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课时的重要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宪法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宪法知识,但对宪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宪法是国家的一种法律,知道国家领导人要遵守宪法,但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之处,宪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宪法,自觉遵守宪法,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教学难点: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之处,宪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宪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宪法案例、宪法知识问答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宪法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宪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之处,宪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
4.案例分析:分析宪法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情景模拟:模拟宪法宣誓仪式,让学生体验宪法的庄严与神圣。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
《宪法》测试题含答案
《宪法》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现行宪法是()年颁布的。
A 1954B 1975C 1978D 1982答案:D2、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社会主义制度C 民主集中制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 公民B 人民C 工人阶级D 工农联盟答案:B4、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
A 全体公民B 年满 18 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C 全体人民D 年满 20 周岁的公民答案:B5、下列选项中,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是()。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劳动C 受教育D 监督权答案:BC二、多选题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A 国家的利益B 社会的利益C 集体的利益D 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答案:ABCD2、以下属于我国国家机构的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人民法院D 人民检察院答案:ABCD3、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 人民主权原则B 基本人权原则C 法治原则D 权力制约原则答案:ABCD4、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包括()。
A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B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C 住宅不受侵犯D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答案:ABCD5、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C 监督权D 宗教信仰自由答案:ABC三、判断题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案:正确2、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答案:正确3、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答案:正确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宪法基本理论
宪法基本理论第⼀章宪法基本理论第⼀节宪法的概念⼀、宪法的特征(⼀)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共性:(1)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具有国家强制⼒的⾏为规范;(3)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具;(4)内容取决于社会物质⽣活条件。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如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组织及其职权等。
宪法具有国家总章程的意义。
2.在效⼒上,宪法的法律效⼒最⾼。
所谓法律效⼒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和强制⼒。
在成⽂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于—般的法律,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最⾼地位的法律地位(宪法序⾔)。
宪法的最⾼法律效⼒表现在两个⽅⾯:(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
⼀切法律等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5条:⼀切法律、⾏政法规、地⽅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宪法是⼀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为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1)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特别成⽴的,⽽⾮普通⽴法机关。
如1787年的美国宪法由55名代表组成的制宪会议制定;我国于1953年1⽉13⽇成⽴了宪法起草委员会等。
(2)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般要求由制宪机关或者国家⽴法机关成员的2/3以上或3/4以上的多数表决通过,才能颁布施⾏,⽽普通法律只要⽴法机关成员的过半数通过即可。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常委会或1/5以上的全国⼈民代表⼤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以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
⼆、宪法的本质属性(⼀)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从宪法的基本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国家权⼒的⾏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然⽽,这两部分并⾮地位平⾏的两部分,就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配地位。
因此,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宪法不仅是系统全⾯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部门,⽽且其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由。
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第一,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
一般法律的内容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
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第二,宪法是制定一般法律的依据。
一切法律都要以宪法为依据.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
第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正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修改程序比制定、修改一般法律更严格。
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国家权力有序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
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设定的轨道上有序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二是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最明确的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三是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和调整的,如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其他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关系是什么?
Speed ??is everything, it is an indispensable factor for competition.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关系是什么?宪法与法律行政法规的关系是什么呢?相信您一定存在一定困惑,下面就由律师365网为您答疑解惑。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宪法是母法,是根本法,而行政法规是子法,是对宪法的解释和具体补充。
下文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之间的具体关系。
宪法与法律行政法规的关系是什么呢?相信您一定存在一定困惑,下面就由网为您答疑解惑。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宪法是母法,是根本法,而行政法规是子法,是对宪法的解释和具体补充。
下文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之间的具体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年、年五次修订。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行政法规一般以条例、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等形式作成。
发布行政法规需要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
它的效力次于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
一、联系:(1)都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都主要取决于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二、区别:(1)规定的内容不同。
宪法法律制度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在哪里?
宪法法律制度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在哪里?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发,所有其他的法律都是以宪法为基础产生的,都不可以违背宪法,即宪法是我国的最高法。
宪法作为最高法律是对于一些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进行规定的,具体详尽的需要其他法律作为补充,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内容、效力、制定的程序以及监督的方式不同。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发,所有其他的法律都是以宪法为基础产生的,都不可以违背宪法,即宪法是我国的最高法。
宪法作为最高法律是对于一些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进行规定的,具体详尽的需要其他法律作为补充,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内容、效力、制定的程序以及监督的方式不同。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是:1、内容不同。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队的根本法,它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
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力和基本义务、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的关系。
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等等。
法律、法规在内容上也涉及宪法所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但是,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是有关规定为基础,不得与宪法规定相抵触。
2、效力不同。
我国现行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任何法律、法规必须基于宪法而产生,法律、法规的内容应当符合宪法的要求或者法律、法规的内容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时,为了维护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权威性,应当宣布有问题的法律、法规违宪。
3、创制程序不同。
宪法创制一般需要经过特殊的程序。
从制定宪法的过程来看,宪法制定者应当是属于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人民,宪法制定权也只能属于人民,任何国家机关或者个人都无权制定宪法。
人民制定宪法的方式通常表现为一部新的宪法的制定必须由一个国家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参与议论、提出立宪的建议,然后通过特殊的程序予以通过。
4、监督、调控的方式和手段不同。
作为根本法的宪法一般是由宪法制定者直接来监督实施。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效力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效力王筱维我国宪法序言明确规定:"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着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根本体现,同时又是特定国家的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及其一系列基本制度、基本国策等,集中全面地反映了特定国家的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此外,一个特定国家的所有法律的制定及其法律体系的形成也均是以宪法作为基础的。
因此,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体现以下在三个方面。
一是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需要统一的市场规则,更需要统一的法律制度。
这两点共同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而依宪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宪法至上。
宪法所确立的原则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的关系是“母法”和“子法”的关系。
二是宪法与法律相比,效力最强。
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般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必须要在宪法这个大框架中进行,是宪法的具体化,不得与宪法条款相抵触,否则会因为违宪而失去效力。
三是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第五条第四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在法律的执行层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要求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人民权威出发,鞭策他们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了、履行义务。
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宣誓制度旨在提醒公职人员要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向人民承诺,接受人民监督。
在公民守法层面,孙中山曾言: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是人民权利之保证书也。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不是国家的基本制度?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社会主义制度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富强B. 民主C. 文明D. 诚信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民基本权利范畴的是()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C. 宗教信仰自由D. 知识产权4、下列关于法律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 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5、以下关于诚信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诚信是一种道德品质,但与个人的利益无关B.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体现了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尊重C. 诚信只是一种形式,关键在于实际效果,不必过分强调D. 诚信是道德的最低要求,只要做到不撒谎、不抄袭即可6、关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宪法是普通法律的制定依据,普通法律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B. 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制定依据,宪法必须符合普通法律的规定C. 宪法和普通法律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从属关系D. 宪法是普通法律的一种,普通法律必须服从宪法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 政治权利和自由B. 监督权C. 宗教信仰自由D. 劳动权8、下列关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说法错误的是:A. 通过选举产生人大代表,参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B. 通过民主监督,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C. 通过民主决策,参与地方性法规的制定D. 通过民主管理,参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活动9、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当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时,以下哪个机构有权予以劝诫、制止?A. 学校B. 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C. 公安机关D. 人民法院 10、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属于哪一层面的价值准则?A. 国家层面B. 社会层面C. 个人层面D. 经济层面11、以下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B.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的,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C. 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D.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由个人意愿决定的12、下列关于法律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 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5小题12分,其他每题10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
普法(四)
1.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第一,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性的内容。
现行宪法内容涉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法律基本制度,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可见,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内容极为广泛并涵盖国家生活的各个重要领域,涉及的事项都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这些规定构成国家和公民活动的法律基础。
第二,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在宪法制定方面,宪法的制定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同时,宪法草案的通过往往也比普通法律严格。
我国为了制定第一部宪法就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并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由大会主席团公布实施。
在宪法的修改方面,修改宪法的机关通常只有宪法规定的有限特定主体才可提出修改宪法的议案,同时,修改宪法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即宪法的修改需要经过特别的批准程序。
我国现行《宪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第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我国现行《宪法》序言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2)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通常被称之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我国现行《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3)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是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我国现行《宪法》序言指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的定义※宪法是规范民主施政规则的国家很本法,是有关国家权利及其民主运行规则、国家基本政策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及现存社会经济结构要求的集中反映。
二、宪法的形式特征1,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共性:1)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表现。
2)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规范。
3)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4)内容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2,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具有国家总章程的意义。
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普通法国家除外)A,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普通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起他法律严格。
A,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非普通立方机关。
B,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
一般要制定机关或立法机关成员的2/3或3/4以上的多数表决通过。
3,宪法内容的根本性:1)是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总章程,根本法。
2)宪法所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之所以为总章程也)A,国家的主权归属和政治统治的形态和基础。
(根本制度层面)B,有关国家生活中的基本体制和原则。
(国家和社会运作层面)C,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机构权利的范围界限和具体内容。
(操作约束层面)4,宪法效力的最高性及其表现。
1)对法的最高效力。
A,宪法是普通法律的制定依据和基础,为普通立法提供立法原则。
◎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B,普通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普通法是将宪法的原则规定具体化为可操作规则,目的是促成宪法规范的落实和实现。
◎宪法是整个国家的法制体系的构建和运作的核心和原则。
2)对人的效力。
A,“人”,一切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能都主体的概括和统称。
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无人有权超越宪法。
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宪法与普通法律既有相同点⼜有不同点,⼆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第⼀,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
宪法规定国家⽣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的问题。
例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国体)是⼈民民主专政。
⽽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活中的某⼀⽅⾯、某⼀领域⽅⾯的问题。
例如:刑法规定的是犯罪与刑罚的问题。
未成年⼈保护法规定的是关于未成年⼈保护的内容。
第⼆,宪法的法律效⼒与普通法律不同。
因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具有最⾼的法律效⼒。
宪法具有最⾼的法律效⼒表现在:1、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2、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或宣布⽆效。
第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由于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具有最⾼的法律效⼒,所以,必须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
因⽽它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普通法律严格,不同于普通法律,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个⽅⾯:1、普通法律⼀般由全国⼈民代表⼤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宪法的制定则由国家成⽴专门委员会起草,经过全国各族⼈民讨论,然后提交全国⼈民代表⼤会通过。
2、全国⼈民代表⼤会主席团、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全国⼈民代表⼤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以及全国⼈民代表⼤会的⼀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全国⼈民代表⼤会代表,都可以提出普通法律修正案;⽽宪法的修改,则只有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以上的全国⼈民代表⼤会代表,才可以提出议案。
3、普通法律修正案由全国⼈民代表⼤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宪法的修改则必须由全国⼈民代表⼤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以上的多数才可以通过。
4、全国⼈民代表⼤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都有权修改普通法律,⽽宪法只有全国⼈民代表⼤会才有权修改,其常务委员会⽆权修改。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1、联系:(1)都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都主要取决于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区别:(1)规定的内容不同。
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的等等。
而普通法律知识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2)法律地位和效力不同。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所谓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表现在: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人们通常把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宪法》第5条第3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第5条第4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3)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宪法制定时往往要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如制宪委员会、制宪议会或宪法起草委员会等。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才有权提出并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而普通法律的制定修改,则以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总之,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宪法与法律的关系
宪法与法律的关系?(—一)宪法就是法宪法与普通法律一样具有法律规范的基本属性,具有规范性、普遍性、强制性、可诉性等特征。
(二)宪法就是更高的法宪法虽然就是法,但它不规定公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就是规定政府与法律能做或不能做什么。
宪法就是管法的法。
宪法就是国家的基本组织法,规定政府的原则、职能、程序。
宪法就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契约。
宪法就是衡量普通法律的法律标准。
补充回答:宪法与普通法律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的问题。
例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与国的根本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国体)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方面的问题。
例如:刑法规定的就是犯罪与刑罚的问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就是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
第二,宪法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因为宪法规定的就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在:1、普通法律就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就是宪法的具体化。
2、普通法律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或宣布无效。
第三,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的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由于宪法规定的就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所以, 必须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
因而它的制定与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不同于普通法律, 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法律一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而宪法的制定则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 经过全国各族人民讨论,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或者30 名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都可以提出普通法律修正案;而宪法的修改,则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才可以提出议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宪法对公民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宪法的权威和效力,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对宪法有初步的认识。
但宪法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仍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宪法的实际效力。
此外,学生对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使学生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知道宪法对国家和公民的重要性。
2.让学生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明白宪法对公民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2.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3.宪法对公民生活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案例,让学生感受宪法的实际效力。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关系。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重要性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宪法案例资料2.准备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对比表格3.准备课堂讨论问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宪法的概念,提问:“你们对宪法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宪法案例,如“宪法保护公民的姓名权”等,让学生阅读案例,感受宪法的实际效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对比表格,让学生填写宪法与普通法律在法律地位、制定程序、内容等方面的区别。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关系,讨论宪法对公民生活的影响。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以及宪法对公民生活的影响。
国家法、宪法的区别有哪些
国家法、宪法的区别有哪些在实际的运用中宪法与,国家法律有着法律效力的不同所谓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含义包括: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
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在法律意义上还是有着较大的差异的。
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由于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因此,宪法不仅具有一般的法律效力,而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所谓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含义包括: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
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它的内容在于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国家的总章程。
普通法律则被称为“子法”。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都是国家生活中最重大和根本的问题,它是国家和公民活动的法律基础。
宪法在内容上的特点,是就多数国家的情况而言的,反映着宪法的一般规律。
宪法的根本法特征,就是宪法不能像普通法律那样具体。
这是由于宪法并不是法律汇编,它不排斥立法机关的日常立法工作,而且要求有这种工作。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它是立法机关进行日常立法活动的法律基础。
因此,在宪法中通常都对国家的立法原则作出规定,使立法机关在进行日常立法活动时有所依据,并通过自己的立法行为使宪法具体化。
因而宪法又称为"母法”、“最高法”。
▲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为了体现宪法的权威性,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多数国家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规定了不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定的严格的程序。
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是一种最高的国家权力,体现着国家的主权。
而普通法律的修改没有宪法那么严格,因此,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国家的有关法律来源自宪法,所以有关的成文法都会在宪法中找到根源,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宪法作为最高法往往不作为实际的使用的法律,有关的国家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法律依据,所以对于这类问题的清晰辨别,对于自己的权益维护有着积极的意义。
宪法学
一、宪法的基本理论1、宪法的概念宪法的特征:国家根本法;公民权利的保证书;是民主事实的法律化根本法:内容上规定一个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法律效力上具有最高性(它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它是一个国家,组织,团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制定修改程序具有严格性;提出宪法修正案的主体不成文法国家的宪法与其他法律的效力是相同的公民权利的保证书:宪法以保障公民权利是根本出发点民主事实的法律化:民主主体的普遍化,是宪法得以产生的前题。
2、宪法与法律的关系1)宪法是法,具有法律规范的基本属性;2)宪法是高级法,针对的是政府的行为,针对立法机关行为,是管法的法,法网的宽松由宪法决定,它是一个国家的组织法,规定国家机关的构成,是衡量普通法律是否有效的标准,违宪无效3、宪法的分类: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成文宪法:具有成文的法典形式,宪法之前贯以国名,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没有法典形式,散见于,惯例,判例等,英国是不成文宪法国家第二种分类:刚性宪法,柔性宪法看制定与修改的程序,若于普通法程序相同为柔性宪法第三种分类:从制定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钦定宪法(以君主的名义颁布实施的)、民定宪法(由人民制定的)、协定宪法(君主与国民代表共同协定,1215大宪章,1830年的法国宪法马克思主义实质为类:资产阶级宪法,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正式的宪法,虚假的宪法4、宪法的历史发展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平等经济)普遍发展的结果;政治条件:资产阶段民主制度的形成思想条件:资产阶段启萌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人权,法制等理论三个国家的宪法:英国宪法:英国近代宪政的母国,它是不成文宪法的典型代表的国家美国宪法: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构成,正文确立了分权制衡,,,,正文中并没有对基本权利作规定。
在《权利法案》中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国宪法:1789年《人权宣言》确定了三权分立,天赋人权,判断一个国家有没有真正意义标准: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无宪法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产生: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奠定了社会主义产生的基础1918年《苏俄宪法》,第一个社会主义宪法新中国的宪法1949年以后是新中国,旧中国一系列的宪法有10几部,《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
宪法试题题库及答案
宪法试题题库及答案1. 宪法规定了哪些内容?- 国家的基本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能- 国家标志(如国旗、国徽、国歌)2. 我国宪法规定了哪些基本权利?- 人身自由- 言论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 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包括哪些?- 遵守宪法和法律- 保护国家秘密-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依法纳税4. 我国宪法的修改程序是怎样的?- 提出修改建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5.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普通法律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宪法试题答案1.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它确立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但不限于:- 人身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 言论自由:公民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
- 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对宗教事务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有权参与国家和地方的选举。
3. 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包括:- 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必须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 保护国家秘密:公民有义务保守国家机密。
-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公民应积极参与维护国家安全的活动。
- 依法纳税:公民应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税款。
4. 我国宪法的修改程序是:- 首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
- 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5.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是:-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 普通法律必须与宪法保持一致,不能违反宪法的规定。
- 当普通法律与宪法发生冲突时,应以宪法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与普通法律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的问题。
例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方面的问题。
例如:刑法规定的是犯罪与刑罚的问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是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
第二,宪法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因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在:
1、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2、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或宣布无效。
第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由于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必须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
因而它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不同于普通法律,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法律一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而宪法的制定
则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经过全国各族人民讨论,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可以提出普通法律修正案;而宪法的修改,则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才可以提出议案。
3、普通法律修正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而宪法的修改则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才可以通过。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都有权修改普通法律,而宪法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修改,其常务委员会无权修改。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阶级本质相同。
二者都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体现。
第二,指导思想相同。
二者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第三,任务和目标相同。
都是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