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有什么不同
法学基础知识

宪法的特征是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与同一法律体系之下的普通法律相比,宪法有如下三个特征:1、宪法的内容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或立法基础。
(2)普通法律与宪法不相抵触的原则。
如果普通法律的规定、原则、精神同宪法的规定、原则、精神相抵触,那么普通法律应该被撤销、改变或宣布无效。
(3)一切宪法主体都必须以宪法为最根本的活动准则。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复杂。
(1)宪法的制定一般是要求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我国的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宪法的修改与普通法律的修改在提起主体和通过程序上不一样。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除了这两个特定的主体以外的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有效的修宪议案。
在修改程序上,修改宪法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为哪几类?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目前的公务员考试主要是针对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进行公开招录,专业技术类职位更多是采用其他方式招录。
姚来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之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王京:请问人身权的种类包括哪些?姚来燕: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
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
专利法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有哪些?专利法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包括:1、科学发现;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动物和植物的品种;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宪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宪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1.宪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具有怎样的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如国家制度及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设置及相互关系等),而法律规定的内容只涉及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制定:宪法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而普通法律的制定一般由常设的立法机关负责;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制宪机关成员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有的需全民公决,而普通法律的通过一般只要代议机关的议员或代表半数通过。
修改:1.特点主体;2.的通过程序更严格;3.内容的限制(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2.如何理解“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关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是从部门法意义上按法律调整的对象所作的一种学理分类。
两种含义:(1)不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一般立法程序、效力与规定其他内容、调整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相同)(2)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作为宪法的表现形式,宪法性法律应当是指不成文宪法国家规定宪法内容、作为宪法构成部分的一系列法律。
宪法性法律仅具有一般法律效率而不具有高于法律的效率。
3.如何理解宪法制定、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的关系?宪法制定是指宪法制定主体依照一定的理念、基本原则和程序并通过制宪机关创制宪法的活动。
宪法解释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依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宪法制定不同于宪法修改,后者是在原有宪法的基础上对宪法内容作全部或部分的变动,但不改变原有宪法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都是使原有的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保持一致、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方法。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Microsoft Word 文档

教学内容:政治科第八章(单元)第节(课)课题: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教学内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学习目标:1、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
所以在整个法制教育中,宪法教育居于核心地位。
同时宪法是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每位公民都有必要了解宪法、掌握宪法。
2、知识目标: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严格性3、能力目标:在充分理解和认识了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基础上,能正确理解为什么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教学重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教学难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大体有那些?教学准备:准备相关资料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课堂训练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学指导(教材助读):学生是首次接触宪法的知识,理论性又很强、有点枯燥,理解上较。
教师在教法上有难度,这难点。
自学练习: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为什么比普通法律更严格?2 分析判断:2000年实施的《立法法》对规范立法行为,防止立法无序、立法******等现象,实现依法立法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对《宪法》的修改是在这一法律的指导下进行的。
因此,《立法法》的地位和作用高于《宪法》?学习反思:合作探究安(展示案)1、通报预习检查结果,提出教学、学习建议。
2、质疑。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质疑探究(小组合作):导入:前面的学习,知道:宪法规定着生活中的问题,最高的法律效力。
应该如何宪法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地位呢?朝令夕改,又会怎么样?(教师学生查阅宪法中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的规定。
)归纳出: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
(板书)新课教授:1 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学习教材P87内容并思考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问题设计:◎你从原条文与现条文的比较中发现了什么?◎宪法对同一法律条文多次修改说明什么?◎我国对于宪法的制定、通过、修改是如何规定的?◎如何看待普通法律修改?2、师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关于宪法第四次修正案的材料,2004年3月14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宪法修正案进行投票表决。
国家的权力机关和政府组成

国家的权力机关和政府组成一、国家的权力机关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组成的。
2.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3.人大常委会: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4.人大代表: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人员。
二、政府组成1.国务院: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2.国务院总理:国务院的最高领导人,负责国务院的工作。
3.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国务院总理工作的高级领导人。
4.各部部长:负责国务院某一部门工作的领导人。
5.委员会主任:负责特定委员会工作的领导人。
6.地方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7.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市长、镇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人。
三、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1.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务院: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国务院的工作,国务院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2.国家权力机关与地方政府: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地方政府的工作,地方政府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3.国务院与地方政府:国务院领导地方政府的工作,地方政府服从国务院的领导。
四、国家机构的职责和权力1.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宪法、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选举和决定国家机构的组成人员、决定重大国家事项等。
2.国务院:制定和实施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组织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
3.地方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事务,组织实施国家政策和法律,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五、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1.民主集中制: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2.法治原则: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保证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有效行使。
六、国家机构的改革和发展1.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调整: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能。
宪法学习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资料一、宪法的内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个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
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二、宪法的作用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机制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
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二)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力。
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
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力得到最明确是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三)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的和调整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宪法与一般普通法律的区别作为国家脾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一)内容不同。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队的根本法,它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
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力和基本义务、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的关系。
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等等。
法律、法规在内容上也涉及宪法所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但是,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是有关规定为基础,不得与宪法规定相抵触。
(二)效力不同。
我国现行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最新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和答案解析

最新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和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A. 正确B. 错误【答案】A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A. 正确B. 错误【答案】A3.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A. 正确B. 错误【答案】A二、填空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___是国家的根本法。
【答案】宪法2.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以___为标准。
【答案】民主集中制原则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___年。
【答案】五年三、简答题1. 请简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法治原则和民主原则。
2. 请简述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答案】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提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
(2) 讨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充分讨论。
(3) 表决: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4) 公布: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
四、论述题1. 论述我国宪法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案】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1)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 宗教信仰自由。
(3) 人身自由权利,包括人身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秘密。
(4) 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利、休息权利、教育权利、社会保障权利等。
(5) 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等。
(6) 公民应尽的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卫祖国、参加劳动和接受教育等。
五、案例分析题1. 案例:某市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潜逃至外省。
[知识]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有什么不同
![[知识]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有什么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d3950f3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f.png)
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有什么不同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
宪法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为了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均不同于一般法律。
制宪权和修宪权在我国从一开始就是统一的。
之所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制宪权和修宪权,这是因为:第一,我国国家的性质要求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这两项权力。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直接、最全面地体现和反映了这一性质。
全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当然包括制定宪法和修改宪法的权力。
第二,从
形成过程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经产生,就具有历史和逻辑的合法性。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制宪权和修宪权是人民直接授予的。
学习《宪法》基本内容

学习《宪法》基本内容一、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个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
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
胡锦涛同志指出,现行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二、宪法的作用是什么?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机制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
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2、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力。
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
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力得到最明确是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3、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的和调整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宪法与一般普通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作为国家脾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1、内容不同。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队的根本法,它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
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力和基本义务、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的关系。
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等等。
法律、法规在内容上也涉及宪法所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但是,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是有关规定为基础,不得与宪法规定相抵触。
2、效力不同。
我国现行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有什么不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
宪法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为了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均不同于一般法律。
制宪权和修宪权在我国从一开始就是统一的。
之所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制宪权和修宪权,这是因为:第一,我国国家的性质要求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这两项权力。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直接、最全面地体现和反映了这一性质。
全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当然包括制定宪法和修改宪法的权力。
第二,从形成过程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
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经产生,就具有历史和逻辑的合法性。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制宪权和修宪权是人民直接授予的。
由宪法的特殊重要性所决定,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规定了特殊的宪法修改程序。
我国宪法也规定了不同于一般法律的特殊修改程序。
第一,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不同。
宪法规定,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而依据宪法和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代表联名,都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都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修改宪法,可以保证宪法修改的严肃性,保证宪法修改的提议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和我国的实际。
第二,通过的人数不同。
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而依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或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三,公布的机关不同。
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由谁公布。
实践中,四部宪法和四个宪法修正案都是由全国人大公布的。
而依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法律由国家主席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