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文化建筑中的共享空间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代文化建筑中的共享空间设计

发表时间:2018-05-07T11:55:11.0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作者:陈科

[导读] 本文概述了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作用、分析了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类型。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80

摘要:近年来,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建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个发展趋势是对共享空间的塑造与设计。共享空间是一个特殊的建筑空间,承担了部分的城市职能。本文概述了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作用、分析了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类型,并针对共享空间中的元素处理提出了建议,期望能够对文化建筑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文化建筑;共享空间;元素处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文化建筑综合体成为了热门的开发项目,承担了市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但是根据现有的常规设计方法,文化建筑体的面积较小,使用空间有限,显然无法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在此背景下,共享空间成为了文化建筑发展的新方向,能够提高文化建筑体的空间使用效率,从而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

1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作用概述

文化建筑中的共享空间,是指文化建筑中对城市公众开放、承担一定城市职能并具备城市空间属性的特殊建筑公共空间。在城市中,该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交流、休息的场地,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共享空间在文化建筑中起到了功能转换的作用,将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了城市与建筑之间的联结。另一方面,共享空间使得进入文化建筑的人有了心理过渡的场所。有了这样一个适应的空间,参观者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转换自己的行为方式。不仅如此,共享空间使得人流量较大,参观者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可以在此完成社会交往。文化建筑往往具有固定的职能,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共享空间则是建筑体艺术性的一个延伸。在实际设计中,共享空间往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论是空间还是布局,都可以交由设计者发挥,因此出现了配合文化建筑的不同主题的共享空间,共享空间也成为了文化建筑体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部分。

2城市文化下的文化建筑共享空间设计

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文脉特色,充分了解自身特点成为城市良性发展的关键。我们可以从城市文化的对文化建筑共享空间的影响的两个方面来对这些城市特点进行分析:

2.1延续自然聚落的地域特性

诺伯格·舒尔茨曾指出人文场所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精细化,对不满足人类定居的部分进行补充,最为关键的是人类必须对自然的理解象征化。为使文化建筑能够延续自然聚落的特征,必须对自然聚落进行类型学以及精神层面的解析,新地域主义的可以这一思想的生动体现,代表案例主要是西扎的波诺瓦茶室。波诺瓦茶室完美的契合了地形,整个建筑的体量与屋顶形式,使其如同在布满岩石的海岸上生长出来一样,平面的布局也反映出与地质结构向适应的处理方法,各种细节的处理无处不体现出西扎对葡萄牙乡土建筑传统的探索。

2.2对历史人文的延续与尊重

对应城市文化中的历史文脉文化,历史文脉是一个隐性的概念,需要我们结合类型学等建筑理论进行分析提炼,使历史与现代进行对话,形成场所的归属感。文化建筑的共享空间承载了众多集体记忆与历史文脉,需要在设计中结合当地特殊的历史人文与风俗习惯,并进行提炼与象征化,才能够符合当地历史文脉的文化建筑共享空间。代表案例是刘克成设计的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刘克成根据中国唐代里坊制的居住模式,进行提炼与象征化,建成的博物馆平面具有古代城市的居住模式,却又在空间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展览空间。

3共享空间中对元素的特殊处理

流动性、交融性的共享空间将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连接起来,实现了两者的相互交融。在建筑设计中,有时会对共享空间中的元素做特殊化处理,以实现其多种功能属性和承担的城市职能,从而满足市民们的社会活动需求和文化需求。

3.1要素分解

建筑基本要素包括梁、柱、门窗、楼梯等,是人们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约定的规则。将这些建筑的组合要素进行重组和创新,可以突出文化建筑的个性。将一个要素从其原本的功能属性中分离出来,就能赋予其新的功能与属性,比如不再将门作为墙壁的一部分,而是作为室外景观的一部分,则可以体现创造性与丰富性。另外,由于共享空间的特殊性,受到限制与约束较少,更容易实现原有要素的创新性利用。

3.2尺度并置

文化建筑中的共享空间使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发生了相互交融,但引入城市空间时对尺度的把握十分重要。现代建筑中对尺度不再有过多的要求,不同的空间尺度与比例可以给参观者截然不同的感受,从而使其拥有新鲜的体验:高而窄的空间能产生流动感、升腾感,序列性明显;高而宽的空间往往公共性更强,方向感不强,个体分散而又不易被注意,适宜交通的集散;低而宽的空间促进人自由、活动的欲望,适宜人群的交往和休息;低而窄的空间则给人以紧张感或私密感。想要让人们被建筑所吸引,整个建筑体的主题风格就应是鲜明的。一方面,对建筑整体的尺度把握弥足关键,另一方面,在单个部分使用迥异的尺度可以作为象征存在。

3.3细部印象

空间中使人感兴趣并乐于亲近的是大量的细部,细部印象的不断叠加合成能够形成总体印象。为了实现共享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交互融合,可将外部空间的细部融入到内部空间中。如将用于建筑外部的材料融入到内部结构,或将外部墙体的砖缝等细节运用在内部的墙体装饰中,这样人们在进入建筑内部时,不会感到陌生,反而会带入对建筑外部的熟悉感。

4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类型分析

共享空间不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建筑体出现的,而是承担了部分的城市职能。因此共享空间的布局与设计也不能作为单纯的建筑空间来

进行,更不能以简单建筑体的标准来对共享空间进行分类,而是要根据它在城市空间中所表现出的不同形态来进行区别。根据在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作用,文化建筑的共享空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4.1作为城市空间链节的共享空间

共享空间在有些情况下充当了城市的空间链节,接纳了流动的人口,或者将文化建筑的一部分与城市交通体系连接起来,成为城市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建筑空间融入城市空间体系是对二者的整合,能够实现双方缺陷的弥补,使二者的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共享空间的城市功能需求甚至比建筑自身的功能需求更起决定性作用。

4.2建筑单体中的共享空间

该类型的共享空间是属于某个建筑单体的,在分布上也是独立的。因为没有与周围建筑的相互联系,所以空间具有独立性,受到的城市体系制约较小,对城市的影响也较小。此类共享空间在文化建筑中的形式主要是中庭空间、庭院空间、休息厅等。现如今,新的建筑技术的产生,使得文化建筑单体中的共享空间不在拘泥于过去的格局,形式与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流动”、“交融”的特点愈加明显。

4.3建筑群体中的共享空间

顾名思义,该类型的共享空间往往由几座建筑单体连接起来,将不同建筑单体的功能进行共享与互补,比如将广场、街道等公共空间连接起来。这种方式能够扩大建筑单体的空间与面积,最大限度地实现空间利用。

结语

不同于传统文化建筑,现代城市的文化建筑还承担了城市的职能,因此其空间与布局更多的是为城市与居民所服务的,来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因此共享空间不应该被视为对空间的浪费,而应当被看作能够接纳流动人口的重要空间,为人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适宜的环境。目前来看,对共享空间的设计研究是文件建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一些创新设计手法的运用可能会给建筑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张燕.当代大学建筑公共空间形态设计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朱靖.试论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整合[J].江西建材,2015(15):24~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