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赏析--徽州民居
中华民居徽州建筑
中华民居徽州建筑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单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育了大量徽州工匠。
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返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所、园林,修祠堂,立牌楼,兴道观、寺庙,进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点的建筑风格。
本县现存的古乡村雄村、江村、许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徽州建筑风格。
古乡村选址一般依据阴阳五行学说,周祥地察看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时节、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乡村一般依山傍水,住所多面对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森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点的风格。
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楼、古塔和园林杂陈此间,使得整个环境富裕文化气味和园林情味。
站在高外望乡村,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荡起伏,借落有致。
在民居的外面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超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头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
在湛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表现了天人之间的和睦。
民宅多为楼房,以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为单元,少则 2-3个,多则 10 多个,最多达 24 个、 36 个。
跟着时间推移和人第1页/共2页口增加,单元还能够不停增加、扩展和完美,切合徽人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风俗。
民居前后或侧旁,设有庭院和小花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花卉果木,甚至叠果木,甚至叠假山、造流泉、饰漏窗,交夫和自然和谐一体。
在内部装修上力争精巧,梁栋檩板无不描金绘彩,特别是充足运用木、砖、石雕艺术,在斗拱飞檐、窗棂(木鬲)扇、门罩屋翎、花门栏杆、神位龛座上,精雕细缕。
内容有日月云涛、山川楼台等光景,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画面,传说故事、神话历史等戏文,还有耕织渔樵、仕学孝悌等民情。
题村宽泛,内容丰富,雕琢精巧,活生生一部明清风情长卷,给予本来呆板、单一的静体以生命,使之跃跃欲试,绘声绘色。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徽派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古建筑的一个分支,是皖南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上属于皖南文化的代表性建筑。
它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而且造型优美,美学价值极高。
下面就来浅析一下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一、藏形于意徽派民居的常见材料是青砖灰瓦、木材、石灰和土。
在这些简朴却质朴的材质中,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它不注重层次分明的表面装饰,而是通过结构的布局和空间的层次使建筑形态产生了内在的美感。
徽派民居通常取“井”、“院”为中心,形成了“四合院”的布局形式。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家庭和谐团结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将建筑结构与空间组织融为一体,使得居住者能够在户内自然舒适、朝气蓬勃的氛围中生活和工作。
徽派民居的结构并非都是对称的,它们通常取形自自然,采用“藏形于意”的方式使建筑体现与生俱来的美感。
所有的尺寸和形状都是按照弱化对称、变形和比例来安排的,这种设计思路逃避了过分追求外表的形式化,强调了建筑的内在美感。
二、用材精细徽派民居采用的材料,包括基础材料、墙体和屋顶材料、门窗、雕刻和彩绘等,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青砖灰瓦是徽派民居最常见的材料,常用来做门、门窗框、用于地面的砖,这些都能体现出建筑师对材料的精细运用,尤其是青砖蓝灰瓦交错的穿插结构,既可以减轻建筑的质感,又能增强视觉上的冲击力,形成富有层次感的建筑景观。
徽派民居的大门和窗户都采用了木材作为基础材料,东南亚进口的楠木在这里得到了广泛使用。
这种木材具有纹理深厚,色泽细腻,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徽派民居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线条形式,如方形、弧形、破损状、刻痕等,使得门窗具有细羽状的分布,产生了和谐统一的美感。
三、整体自然徽派民居的建筑整体都很自然,它们在设计上尽可能的融合了周围的自然环境,体现了生态和谐的感觉。
徽州古建筑从外观上看,其形状和造型都与周围的山体水体匹配,不仅有利于观赏,而且也反映出东方文化中的山川意识和自然美思想。
而在内部空间,徽派民居的布局注重人和自然的互动。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徽派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
它主要出现在中国安徽省的徽州地区,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浓烈的地方文化氛围。
徽派民居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代表,其美学性格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徽派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徽州地区的宏伟的建筑群体始建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徽派民居采用了独特的建筑技法和装饰手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徽派民居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屋顶形式、建筑构造和装饰等方面。
徽派民居的整体布局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尺度的适度,以形成合理的空间划分和流线。
徽派民居的屋顶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宏伟壮丽的独立式龙门院,也有精巧细致的合院式庭园。
徽派民居的建筑构造讲究材料的使用和搭建的技法,注重建筑的稳固和结构的合理性。
徽派民居的装饰多采用精雕细琢的木雕、砖雕和石雕等手法,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
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徽派民居是徽州地区居民的居住场所,其建筑风格和装饰方式都与当地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紧密相关。
徽派民居在设计中注重风水和气象学的原理,追求宇宙之配与人类之和谐的理念。
徽派民居注重传统的礼仪和家族的观念,建筑的布局和装饰都体现了这些价值观。
徽派民居还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赋予了建筑以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还表现在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上。
徽派民居在设计和建造中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
徽派民居的建筑布局和朝向都遵循了自然山水的规律和禁忌,使建筑与周围的山水环境相得益彰。
徽派民居还注重庭院的设置和绿化植被的选择,营造出宜人的生活环境和景观效果。
徽派民居的建筑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学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徽州居民建筑游赏报告
徽州居民建筑游赏报告嘿,你知道徽州吗?没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徽派建筑”的发源地,听说过吧。
很多人提起徽州,都会想起那里的古老建筑,青瓦灰墙,石板路,仿佛走进了一幅画里。
徽州的建筑不仅仅是古老,它们还透着一股子庄重又不失灵动的韵味,怎么看怎么舒服。
而且啊,徽州的房子跟我们平时看的那些现代高楼大厦完全不是一个路子,真是一个别样的世界。
你一走进徽州,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种叫“马头墙”的特色建筑了,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说到马头墙,你可得仔细瞧瞧,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建出来的,它那种像马头一样的形状,不光好看,还能起到防风的作用。
你想啊,古代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电风扇,万一刮起大风来,马头墙就成了挡风墙,挺有智慧的吧。
再看看那些屋顶,一层层的翘起来,像极了飞翔的翅膀,仿佛只要稍微轻一点风,就能腾空而起。
你站在屋檐下,看着那深深的屋脊线,心里不由得涌上一股古老的敬畏感,仿佛能听到千百年前的风声和人声。
说实话,徽州的建筑绝不是光好看,背后还有一大堆有意思的历史和文化呢。
你看那种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老房子,简直像是无数个时间的积木拼成的。
每一砖每一瓦,似乎都有自己的故事。
如果你走进一栋老宅子,拍拍墙壁,或者随便和院子里的老人聊聊,你就会发现这些建筑每一处的布局和装饰,都是有讲究的。
每个窗棂、每个门楣、每一块石雕的角度都不是随意的,它们全都是和当地的风水、气候、甚至人的命运紧密相关的。
你敢不信?那就得去徽州走一趟,亲眼看看那些原汁原味的老房子。
而且徽州的建筑那种独特的“徽派风格”,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了解清楚的。
你看它的雕刻,精致得让人心动,简直是走到了“工艺美术”的巅峰。
尤其是那些木雕、砖雕,细致到让你都不好意思摸一摸。
走在徽州的小巷子里,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迷宫,转弯抹角之间,所有的房子都有着不同的面貌,但又又又都那么统一。
每个院落、每条走廊,仿佛都藏着无数的秘密,等你去一探究竟。
你在每一扇窗前驻足,都会觉得自己穿越了百年,仿佛回到了古代。
徽州传统民居的特色之美
徽州传统民居的特色之美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位于徽州地区黟县境内,于200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村与宏村的古民居。
除此之外,在绩溪、歙县、屯溪、祁门、婺源等地,也有很多古民居建筑聚落。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成熟的建筑流派,徽州民居空间布局与结构合理,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粉墙黛瓦、马头墙最具特色,集中反映了徽州的风土民情和地域审美倾向。
徽州古民居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成熟的建筑流派。
徽州古民居以清新淡雅为其基本色彩,马头墙和漏天之井别具风味,木质结构的梁架构件坚固稳定、造型奇巧、雕刻精美,室内装饰和陈设古朴雅致,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及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一、色彩美
徽州古民居的色彩,以清新淡雅为基本风格。
它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充分发挥其本身的不同色泽、质感和特征来构筑,房舍都是白色粉墙、黑色瓦片和灰色青砖,墙脚多采用灰色的条形青石或鹅卵石堆砌,黑、白、灰组成了古民居建筑的主色调。
徽州古民居建筑没有艳丽的色彩,白墙、黑瓦这样单纯质朴的颜色,与当地清幽秀丽的山川景色,丰富多样的自然植被,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特有的人性的美感。
新年来临之际,这里的人们为了祛邪纳福,家家户户贴对联。
红色的楹联,象征着来年吉利喜庆、平安幸福,也将古朴的民居建筑装扮得。
徽州民居——水墨建筑的典范
徽州民居——水墨建筑的典范徽州,简称“徽”,历史地理名称,古称歙州、新安。
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现歙县徽城,前四个县现属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徽州是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称为安徽省。
徽州古民居,指的是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地区特有的蕴涵着深厚的地域特征、凝结着徽州文化的特色古民居,以天井、高墙、镂空石雕窗等为元素,以西递、宏村、呈坎等徽州古镇为代表,并在新安江—钱塘江流域一带以古时徽商的商业为纽带形成的地域环境内得以发扬。
值得注意的是,马头墙并非徽州民居独有,不能以是否有马头墙来判断是否为徽州民居。
图1徽州在历史上是个移民社会,中原的精英人士南迁后,汲取了中原和土著的文化精华,彰显出巨大的包容性和创造性,徽州古民居体现了儒家、道家、释家等多种文化的交融。
中原地区农业文明发达,长期为政治文化中心。
其建筑文化以北方官式建筑为基础,强调儒家的伦理道德秩序。
到了徽州后,徽民重视宗祠建设,维护同一氏族的权威,在建筑中体现等级化,甚至直接用门联、匾额体现封建的伦理秩序,广设牌坊标志。
徽州山多地少,人口多,可耕地较少。
在为数不多的平地上建造房屋,宅基地显得比较局促,民居的建筑布局紧凑。
加上明朝时期,皇家对建筑的规定很多,住房的等级也会根据官员的级别不同有所差异。
明朝对建筑规定森严,据《明史·舆服志》记载:藩王称府,官员称宅,庶人称家,住宅建造大小亦受限制。
王侯、官员按等级造房,庶人只能造“三间五架”之屋。
徽州民谚有言:“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徽商在明清之际,驰骋中国商场几百年,甚至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可见徽商的足迹遍布中国。
徽商的繁荣极盛,富可敌国,可见当时徽商的影响力。
发迹后的徽商荣归故里,大兴土木,建造了很多的民居建筑和祠堂、牌坊、书院等公共建筑。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徽派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文化中的瑰宝,其建筑风格独特,常常被人们赞誉为“民间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
徽派民居不仅具有实际的生活功能,而且还注重美学的表现,所以它在功能实用和艺术特色方面取得了平衡,成为古代中国宅院建筑中的代表。
本文将初略从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徽派民居的色彩徽派民居以黑、白、红、绿、蓝五种鲜明色彩为主。
墙上的漆色为黑墨色、白粉色、丹砂色、翠绿色、蓝彩色等,使建筑物显得端庄典雅、简洁明快。
其中最常用的是黑墨色和白粉色,黑墨色为重庆墨,很耐久,白粉色使用的是石灰粉敷制而成,显得非常明亮,细致而富有光泽,富有视觉冲击力。
汤池、檐口、香案等部件使用雕刻精美的红漆木雕,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美感。
徽派民居的色彩相得益彰,已经成为徽派建筑的独特色彩。
徽派民居采用的图案纹饰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莲花、荷花、牡丹、梅花、菊花、桃花、环绕斗拱等。
这些图案排列花纹,美妙得体,奇峰翠峦构成了徽派建筑的独有风格。
往往出现在建筑檐口、楼梯、柱子接头处以及匾额等位置。
徽派民居的造型非常注重比例和规范性。
做到了一个“大”到一个“小”的比例匀称和谐。
它具备一些独有的造型特征,如庭院、围墙,屋顶及挑廊形式等,使建筑物在形式上严密而有力度。
徽派建筑顶部呈黄土砀或者灰色圆顶,灰色圆顶在太极八卦(称为“八仙帽”) 基础上衍生而来,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
总之,徽派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佳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注重美学表现,展现出了富有神韵的建筑特点。
其色彩、图案、造型等多方面的美学性格融为一体,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中国优秀的古建筑之一。
它具有传统文化特色,也是中国优秀的文化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典雅的建筑风格更是牢牢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
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徽州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被誉为“汉民族水乡居住文化的杰出代表”,这是因为徽州民居在建筑风格、室内装饰以及文化底蕴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关于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首先就要提到其雕刻艺术,这一点在徽州的木构建筑中最为显著。
徽州民居的门楼、窗棂、檐口、护龙等装饰多采用花卉、鸟兽、人物、器具、天文、地理图案等为题材进行雕刻,既具有丰富的意蕴、动感和生气,又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
这些雕刻作品不仅仅是建筑装饰,更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
其次,徽州民居还有独特的“三进四合院”建筑格局。
主要是一进庭院,二进厅堂,三进后花园,四合院,它的机构成本清晰明了。
一进院门,二进是大厅,三进则是主人卧室,四合院是与不同房间相联结的庭院。
这样的建筑形式,既能够满足家庭的生活需求,又秉承了北方庭院和南方园林的设计特色。
同时,其简约而居、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让徽州民居具有别样的雅致气息。
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不仅体现在外部风貌中,还融入到了室内的环境和装饰当中。
徽州民居室内的门、窗、屏风、榻榻米等,在风格和造型上都有独特的特点,或是流畅的线条,或是华丽而不失庄重的雕刻,都体现出了徽州民居的文化底蕴和建筑艺术价值。
室内的壁画、家具等装饰也极为讲究,不仅体现了主人的品位和文化修养,还反映出徽州人注重生活品质的一种思考方式。
最后,徽州民居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徽州民居地处中国南北文化和交融之地,自宋代以来,这里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在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因素影响下,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得以鲜明地彰显出来。
这些特色和底蕴在历史的进程中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也使徽州民居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
总之,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虽然历经百年风雨,但依然散发着鎏金般的光彩。
这种建筑风格、装饰艺术和文化底蕴,饱含着徽州人的智慧、情感和精神追求。
我们需要珍视并传承这份源远流长的文化宝藏,让徽州民居这个鼎鼎有名的建筑形式继续在时代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徽派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其精髓和特点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和赞誉。
徽州民居的建筑艺术形式在历史上极为独特,它既保持了宋、明、清三朝的传统特征,同时又融入了当地文化特色。
它不仅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审美意识,还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的发展变化。
在现代社会,徽派民居被人们赋予了不仅是居住和建筑的价值,而是富有浓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美学角度来分析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探讨其特点和魅力所在。
一、徽派民居的结构美徽派民居的结构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建筑形式和结构特点,二是它的装饰风格和空间布局。
徽派民居的建筑形式以厅为主,呈典型的“三开间”或“四开间”形式,有前厅、中厅、后厅、左右厢房。
建筑形态简洁、清晰,屋顶造型美观,檐下彩画以蓝、绿、黄为主色调,表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同时,它的空间布局和装饰设计较为严谨,窗户、门窗、石雕和木雕均有严格的比例和布局规律,显现出其严密的结构美。
二、徽派民居的色彩美徽派民居的色彩美是其独特的文化艺术特点之一。
徽派建筑上的彩绘色彩丰富,以黑、白、黄、绿、蓝、红为基本色调,运用现代人员想象力丰富多彩的颜色,让建筑更显丰富多彩、鲜艳而不失古朴。
彩绘图案多采用面塑、浮雕等手法,突出立体感和动态感,表现出徽州文化中所蕴涵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艺术形象。
三、徽派民居的材料美徽派民居的材料美主要体现在石雕和木雕上。
徽派民居石雕精美,石雕图案讲究的是准确、清晰、大方,尤其是石门楼、石庭墙和石马头等,其精美程度骇人听闻。
徽派民居的木雕精美绝伦,以雕花门、雕花窗、吊板、天花、飞檐等多种雕刻为主,雕刻线条流畅,造型精巧。
它用巧夺天工的雕刻表现出了徽州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达到了材料和手工艺术的完美结合。
四、徽派民居的形态美徽派民居在形态美上也有不可忽略的成就。
其建筑别致、形态美观,呈现出古朴、大方、水准齐整的姿态。
徽派民居的大门及其上方的门楼,一般高大宽阔,造型别致,檐下用石雕、砖雕、木雕等装饰,显得高贵典雅。
民居-徽州天井院
02
天井是民居中采光、通 风和排水的关键部分, 也是居民休闲、交流的 重要场所。
03
建筑外观以白墙、黛瓦、 马头墙为主要特征,具 有浓郁的徽派建筑风格。
04
内部布局紧凑,功能齐 全,注重家庭成员的隐 私和交流空间的平衡。
02
徽州天井院的构造与布局
整体构造
徽州天井院整体采用木结构,以 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榫卯 结构连接,形成稳固的房屋框架。
环境。
天井院内的装饰和布局 也反映了徽州人的生活 习俗和传统文化,如木 雕、石雕和砖雕等工艺
品的应用。
04
徽州天井院的保护与传承
保护现状
政府重视
徽州天井院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
修缮与维护
对现存的天井院进行定期修缮和维护,确保其结构和风貌得到保 持。
房屋的屋顶采用双坡面结构,以 小青瓦覆盖,具有较好的防水性
能和耐久性。
房屋的地面通常采用石板或砖块 铺地,既美观又耐用。
空间布局
01
徽州天井院的空间布局以天井为核心,四周布置房屋,形成四 合院式的建筑格局。
02
天井是房屋的采光和通风口,同时也是房屋的排水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
房屋内部通常分为堂屋、卧室、厨房等不同功能区域,布局合
徽州天井院多建于明清时期, 保留了大量古建筑和传统文化。
历史背景
徽州天井院的形成与徽商文化的 发展密切相关。
明清时期,徽商崛起,经济繁荣, 促进了当地建筑业的发展。
徽州天井院作为当时社会地位和 财富的象征,成为当地富商巨贾
竞相建造的对象。
建筑特点
01Biblioteka 徽州天井院以天井为核 心,四面围合,中间空 旷。
徽州古民居的建筑和文化印记
徽州古民居的建筑和文化印记徽州古民居是中国江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徽州是中国安徽南部的一个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其古民居建筑几乎遍布全境,被誉为“淮南古建筑之长”。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天井式”建筑布局。
每个居室都有一个结构完备的天井,天井由四面楼房围合而成,形成一个中央开阔的庭院。
这种建筑风格不光是因为徽州地形陡峭、建筑面积较小的特殊环境所造成的,更是徽州人崇尚自然、尊重严格布局式建筑原则的文化传统所体现出来的精神。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二是“通坑式”建筑结构。
从大门进入,一条蜿蜒的“通坑”道路贯穿了整个院落,从而使各个房间之间互相连通。
这不光具有美学上的意义,还是为徽州人在生产、生活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三是楼、阁、轮、堡等建筑元素的运用。
楼房外墙有雕刻精美的木质花草图案,飞檐斗拱几何菱形装饰面饰丰富,地下一层常用作仓库、厨房和牲畜等存放,二层以上是起居之所,俱备客厅、卧室、书房、内外楼廊。
整个房屋结构因自身重心而各层平衡稳定,雨水侵渗良好。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四是富丽堂皇的内部装修。
居室的内部装修不仅风格独特,更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常见的有“千层式”梁架、层垛灰、砖雕、木雕、砖雕、景泰蓝等。
这些元素的精湛运用,使徽州古民居的内部空间显得更为优美、富丽堂皇。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五是重视宜居环境的规划和建设。
徽州建筑历经千余年的漫长岁月,体现出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兼俱优良的通风、采光、隔音和空气流通等环境因素,形成了一种具有徽州特色的宜居环境。
这种环境因素的考虑和融入是徽州古民居建筑风格得以继承和传承的重要原因。
徽州古民居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学的珍品。
其代表了徽州人的宽容、博爱、创新进取的精神,气魄恢宏、富丽堂皇的文化艺术内涵,为世人所推崇和追捧。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彩的内涵,也为我们所在的社会和时代提供了自身文化本土化和人类多元文化的一个范本。
安徽的徽派民居
第三讲徽派民居在今天新安江的上游,这片峰峦奇秀、水流清碧的青山绿水间,掩映着一片片粉墙黛瓦,风格独具的民居建筑。
这些民居的造型、色彩、布局,都有着统一的格调和风貌,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数百年来当地人在此安居乐业。
这就是徽州民居,人称徽派民居,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蕴藏有丰富的历文信息和文化内涵。
徽州土著居民——山越人,采取的是“干栏式”建筑,类似于现今云南、贵州的“吊脚楼”,即可以防止野兽的侵袭,又可以防止潮湿山野形成的瘴疠之气。
早期的徽派建筑保留了山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而建成“楼上厅”的形式。
随着始于汉末的中原士族的大量移民涌入,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必然选择,而在依山就势、局促一方的情况下,为了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迅速崛起,雄踞中国商界,致富之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带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
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
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徽商普遍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他们在住宅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州建筑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还蕴涵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徽州建筑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部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派民居多为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
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泽典雅大方。
装饰方面,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得房屋精美如诗。
徽州建筑的风格特色,可以从外观、布局、梁架、采光、山墙、装饰和陈设几方面来看。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安徽宣城、歙县、祁门三县的建筑为代表。
徽派建筑民居有着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形式
徽派建筑民居的形式一般为多进多抱、四合院式,并且由多个小院组成。
这种形式充分体现了徽州人民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强调家庭和睦、和谐相处。
此外,徽派建筑民居的屋顶一般为歇山式或歇山顶式,形态独特,是徽派建筑一大特色。
二、建筑材料
徽派建筑民居的建筑材料以青砖、灰瓦、石条、木材等为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装饰价值。
通过精细雕刻、嵌砌、构造等手法,使建筑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装饰特点
徽派建筑民居的装饰以雕刻为主,包括砖、石雕,线刻、花刻等技法,装饰精美、极具艺术价值。
徽派建筑民居的装饰风格主要有二:一是“千丹楹”,即在门楣和窗楣上镶嵌着五彩的玻璃和花瓷;二是“石雕桥”,即桥洞里石容花雕。
这些装饰体现了徽派建筑民居的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
四、空间布局
徽派建筑民居的空间布局一般按照东西方向排列,中间布置庭院,四合院式布局十分常见。
夹层和天井是徽派建筑民居空间布局的两大特点,夹层是代表封闭,天井是代表开放,这两个元素的结合体现了徽派建筑民居的空间感。
五、彩画
徽派建筑民居非常注重晋级,徽剧、书画、音乐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彩画是徽派建筑民居中的重要装饰之一,包括壁画、天花板彩画、屏风等。
徽派建筑民居的彩画经常采用非常鲜艳的颜色,图案多是花鸟、山水,寓意着丰收、吉祥、团圆等。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徽州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的代表之一,以其特殊的布局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和建筑特点是自古以来形成的并经历了数次演变,这些特点表达了徽州人民对生活和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从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和建筑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布局特点1.完美的划分徽州古村落的布局格局非常规整,全村呈现出曲径通幽、重重叠叠的景象。
整个村落被多道围墙环绕,外围是直线道路,内围是弯曲小路,而中间则是广场和水塘。
在这个布局中,每一段道路都是互相连接的,没有任何一段路是孤立的。
庭院、街道、街角和天井都是完美的划分,在这个村落中,每一个区域都是有其特殊用途和功能的,例如会馆、商业街、学堂、庙宇和市井等。
2.强调防御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和建筑风格都强调防御。
整个村落被高墙深壕的圈起来,只有几个门才能进出。
另外,在村落中间的广场上还有一个石狮子,代表着抵抗恶灵和邪恶。
在建筑方面,房门和窗户都非常小巧,以便随时防御外敌。
此外,村落中还有几个建筑物,例如箭楼和城楼,用于更好地围绕整个村落进行防御。
3.注重风水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和建筑设计也注重风水。
村落最核心的区域是水池,而水池被四周的屋子和建筑物环绕,让整个村落都比较阴凉。
水池周围种植莲花,这些莲花不仅美丽,而且可以让水池保持洁净。
此外,徽州古村落也有很多具有风水意义的建筑物,例如牌坊、祠堂等。
二、建筑特点1.依山傍水徽州古村落的建筑物都是依山傍水的,房屋建在山坡上,可以防止潮湿,同时也可以避免洪水。
徽州还有很多岭南式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占用的土地面积非常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2.使用石料和木材徽州古村落的建筑物往往使用石料和木材。
在这里,石头被用来建造地基、城墙、牌坊和桥梁。
而木材则用来建造房屋、亭子等建筑。
这些建筑物看上去非常古老,但却十分牢固,经久不衰。
徽州古村落的建筑物注重装饰,尤其喜欢使用瓦片、壁画和雕刻来装饰自己的房屋。
在瓦片方面,徽派瓦片是徽州村落的特色之一。
徽州古民居建筑文化
徽州古民居建筑文化
徽州古民居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其建筑风格、结构设计和装饰艺
术技法等各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徽州地区位于中国东南部,是安徽省南部的一
个地区,其古民居建筑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徽州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多为明、清两代,主要分布在黄山市、歙县、祁门县、休宁县
等地,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建筑风格之一。
徽州古民居的主体结构为木
质结构,采用檩条、榫卯等木工技术,屋顶采用飞檐、歇山等形式,独具特色。
古民居的
屋面还配以瓦片或石板,放置得相当精准,既透气性又保证了防水性能。
在建筑中还存在
很多装饰艺术技法,如雕刻、描金、彩绘、纹样等较常见。
徽州古民居的色彩也较为独特,多以黑、白、灰、红为主。
古民居的讲究家族文化,整个房子都以养老为第一位,因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的房间都不同,“东养老、南纳凉、西纳阳、北临街”。
古民居的移步换景讲究“离脚却阴”,即从一处视点看到的景色切换到另一处视点看到的景色,要求人们在移动中保持阴
凉避热。
古民居室内装饰则多以石雕、木雕、砖雕等为主,欣赏这些精美的装饰艺术品可
以让你更好地感受到古民居的历史文化内涵。
徽州古民居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古
建筑文化遗产。
徽州人民凭借其独特的智慧和技巧,创造了这些地道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
术技法,矗立于历史的长河中。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徽州古民居建筑文
化在丰富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成为了世界人民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
徽州民居特色介绍
徽州民居设计徽州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也称徽派民居,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
古徽州下设黟县、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
自秦建制两千多年以来,悠久的历史沉淀,加上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加之在这块被誉为“天然公园”里生活的人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徽派民居建筑风格。
一、徽州民居的历史徽州,简称“皖”,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歙州,宋徽宗在平定方腊起义后,于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行政版图相对稳定。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在古徽州大地上,明、清古民居建筑总计有7000栋,明清古村落100多处。
徽州古民居建筑,形式多样,五花八门,总计约十五种之多。
如古城、古村镇、祠宇、寺庙、书院、园圃、戏台、牌坊、关隘、桥梁、塔、亭、堤坝、井泉、村落。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虽然山奇水秀,气候湿润温暖,物产丰富,但土地有限,村落密集度大,农民生活困难。
因此,生活所迫徽州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求衣食于四方”,到外边去发展。
虽然也有客死他乡,或终无所成者,但大多靠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学有所成,劳有所获,经有所利。
一些人从经营木材、茶叶、蚕丝、米发展到经营盐,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户。
黟县西递村经商鼎盛时期,店铺多达百家以上。
胡家二十世祖胡贯三,除了经营典当业务,还经营茶米生意,号称“三十六典”、“七条半街,”是当时江南六大首富之一,家财"五百万金。
清代后半叶后,黟县南屏村的徽商号称“十万富”的不下20户。
这些徽商致富后,为光宗耀祖,显赫一方,于是大兴土木,扩建庄园。
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们建起豪室后,又向儒商结合,官商结合发展,兴学堂,尊儒学,走学而优则士之路。
安徽徽州古城的传统建筑
安徽徽州古城的传统建筑安徽徽州古城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以其独特的传统建筑而闻名于世。
这些传统建筑融合了徽派建筑的精髓,展现着古代徽州人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本文将为您介绍安徽徽州古城的传统建筑。
1. 宏伟的牌楼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牌楼而闻名。
牌楼是古代徽州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宣示城市地位和重要场所的象征。
在徽州古城中,可见到多座宏伟的牌楼。
这些牌楼通常由三重或五重檐构成,形式庄重大气。
细密的雕花和各种精美的装饰物体现了古代徽州人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技巧。
2. 独特的宅院徽派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宅院。
徽州人崇尚家族和谐,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注重空间布局的平衡和谐。
宅院通常由内外两个院落组成,外院用于客人接待,内院则是家庭生活区域。
建筑的主体采用青砖、黑瓦作为基本材料,檐下及墙面上雕刻着独特精美的花纹,展现了徽派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
3. 精美的园林除了宅院,古城中还保存了许多精美的园林。
徽派园林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常常巧妙地融入山水和植被。
园林中的假山、池塘、廊桥等都精心设计,以精美的石刻和雕塑装饰,展现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
在这些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徽州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4. 古老的庙宇徽派建筑中的庙宇也是徽州古城的一大亮点。
这些庙宇既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的中心。
庙宇建筑通常采用大型的石雕和木雕,雕刻精美细腻,富有艺术价值。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徽州四大名刹之一的祈福寺。
这些庙宇见证了古代徽州人丰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
总结:安徽徽州古城以其传统建筑而闻名,这些建筑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和徽州人的智慧。
牌楼、宅院、园林和庙宇构成了古城的独特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徽州古城的传统建筑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应该得到更多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游览徽州古城,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
中国建筑艺术欣赏之徽州民居
徽州民居安徽文化源远流长,声名远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徽州文化,而徽州民居更是安徽文化精粹之一。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甚至在世界民居遗产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主要有这么三个特点。
丰富的体型轮廓,朴素淡雅的建筑色调。
徽州民居外部轮廓比例和谐、尺度宜人,一般都是青瓦、白墙,给人以清新镌逸、淡雅明快的美感。
造型上着重采用马头墙的建筑造型。
马头墙俗称"封火墙",原是为防火而设。
然而在徽州由于运用广泛、组合形象丰富,形成独特的风格,打破了一般墙面的单调,增加了建筑的美感。
徽州民居外墙高大,很少装饰,一般在外墙高处开一扇小窗户,形成封闭的宅院空间,具有很好的防火、防盗的实用价值。
大门一般加以重点装饰,显得富丽华贵。
大门的外框一般用大青石精刻细雕做成门罩或门坊,紧贴在高大的素墙上,疏密相映,繁简相补,重点突出,体现了主人的地位和财富。
规整的平面布局,紧凑通融的天井庭院。
徽州民居平面多作内向方形布局,面阔3间,明间厅堂、次间卧室,左右对称。
围绕扁长形的天井构成三合院基本单元。
三合院布局既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制约,也反映了宗法伦理位序的空间观念和风水"蕴藏生气"的空间观念。
徽州民居多以三合院为基本建筑单元,组合成不同类型的住宅群体。
基本单元一进一进的向纵深方向发展,形成二进堂、三进堂、四进堂甚至五进堂。
后进高于前进,一堂高于一堂,这样既有利于形成穿堂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也反映了主人"步步高升"的精神追求。
天井具有取接和排除屋面流水、采光、通风的功用。
由于屋面檐口都内朝天井,四周流水从檐口流入明坑,当地居民称之为"四水归堂"。
这也是徽商"聚财气"思想在民居建筑上的体现。
天井狭长,这样的天井采光效果与方正的四合院不同,它主要采自二次折射光,这种光线比较柔和,给人以静谧舒适之感。
由于天井狭小,风沙尘埃很少干扰到院内,因此厅堂临院很少设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赏析
——徽州民居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09级建筑一班谷扬学号:2009301530001
摘要:徽州民居是经历了几十代人探索实践,上百年文化积淀的结晶体,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遵循周易风水论的村落选址与布局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营造了既符合科学性,又富有文人意趣的居住环境。
其独具一格的文化气息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传统建筑元素与精神依托。
就建筑实体而言,徽州民居体现出很高的居住价值与旅游审美价值。
关键词:选址与布局风水论材质与结构自然环境原材料易取性干栏式住宅平面布局建筑元素马头墙天井“三雕”建筑实体居住价值旅游审美价值
徽州民居,指的是徽州地区具有传统风格的民居,是我国少有的具有浓重文化气息的传统民居,是经历了几十代人探索实践,上百年文化积淀的结晶体,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其建筑元素与建筑实体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徽居的特色及成因分析,徽居建筑元素在当今的运用以及徽居建筑实体在当今的应用价值三个方面对徽州民居进行浅略的解读。
1.徽州民居的特色及成因分析
1.1村落选址与布局
徽州民居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其选址上。
风水是一种东方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风水论讲究的是自然界本身、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历史上的古徽州民居为徽商所建,而徽商是一个亦商亦儒的文化群体,他们较高的文化水平为风水术的探讨和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文化修养。
古徽州人以周易风水论为指导,千方百计去选择风水宝地,选址建村,以求上天赐福,衣食充盈,子孙昌盛。
由于徽州地区地狭人多,多为宗族聚族而居,因此住宅的选址是以村落为单位的,在古徽州,几乎每个村落都有一定的风水依据。
或依山势,或傍水而居,形成多样的村落形态。
如黟县宏村,成卧牛状。
在徽州人眼中,风水宝地至少应有山有水,且环境优美,山可以
挡风,方便取柴烧火做饭取暖,又给人以美
感。
村落建于水旁,既可以方便饮用、洗涤,
又可以灌溉农田,美化环境,另外徽州民居
为木结构,傍水而居可以保证防火用水。
所
以说背山面水成为徽州村落的最基本格局。
徽州地区的地狭人多特点也使得徽州村落
具有很高的建筑密度,建筑间的巷道宽度仅
为建筑层高的五分之一左右。
这种布局形成
了徽州民居极具特色与审美价值的巷道空间,
幽深而宁静。
徽州村落往往有一条比较热闹的商业街道,
街道两侧布置商店,茶馆,饭馆等,为村落
图 1 青石板街
带来浓郁的生活气息,当然也为参观者买当地的工艺品带来便利。
村子内的大街小巷都铺以青石板,使得多雨的徽州村落免遭泥泞之苦,而青石板街也自然的成为了徽州民居富有特色的美学元素。
1.2建筑材质与结构
徽州民居给游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其材质之美。
粉墙,青瓦,木结构是徽州民居材质之美的主要载体。
这三种材质的运用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从原料的易取性来讲,徽州地区山多林密,有烧制砖瓦所需的粘土和建造建筑框架所需的优质木材,就地取材可降低建造成本,加上文人思想的注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徽州民居独具特色与美感材质模式。
另一方面,当地潮湿的自然环境也促使其继承古越人干栏式住宅的构建方法。
徽州民居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结构是马头墙,它的运用与徽州民居的密集型村落布局和木承重结构密切相关。
马头墙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一定程度上消解建筑间距太近带来的安全隐患,当火灾发生时阻挡火势的蔓延。
1.3建筑平面布局
徽州民居平面布局的基本单位是三合院或四合院,中央为天井。
天井为建筑的核心,徽州民居外观较为封闭,立面不开窗或仅开少数小窗,主要靠天井通风采光。
这样的布局特点的形成与徽商常年在外经商的行为特点有关。
一方面较为封闭的建筑外立面有利于防御盗贼,另一方面,外“冷”内“暖”的内向型空间给人以强烈的家的暗示,这对常年在外经受羁旅之苦的徽商有
积极的心里抚慰作用。
徽州民居的另一个有特色
的布局特点是大门朝北,而住
屋的最佳朝向在常识上讲应为
南向。
徽州民居之所以形成这
样的特色,是因为古徽州居民
的一条禁忌,“商家门不宜南向,
征家门不宜北向”。
风水理论解
释为“商”属金,“南”属火,
火克金,故而居住者以徽商为
主的徽州民居大门不宜南开。
2. 徽州民居建筑元素在当今的运用
2.1概述
徽州的历史悠久且文风日盛,建筑及装饰雕刻艺术风格深受文人派的影响,徽派建筑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高宅、深井(即天井)、大厅为居家特点,以砖雕、木雕、石雕(统称三雕)为装饰特色。
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设计者往往通过提取传统建筑中的某些元素,或从形式上,或从精神上寻求一种文化的沿革。
下面就徽州民居中的马头墙、天井和“三雕”三个建筑元素,分别以一个典型案例说明其建筑要素可以怎样运用在现代建筑中。
2.2马头墙
图 2 天井
前面已经讲到在徽州民居中马头墙存在的主要
原因是为了一定程度上消解建筑间距太近带来的安
全隐患。
同时其随屋面趋势层层跌落的形态,白墙
青瓦的素雅外观也起到了丰富建筑形体,美化环境
的作用。
现代建筑中对马头墙元素的运用主要是考
虑其美学价值。
图3中所示的是万科第五园中对该
元素的运用,经过简化的马头墙成为这个建筑中不
可或缺的纵向装饰要素,具有一种动态的美感。
2.3天井
天井在相对封闭的徽州民居中起到通风采光的
作用。
现代建筑中运用该元素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
住吉长屋本身就是一个外围封
闭的混凝土盒子,善用光的安藤尝试用这种方式做
一个逃离喧嚣的建筑,用天井塑造光线,并让居住
者通过天井感受自然的雨露风霜。
安藤忠雄对天井
元素的运用在精神上与徽州民居是共通的。
当然安
藤这种与徽州民居极其相似的对天井的运用可能并
非直接源自于徽居,但它有可能是间接受到中国这
种极具影响力的民居的影响,而且我只是借此案例
说明天井如何运用到现代建筑中,来体现徽州民居
的某种建筑情结。
2.4“三雕”
作为徽派建筑装饰艺术重要表现形式的“三雕”,
经过现代科技手段及艺术手法的表现,仍很好的应
用在现代家居中,如装饰石雕,木质的屏风、家具
以及在瓷砖上雕刻的精美且有着美好象征意义的纹样等等。
如图5所示的家居设计中,就运用到木质屏风分隔空间,使得空间具有古朴的韵味。
3. 徽州民居建筑实体在今天的应用价值
3.1居住价值
徽州民居是经历了几十代人探索实践,
上百年文化积淀的结晶体,是实用性与艺
术性的完美结合。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
统居住建筑,首先应该考虑的自然是徽州
民居的实用性也就是其居住价值。
徽州民
居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
风水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依山而建的村落,辅之以精心设计的水系,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居住环境。
就建筑单体而言,相对封闭的形态允许建筑之间有更窄的间距,既解决了徽州地区低狭人多的用地问题,又形成了一些宁静阴凉,富有生活气息的小巷空间。
相对封闭的形态给居住者以安全感。
而天井的存在则满足了通图 3万科第五园马头墙 图 4 住吉长屋天井 图 5 现代建筑中的木屏风
风采光需求。
所以说在人们的居住条件借助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的今天,徽州民居仍然具有很高的居住价值。
3.2旅游欣赏价值
徽州民居保留完整,风格统一,造型多样,
又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得天独厚的
条件使其具有了极高的艺术性,也就是说它具
有极高的旅游欣赏价值。
比如黟县宏村,每年
都有大量的游客前去拜访,村子里古朴的建筑
与幽深的小巷成为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载体,
人们在那里写生(如图6),摄影,或者仅仅
是逛街游玩。
不管是做什么,那里都会给人留
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让人流连忘返。
结语:
对于徽州民居有一句经典的评价,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
徽州民居遵循周易风水论的村落选址与布局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营造了既符合科学性,又富有文人意趣的居住环境。
其独具一格的文化气息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传统建筑元素与精神依托。
就建筑实体而言,徽州民居体现出很高的居住价值与旅游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 俞宏理, 李玉祥. 老房子—— 皖南徽派民居.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3
2. 李秋香,陈志华. 村落“乡村瑰宝”系列. 三联书店,2000
3. 张国梅. 浅谈徽州传统民居的环境布局及建筑特色. 安徽建筑,2002
4. 吴丰.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的现代表述的研究
图 6 作者当年的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