于从小到大测时的渗透率。

此外,当有效应力增加时,各种孔隙介质的应力敏感度是不同的。

裂缝首先被压缩,且卸压后很难恢复原状,然后是喉道、晶间孔被压缩,导致孔隙体积的减小。

当有效应力进一步增加时,由于颗粒的支撑作用,储层岩石基本不再发生变化,渗透率趋于稳定。

二、火山岩储集层
(1)岩石组成及特征
所谓岩浆岩,是指主要由地壳或上地幔深处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壳构造运动的驱使下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因为在岩浆冷凝和结晶过程中失去了大量挥发成分,所以岩浆岩的成分与岩浆的成分是不完全相同的。

岩浆岩的矿物根据化学成分和颜色可以划分为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两类。

(2)储集层特征
火山岩储集层主要是指火山喷发岩形成的储集层,常见的有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流纹岩等。

根据火山岩的结构特征,可分为4种岩性:火山角砾岩、熔岩角砾岩、凝灰岩和熔岩。

这几种岩性在电性上易于区分。

凝灰岩表现为高时差、低密度、低电阻率和高伽玛;角砾岩表现为高时差、中低密度、中电阻率和低伽玛;熔岩表现为低时差、高密度、高电阻率和高伽玛。

安山质火山岩可发生碳酸岩化、绿泥石化,含铁矿物有磁铁矿、角闪石和辉石,岩石可能发生酸敏。

(3)潜在损害因素
1.含铁、镁矿物酸敏性引起的储集层伤害
火山岩储层主要以安山岩火山岩为主,夹有部分玄武岩。

它们的喷出相为火山角砾岩、溢流相为安山质和玄武质熔岩,过度相为熔结角砾岩。

这些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镁、铁物质,可以形成铁镁矿物,也可以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凝灰质和火山玻质中。

不管铁、镁以何种形式存在,它们都是构成储层酸敏伤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2.碱敏、水敏、速敏和微粒运移引起的储集层伤害
火山岩储层中存在有大量的原生铁镁矿物,如角闪石、辉石、黑云母和磁铁矿,同时火山岩的成岩过程中又形成了大量的敏感性矿物,如斜长石变为了绢云母和伊利石,暗色铁镁矿物变为绿泥石、绿蒙混层矿物,凝灰质变为沸石和伊蒙混层矿物,这些矿物都是引起储层碱敏、水敏、速敏和微粒运移伤害的主要因素。

3.孔隙特征和网络结构引起的储集层伤害
火山岩储层具有孔隙直径小、喉道窄的特征,1μm以下的喉道为主要的流动孔隙。

基质孔隙主要发育在火山角砾岩中,而微裂缝主要发育在熔岩和溶解角砾岩中。

由于小孔隙细喉道,一旦由于各种敏感性和微粒运移造成储层伤害就很难恢复渗透率。

三、变质岩储集层
(1)岩石组成及特征
变质岩是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使原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改变所形成的岩石。

根据原岩种类的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两种: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为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为副变质岩。

正由于变质岩是由不同的原岩经不同的变质作用形成,因此其化学成分一方面与原岩的化学成分有关,同时又与变质作用特点有关。

(2)储集层特征
变质岩储层中几乎不存在原生孔隙,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主要是微观构造缝、溶蚀缝和张开的解理缝等,其次为碎裂粒间孔、溶蚀孔等。

储集性最好的储层岩石以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其碎裂岩为主,其储集空间以宏观裂缝和碎裂粒间孔、缝为主。

储集性一般的储层岩样为黑云母变粒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和片麻岩,其储集空间以是微裂缝、微孔隙为主,宏观裂缝较少。

储集性最差的储层岩性主要为蚀变或者裂缝被充填的片麻岩,其储集空间以部分被充填的微裂缝、微孔隙为主。

(3)潜在损害因素
1.充填作用引起的储集层伤害
溶蚀作用会使一些矿物质沉淀、重结晶,沉淀物堵塞早期形成的孔隙和裂缝,是缝隙或空洞变小甚至形成死缝,进而使原来具有储集性的空间演变为不具备储集性的空间。

常见的充填矿物有自生石英、方解石、绿泥石等。

此外,岩浆后期的液体进入早期形成的孔隙也会产生沉淀堵塞储集空间。

2.矿物敏感性和应力敏感性引起的储集层的伤害
由于变质岩储集层的油气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主要是裂缝,因此岩层中的敏感性矿物的各种敏感性将会产生出微粒堵塞裂缝。

此外,有效应力的改变也会引起储层裂缝、孔隙和毛细管的关闭,使储层的渗透性下降。

四、结束语
大量的实践表明,油气田的高效开发离不开储层保护,防止储层损害已经成为油气井作业及油气田开发优化的重要目标,是开发效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

本文从储集层的类型出发,结合各储集层的特征分析了其潜在的损害因素。

从这些潜在的损害因素出发建立起针对具体油气藏完整系统的油气层保护技术,大幅度增加采收率,进而增加产量,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 杨胜来魏俊之,油层物理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 刘吉余,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第四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3] 伍友佳蔡正旗,油藏地质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