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土壤学基础知识课件

土壤学基础知识课件
土壤学基础知识课件
目录
• 土壤的定义与分类 • 土壤的物理性质 • 土壤的化学性质 • 土壤的生物性质 • 土壤的地理分布与土壤类型 • 土壤的利用与保护 • 土壤学实验与实践 • 土壤学前沿动态与研究热点
01
土壤的定义与分类
土壤的定义
土壤的定义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 物的疏松表层,是岩石风化、生 物活动、气候因素等长期作用的 结果。
土壤的水分特征
土壤含水量:指土壤中含水的百分比。对农业生 产而言,土壤含水量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之一。过高或过低的含水量都可能对作物生长产 生不利影响。
土壤蒸发与蒸腾:土壤表面的水分通过蒸发返回 大气,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到大气 中。这两个过程是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影响土 壤水分平衡和农业生产。
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源
详细介绍工业废水、农药化肥、重金属等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途 径和危害。
土壤污染防治
阐述采取源头控制、污染修复和生态恢复等措施防治土壤污染, 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土壤污染案例
列举实际土壤污染案例,分析污染成因和防治措施,加深对土壤 污染防治的认识。
07
土壤学实验与实践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特征
湿地土壤一般土层深厚,质地粘重,保水保肥能力强,富含有机质 和矿物质元素,但通气性差,易受到水淹和泥炭化的影响。
06
土壤的利用与保护
农业生产与土壤管理
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农业生产中,应当根据土 壤的性质和肥力状况,选 择合适的作物种植,确保 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肥力管理
通过施肥、耕作等措施, 调节土壤养分供应,提高 土壤肥力,以满足作物生 长的需要。
土壤污染修复与生态恢复

《土壤学》课程笔记

《土壤学》课程笔记

《土壤学》课程笔记第一章:什么是土壤?1.1 土壤的重要性与功能土壤不仅是地球表面的一个物理层,它还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重要性和功能:- 生命支持系统: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为植物提供必需的养分、水分和栖息地,从而支撑着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

- 水循环的关键参与者:土壤是大气降水的主要接收者,通过渗透、蒸发和径流等过程参与水循环,维持水文平衡。

- 养分循环的枢纽:土壤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核心,包括碳、氮、磷、硫等元素的循环,这些元素是所有生命体必需的。

- 环境净化器:土壤具有过滤、吸附、降解和转化污染物质的能力,有助于保护地下水和地表水质量。

- 土壤保持文化遗产:土壤记录了地球历史和人类活动的信息,是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1.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壤的特性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 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特性不同,这决定了当地的植被类型、农作物种植模式和农业生产效率。

- 文化影响:土壤条件影响人类居住模式、饮食习惯和传统技艺,如稻田文化、葡萄种植文化等。

- 经济发展:土壤资源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如农业、矿业和旅游业等。

1.3 土壤的概念与土壤学内容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复杂混合体,具有以下特点:- 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质地、结构、孔隙度、水分和温度等。

- 化学性质:土壤的化学性质涉及pH值、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等。

- 生物性质:土壤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栖息地之一,包括微生物、昆虫、植物根系等。

土壤学内容主要包括:- 土壤的形成与演变:研究土壤如何从母质经过生物、气候和时间的作用形成,以及土壤剖面的发育过程。

- 土壤分类:根据土壤的形态、性质和发生特性,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 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研究土壤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动对土壤功能的影响。

- 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探讨土壤如何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及如何通过施肥等手段提高土壤肥力。

值得珍藏的土壤学知识

值得珍藏的土壤学知识

值得学习的土壤学知识1、土壤的概念: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指出:“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这个定义正确地表示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和特性。

土壤之所以能生长绿色植物,是由于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肥力。

土壤这种特殊本质,就是土壤区别于其它任何事物的依据。

土壤肥力虽与土壤物质组成有联系,但主要受土壤性状的影响。

2、土壤的主要性状(1)土壤质地:土壤的泥砂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直径小于0.01毫米的土粒称泥;直径为1-0.01毫米的土粒称砂;直径大于1毫米的土粒称砾石。

根据土壤质地不同将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和壤质土。

①砂土:这类土壤含砂粒在80%以上,土粒间大孔隙多,土壤容积比重在1.4—1.7克/厘米3之间,因此,土壤昼夜温差大,通透性好,有机质矿质化快,易耕作,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遇水易板结,肥力一般较低。

种植作物要增施有机肥和少量多次地勤追化肥。

②粘土:这种土壤含泥粒在60%以上,土壤比重在2.6—2.7克/厘米3之间。

土壤硬度大,粘着性、粘结性和可塑性都强,故适耕性差。

土壤保水保肥力强,潜在肥力较高。

但土紧难耕,土温低,肥效不易发挥。

因此,水田要注意管水,提高泥温,多施腐熟性有机肥和热性化肥。

③壤土:这种土壤泥砂比例适中,一般砂粘占40—55%,粘(泥)粒占45—60%。

土壤容重1.1—1.4克/厘米3之间。

质地轻松,通气透水,保水保肥力强,耕作爽犁。

因此,它是水、肥、气、热协调的优质土壤。

(2)土壤结构:土壤形成团聚体的性能,称为土壤的结构性。

凡土粒胶结成直径为1—10毫米的团粒状土壤结构,称为团粒结构。

这是土壤结构中最好的一种。

其形成条件有两个:一是胶结物质。

土壤中的胶结物质最主要是粘粒,新形成的腐殖质和微生物的菌丝及分泌物。

这些物质与钙胶结在一起,就形成了具有多孔性和养分丰富、不易被水泡散的水稳性团粒状土壤结构。

因此,增施钙质肥料(石灰、石膏)有利团粒结构形成。

二是外力挤压作用。

土壤学知识点

土壤学知识点

绪论1.土壤五大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其中矿物质含量最多.2.土壤肥力、高产与高肥的关系。

土壤肥力指土壤能够同时和不断地供给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高肥不一定高产,若要高产需要注意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3.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主要作用: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4.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是在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五大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

5.土壤生产力:在一定的生产管理制度下,土壤生产一种或一系列植物的能力。

这种能力以植物生物量或收获产量来衡量。

第一章1、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2、岩浆岩中酸性岩和基性岩的指示矿物:酸性岩——石英。

超基性岩——橄榄岩。

3、岩浆岩的概念及类型概念: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结晶而成的岩石。

类型:侵入岩、喷出岩或火山岩。

???4、岩石的类型:一类是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火成岩),第二类是由沉积作用等形成的沉积岩(水成岩),第三类是由沉积岩、岩浆岩等经过高温高压的影响发生了质变的变质岩。

5、岩石:是由各种地质作用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6、风化作用:是指露出表面的矿物质岩石在地表温度、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崩解和化学变化的现象。

7、玄武岩与花岗岩的风化特点,哪个容易风化?玄武岩色泽易吸热,矿物成分复杂,且铁镁类矿物多。

易于化学分化,大部分成为黏粒物质。

分化产物多黏细,岩基含量丰富。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分化物及土壤层次深厚、黏重,保水保肥,易培育成高产稳产的农田。

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组成,组成复杂,中粒、粗粒或似斑状结构,岩体中垂直节理发育。

P348、硅铝率大小与风化强度的关系。

硅铝率=二氧化硅/氧化铝,因此硅铝率越大,风化强度越弱。

土壤科学知识点总结

土壤科学知识点总结

土壤科学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屑、有机质、水、空气以及生物组成的自然体系,是生物生存和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土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岩石经过风化、破碎和化学作用等过程,形成了细小的颗粒并与有机物和水以及生物一起构成了土壤。

二、土壤的组成1.岩屑:岩屑是土壤中的颗粒物质,主要由石英、长石、粘土矿物、碎屑岩等矿物颗粒组成。

岩屑的大小不一,从砾石、砂、淤泥到粘土都有。

2.有机质:有机质是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残体、生物排泄物、腐殖质等。

有机质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3.水:土壤中的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也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对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活和土壤的通气透气有重要作用。

5.生物:土壤中有大量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它们对于土壤的形成和营养循环有重要的影响。

三、土壤的性质1.物理性质(1)粒径组成:土壤的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砂、粉砂、粘土等,其大小对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等有很大的影响。

(2)密度和孔隙度:土壤的密度和孔隙度直接影响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透气性。

(3)肥力:土壤的肥力主要取决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

2.化学性质(1)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的养分吸收都有重要影响。

(2)养分含量: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3.生物学性质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对于土壤的形成和养分循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构成了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主要受到气候、地形、岩石性质、植被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气候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对土壤的风化和矿物质的分解有着直接的影响。

地形的高差和坡度对于水的径流和土壤的堆积也有很大的影响。

岩石性质对土壤的颗粒组成和矿物质的含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植被和植物物质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的肥力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土壤学》章节笔记

《土壤学》章节笔记

《土壤学》章节笔记第一章土壤概述一、土壤的定义与功能1.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复杂自然体,它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等多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的。

土壤不仅是植物生长的介质,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壤的功能:(1)生产功能:- 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 为植物根系提供支持和固定。

- 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2)生态环境功能:- 维持生物多样性,为微生物、动物和植物提供栖息地。

- 参与地球上的水循环,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

- 吸收、转化和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具有自净能力。

- 固定碳素,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3)水文功能:- 调节降水径流,减少水土流失。

- 储存水分,缓解干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过滤和净化水分,影响水质。

(4)社会功能:- 提供建筑和工程用地的基础。

- 作为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反映人类活动的历史。

- 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土壤的形成与分类1. 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地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成土过程:母质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土壤的过程。

(2)土壤风化:母质在气候因素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3)土壤侵蚀:水流、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导致土壤流失。

(4)土壤沉积:侵蚀后的土壤物质在低洼地带沉积。

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1)气候:温度和降水影响土壤的风化和生物活动。

(2)母质:提供土壤的矿物质和部分养分。

(3)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影响土壤的形成。

(4)地形:影响土壤的水分、温度和侵蚀程度。

2. 土壤的分类:土壤分类系统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1)按土壤质地分类:- 砂土:颗粒粗糙,通透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

- 壤土:颗粒适中,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较好。

- 粘土:颗粒细小,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通透性差。

(2)按土壤酸碱度分类:- 酸性土壤:pH值小于7,常见于湿润气候区。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土壤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固体部分的形成、发展和功能的一门学科,它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我将对土壤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土壤的定义及主要组成:土壤是由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作用下形成的,含有有机质、无机质、水分、气体和生物体等成分的固体地球表层。

2.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母岩、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其中,母岩决定土壤的物质组成;气候影响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生物通过根系和分解有机物质等活动促进土壤形成;地形和时间影响土壤的堆积和发育速度。

3.土壤发生的过程:土壤发生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三个方面。

物理作用包括冲刷、风化、膨胀、收缩和淋溶等;化学作用主要包括氧化、水解、交换、溶解和沉淀等;生物作用包括植物的根系作用、土壤动物的活动和微生物的作用等。

4.土壤发育因素的评价指标:(1)土壤剖面的形态及土壤的层次性,即土壤剖面的土层结构与层次及土壤特征。

(2)土壤化学性质,如有机质、可交换性离子、土壤酸碱度等。

(3)土壤物理性质,如容重、质地、结构、持水性等。

5.土壤分类与命名:土壤分类是将土壤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与命名。

常见的土壤分类体系有国际土壤分类法(ISCS)和中国土壤分类法(CCS)。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1.土壤质地:指土壤颗粒的粒径分布和比例。

质地的主要组分有砂、粉砂、粘土等。

2.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

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有团聚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等。

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

容重是反映土壤致密程度和通气性的重要指标。

4.土壤孔隙度:指土壤中未被固体颗粒填充的空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

孔隙度是影响土壤保水能力和透气性的重要因素。

5.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由植物和动物残体、分泌物以及微生物产生的物质组成的。

有机质对土壤的肥力、结构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6.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指土壤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含量。

土壤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土壤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一、土壤的定义和分类1.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有机物、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肥力的天然层,是外界各种物质和能量转换的场所,是植被生长和各种生物活动的基质。

土壤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土壤的分类按物质成分来分,土壤可以分为无机质土壤和有机质土壤。

按颗粒组成来分,土壤可以分为粉砂质土壤、粘壤土和砂壤土。

按发生来源来分,土壤可以分为原生土壤和洪积土壤。

按农业和环境特性来分,土壤可以分为农业土壤和环境土壤。

二、土壤的基础性质1. 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土壤的质地、结构、密度、孔隙度、渗透性和团聚体。

2. 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无机盐、氧化还原、离子交换、养分等。

3. 土壤的生物性质土壤的生物性质主要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和土壤植物。

4. 土壤的水分性质土壤的水分性质包括土壤的含水量、土壤的持水性、土壤的透水性等。

三、土壤的生成与演化1. 土壤的生成过程土壤的生成是地球表面风化、物质重排、有机物混合等多种土壤形成作用的综合结果。

2. 土壤的演化过程土壤的演化是土壤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不同气候条件下,物质的分布和性态的变迁。

1. 土壤发育的要素土壤发育的主要要素包括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2. 土壤的改良与利用土壤的改良与利用包括土壤的施肥、灌溉、耕作和植被的保护。

五、土壤污染与修复1. 土壤污染的类型土壤污染主要包括有机污染、无机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2. 土壤修复的方法土壤修复的方法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

六、土壤与环境1. 土壤改良对环境的作用土壤改良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2. 土壤的环境负荷土壤的环境负荷主要包括土壤的农业利用、开发利用和城乡建设。

七、土壤科学的研究方法1. 土壤学的研究方法土壤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室内试验、实验室试验和计算模拟。

土壤学知识点总结

土壤学知识点总结

土壤学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是地球表层不断发展演变的产物。

土壤形成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个方面。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土壤的化学性质和肥力。

气候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气温、降水、风力等与土壤中水分、温度、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微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

生物包括植物和微生物,它们通过分解和有机物质代谢,促进土壤形成。

地形对土壤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坡度、坡向等会影响土壤的侵蚀和发育。

时间是土壤形成的综合反映,土壤的发育周期通常需要几百到几千年的时间。

二、土壤的物理性质1.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土壤的物理性质之一,它决定了土壤孔隙的大小、排水性能等。

按颗粒大小可分为砂、壤、粘三种类型,它们的比例不同会影响土壤的渗透性和通气性。

2.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土壤颗粒的组合形式。

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孔隙度的增加、根系的延伸和土壤呼吸,从而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3. 土壤密度土壤密度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气体交换、水分渗透和根系伸展。

通常情况下,过大的土壤密度会限制植物的生长。

4. 土壤水分特性土壤的水分特性反映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渗透性。

对于植物生长来说,适宜的土壤水分可以满足植物需水,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三、土壤的化学性质1. 土壤的pH值土壤的pH值是影响土壤化学性质和肥力的重要因素,不同的pH值对植物的吸收养分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的pH 值过低或过高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利的影响。

2. 土壤的离子交换能力土壤的离子交换能力影响着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去留和植物对养分元素的吸收利用。

3.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含有的具有机化学性质的物质,它对土壤的肥力、结构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四、土壤的生物性质1. 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降解有机物,提供养分,并影响土壤中其他生物的生长。

2. 土壤动物土壤中有各种动物,包括蠕虫、昆虫、线虫等,它们通过翻动土壤、排泄物等活动促进土壤的通气、腐殖质的分解等。

土壤 知识点归纳总结

土壤 知识点归纳总结

土壤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土壤的特点1. 含水量丰富:土壤中有大量孔隙,可以吸收和储存水分,保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2. 富含养分: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如氮、磷、钾等元素,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能量。

3. 具有适宜的温度:土壤能够吸收和储存太阳能,有助于维持适宜的生物活动的温度。

4. 具有适宜的pH值:土壤的pH值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pH值。

5. 具有保护生物的功能:土壤能够保护植物的根系,防止其受到外部环境的伤害。

二、土壤的形成过程1. 物理作用:包括风蚀、水蚀等自然作用,机械破碎母岩。

2. 化学作用:土壤中的化学成分与水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进行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化合物。

3. 生物作用: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能够对土壤进行改良和形成。

三、土壤的组成成分1. 矿物质: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矿物组成,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2. 有机质:由植物、动物的残体和排泄物等有机物质组成,对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3. 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重要影响。

4. 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的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四、土壤的分类1. 按成因分类:包括风积土、水积土、冻土、胀缩土、腐植土等。

2. 按颗粒大小分类:包括砂土、壤土、粘土等。

3. 按化学性质分类:包括酸性土、中性土、碱性土等。

五、土壤的作用1. 提供养分:土壤中的养分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2. 保持水分:土壤中的孔隙能够吸收和储存水分,保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3. 支持植物生长: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能够支持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发育。

4. 调节气候:土壤能够调节大气中的水分和气体的含量,对气候和环境有重要影响。

5. 保护环境:土壤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能够降解有害物质,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六、土壤的保护1. 合理利用土壤:避免过度开垦和过度施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土壤学知识点

土壤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产生植物收货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各个阶段,土壤供给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是指土壤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土壤表现出来的实际生产植物产量的能力。

4.土壤圈:指地球上大气圈层、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交界面上的一个圈层,是地球各圈层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枢纽。

5.矿物:指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内部构造和物理属性的元素和化合物。

6.土壤粒级:单粒直径大小不同,其组成和性质也随之变化,据此将土壤单粒划分为若干粒径等级。

7.土壤质地,依据土壤机械组成相近与否而花费的土壤组合叫做土壤质地。

8.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

9.土壤腐殖质:指除了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10.矿质化作用:是指复杂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料和能量的过程。

11.腐殖化过程:动、植物、微生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12.容重:在自然条件下,单位容积内,干土壤的重量称为土壤容重。

13.土壤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空隙容积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

14.土壤结构性:指土壤结构体的形状、大小、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性状。

15.土壤结构体:指原生土粒和次生土粒的排列状况和组合状况。

16.毛管空隙:土壤中具有毛管作用的那一部分孔隙。

17.土壤水分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土壤特征性的含水量。

18.田间持水量:指田间水饱和后,经24小时渗透,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含水量。

19.萎焉系数:植物因缺水凋萎,且不能复原时的土壤含水量。

20.土水势:单位数量纯水可逆的、等温的、无限量的在标准大气压下,从规定水平的水池移至土壤中某一点所必需做的功。

21.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时所处的能态。

22.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间的关系曲线。

土壤学重点汇总

土壤学重点汇总

绪论(4):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圈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的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土壤供应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料的能力土壤生产力:由土壤本身土壤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的外界条件所决定。

土壤圈:是地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处于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交接界面,是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

第1章(1):粘土(次生)矿物粘土(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矿物。

第2章(4):腐殖质、腐殖物质、矿质化作用、腐殖化作用腐殖质: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

腐殖物质:土壤和沉积物等中,除有机体中已知的各类有机化合物(非腐殖物质)以外的各种淡棕色至暗褐色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

它由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等三类物质组成。

矿质化作用:有机残体中的各类有机化合物在土壤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同时释放出含氮、磷、硫的植物可以用的矿质营养元素。

腐殖化作用:动物、植物、微生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而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第3章(1):土壤酶土壤酶:是土壤生态系统代谢的一类重要动力,土壤中所进行的生物学和化学过程都要在酶的催化下才能完成。

第4章(7):土壤机械组成、质地类别、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土壤孔性、土壤容重、团粒结构土壤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所占的比例,又称颗粒组成。

土壤机械组成是土壤最基本,最重要的性状之一。

质地类别:一般分为砂土,土壤和黏土三类。

P73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的类型、数量、大小、形状、性质,以及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的综合特性,良好的土壤结构是形成土壤肥力的基础。

土壤结构体:指土粒(单粒和复粒)互相排列和团聚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团货土块。

土壤孔隙性质:指土壤中孔隙的总量及大小孔隙分布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质量团粒结构:系指土壤中单粒或复粒经过多级黏结团聚而形成的、内部疏松多孔、近似球体、自小米粒至蚕豆粒般大小的土粒。

土壤学专业知识有哪些

土壤学专业知识有哪些

土壤学专业知识有哪些一、土壤的组成部分土壤可不仅仅是一堆土那么简单哦。

它有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大部分呢。

固体部分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

矿物质就像是土壤的骨架,给土壤提供了支撑和结构。

比如说石英、长石这些,它们在土壤里可都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机质呢,那可是土壤的活力源泉,像动植物残体经过分解后形成的腐殖质,让土壤变得肥沃,还能改善土壤的结构。

液体部分就是土壤水啦,土壤水可不是单纯的水哦,里面溶解了好多营养物质呢,像氮、磷、钾这些植物生长必需的养分,很多都是随着土壤水被植物吸收的。

气体部分就是土壤里的空气啦,土壤里的空气和大气可不一样,它里面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土壤里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在呼吸的时候会释放二氧化碳呢。

二、土壤的质地分类土壤质地可是个很有趣的概念。

按照土壤中砂粒、粉粒和黏粒的含量比例,可以把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这三大类。

砂土呢,砂粒的含量比较高,摸起来沙沙的,这种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特别好,就像沙子一样,水一下子就能渗下去,但是保肥能力比较差,营养物质很容易随着水流失。

壤土就很理想啦,砂粒、粉粒和黏粒的比例比较适中,既有良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又有不错的保肥能力,就像是土壤中的“全能选手”,大多数植物在壤土里都能长得很好。

黏土就不一样了,黏粒含量高,摸起来黏黏的,通气性和透水性都比较差,但是保肥能力很强,像那些需要大量养分的植物,在黏土里只要管理得当,也能长得不错。

三、土壤的肥力要素土壤肥力可是土壤学里很重要的内容呢。

它包括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和土壤热量这四个要素。

土壤养分刚才咱们也提到了一点,像氮、磷、钾这些大量元素,还有铁、锌、锰这些微量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

土壤水分除了给植物提供水分之外,还参与了土壤里的很多化学反应。

土壤空气为土壤里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提供了氧气,让它们能够进行呼吸作用。

土壤热量也很关键哦,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速度。

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热量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说,有些植物适合在比较温暖的土壤环境里生长,有些则比较耐寒,可以在温度较低的土壤里生长。

土壤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壤的物质组成 :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 ( 土壤固相 ) 、土壤水分 ( 土壤液相 ) 、和土壤空气 ( 土壤气相 ) 三相四类物质组成。

2、土壤肥力 : 指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 : 土壤生长植物并提供产品的能力, 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

4、成土因素 : 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

第二章土壤的矿物组成1、矿物 : 矿物是天然产生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化合物或单质。

土壤矿物按矿物来源, 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按矿物的结晶状态 , 可分为结晶质和非晶质。

2、岩石 : 岩石是指由一种或数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3、风化作用 : 风化作用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 , 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物理风化 : 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

特点: 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 , 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5、化学风化 : 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 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 , 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特点: 不仅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步变细,更重要的是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 产生新的物质。

6、生物风化 : 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产物对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

7、构成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8、同晶替代 : 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9、高岭组 :1:1型粘土矿物,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重叠而成。

两个晶层的层面间产生了键能很强的氢键 , 不易膨胀。

基层内没有或极少同晶替代现象 , 其电荷数量少。

颗粒较粗、总表面积相对较小 , 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弱。

土壤学的专业知识

土壤学的专业知识

土壤学的专业知识一、土壤的构成土壤可不像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哦。

它就像一个小小的世界,里面有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呢。

矿物质就像是土壤的骨架,给土壤提供了支撑的力量。

有机质可就有趣啦,它是那些动植物残体分解后的产物,就像土壤的小零食,能让土壤变得肥沃又有活力。

水分呢,就像土壤的血液,滋润着这个小世界里的一切。

空气也不能少呀,它让土壤里的小动物和微生物可以自由呼吸呢。

二、土壤的分类土壤的种类那可多啦。

比如说黑土,它颜色黑黑的,肥力超级高,就像土壤中的贵族,非常适合种庄稼。

还有红壤,它颜色红红的,酸性比较强,这种土壤就比较适合种一些茶树之类喜欢酸性环境的植物。

砂土呢,颗粒比较大,透气性倒是很好,不过保水保肥能力就差了一些。

黏土就不一样啦,颗粒很细小,保水保肥能力很强,但是透气性就有点差喽。

三、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植物和土壤那可是好伙伴。

土壤给植物提供了扎根的地方,就像房子对于我们人类一样重要。

植物的根系在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养分,然后茁壮成长。

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也不一样呢。

像水稻就喜欢生长在水分充足的水田土壤里,而仙人掌这种耐旱的植物,在沙质土壤里反而能活得很好。

四、土壤的保护土壤这么重要,我们可得好好保护它。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土壤污染的问题呢。

有些是因为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有些是因为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土壤的伤害。

还有就是多植树造林,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而且,不要随便乱丢垃圾,特别是那些难以分解的垃圾,要是扔到土壤里,那土壤可就遭罪啦。

五、土壤的肥力提升想让土壤变得更肥沃?那有不少办法呢。

可以施加有机肥,像农家肥之类的,这能让土壤里的有机质含量增加。

还可以进行轮作,不同的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一样,轮作可以让土壤的养分得到充分利用,不会过度消耗某一种养分。

另外,适当的休耕也不错,让土壤休息休息,恢复恢复元气。

六、土壤学的研究意义土壤学的研究可重要啦。

科学土壤知识点总结

科学土壤知识点总结

科学土壤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定义和组成1.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风化和有机物质转化而成的一种自然物质,它具有孕育植物和维持生物生存的功能。

2. 土壤的组成土壤主要由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多种组分构成。

其中,无机物质主要包括矿物质和土壤颗粒,有机物质主要包括植物残体、动物残体和微生物的分解产物,水分和空气则是土壤中的基本环境因素,微生物则是土壤中的重要生物成分。

二、土壤的性质1. 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土壤颗粒大小、质地、结构、孔隙度、容重等多个方面。

其中,土壤颗粒大小对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保肥性等有重要影响,质地和结构则是决定土壤通透性和保水性的重要因素,孔隙度和容重则对土壤的生物生长和根系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2. 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土壤pH值、养分含量、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含量等多个方面。

其中,土壤pH值对土壤中的养分吸收和微生物生长有重要影响,养分含量则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微量元素含量则是决定植物健康和生长的关键因素。

3. 土壤的生物学性质土壤的生物学性质主要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土壤生物活性等多个方面。

其中,微生物群落对土壤养分的循环和生物质分解具有重要作用,土壤有机质分解则是维持土壤健康和生物活力的重要过程,土壤生物活性则是植物生长和根际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 土壤形成的基本过程土壤形成的基本过程包括岩石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以及有机物质的堆积和分解等多个阶段。

其中,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基础,而有机物质的堆积和分解则是形成肥沃土壤的关键过程。

2. 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气候、植被、动物和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

其中,地质和气候是土壤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植被和动物则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人类活动则是土壤形成的主要干扰因素。

四、土壤与生态环境1. 土壤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主要包括维持生物多样性、水文循环、养分循环、气候调节和碳循环等多个方面。

土壤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土壤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土壤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土壤是地球上由岩石经历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形成的一种自然体系,是支持植物生长和提供养分的重要介质。

了解土壤学的重点知识对于农业、环境科学以及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土壤学的关键概念、土壤成分、土壤分类以及土壤生物活动等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

一、土壤学的关键概念1.土壤的定义与作用:土壤是由固体颗粒、有机质、水、空气以及微生物等组成的自然体系。

它起到了保持水分、供养植物、调节气候、滋养生物等重要作用。

2.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形成受到岩石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作用,岩石逐渐分解并转化为土壤。

3.土壤剖面与土层: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到岩石层的垂直土壤截面。

土壤剖面通常包括有机质贯穿的O层、混合有机质与矿物质的A层、矿质富集的B层、与岩石母质相接触的C层以及岩石层。

二、土壤成分与性质1.土壤固体颗粒:土壤固体颗粒主要包括砂、粉砂、粉砂、黏土等不同粒径的颗粒。

这些颗粒大小不同,影响土壤的透水性、保水性以及呼吸性等性质。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主要由植物和动物的遗体、残骸以及分解产物组成,具有保持水分、改进土壤结构、提供养分和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等重要作用。

3.土壤水分与空气:土壤中的水分主要存在于颗粒间隙和孔隙中,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至关重要。

土壤中的空气则是根系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的重要供氧来源。

4.土壤pH值与养分:土壤的酸碱性可以通过pH值来表征,不同pH值对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都有影响。

土壤中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对植物生长起到关键作用。

三、土壤分类1.土壤纲和亚纲:土壤学家根据土壤剖面发育特征和遗传因素,将土壤分为不同级别的纲和亚纲,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土壤。

2.土壤属和亚属:在土壤纲和亚纲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的一些发育特征,进一步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属和亚属。

3.土壤单元和土壤系:土壤单元是在地理空间上划定的一块土壤单元,而土壤系是一系列相对一致的土壤单元的集合。

土壤学重点

土壤学重点

土壤学重点第一篇:土壤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土壤圈,土壤,森林土壤,林业土壤,土壤肥力,2.土壤作为最珍贵的一种可再生自然资源,具有那些特性?3.简述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4.简述学习土壤学的要求和任务。

5.简述土壤在农林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章地质学基础1.2.3.4.5.6.名词解释: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岩石、解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简述岩石和矿物的区别。

简述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的区别。

岩浆岩的主要构造。

岩石的种类及成因。

简述地质内力作用及主要地形。

第三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1.2.3.4.5.名词解释: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土壤结构,土壤质地简述土壤形成的大小循环学说。

简述土壤的五大形成因素。

简述土壤剖面及其A、B、C层土壤是怎么形成的?第四章土壤生物1.名词解释:土壤根际,根际效应2.简述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呼吸类型。

3.简述土壤根际与根际效应。

第五章土壤有机质1.名词解释: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矿化作用,腐殖质作用2.简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主要组成。

3.简述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过程。

4.论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5.简述改善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的营林措施。

第六章土壤质地、结构与孔性1.2.3.4.5.名词解释:土壤密度,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质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结构,土壤耕性土壤孔隙度的测定方法。

简述土粒分级的标准。

论述土壤质地的肥力特征及其对林木生长的意义。

试述土壤“夜潮”现象和“冻后聚墒”现象?第七章土壤水1.名词解释: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全容水量。

2.简述土壤水的重要性。

3.简述土壤水的形态分类及其有效性。

4.什么是土水势?土水势包括那些分势?5.简述土壤水的运动类型。

6.简述土壤水的来源和消耗途径。

第八章土壤空气和热量1.2.3.4.名词解释:土壤呼吸、土壤通气性、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空气组成有哪些特点?土壤热量主要有那些来源?影响土壤热量状况的因素包括些?土壤水、气、热的关系,如何调节土壤水、气、热?第九章土壤胶体和土壤离子交换1.2.3.4.名词解释:土壤胶体,主动吸收,阳离子交换量(阳离子代换量),盐基饱和度,同晶置换简述土壤胶体的构造。

土壤学知识点

土壤学知识点

土壤学知识点绪论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层疏松的表层。

(前苏联威廉斯生态经济学角度)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土壤肥力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不同,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非任何植物。

4、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汽相、液相。

第一章土壤的形成5、风化:风化作用是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在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物理风化:又称机械崩解作用,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引起,使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逐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大小改变(增大接触面)。

为化学风化创造了条件。

*化学风化:化学分解作用,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

包括溶解、水化(矿物和水化合)、水解和氧化等作用。

6、风化产物母质类型:母质:地表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

母质类型:定积母质--未经搬运的风化残留物,或称为残积物。

运积母质--根据不同搬运作用的外力方式,可分为各种自然沉积物。

[|坡积物流水运积母质{洪积物淤积物静水沉积母质运积母质积<1海水沉积母质风积母质重积母质'黄土及黄土性物质第四纪沉积物< 红土冰磺物7、土壤形成因素:[自然成土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形、时间[人类生产活动8、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直到母质层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两米以内。

根据调查目的,有时土壤剖面深度可能会有差异。

(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

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颜色、结构、质地、坚实度、孔隙、湿度、新生体、侵入体、动物孔穴等。

9、土壤发生层次:0层,枯落物层(L、F、H亚层)-A层,腐殖质层(A1、A2)-AB过渡层层-B层,淀积(B1、B2、B3)-BC过渡层-G层,潜育层-C层,母质层(CC\CS)-D层,母岩层耕作土壤:表土层(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土壤五大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其中矿物质含量最多.2.土壤肥力、高产与高肥的关系。

土壤肥力指土壤能够同时和不断地供给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高肥不一定高产,若要高产需要注意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3.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主要作用: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4.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是在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五大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

5.土壤生产力:在一定的生产管理制度下,土壤生产一种或一系列植物的能力。

这种能力以植物生物量或收获产量来衡量。

第一章1、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2、岩浆岩中酸性岩和基性岩的指示矿物:酸性岩——石英。

超基性岩——橄榄岩。

3、岩浆岩的概念及类型概念: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结晶而成的岩石。

类型:侵入岩、喷出岩或火山岩。

???4、岩石的类型:一类是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火成岩),第二类是由沉积作用等形成的沉积岩(水成岩),第三类是由沉积岩、岩浆岩等经过高温高压的影响发生了质变的变质岩。

5、岩石:是由各种地质作用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6、风化作用:是指露出表面的矿物质岩石在地表温度、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崩解和化学变化的现象。

7、玄武岩与花岗岩的风化特点,哪个容易风化?玄武岩色泽易吸热,矿物成分复杂,且铁镁类矿物多。

易于化学分化,大部分成为黏粒物质。

分化产物多黏细,岩基含量丰富。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分化物及土壤层次深厚、黏重,保水保肥,易培育成高产稳产的农田。

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组成,组成复杂,中粒、粗粒或似斑状结构,岩体中垂直节理发育。

P348、硅铝率大小与风化强度的关系。

硅铝率=二氧化硅/氧化铝,因此硅铝率越大,风化强度越弱。

9、母质:岩石矿物经过各种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疏松多孔物质,是土壤形成的原始材料。

10、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第二章1.土壤形成的一般规律及成土因素:(1)一般规律: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2)成土因素:(一)自然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植被破坏,土壤裸露,遭受大气、水、热的作用加剧,有机质分解快,难于累积;表土直接接受雨水的打击,冲刷加剧,淋溶流失作用加强。

2.土壤基本发生层:A矿质土层(又称腐殖质层)、B淀积层、C母质层3.发生层的概念: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中出现了物质的迁移和淀积,土壤从上向下,无论在成分上或形态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分异,使土体分化为不同的层次,这种层次成为土壤发生层。

4.地质大循环:从岩石到风化产物再到岩石的长期循环过程。

生物小循环:有机质在土体中不断分解和合成作用称为生物小循环。

5、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是相互矛盾、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的两个过程,从植物营养元素的运动方向来看,地质大循环使植物营养元素向下淋溶,生物小循环使植物营养元素向上富集,生物小循环以地质大循环为前提,没有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无法进行。

没有生物小循环,地质大循环虽可以进行,但土壤养分得不到富集,土壤肥力得不到发展。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矛盾和统一共同推动土壤肥力的发展。

第三章微生物与酸度的关系。

多数细菌:中性(6-7)放线菌:偏微碱性(7-8)它们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真菌:酸性(3-6)可促进木质素(难分解)的分解。

pH过低(<5.5)或过高(>8.5)对一般微生物都不太适宜。

土壤腐殖质的炭氮比:(10—12):1土壤中氮素最主要存在形态。

土壤氮以有机态氮为主,一般可占全氮的95%以上。

有机态氮又可以分为水溶性有机态氮(<土壤全氮的5%它分子量小的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大的经水解放出NH4+被植物吸收利用,是植物重要的速效氮的来源)、水解性有机态氮(占土壤全氮量50%-70%)、非水解性有机态氮(又称难矿化有机态氮有效性远不及前两种占土壤全氮30%-50%)腐殖化作用:土壤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加复杂的稳定的高分子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矿质化作用:在有机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和能量的过程。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上的作用。

(详见书p65)土壤肥力:1、改善土壤保肥供肥能力。

2、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3、改善土壤生物性质。

生态环境:可降低或延缓重金属污染;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有固定作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生产上调节有机质的措施。

(详见书p68)提高有机质含量途径:1、增施有机肥2、种植绿肥3、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碳量:52%-58%有利于土壤的结构形成的是哪组腐殖质。

(p58)腐殖质分为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三组,其中有利于土壤的结构形成的是胡敏酸。

炭氮比与分解的关系。

随着有机物质分解和二氧化碳的释放,土壤中有机质的C\N降低,微生物对氮的要求也逐步降低。

当C\N降至大约25:1以下时,微生物不再利用土壤中的有效氮,相反由于有机质较完全的分解而释放的矿态氮,使得土壤中矿质态氮的含量比原来有显著的提高。

但无论有机物质的C\N大小如何,当它被翻入土壤中经过微生物的反复作用后在一定条件下,其C\N最终会趋于稳定。

(C/N=25:1时,有机质分解适宜;C/N﹥25:1时,有机质分解降低,可增施氮肥调节;C/N﹤25:1时,有机质分解率升高。

)在酸性条件下仍能很好发育的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是真菌。

腐殖质:土壤中除了半分解和未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第四章1.土水势的分势组成:基质势(m)、溶质势(s)、压力势(p)、重力势(g)2.土壤密度概念: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空隙的容积)的质量(土壤干重)称为土壤密度,单位为g|cm33.土壤密度平均值:2.65g|cm34.土壤容重适宜值:1.14-1.26g|cm3(林业)5.土壤物理性质相对最好的土壤结构的类型及出现的层次:团粒结构,主要出现在有机质丰富、肥力高的土壤表层。

(团粒结构:指土壤中单粒或复粒经多级粘结团聚而形成的内部结构疏松多孔,近似球体,颜色较暗,直径为10—0、25mm之间的土粒。

)6.土壤水势:在标准大气压下等温可逆的从指定高度的纯水水体中移动无穷小量的水到土壤水中,每单位数量的纯水所需做功的数量。

7.田间持水量:降水或灌溉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排出,渗透水已经降至很低或基本停止时土壤所吸持的水量。

8.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划分的土壤物理性状类型。

9.地下水上升高度不同土壤的差异:10:土壤热量来源:太阳辐射能、生物热和地球内热。

以太阳辐射能为主。

11.质地的类型:砂土、壤土和粘土12.土壤孔隙类型:非毛管孔隙(或通气孔隙)(大于0.02mm)、毛管孔隙(0.02mm—0.002mm)和非活性孔隙三级(小于0.002mm)。

13.土壤孔隙度:指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中土壤孔隙容积所占的百分比。

14.凋萎系数:是指通常将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15.质地剖面组合较好的是:上层为轻质壤下层为中、重壤(上砂下粘)(原因:有利于种子出苗,又有利于苗期根系下扎吸水吸肥,对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有较强的调节能力,有利于植物生长)16.土壤各粒级的特性:7117.土壤容重的作用:(1)计算工程土方量,(2)计算土壤各成分储量,(3)计算土壤储水量及灌水(或排水)定额,(4)容量可作为土壤坚实度的指标(或同一质地条件下成立),(5)表示植物生长的极限容量和最适容量,(6)计算土壤孔隙度。

18.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各类型对植物的有效性:(1)吸湿水是无效水,(2)毛管水是有效水,(3)重力水和膜状水既有有效水也有无效水。

19.砂土粘土的肥力特性:(1)砂土:通透性强、砂土大于50%、气多水少、温度高、土温变化快、保蓄性弱、养分含量低但养料转化快、无毒害物质、宜耕期长、耕后质量好。

(2)粘土:保水性好、粘粒大于30%、通气透水性差、易滞水受涝、土温比较稳定、养分含量丰富、保肥性强、但养料转化慢、易产生有毒物质、耕性差,宜耕期短。

20.土壤团粒结构在肥力中的作用:2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随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关系曲线。

是指土壤97页第七章1、地带性土壤:又称显域土,指能够综合反映当地生物气候特点的土类。

2、我国东部湿润气候区由南往北出现的土壤水平地带性带谱3、诊断层: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定量化是诊断层的核心。

4、诊断特性: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和化学色性质)。

第五章1、土壤胶体的构造、pH值与土壤电荷的关系。

土壤胶体的构造:土壤胶体由胶核、双电层、胶团溶液组成。

pH值与土壤电荷的关系:永久电荷不受介质pH变化的影响;可变电荷随介质变化而变化。

介质的pH是影响可变电荷最主要的因素。

(土壤中常见携带永久电荷的黏土矿物有水云母、蛭石、蒙脱石等2: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

1:1型粘土矿物几乎不带永久矿物。

土壤有机质胶体、氧化物胶体的电荷属于可变电荷,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表面断键和1:1型粘土矿物的——OH基面所产生的电荷也属于可变电荷。

土壤有机胶体和矿质胶体一般都带负电。

)详见P120。

2、土壤酸的类型,用于石灰用量估算的酸度名称。

土壤酸的类型:活性酸、潜性酸、用于石灰用量估算的酸度名称:水解性酸或交换性酸(还可根据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以及盐基饱和度、土壤潜性酸量进行估算。

石灰需要量=土壤体积*容重*阳离子交换量*(1-盐基饱和度)。

)土壤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的表示方法,土壤胶体的种类、南北方土壤粘土矿物类型。

离子饱和度与养分有效性的关系,相同且等量的肥料施在砂土与粘土中,在哪种土壤中见效快,为什么?答:土壤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的表示方法:土壤活性酸度:土壤pH、潜性酸度:交换性酸、水解性酸土壤胶体的种类:矿质胶体、无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p117南北方土壤主要粘土矿物分布:高岭石是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土壤普遍存在的粘土矿物;蒙脱石是我国半干旱气候区如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土壤分布最广,如栗钙土;伊利石广泛分布于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多种土壤中尤其是西北、华北等干旱地区。

离子饱和度与养分有效性的关系,离子饱和度与养分有效性的关系相同且等量的肥料施在砂土与粘土中,在哪种土壤中见效快,为什么?阳离子饱和度越高,该离子被交换解吸的可能性就越大,有效度也越高;陪补阳离子的交换力越强,被陪补的阳离子的有效度就越高,反之亦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