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有什么不同
法学基础知识

宪法的特征是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与同一法律体系之下的普通法律相比,宪法有如下三个特征:1、宪法的内容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或立法基础。
(2)普通法律与宪法不相抵触的原则。
如果普通法律的规定、原则、精神同宪法的规定、原则、精神相抵触,那么普通法律应该被撤销、改变或宣布无效。
(3)一切宪法主体都必须以宪法为最根本的活动准则。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复杂。
(1)宪法的制定一般是要求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我国的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宪法的修改与普通法律的修改在提起主体和通过程序上不一样。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除了这两个特定的主体以外的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有效的修宪议案。
在修改程序上,修改宪法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为哪几类?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目前的公务员考试主要是针对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进行公开招录,专业技术类职位更多是采用其他方式招录。
姚来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之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王京:请问人身权的种类包括哪些?姚来燕: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
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
专利法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有哪些?专利法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包括:1、科学发现;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动物和植物的品种;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宪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宪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1.宪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具有怎样的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如国家制度及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设置及相互关系等),而法律规定的内容只涉及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制定:宪法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而普通法律的制定一般由常设的立法机关负责;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制宪机关成员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有的需全民公决,而普通法律的通过一般只要代议机关的议员或代表半数通过。
修改:1.特点主体;2.的通过程序更严格;3.内容的限制(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2.如何理解“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关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是从部门法意义上按法律调整的对象所作的一种学理分类。
两种含义:(1)不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一般立法程序、效力与规定其他内容、调整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相同)(2)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作为宪法的表现形式,宪法性法律应当是指不成文宪法国家规定宪法内容、作为宪法构成部分的一系列法律。
宪法性法律仅具有一般法律效率而不具有高于法律的效率。
3.如何理解宪法制定、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的关系?宪法制定是指宪法制定主体依照一定的理念、基本原则和程序并通过制宪机关创制宪法的活动。
宪法解释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依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宪法制定不同于宪法修改,后者是在原有宪法的基础上对宪法内容作全部或部分的变动,但不改变原有宪法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都是使原有的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保持一致、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方法。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Microsoft Word 文档

教学内容:政治科第八章(单元)第节(课)课题: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教学内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学习目标:1、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
所以在整个法制教育中,宪法教育居于核心地位。
同时宪法是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每位公民都有必要了解宪法、掌握宪法。
2、知识目标: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严格性3、能力目标:在充分理解和认识了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基础上,能正确理解为什么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教学重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教学难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大体有那些?教学准备:准备相关资料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课堂训练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学指导(教材助读):学生是首次接触宪法的知识,理论性又很强、有点枯燥,理解上较。
教师在教法上有难度,这难点。
自学练习: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为什么比普通法律更严格?2 分析判断:2000年实施的《立法法》对规范立法行为,防止立法无序、立法******等现象,实现依法立法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对《宪法》的修改是在这一法律的指导下进行的。
因此,《立法法》的地位和作用高于《宪法》?学习反思:合作探究安(展示案)1、通报预习检查结果,提出教学、学习建议。
2、质疑。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质疑探究(小组合作):导入:前面的学习,知道:宪法规定着生活中的问题,最高的法律效力。
应该如何宪法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地位呢?朝令夕改,又会怎么样?(教师学生查阅宪法中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的规定。
)归纳出: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
(板书)新课教授:1 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学习教材P87内容并思考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问题设计:◎你从原条文与现条文的比较中发现了什么?◎宪法对同一法律条文多次修改说明什么?◎我国对于宪法的制定、通过、修改是如何规定的?◎如何看待普通法律修改?2、师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关于宪法第四次修正案的材料,2004年3月14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宪法修正案进行投票表决。
国家的权力机关和政府组成

国家的权力机关和政府组成一、国家的权力机关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组成的。
2.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3.人大常委会: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4.人大代表: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人员。
二、政府组成1.国务院: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2.国务院总理:国务院的最高领导人,负责国务院的工作。
3.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国务院总理工作的高级领导人。
4.各部部长:负责国务院某一部门工作的领导人。
5.委员会主任:负责特定委员会工作的领导人。
6.地方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7.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市长、镇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人。
三、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1.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务院: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国务院的工作,国务院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2.国家权力机关与地方政府: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地方政府的工作,地方政府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3.国务院与地方政府:国务院领导地方政府的工作,地方政府服从国务院的领导。
四、国家机构的职责和权力1.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宪法、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选举和决定国家机构的组成人员、决定重大国家事项等。
2.国务院:制定和实施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组织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
3.地方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事务,组织实施国家政策和法律,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五、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1.民主集中制: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2.法治原则: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保证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有效行使。
六、国家机构的改革和发展1.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调整: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能。
宪法学习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资料一、宪法的内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个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
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二、宪法的作用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机制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
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二)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力。
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
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力得到最明确是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三)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的和调整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宪法与一般普通法律的区别作为国家脾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一)内容不同。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队的根本法,它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
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力和基本义务、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的关系。
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等等。
法律、法规在内容上也涉及宪法所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但是,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是有关规定为基础,不得与宪法规定相抵触。
(二)效力不同。
我国现行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最新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和答案解析

最新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和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A. 正确B. 错误【答案】A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A. 正确B. 错误【答案】A3.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A. 正确B. 错误【答案】A二、填空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___是国家的根本法。
【答案】宪法2.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以___为标准。
【答案】民主集中制原则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___年。
【答案】五年三、简答题1. 请简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法治原则和民主原则。
2. 请简述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答案】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提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
(2) 讨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充分讨论。
(3) 表决: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4) 公布: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
四、论述题1. 论述我国宪法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案】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1)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 宗教信仰自由。
(3) 人身自由权利,包括人身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秘密。
(4) 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利、休息权利、教育权利、社会保障权利等。
(5) 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等。
(6) 公民应尽的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卫祖国、参加劳动和接受教育等。
五、案例分析题1. 案例:某市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潜逃至外省。
[知识]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有什么不同
![[知识]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有什么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d3950f3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f.png)
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有什么不同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
宪法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为了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均不同于一般法律。
制宪权和修宪权在我国从一开始就是统一的。
之所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制宪权和修宪权,这是因为:第一,我国国家的性质要求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这两项权力。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直接、最全面地体现和反映了这一性质。
全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当然包括制定宪法和修改宪法的权力。
第二,从
形成过程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经产生,就具有历史和逻辑的合法性。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制宪权和修宪权是人民直接授予的。
学习《宪法》基本内容

学习《宪法》基本内容一、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个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
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
胡锦涛同志指出,现行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二、宪法的作用是什么?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机制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
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2、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力。
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
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力得到最明确是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3、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的和调整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宪法与一般普通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作为国家脾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1、内容不同。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队的根本法,它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
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力和基本义务、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的关系。
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等等。
法律、法规在内容上也涉及宪法所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但是,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是有关规定为基础,不得与宪法规定相抵触。
2、效力不同。
我国现行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法学概论

《法学概论》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宪法的内容与一般法律不同。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除了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外,还规定国家政权机关组织和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二)宪法的法律效力与一般法律不同。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其他法律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与宪法内容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不同。
我国宪法的修改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3,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5,法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6,犯罪故意: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
7,民事法律行为: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
8,财产所有权: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
9,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
10,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规则,同时也是我们贯彻党中央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一种具有道德内涵的法律规范。
宪法与普通法的区别

宪法在我国是母法,基本法。
就是说其他法律都是由它扩展,延伸而来的。
宪法地位高于其他任何法律,任何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的不能和它相抵触。
宪法与普通法律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的问题。
例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方面的问题。
例如:刑法规定的是犯罪与刑罚的问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是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
第二,宪法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因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在:1、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2、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或宣布无效。
第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由于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必须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
因而它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不同于普通法律,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普通法律一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而宪法的制定则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经过全国各族人民讨论,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可以提出普通法律修正案;而宪法的修改,则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才可以提出议案。
3、普通法律修正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而宪法的修改则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才可以通过。
宪法知识问答

宪法知识问答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普通法律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区别:(一)在规定的内容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普通法律作为部门法,调整的只是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而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它规定的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就明确宣布:“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所具有的就不仅是一般的法律效力,而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其法律效力的最高性表现在:(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为了体现宪法的严肃性,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多数国家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规定了不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别程序。
2、宪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一般而言,宪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序言。
就绝大多数国家而言,宪法序言的内容都是有关宪法本身的规定,诸如制定宪法的宗旨、目的和依据,制定宪法的经过,宪法的构成,宪法的演变,宪法的修改,宪法的本质,宪法的原则,宪法的地位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国家在宪法序言中阐述了本国和本民族长期奋斗的历史和取得的胜利成果,指出今后国家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
(二)国家基本政治制度。
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宪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国家的标志与象征制度。
由于国家本质的不同,不同类型国家的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有所不同。
例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基本理论

宪法基本理论1、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以民主政治为本质属性,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具有国家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2、宪法的法律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宪法在法律上的基本特征,也是宪法和普通法律的最主要区别之一。
主要表现在:一、内容方面,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基本的问题,调整范围十分广泛。
宪法规定国家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与公民的相互关系、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及国家标志等。
一个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都通过宪法来加以确认。
二、效力方面,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效力是最高的,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
主要包括:宪法是立法的基础与依据;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法律、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违宪的法律、法规是无效的。
三、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方面,由于宪法具有内容的根本性和效力的最高性,在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
在制定程序方面,一般设立专门机关按照特定程序制定宪法。
在修改程序方面,为了维护宪法尊严和宪法的稳定,一般规定较之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修改程序。
3、宪法的政治特征规范国家(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政治特征。
宪法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对政府权力的规范和限制,来保障公民这种法律上的权利和自由。
首先,保障公民权利。
就宪法内在原理而言,保障公民在法律上的权利和自由是宪法的核心价值;就宪法的外在作用而言,宪法的基本功能就是保障公民在法律上的权利和自由。
其次,规范国家权力的运作。
宪法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除了具体规定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对国家权力的规范与限制来实现的。
4、宪法的实质。
宪法的实质是指宪法的本质属性,即从总体上规定宪法性能和发展方向的宪法内部联系。
宪法的本质在于,它是一个国家统治阶级在建立民主制国家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它具体表现为宪法的政治实质和宪法的精神实质:一、宪法的政治实质,宪法的政治实质亦既是宪法的阶级实质,她是指宪法作为政治法,集中表现了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刚性宪法

刚性宪法: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宪法柔性宪法: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同一般法律相同成文宪法:有统一法典的形式,法律文件上明确表述为宪法不成文宪法:不具有统一形式散见于各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惯例中,虽未冠名但起宪法作用钦定宪法:由君主或以君主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民定宪法:奉行人民主权原则,在形式上强调以民意为依据协定宪法:由君主于国民或者国民的代表机关协商制定普遍性原则:依据法律规定,公民除未满18岁和被剥夺政治权利以外不受法律其他条件限制而享有选举权的一向选举制度的原则平等性原则:反选民在权利和地位上平等,每人在每次选举中只有一次投票权且价值相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直接选举是指有玄冥直接投票选出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间接选举是指不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而是由下以及国家带一级管,或由选民选出的代表选举上以及国家带一级管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
无记名投票原则:选民不署自己的姓名,亲手书写选票并将选票投入密封票箱的一种投票方法差额选举原则:选举中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选举选举权利保障原则:物质设施破坏活动制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仅有的一部反映民族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真正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先发文件,觉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
缺陷:它未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与帝国主义、旧军阀和立宪改良派相妥协,脱离了广大劳动群众,又缺乏实质上的政权保障,所以它并没有得到实现。
因人设法。
共同纲领:是当时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检查工作讨论问题的准则。
意义:《共同纲领》的贯彻实施,对建国初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起了很好的作用。
它不但巩固和发展了人民民主专政,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历史遗留任务,恢复和发展了长期被破坏的国民经济,为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而且推动和加强了新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苏维埃先发组织大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人民代表机关通过和颁布实施的宪法文件,确认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创建人民民主政权的基本经验和成果,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言论权:言论自由是公民对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通过语言方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
宪法的特征主要有什么?

宪法的特征主要有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每个国家的立国之本的法律体系,奠定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发展方向,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国家的不断壮大,为了让国家更加有条不紊的不断前行必须要制定出非常合理合乎国情的宪法方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下宪法的特征主要有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每个国家的立国之本的法律体系,奠定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发展方向,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国家的不断壮大,为了让国家更加有条不紊的不断前行必须要制定出非常合理合乎国情的宪法方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下宪法的特征主要有什么?▲一、宪法的特征主要有什么?(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与同一法律体系之下的普通法律相比,宪法有如下三个特征:1.宪法的内容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或立法基础。
(2)普通法律与宪法不相抵触的原则。
如果普通法律的规定、原则、精神同宪法的规定、原则、精神相抵触,那么普通法律应该被撤销、改变或宣布无效。
(3)一切宪法主体都必须以宪法为最根本的活动准则。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复杂。
(1)宪法的制定一般是要求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我国的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宪法的修改与普通法律的修改在提起主体和通过程序上不一样。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除了这两个特定的主体以外的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有效的修宪议案。
在修改程序上,修改宪法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二)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三)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宪法与民主紧密相连,民主主体的普遍化,或者说民主事实的普遍化是宪法得以产生的前提。
而且基于宪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根本法地位,以及宪法确认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可以说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宪法与法律的关系

宪法与法律的关系?(—一)宪法就是法宪法与普通法律一样具有法律规范的基本属性,具有规范性、普遍性、强制性、可诉性等特征。
(二)宪法就是更高的法宪法虽然就是法,但它不规定公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就是规定政府与法律能做或不能做什么。
宪法就是管法的法。
宪法就是国家的基本组织法,规定政府的原则、职能、程序。
宪法就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契约。
宪法就是衡量普通法律的法律标准。
补充回答:宪法与普通法律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的问题。
例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与国的根本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国体)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方面的问题。
例如:刑法规定的就是犯罪与刑罚的问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就是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
第二,宪法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因为宪法规定的就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在:1、普通法律就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就是宪法的具体化。
2、普通法律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或宣布无效。
第三,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的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由于宪法规定的就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所以, 必须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
因而它的制定与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不同于普通法律, 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法律一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而宪法的制定则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 经过全国各族人民讨论,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或者30 名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都可以提出普通法律修正案;而宪法的修改,则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才可以提出议案。
“学宪法 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的宪法日是()。
A. 12月4日B. 12月5日C. 12月6日D. 12月7日答案:A2.我国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A. 《共同纲领》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答案:D3.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这主要表现在()。
A. 制定和修改程序的公开性B. 制定和修改程序的民主性C. 制定和修改程序的合法性D. 制定和修改程序的复杂性答案:D4.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
A. 人民B. 中国共产党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国务院答案:A5.我国宪法规定,年满()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 16B. 18C. 20D. 22答案:B6.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但是,国家()宗教信仰。
A. 尊重和保护B. 干预和限制C. 引导和推广D. 强制和排斥答案:A7.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制度。
A. 计划生育B. 义务教育C. 民族区域自治D. 基层群众自治答案:C8.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
A. 一届B. 两届C. 三届D. 四届答案:B9.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对()负责。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 国务院D. 最高人民法院答案:A10.我国宪法序言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tm由()和各少数民族共同缔造,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 中华民族B. 中国人民C. 中国共产党D. 各民主党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
A.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B. 遵守宪法和法律C. 爱护公共财产D.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答案:ABCD12.根据我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包括()。
2024全国宪法学习竞赛题库200题(含解析)

2024全国宪法学习竞赛题库200题(含解析)为了响应国家加强宪法教育的号召,我们特别整理了这份2024全国宪法学习竞赛题库,共含200道题目,每道题目后均附有详细解析。
希望这份题库能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我国宪法知识。
宪法基本理论1. 宪法是国家的()A. 基本法B. 根本法C. 普通法D. 特别法[解析]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 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是()A. 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B. 与普通法律相同C. 比普通法律更为宽松D. 无法确定[解析] 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01. 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A. 言论自由B. 出版自由C. 宗教信仰自由D. 结婚自由[解析]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但结婚自由不在其中。
102.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的义务。
A.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B. 受教育C. 纳税D. A、B、C都是[解析]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受教育、纳税的义务。
...国家机构15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
A. 五年B. 六年C. 七年D. 八年[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五年。
152. 以下哪个机构不设常务委员会?()A.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B.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C.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析]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不设常务委员会。
...宪法修正案200. 我国宪法最近的修正案是在()年通过的。
A. 2018B. 2017C. 2016D. 2015[解析] 我国宪法最近的修正案是在2018年通过的。
这份题库涵盖了宪法基本理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宪法修正案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为您的宪法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
01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自学指导二』:请结合课本 P39 页内容合作交流:
学 习 过 程
1、我国确定每年的----月 ----日为法制宣传日。 1.名言分析: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 2、前十个法制宣传的主题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2001: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结论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2002: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自学指导三』:请结合课本 P40 页内容合作交流: 2004: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自学指导一』:请结合课本 P38 页内容合作交流: 1.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2.这些最根本的问题为什么要由宪法规定?普通法律规定什么问题? 结论一: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地位,它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问题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学生结合学习目标,通过小组内自学帮学,解决课本基本问题用铅笔或红笔标 注疑难点。 一、知识链接
编号:zz9-016
导
题 学 目 校
星火 一中
学
案
年 级
教学 时间
设
计
课时
1
2005: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谐社会 试想:为什么全国法制宣传日多次以“宣传宪法”为主题? 二、新课导学 ★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1、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在哪里?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其他法律有什么不同?
编号:zz9-016
1.宪法的制定必须经过哪些程序? 2.宪法的修改必须经过哪些程序? 3.普通法律的制定、修改经过哪些程序? 结论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 ★合作探究 材料一:我国宪法中序言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公民的合法的 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等内容载入宪法。 材料二:我国其他法律在开头特别写明“以宪法为依据制定本法”。 ★达标检测(时量:5 分钟 满分:100 分)计分 一、选择: 1.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 ) A.刑法 B.宪法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认真学习 宪法知识,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自觉维护宪法尊严。
宪法是根本法

宪法是根本法。
是指作为国家根本法具有与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劳动法、婚姻法等其他一般法律的不同点。
这就是:
(1)宪法的内容在于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和最基本的国策。
即一国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而一般法律则只就自己所调整的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做出规定。
因而宪法规定的内容更具有根本性。
(2)宪法的效力高于一般法律。
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母法”,是其他一般法律的立法基础。
其他法律均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必须进行修改或者废除。
(3)宪法的规范:宪法是根本的行为准则。
是各政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4)宪法的修改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一般法律的程序更为严格。
最后,从一定意义上说,宪法和法律都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表现。
但是,宪法与一般法律相比,则更加全面、更加集中地反映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有什么不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
宪法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为了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均不同于一般法律。
制宪权和修宪权在我国从一开始就是统一的。
之所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制宪权和修宪权,这是因为:第一,我国国家的性质要求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这两项权力。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直接、最全面地体现和反映了这一性质。
全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当然包括制定宪法和修改宪法的权力。
第二,从形成过程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
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经产生,就具有历史和逻辑的合法性。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制宪权和修宪权是人民直接授予的。
由宪法的特殊重要性所决定,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规定了特殊的宪法修改程序。
我国宪法也规定了不同于一般法律的特殊修改程序。
第一,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不同。
宪法规定,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而依据宪法和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代表联名,都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都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修改宪法,可以保证宪法修改的严肃性,保证宪法修改的提议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和我国的实际。
第二,通过的人数不同。
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而依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或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三,公布的机关不同。
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由谁公布。
实践中,四部宪法和四个宪法修正案都是由全国人大公布的。
而依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法律由国家主席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