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观后感_陈书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陷入沉思,心情也随之沉重,出生侨乡的我了解这样的历史,也明白当时的残酷,当这些文物在一次展览在我眼前的时候,曾经的思考又再一次浮现在脑海:当时的人们生活难以继日,现在的我们至少生活安定,当时的人迫不得已无路可走,如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现在的生活?
走上台阶,继续向前,在我眼前的是一个19世纪60年代五邑侨乡的小镇布景。布景很简单却很精致。理发摊,打铁铺,食肆,布行,葵叶加工铺等等一应俱全,仿佛真的带我们回到了上个世纪,那时的中国国家落后,百姓贫穷。
我看着小男孩的神情,我看着口供纸的字迹,我看着这所有的一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看看我们现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我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某些领域走在世界的前沿…..世人不可否认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强大,中华民族已然站了起来。然而从前的中国积贫积弱,她的人民受人歧视,多少人梦碎异乡。是的,有国才有家,我们不能想象当时华侨的困苦,也不能为当时的他们做些什么。可是,即使在那样的情形下,华侨没有屈服,即使在那样的困难下,他们依旧坚持。这是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我们呢?享受着比他们好得多的条件,为什么要轻易放弃?他们所处的中国落后,贫穷,落后便要挨打,面对新的时代,何不努力奋斗以求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观后感
140707书明
这是一段意义深刻的旅程,让人思考,让人震撼。
----题记
周六,早晨九点,7班的我们在校门口集合完毕,准备出发。冬日的早晨,大学校园还是那样一如既往的宁静。
有说有笑,一行人出了校门,大步行走在路上。照在我们的身上,明亮而温暖,映衬出我们的朝气。抬头看了看天上的云朵,我开始疑惑,今天的旅程会是怎样,而我又会看到些什么。是一件件的历史文物?还是大段的人物故事?我是否会觉得无聊?我不知道。当时的我有的只是疑惑和期待。不知不觉,我们到了华侨广场,博物馆已在眼前。
我沉重的心情稍稍有些舒缓,继续向前走着。
紧接着,是曾经的排华岁月。
曾经有一段时期,美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陷入经济困难,于是,他们把一部分原因归结在华人身上,开始限制华人移民,并排斥海外华人。那时的华人仿佛纳粹治下的犹太人一样,虽不至严重至此,但也是饱受排挤和歧视。
华工遭受排挤,还有许多出洋华侨没有机会踏外便被关在了监狱,忍受屈辱,遭受折磨。有的人,因忍受不了折磨而死去。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或许是跟着父母,漂洋过海,终于到达彼岸,可是上岸之后,却要接受盘问。当时的盘问,稍有不对便不能上岸,小孩面对这盘问,是否从容,是否惊慌,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这对他无疑是个障碍。
珍惜现在的时光,我默默地想着,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出去,继续向前。
让我们再看回到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那时的华侨有一小部分人经过打拼已在海外站稳了脚跟,不再局限于靠苦力过活,而是干起了自己的事业。那时,有的人在海外开起了理发店,有的人开餐馆,还有人开中药铺,洗衣店,报馆,等等等等,一部分华人华侨已然创业成功,有了自己的事业。对于他们,安定的生活终于开始。
在我的眼前,便是小孩接受盘问这个情景的蜡像。昏暗的灯光衬托出当时的场景,小孩的脸上,我看到了紧和踌躇。墙上,是五邑华侨特有的口供纸,他们把盘问的问答记在上面,盘问前将之背熟以求过关。转身,是天使岛监狱的样板间,小小的空间竟然要挤下九个人的床位。住宿条件如此差,其他条件可想而知。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死在了这里,可是绝境中的华侨没有屈服。转身,在墙上,是华侨们在监狱墙上刻下的诗。
我走上前,眼前是精致的布景,反映当时的风貌。往前,是唐人街的牌坊。我走过理发店,走过洗衣店,走过中药铺,走过其他的小商铺,里面的布局简单而温馨,与之前金山寻梦看到情景简直天差地别。往前,我看到一间报馆。布局同Biblioteka Baidu简单,一桌子,两椅子,桌上放置办公器具,周围一些简单的设。虽然简单,却意义非凡。在从前,中文报纸是华侨了解侨居地和祖国情况的媒介,侨报的出现,促进了海海外的交流,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文化的发展。继续,向前,我看到一些当时的街景,有的唱着戏剧,有的在观看表演,往前,还有会馆和电影院。华人在海外,终于站住了脚跟。他们所追寻的梦想,终于春暖花开。
继续向前,我们登上了一艘船的模型,船不时摇晃,模拟在海上航行的场景,使我有些眩晕。当时出洋需要几个月不止,是否会有人受不了?怎么办?我不知道,但他们没得选择。我看到一个围栏围起的小角落,里面坐着几个出洋华侨的蜡像,他们坐在一起,地上摆着一个木桶和几副碗筷-----这便是当时出洋华侨们真实面临的场景,贫穷和落后使他们不得不踏上未知的旅程去面对未知的挑战。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艰险,因为对当时极大多数人来说,没人知道他们将会面对什么。然而,如同我所心情沉重的,他们唯有忍受。
穿过前门,我们进入到了博物馆,开始了参观之旅。一进门,我们在博物馆的第一部分:金山寻梦。
让我们先看回到19世纪中期,那时的中国忧外患日益深重,百姓生活愈加困难。于是,迫于生活的压力,受到海外的吸引,许多五邑乡村的年轻人漂洋过海去到北美,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方追寻梦想。然而,他们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忍受着恶劣的交通环境,被迫挤在拥挤的船舱中远渡重洋。到岸之后,还得忍受着水土不服和恶劣的环境甚至是其他人的歧视,干着最普通最辛苦的工作来赚取血汗钱。出洋寻梦,许多人为之丧生,但那时的他们没有得选择,那时的他们只有选择接受,选择适应。一部金山寻梦的华侨史是一部交织着血与泪的发展史,当中的辛酸不是简单的话语所能表达的。然而,如同其他地方的华侨一样,靠着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五邑先侨在异国他乡忍辱负重,自强不息,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在海外站住了脚。
继续,继续,我走下船,仿佛当年的华人劳工,我看到的是华人在海外各地的场景。在东南亚,在美国,在矿厂,在种植园,在铁路,许许多多的地方,到处都有华人的身影。经过了长久的艰险他们终于踏上未知的土地,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价值。看着一幅幅蜡像和复原的场景,历史就这样生动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没错,那时的华侨们没有选择,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坚韧的意志相互鼓励,相互帮衬坚持了下来。尽管当时的他们是社会的弱者,可他们用双手把自己变成了生活的强者!
时间回到现在,我走在金山寻梦的展厅,体会着华侨曾经的辛酸:墙上贴着一曲华工歌谣,开头便是:目前难糊口。的确,这便是许多华侨出洋的原因,这是他们的那个时代无奈,迫使他们即使明知凶多吉少也要拼命一搏。墙上贴着几当时的招工启事,向人们描绘着看似美好的未来,然而,我们都清楚,这其实就是哄骗华工,把华工的“卖猪仔”的谎言罢了。但当时的他们,已是山穷水尽,几乎无路可走。
走上台阶,继续向前,在我眼前的是一个19世纪60年代五邑侨乡的小镇布景。布景很简单却很精致。理发摊,打铁铺,食肆,布行,葵叶加工铺等等一应俱全,仿佛真的带我们回到了上个世纪,那时的中国国家落后,百姓贫穷。
我看着小男孩的神情,我看着口供纸的字迹,我看着这所有的一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看看我们现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我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某些领域走在世界的前沿…..世人不可否认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强大,中华民族已然站了起来。然而从前的中国积贫积弱,她的人民受人歧视,多少人梦碎异乡。是的,有国才有家,我们不能想象当时华侨的困苦,也不能为当时的他们做些什么。可是,即使在那样的情形下,华侨没有屈服,即使在那样的困难下,他们依旧坚持。这是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我们呢?享受着比他们好得多的条件,为什么要轻易放弃?他们所处的中国落后,贫穷,落后便要挨打,面对新的时代,何不努力奋斗以求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观后感
140707书明
这是一段意义深刻的旅程,让人思考,让人震撼。
----题记
周六,早晨九点,7班的我们在校门口集合完毕,准备出发。冬日的早晨,大学校园还是那样一如既往的宁静。
有说有笑,一行人出了校门,大步行走在路上。照在我们的身上,明亮而温暖,映衬出我们的朝气。抬头看了看天上的云朵,我开始疑惑,今天的旅程会是怎样,而我又会看到些什么。是一件件的历史文物?还是大段的人物故事?我是否会觉得无聊?我不知道。当时的我有的只是疑惑和期待。不知不觉,我们到了华侨广场,博物馆已在眼前。
我沉重的心情稍稍有些舒缓,继续向前走着。
紧接着,是曾经的排华岁月。
曾经有一段时期,美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陷入经济困难,于是,他们把一部分原因归结在华人身上,开始限制华人移民,并排斥海外华人。那时的华人仿佛纳粹治下的犹太人一样,虽不至严重至此,但也是饱受排挤和歧视。
华工遭受排挤,还有许多出洋华侨没有机会踏外便被关在了监狱,忍受屈辱,遭受折磨。有的人,因忍受不了折磨而死去。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或许是跟着父母,漂洋过海,终于到达彼岸,可是上岸之后,却要接受盘问。当时的盘问,稍有不对便不能上岸,小孩面对这盘问,是否从容,是否惊慌,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这对他无疑是个障碍。
珍惜现在的时光,我默默地想着,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出去,继续向前。
让我们再看回到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那时的华侨有一小部分人经过打拼已在海外站稳了脚跟,不再局限于靠苦力过活,而是干起了自己的事业。那时,有的人在海外开起了理发店,有的人开餐馆,还有人开中药铺,洗衣店,报馆,等等等等,一部分华人华侨已然创业成功,有了自己的事业。对于他们,安定的生活终于开始。
在我的眼前,便是小孩接受盘问这个情景的蜡像。昏暗的灯光衬托出当时的场景,小孩的脸上,我看到了紧和踌躇。墙上,是五邑华侨特有的口供纸,他们把盘问的问答记在上面,盘问前将之背熟以求过关。转身,是天使岛监狱的样板间,小小的空间竟然要挤下九个人的床位。住宿条件如此差,其他条件可想而知。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死在了这里,可是绝境中的华侨没有屈服。转身,在墙上,是华侨们在监狱墙上刻下的诗。
我走上前,眼前是精致的布景,反映当时的风貌。往前,是唐人街的牌坊。我走过理发店,走过洗衣店,走过中药铺,走过其他的小商铺,里面的布局简单而温馨,与之前金山寻梦看到情景简直天差地别。往前,我看到一间报馆。布局同Biblioteka Baidu简单,一桌子,两椅子,桌上放置办公器具,周围一些简单的设。虽然简单,却意义非凡。在从前,中文报纸是华侨了解侨居地和祖国情况的媒介,侨报的出现,促进了海海外的交流,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文化的发展。继续,向前,我看到一些当时的街景,有的唱着戏剧,有的在观看表演,往前,还有会馆和电影院。华人在海外,终于站住了脚跟。他们所追寻的梦想,终于春暖花开。
继续向前,我们登上了一艘船的模型,船不时摇晃,模拟在海上航行的场景,使我有些眩晕。当时出洋需要几个月不止,是否会有人受不了?怎么办?我不知道,但他们没得选择。我看到一个围栏围起的小角落,里面坐着几个出洋华侨的蜡像,他们坐在一起,地上摆着一个木桶和几副碗筷-----这便是当时出洋华侨们真实面临的场景,贫穷和落后使他们不得不踏上未知的旅程去面对未知的挑战。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艰险,因为对当时极大多数人来说,没人知道他们将会面对什么。然而,如同我所心情沉重的,他们唯有忍受。
穿过前门,我们进入到了博物馆,开始了参观之旅。一进门,我们在博物馆的第一部分:金山寻梦。
让我们先看回到19世纪中期,那时的中国忧外患日益深重,百姓生活愈加困难。于是,迫于生活的压力,受到海外的吸引,许多五邑乡村的年轻人漂洋过海去到北美,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方追寻梦想。然而,他们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忍受着恶劣的交通环境,被迫挤在拥挤的船舱中远渡重洋。到岸之后,还得忍受着水土不服和恶劣的环境甚至是其他人的歧视,干着最普通最辛苦的工作来赚取血汗钱。出洋寻梦,许多人为之丧生,但那时的他们没有得选择,那时的他们只有选择接受,选择适应。一部金山寻梦的华侨史是一部交织着血与泪的发展史,当中的辛酸不是简单的话语所能表达的。然而,如同其他地方的华侨一样,靠着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五邑先侨在异国他乡忍辱负重,自强不息,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在海外站住了脚。
继续,继续,我走下船,仿佛当年的华人劳工,我看到的是华人在海外各地的场景。在东南亚,在美国,在矿厂,在种植园,在铁路,许许多多的地方,到处都有华人的身影。经过了长久的艰险他们终于踏上未知的土地,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价值。看着一幅幅蜡像和复原的场景,历史就这样生动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没错,那时的华侨们没有选择,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坚韧的意志相互鼓励,相互帮衬坚持了下来。尽管当时的他们是社会的弱者,可他们用双手把自己变成了生活的强者!
时间回到现在,我走在金山寻梦的展厅,体会着华侨曾经的辛酸:墙上贴着一曲华工歌谣,开头便是:目前难糊口。的确,这便是许多华侨出洋的原因,这是他们的那个时代无奈,迫使他们即使明知凶多吉少也要拼命一搏。墙上贴着几当时的招工启事,向人们描绘着看似美好的未来,然而,我们都清楚,这其实就是哄骗华工,把华工的“卖猪仔”的谎言罢了。但当时的他们,已是山穷水尽,几乎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