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和演唱分析
音乐剧《悲惨世界》角色分析与演唱风格分析
34郝 雪:音乐剧《悲惨世界》角色分析与演唱风格分析对于音乐剧《悲惨世界》来讲,合理分析其角色与演唱风格十分重要,其是充分发挥音乐剧《悲惨世界》独特魅力的基础条件,也是加强现代公众喜爱的关键点。
为此,教师需给予音乐剧《悲惨世界》角色与演唱风格分析高度重视,促使其存在的价值与效用在音乐剧《悲惨世界》演绎中充分发挥出。
本文主要分析音乐剧《悲惨世界》角色分与演唱风格,具体如下。
一、音乐剧《悲惨世界》三个典型角色分析(一)冉阿让。
冉阿让是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主线人物,其曾经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因偷面包入狱十九年,出狱之后深受他人鄙夷。
冉阿让历经人间疾苦,切实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这曾让其一度憎恨、仇视这个社会,但大主教深深的感化了他,让他的灵魂得到了净化,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后来一跃成为了社会名流马兰德市长,之后大肆宣传主教精神,他尽心尽力的帮助劳动人民。
他的正义、仁慈以及以德报怨的精神,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个受过净化的灵魂,看到了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
(二)沙威。
冉阿让是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主要人物,其曾经是封建统治者的卫道士,同冉阿让这个角色想矛盾。
沙威是秩序与法律的落实者,他一种奉公守法,毫无异心的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其是一名十分有原则的警察,坚持追捕冉阿让很多年,但冉阿让的以德报怨的行为一次次震撼着他,让他顽固的思想得到了觉醒,对自身行为不能释怀,最后选择自杀。
对沙威这个角色塑造需以冷血、残酷以及强硬的感觉为主。
由于沙威同冉阿让的角色是对立的,需用其来衬托冉阿让的伟大与无私。
(三)芳汀。
芳汀是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女主角之一,其代表的是一名长期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妇女形象。
她善良、勤劳、天真,非常真诚的喜欢上了一名大学生,还有一个需要独立抚养的女儿,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将女儿寄养到旅馆老板家,自己去打工赚钱抚养孩子。
旅店老板并没有善待芳汀的女儿,反而以不同的理由向芳汀索要钱财。
当时社会都十分鄙视未婚母亲,导致芳汀失去了经济来源,负债的芳汀不得不卖掉自己的牙与头发最终为娼。
影片《悲惨世界》中芳汀形象的艺术性解读
影片《悲惨世界》中芳汀形象的艺术性解读【摘要】影片《悲惨世界》中的芳汀形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勇气。
本文通过对芳汀形象的设定和表现、角色转变、艺术表现手法、与其他角色的对比以及符号意义的解读,对其艺术性进行分析。
芳汀形象在影片中凭借着其独特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她所代表的坚强和勇气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总结来看,芳汀形象在《悲惨世界》中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影片的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分析和评价芳汀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影片《悲惨世界》所传达的深刻内涵,以及对观众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悲惨世界、芳汀、艺术性解读、设定、表现、角色转变、艺术表现手法、对比、符号意义、评价、影响。
1. 引言1.1 介绍《悲惨世界》电影《悲惨世界》是一部根据维克多·雨果名著改编而成的音乐剧电影,由汤姆·霍珀执导,于2012年上映。
影片通过歌舞和戏剧呈现,讲述了19世纪法国的社会底层人民在革命与爱情中的挣扎与奋斗。
故事主要围绕着主人公让·瓦尔简和他的命运展开,揭示了法国社会的阶级固化和不公平现象。
《悲惨世界》被誉为音乐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深受观众喜爱。
在这部电影中,芳汀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她的形象扮演者是安妮·海瑟薇。
芳汀在影片中扮演着舒曼受害者的角色,她的命运和爱情为整个故事注入了深厚的情感和戏剧张力。
芳汀的形象展现了坎坷的命运、执着的爱情和勇敢的斗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芳汀形象在影片中的重要性,解读她的设定和转变,探讨她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分析她与其他角色的对比和符号意义。
1.2 概述芳汀形象在影片中的重要性在电影《悲惨世界》中,芳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的形象在整部影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论《悲惨世界》中的芳汀形象
邯郸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论《悲惨世界》中的芳汀形象学生宋翔指导教师刘聪颖副教授年级2009级专升本专业汉语言文学系部中文系邯郸学院中文系2011年10月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刘聪颖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摘要《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多克·雨果19世纪60年代所写成的作品,书中描述了在逃犯冉•阿让和流落街头的妇女芳汀,还有她的女儿珂赛特三位中心人物的悲惨遭遇。
芳汀在作品中是一个为了孩子而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的伟大母亲形象。
本文通过两个方面对《悲惨世界》中的芳汀形象进行分析。
一是充分彰显其性格的坚强但又缺乏一定的抗争精神;二是解析芳汀所具备的积极因素和母亲形象,以及通过芳汀与现代女性爱情婚姻观的对照,凸显芳汀自身积极向上的个体因素,进一步挖掘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全面诠释芳汀的形象特色。
关键词芳汀形象爱情婚姻精神品质On the "Les Miserables" in Fontaine image Song Xiang Directed by Associate Prof. Liu CongyingAbstract The tragic world is written by France writer Vidocq ·Hugo 1860 of the 19th century,the book describing the tragic of fugitives ran ·Agen Fong Ting --a street women, as well as her daughter Ke Saite three Center.Fong Ting is a great mother works for the children at the expense of their own.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tragic world of Fong Ting by two aspects.It fully demonstrate iher strong character but lacks a certain amount of fighting spirit;Fong Ting is resolved the positive elements and the second mother image, as well as through Fong Ting and comparison with modern women's Outlook on love and marriage, highlighting the Fong Ting itself upward individual factors, further characters inherent spiritual quality, comprehensive paraphrase of Fong Ting of image features.Key words Fong Ting image Love and marriage Mental quality目录摘要 (I)外文页 (II)1 前言 (1)2 人物形象 (1)2.1美丽的外貌 (1)2.2性格善良淳朴而缺乏抗争 (1)3 人物形象的现代意义 (3)3.1 极大的生活勇气 (3)3.2母亲的伟大形象 (4)3.3与现代女性爱情婚姻观对照 (4)4 结语 (5)注释 (5)参考文献 (5)致谢 (6)论《悲惨世界》中的芳汀形象1前言法国作家维多克·雨果19世纪60年代写成的著名小说《悲惨世界》,无论社会价值或者艺术价值都是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杰作。
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和演唱分析
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和演唱分析摘要音乐剧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末的一种歌剧形式。
音乐剧一般主要凭借音乐、戏剧以及舞蹈来描写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以及展现人物情感和戏剧冲突的。
音乐剧在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演出甚密。
音乐剧通过数百年的创新发展,不乏我们耳染目睹的名剧,如安德鲁韦伯的《猫》和《歌剧魅影》,莫扎特的《费加罗婚礼》和《魔笛》,威尔第的《茶花女》,戈齐的《图兰朵》。
我们今天即将论述的是《悲惨世界》改编的音乐剧,作者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充分展现了19世纪法国最底层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现状,该剧由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作曲,阿兰·鲍伯利作词,特里沃·纳恩和约翰·卡尔德合作编剧、导演。
1980 年在巴黎体育馆首演,但上演16周后便被迫收场,历史上最成功的戏剧制作人麦金托什被其音乐感动,决定重新制作,并将之前的法语歌词译制成英语,重新修改加工,成为了通行的英语版本。
重新包装后的音乐剧《悲惨世界》于1985年10月在英国伦敦首演,并大获成功。
1987年3月又在美国百老汇公演,至今已在35 个国家、200 多个城市用21 种不同语言,演出过54 个版本。
并获得了多个国际重要奖项,其中包括八项托尼奖和最佳音乐奖。
本文以音乐剧《悲惨世界》重要人物“芳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芳汀角色塑造和主要唱段的演唱进行分析,主要内容有:首先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其次,第一部分概述了音乐剧《悲惨世界》,分析了其创作的背景,简介了其剧情概要;第二部分分析了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分析了“芳汀”的人物性格,介绍了“芳汀”的角色特点;第三部分研究了音乐剧《悲惨世界》“芳汀”的演唱特点,以主要唱段“我曾有梦”为分析对象,探究了其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和演唱处理。
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全文。
关键词:《悲惨世界》;“芳汀”;角色塑造;演唱分析AbstractMusical "les miserables" according to the French the Madison Victor Hugo adapted to major novel of the same name, show the bottom of France in the 19th century labor of people's life miserable situation. It with epic music theme, form fit and dreamy stage effect became the most successful adaptation art form to the original novel, embodies the spirit of the original faithfully. It by Alan BaoBoLi lyrics, Claude Michelle Schoenberg, composing, Trevor nun, screenwriter, director and John Calder cooperation. Is the earliest version of the French version of the show in Paris in 1980, gold producer mackintosh moved by its music, decided to make, dubbed the French words into English, and to modify the processing, become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passage. Premiere in London in 1985 a great success, and then in the Broadway blockbuster launch, has more than 200 cities in 35 countries, in 21 different languages, performed in 54 version. The play contains all over the world more than 50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awards. Based on 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 main character "Fanti"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Fanti role shaping and concert, the main contents are:First of all, the introduction part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 content and meaning; Second, the first part Outlines 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s, analyses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to the plot summary; In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s "fantine" characters, analyzes the character of fantine, introduced the "fantine" the role of motherhood, holy characteristic; The third part studies 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s "fantine" singing, "I dreamed a dream" as analysis object, explores its on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 and singing. 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the full text.Keywords: Les miserables. "Fantine"; The characters; Singing analysis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3)引言 (4)1、音乐剧《悲惨世界》概述 (4)1.1 创作背景 (5)1.2 剧情简介 (5)2、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 (7)2.1 “芳汀”人物性格塑造 (7)2.2 “芳汀”人物情感表达 (7)2.3 “芳汀”—善良、慈祥的化身 (8)3、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演唱分析 (8)3.1 “我曾有梦”的情感表达 (8)3.1.1 语气的把握 (9)3.1.2 音量的控制 (10)3.1.3 音色的运用 (11)3.2 “我曾有梦”的演唱处理 (11)4、总结 (14)参考文献 (15)音乐剧是起源于19世纪末英国的一种戏剧表现形式。
《悲惨世界》经典唱段分析及演唱技巧研究
10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5《悲惨世界》经典唱段分析及演唱技巧研究王 刚摘 要:音乐剧兴起于十九世纪,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其一直被称作是现代音乐舞台戏剧表演艺术的鼻祖。
从音乐剧的整体角度进行研究可知,其构成因素包含多种艺术品种,已经不仅仅是音乐、舞蹈艺术形式,还有文学、雕塑等,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基于此,本文以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的《悲惨世界》为例,对经典唱段进行分析,并对其演唱技巧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不一样的参考。
关键词:音乐剧;悲惨世界;经典唱段;演唱技巧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王刚(1977-),男,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
法籍犹太裔音乐剧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有一部世人熟知的音乐剧——《悲惨世界》,该音乐剧不仅被纳入到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同时也是音乐剧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是对表现主义和轻音乐等内容的完美融合。
另外,《悲惨世界》作为以声乐为主的音乐剧,其中经典唱段的表现与诠释奠定了其在音乐剧舞台上的地位。
一、《悲惨世界》经典唱段分析经典唱段是音乐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戏剧效果与情节的巧妙安排,促使经典唱段在其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简而言之,经典唱段是整个音乐剧的点睛之笔,将其连接到一起就是音乐剧所要表述的关键内容,透过经典唱段即可帮助欣赏者在头脑中构造出一幅气势宏伟的场面。
在《悲惨世界》音乐剧中,渊源流传的经典唱段主要有下面几段:(一)I Dreamed a Dream 该唱段出现在芳婷因同厂女工陷害而被赶走之时,其翻译为《我曾有梦》。
当该唱段的旋律响起时,欣赏者会被其中所呈现出的优美且悲伤的矛盾性吸引,让欣赏者对该唱段记忆深刻,不管什么时候响起都能够让人感悟到唱段中蕴含的悲伤感[1]。
其次,《I Dreamed a Dream》在《悲惨世界》音乐剧中出现,具有较强的叙述性,通过优美动听、激情澎湃的音乐旋律,将音乐剧的情节发展及层次鲜明的呈现给欣赏者,让欣赏者从唱段中感悟一个少女对生活从向往到无奈的情感。
浅谈《悲惨世界》中芳汀的人物形象
浅谈《悲惨世界》中芳汀的人物形象芳汀,是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在她的身上,存在着丰富的人性。
值得我们去对此加以分析。
分析芳汀的形象,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以芳汀生下珂赛特为分界线。
我们先来看生下珂赛特之前,处于恋爱时期的芳汀。
作者在这里有意将芳汀放到宠儿,大丽,瑟芬三者中,目的是进行一个对比:自然不能是外貌上的,这里有说:“四个人都在美丽的程度上,并没有明显的区分。
”那么,对比便出现在这四位女生的用情处事上。
在文中,作者总是让芳汀在其他方面(除外貌)同另三位女生有所对比:“起头三个人,都比芳汀有经验些,……芳汀还正做着她初次的情梦。
”“我们可以说,……是有自知之明的姑娘,芳汀却是自爱的姑娘。
”自知,是了解自己;自爱,是爱惜自己。
这里说芳汀自爱,便是说“芳汀爱惜自己的爱情”。
芳汀自爱,但并不自知,这种不自知所导致的她的恋爱结果,对于芳汀来说正是意想不到的。
我们知道,爱情,也就是男女生之间的感情。
注意,是男女二人之间的感情,也就是说,仅有一方感情的存在是不足以维持这种平衡的。
芳汀为爱付出了自己的情,而多罗米埃并没有,正是这种从这段恋爱开始便出现的不平衡导致了这段恋爱的悲惨结局。
此外,芳汀还是一个感性的人。
她心地善良,纯贞。
(P145-1,2,3)这些美好品质加上对爱情的忠贞,让芳汀的美好形象上升了一个层次。
我们再来看生下珂赛特后的芳汀: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芳汀成为一个母亲后,对孩子的爱是不会变的。
第五至第八卷这一间隙中,体现着上述这点。
“为孩子哭泣,为孩子工作,将自己生命的最后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等,这些都是在小说中很好的体现。
细分析,芳汀较之前多出了一份名为母亲的责任,但是他并没有像多罗米埃一样轻易地将“丈夫”与“父亲”这两个责任抛掉,而是选择去履行这份责任,在受到爱情上的强烈打击之后。
可以说,芳汀在这一点上,是伟大的。
芳汀在这一部分的情感变化是丰富的,这主要源于她的境遇的变化:先是在工厂找到了工作,再被无故撵出来,替兵营士兵缝补衬衫,这时她每天赚12个苏,她将头发和门牙卖了,为了她的孩子,却再次沦落到每天9个苏,直至做了公娼。
浅析音乐剧 《悲惨世界》 的演唱技巧与艺术特色
浅析音乐剧《悲惨世界》的演唱技巧与艺术特色作者:杨雪姣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7期摘要:著名音乐剧《悲惨世界》是史诗派音乐剧创作的典型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并且久久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
这是一部源于史诗的音乐剧,而且于 1985 年被改编为英文版登上了伦敦舞台,赢得了全世界亿万观众的赞赏和好评。
凡是观看《悲惨世界》的观众,可能都会有同一种感受,这就是其曲目能够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够哼唱出来。
音乐剧《悲惨世界》之所以能够如此出色和成功,这与它的创作手段、演唱技巧和艺术特色等有着莫大的关系。
本文重点分析的是《悲惨世界》的演唱技巧和艺术特色,目的是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悲惨世界》,并且感受其音乐情感,更好地走进音乐剧的世界。
关键词:音乐剧;悲惨世界;演唱技巧;艺术特色一、《悲惨世界》的创作和艺术特色关于《悲惨世界》,它首先遵循歌剧的剧本结构,其次还遵循歌剧的音乐结构,也就是在“音乐动机——主题” 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作出全剧的音乐,使音乐的结构更加完整。
《悲惨世界》的音乐动机分为三部分:一是“心灵的搏斗、两难境地的抉择” ,主要出现在冉阿让和沙威的独唱曲目中,表现他们内心的矛盾冲突,如"Who am I”“Stars” 等。
二是“孤独、分离、爱情” ,以这一音乐主题发展出的曲目有芳汀的“I dreamed a dread” ,小珂塞特的“Castle On a cloud",爱潘妮的“0n my own”“A little fall of rain” ,冉阿让的“Bring him home” ,马吕斯的 "Fmpty chairsat empty tables”,以及众人的“One day more” 等。
三是表现“苦难、劳作、斗争” 的音乐主题,如“At the end of the day”“Master of the house”“Do you here the people sing “等。
浅论音乐剧《悲惨世界》芳汀的演唱风格
浅论音乐剧《悲惨世界》芳汀的演唱风格作者:赵苑琦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20期摘要:《悲惨世界》用音乐剧的形式演绎出来是声乐演唱的典型代表,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创造了《悲惨世界》,而后利用喜剧、舞蹈和音乐等多种演绎方式进行表演,剧中人物纷杂,而演唱风格能够塑造剧中各角色的形象,将整部剧的情感演绎的淋漓尽致。
本文中以芳汀为主线,首先对音乐剧《悲惨世界》进行概述,然后对芳汀在剧中的角色与唱段进行分析,最后对芳汀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演唱风格进行研究,分别从情感表达和演唱处理两个方面对演唱风格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后世人更好地理解和诠释音乐剧《悲惨世界》提供帮助,也为芳汀在剧中的演唱风格把握奠定基础。
关键词:音乐剧;悲惨世界;演唱风格音乐剧是一种综合演绎方式,将每个人物角色在剧中的形象用音乐、戏剧和舞蹈等多种演绎方式表现出来,不仅能够清晰地表达人物情感和独特风格,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剧中人物刻画地淋漓极致。
音乐剧《悲惨世界》是雨果的杰出代表作,也开创了音乐与文学结合演绎的先河。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凌驾于生活之上”,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其演唱风格形象地诠释了生活与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音乐剧就是一种扣人心弦、优雅细腻的艺术,是将生活片段的真挚情感通过艺术进行演绎和表达。
《悲惨世界》中芳汀的形象非常鲜明,其唱段展现了其在剧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其演唱风格通过情感表达和演唱处理分析完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令人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芳汀的剧中形象,也更能够引起世人与剧中角色情感的共鸣。
一、音乐剧《悲惨世界》概述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原身是法国著名文学创作家雨果的杰出代表作,小说共几十万字,主要讲述了法国19世纪人民的生活,在资本主义统治下,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形态,尤其是对于活跃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来说,无比艰辛的生活,悲惨的命运引发世人同情,且文中人物形象、情感复杂,将其改编为几个小时的音乐剧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电影《悲惨世界》芳汀人物赏析
电影《悲惨世界》芳汀人物赏析摘要《悲惨世界》是在纪念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诞辰210周年暨《悲惨世界》出版150周年之际,由汤姆·霍伯执导的一部电影,本片的前身是同名音乐剧,根据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1862年发表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其中安妮·海瑟薇饰演女主角珂赛特的母亲芳汀,芳汀为了养活自己的私生女珂赛特受尽折磨和痛苦,她最后只能靠取悦男人来获取生存的权利,这里我们看到男权社会,女人最悲惨的命运,我们更看到了社会对女人的压迫和玷污。
本文浅要描述芳汀在悲惨世界中的遭遇变化。
关键字:芳汀、悲惨世界、遭遇变化一、《悲惨世界》中芳汀的经历芳汀是《悲惨世界》里的女主角珂赛特的母亲,她有着雪白的皮肤,一头美丽的长发,还有洁白的牙齿。
原本是一个工厂女工,原本有一段很美丽的青春,可是就在那个最美丽的年龄里,她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献给了一个贵族青年,也就是自己当时的男友,可是那只是男友而不是丈夫,对于爱情的幻觉导致了芳汀的悲惨结局,最后她被男友抛弃了,可是她已经怀上了男友的孩子。
本来,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穷人家孩子的命是很单薄的,很多母亲都放弃了自己的孩子。
但芳汀为了珂赛特剪掉了自己的美丽长发,敲掉自己洁白的门牙,还当上了妓女。
每次我看到那一章的描写时,都经不起那一句句深刻入骨的描写,泪水迎眶。
最后芳汀抱着幻想将自己的孩子寄养在了蒙佛梅一位酒馆老板的家里。
正是因为将自己的希望和最美好的爱交给了一个连自己都无从知道的人那里,悲剧也因此随之而来,芳汀的命运被自己的孩子牵制着,自己的孩子又被酒店老板控制着。
酒店老板和自己的老板一次次的对于芳汀进行要挟和欺骗,一次次勒索钱财。
这种被动的接受也成就了芳汀最感人和最伟大的母爱。
芳汀为了孩子几乎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正是因为种种的罪恶和芳汀母爱的对抗对于人类爱的压迫才致使芳汀最后的死亡。
这部电影是以音乐剧的形式演示,当我看到芳汀为了珂赛特去卖掉自己洁白的牙齿的时候,她的每一滴眼泪,旁人说的每一句话都给人以深深的感触。
试析《悲惨世界》中芳汀的悲剧形象
试析《悲惨世界》中芳汀的悲剧形象【摘要】法国浪漫主义的文坛上,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悲惨世界》被誉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和“人类向善的精神史诗”,在这部史诗级著作中,作者对芳汀这一悲剧人物的塑造深入人心,她的不幸境况是使冉阿让尽心寻找和照顾珂赛特,并为其甘愿奉献的原因,作者对芳汀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法国社会的真实面貌,触摸当时社会底层人们的苦难境遇。
本文通过品析作者对芳汀悲剧形象的艺术塑造手法,解析造成芳汀悲剧的原因,从而探索19世纪法国社会底层人们的悲惨处境,深化理解芳汀悲剧形象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芳汀;《悲惨世界》;雨果十九世纪中期,一部以拿破仑战争后法国社会为背景的鸿篇巨制——《悲惨世界》的发表在全世界引起热烈反响,通过这本书,作者雨果向人们展示了战争后人类的苦难生活。
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字里行间渗透的浪漫主义因素,再加上作者塑造人物时的独特手法,这部作品被称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①在《悲惨世界》中,作者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善良朴实却遭遇追捕的冉阿让,再如单纯美好却幼年丧母的柯赛特,但在众多的悲剧形象中,让人记忆最深刻的却是作者笔下的那个苦难的妓女——芳汀。
一、芳汀的悲剧形象《悲惨世界》中的芳汀作为法国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她的一生都在诠释着一个字:苦。
在《悲惨世界》中,作者刻画芳汀时,注重描写她作为一名弃婴,一名战后底层妇女的悲惨生活,她单纯美好却饱受摧残,她的人生像一颗不太耀眼的星,从黑暗天际极速坠落,她挣扎过,反抗过,但这只会让她坠落得更迅速。
她就是这样一个形象,一个让人有些可怜,怒其不争,但又有些感动的形象,她既是沦为妓女的苦难者和受骗者,又是一位孤立无援的伟大母亲。
(一)沦为妓女的苦难者和受骗者形象作者笔下芳汀就是苦的,是从她出生就已注定的,芳汀出生在法国北部的小县城,她从小便被生父母抛弃,她不知道自己的姓名。
芳汀这个名字的来源,既巧合又随意,是她第一次走在大街上时,遇见的第一个人给她“起”的。
悲惨世界人物形象分析
悲惨世界人物形象分析《悲惨世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小说以社会底层受苦受难的穷人为对象,描绘了一幅悲惨世界的图景。
雨果以史诗的雄浑笔力、鲜明色彩和抒情气氛再现了19世纪初期法国社会生活的绚丽画面,芳汀、珂赛特受苦受难,冉阿让挣扎奋斗,为在社会上取得立足之地而历尽坎坷,构成一篇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史诗。
珂赛特是一个单纯的人,是一个热烈追求纯真爱情的少女,是浪漫的象征。
她天真无邪,洁白如鸽子。
芳汀又穷又病,还得不断应付旅馆老板夫妇的索钱,深怕钱没给、女儿就会被苦待。
于是恶性循环的,芳汀更穷更病。
正是这个托孤行动,让小说后半部充满人性的高贵与伟大,珂赛特透过冉阿让有了美好的结局,芳汀的悲剧因此被冲淡了。
沙威其实在“悲惨世界”中,是用来反衬完人冉阿让的. 沙威不是坏人,他只是有个很不幸的身世,而这一生又从未像冉阿让般经历被饶恕被接纳。
沙威把被社会遗弃的成长背景转化了,成为不肯饶恕接纳被社会遗弃者的人。
下面对几个人物进行分析:主角冉阿让冉阿让的一生在种种的不幸的遭遇中不断追求自由,并时时刻刻地奉献自己的爱心.冉阿让做为本书的主角,他的经历非常曲折。
有炼狱般的监狱生活,有浑浑噩噩的流浪,有功成名就的当市长的时期,有被追杀的逃亡时期,有隐居的时期。
他本是一个普通的市民,因为家境所迫,偷了一个面包,而被关监狱9年。
他本是个无罪的人,却被黑暗的现实所毁灭。
多年的痛苦的监狱生活让他几乎成为野兽而失去人性。
后来他越狱了。
他穿的破破烂烂地走在城镇的街道上,所有看到他的人都躲避着他,视他为细菌瘟疫一般,没有一点吃的和留宿。
直到到了涅迪主教的家。
涅迪主教仁慈地对待了他。
当他晚上在涅迪主教家里夜晚留宿时,他居然想要杀了熟睡的涅迪主教,为的是偷走他家的银烛台和盘子。
但是最后主教宽恕了他。
放走了他。
后来他当了某市的市长,得到了人民的尊敬。
他也为市民做了许多贡献,受到人们尊敬。
但是警察沙威却不能放过他.成为市长的冉阿让被称做马德兰先生。
芳汀:一个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芳汀:一个可怜又可悲的女人芳汀,长的非常漂亮,有着金色头发,雪白牙齿的女孩子。
是许多男孩子心中梦想,女孩嫉妒的人。
可是,她浪费了自身的好条件,让自己从一个清纯少女最后堕落成一个娼妇。
芳汀的这种堕落,就是《悲惨世界》中描述的悲惨的一个角落,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冰山一角的描述,成了这个故事的开端。
也让我们了解到,在法国革命之后的那个时期,人们生活的困苦。
同时,从这个悲惨的女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不识字、无知女人的可悲经历。
让我们,在可怜芳汀的同时,又觉得这一切也是她自身的无知造就的。
芳汀,一个青春貌美的女郎,正处于青春年少时期。
可是他认识了富家公子哥托洛米埃,从此一个不知道出身的下层清洁女工与一个上流社会的公子哥谈起了恋爱。
这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恋爱故事,在法国那种阶级特别明确的社会里,阶层那么严明,一个女工与一个上流社会的公子谈恋爱,从开始就要注定是一个悲剧。
可是芳汀一点都没有有意识到这一点,在那个四人帮里,四个男孩子都是上流社会,四个女孩子都是下层的女工,其他三个女孩子都非常清楚他们的之间的关系,对这段关系都保持着清醒。
只有芳汀一个人,一头栽了进去。
所以,四对恋人在郊外游玩一天,四个男人集体消失后,其他三个女孩表现的是早料到有此结果。
只有,芳汀一个人,对此好象特别意外,她没有意识到两人之间的差别,所以注定了成为一个被玩弄,或者说是被抛弃的角色。
实际上,这与中国的门当户对何其相象,也与现代人的恋爱观——三观一致,是多么的相似。
不是一个层次的人,无论生活背景、生活习惯,还是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不一样的,那么两个人注定是走不在一起的。
所以,芳汀的悲剧就是她没有认识到两人之间的差距,或者是根本没有识识到两个人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三观更是谈不上一样,他们之间是不会有结果的。
托洛米埃走了,把芳汀推向深渊的不仅仅是两个人不能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芳汀怀孕了。
一个未婚的女子带着一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在如今的社会里,人们对待未婚先育都带着别样的眼光来看待,更可想象,在1815年左右的法国,芳汀该是多么的艰难。
电影《悲惨世界》芳汀人物赏析
电影《悲惨世界》芳汀人物赏析摘要《悲惨世界》是在纪念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诞辰210周年暨《悲惨世界》出版150周年之际,由汤姆·霍伯执导的一部电影,本片的前身是同名音乐剧,根据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1862年发表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其中安妮·海瑟薇饰演女主角珂赛特的母亲芳汀,芳汀为了养活自己的私生女珂赛特受尽折磨和痛苦,她最后只能靠取悦男人来获取生存的权利,这里我们看到男权社会,女人最悲惨的命运,我们更看到了社会对女人的压迫和玷污。
本文浅要描述芳汀在悲惨世界中的遭遇变化。
关键字:芳汀、悲惨世界、遭遇变化一、《悲惨世界》中芳汀的经历芳汀是《悲惨世界》里的女主角珂赛特的母亲,她有着雪白的皮肤,一头美丽的长发,还有洁白的牙齿。
原本是一个工厂女工,原本有一段很美丽的青春,可是就在那个最美丽的年龄里,她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献给了一个贵族青年,也就是自己当时的男友,可是那只是男友而不是丈夫,对于爱情的幻觉导致了芳汀的悲惨结局,最后她被男友抛弃了,可是她已经怀上了男友的孩子。
本来,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穷人家孩子的命是很单薄的,很多母亲都放弃了自己的孩子。
但芳汀为了珂赛特剪掉了自己的美丽长发,敲掉自己洁白的门牙,还当上了妓女。
每次我看到那一章的描写时,都经不起那一句句深刻入骨的描写,泪水迎眶。
最后芳汀抱着幻想将自己的孩子寄养在了蒙佛梅一位酒馆老板的家里。
正是因为将自己的希望和最美好的爱交给了一个连自己都无从知道的人那里,悲剧也因此随之而来,芳汀的命运被自己的孩子牵制着,自己的孩子又被酒店老板控制着。
酒店老板和自己的老板一次次的对于芳汀进行要挟和欺骗,一次次勒索钱财。
这种被动的接受也成就了芳汀最感人和最伟大的母爱。
芳汀为了孩子几乎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正是因为种种的罪恶和芳汀母爱的对抗对于人类爱的压迫才致使芳汀最后的死亡。
这部电影是以音乐剧的形式演示,当我看到芳汀为了珂赛特去卖掉自己洁白的牙齿的时候,她的每一滴眼泪,旁人说的每一句话都给人以深深的感触。
关于《悲惨世界》角色与演唱风格的探析
中国民族博览Chinese national Expo关于《悲惨世界》角色与演唱风格的探析沈鹏飞(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北京10007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 中对音乐剧也越来越重视。
但在对音乐剧进行研究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充分了解,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促进音乐剧的发展。
音乐剧是一种在戏剧的基础上,利用舞蹈、音乐等多种形式来对人物 进行刻画、传达感情的表演艺术形式。
《悲惨世界》是音乐剧的主要代表作。
《悲惨世界》不仅开创 了史诗派音乐剧创作的先河,而且也是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进行有机融合的重要契机。
在音乐剧《悲惨世界》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其具有吸引人的戏剧性发展,所表达的情感也很真挚。
除此之外,音乐 剧《悲惨世界》的主题也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
音乐剧《悲惨世界》也具有优美的旋律,这些旋律更 加能够吸引人的注意,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的感受音乐剧《悲惨世界》的魅力。
【关键词】音乐剧;《悲惨世界》;角色;演唱风格;探析【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198 (2021 ) 08-166-03【本文著录格式】沈鹏飞.关于《悲惨世界》角色与演唱风格的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08): 166-168.在对音乐剧《悲惨世界》进行探析时,相关工作人员要 对角色以及演唱风格进行充分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 进对音乐剧《悲惨世界》的了解。
对音乐剧《悲惨世界》而言,对角色与演唱风格的科学分析是很重要的,这样不仅能够促 进音乐剧《悲惨世界》魅力的充分发挥,而且也能够有效促 进人们对音乐剧《悲惨世界》的了解,从而使得音乐剧《悲 惨世界》能够更好的走进人们的生活。
面对这一现象,相关 工作人员要重视对音乐剧《悲惨世界》的角色以及演唱风格 的分析,这样也能够有效促进音乐剧《悲惨世界》价值的实现。
本文则是对音乐剧《悲惨世界》角色与演唱风格所进行的一 些分析,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发展。
音乐剧《悲惨世界》角色分析与演唱风格研究
音乐剧《悲惨世界》角色分析与演唱风格研究作者:王宁来源:《艺海》2014年第06期[摘要]音乐剧是一种在戏剧的基础上,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元素来刻画人物、传达感情的表演艺术形式。
根据法国文豪雨果的同名巨著改编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开创了史诗派音乐剧创作的先河,它是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有机结合而成的一个鲜活、完美的艺术个体,其扣人心弦的戏剧性发展、真挚的细腻情感表达、发人深省的内涵主题以及优美的旋律、气势恢宏的伴奏和变化无穷的舞台效果,都展示了音乐剧独特的艺术个性魅力。
[关键词]音乐剧悲惨世界角色演唱风格一、音乐剧《悲惨世界》音乐剧《悲惨世界》是根据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巨著改编的艺术作品,描述了十九世纪法国各不同阶级的生活状态和最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揭露了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的罪恶和残暴。
音乐剧《悲惨世界》以史诗性的音乐题材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梦幻般的舞台效果真实的展现了历史脉搏细节,栩栩如生的描绘故事主题,完美的诠释了原著的精神。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创作是一种机缘的巧合,阿兰·鲍伯利在观看了百老汇音乐剧《万世巨星》的首演后,突然意识到法国大革命是一个很好的音乐剧创作体裁背景,于是他找到曲作者克劳德一米歇尔·勋伯格,决定共同将法国的文学巨著《悲惨世界》改编成音乐剧作品搬上舞台。
将一部几十万字的小说改编浓缩为近3个小时的音乐剧作品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而且《悲惨世界》在法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故事,而音乐剧在当时并不是法国人广泛接受的艺术形式,因此将小说改编为音乐剧体裁对两位词曲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勋伯格和鲍伯利克服诸多困难,经过辛勤的、不懈的努力,终于创作出了音乐剧的经典之作《悲惨世界》,并将其成功的搬上了世界的舞台,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巨大成就。
音乐剧《悲惨世界》开创了音乐剧历史的新篇章,获得了众多奖项和佳评,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是音乐剧史上最具“国际性”的音乐剧和“卖座冠军”,它与《猫》、《歌剧院幽灵》、《西贡小姐》并称为音乐剧中的“四大名著”。
关于《悲惨世界》角色与演唱风格的探析
关于《悲惨世界》角色与演唱风格的探析作者:安庆武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02期【摘要】音乐剧作为戏剧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一般是通过舞蹈、音乐、戏剧等元素对人物形象及情感进行刻画。
由法国文豪雨果巨著改编的《悲惨世界》开创了史诗派音乐剧先河,音乐剧《悲惨世界》是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结合的完美个体,其细腻的情感表达、扣人心弦的戏剧发展使音乐剧独特的个性魅力得以显现。
本文将对《悲惨世界》角色与演唱风格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音乐剧;《悲惨世界》;角色;演唱风格【中图分类号】J653 【文献标识码】A一、音乐剧《悲惨世界》概述音乐剧《悲惨世界》是以维克多·雨果的巨著《悲惨世界》改编。
该作品主要对十九世纪法国不同阶段人的生活状态及生活悲惨状况进行描述,表达出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的残忍冷漠。
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以原作品为蓝本,以史诗性音乐题材及独特的表现形式,将原著精神呈现出来。
二、音乐剧《悲惨世界》主要角色塑造分析(一)善良的冉阿让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冉阿让作为主线人物,他原本是一个生活贫困的农民,因生活所迫,在一次偷面包事件中锒铛入狱,被关了了十九年。
十九年后冉阿让终于出狱,但依然受到世人的鄙夷、嘲讽。
冉阿让饱受疾苦,深刻体会到社会疾苦。
从此,冉阿让便一度自暴自弃,仇恨社会。
后来,大主教米哀里逐渐感化了他,冉阿让第一次感受到宽容的力量,他的灵魂受到了震慑,使其成为一个尊贵的名流——马德里市长。
后来,冉阿让将米哀里主教精神发扬光大,他渴望帮助更多贫苦的人,冉阿让这种正义、仁慈的精神使人们看到一个被净化过的灵魂。
(二)固执的沙威除了冉阿让外,沙威也是一个主要人物,与让冉阿让不同的是,沙威是封建投资者的走狗,与冉阿让呈现出一个对立面。
沙威是法律的化身,他恪尽职守,奉公守法,他始终维护着统治阶级的重要利益。
沙威本身就是一个有原则的警察,他多年来一心追捕“罪犯”冉阿让,但冉阿让善良无私的精神一次次感染着他,使其僵化思维逐渐觉醒,最后沙威对自己的行为无法释怀,最终选择自杀。
音乐剧《悲惨世界》表演中的人物角色塑造
舞台天地 ┃ The stage of heaven and earth132 ┃音乐剧《悲惨世界》根据雨果同名巨著改编,以音乐剧的演唱特征以及舞台表演特征,赋予故事以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具层次的演绎。
纵观音乐剧《悲惨世界》,既有歌剧特点——整部作品从头至尾都有音乐伴奏,中间夹杂演员的演唱和表演,促进人物形象、声音形象和动作形象融合为一,人物展现具有立体感和多维度;又充分体现出当下音乐剧的现代感,充分发挥了音乐剧的多种唱法风格,为不同人物、不同情节、不同节点设定不同的演唱风格,让时代感更加突出和分明,成功地将不同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变化展现出来,体现出人物的经历与成长。
一、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创作背景人物和生活都是时代的产物,不同时代环境下人物的行为、文化、思想都截然不同。
因此要了解音乐剧《悲惨世界》的人物角色形象,首先需要了解它创作的背景。
(一)雨果原著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主旨思想。
法国文豪雨果出生于1802年,受家庭和当时法国政治的影响,雨果的创作风格始终在变化,由早期的保守主义逐渐过渡到法国浪漫主义,充满了反封建反教会思想,而《悲惨世界》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这是一部被当时贵族阶级所不喜欢和反对的题材。
《悲惨世界》的创作历经16年,1845年动笔,1861年完成,1862年正式出版。
故事主要是以拿破仑帝国后期至七月王朝初期法国的广阔历史为背景。
雨果以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几类人群作为样板,设定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角色,其中主人公冉阿让代表和象征的是被贫困、恶法、社会所压榨的男子,芳汀代表和象征的是被饥饿、恶毒、嫉妒、生活所强迫的妇女,小珂赛特代表和象征的是在黑暗社会背景下吃不饱、穿不暖、担惊受怕的儿童,其他角色也分别代表和象征了拿破仑帝国后期统治下的不同人群。
这些故事虽然具有虚构和偶然等因素,但也是当时历史的客观现实,包含了雨果对历史的自我思考,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波斓壮阔的人生图画,表达了不公道的法律、偏见的世俗、不平等的社会是人民苦难根源的核心要义。
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与分析
《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与分析The Role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Fantine in " Les Miserables "丁松云(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摘要:雨果作为法国人道主义作家,一直以来都很关注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
他的《悲惨世界》更是将笔触深入到巴黎的各个角落,将巴黎街头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革命起义等具体景象进行了细致描写。
《悲惨世界》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都是社会底层人民,却代表着当时的社会常态。
我们注意到传统的对雨果及其传世作品《悲惨世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照原则的分析上,对人物的分析上则主要集中在主人公冉·阿让的身上,而对出场不多却令人印象深刻的芳汀则无人问津。
本文将以小说中的人物芳汀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析:首先,从芳汀在小说中代表的流浪儿、女性、母亲三种社会角色来分析其人物形象;然后,从对照原则和抒情色彩两方面介绍其人物形象的构造方法;最后,结合小说中关于芳汀的描写阐述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关键词:《悲惨世界》;雨果;芳汀;角色塑造Abstract: As a French humanitarian writer, Hugo has been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lives of the lower people in society. His "Les Miserables" is a brush strokes into every corner of Paris, the bottom of the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streets of Paris and revolutionary uprisings and other specific scenes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 Les Miserables " created a lot of lifelike characters, which are the bottom of the community people, but on behalf of the social norm.We noticed that the traditional study of Hugo and its handed down " Les Miserables "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of control, and the analysisof the character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protagonist Ran Ah, but the appearance of small but impressive Fantine is nobody cares.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re take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the characters a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characters of the street children, women and mothers, which are represented by Fantine in the novel, are analyzed. Second, from the control principle and lyrical color of its character to introduce the image of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novel on the description of Fantine to introduce Hugo's humanitarian thinking.Keywords: Les Miserables Hugo Fantine role shaping一、引言《悲惨世界》是十九世纪最着名的小说之一,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浅析音乐剧《悲惨世界》的情感特色及演唱分析
浅析音乐剧《悲惨世界》的情感特色及演唱分析作者:杨忠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12期摘要:音乐剧《悲惨世界》是根据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的小说改编的同名音乐作品,它与《歌剧魅影》、《西贡小姐》和《猫》并称为世界四大音乐剧。
本文拟从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创作背景出发,探讨剧中主要人物的亲情、爱情等情感特色,并从理解歌曲内涵、科学运用音色等方面对其演唱做进一步分析。
音乐剧《悲惨世界》全方位的成功,给人以全新的启迪,透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音乐剧演唱中情感表达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音乐剧;悲惨世界;情感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091-03《悲惨世界》改自法国作家雨果的著名小说,在英国公演于1985年。
之后,在世界各大洲都有不断的演出,在近几年,它的影响也波及到亚洲,《悲惨世界》有日文版(其他语种还有法语、西伯来语、匈牙利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在新加坡、香港、印度以及中国都已经或是将要有它的演出。
也因为如此,它被称为世界上最有名的音乐剧,当然也许更多人听说过的《悲惨世界》是雨果的小说。
不过也因为原书的名气太大,音乐剧在一开始很受评论家的排挤。
有些人认为它不该把严肃的东西音乐化亵渎了名著,另一些人则认为音乐加上严肃主题是糟蹋了音乐剧。
谁想观众的反应却十分积极,票房的收入相当好,就这样剧团支持过了最艰难的初始阶段。
不久《悲惨世界》就转到伦敦西头(英国舞台剧中心)后来又越洋过海到美国的百老汇,自此一发而不可收。
舞台剧在全世界七十多个城市公演,直到现在,十五年后的今天,仍在匈牙利,德国和日本连续公演。
一、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创作历程由于语言平实而又充满强烈的戏剧性,这部作品吸引了20世纪新型媒体——电影的注意。
从1909 年的默片开始,不断以各种改编版本上演。
古典音乐方面,普契尼也曾尝试过歌剧创作的可能性,可惜没能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和演唱分析摘要音乐剧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末的一种歌剧形式。
音乐剧一般主要凭借音乐、戏剧以及舞蹈来描写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以及展现人物情感和戏剧冲突的。
音乐剧在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演出甚密。
音乐剧通过数百年的创新发展,不乏我们耳染目睹的名剧,如安德鲁韦伯的《猫》和《歌剧魅影》,莫扎特的《费加罗婚礼》和《魔笛》,威尔第的《茶花女》,戈齐的《图兰朵》。
我们今天即将论述的是《悲惨世界》改编的音乐剧,作者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充分展现了19世纪法国最底层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现状,该剧由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作曲,阿兰·鲍伯利作词,特里沃·纳恩和约翰·卡尔德合作编剧、导演。
1980 年在巴黎体育馆首演,但上演16周后便被迫收场,历史上最成功的戏剧制作人麦金托什被其音乐感动,决定重新制作,并将之前的法语歌词译制成英语,重新修改加工,成为了通行的英语版本。
重新包装后的音乐剧《悲惨世界》于1985年10月在英国伦敦首演,并大获成功。
1987年3月又在美国百老汇公演,至今已在35 个国家、200 多个城市用21 种不同语言,演出过54 个版本。
并获得了多个国际重要奖项,其中包括八项托尼奖和最佳音乐奖。
本文以音乐剧《悲惨世界》重要人物“芳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芳汀角色塑造和主要唱段的演唱进行分析,主要内容有:首先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其次,第一部分概述了音乐剧《悲惨世界》,分析了其创作的背景,简介了其剧情概要;第二部分分析了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分析了“芳汀”的人物性格,介绍了“芳汀”的角色特点;第三部分研究了音乐剧《悲惨世界》“芳汀”的演唱特点,以主要唱段“我曾有梦”为分析对象,探究了其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和演唱处理。
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全文。
关键词:《悲惨世界》;“芳汀”;角色塑造;演唱分析AbstractMusical "les miserables" according to the French the Madison Victor Hugo adapted to major novel of the same name, show the bottom of France in the 19th century labor of people's life miserable situation. It with epic music theme, form fit and dreamy stage effect became the most successful adaptation art form to the original novel, embodies the spirit of the original faithfully. It by Alan BaoBoLi lyrics, Claude Michelle Schoenberg, composing, Trevor nun, screenwriter, director and John Calder cooperation. Is the earliest version of the French version of the show in Paris in 1980, gold producer mackintosh moved by its music, decided to make, dubbed the French words into English, and to modify the processing, become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passage. Premiere in London in 1985 a great success, and then in the Broadway blockbuster launch, has more than 200 cities in 35 countries, in 21 different languages, performed in 54 version. The play contains all over the world more than 50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awards. Based on 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 main character "Fanti"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Fanti role shaping and concert, the main contents are:First of all, the introduction part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 content and meaning; Second, the first part Outlines 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s, analyses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to the plot summary; In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s "fantine" characters, analyzes the character of fantine, introduced the "fantine" the role of motherhood, holy characteristic; The third part studies 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s "fantine" singing, "I dreamed a dream" as analysis object, explores its on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 and singing. 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the full text.Keywords: Les miserables. "Fantine"; The characters; Singing analysis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3)引言 (4)1、音乐剧《悲惨世界》概述 (4)1.1 创作背景 (5)1.2 剧情简介 (5)2、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 (7)2.1 “芳汀”人物性格塑造 (7)2.2 “芳汀”人物情感表达 (7)2.3 “芳汀”—善良、慈祥的化身 (8)3、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演唱分析 (8)3.1 “我曾有梦”的情感表达 (8)3.1.1 语气的把握 (9)3.1.2 音量的控制 (10)3.1.3 音色的运用 (11)3.2 “我曾有梦”的演唱处理 (11)4、总结 (14)参考文献 (15)音乐剧是起源于19世纪末英国的一种戏剧表现形式。
它一般主要凭借音乐、戏剧以及舞蹈来描写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以及展现人物情感和戏剧冲突的。
我们今天即将论述的是改编自法国文豪雨果同名文学巨著的音乐剧《悲惨世界》。
该剧由历史上最成功的戏剧制作人科麦隆麦金托(《猫》《西贡小姐》的制作人)制作,阿兰鲍伯利和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创作。
音乐剧《悲惨世界》于1985年10月在英国伦敦首演,1987年3月在美国百老汇公演以来,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200多个城市演出并获得了多个国际重要奖项,其中包括八项托尼奖和最佳音乐奖。
音乐剧《悲惨世界》是音乐剧发展历史中史诗派音乐剧的先河之作。
它使用了经典的音乐,并通过超流行的歌剧方式和壮阔的舞台效果,把原著演绎得活灵活现,深深打动了众多观众,赢得了不凡的殊荣。
1986年的伦敦人奖,1987 年的东尼奖、剧评人奖和奥利弗奖。
雨果曾在小说中写过:“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赢弱——还得不到解决;换句话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
”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内心的冲突都通过歌曲舞美戏剧等多种音乐剧的表现形式把原著的原汁原味诠释得淋漓尽致。
我想这就是这部音乐剧最大的成功。
音乐剧《悲惨世界》自诞生之日,西方界就从未停止过对其不懈的研究。
其中大多涉及到戏剧、音乐、舞美等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研究内容上也越来越细化。
而国内对该剧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表面,作为一名声乐专业的研究生,我觉得讨论研究该剧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很大,所以我想在此通过自己的微薄能力表达对《悲惨世界》原著和音乐剧的敬意。
本文将使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来对音乐剧《悲惨世界》中人物芳汀的角色塑造和演唱进行分析。
1、音乐剧《悲惨世界》概述1.1 创作背景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创作者—法国人阿兰·鲍伯利和米歇尔·勋伯格,都是音乐剧的狂热爱好者。
1973年,阿兰·鲍伯利应邀观看韦伯音乐剧《万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在百老汇的首演之后,两人萌发了创作一部史诗风格音乐剧的想法,经过几年的努力,鲍伯利和勋伯格在巴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项宏伟的工程。
并于1980年在巴黎体育馆首演,但在上演后的第十六周便被迫收场。
哀叹之余,英国著名演出制作人麦金托什找到了鲍伯利和勋伯格,表达自己要把《悲惨世界》重新包装,搬到“世界歌舞之都”—百老汇的想法之后,三人一拍即合,6年后,重新包装后的《悲惨世界》在百老汇首演大获成功,凭借其感人的故事,优美动人的音乐和庞大的舞美制作,连演16年不衰,并成为世界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
1.2 剧情简介第一幕故事从1815年的伦敦监狱开始,服役的人们在唱着劳作之歌(work song)。
24601号囚犯冉阿让为救自己两个快要饿死的外甥而偷了一块面包,在服了19年牢役假释之后被人歧视排斥唯有主教接纳他。
内心对世界充满怨恨的冉阿让再次偷盗了主教的银餐具准备离开的时候被警察发现。
主教告诉警察那是他送给他的。
主教的慈悲和宽恕让冉阿让灵魂触动,决定重新做人。
1823年,改名马德兰的冉阿让已经成为工厂厂主还被任命为市长。
他的工厂里有位名叫芳汀的女工,被情人抛弃后将女儿托人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