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细碎化空间尺度差异与整治协同(金晓斌 著)思维导图
专题知识体系对比与分析框架图 (2)

运输
工业区位因素土地
集聚
§3工业区位因素
与工业地域联系工业联系
工业转移和集聚
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开发区和专业化产业区
工业与环境
活动:(探究1)从工业区位角度分析重工业基地区位变化的原因
阅读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活动:(思考)风向频率与工业布局
阅读2:信息化与工业布局
活动:(探究2)结合了结情况,以某工厂为例分析其发展及不足
加速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减缓
§2交通运输
布局变化的影响
影响分布密度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影响分布位置
案例2: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
案例3: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
教
版
湘
教
版
湘
教
版
地理2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农矿业与自然环境联系最密切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工业区位选择多样
阅读2:农业生产活动
活动:(思考2)分析影响所给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技术因素
阅读3:绿色农业
活动:(思考3)分析影响所给现象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阅读4:几种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
阅读5:自给型农业和集约型农业
活动:(探究)
将所给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分类
分析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及其原因
活动:(思考4)我国的水田和旱地
分为多种类型
活动:结合资料分析水稻生产的区位布局
分析江西省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的布局原因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变迁的原因
案例1:分析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案例2: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分布小农经营
季风水田农业单位面积产量高,但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思维导图

第4 章植物与土壤思维导图目录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岩石风化因素:风、流水、温度的剧烈变化、化学熔迎作用、生物的作用如图用相同体积的铁块来替代土壤块,测出两次用水的量,求出体积土壤生物燃烧干燥的土壤,质量会变小从岩石到土壤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士康的成分M证明土壤中有水的实哈证明土壤中含有机物的实验证明土壤中含无机盐的实验试管口出现了水滴土壤浸出液先通过I /过滤,收集滤液,I \ /然后放入蒸发皿]绛中,用酒精灯加热I X 蒸发,蒸发皿中出现白色结晶物土壤主要由矿物质、腐渣质、水和空 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物质组成 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占固体95% ) 矿物质颗粒的大小是影响土壤结构卜土壤颗粒 和功能的最重要的因素 砂粒(粗)、粉砂粒、黏粒(细) 砂土类土填 砂粒多,跖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土场的类型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
土壤颗粒较细曲+必+格.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 疆士T ™ ;量。
土填质的较均匀黏土类土壤黏性最强,砂土类 土壤黏性最弱 位大的,空隙大,透水性好 e 土壤渗水性 土壤黏性 心 不太疏松,也不太独。
通气、 砂士心壤、透水,能保水、保肥透水性强,保水性差❷土壤保水性 空隙越大,通气性越好 ❷土壤通气性土壤性状之间的联系鹿踞疏松,不易黏结,通 气、透水性能强,易 干旱。
有机质分解 快r 易流失既通气、透水,又保 水、保肥,能为植物 生长提供充足的水 分、空气和有机质,湿时黏.干时硬。
保水、I 保fl 巴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根毛区根系对植物起到固定作用,另外每条根无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根冠:壁薄、细胞排列外松内紧。
保护分生区:壁商、核大、质浓、空。
分裂伸长区:停止分裂,生长较快。
伸长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扩大吸收面积。
是吸收的主要部位最主要是氮、匿、钾元素.其它镁、硫等氮:合成直浪系和须唳系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原料磷: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钾: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缺氮值株矮小,叶色发黄缺少症状I缺磷植株暗绿帚红缺钾植株矮小,叶上有褐斑无土栽培:提供它所需的水和无机盐开囿定根据细胞液浓度差异一外树皮、内树皮(内恻为韧皮部)木质部形成层树皮包在茎的外层,分外树皮和内陶皮.对植物具有断作用初皮部位于树皮靠近木质部的部位,韧皮部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筛管髓位于茎的中央.其细胞体积较大. 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在切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就是能用手剥开树皮的地方)有形成层。
第三次土地调查思维图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整治成果
基本农田
O
永久基本农田图斑
永久基本农田注记
C
临时用地
临时用地注记
C
批准未建设土地
批准未建设土地注记
M
城镇村等用地
其他土地要素
M
城镇村等用地注记 耕地等别
耕地等别注记
重要项目用地
重要项目用地注记
开发园区
开发园区注记
基本农田保护区块
雪
1104A 养殖坑塘
1201空闲地 1202设施农用地
1203田坎 1204盐碱地 1205沙地 1206裸土地 1207裸岩石砾地
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分类
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
定位基础 境界与政区
地貌
栅格数据 土地利用
土地权属
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数据来源分析
测量控制点 数字正射影像图纠正控制点
测量控制点注记
0303红树林地 0304森林沼泽 0306灌丛沼泽 0402沼泽草地
0603 盐田 1105沿海滩涂 1106内陆滩涂 1108沼泽地
0101水田 0102水浇地 0103旱地
02种植园用地
0201果园 0202茶园 0203橡胶园 0204其他园地
0201K 可调整果园 0202K 可调整果园茶园 0203K 可调整果园橡胶园 0204K 可调整果园其他园地
国家层面基础数据生产
国家下发1米正射 影像图
国家提取的疑问图 斑
省级层面基础数据生产
国家下发1米正射 影像图
国家下发1米正射 影像图
国家下发1米正射 影像图
国家下发1米正射 影像图
耕地细碎化对可持续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与治理框架

耕地细碎化对可持续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与治理框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耕地细碎化对可持续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与治理框架1. 引言耕地细碎化作为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效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环境的应用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讲解

第十四章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环境的应用一、思维导图二、遥感技术(RS )及其应用1.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原理: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3.主要环节:目标物――――→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关键装置)――→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4.特点:监测范围大、速度快、投入少,应用广,适应性强。
5.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具体如下表所示: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作用资源调查矿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生物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资源 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环境、灾害监测环境监测 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灾害监测 旱灾、水灾、病虫害、森林火灾、农林病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有利于防灾减灾 农业生产林业 清查森林资源、监测火灾和病虫害 着火树木、病害树木的反射光谱与正常树木的反射光谱不同农业 识别农作物、估算产量、灾情预报 植物生长情况不同,其反射波谱特征不同土地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其波谱特征不同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及其应用1.系统组成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2.特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3.主要功能: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海拔)、速度和时间。
4.应用: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
2022届广东蕉岭县华侨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讲解

第十二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思维导图:二、环境问题1.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噪声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破坏土地盐碱化全球变暖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能源短缺3.环境问题的分布(1)城市与农村的地域差异1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原因: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农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原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域差异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
原因:过分消耗资源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原因:①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分布的全球性与局域性①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
②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事件,有些已演变成社会公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4.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①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②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三、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1)工业上推行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
①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
高中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一、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将现实世界的地理空间信息用电子方式集成、存储、管理、输出和分析的计算机系统。
其核心是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和信息输出三个环节。
遥感技术是在空间感应器拍摄的影像中提取和分析地表物质信息的技术。
主要分为单波段图像处理和多波段图像处理。
常见的遥感数据包括遥感图像、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和拓扑数据。
二、地理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地理科学主要包括物理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平衡发展,以满足当代需求,同时不损害其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推行生态文明理念,以及制定科学规划和政策。
三、世界自然地理地球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岩石圈。
地球自然环境的运动包括大气运动、水循环、岩石圈运动和生物圈运动。
自然地理还研究了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台风、地震以及火山喷发等,并提出了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人们还发展了生态旅游,以超越传统旅游的消费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化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的功能和城市的形态等。
另外,人文地理学还研究了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一系列领域。
在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将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相结合,较好地实现了对城市计划、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规划和管理。
五、全球化与地理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联系与互动。
全球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和社会变革方面。
在全球化进程中,地球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等周期性事件日益凸显。
实际上,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地理事件。
国际社会可以通过合作减缓和适应全球变化的趋势,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全球气候协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