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之可以仁民”。(《朱子语类》卷20) :“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也。 虽乐于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 子。”(《近思录》卷2)
在武夷山,创建社仓以救助遭受灾荒而
嗷嗷待哺的穷苦乡亲。
在任浙东提举时,为救助旱荒的灾民,不惜
得罪权贵唐仲友等一批贪官。 朱熹认为“天下事未有不与人共而能济者”, (《朱子语类》卷131)说的就是要相互帮助, 同舟共济。 他还把这种思想写进《家训》中, 提出“患难不可不扶”,以此教育子孙后代。
今日所当为者,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
以制胜,是皆天理之自然。 怒斥倡和者为违背天理的“逆理”者, 当然也就是“人欲之私也”。 要求孝宗权衡利害,“亟罢讲和之议”, “以示天下,使知复仇雪耻之本意未尝 少衰。”
《拜鸿庆宫有感》七绝一首:
旧京原庙久烟尘,白发祠官感慨新。
北望千门空引籍,不知何日去朝真?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手书“忠孝廉节”
存忠孝心,行仁义事, 立修齐志,读圣贤书
在任浙东提举时,浙东永嘉县学内有一座秦
桧祠,淳熙九年(1182)八月,朱熹得知此 事,在他即将调任之时,抓住最后的时机, 特下文令当地拆毁。 天不诛桧,谁其弱秦 !”(《除秦桧祠移 文》,《文集》卷99)
1朱熹诚信思想的理论贡献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先儒提出的诚信思想,
从哲学的高度阐释了“诚”与“信”的 关系。认为“诚”是天之道,“信”是 人之道,诚是体,信是用。诚是信的最 高标准,是天理,信是诚的具体表现, 是人伦。
2朱熹诚信思想的落实与实践意义
行动的儒学,是实践的儒学,是必须落
实在每人每天生活之中的“日用常行之 道”。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通过学、问、思、辨为学之序, “择善而为知”,最后落实在“笃行” 上,即践履以“仁”为至善的儒家哲学。
一是说老实话,“信者,言之有实也。”
二是言行一致,“信是言行相顾之谓。” 三是言之必践,说到就要做到。“言之不践,
则是不信”。 实行以上三点,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即此三 者都必须受制于孔子《论语·学而》中所说 的“信近于义”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朱熹认为信和义是交朋择友
的基本准则,要求“处家庭则孝弟达闻,交 朋友则信义昭著”。 在商业活动中,要坚持诚信的原则,提倡 “交易欲其廉平”。 对治政者而言,取信于民是最重要的为政之 道。这也是朱熹在从政时所着力坚持的为官 之德。
他始终站在维护国家统一, 力主抗金,反对和议的立场。 他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爱 国者。
绍兴八年(1138)十二月,枢密院编修官胡
铨给皇帝上疏。
著名的《戊午上高宗封事》。
儿童时期,用儒家的忠孝气节对朱熹进行爱
国忠君、光复失地、攘夷抗金的思想教育。 绍兴十年(1140)五月,为童年的朱熹手书 苏轼的《昆阳赋》,以汉光武帝刘秀仅以三 千兵马破王寻、王邑兵马数十万,取得昆阳 大捷和中兴汉室的业绩来以古喻今,以此来 激发少年朱熹的爱国热情。
与“信”是其中一对重要的范畴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 之”(《论语· 公冶长》), “人而 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为 政》)
子思在《中庸》提出了“诚者,天之道
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的观点。
孟子:“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将 “诚”向“诚之”或“思诚” 转化,将“天之道”的 “诚”,落实到“人之道” 的“信”上,从而实现“本 天道以立人道,立人德以合 天德”,即宇宙的道德原则 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相通 和统一呢?
朱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朱熹的爱国强国之梦 二、朱熹的敬业奉献的思想 三、朱熹的诚信思想 四、朱熹的仁爱友善思想
一、朱熹的爱国强国之梦
两宋时期,宋金之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 主战还是主和成为朝中各派政治力量的重要政治分 界线。
朱熹从小就深受其父其师爱 国言行的影响
深怀忧国忧民之心。从政后,
3朱熹诚信思想的当代意义
“立身行己”之本
四、朱熹的仁爱友善思想
友善,友是友好,善是善良。
:“仁是爱之理,爱是仁之用。未
发时,只唤做仁,仁却无形影。既 发后,方唤做爱,爱却有形影。” (《朱子语类》卷20)
老吾老,Biblioteka Baidu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孟子· 梁惠王上》
为人孝悌,则和顺温柔,必能齐家,则
提倡“涵养须用敬”、“敬之一字,
真圣门之纲领,存养之要 法。”“人常恭敬,则心常光明。” (《语类》卷十二)
敬业精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至高无 上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它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精神,学生也要敬 重自己的学业,把书读好。
一以贯之
三、朱熹的诚信思想
传统的儒家哲学和伦理学中,“诚”
某要见复中原,今老矣,不及见矣!
王师北定中原日……
二、朱熹的敬业奉献的思想
朱熹敬业思想有三层内涵: 1教育思想、 2职业精神、 3道德涵养。
《礼记· 学记》
一是敬师、敬道。
“有所请必起,敬业也。敬业所以
敬师,敬师所以敬道也。故请业、 请益,皆不可不起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朱熹亲撰并手书《少傅刘
公神道碑》,并写信恭请 张浚之子、友人张栻用篆 书题写了碑额。在长达 3700多字的碑文中,朱熹 高度颂扬了刘子羽协助抗 金名将张浚,确保南宋半 壁江山的军功和政绩,歌 颂了刘氏祖孙三代英勇抗 金,“三世一心,以忠孝 相传”的事迹。
代表作《汴京纪事》二十
首,追记靖康之难汴京沦 陷的历史,尖锐斥责权奸 误国。 其一: 帝城王气杂妖氛, 胡虏何知屡易君? 犹有太平遗老在, 时时洒泪向南云。
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保护妇女儿
童,尊敬和关爱老人,帮助鳏寡孤独和 残疾人,热心帮助和支援受灾的人们, 对一切病人实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等 等,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所提倡 和予以关注的重要内容。
绍兴三十二年(1162),在李侗的鼓励
下,朱熹生平第一次应诏上《封事》, 写下长达六千多字的《壬午应诏封事》. 从内政、外政两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认为三纲不振、义利不分、趋利忘义是 内政的最大弊病;一味讲和、苟且偷安 则是外政的最大弊病 。 渴望恢复中原,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反 对议和,力主抗金的一系列爱国主张,贯 穿了朱熹的一生
孝敬
2 职业精神 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 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宋卫湜《礼记 集说》卷八八) 这与我们现代人对“敬业” 这个词的理解是完全相符的。 。
3道德涵养
朱熹的敬业观,是他的道德 涵养论重要内容之一。是他“主敬涵养” 道德工夫论的具体运用。 要求人们在学 习、工作之前先保持一种正确的健康的 心理状态,并把这种状态贯穿学习与工 作的始终。他说:“敬者,一心之主宰, 而万事之本根也。”“敬之一字,万善 根本。涵养省察、格物致知,种种功夫 皆从此出,方有据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