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研究综述_龚伟
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旅游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我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在全球旅游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了解和研究各个旅游目的地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定位和推广自身的旅游资源。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者需求,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和服务,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也是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的重要目标。
首先,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可以从地理环境角度来探讨。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风光和地貌景观各异。
一些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如张家界、丽江古城、九寨沟等,以其独特的地理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目的地的地理环境条件和旅游资源优势,我们可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其次,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还可以从历史文化角度进行。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数量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名城成为了国内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故宫、长城、太湖、西湖等文化名胜区的旅游开发和保护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并结合保护和开发,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旅游业的繁荣。
此外,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还应该关注旅游者消费行为和需求变化。
旅游市场是一个广阔而多元化的市场,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有着不同的吸引力和品牌形象。
在不同的目的地,游客对于旅游的目的、活动、购物、住宿、餐饮等需求差异很大。
了解并研究这些需求差异,可以根据旅游者的不同类型和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最后,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还需要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目的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例如,过度开发和滥竽充数现象,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等。
因此,研究国内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是追求旅游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
我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摘要】我国乡村旅游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驱动机制和开发模式的研究,探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驱动力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在乡村旅游驱动机制分析中,我们发现政府政策、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因素都对乡村旅游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对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中,我们提出了多元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创意等策略。
结论部分总结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和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乡村旅游、驱动机制、开发模式、发展路径、发展趋势、驱动力量、研究结论、启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我国正处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备受关注。
对我国乡村旅游的驱动机制和开发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可以为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农村全面振兴。
1.2 研究意义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生活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自然风光等资源优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研究我国乡村旅游的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乡村旅游的驱动机制有助于深入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了解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律性和趋势性。
通过分析乡村旅游的驱动机制,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指导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探讨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对于促进乡村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
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摘要】文章旨在探索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问题,通过对城市旅游动力系统模型分析,并结合桂林城市旅游发展的案例研究,为传统旅游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旅游;动力系统;驱动机制;动力模型;桂林城市旅游即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
自20世纪80年代始,城市旅游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作用也愈发显著,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支撑点。
以接待入境旅游者为例,我国2000年接待人数超过20万人次的24个城市和另外接待超过10万人次的12个城市共接待2369.73万人次,占全国接待入境旅游者总人次的76.1%(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统计年鉴)。
由于城市旅游在城市复兴、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就业、满足居民游憩需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旅游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城市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过度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人造景点的建设和整个城市环境的绿化、亮化,而忽视城市特色的塑造和自身优势的挖掘的弊病逐渐显现:城市旅游产品雷同,缺乏个性,导致城市个性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特色丧失。
其结果与城市旅游忽视发展动力机制的培育和城市旅游动力机制研究滞后不无关系。
城市旅游成为近年来旅游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备受关注,国内外不少学者都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
国外Page(1995)、Dennis(1995)、VandenBerg(1995)和Pearce(2001)都对城市旅游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国内,1999年保继刚、朱竑对珠海旅游发展驱动机制模型进行开创性的探索,是国内较早探索城市旅游动力机制的学者;2000年彭华借鉴利珀(Leiper,1990)提出的人的需求+吸引物+信息的旅游吸引系统,提出了由旅游消费牵动和旅游产品吸引构成,并由中介系统和条件支持系统所联系的城市动力系统结构模型;2002年保继刚、刘雪梅对广东海外旅游发展作了定量化分析;2005年龙江智、保继刚运用“推——拉”(Push-PullModel)模型分析深圳、珠海两市旅游发展动力。
现代旅游的驱动机制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现代旅游的驱动机制及其发展策略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旅游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文化观光逐渐向“锦上添花”的生活方式转变。
现代旅游不仅仅是为了观光、休闲、文化体验,更多的是为了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体验新鲜的事物,满足个性化需求。
这种转变的背后,推动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其中主要的驱动力是什么,如何制定发展策略?这也是现代旅游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的需求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
现代消费者更加关注旅游过程中的舒适、安全、便利等,对旅游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用旅游来释放自己的压力,体验到身心的放松与愉悦,更注重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产品。
针对这一变化,现代旅游业必须积极调整产品的结构、内容、服务标准等,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多样的需求。
二、高科技的推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旅游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
高科技的应用不仅让生活更加便捷,同时也让旅游变得更有趣、更便利。
现代旅游业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包括:预定和定制旅游产品的软件、数字化地图应用程序、智能导游、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汽车等等。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不仅为旅游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而且扩大了旅游业的市场空间。
此外,智慧旅游的概念也在逐步深化,将智能化、信息化、泛在化的技术应用到旅游中,提高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
三、旅游市场品牌的建设现代旅游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树立一个品牌形象成为重要的竞争策略。
旅游品牌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品牌、旅游公司的品牌、旅游产品的品牌等等。
通过创建强大的品牌形象,可以提高旅游业吸引游客的能力,提高旅游产品的综合品质并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从旅游目的地的开发、旅游产品的策划、旅游行业的标准规范等方面加强宣传推广和培育。
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不同的消费群体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现代旅游业应当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城市旅游的驱动机制和突变发展模式研究——以都江堰市经济开发区为例
摘 要: 运用概念性旅游规划 的原理和技术路线分析了都江堰市经济开发区发展城市旅游 的驱 动机制 , 据突变理论 探讨 了都 根
江 堰经 济 开 发 区 的 发展 模 式 , 为都 江 堰 区 域旅 游 地 的 整体 整 合 和 长远 发 展 提 供 导 向 。
关键词 : 概念规划 ; 城市旅游 ; 驱动机制 ; 发展模式 ; 突变理论 ; 都江堰市
H Un G h n —w n , E G Ma i2 YU Z e g e D N o—l , n
( . o eeo M n i l n u l os ut n C eg uU i rt, hn d 11 6 C ia 1 C l g f u i p dR r nt c o , hn d n e i C eg u6 0 0 , hn ; l c aa aC r i v sy
。。 。。。。 。— —
A C s f c n mi D v l me t o ei ui g a i ae o o c ee p n n D j n y n C t oE o Z n a y
, H i, E G Ma —q S UI 4 D N o i We
5 Scn flt o '2cC o qn d a U vrt, hnq g 000 C i ) .eodAfa dH s t f hn i Mei l n e i C o i 0 1 ,h i e i pv g g c i s y g n4 a n
Ab ta t T i p p ra pid t ep icpea d tc o gc l o t ui c n e ta ln i gt n lz e die  ̄h ns a d e p oe sr c : hs a e p l r il n h l i ue o t r m o c pu lpa n n oa a e t r n ml a i n x lr e h n en o a r f o s y h v t 2 m, te d v lp n d l r a ui l b a s o h h oy i o d r o o e e r t a b s o l t n io f o o c d v l m n f r a h e eo me t mo e u b t r i y C t t p e T e r .n r e f r h ei l ai frte r s in o n mi e eo e t b n f o n o Sl ar t to c s } a t c e p ou
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研究
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国家对乡村旅游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资源开发不足、产品创新不够、服务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有助于揭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通过研究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乡村旅游产业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通过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可以为乡村旅游企业提供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升其整体竞争力。
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通过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 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虽然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传统观念和经营模式的影响,许多乡村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开发。
导致一些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旅游资源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
驱动机制
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研究——基于引力系统角度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也取得飞速进展,旅游和休闲已成为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小康生活的标志之一。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由当初的观光、寻祖逐步向休闲、度假、购物、会展、商务旅游等多元化的现代旅游形式转变。
城市是现代旅游的支撑点,城市旅游是指以城市为目的地旅游活动1,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决定着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城市旅游和城市,必须对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
二、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类型研究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城市旅游是指以现代化的城市设施为依托,以该城市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周到的服务为吸引要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和消费者对城市旅游的态度的转变,城市旅游的研究成为热点。
保继刚等对珠海市旅游发展驱动机制模型进行开创性的探索,得出主题城市、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别是周边大环境是珠海市旅游发展驱动力的结论。
彭华借鉴利珀提出的人的需求+ 吸引物+ 信息的旅游吸引系统,提出了由旅游消费牵动和旅游产品吸引构成,并由中介系统和条件支持系统所联系的城市动力系统结构模型。
龙江智、保继刚运用推拉模型分析了大连、深圳、珠海旅游发展动力,指出每个城市旅游目的地都存在相应的主导驱动机制,主导驱动机制因时因地而不同,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着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转变主导的驱动力。
龚伟对国内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得出吸引物驱动论、需求驱动论、城市发展驱动论、系统驱动论、驱动阶段论几种观点。
彭华、冯进松、代媛媛和梁晓冬分别对汕头市、桂林市、郑州市进行了实证研究。
王旭科在其博士论文中阐述了城市旅游发展的体制动力模式、市场动力模式、形象动力模式和社会动力模式,并以泰安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2本文主要从引力系统角度进行研究。
二、城市旅游发展引力系统分析城市旅游的发展是众多因素的合力共同推动的结果。
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引言: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
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主要关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决策、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和品牌建设、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为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决策国内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决策是游客出行前最基础的问题。
在选择目的地时,游客会受到个人需求、旅游产品特征、目的地形象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游客的选择主要受到目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风景、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游客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也会对目的地选择产生影响。
研究者应注重对不同游客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进行研究,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推广策略。
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和品牌建设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品牌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目的地形象主要包括目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风情、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等方面。
在形象塑造和品牌建设方面,研究者应建立全面的形象传播系统,包括旅游宣传片、旅游网站、社交媒体等多种媒介,以提高目的地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此外,政府和旅游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目的地形象和品牌的建设。
三、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确保旅游目的地长期繁荣的关键。
研究发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层面的利益。
在经济方面,目的地需要发展旅游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
在社会方面,目的地需要注重保护当地文化、传统和社区参与。
在环境方面,目的地需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者应注重目的地的生态环境评价、社区参与和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研究。
结论: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是当前旅游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未来的研究应注重目的地选择与决策方面的研究,通过深入了解游客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推荐。
此外,形象塑造和品牌建设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通过多种媒介提高目的地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旅游业发展动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旅游业发展动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作者:龚艳来源:《当代旅游》2016年第02期摘要:旅游业发展动力是促进旅游业持续、蓬勃发展的关键,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和探讨的重点与热点问题。
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发展呈现出增长迅速、增长速度波动性、内部城市间差距明显以及上海辐射作用突出等特征。
由于长三角地区所包含城市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禀赋等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旅游发展动力及其作用机制,以及旅游发展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根据各动力因素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促进作用的方式,分析出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的动力系统,其构成主要包括:拉动力、促动力、驱动力、推动力、带动力。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动力;作用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并被国家提升为战略性产业,先后有多个省份将之确定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旅游业逐步成为三产的中坚力量[1,2]。
寻求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动力所在是促进旅游业持续、蓬勃发展的关键,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和探讨的重点与热点问题[3]。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其旅游业发展程度在我国处于领先水平[4]。
2014年5月26日,习近平在上海视察工作时强调要“更好地发挥上海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长三角地区在更高水平上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
率先发展不能以加剧长三角地区内部城市差异为代价,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应为整体性发展、一体化发展。
所以,探索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动力差异,缩小该地区内部城市之间旅游发展差距,不仅是促进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长三角地区经济率先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动力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旅游发展对策,无论对于促进长三角地区内部城市间旅游业的协调发展,还是对于提升该地区整体旅游发展水平和旅游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区域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长沙为例
区域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以长沙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为例【摘要】:区域旅游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发展政策、旅游资源、消费趋势、旅游产品等方面的因素而不断发展。
城市旅游动力机制就是对城市旅游驱动力的研究,城市旅游驱动力是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
分析长沙城市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的启动机制、主导机制和未来驱动机制,提出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区域合作等对策建议,为长沙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城市旅游;动力机制;长沙;发展对策城市旅游即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作用愈发显著,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支撑点。
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城市,旅游资源众多,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
长沙旅游收人是湖南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湖南旅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长沙旅游收入呈现出总量在上升,而占湖南旅游收入的比重却在下降的趋势。
城市旅游动力机制就是对城市旅游驱动力的研究。
城市旅游驱动力是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受到城市旅游相关决策的控制和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对长沙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进行的必要研究,对持续保持长沙旅游在湖南旅游业的中心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旅游驱动力分析驱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外部推动力和内部推动力。
外部推动力主要影响需求的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
需求总量增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总体增长曲线的趋势,需求结构的变化才是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的主要外部因素。
随着人口特征和游客偏好的改变,旅游需求结构必然会发生变化。
某些细分市场日趋衰落,另一些细分市场则不断壮大。
迎合新市场的旅游目的地出现较快增长,定位在旧细分市场的旅游目的地则可能出现停滞,甚至衰落。
内部推动力包括资源、区域、经济以及其他因素。
随着需求结构的改变或城市发展政策的重大变化,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主导因素会发生变化,即城市旅游驱动力发生了转化,从而使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发生变化。
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的论文
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文章旨在探索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问题,通过对城市旅游动力系统模型分析,并结合桂林城市旅游发展的案例研究,为传统旅游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旅游;动力系统;驱动机制;动力模型;桂林城市旅游即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
自20世纪80年代始,城市旅游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作用也愈发显著,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支撑点。
以接待入境旅游者为例,我国2000年接待人数超过20万人次的24个城市和另外接待超过10万人次的12个城市共接待万人次,占全国接待入境旅游者总人次的%(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统计年鉴)。
由于城市旅游在城市复兴、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就业、满足居民游憩需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旅游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城市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过度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人造景点的建设和整个城市环境的绿化、亮化,而忽视城市特色的塑造和自身优势的挖掘的弊病逐渐显现:城市旅游产品雷同,缺乏个性,导致城市个性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特色丧失。
其结果与城市旅游忽视发展动力机制的培育和城市旅游动力机制研究滞后不无关系。
城市旅游成为近年来旅游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备受关注,国内外不少学者都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
国外page(1995)、dennis(1995)、van den berg(1995)和pearce(2001)都对城市旅游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国内,1999年保继刚、朱竑对珠海旅游发展驱动机制模型进行开创性的探索,是国内较早探索城市旅游动力机制的学者;2000年彭华借鉴利珀(leiper,1990)提出的人的需求+吸引物+信息的旅游吸引系统,提出了由旅游消费牵动和旅游产品吸引构成,并由中介系统和条件支持系统所联系的城市动力系统结构模型;2002年保继刚、刘雪梅对广东海外旅游发展作了定量化分析;2005年龙江智、保继刚运用“推——拉”(push-pull model)模型分析深圳、珠海两市旅游发展动力。
旅游驱动力研究——基于开封市城市居民出游行为的微观分析的开题报告
旅游驱动力研究——基于开封市城市居民出游行为的微观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城市居民作为旅游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其旅游行为和旅游驱动力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开封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以及美丽的自然风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同时,开封市城市居民的旅游行为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因此,对于开封市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的驱动力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为制定旅游政策以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基于开封市城市居民的出游行为,从个人动机、生活方式等多个角度入手,深入探究旅游驱动力的形成机制和作用。
具体来说,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收集开封市城市居民的出游信息和个人特征,分析他们的出游行为和动机,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方式、社会经济背景等因素。
在此基础上,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以揭示旅游驱动力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规律。
三、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成果:1. 揭示开封市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的驱动力和特点,为旅游政策的制定和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有用的参考和依据。
2. 分析城市居民的个人动机和生活方式,以及与旅游行为相关的社会经济背景,深入探讨旅游驱动力的形成机制和作用规律。
3. 建立旅游驱动力的数学模型,对旅游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对旅游市场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四、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研究背景和文献调研:在明确研究方向和问题的基础上,对旅游驱动力及其相关理论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形成文献综述。
2. 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根据文献综述和研究目标,设计问卷和访谈问题,并进行数据收集。
预计收集1000份有效问卷和20个访谈对象。
3. 数据预处理和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理和预处理,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
旅游驱动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基于阳朔的调研
旅游驱动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基于阳朔的调研作者:刘馨阳来源:《财经界·下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旅游资源富集区以旅游驱动城镇化发展的机制和逻辑有其独特性。
本文以桂林阳朔为例,从城镇化进程中当地村民职业结构与生产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改变、动力机制与比较优势等现象出发,探讨了特色旅游资源富集区城镇化发展的路径导向。
关键词:旅游资源富集区新型城镇化全域旅游以特色旅游资源为纽带,推进全域旅游和农村特色城镇化发展,已成为旅游资源富集区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本文通过对桂林阳朔城镇发展模式的典型剖析,结合地方政府在城镇化驱动机制转型、特色旅游资源产业布局与城镇化互动等方面的分析,探讨旅游资源富集区城镇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一、旅游资源富集区城镇化内涵与背景城镇化的本质,就是非农产业和人口在特定空间的集聚过程。
随着人们收人增加和消费升级,康体娱乐、休闲旅游等非农产业的集聚,已成为促进城镇化的基本驱动力。
旅游城镇化就是把旅游资源及其相关要素集聚视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社会变迁和文化重构的动力,其理论本质是揭示旅游与城镇之间的内在、互动关系。
健康的旅游城镇化,应该是旅游催生城镇,城镇成就旅游;旅游促大城镇,城镇壮大旅游;旅游提升城镇功能,城镇功能彰显旅游特色。
阳朔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有风景如画的漓江和喀斯特地貌、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风情、令人陶醉的田园风光等。
阳朔大部分区域位于生态环境相对敏感或脆弱的地区,在主体功能区划中属于限制开发区。
因此不能走传统工业化、粗放型旅游开发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老路,而必须另辟蹊径。
幸运的是,以漓江为轴线、以喀斯特地貌为核心吸引物的阳朔,已经走出了一条旅游推进城镇化、城镇化促进旅游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全域推进的旅游城镇化模式。
这在消费时代已然来临的当今社会,无疑增添了新的希望。
二、阳朔旅游驱动的城镇化发展特点阳朔的乡村城镇化,更多的表现为村落自身围绕核心景区要素集聚的“集镇化”,即村落的各种设施逐渐配套与公共服务不再依赖原有的镇,村落自身由于旅游要素集聚初步形成“镇”的功能,同时,村民生活生产方式、价值观向城镇化转变。
近十年国内城市旅游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城市旅游研究综述郭磊夫摘要: 城市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本文在简要分析是十年国内城市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回顾了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旅游研究发展的状况,重点论述了城市旅游理论、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城市旅游形象与定位以及城市旅游规划与开发这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最后,总结并提出了目前我国城市旅游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 城市旅游;城市旅游规划;理论研究一、引言国外学者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国内学者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空间与范围不断扩展,旅游形式和内容不断更新,旅游活动和现象越来越复杂。
使得城市旅游研究变得异常活跃起来,研究的领域和范围迅速扩大,城市旅游的成果也日渐增多。
通过查询中国知网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文献库中关于城市旅游相关领域研究的文章数量呈快速增长之势,城市旅游研究已初步形成一定理论成果。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本人归纳整理近十年来城市旅游研究领域富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选取了城市旅游理论研究、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和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这四个研究视角来进行梳理和回顾,对新世纪以来国内城市旅游研究的成果进行探讨。
(一)城市旅游理论研究城市旅游相关理论的研究主要有城市旅游的特征城市旅游的含义与构成要素、城市旅游的性质和地位等。
唐恩富等对城市旅游的含义、特点、趋势都进行了论述,在其文章中对城市旅游的定义为:“城市旅游就是为城市旅游资源所吸引并在城市内消费的旅游活动”[1]。
魏小安[2]则分析了城市旅游在旅游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了发展城市旅游需要注意的及方面问题。
葛立成等[3]认为,发展城市旅游业既要依赖与提炼城市自身历史与特色文化内涵,同时又要加强对城市旅游业的导向,尤其是需要从战略角度,加强对城市旅游形象策划推广的研究,并以内外系统形象为基础,强化管理与创新,从而提升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
国内外旅游动机文献综述
222017年12月下半月刊国内外旅游动机文献综述龚 慧旅游动机被视为旅游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一直以来都颇受旅游学界学者的青睐。
本文从旅游动机的内涵、分类、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旅游动机进行文献综述。
一、文献统计分析笔者在CNKI中以“旅游动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并设定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和CSSCI,检索结果仅有184条,且国内旅游动机研究呈波动状。
在Science Direct中以“travel motivation”为关键词,并限定来源为Journal,共输出11 437条检索结果,且统计可知,国外旅游动机研究持续呈增长的态势。
二、旅游动机的内涵“动机”来源于“激励”,简单来说,动机就是激励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
动机决定行为,旅游动机是支配旅游行为的最根本动力,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能引发旅游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动机不单仅指人精神层面的需求,还指人物质层面的需求。
三、旅游动机的分类旅游动机是一种主观意识,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旅游动机的复杂性,从而也决定了其分类是多种多样的。
国外最常见的分类有以下两种:美国学者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的身体健康、文化、交际、地位与声望四种动机;日本学者田中喜一提出的心情、身体、精神、经济四种动机。
国内学者邱扶东认为,旅游动机有身心健康、怀旧、交际、文化、从众、求美六种动机。
刘纯提出了基本智力的动机、探索的动机、冒险的动机、一致性的动机、复杂性动机五种旅游动机。
在旅游动机分类的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群体、不同旅游目的地、不同旅游形式等,对旅游动机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Lu确定了中国游客到加拿大旅游的四个推动因素和四个拉动因素,推动因素有威望、家庭关系、探索和逃避或休闲;拉动因素是加拿大的生活质量高,购物活动,独特的景点和体育。
周玲强等对背包客旅游动机进行了研究,并将背包客动机定义为观光游览动机、放松逃避动机、自我发展动机、社会交往动机、交流体验动机五个维度。
近十年来国内“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研究综述
・ O 5 ・
汪颖 , : 十 年 来 国 内“ 市 旅 游 ” “ 游 城 市 ” 究 综 述 等 近 城 与 旅 研
没有 找到公认 的城市 旅游定 义 。张玲 ( 0 9 L 认 为 2 0 )4
3 城 市 旅游形 象研究 .
城市 旅游 , 就是旅游 者 以城 市本 身作 为旅 游 目的地 , 在城市 内部及 其周边 地 区完 成其包 括物 质消 费和精
收稿 日期 : O O0 — 2 2 l 一 61
古 诗韵 、 继刚n 认 为 。 城市旅 游” 目前 国内 保 “ 在 外 有 限的研究 中 尚元公 认 的定 义 。秦学 (0 1 仍然 2 0)
作者 简 介 : 汪颖 (9 6 , , 北 成 宁 人 。 士 研 究生 ; 广 海 ( 9 0 , , 南 镇 平 人 , 授 , 导 , 究 方 向为 旅 游 管 18 一) 女 湖 硕 傅 16 一) 男 河 教 硕 研
神 消费在 内的各种旅 游活动 的总称 。薛 莹 (0 4 [ 2 0 )5 ]
从城市 地域对 城市旅游 的限定 上来 理解城 市旅 游 的 涵义 , 运用 产业 一 城市 理论 、 市基 本 / 并 城 非基 本 经
城 市旅 游形象 的研究 为实 际操 作 提供 了理 论指 导, 因此在 这一 方 面 的研 究 大 多是 实证 研 究 。唐 礼
望》 。这 篇文章 在古 诗韵 文 章 的基 础 上 补充 了 截至
20 0 0年 的国 内文 献 资料 ( 一定 期 刊 范 围 内 ) 在 。陈
为 2 0 ~ 2 1 , 对所 得 到 的文 章 进 行 了筛 选 。 00 00 并
有 关 “ 游 城市 ” 旅 的文 献 , 主题 ” 在“ 下共 3 3 63 篇 , 题 名 ” 共 3 8篇 , 关 键 词 ” 共 2 9 “ 下 8 “ 下 3 4篇 , “ 要” 29 摘 下 2 4篇 ; 关 “ 市 旅 游 ” 文 献 , 有 城 的 在
关于城市旅游发展驱动机制的初步思考
关于城市旅游发展驱动机制的初步思考彭华【期刊名称】《人文地理》【年(卷),期】2000(15)1【摘要】城市旅游是发生在城市中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 ,对于旅游产业来说 ,则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所有的物质与精神消费活动 ,它已日益成为当代旅游的主体。
城市旅游发展是由旅游消费牵动和旅游产品吸引构成 ,并由中介系统和条件支持系统所联系的动力系统所推动的。
为了培育城市旅游发展动力 ,必须根据现代旅游供求关系 ,从城市旅游动力组合中 ,找出推动旅游发展的主动因素和辅助因素 ,建立不同类型城市的旅游发展动力模型。
【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城市旅游;动力系统;驱动机制;动力模型【作者】彭华【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城市与资源规划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相关文献】1.从人类学角度透视香港旅游业/中国旅游深开发理念初探/关于黄山旅游发展股份公司改制的调查与思考/饭店管理的制度创新及经济分析/旅游饭店的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路探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等 [J], 本刊编者2.“投资乘数失灵”带来的困惑与思考/发挥旅游消费的先导作用/商务旅游:无限商机待开拓/各地旅游管理条例(规定)综述/我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休闲利益论初步研究/对旅游产品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珠海旅游战略选择及实践/天津旅游业的深度开发与创新发展等 [J], 本刊编者3.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驱动机制 [J], 王苏洁;吴园一;卞显红;侯国林4.城市旅游的驱动机制和突变发展模式研究——以都江堰市经济开发区为例 [J], 黄正文;邓茂林;余波;税伟;邓茂青5.汕头城市旅游持续发展驱动机制研究 [J], 彭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绵阳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分析
绵阳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分析
邹勇
【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28)4
【摘要】绵阳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四川旅游大发展时,要借此机会加快自己的发展就必须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本文结合城市吸引、旅游区位和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城市经济、城市政府推力五天驱动力因子分析了绵阳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因素,对如何形成绵阳自己的动力机制提出了参考意见.
【总页数】5页(P10-14)
【作者】邹勇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绵阳市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 [J], 曹琦;韩元明
2.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分析及案例实证 [J], 唐承财;钟全林;李小霞
3.中小旅游城市旅游发展驱动力分析 [J], 姜苹;谷立波;于颖
4.中小旅游城市旅游发展驱动力分析 [J], 姜苹;谷立波;于颖
5.非传统旅游城市——绵阳市的旅游发展战略定量研究 [J], 马遵平; 谢泽氡; 杜桂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3期2006年6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 na l o f Guilin Institute o f To urismV o l.17N o.3Jun.,2006[研究综述]国内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研究综述龚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摘 要]国内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的研究存在如下几种观点:吸引物驱动论、需求驱动论、城市发展驱动论、系统驱动论、驱动阶段论。
以上5种观点从不同层面研究城市旅游驱动机制,其在研究重点、研究文献数量、研究分析框架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的研究中存在系统性研究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范围过窄、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
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应该:加强系统性研究、拓宽研究视野、注重案例研究并应用多种研究方法。
[关键词]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综述[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80(2006)03-0375-05 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城市旅游研究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城市旅游有关理论探讨、城市旅游形象和定位研究、城市旅游发展模式探讨、城市旅游结构与系统分析、城市旅游开发规划与建设研究等方面,其中以城市旅游开发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研究居多。
一定意义上讲,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的研究是城市旅游开发规划与建设研究的基础。
因此,这方面的问题理应引起研究者广泛而深入地探讨。
但事实上,一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很少;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研究者在城市旅游研究中不断提到某一因素推动了城市旅游的发展。
笔者在对城市旅游文献进行学习和梳理的时候,隐隐发现,众研究者对城市旅游驱动机制或系统或零碎的思考已经初步形成了几种较明晰、较完整的观点。
因此,为了今后对城市旅游驱动机制这一重要问题的研究有一个更好的平台,也为了更系统地把握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研究的脉络,有必要对这些观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已有研究的回顾(一)吸引物驱动论吸引物驱动论认为,城市旅游的发展由一切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城市旅游吸引物所拉动。
吸引物驱动论涵盖范围非常广泛,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①资源驱动。
马雪萍(1999)提出都市旅游资源应包括现实的人文、自然资源,也包括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等所有能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和条件,正是这些因素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
李海瑞(1996)认为,城市各种诱人“之最”促使旅游者选择城市作为其主要目的地。
②文化驱动。
李立勋(1997)指出,商业文化与现代开放气息是广州的特色吸引。
陶伟等(2002)认为,文化因素对城市旅游发展有重要作用,城市文化旅游将成为21世纪城市旅游的主旋律。
阚延磊等(2003)认为多元文化对上海都市旅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③节庆活动驱动。
朱佩军(1999)指出,旅游节庆活动是现代都市旅游的生力军。
李力等(1999)认为,旅游节庆的目的不仅在于吸引旅游者,而且在于由于成功地策划所能带来多种牵动效应。
肖峰等(2004)认为,大型体育赛事能够全面提升城市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④形象驱动。
刘住等(1999)、李娟文等(1999)指出,良好的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业能否得到迅速发展的至关重要问题。
刘昌雪等(2003)认为,城市旅游发展取决于城市整体的形象、特色、文化及其由此而形成的综合引力。
(二)需求驱动论需求驱动论认为,旅游需求是城市旅游发展的主导因素,其推动着城市旅游的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到目前为止,需求驱动论的研究仍然十分零散,几乎没有学者对其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绝大部分研究者仅仅提出,旅游需求对城市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缺375[收稿日期]2006-01-13[作者简介]龚伟(1980- ),男,湖北十堰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200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发展与管理。
少严密的论证。
郭亚军等(2000)认为,旅游区引力系统是以旅游需求为中心,对旅游区内以旅游资源为中心的相关诸因素进行有组织、有层次的整合,从而产生旅游区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引力。
张岩(2002)提出,普遍性的市场需求,是城市发展的巨大潜力之所在。
颜丽丽等(2004)、郭舒等(2004)、陈朝隆(2005)均认为国内外市场需求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保继刚等(2005)则认为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变共同决定了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变化,并认为需求结构是外部因素,城市旅游的持续发展必须随需求结构的改变而适时转变自身的驱动力。
(三)城市发展驱动论城市发展驱动论的主要观点是:城市旅游的发展取决于城市景观建设、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城市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
王大悟等(1996)提出,新建设的城市景观、城市区域性改造、城市基础设施推动着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
宋家增(1996)认为,都市建设与都市管理、都市经济与都市文化建设对都市旅游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钟韵等(1999)提出,旅游开发应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将旅游作为现代城市的一项基本职能,把旅游开发溶于城市整体建设之中,促进城市旅游的发展。
熊元斌等(2001)指出,城市拥有超强的综合实力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和现实的保障,推动了城市旅游的发展。
黄震方(2001)认为旅游城市化的产生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
保继刚等(2002)对广东城市海外旅游发展的动力因子进行了定量化分析。
池雄标(2002)则探讨了政府管理对城市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
徐红罡(2005)认为,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城市发展与旅游发展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四)系统驱动论系统驱动论的主要提出者是彭华,其基本思想为:城市旅游是个复杂的巨系统,其发展是由旅游消费牵动和旅游产品吸引构成,并由中介系统和条件支持系统所联系的动力系统所推动。
城市应根据供求关系,从旅游动力组合中,找出推动旅游发展的主动因素和辅助因素,建立不同类型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模型。
彭华(1999)对汕头城市旅游发展进行研究,提出城市旅游持续发展条件包含旅游引力系统和旅游发展的支持系统。
城市旅游驱动类型分为经济驱动型,资源驱动型、综合驱动型,这可以被认为是系统驱动论的雏形。
同年12月,彭华在《旅游学刊》撰文,完整地提出系统驱动论。
在系统驱动论提出后,这一思想迅速得到发展及应用。
钟韵、彭华等(2003)从旅游供给角度针对经济发达地区构建区域旅游动力系统,并阐述此系统的概念以及系统内各要素的概念和作用。
赵浩兴(2003)应用系统驱动论将中小城市旅游发展驱动类型分为自然资源驱动类型、人文资源驱动类型、经济需求驱动类型、复合驱动类型。
牟红等(2003)在重庆九龙坡区走马镇旅游发展规划的实践中,运用系统驱动论设计了走马镇旅游开发动力模型。
另外,保继刚(1999)也对系统驱动论的思想作过相关论述。
(五)驱动阶段论驱动阶段论的主要思想是:城市旅游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在城市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外部环境,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因此而不一样;城市旅游的驱动机制只有适时而变,才能不断促进城市旅游的发展。
刘锋(1999)提出,近20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理念大致经过资源导向—市场导向—产品导向—形象驱动4个阶段。
保继刚等(2005)以大连、青岛和珠海3个较具代表性的城市为例,对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过程做实证研究,最后提出,每个城市旅游目的地都存在相应的主导驱动机制;城市旅游的驱动机制因时因地而异;城市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外部环境适时转变自己的主要驱动力。
汪宇明(2005)指出,城市旅游的发展经过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始阶段,城市的旅游吸引力以城市所具有的地理动力为基础;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城市的旅游竞争力主要是靠打造比较优势来激发的,以要素为主导驱动力;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维系和壮大,靠竞争优势,而营造竞争优势必须以创新为主导驱动力。
董观志(2005)对深圳市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深圳1979年初建立以来经历了政策驱动-政策/经济驱动-经济驱动-经济/市场驱动等4个跳跃发展阶段,目前进入了市场驱动阶段。
二、简单评述及分析(一)简单评述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的研究视角可以而且应该是多维度的。
因为,只有从各个视角去透视城市旅游的发展,才有可能把握住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的本质。
基于此,笔者以为,以上5种观点之间,并无孰优孰劣之分。
然而,各观点在研究重点、文献数量、研究所处阶段、分析框架等方面则有区别(如表1所示)。
1.研究重点:吸引物驱动论强调城市旅游吸引物对城市旅游的驱动作用,并认为城市旅游吸引物禀赋376是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需求驱动论出发点在于,需求是拉动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实际上,需求驱动论的产生与城市旅游发展出现“富资源穷旅游”现象分不开,即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旅游业发展反而落后。
这导致研究者对早期“吸引物决定论”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认识到需求对城市旅游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发展驱动论的产生在于城市本身是城市旅游发展的载体,城市旅游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城市本身的发展。
因此,他们强调城市发展对城市旅游的推动作用;系统驱动论将影响城市旅游发展的各个要素看成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并以供需为基本分析框架,建立城市旅游驱动系统;驱动阶段论的研究着眼于城市旅游发展的历史,并认为,在城市发展不同阶段,城市旅游驱动机制也不同。
因此,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机制成为其研究的重中之重。
2.研究文献数量:通过对1994年以来中国期刊网44篇与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相关文献的检索,吸引物驱动论相关文献共19篇,几乎占全部文献数量的一半左右,系统驱动论、城市发展驱动相关文献数量基本相当,阶段驱动论和需求驱动论相关文献最少。
3.分析框架:总体而言,当前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的研究仍然以供给和需求为基本分析框架。
尽管系统驱动论的研究视角是从系统论出发,但在系统构建的整个过程中,仍然是以供给和需求为基本分析框架;驱动阶段论更是强调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驱动机制的转变。
因此,供给和需求是当前国内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
表1 城市旅游驱动机制各观点之间的对比观点研究重点相关文献数量分析框架吸引物驱动论城市旅游吸引物19篇供给需求驱动论消费者需求5篇需求城市发展驱动论城市相关要素发展7篇供给、系统论系统驱动论需求与产品供给8篇系统论、供需驱动阶段论驱动机制的转化5篇阶段论、供需 注:本表根据中国期刊网(1994-2005年)城市旅游相关文献整理而成。
(二)不足之处的分析国内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尽管思想观点雏形初现,但远远不够成熟。
城市旅游驱动机制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