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问答题培训讲学
土壤学考试问答题
五、问答题(共30分)1、简述红壤的主要特性,怎样改良中低产红壤?(8分)2、简述氮肥施入土壤中的主要损失途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减少这些损失?(8分)3、从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特点比较入手,说明我们国家肥料工作的方针。
(7分)4、为什么钾能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为什么钾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性?(7分)1、红壤的主要特性:(1)粘粒多而品质差;(2)养分贫乏,有机质含量低;(3)酸性强;(4)土层厚而耕层浅薄。
改良中低产红壤的主要措施:(1)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建设梯地梯田;(2)合理间作套种与轮作,用地养地相结合;(3)大量施用有机肥,培育土壤肥力;(4)合理耕作改土,加速土壤熟化;(5)施用氮肥、磷肥、钾肥等无机肥料。
2、化学氮肥施入土壤的主要损失途径:(1)氨的挥发损失;(2)硝酸盐的淋溶损失;(3)硝酸盐的反硝化脱氮损失。
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地下水,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破坏臭氧层,使进入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增多;造成温室气体效应等。
减少损失的主要途径:(1)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作物特性以及氮肥的性质合理分配氮肥;(2)确定合理的施肥量;(3)深施覆土;(4)使用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5)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6)使用缓释肥料。
3、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特点比较:(1)有机肥料含养分种类多、养分含量低,而化学肥料含养分种类单一、养分含量高;(2)有机肥料肥效长,供应养分数量少,而化学肥料肥效短,供应养分数量多;(3)有机肥料含腐殖质,有显著的改土作用,化学肥料常含副成分,影响土壤的性质;(4)有机肥料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性,改良土壤性质,而化学肥料易流失、固定、挥发损失。
我们国家肥料工作的方针: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方针。
4、钾能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的原因:钾供应充足时,(1)植株体内可溶性氨基酸和糖减少,减少了病虫的营养物质;(2)茎叶纤维素含量增加,细胞增厚、表皮细胞硅质化增加,因而增强抗病虫入侵的能力,抗倒伏性也增强;(3)作物组织酚类化合物增加。
土壤问答
1、最小养分律的中心内容是什么?答:最小养分律的中心内容是: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养分。
无视这个限制因素,即使继续增加其它营养成分,也难以提高植物产量。
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答:(1)随着植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2)如果不归还土壤,地力下降影响产量;(3)要想恢复地力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4)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
3、土壤空气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答:①影响种子发芽。
②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功能。
③影响微生物活性与有毒物质的产生④影响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
⑤影响作物的抗病性。
4、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答:土壤空气与大气相比,(1)CO 浓度比大气高,O 浓度比大气低。
(2)土壤空气几乎总是呈水气饱和状态。
(3)土壤空气中有时会积累一些还原性气体。
(4)土壤空气因四季或昼夜发生周期性变化。
5、简述土壤水分的调节。
答:①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保水能力。
②及时中耕松土,切断毛管联系,减少水分蒸发。
③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合理耕作,减少水分渗漏。
④创造良好的土层构造。
6、铵态氮肥有哪些共同的性质?答:①易溶于水,属于速效肥料。
②铵离子可以被土壤胶体吸附,不易流失。
③铵离子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发生硝化作用,变成硝态氮,易淋失。
④铵离子在遇到碱性环境会发生挥发。
⑤铵离子在干湿交替的情况下会发生晶格固定。
7、为什么土壤的最少养分限制因子总在变化?答:①土壤有效养分贮藏量有限。
②作物选择性吸收。
③不同养分的有效性转化和流失程度不同。
④施肥、灌溉等补充养分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8、土壤结构体的形成机理?答:1)胶体的凝聚作用。
2)水膜的粘结作用。
3)胶结作用。
4)干湿交替。
5)冻融交替。
6)耕作措施。
7)生物作用。
9、简述土壤胶体的类型和性质。
答:土壤胶体按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有机胶体、无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体三类。
《土壤学培训材料》课件
土壤与植物
植物生长需要的土壤要素
解析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 分和通气性。
土壤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探讨土壤类型对灌溉和施肥的 影响。
土壤改良技术
介绍土壤改良的目的和方法。
土壤保护与治理
1
土壤治理
2
介绍土壤保育、修复和重建方法。
土壤退化的原因
分析土壤侵蚀、污染和酸化等退化原 因。
《土壤学培训材料》PPT 课件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组成、性质以及与植物生长、环境污染等之间的 关系的学科。本课件将带你了解土壤学的基础知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以及 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土壤学基础知识
土壤的定义和组成
了和有机质。
土壤物理性质
结语
1 土壤学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
2 打造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必要性
强调土壤学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 发展方面的作用。
讲述打造生态友好型农业对土壤保护和环 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土壤学问答题
1、分析砂土与粘土的肥力特点及如何改良利用?答:利用砂质土时要注意选择种植耐寒品种,保证水源供应,及时进行小定额灌溉,要防止漏水漏肥,采用土表覆盖以减少土表水分蒸发;因为砂性土的养分含量低,保水性差热容量小,温度变化快,保肥性弱,速效养分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
而对于粘质土则在耕作时注意采用深沟、密沟、高畦,或通过深耕和开深线沟破坏紧实的心土层以及采用暗管和暗沟排水等以避免或减轻涝害。
因为粘质通气透水不良,热容量大,昼夜温度变幅较小。
2、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什么作用?答:改善土壤保肥供肥能力○1提供矿质养分○2提高土壤保肥能力○3促进土壤养分有效性○4提高土壤的缓冲性改善土壤物理性质○1改善土壤结构性○2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改善其他土壤物理性质改善土壤生物性质○1提高土壤生物活性○2促进植物生长答:①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②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③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对酸、碱的缓冲性;④减轻重金属和农药的危害;⑤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通气性。
答:(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2)促进植物生长发育(3)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3、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方面有什么特点及如何创造团粒结构?.答:特点:团粒结构具有小水库、小肥料库、空气走廊的作用,协调水气状况能力强,因而是理想的结构体。
1 团粒结构透水性好,可接纳大量降水和灌溉水,而团粒内部保水性强,天旱时还可防止水分蒸发。
2天旱表层蒸发失水后,土体收缩切断与下层毛管连通性,水分不会由大孔隙流向小孔隙而蒸发损失。
3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通常有机质含量丰富。
4团粒结构表面为好气作用,有利于有机质的矿质化,释放养分。
(一)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小水库”(二)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小肥料库”(三)能稳定土温,调节土壤热状况(四)改良耕性并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总之,团粒结构是土壤中水、肥、气、热四大肥力因素的“调节器”,是旱地土壤最理想的土壤结构体。
4、分析水分对土壤热特性的影响?土壤热特性感包括:土壤热容量、热导率、导温率通过灌排水量来协调土壤热容量,进而调节土壤温度。
《土壤学》试题库(供参考)
土壤学试题库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3、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是指生态上不同的植物,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某种肥沃的土壤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答案要点:土壤是人类食物、居住、活动、生产等的基础。
土壤具有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及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2、土壤资源的特点答案要点: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
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
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
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
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
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质地形、母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
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二章地学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1、矿物矿物是天然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
2、岩石岩石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
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3、原生矿物原生矿物是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完整word版)土壤肥料学复习题库以及典型问答题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库以及典型问答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2、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地上部分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3、土壤经度地带性:地球表面同一纬度从东到西,土壤类型有规律的更替。
4、普钙的磷酸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会遇过磷酸钙所含的杂质硫酸铁、铝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更低的铁、铝磷酸盐。
5、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在大气中的氧和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分解,使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和过程。
分为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和溶解作用等。
6、腐殖化系数:有机物料中单位质量的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的碳量。
7、氮肥利用率: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入土壤氮素的百分率.8、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并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9、土壤粘土矿物:在风华过程或成土过程中重新形成的层状铝硅磷酸盐矿物和氧化物。
10、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11、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是土壤有机质通过分解变为简单无机化合物并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的.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除产生各种可供作物吸收的养分外,也为进一步合成腐殖质提高原料。
碳水化合物可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含氮化合物经水解和氧化,可产生氨并溶解于土壤溶液形成铵盐;氨或铵盐可经硝化作用成硝酸盐,铵盐和硝酸盐均可直接被作物吸收。
含磷有机物经水解生成磷酸,在土壤中形成磷酸盐,被作物吸收利用。
12、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状态下土壤(包括土壤空隙的体积)的干重,是土壤紧实度的一个指标.13、养分的被动吸收:消耗能量使养分有选择的透过质膜进入到细胞内部的吸收。
14、氨化作用: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氨的生物学过程。
15、微量营养元素:作物需要量很少,一般占作物干重的千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
16、扩散:由于根系不断向根际吸收养分,因而造成根际养分低于土体养分浓度,从而形成养分浓度差,在浓度差的推动下,养分就从土体向根际迁移。
土壤学课后习题及问题详解
《土壤学II》学习指导——供大农学各专业用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教研室编二零一一年八月绪论一、填空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圈处于()、()、()、()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和()。
4、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按有效性可分为()、()。
二、判断题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3、()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4、()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壤。
5、()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肥力四、简答题1、土壤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关系2、18世纪以来有哪些主要土壤学派?五、论述题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第一章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一、填空题1、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是()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2、按照矿物的起源,矿物可分为()、()两大类。
3、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和()三种类型。
4、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
5、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两类。
6、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按风化作用的因素和特点可分为()、()、()三类。
7、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
8、岩石风化的三个阶段是()、()、()9、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和时间。
10、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11、岩浆岩一般具有()构造、沉积岩一般具有()构造、变质岩一般具有()构造。
二、判断题1、()高岭石是原生矿物。
2、()伊利石是原生矿物。
3、()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
土壤环境化学问答题
《土壤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1.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原因。
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
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
南方土壤中岩石或成土母质的晶格被不同程度破坏,导致晶格中Al3+释放出来,变成代换性Al3+,增加了土壤的潜性酸度,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土壤活性酸度,表现为pH值减小,酸度偏高。
2.土壤的缓冲作用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
土壤缓冲性能包括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和土壤胶体的缓冲性能:(1)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土壤溶液中H2CO3、H3PO4、H4SiO4、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具有缓冲作用。
以碳酸及其钠盐为例说明。
向土壤加入盐酸,碳酸钠与它生成中性盐和碳酸,大大抑制了土壤酸度的提高。
Na2CO3 + 2HCl2NaCl + H2CO3当加入Ca(OH)2时,碳酸与它作用生成难溶碳酸钙,也限制了土壤碱度的变化范围。
H 2CO 3 + Ca(OH)2CaCO 3 + 2H 2O土壤中的某些有机酸(如氨基酸、胡敏酸等)是两性物质,具有缓冲作用,如氨基酸既有氨基,又有羧基,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RCHNH 2COOH + HCl NH 3ClR CHCOOH + NaOH + H 2OR CHNH 2COOH R CH NH 2COONa(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对酸缓冲(M -盐基离子):土壤胶体 M +HCl土壤胶体 H +MCl对碱缓冲: 土壤胶体 H +MOH 土壤胶体 M +H 2OAl 3+对碱的缓冲作用:在pH 小于5的酸性土壤中,土壤溶液中Al 3+有6个水分子围绕,当OH -增多时,Al 3+周围的6个水分子中有一、二个水分子离解出H +,中和OH -:2Al(H 2O)63+ + 2OH - [Al 2(OH)2(H 2O)8]4+ + 4H 2O3.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什么?不同种类的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不同,同种植物由于其分布和生长的环境各异可能表现出对某种重金属有明显的耐性。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问答题
四、问答题1.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种物质间有何关系?2. 为什么说土壤是农业的基础?3. 土壤与植物生长有什么关系?4. 土壤与植物生产、动物生产有何关系?5. 为什么说土壤是一个多相物质组成,多分散的多孔体?6. 为什么说土壤是一种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7. 为什么说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8. 你认为目前土壤退化的原因有哪几方面?如何保护好土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9. 土壤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10. 土壤学的任务是什么?近来又有什么新进展?11. 为什么要学习土壤?,学习土壤对你将来会带来什么好处?12. 学习土壤应注重实践知识的累积联系实际?为什么?13. 试联系你所在地区的土壤和成土条件?(1)你的家乡所处的气候一生物带?(2)地理位置、是山地、丘陵,还是平原?(3)土壤类型,土质条件是什么?(4)土地利用现状,种什么作物,一年种几茬和产量水平?(5)施什么样的肥料,施肥的数量和方法,地力水平如何?(6)土壤存在什么问题?(7)你认为土壤是否需要进行改良和如何改良,如何改革种植制度才能达到两高一优的目的?(四)问答题1.为什么说土壤分布于大气、水、生物和岩石圈的中心,是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的枢纽?2.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很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 土壤中常缺乏一些养分元素,它与成土母质有何关系?4. 分析岩石——矿物——化学元素的组成与土壤的哪些性质有关系?5. 在野外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辨认三大类不同的岩石?6. 在野外根据矿物的哪些特性才可初步辩认矿物的种类?7. 影响岩石矿物风化作用强弱的因素是什么?8. 常见抵抗化学风化作用强弱矿物的顺序是:石英>白云母>钾长石>钠长石>里云母>斜长石>角内石>辉石>榄石>,为什么?9. 为什么说物理风化不彻底,不完全?10. 为什么说化学风化作用中以水解作用最重要?11. 为什么不同成土母质类型发育的土壤,其土壤质地差异很大?12. 成土母质的哪些性质会遣传给后来形成的土壤?13. 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的成土母质是什么?并分析这种母质的特性?14. 我国广大平原地区的土壤类型母质是什么?为什么说这种母质条件的适种性较广?15. 生物风化作用重要意义何在?16. 为什么说我国南方地区是以化学,生物风化为主,而西北地区是以物理风化为主?17. 为什么沙土中的养分含量比较贫乏?(四)问答题1. 什么叫做矿物?分析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 试比较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在形成条件和晶架构造上有何不同?3. 矿物的SiO2/R2O3比值大小说明什么问题?4. 试比较高岭石组矿物与蒙脱石组矿物在性质上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5. 质地是通过什么影响土壤性质的?6. 土粒大小不同,在化学组成上对土壤性状会产生哪些的影响?7. 在砂性土中,常见到石英颗粒存在,试从石英的分子结构上分析其原因?8. 人们常把砂性土和粘性土看成不良的土壤质地,你认为对吗?为什么?9. 改良砂、粘性土一般常用的有放措施是什么?为什么?10. 旱地的土壤质地剖面构型,一般认为以“砂盖垆”较为理想?为什么?11. 请你说出我国土壤质地的分布规律是什么?12. 为什么“沙性土”是热性土?而“粘性土”是凉性土?13. 粘质土的养分含量比沙质土丰富,为什么?14. 增施有机肥可以逐渐改变土壤的质地,你认为对吗?(四)问答题1. 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2. 土壤中NH+4和NO-3是怎样产生的?3.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4. 如何将腐殖酸分离出来?5. 叙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和作用?6. 水田的腐殖质含量一般比旱地高?为什么?7. 土壤有机质在作物营养方面的突出作用是什么?8.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是什么?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哪一种?为什么?四、问答题1. 说明土壤容重、比重、孔隙度的含义,耕地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变化幅度如何?2. 划分土壤孔隙类型的依据是什么?理想的孔隙分布是怎样的?3. 什么叫土壤结构体?常见的土壤结构体类型有哪些?它们对土壤的生产性状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说培育土壤结构有重要意义?4. 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方面作用和意义有哪些?5. 试述各级孔隙的的特点和性质。
土壤学复习整理培训资料
土壤学复习整理一、填空题按照吸附机理可以土壤吸附性能力分为、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地球表层系统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
高岭石属于型矿物。
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和重力水。
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和的差值。
土壤电荷分为和可变电荷。
土壤肥力因素有、肥、气和热。
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和。
土壤胶体可划分为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体三种类型,但在土壤中常以形态存在。
土壤密度的近似值为。
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生物热和地热三种。
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
土壤水分势能值包括、溶质势、压力势和重力势四种类型。
土壤团粒形成的粘结团聚过程包括和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
土壤无机胶体的基本结晶单位有硅氧片和两种。
土壤质地按国际制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四类。
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等。
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是主导因素。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母质、、地形、时间、气候。
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有机质、、交换性阳离子等。
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有电荷价、离子半径和。
二、名词解释题土壤污染: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壤肥力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土壤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土壤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土壤学基础答疑及知识学习辅导1
土壤学基础答疑及知识学习辅导一、概念解析1、土壤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3、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是单位土壤总容积中的孔隙容积,可表示土壤孔隙状况。
4、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指土壤中土粒大小及其数量的构成情况。
5、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6、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7、土壤退化:指的是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
8、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二、练习题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4、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5、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6、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稳。
7、我国将土壤退化分为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不包括以上各项的土壤性质恶化和耕地的非农业占用。
二、辨析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1、简述土壤圈的地位及其与其它圈层的关系。
地位:土壤圈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土壤圈被视为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
关系:①土壤圈与大气圈的关系,土壤与大气间在近地球表面表层进行着频繁的水、热、气的交换和平衡。
土壤学简答题
土壤学简答题第一篇:土壤学简答题1、请分析土壤中水的类型及其有效性。
2、请用土壤中不同组分的热性质来解释干土升温快但导热慢,而湿土升温慢但导热快。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4、为什么说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可以反映土壤肥力?5、土壤活性酸和潜性酸怎么来测定?6、土壤为什么具有缓冲性?7、土壤中氮磷钾存在的主要形态及其有效性如何?8、请分析城市绿地土壤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1.①吸湿水,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称为吸湿水。
把烘干土放在常温、常压的大气之中,土壤的重量逐渐增加,直到与当时空气湿度达到平衡为止,并且随着空气湿度的高低变化而相应地作增减变动。
②膜状水,土壤颗粒表面上吸附的水分形成水膜,这部分水称为土壤膜状水。
土粒饱吸了吸湿水之后,还有剩余的吸收力,虽然这种力量已不能够吸着动能较高的水汽分子,但是仍足以吸引一部分液态水,在土粒周围的吸湿水层外围形成薄的水膜。
③毛管水,毛管水就是指借助于毛管力(势),吸持和保存土壤孔隙系统中的液态水,又分为悬着水和支持毛管水。
悬着水是指不受地下水源补给影响的毛管水,即当大气降水或灌溉后土壤中所吸持的液态水。
支持毛管水是指土壤中受到地下水源支持并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毛管水,即地下水沿着土壤毛管系统上升并保持在土壤中的那一部分水分,也叫毛管上升水。
④重力水,当大气降水或灌溉强度超过土壤吸持水分的能力时,土壤的剩余引力基本上已经饱和,多余的水就由于重力的作用通过大孔隙向下流失,这种形态的水称为重力水。
⑤地下水,土壤或母质中有不透水层存在时,向下渗漏的重力水会在其上的土壤孔隙中聚积起来,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分饱和层,其中的水可以流动,称为地下水。
2.土壤的热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性、土壤导温性。
土壤中水的热容量最大,空气的热熔量最小。
导热性:土壤吸收一定热量后,一部分用于它本身升温,一部分传送给其邻近土层。
土壤具有将所吸热量传导到邻近土层的性能,称为导热性。
土壤学考试问答题
土壤学考试问答题1. 什么是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有机物、水、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自然体系,是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基础。
2.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什么?土壤的形成过程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
物理作用包括风化、侵蚀和沉积等;化学作用包括溶解、沉淀、氧化还原和酸碱反应等;生物作用包括植物根系、微生物和动物等。
3. 土壤的分类方法有哪些?土壤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美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和国际土壤分类系统等。
4. 土壤的主要性质有哪些?土壤的主要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质地、结构、孔隙度和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酸碱度、养分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等;生物性质包括微生物数量和活性、植物根系和动物数量等。
5. 土壤的肥力如何评价?土壤的肥力评价包括土壤肥力类型、土壤肥力等级和土壤肥力指数等。
其中,土壤肥力类型是指土壤的肥力水平,包括高肥、中肥和低肥等;土壤肥力等级是指土壤的肥力程度,包括一级、二级和三级等;土壤肥力指数是指土壤的肥力综合指标,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6. 土壤污染的类型有哪些?土壤污染的类型包括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农药污染等。
其中,有机污染主要是指石油、煤焦油、有机溶剂等有机物的污染;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放射性污染主要是指放射性元素的污染;农药污染主要是指农药残留的污染。
7. 如何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挖掘、覆盖和隔离等;化学方法包括化学还原、化学氧化和化学沉淀等;生物方法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
8. 土壤保护的措施有哪些?土壤保护的措施包括合理利用土地、科学施肥、植树造林、防治土壤侵蚀和加强土壤监测等。
其中,合理利用土地是土壤保护的基础,科学施肥是保证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植树造林是提高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防治土壤侵蚀是保护土壤的重要任务,加强土壤监测是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问题的重要手段。
《土壤学》考试地的题目及问题详解
《土壤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2分/个、共12分)1、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2、永久电荷—由同晶置换作用而产生的电荷叫做永久电荷。
3、潜性酸—指土壤固相表面吸附态的致酸离子,是活性酸的后背和来源。
4、田间含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田间持水量;5、土壤质地—依据土壤机械组成相近与否而划分的土壤组合。
6、O-P—二、填空题(1分/个、总共42空)1、盐基离子分为钾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钙离子,致酸离子有;铝离子、氢离子。
2、土壤空隙分为: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
3、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
4、含水量的表示方法: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水层厚度、先对含水量。
5、水分类型分为:毛管水、重力水、吸附水 .三、简答题(6分/个、共10个选6个做、共36分)1、简述土壤空前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答: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其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3)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2、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的作用?答:(1)养分较完全;(2)促进养分有效化;(3)高土壤保肥性;(4)提高土壤缓冲性;(5)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3、怎样解释“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热”的理论依据?答案要点:水分在土壤四大肥力因素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水分来调节其它肥力因素:(1)以水调肥:一方面,通过土壤水分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从而影响土壤中某些养分的存在形态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土壤水分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状况,从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进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2)以水调热: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热容量的重要因素,通过灌排水分来协调土壤热容量,进而调节土壤温度。
(3)以水调气:水气共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水多则气少,水少则气多。
(完整word版)土壤学问答题+名词解释
土壤学问答题+名词解释一、如何区别岩石、母质和土壤?三者有何相互关系?(一)区别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集合体,矿物是一类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化学元素,岩石不同于母质和土壤,它一般比较坚硬,不具肥力而不能生长植物。
母质则是由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破碎而成的疏松多孔体,具有部分的肥力特点,但不完整,它是形成土壤的原始物质。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收获物疏松表层,是由母质经过漫长的成土作用而形成,适合植物生长。
(二)三者的关系风化作用成土作用岩石→→→→→→→母质→→→→→→→土壤二、什么叫做土壤熟化过程?它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答:土壤熟化过程是指人们轮作施肥,灌溉等耕作改良措施,不断改变土壤原有不良性状,使土壤定向高产的过程。
可分为三个阶段:(1)改造不利的自然成土过程阶段(2)培肥熟化阶段(3)高产稳产阶段三、什么叫做土壤容重?了解容重的大小有何意义?答:容重就是指单位体积自然状态下土壤(含粒间空隙的体积)的干重,了解土壤容重由下列作用:(1)了解土壤的松紧度(2)计算土壤孔隙度(3)计算单位体积土壤的养分含量、水分含量、土壤容重、为施肥和灌溉提供科学的数据(4)可粗略判断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质含量等状况。
四、岩石的风化有哪几种类型?它们的风化特点如何?答:(1)物理风化,物理风化是由物理因素引起的风化,特别是温度的变化引起,此风化只能引起岩石性状大小的改变,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2)化学风化,由化学因素作用引起的风化作用,特点是不仅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步变细,更重要的是使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3)生物风化,是由生物影响下所引起的风化作用,它能使风化产物中的植物养分集中在表层,产生了腐殖质,发展了肥力。
五、地形在土壤形成中起到哪些作用?答:地形是影响到土壤形成的五大成土因素之一,它是通过间接的作用影响到土壤的形成和发展,具体来说,通过下面两个方面进行:(1)影响到土壤形成的水热再分布。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容重3.土壤退化4.土壤养分5.BS6.同晶替代7.富铝化作用8.土壤圈9.粘化作用10.土壤肥力11.CEC12.土壤质量13.土壤结构性14.可变电荷15.土壤呼吸强度16.有机质腐质化17.田间持水量18.土壤热容量19.土壤污染20.有机质矿质化(二)填空题1.土壤肥力因素有、、和。
2.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
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和三种。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等。
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等。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
7.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和,其中,Al3+为,NH4+和Ca2+为。
8.土壤养分元素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以划分为和。
(三)简答题1.制备1mm和的土壤样品时,为什么必须让所称取的土壤全部通过1mm 和孔径的筛子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4.今有一容重为cm3的紫色土,田间持水量为30%。
若初始含水量为10%,某日降雨30mm,若全部进入土壤(不考虑地表径流和蒸发),可使多深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5.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6.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比较低7.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8.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9.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
10.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1.砂土和粘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12.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13.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四)问答题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2.为什么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灌溉都要考虑土壤质地状况3.“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热”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为什么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章节复习题讲课稿
土壤有机质一、解释名词1. 土壤有机质:广义地说:土壤有机质是指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狭义地说:土壤有机质一般主要是指有机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2. 土壤腐殖质:由一些抗分解的植物组织的混合物, 微生物死亡后经过分解合成的部分有机体组织的混合物。
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转化成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暗色的有机物质。
3. 矿化作用: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无机营养元素的过程。
4. 腐殖化作用:指矿质化过程的某些中间产物再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7. 腐殖化系数: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转化成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暗色的有机物质。
8. 矿化率:每年因矿化而消耗的有机物质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
9. C/N:有机质中有机碳和有机氮的重量比10. 腐殖酸:腐殖酸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分子结构非常复杂。
有许多模式,但相对统一的认识是中心为芳香核(疏水性基团),周围有许多支链化合物(有许多功能团)成为网状结构特征。
11. 激发效应: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降解,这种矿化作用称之激发作用。
二、问答题1. 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答:土壤有机质,广义地说:土壤有机质是指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狭义地说:土壤有机质一般主要是指有机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存在形态:动、植物残体(新鲜)、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腐殖质,其中腐殖质最重要!2.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答:增加土壤有机质要坚持两个原则,即”平衡原则”和“经济原则”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问答题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a) 矿物质营养学说:矿质营养库,植物从中吸收矿质营养b)养分归还学说:吸收矿质营养—肥力下降—归还c)最小养分率:作物产量由其生长所需各种养分中相对含量最少的那种所决定。
2.简述高岭组粘土矿物的主要性质。
答:1:1型非膨胀型粘土矿物,亚热带土壤中多。
华中、华南、西南。
1)1:1型2)无膨胀性,氢键作用0.72nm,膨胀性小于5%3)电荷数量少,同晶替代弱或无,负电荷来源断键,3-15cmol(+)/kg4)胶体性较弱,较其它粘土矿物粗,塑性,粘结性,吸湿性弱。
0.2-2µm3.如何对土壤腐殖物质进行分组?答:可分三组:(1)胡敏素:在腐殖物质中,水、酸、碱都不溶,颜色最深,分子量最高的组分。
(2)胡敏酸:碱可溶,水、酸不溶,颜色和分子量中等组分。
(3)富理酸:水、酸、碱都可溶,颜色最浅,分子量最低组分。
4.什么是土壤粘结性,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土粒通过各种引力粘结起来的性质。
粘结性影响因素有:(1)质地粘土比表面积大,粘结性强(2)代换性阳离子种类,K+ Na+离子多,土壤高度分散,粘结性增强,相反Ca2+ Mg2+为主,土壤发生团聚化,粘结性弱。
(3)团粒结构粘结性降低。
(4)腐殖质数量;粘结力大于砂土,小于粘土。
(5)土壤含水量;由干—湿粘结力无——有——最大—小—流体由湿—干粘结力无——有——较大—小—更大5.简述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和有效性?答: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有: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部分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即由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范围内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
6.简述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有哪些?答:(1)土壤通气性;决定于水和孔隙状况,是主要因素。
(2)微生物活动;使土壤空气,土壤溶液中O2减少,从而使Eh下降.(3)易分解有机质含量;耗O2,Eh低。
(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旱田植物耗O2,根系分泌物刺激微生物活动,均使Eh。
水田水稻可将O2分泌土壤中,近根Eh升高。
(5)土壤pH;理论上pH升高1单位,Eh下降59mv。
(6)土壤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的多少7.简述土壤代换性阳离子的组成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答:(1)H+,Al3+土代换离子以H+,Al3+为主,相伴离子有Ca2+、Mg2+、K+,很少,酸性,矿质养分缺乏。
(2)Ca2+土壤:土壤代换性离子以Ca2+、Mg2+为主,相伴离子有K+、Na+。
矿质养分丰富,团粒结构好。
(3)Na+土壤:土壤代换性Na+较多,pH高,物理性质差,干时刀枪不入,湿时滴水不漏。
8.简述土壤产生缓冲作用产生的原因答:(1)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缓冲系,例如碳酸盐体系,在通常CO2浓度下,CaCO3石灰性土壤PH在7.5-8.5(2)土壤胶体作用土壤胶体带有负电荷,吸附阳离子,包括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盐基离子对酸有缓冲作用,致酸离子对碱具有缓冲作用。
(3)铝缓冲作用,在pH<5.0酸性土壤中,Al3+对碱具有缓冲能力。
(4)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中有腐殖酸(胡、富),其它一些低分子有机酸,含有羧基、酚羟基、氨基等,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9.详述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答: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有:○1、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为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有机质矿化分解后,养分释放出来。
同时是微生物活动物质能量来源。
○2、改善土壤物理性质1)其粘结力比砂土强,比粘土弱,从而避免砂土松散结构状态,和避免粘土形成坚韧大块。
2)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使土壤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及根系生长环境有良好改善。
3)改善土壤有效持水量。
1 份吸5份水4)改善土壤热量状况。
颜色深,吸热多○3、调节土壤化学性质1)增强土壤保肥能力。
比矿质胶体大20-30倍2)提高土壤中磷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减轻Al3+毒害作用。
3)提高土壤对酸碱缓冲能力。
4)促进岩石矿物风化,养分释放。
微酸性加之微生物活动。
5)提高土壤酶活性,刺激微生物、动物活动。
○4、腐殖酸是一类生理活性物质。
能加速种子发,增强根系活力,促进作物生长。
10.试述砂土和粘土的肥力特征,并据此分析砂土和粘土的管理要点。
为什么说砂土肥效快、后劲不足,而粘土肥效慢、但后劲稳长?答:砂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一般较低。
粘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按较高。
砂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较弱,而粘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则较强。
因此,当肥料进入砂土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高,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低,所以总的有效性高,肥效快。
相反,当肥料进入粘土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低,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高,所以总的有效性较低,肥效慢。
进入砂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快,同时被淋溶损失的也较快,肥效下降快,因此后劲不足。
进入粘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慢,被淋溶损失的较慢,被吸附的养分会慢慢释放出来,因此后劲稳长。
11.为什么说砂土保水抗旱能力弱,而粘土保水抗旱能力强?答:砂质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粘质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
砂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多,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少,粘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少,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多,砂粒持水能力弱,大孔隙持水能力弱,所以砂质土保水弱,抗旱能力弱。
粘质土则反之。
12.为什么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时要固定pH值?答:土壤胶体的负电荷包括可变电荷和永久电荷两部分。
可变电荷随介质的pH 而变,永久电荷则不随pH而变。
当介质的pH发生变化时,土壤胶体总电荷也发生变化,土壤吸附的阳离子的量也发生变化。
因此对同一土壤而言,在不同的pH条件下所测得的CEC也不同。
为了便于不同土壤比较,在测定CEC时必须固定pH,一般采用的pH为7。
13.试分析影响土壤氮素有效化的主要因素。
答:(1)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有机N是土壤全N的主要来源,有效N随土壤全N和有机含量的升高而升高;(2)质地: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但有机质的分解较慢,所产生的有效N 也较少。
(3)温度:有机质矿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冬季土温低,有机质矿化率较低,土壤有效N较少。
春季和初夏,矿化率迅速上升,土壤有效N显著升高。
(4)湿度:湿度太高,有机质嫌气分解:在通气良好而适度适当的情况下,有机质矿化作用较强,产生的有效N较多。
湿度太高会引起反硝化作用,导致N的损失。
(5)酸度: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有机N的矿化最强:酸性土壤施用石灰,能明显增加有机N的矿化。
(6)施肥:施用化肥会促进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有机N的释放,还能提高土壤N的利用率。
(7)施用新鲜有机肥料,会促进难分解有机N的矿化。
14.土壤磷的有效性与土壤pH有何关系?为什么?答:土壤对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
固磷作用是影响土壤磷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土壤磷的固定主要是因为形成了磷酸铁(铝)化合物、磷酸钙(镁)化合物和闭蓄态磷。
在酸性条件下,磷容易被固定为磷酸铁(铝)化合物,在石灰性条件下,磷容易被固定为磷酸钙(镁)化合物,而在中性附近,磷酸铁(铝)和磷酸钙(镁)的固定作用都比较弱。
因此,当土壤pH接近中性时,土壤磷的有效性最高。
15.比较砂土和粘土的土壤肥力特性。
16.简述土壤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意义。
①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②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③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④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⑤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
17.简述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①有机质组成与状态:物理状态,化学组成,C/N。
②土壤环境条件:湿度与通气状况,温度,酸碱度,重金属及盐分等。
18. 比较1:1型和2:1型胀缩型粘土矿物的性质。
19.简述土壤的酸碱缓冲体系主要有哪些?①碳酸盐体系;②硅酸盐体系;③交换性阳离子;④铝体系;⑤有机酸体系。
20、简述影响土壤酸碱度的因素。
①盐基饱和度;②土壤空气中的CO2分压;③土壤水分含量;④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21、为什么我国南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通常低于北方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我国南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通常小于北方土壤的主要原因:①气候因素。
南方高温高湿,矿物风化强烈,物质淋溶也强烈,大量盐基离子被淋失,盐基饱和度小。
而北方相对低温低湿,盐基离子淋失较少,有时还相对富集,盐基饱和度大。
②粘土矿物类型。
南方主要为1:1型及铁铝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而北方主要是2:1型胀缩型矿物。
③土壤酸碱度。
南方土壤通常是酸性或强酸性,而北方土壤通常是碱性或石灰性。
22、什么是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土壤的纬度地带性是指地带性土类(亚类)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逐渐变化规律。
这是由于不同纬度热量状况不同引起植被不同并导致成土过程的差异。
23、简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关系。
①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主要影响土壤中变价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如高价铁、锰化合物(Fe3+、Mn4+)为难溶性,植物不易吸收。
在还原条件下,高价铁、锰被还原成溶解度较高的低价化合物(Fe2+、Mn2+),对植物的有效性增加。
②另外,氧化还原状况还影响养分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它的有效性,如土壤Eh>480mV时,以硝态氨为主,适于旱作作物的吸收,当Eh<220mV时,则以铵态氮为主,适合水稻作物的吸收。
24、简述我国土壤酸碱度分布状况,造成这种土壤酸碱度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土壤的酸碱性反应大多数在pH4.5~8.5的范围内,在地理分布上有“东南酸西北碱(南酸北碱)”的规律性,即由北向南,pH值逐渐减小。
大致以长江(北纬33度)为界,长江以南的土壤多为酸性或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
造成土壤酸碱度差异的原因是气候的因素,即南方高温高湿,而北方低温低湿。
25、比较土壤空气和大气的区别。
①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②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③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④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26、简述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
①土壤通气性;②微生物活动;③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④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⑤土壤的pH。
27、比较不同粒级土粒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差异。
①矿物组成,颗粒越小,次生矿物越多;颗粒越大,原生矿物越多,如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
②化学组成,SiO2含量随颗粒由粗到细逐渐减少,Al2O3、Fe2O3和盐基含量则逐渐增加,SiO2/R2O3的比率随之降低。
28、简要说明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分界线定在0.01mm的科学意义。
粒径大于0.01mm的粒级,一般无可塑性和胀缩性,但有一定的透水性,其吸湿水力、保肥力和粘结力等都很微弱,而小于0.01mm的土粒,则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和胀缩性,其吸湿水力、保肥力和粘结力等也都有明显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