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热化学转化制备可再生液体燃料油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液体生物燃料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前景分析

液体生物燃料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前景分析

液体生物燃料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前景分析液体生物燃料是一种科技新兴产物,它被认为是石化燃料的替代品,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液体生物燃料的开发与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从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两个方面,对液体生物燃料进行分析。

一、技术研究进展1. 研究背景随着非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替代石化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加。

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因其来源广泛,成本较低,可替代石化燃料,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2. 技术路线液体生物燃料主要分为生物甲烷和生物柴油两种类型,其转化生产过程主要包括生物质预处理、酶解水解、微生物发酵、纯化精制等步骤。

2.1 生物质预处理由于生物质本身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木质素、纤维素等成分,这些成分不仅会影响生物燃料的品质和产率,而且会增加生物燃料的生产成本。

因此,在液体生物燃料的制备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生物质进行预处理,将其转化成易于酶水解的物质,常用的预处理方式包括热水处理、酸碱处理、气相处理等。

2.2 酶解水解将经过预处理的生物质进行酶解水解是液体生物燃料制备的关键步骤。

酶解过程中需要加入适量的酶,将生物质中的复杂多糖酶解成易于微生物发酵的单糖。

2.3 微生物发酵酶解水解后获得的单糖需要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成液体生物燃料。

不同的生物生产不同种类的液体生物燃料,如甲烷气、乙醇、丁醇、柴油等。

2.4 精制提纯生产出液体生物燃料后,还需要对其进行精制提纯,降低其含水率和杂质含量,提高其品质和燃料效率。

3. 现状及挑战液体生物燃料技术虽然已经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液体生物燃料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生产规模小、原料不可控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二、应用前景1. 能源需求目前全球能源消耗量不断攀升,传统能源逐渐枯竭的情况下,液体生物燃料作为一种可替代石化燃料的全新型能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甘油三酯裂解制备可再生液体燃料油研究

甘油三酯裂解制备可再生液体燃料油研究

甘油三酯裂解制备可再生液体燃料油研究徐俊明;蒋剑春;陈洁;卢言菊【摘要】以碳酸钠为碱性催化剂,采用TG、DTG、DSC分析确定大豆油为原料的裂解特性.通过对四种典型裂解产物的跟踪测定,确证碱性催化剂能够改变大豆油裂解时的反应历程.分析结果表明,裂解温度在400℃~500℃,热解方式为快速热解.采用自行研制的小型滴流床反应器催化裂解大豆油.比较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裂解性能,发现碱性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脱羧能力.在较佳催化裂解工艺条件下,所得燃料油酸值较低(30mg KOH/g).通过FT-IR、 GC-MS以及燃料性能的分析,其组分和成分与0号柴油相似,热值43MJ/kg,黏度2.6mm~2/s,密度0.84g/cm~3.【期刊名称】《燃料化学学报》【年(卷),期】2010(038)002【总页数】5页(P178-182)【关键词】甘油三酯;裂解;碱催化剂;滴流床【作者】徐俊明;蒋剑春;陈洁;卢言菊【作者单位】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产化学与工业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产化学与工业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产化学与工业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产化学与工业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17.4甘油三酯是能够广泛从动植物中得到的可再生资源,是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

经过多年发展,酯交换法生物柴油已形成比较完备的技术体系。

目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因素和生物柴油自身性质上的缺陷。

例如,生物柴油较差的低温流动性,不适宜气候寒冷地区的使用;分子结构中含有含氧官能团,造成其热值较柴油低9%~13%[1]。

此外,生物柴油的储存稳定性也较差,容易发生变质、氧化[2]。

因此,尽管生物柴油是一类重要的能够替代石油的可再生能源,但是其自身性质所决定的各种缺陷,使得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一定的困难。

将甘油三酯裂解制备可再生燃料油是开发柴油替代燃料的又一条途径。

废油脂催化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

废油脂催化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

废油脂催化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急需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凸显,研究替代性能源以及绿色能源变得十分重要。

其中,废油脂催化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更是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废油脂催化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废油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转化,最终获得可用于柴油机燃烧的生物柴油。

与传统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具有更高的发动机增压比,生物柴油燃烧后,其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含量可比传统柴油降低90%以上,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废油脂催化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技术,目前有多种催化剂用于进行转化,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有机酸催化剂、有机酸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和离子液体等。

催化剂是影响废油脂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术界针对催化剂的类型、用量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此外,国内外学者还开展了以废油脂催化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反应机理研究、催化剂组分研究、催化剂结构研究、优化工艺研究等。

废油脂催化转化制取生物柴油技术由于具有低污染、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源多样性等优势,迅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其在发展我国柴油行业以及研究新型柴油催化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学者通过研究表明,废油脂催化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实用化的阶段,其发动机动力性能与传统柴油相当,且具有更低的污染物排放。

国内外学者同时开展了关于废油脂催化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多种不同的研究,如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优化,生物柴油的性能等,为进一步提高生物柴油转化效率以及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

废油脂催化转化制取生物柴油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当前仍存在一些瓶颈,如转化效率较低,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未来,学者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优化废油脂催化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整个工艺流程,以进一步提高转化效率以及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废油脂催化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对于绿色能源利用、发展能源行业以及改善环境污染等拥有重要意义,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油脂加氢制备第二代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油脂加氢制备第二代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 Abstract] The second generation biodiesel w as prepared principally by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from oils and fats to produce nonfatty acid methyl ester biodiesel w hich w as an ideal blend component for the main chemical diesel oil. Through the advances in the second generation biodiesel in recent years, reactions in the process are presen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oils and fats and the product properties on different catalysts under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s are introduced. Furtherm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ive development trend are also proposed. [ Keywords] second generation biodiesel; hydrogenation; catalyst; oils and fats 综述 。
Advances in Second Generation Biodiesel Prepared by Hydroprocessing of Oils and Fats
Zhai Xiping, Yin Changlong, Liu Chenguang

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制备与利用研究

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制备与利用研究

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制备与利用研究1、背景介绍生物燃料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减少碳排放、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等诸多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脂肪类生物燃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燃料类型,近年来也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脂肪类生物燃料通过转化植物油脂或动物脂肪等生物质资源而成,其制备和利用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2、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制备方法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生物质分解、氢解、酯化等多种途径。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通过生物质转化制备生物柴油或生物煤油。

生物质转化是将植物油脂或动物脂肪等生物质资源经过催化剂的作用,将其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

而氢解和酯化则是将脂肪酸或甘油等脂肪类物质转化为生物燃料的方法之一。

3、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利用方式脂肪类生物燃料主要可以用于替代传统的石油燃料,如柴油和汽油等。

由于其来源广泛、可再生性强以及燃烧后产生的尾气比传统燃料更为清洁等优点,脂肪类生物燃料在交通运输领域、工业生产领域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4、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制备与利用研究进展随着生物质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制备与利用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在制备方面,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催化剂材料、新的反应条件,以提高生物燃料的产率和质量;在利用方面,研究人员持续优化燃烧工艺、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以减少燃烧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5、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市场前景脂肪类生物燃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各国相关部门的环保不断加码,对生物燃料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

脂肪类生物燃料作为其中的一种,其市场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6、结语综上所述,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制备与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促进我国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还能为全球环境保护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脂肪类生物燃料必将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的一颗明星。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推动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发展和应用,为美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液体燃料的研究进展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液体燃料的研究进展
了研 究开 发 利 用 的发 展 前 景 和 建议 。
关键词 : 生物质能源 ; 生物 油; 热化 学转化 ; 热解
中 图 分 类 号 :Q lT 5 T 9 ;Q l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55 ( 0 7 0 0 4 0 17 84 20 ) 5— 0 5— 7
维普资讯
第4 l卷第 5期
20 0 7年 9月
生 物 质 化 学 工 程
Bi ma s Ch mi a g n e i g o s e c lEn i e rn
V0 . No. 14l 5
S p. 2 07 e 0
Re e r h P o r s n T emo c e c lCo v rin t s a c r ge s0 h r — h mia n eso o
P e a e L q i u l rm o s n Chn r p iu d F esfo Bima si i a r
要 命题 。随着 科学技 术 的进 步 和生物 质转 化技 术
的 日趋成 熟 , 生物 质作 为石 油原 料 的替代 品 , 有 将
广 阔 的市 场 。 本 文 重 点 针 对 生 物 质 资 源 及 其 热化 学转 化方 式 制 液 体燃 料研 究 发展 的现 状 , 论 述生 物 质液体 燃 料产业 化 发展 的可 能性 。
Ke r s ima se eg ; i — i;h r o c e c lc n e i n p rl ss y wo d :b o s n r b o ol t e y m — h mia o v r o ; y oy i s

在化 石能 源尤 其是 石油 资源 有 限性 和全球 环 境 日益恶 化 的今 天 , 再 生 利 用 的 生 物质 能 源 研 可

废油脂催化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

废油脂催化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

废油脂催化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化石燃料(如石油)正在极速消耗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催生了对可再生能源的长期关注。

可再生能源中的生物柴油是替代传统石油燃料的一种潜在选择,具有高柴油质量和优异的发动机性能的特点。

目前,主要的生物柴油制备工艺有液相催化裂化(FTC)和再生柴油工艺,但这些过程存在很多不足,如高投资成本、高甲醇消费量、低柴油质量等。

为此,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生物柴油制备技术废油脂催化转化(FCC)正在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废油脂催化转化制备技术可以将废油脂作为原料,以较低的投资成本和更少的能源消耗,以及在催化剂活性和循环利用方面的优势,制备高质量的生物柴油。

废油脂催化转化工艺可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生物柴油制备,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废油脂催化转化工艺主要包括废油脂预处理、催化剂制备、废油脂催化转化反应四个步骤。

废油脂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其中的有机污染物,以降低对催化剂的腐蚀性,从而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催化剂是反应过程的关键部分,其选择可以直接影响废油脂转化的效果。

目前,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钴基催化剂、磷基催化剂、钛基催化剂等。

废油脂催化转化反应通常需要用到催化剂和有机溶剂,在高温(一般为200-300摄氏度)和高压(一般为200-1000psi)的条件下进行,此外,反应也受到废油脂质量、温度、催化剂用量、催化剂种类和有机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调节上述反应条件来提高废油脂催化转化的效率,从而获得质量更高的生物柴油产物。

最近,废油脂催化转化工艺在生物柴油制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实际应用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催化剂的选择上,除了要求低投资成本、简单的制备工艺外,还要求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以及高收率、低能耗等优点。

此外,有机溶剂和废油脂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对柴油品质的影响也是影响废油脂催化转化反应效果的重要因素。

油脂催化裂解制备可再生烃类燃料研究进展2

油脂催化裂解制备可再生烃类燃料研究进展2

2013年第32卷第11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1·化工进展油脂催化裂解制备可再生烃类燃料研究进展刘玉环1,2,刘英语1,2,王允圃1,2,阮榕生1,2,温平威2,万益琴1,2,程方园1,2 (1南昌大学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47;2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摘要:非食用油脂作为一种生产可再生烃类燃料的原料,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相对于常规的裂解非食用油脂生产烃类燃料的方法中存在的脱羧选择性较差,产物中饱和烃类少、含氧有机物多等问题,微波辅助裂解具有选择性、脱羧过程中微波具有促进作用、烃类得率高等优点。

本文简述了目前常用的油脂催化裂解的方法,着重的介绍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裂解、微波辅助裂解制备液体燃料。

通过比较,得出了微波催化裂解在燃料性能及处理成本上的优势,为制备低成本、高效能的可再生烃类燃料提供了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非食用油脂;裂解;催化剂;微波中图分类号:TK 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3)11–0000–DOI:10.3969/j.issn.1000-6613.2013.11.010Progress of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 fuel by cracking non-edible oilLIU Yuhuan1,2,LIU Yingyu1,2,WANG Yunpu1,2,RUAN Rongsheng1,2,WEN Pingwei2,WAN Yiqin1,2,CHENG Fangyuan1,2(1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Biomass Conversion,Ministry of Education,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7,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7,Jiangxi,China)Abstract:As a renewable source of hydrocarbon fuel feedstock,non-edible oil has attracted world's attention. With respect to low selectivity of decarboxylation as well as fewer saturated hydrocarbons and more oxygenated organics,the conventional method of cracking non-edible oil is not satisfactory.Microwave assisted cracking is better with high selectivivity,promotion of decarboxylation and high yield of hydrocarbon produc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s of catalytic cracking,with emphasis on different catalysts and introduces microwave assisted cracking,which has a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due to its low treatment cost and better product quality.Key words:non-edible oil;cracking;catalyst;microwave非食用油脂是指餐饮、食品加工单位及家庭产生的失去食用价值的动植物油脂,俗称“地沟油”、“潲水油”、“下脚油”等。

甘油三酯裂解制备可再生液体燃料油研究

甘油三酯裂解制备可再生液体燃料油研究
I n C— h ws h omain o lf s aa n .T eh a au fp rlt i i 4 / ga di y a c R a d G MSs o efr t f e n ,p rf s h e t leo yoyi ol s 3MJ k n sd n mi t o o i i v c t
第3 8卷 第 2期
21 00年 4月






Vo . 8 No 2 13 . Ap .2 0 r 01
J u na o r lofFue e ity n c n o lCh m sr a d Te h olgy
文章 编 号 : 2320 (0 0 0 -180 0 5 ,49 2 1 ) 207 - 5
cn ios teoti dcakn iso s o c a e( 0m O / ) h rc ig icaat zdb T odt n , h ba e r igo hw w ai vl 3 gK H g .T ecakn l h rc r e yF — i n c l l d u o e i
X u . n , I N i —h n C E i, U Y nj U Jnmi J G J ncu . H N J L a - g A a e u
(ntue fC e i ln ut oe r ut, A N n n 2 04 , hn Istto hmc d syo r t o c C F, aj g 10 2 C ia) i aI r fF sP d s i
组分和成分与 0号柴油相似 , 热值 4 / , 3MJ 黏度 26H s密度 0 8 c . i / , m .4g m 。 / 关键词 :甘油三酯 ; 裂解 ; 碱催化剂 ; 滴流床 中图分类号 : Q 1 . T 5 74 文献标 识码 :A

生物油脂精炼制备柴油新方法的研究进展

生物油脂精炼制备柴油新方法的研究进展
Ke o d y w r s:bo u l d e e ;e nn if e ; i s l r f ig i
生物 质是 唯一 可 以直 接转化 为 液体燃 料 的可再 生资 源 , 中一种 重要 的液 体燃料 油 就是生 物柴 油 。 其
由于其 C ~ 。 C 直链 结构 , 具有 较高 十六 烷值 , 合 用 作柴 油 内燃机 的燃 料 。但 是 目前 采用 的固体 碱催 适
生 物 油 脂 精 炼 制 备 柴 油 新 方 法 的 研 究 进 展
徐俊 明 ,蒋剑春 ,陈 洁 ’ ,
(. 1 中国林业科 学研 究院 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生物质化 学利用 国家工程 实验 室; 国家林业局 林产化 学工程重 点开放性 实验 室; 江苏省生物 质能源与材料 重点实验 室, 江苏 南京 20 4 ; . 10 2 2 中国林业科学研 究院 林业新技 术研 究所 ,北京 10 9 ) 0 0 1
Poic , a n 10 2 C ia 2 Istt o e ehooyo F rs ,A , eig10 9 ,C ia r n e N mi 2 04 , hn ; .ntu f wT cnlg f oet C F B in 0 0 1 hn ) v g ie N y r j
Ab t a t T e r s a c d a c s i h i t o sfrb ou l r d cin ic u i g e z mai aay i ,c tlt r c ig a d s r c : h e e r h a v n e n t e ma n meh d if e o u t n l d n n y t c t ss aayi ca k n n o p o c l c c t lt y r p o e sn r nr d c d I i o ne u h te z mai aay i i a n i n n — e dy meh d t r d c a ayi h d o r c s ig a e i t u e . t s p i td o tt a n y t c t s s n e v r me t r n l t o o p o u e c o c l s o f i b o d e e i r a n u t r s e t C mp rd i n y t aay i ,c tl t r c i g a d c t yi y r p o e sn i- is lw t ge t i d s h y r p o p c . o a e w t e z mai c t lss a ayi c a k n n a a t h d o r c s ig h c c l c p o e sg n r t u l t a a e p y ia n h mia r p r e o a a l o to es e i e rp toe m— a e u l.At a t rc s e e ae f e s h t v h s l d c e c l o e t sc mp r b et h s p cf d f er lu b s d f es h c a p i i o s l t e e i i g man p o l m w r n in d a d p o p c fti e e r h f l sp i t d o t h xs n i r be e e me t e n r s e to sr s a c e d i one u . t o h i

油脂和木质纤维素催化转化制备生物液体燃料_张家仁

油脂和木质纤维素催化转化制备生物液体燃料_张家仁

收稿: 2012 年 8 月,收修改稿: 2012 年 10 月 * 国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No. 20825310 ,21173008 ) 和 国 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 973 ) 项 目 ( No. 2011CB201400 , 2011CB808700 ) 资助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 hcliu@ pku. edu. cn
而且造成其可开 料不仅带来温室气 体 等 环 境 问 题, 采量锐减 。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能源需求 日益突 出 的 能 源 安 全 和 环 境 问 题 促 使 的快速增长, 人们努力探寻可再生的替代能源 。 生物质具有环境 因此, 用生物质制备液体燃料 友好和可再生等性质, 以替代传统石油基汽油和柴油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 领 域
advantages Simple processes , and utilization of existing units for petroleum catalytic cracking existing problems Low selectivity ,serious loss of carbon ,and products with high acidity glycerol is
第 25 卷 第 2 /3 期 2013 年 3 月




PROGRESS IN CHEMISTRY
Vol. 25 No. 2 /3 Mar. ,2013
油脂和木质纤维素催化转化制备生物液体燃料
张家仁 邓甜音 刘海超
**
*
(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分子动态与稳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摘 要 北京 100871 )

玉米废弃油脂热裂解制备液体燃油的研究

玉米废弃油脂热裂解制备液体燃油的研究

在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可食用的动植物油脂, 统称为废弃油脂, 也叫地
1 ] 沟油、 下角油等, 其主要成分为混合脂肪酸甘油酯 [ 。玉米废弃油脂就是玉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角
油, 经济价值较低, 并且会影响环境。近年来, 人们一直致力于开发更加合理且高效的利用废弃油脂的
收稿日期: 2 0 1 4 0 1 2 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B K 2 0 1 1 1 1 3 )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夏海虹, 女( 1 9 8 7 —) , 湖北随州人, 研究实习员, 硕士, 从事生物质材料研究; E ma i l : x i a h a i h o n g 8 7 @1 2 6 . c o m 通讯作者: 蒋剑春, 男, 研究员, 博士, 博士生导师, 从事生物质能源转化和活性炭制备利用研究; E ma i l : b i o e n e r g y @1 6 3 . c o m 。
i n c r e a s e df r o m3 8 . 6M J / k gt o4 0 . 6M J / k g .T h ea c i dv a l u eo f p r o d u c t r i s e dt o1 4 4m g / gc o m p a r e dw i t h6 5m g / go f t h er a w m a t e r i a l .T h ea n a l y s i so f G C M Sa n dI Ri n d i c a t e dt h a tt h el i q u i df u e lm a i n l yc o n t a i n e dc a r b o x y l i ca c i da n dp a r a f f i n .T h e c a r b o x y l i ca c i dc o n t e n t w a s 7 4%,a n dt h eh y d r o c a r b o nc o n t e n t w a s 2 1%.G Ca n a l y s i ss h o w e dt h a t t h eg a sp r o d u c e di nt h e ,C O n dC O .T h e t o t a l c o n t e n t o f c o m b u s t i b l e g a s w a s 8 0 . 7 8 %.I na d d i t i o n , t h e r m a l c r a c k i n gm a i n l yc o n t a i n e dh y d r o c a r b o n s 2a 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 t h e r m a l c h e m i c a l c o n v e r s i o np r o c e s s w a s a n a l y z e d . K e yw o r d s : c o r nw a s t eo i l ;t h e r m a l c r a c k i n g ;l i q u i df u e l s

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制备与利用研究

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制备与利用研究

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制备与利用研究一直是研究人员们关注的热点领域。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燃料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脂肪类生物燃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燃料类型,在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制备与利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生产技术、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在当前能源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开发利用生物质资源作为替代能源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脂肪类生物燃料是从植物或动物油脂中提取的一种燃料类型,具有高能量密度、清洁环保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取代传统石油燃料的重要方向之一。

由于脂肪类生物燃料具有来源广泛、生产过程简单等特点,因此在替代能源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前景。

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制备主要包括生物质预处理、酶解水解、发酵等多个步骤。

生物质预处理是将生物质原料进行物理、化学处理,使得其中的脂肪类物质得以有效提取。

酶解水解过程是利用酶类催化剂将脂质分子水解为单糖或短链脂肪酸,从而为后续的发酵提供合适的底物。

发酵过程则是将水解得到的物质经过微生物或酵母的发酵作用,将其转化为目标产物,如生物柴油、生物醇等。

这些制备步骤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制备工艺。

在脂肪类生物燃料的利用方面,目前主要包括生物柴油、生物醇等多种形式。

生物柴油是从植物油或动物脂肪中提取的一种可再生柴油燃料,具有与传统石油柴油相似的能源密度和燃烧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

生物醇是将脂肪类生物质通过发酵或化学合成得到的一种醇类燃料,如生物乙醇、生物甲醇等,被用作车用燃料或工业原料。

这些生物燃料在汽车、航空、船舶等领域的应用为减少化石燃料消耗、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脂肪类生物燃料的研究不仅关注其制备和利用技术,还涉及其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等方面。

在生产脂类生物燃料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生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生产工艺的环保性以及副产物的处理方式等问题,以减少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植物油脂转化制备燃料油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油脂转化制备燃料油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油脂转化制备燃料油技术研究进展
胡慧敏;韩艳辉;郭琳;王佳臻;郭旭青
【期刊名称】《山西化工》
【年(卷),期】2017(037)003
【摘要】植物油脂是一种可直接用于液体燃料生产的可再生生物质能源,是未来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介绍了直接混合法、微乳法、酯交换法、催化裂解法、加氢法和脱羧法6种植物油脂制备燃料油技术,并对其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对比.脱羧法将会成为植物油脂提质主流技术.
【总页数】5页(P33-37)
【作者】胡慧敏;韩艳辉;郭琳;王佳臻;郭旭青
【作者单位】阳煤集团化工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21;阳煤集团化工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21;阳煤集团化工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21;阳煤集团化工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21;阳煤集团化工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517
【相关文献】
1.油脂热化学转化制备可再生液体燃料油研究进展 [J], 徐俊明;肖国民;周永红;蒋剑春
2.新型碱性MNC-13介孔分子筛催化裂解生物油脂制备液体燃料油的方法 [J], ;
3.油脂热化学转化制备可再生液体燃料油研究进展 [J], 徐俊明;肖国民;周永红;蒋剑春
4.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与应用(Ⅲ)——生物质热解液体燃料油制备和精制技术 [J], 郑志锋;蒋剑春;戴伟娣;孙云娟
5.天然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新技术的研究--天然油脂共轭酸衍生物应用性研究进展[J], 聂小安;蒋剑春;杨凯华;戴伟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不同工艺催化大豆油裂解制备可再生燃料油

利用不同工艺催化大豆油裂解制备可再生燃料油

利用不同工艺催化大豆油裂解制备可再生燃料油陈洁;蒋剑春;徐俊明;聂小安【期刊名称】《林产化学与工业》【年(卷),期】2011(31)4【摘要】以大豆油为原料,考察了间歇式反应工艺,旋转锥式反应工艺和精馏反应工艺3种裂解工艺对裂解产物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多种催化剂的催化裂解效果.结果表明,优选反应条件为:催化剂质量分数5%精馏温度320~350℃,裂解温度460~480℃,滴加速度35 g/h.在碱性催化剂Na2CO3的参与下,利用精馏反应工艺裂解大豆油产物的分子组成得到优化.通过红外光谱、气质联用和凝胶色谱对裂解产物的分析表明,产物具有较低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主要成分为C24以下的烷烃、烯烃、醛、羧酸等.从化学组成及燃料性能来看,裂解产物的性质与石化柴油相近.%Three types of trigiyceride cracking processes i.e.hatch process,rotating cone process and distillation process was studied.Several kinds of catalysts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It was found that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mass fraction of catalyst 5%,distillation temperature 320-350 ℃,cracking temperature 460-480 ℃ and feed rate 35 g/h.The fraction distribution of product was modified using alkalinie catalyst such as Na2CO3 and distillation process.From the results of FT-IR,GC-MS and SEC measurements,the products were determined to be consisted of alkanes,alkenes and carboxylic acids with carbon chain belowC24 and lower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oroperties of products were also detected to be close to those of petroleum-based fuels.【总页数】6页(P25-30)【作者】陈洁;蒋剑春;徐俊明;聂小安【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17【相关文献】1.废塑料制备燃料油热裂解与催化裂解工艺研究比较 [J], 杨基和;姚致远;严明亮;陈良军2.CaO/Al2O3复合催化剂催化裂解大豆油制备烃类燃料的研究 [J], 韦一;刘兵;于凤文;计建炳3.甘油三酯裂解制备可再生液体燃料油研究 [J], 徐俊明;蒋剑春;陈洁;卢言菊4.低值废塑料裂解制备可再生燃料油中试研究 [J], 王中慧;卢欢亮;陈伟锋;张伟5.精馏法催化大豆油裂解制备可再生燃料油(英文) [J], 陈洁;蒋剑春;徐俊明;聂小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1年第30卷第7期·1456·化工进展油脂热化学转化制备可再生液体燃料油研究进展徐俊明1,2,3,肖国民1,周永红2,3,蒋剑春2,3(1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1189;2江苏强林生物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江苏溧阳213300;3中国林科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42)摘 要:生物柴油是重要的可再生液体燃料,但其在制备方法及自身燃料性质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近年来出现的热化学方法提供了较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本文综述了油脂热化学转化制备生物质柴油新方法。

重点介绍了直接热解、催化热裂解两种转化方式的现状及特点,并探讨了热化学转化方法还存在的问题。

对催化裂解过程所用不同功能催化剂的性能及特点作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了目前油脂裂解过程催化剂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生物燃料;柴油;热化学中图分类号:TE 6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1)07–1456–05Renewable biofuel production from thermal-chemicalconversion of triglycerideXU Junming1,2,XIAO Guomin1,ZHOU Yonghong2,JIANG Jianchun2(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1189,Jiangsu,China;2Jiangsu Qiang Lin Bio-energy Co.,Ltd.,Liyang 213300,Jiangsu,China;3Research Institute of New 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Nanjing 210042,Jiangsu,China)Abstract:Although bio-diesel shows great promise as a renewable,alternate fuel,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re are still disadvantages associated with its production and use. 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advances by thermal chemical conversion,including thermal cracking and catalytic cracking processes for biofuel production are presented. The main problems are mentioned and the prospect of this research field is presented. Different catalysts used in catalytic cracking a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The catalyst with good selectivity for hydrocarbon products is a research priority.Key words:biofuel;diesel;thermal-chemical conversion油脂是一类重要的可再生资源,能够通过各类催化和化学方法转化为适宜碳链长度的可再生液体燃料。

目前利用油脂制备液体燃料的主要方法是酯交换法。

经过多年发展,酯交换法已形成比较完备的技术体系[1]。

在欧美国家,主要是以大豆油、菜子油生产生物柴油,生产工艺相对成熟,产品质量稳定。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出现一定的问题,如①低温流动性、冷凝冷滤点较差;②热值较低,通常较石化柴油低9%~13%[2];③黏度较高,为5~10 mm2/s,在内燃机中的输送困难,使得供油不充分;④密度较高,为0.85~0.90 cm3/g,易造成不完全燃烧;⑤容易发生氧化变质[3]。

鉴于以上原因,目前国际上出现了两种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以油脂为原料制备液体燃料油,分别是(催化)热裂解[4]和催化加氢[5-6]。

其中,催化加氢的方法能够得到高质量的燃料油,其燃料性能甚收稿日期:2010-12-12;修改稿日期:2011-01-0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22B05)及中国林科院林业新技术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CAFINT2010C04)项目。

第一作者:徐俊明(1981—),男,助理研究员。

E-mail lang811023@ 。

联系人:肖国民,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 xiaogm@ 。

第7期徐俊明等:油脂热化学转化制备可再生液体燃料油研究进展·1457·至超过常规的石化柴油[5]。

但是加氢过程使用的高热值氢气自身就是高性能燃料,将其转化成不可燃烧的水,不仅操作成本较高,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目前在我国经济上可行的生物柴油制备原料主要是高酸价油脂、废弃油脂等,分布相对分散,原材料的集中相对困难,而该方法设备投资较大,比较适宜大规模的生产。

因此该方法在我国不太适用。

另外,加氢之前还必须对原料脱毒预处理,防止加氢催化剂失活,这在废弃油脂的前处理中也不现实。

与之相比,裂解方式对原料的酸价、杂质、含水量等没有太大要求,因此不需要预处理步骤。

设备和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所得产品在组成成分上十分接近石化柴油,具有好的燃料性能和较高的十六烷值(燃烧稳定性)。

但是目前还存在酸价过高的问题,存在潜在的设备腐蚀性,需要进一步处理。

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油学会的统计,我国在2010/11年度植物油食用量达到2600万吨,约产生废油500万吨。

此外,油脂加工过程产生的油脚,总量也在百万吨以上。

但就目前生产工艺来看,对于酸价小于8 mg/g的废弃油脂,经酯化预处理也可生产生物柴油,但不可避免的会带来环境二次污染,而副产品甘油的精炼和再利用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对于大量的酸价为20~160 mg/g的高酸价油脂,至今仍没有比较理想的生产工艺[7]。

这些高酸价废弃食用油脂已成为一种污染物,污染水体与环境,并冲击食品安全。

为此,本文在介绍油脂原料基本特性的基础上,重点对适用于高酸价油脂的(催化)热裂解技术和裂解催化剂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该方法目前还存在的技术问题,指出(催化)热裂解技术的发展方向。

1 油脂原料性质几种常见的油脂原料性质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在一些常见的燃料性能方面,油脂类化合物还是存在明显的缺陷。

尽管一些文献报道过油脂直接与石化柴油混合后用于发动机的燃料[11],但都证明该混合燃料的长期使用会对发动机产生明显的损害[1]。

这主要和油脂分子结构有关,油脂主要以甘油三酯的结构形式存在,分子量相对较高,相应的具有较高的馏出温度(分解温度)。

此外,油脂的密度和黏度过大,挥发性较低,在发动机运行时点火性差,不能充分燃烧,容易在汽缸内和喷嘴上表1 几种动植物油脂的基本特性项目猪油[8]葵花籽油[9]大豆油[10]棕榈油[10]废弃油脂[10]理化性质密度/kg·m-3940908 920 928 919 热值/MJ·kg-139.639.7黏度/mm2·s-136.4①34.6① 7.5② 8.2② 9.3②元素分析C含量/% —77.35 77.2 76.7 76.9 H含量/% —11.54 11.1 11.5 11.3 O含量/% —11.11 11.7 11.8 11.8 脂肪酸组成/%C14∶0 1.4 —0.07 0.99 0.22 C15∶0 0.1 ————C16∶0 24.1 5.1 10.47 43.03 9.28 C16∶1 2.4 —0.1 0.19 0.49 C17∶0 0.4 —0.08 0.1 0.07 C18∶0 14.0 2.8 3.34 4.31 3.95 C18∶1 39.426.4 24.96 39.47 54.55 C18∶2 14.265.7 53.28 10.82 29.67 C18∶3 0.8 — 6.46 0.29 0.25 馏程/℃起始沸点——545.7 345.2 382.9 25%馏出温度——608.0 594.5 618.4 50%馏出温度——611.8 602.0 623.4 75%馏出温度——615.4 607.5 628.2 终止温度——636.0 626.1 774.1①在40 ℃下测量;②在100 ℃下测量。

产生积炭。

因此,原料油脂必须通过一定的催化和化学方法,调变油脂分子结构,才能改善其各项燃烧性能,达到高品位燃料油标准。

2 油脂热化学转化制备液体燃料热化学转化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各类生物质快速热解[12-14]和塑料热解技术[15-17]在国内外均有广泛的文献报道。

但是油脂热解制备液体燃料油的研究在国内还未见报道。

在国际上油脂裂解的文献主要报道了多种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以及不同催化裂解方式对燃料油性能的影响,有的已经到扩大实验阶段[18],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油脂转化制备燃料油技术。

化工进展2011年第30卷·1458·2.1 直接热化学转化法早在1947年就有国内学者发表文章[19],提出了以桐油为原料的油脂裂解技术及装备,由这种方法制备的燃料油能够满足当时发动机的要求。

近几十年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使得国际上许多学者研究油脂热解技术。

其中直接热解研究较早,文献报道较多,采用的热解原料油脂也比较广泛,包括桐油[19]、葵花籽油[20]、菜油[20]、大豆油[20]、棕榈油[21]以及蓖麻油[21]等。

例如,Schwab等[20]研究了大豆油和菜油的热解反应,分别得到了77 %和79 %的热解油收率。

对热解油的组分进行了鉴定,产物主要包括烷烃、烯烃、羧酸以及芳香烃,碳原子数在4~20。

其中芳香烃含量在1.9%~2.3%,羧酸含量为9.6%~16.1%。

通过一些燃料性能的测试表明该热解油具有适宜的黏度和较高的十六烷值,同时也说明了通过热解的方法,原料油脂的燃料性质得到较好的改善。

Brajendra等[22]在容积5 L的反应装置中热解大豆油,较佳反应温度为350~400 ℃。

实验还证实了热解油与石化柴油混合后能够明显提高燃料油的低温流动性能。

在腐蚀性方面,虽然混合燃料的酸值不能达到ASTM标准,但是其铜片腐蚀测试能够达标。

作者认为油脂热解的方法不需要消耗甲醇,没有副产物甘油的再利用问题,并且原料适应性广,相比较酯交换法有一定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