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1

合集下载

气候因素影响下的民居地域性形态——以川西高原藏族碉房为例

气候因素影响下的民居地域性形态——以川西高原藏族碉房为例
The Regional Morpholog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limatic Factors
—— A Case of Tibetan Block Houses in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城市建筑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 2021 年 2 月第 18 卷总第 381 期
气候因素影响下的民居地域性形态
——以川西高原藏族碉房为例
别 烨,李莉萍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
摘要 :气候是地域建筑形成不同地方风貌的重要成因,气候对建筑的布局、形态、功能、空间、建造都有一定的限制。民居建筑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风格。本文以川西高原藏族碉房为例,对藏族碉房 的空间模式进行分析,归纳这一气候条件下民居的地域性特征,并且试图从更加具体的尺度、技术、细节方面体现这些空间模 式语言的地域性特点,希望能对川西高原的现代地域民居的设计建造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地域气候 ;民居 ;空间形态 ;地域性模式语言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04.27
1 地域气候 川 西 高 原 地 理 位 置 上 处 于 海 拔 4 000~4 500 m 的 高
山 峡 谷 地 区,高 原 型 季 风 气 候 区,地 域 差 异 明 显,气 温 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温差一般在 20~30℃,年均气温 8℃以下,其中北边大部分及南部高海拔地区年均气温低 于 -20℃。川西高原的气候特征可以总结为高原寒冷、日 照充足、干旱少雨、风沙大,这些都是其区别于其他地区 的重要气候因素。面对这些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相对匮乏的 自然资源,民居的建造方式向来尊重自然,真实地反映地 区自然资源和气候情况,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针对高原自然

乡村景观知识点总结

乡村景观知识点总结

乡村景观知识点总结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整体。

它包括乡村的地形、水域、植被、建筑、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呈现出的独特风貌。

乡村景观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中,需要考虑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支持。

本文将从自然地理、人文历史、乡村建筑、乡村规划等角度,对乡村景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自然地理1. 乡村地貌:乡村地貌是指乡村地区的地势、地形、地貌特征等。

乡村地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河流、湖泊、湿地等。

不同地貌特征会影响乡村的自然生态、资源利用和人类活动方式。

2. 乡村水域:乡村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塘、沟渠等。

它们不仅是乡村的重要自然景观,也是乡村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

在乡村景观规划和保护中需要考虑水域的保护、治理和利用问题。

3. 乡村植被:乡村植被包括林地、草地、农田、果园、花园等。

它们是乡村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保护水土、调节气候、增加景观美感等重要功能。

4. 乡村气候:乡村气候是指乡村地区的气温、降水、风向等气候特征。

它对乡村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二、人文历史1. 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包括乡土民俗、传统技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艺术等。

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精神家园和传统底蕴,它对乡村景观的塑造和传承有着重要作用。

2. 乡村历史:乡村历史是指乡村地区的历史遗迹、文物古迹、传统建筑、村落布局等。

乡村历史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乡村的过去和现在,对乡村文化传承和乡村形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 乡村民居:乡村民居是指乡村地区的传统建筑、村落、庙宇、祠堂等居住和生活场所。

乡村民居是乡村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乡村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乡村建筑1. 传统民居:传统民居是指古代乡村地区的传统建筑,如四合院、土楼、吊脚楼等。

它们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复故里的保护与改造实践——以仓山区阳岐风貌区保护提升工程为例

严复故里的保护与改造实践——以仓山区阳岐风貌区保护提升工程为例

严复故里的保护与改造实践——以仓山区阳岐风貌区保护提升工程为例林 茜(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 350000)摘要:项目以塑造严复故里、全面展现严复及其思想文化、通过设计手法保护和彰显阳岐村历史风貌为宗旨,立足科学的建筑改造和景观整治措施,强调并维护阳岐村原貌和文化特点的尊重,将保护、恢复、整治和提升并举,呵护与传承阳岐乡愁记忆,打造充满魅力的、具有水乡风韵和深厚底蕴的名村聚落。

关键词:严复故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改造;传承[中图分类号]TU746.3;TU7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17.24The Practice of Prot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Yanfu Hometown ——A Case of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Project of Yangqi Scenic Area in Cangshan DistrictLin Qian(Fuzhou Planning &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Fuzhou Fujian 350000, China)Abstract: The principle of the project is to shape Yanfu hometown, and fully present the ideology and culture of Yanfu, and to protect and manifest the historic style and features of Yangqi village by design method, based on the measure of scientific building reconstruction and landscape renovation.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and culture features of Yangqi village will be emphasized and maintained, and the protection, recovery, re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will be conducted at the same time to take care and inherit the nostalgia memory of Yangqi, and create a famous village with glamorous water-land charm and deep connotation.Key words: Yanfu hometown;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village; prot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herit1研究背景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是福建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是中国近代杰出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的故里。

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设置

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设置

本科生
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按照开设方式分为校级公共课、校级选修课和专业课程;按照教学方式分为理论类、设计类和实践类三种类型;按照选课方式分为必修、限选和选修三种类型。

本科生专业课程设置
建筑学专业面向本科生开设98门专业课程,其中必修课程36门,选修课程62门;面向研究生开设63门专业课程。

依托清华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学生可广泛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选择课程,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的人文素养。

研究生(硕士、博士生)
研究生(硕士、博士)课程设置。

滇池流域“一颗印”民居形式与功能变化——以昆明市海晏村为例

滇池流域“一颗印”民居形式与功能变化——以昆明市海晏村为例

措施方面进行阐述和研究,讨论一颗印民居在历史性与时代性中的演变过程和延续方法,研究当代一颗印民居适应城市发展所
发生的功能结构的变化和未来延续的方法。
关键词 :一颗印 ;滇池流域 ;合院空间 ;海晏村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The Form and Function Change of“Yikeyin”Residence in Dianchi Lake Basin
我国国土广阔,经纬度跨越较大,导致气候差异极大, 东西南北的民居也是各有特色。我国因地制宜的五大特色 民居建筑形式有四合院、广东客家围龙屋、窑洞、干栏式 和一颗印。云南一颗印民居以滇池流域为典型,滇中地区 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 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 ;省会昆明市 三面邻山、环滇池邻水的地形地貌和约 2 000 m 的海拔高 度,造就了昆明市多风、四季如春、遇雨成冬的气候特点, 而一颗印民居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用性、适用性和普遍性, 是滇中地区尤为典型的民居。
Abstract: In history, the residents in Dianchi Basin, whether Han or other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re kee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residence of Yikeyin residence. Due to the natural climate and geographical reasons in Kunming, this kind of enclosed courtyard surrounded by thick and high walls with no windows on the gables is very suitable for the residents in central Yunnan.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scale in central Yunnan, the traditional Yikeyin dwelling has been destroyed seriously. Taking Kunming as an example,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 remains of the traditional Yikeyin dwelling. It is urgent to protect and continue the traditional Yikeyin dwelling in central Yunnan. The formation of Yikeyin dwelling has a long history. This paper elaborates and studi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current changes in functional structure as well as future conservation measures of Yikeyin dwelling,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continuation methods of Yikeyin dwelling in the history and the time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hanges in functional structure and future continuation methods that Yikeyin dwelling will make so a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 words: Y ikeyin; Dianchi Lake Basin; courtyard space; Haiyan Village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课程设计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课程设计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民间建筑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建筑形式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通过实践和设计环节,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建筑设计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1.传统民居建筑的历史演变和地域特色–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历史背景–北方和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区别–各地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2.传统民居建筑的结构和形式–传统民居建筑的结构类型–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和构件3.乡土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技巧–考虑材料、风格和节能等因素的设计方法–建筑立面和空间布局的设计–建筑结构和细节设计4.实践和设计环节–调研和实地考察–模型设计和建造–建筑绘图和设计方案制作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讲解传统民居和乡土建筑的历史、特点、形式、结构等知识点。

2.实践:通过实地考察、模型制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个人研究:学生需要进行所在地区传统民居的研究,撰写相关的论文或报告。

4.团队合作:学生需要分组完成课程设计,通过合作实现设计目标。

四、成绩考核1.个人研究报告:30%2.团队设计方案:40%3.实践作品展示和口头答辩:30%五、参考教材和资料1.《中国传统民居建筑》2.《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格》3.《乡土建筑手册》4.《乡土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5.网络资源:乡村建设规划和设计标准、传统民居和乡土建筑的照片和资料等六、课程实施建议1.教师应注意把握课程重点和难点,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应用能力。

2.学生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个人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

3.课程设计中应注重与当地的社区和乡村建设相关单位沟通,尊重当地文化和建筑风格,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土楼乡土建筑PPT课件

土楼乡土建筑PPT课件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在漳州沿海设置镇海卫城。 明万历十八年(1590 年)建成华安齐云楼,在楼匾上有明确纪年, 是福建省当然也 是全国有明确纪年的最早圆形土楼。
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清代、民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居民对 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 ,由于人口的增长,为维护家族的共同利益,以适 应家族的兴旺,居住的安全,方形、圆形和府第式 等丰富多彩的土楼应运而生,建筑形式渐趋考究, 功能也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以土楼建筑为主体的 村庄。
三处陈元光兵寨遗址: 乌石山寨遗址、 赤鬼寨遗址、 烘炉寨遗址。
第4页/共31页
宋元明时期由于社会动乱,许多战事延至福建境内,再加上沿海地区时常遭受海寇 侵袭,百姓深受其苦。明嘉靖年间倭寇多次进攻,倭寇的侵扰是漳州土楼土包土城兴起 的重要契机和主要动因。这些具有强烈军事防御性质的堡、寨形式所具有的功能,逐渐 被移植到民居建筑上。以四周夯土墙与围墙内部木结构建筑共同承重的土楼建筑形式, 逐渐大量出现。
庞大庄闭,又可掌握开启的大小 ,既简单又实用。
朴实粗狂的墙身
活泼统一的窗洞 端庄显眼的入口 富有韵律的木构
装饰华丽的祖堂
第12页/共31页
朴实完美的土楼细部处理
庞大庄重的屋顶 朴实粗狂的墙身 活泼统一的窗洞 端庄显眼的入口 富有韵律的木构 装饰华丽的祖堂
祖堂是福建土楼的中心,它不但是家族内部 祭祀祖先和冠昏丧祭的场所,也是土楼居民的精 神中心。因此外围环楼的木构件不加装饰,祖堂 却毫无例外的要特别加以装饰。成为中轴线空间 序列的艺术高潮。
第19页/共31页
团队探索历程
2016年04月02日,常云君前往福建南靖土楼云水谣进行第二次探索发现。

云南乡土建筑-合院式民居

云南乡土建筑-合院式民居
形的文 成合化 ,院背 不式景 同民下
云南的几种传统合院建筑
一颗印
云南合院式建筑的一种著名 型式,是出现于昆明至滇南通 海建水等地的所谓“一颗印”民居 。在现昆明大板桥、团结乡至 通海和建水一带,这种型式的 民居形成了云南较有特色的地 方建筑景观,很早就被纳入了 中国合院建筑体系。纵观使用“ 一颗印”民居的族属,其间有汉 、彝、白、回、蒙占等民族。 其中最有代表性和规模的当数 彝族村落的“一颗印”民居。
三间两耳
三间四耳倒八尺
昆明地区“一颗印” 民居详图
大小厦交错连通
“一颗印”民居虽然形式较
固定,但可根据每家每户的经 济情况和需要进行增减:如常 见的“半颗印”以及将两户“半颗 印”或“一颗印”并联成为一栋建 筑,或将房屋的开间和厢房的 多少进行变化,形成“三间二耳” 、“五间四耳”等等变体。“一颗 印”民居这种可分、可连、可缩 、可增的标准划单元模式,为 其他民居较少见,显示出了较 强的适应性,从中可看到现今 较流行的集合住宅的影子。
四合五天井平面图
四合五天井民居立面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这两 种典型的布局平面可灵活组合,可横向 、纵向或双向拼接,形成更大的民居群 体,如“六合同春”等
大理张家花园“六合同春”民居
丽江纳西族合院民居
丽江纳西族的合 丽江纳西族民居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院式民居主要分布在 1.合院的布局组合灵活多变,可看到许多和地形环境巧妙结合的例子
5 .堂屋空间 云南合院式民居以间为基本单元拼接,一般以三间为主。两旁为卧室,中央一间
为堂屋。这实际上就已具有“复合空间” 的特点了。卧室空间一般比较封闭, 对堂开门 ,向外开不大的窗子.而堂屋以约1-2m的宽度开门,形成开敞的外向空间。这种空间 形式与其功能要求是相符的。合院式民居建筑中的厅堂多是人们日常起居的空间,其 起居功能中同时包含着人们在外部空间中活动的某些性质和私密的内部空间中活动的 某些性质。因此。由于堂屋空间同时容纳了两个对立空间中的性质,它便具有了复合 空间的特点。

村落街巷空间的更新改造研究——以二里村九曲巷为例

村落街巷空间的更新改造研究——以二里村九曲巷为例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3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78村落街巷空间的更新改造研究——以二里村九曲巷为例马立群,董 帅(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摘要:村落街巷空间是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形成的,是村落中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空间,也是村落空间的精华。

伴随着城市文明的介入,人们对于乡村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在逐渐减弱,对于村落街巷空间的建设逐渐趋向于城市化,变得越来越理性。

但村落的街巷空间不只是物质空间,同时还是容纳乡村生活,承载人们记忆的场所。

本文着重从街巷功能的重构、空间界面、空间节点、空间的尺度和剖面形式四个方面对九曲巷的更新改造进行了分析。

这些改造为九曲巷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村落;街巷空间;更新改造;九曲巷[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26.20Research on the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Village Street Space—— A Case of Jiuqu Lane in Erli VillageMa Liqun, Dong Shuai(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000, China)Abstract: The village street space is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evolution of history, and is the space that can best reflect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ssence of the village space. Along with the intervention of urban civilization, people’s pride and identity for village culture is gradually weaken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street space gradually tends to be urbanized and becomes more and more rational. However, the village street space is not only a material space, but also a place to accommodate village life and carry people’s memor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street functions, spatial interface, spatial nodes, the scale of space and profile form to analyze the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of Jiuqu Lane. These renovations inject new vitality and vigor into Jiuqu Lane.Key words: village; street space;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Jiuqu Lane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特色民居 8个,加介绍

中国特色民居 8个,加介绍

中国特色民居8个,加介绍中国特色民居8个,介绍如下:1、福建土楼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2、开平碉楼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中西合璧的民居,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

碉楼分布的并不密集,反而到处都是,呈现连绵不断的景象。

这里可以说是十分特色的民居,甚至可以说是特别的博物馆,因为它见证了历史的变革,还折射出更多的东西来,是十分带有艺术美感的。

3、湘西吊脚楼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

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

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土家族大都居住在山坡陡岭,由于这地势关系,住房多采用吊脚楼形式。

在住宅两端立四根木柱,沿着山坡的走向搭成木架,在与正屋地面平齐的高度上搭横木,盖上木板,三面装半装台的板壁或木走廊,以草或杉皮作天盖,楼下四面皆空,可用作堆积肥料,也可以临时拴牲口,楼上一般是闺女儿做鞋、绣花或乘凉的地方。

4、北京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一般都是按照中国审美来建筑的,比如对称,还有四四方方的外形。

四合院一般建立自明朝,外形古朴,十分具有价值,不仅可以住更是可以收藏。

5、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

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传统村落建筑形态分析与保护更新设计研究——以通江县梨园坝村民居为例

传统村落建筑形态分析与保护更新设计研究——以通江县梨园坝村民居为例

第一村”“大山深处的香格里拉”等美誉 [3]。
2 地区定位 四川省巴中市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临广元,北接
陕 西 汉 中。梨 园 坝 村 位 于 通 江 县 泥 溪 乡 北 部,其 面 积 约 8.9 km2,距离乡镇府和 302 省道仅有 3.3 km,距离通江县 城约 59 km,距离巴中市区约 150 km,整个村落的交通路 线主要依靠省道。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 2021 年 2 月第 18 卷总第 381 期
城市建筑
马太福院
马太师院
马朝山、马朝忠院
马永华院
马胜凯院
图 2 梨园坝现存民居院落(图片来源 :作者自绘)
3 村落民居现状概述
梨园坝传统村落现存穿斗式木结构民居院落 58 套(见
图 2),其中 20 世纪 80 年代建筑 30 套,明清建筑 28 套(四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468025)。 作者简介 :刘吉宇 (1995-),男,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 :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
88 UrbanismCaondpyArrchiitgechtutr©e 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从基层上看去,我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其乡土社区 的单位是村落 [1],我国传统村落是历史信息与文化的载体, 也是古人在生产生活中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传统村落在 很大程度上传承了当地的历史沿革,它保留的建筑环境与 风貌也是值得当代建筑师不断挖掘和学习的宝贵经验,但 是随着我国农村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村落也面 临着消亡和凋敝的命运 [2]。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四川省通 江县梨园坝村民居的建筑形态和空间,进一步认识川东北 传统村落的建筑文化与精神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村落 建筑的保护更新设计研究。旨在探索传统村落建筑形态在 当代社会中的生存形制,同时希望能给当下的建筑师对于 传统村落保护更新设计提供新的启示。

传统民居建筑中“斜向门道”营建机理研究

传统民居建筑中“斜向门道”营建机理研究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2021年12月第18卷总第411期传统民居建筑中“斜向门道”营建机理研究孙 鸽,韩卫然,王彦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摘要: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多样,营造环境复杂多变,但总体反映出一种朴素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并基于此衍生出诸多兼具实用功能与人文内涵的空间设计。

本研究以截至目前所收集到的42处斜向门道空间样本为例,通过探寻该类形式的营建机理,结合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分别从实用功能与人文内涵两个层面,分析探讨其所蕴含的传统建筑营建机理,得出“斜向门道”是传统民居建筑本土化绿色营建智慧的重要例证,对传统民居建筑的现代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统民居;绿色营建经验;斜向门道;人居环境;营建机理[中图分类号]TU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34.29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Inclined Doorway Space” in TraditionalResidential BuildingsSun Ge, Han Weiran, Wang Yanlei(College of Architectur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55, China)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dwellings are of various types and have complex and varied environments, but in general they reflect a simple pragmatic value, from which many spatial designs with both practical functions and humanistic connotations have been derived. This paper takes 42 samples of inclined doorway spaces collected so far as an example, and explores the mechanism of the creation of these forms by combining literature and field surveys, and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from two levels of practical function and humanistic connotation, and concludes that the “inclined doorway space” is a key element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It is an important example of localized green construction wisdom, and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the modern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Key words: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green building experience; inclined doorway space; human settlements; construction mechanism中国传统民居在悠久的历史实践中孕育了高超的人居营建智慧与丰富的建造技术。

大理云龙诺邓古村的聚落格局

大理云龙诺邓古村的聚落格局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4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80大理云龙诺邓古村的聚落格局高 洁(上海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41)摘要:传统聚落是人与自然长期相互适应、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是人类顺应自然、师法自然的物质表现。

古人通过实践总结出传统聚落选址的技术和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关理论对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本文以大理白族诺邓村为例,通过对传统聚落选址的相关理论研究,揭示其科学性和可行性,探索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条件,为现代人居环境的营造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选址;传统聚落;诺邓村;聚落格局[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27.21Settlement Pattern of Yunlong Nuodeng Ancient Village in DaliGao Jie(Shanghai Xiandai Architectural Design &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anghai 200041,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are formed by long-term mutual adaptation and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they are the material manifestation of human complying with nature and learning from nature. The ancient people concluded through practice that the technology and theory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 site selection are scientific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relevant theories play a positive guiding role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Taking Nuodeng Village of Bai Nationality in Dal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scientific nature and feasibility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 through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site selection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explores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uitable for human habitation,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Key words: site selection; traditional settlement; Nuodeng village; settlement layout我国的传统建筑活动,从建筑的选址、布局、规划、设计等方面无不遵循一定的规律。

历史风貌街区更新路径研究——以襄城明清古城更新为例

历史风貌街区更新路径研究——以襄城明清古城更新为例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7期历史风貌街区更新路径研究——以襄城明清古城更新为例申 研1,刘 波2(1.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55;2.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21)摘要:很多城市都是由历史遗留下的古城发展而来,这些古城能够反映一定的历史传统风貌和地域特征,但由于现代城市发展中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力度不够,导致无法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尴尬局面。

文章以河南襄城县明清古城更新为例,探讨了此类古城的更新发展路径,为具有历史或地域文化特征而又难以达到保护级别的古城古镇如何提升城市品牌、塑造城市特色、激活内生动力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范例。

关键词:历史风貌街区;古城更新;保护与发展;襄城古城[中图分类号]TU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30.21Study on the Renewal Path of the Historic Blocks—— A Case of the Renewal of the Ancient City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XiangchengShen Yan1, Liu Bo2(1.Xi’an Janda Institute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Xi’an Shaanxi 710055, China; 2.Shaanxi Institute of Urban &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Xi’an Shaanxi 710021, China)Abstract: Many cities have developed from the ancient cities left over from history. These ancient cities can reflect certain historical tradition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due to insufficient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ies, they cannot be included in 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and is encountered with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aking the renewal of the ancient city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Xiangcheng County, Hena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newal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such ancient citie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example for how to promote the city’s brand, to shape the c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o activate the city’s endogenous growth power of the ancient cities and towns that have historical or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but are difficult to reach the protection level. Key words: historic neighborhood; old town renew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ancient city of Xiangcheng城市发展往往会遵循一定的历史脉络,留下或丰富、或惊艳的历史足迹,中国城市发展尤是如此,一个新城的发展往往脱胎于原有的古城或老城,这些地区保存有大量历史风貌建筑,能够鲜活地反映当地历史脉络和地域文化,却因年久失修、人口外流、设施陈旧、活力丧失等城市晚期问题,发展停滞。

凤凰古镇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研究

凤凰古镇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研究

湘西凤凰古城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研究背景简介: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县治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万,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

凤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

自然形态和人文地理环境空间凤凰城紧邻沱江而建,城的四周青山环抱,沿沱江风土圈,由自然风景,古建筑以及风土陈迹组成。

凤凰古桥石造粗犷,雄浑简朴,是进入凤凰城的门户。

沱江似巨龙蠕动在黛色山峦间。

在灿烂的阳光下,清澈的江水泛着涟漪,闪烁着翡翠色的光芒。

两岸一排排灰色的吊脚楼倒映水中。

在浅蓝色的炊烟中,凤凰城城楼的剪影显得庄重神奇。

在晨曦和晚霞的辉映下,沿江常有妇女在洗衣裳,棒槌声此起彼伏,合成了动人的乐章,传送者生活的安宁和温馨。

出北门经长条青石阶至江岸,一条古梁桥,划破沱江,把两岸联系贯通。

经梁桥过江东行,一路饱赏沱江两岸景色。

在弯曲的沿河小径上,分设几座关门,关门造型质朴厚重,对景线起到引导和限定段落的作用。

再往东行,沱江的转弯处,在一群古建筑中矗立一座三层重檐的八角楼阁。

若驻足在梁桥中段往东看,八角楼便是河轴的底景。

这一切形成没有建筑师的杰作,渲染了小山城特有的宁静气氛,呈现小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协调一致,可谓城在景中,景即是景。

古城民居居住空间的民族差异居住空间的民族差异主要表现在土家族和苗族之间。

从外观看,古城民居中的吊脚楼虽基本相同,但空间的组织却完全不同。

土家族一般是在室外设楼梯上吊脚楼,而苗族需进堂屋,转而至火塘间,再进吊脚楼。

从单体住宅的布局上,土家族和苗族也不相同。

土家族常较分散,且沿沱江两岸布置;苗族相对集中,布局紧凑,一般是合族聚寨而居。

社会文化与民俗风情凤凰山川秀美,更是人杰地灵,据不完全统计,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间,这里就涌现出提督20人,总兵21 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军官。

(完整版)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

(完整版)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
南方天井民居
绪论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平面布局方式: 1.圆形(如内蒙古包) 2.纵长方形(如原始穴居形式) 3.纵长方形(我国民居的基本形式) 4.曲尺形 (常见于南方农村) 5.三合院(常见于浙江、广州、云南等地) 6.四合院(东北及北京等地) 7.三四合院混合(常见于四川、浙江等地) 8.环形(常见于福建等地) 9.窑洞(常见于河南、陕甘宁等地)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
工程学院 袁蔚
绪论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中国的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民间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 容。我国传统建筑有两大体系,官式的和民间的。 官式的建筑如宫殿、坛庙、陵寝、寺庙、宅第等, 民间建筑如民居、园林、祠堂、会馆等。中国民 居式样丰富多彩,分布广泛,而且民居的发展与 演变也经过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徽州文化
主要包括:新安理学、徽州朴学、新安画派、新安医学、 徽州篆刻、徽派版画、徽剧、徽州刻书、徽菜、徽州建筑。
徽 派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
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
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牌坊、民居
第二章 客家堡垒
第二章 客家堡垒
客家来历:相传西晋
末年,由于中原的征 战不断,黄河流域的 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 战乱而南徙渡江,来 到现江西、福建及广 东北部。因为有别于 当地原有居民,被称 之为“客家”。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 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 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 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客家民居。
因为住宅的排列方式, 马头墙走向往往是相 同的。所以在高处看 徽州的村落,会有层 层叠叠的效果,体现 韵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