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9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历史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16张PPT)-优质课件

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1)衣 从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样式也很单调到衣着丰富多彩
19842年0世,纪中六国七大十陆年的代第蓝一灰支色时的装海模洋特队出访欧洲
(2)食 从饮食结构比较单一到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 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为生 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食 物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丰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富 多 样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9、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2021/7/312021/7/31Saturday, July 31, 2021 •10、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2021/7/312021/7/312021/7/317/31/2021 7:13:23 PM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2021/7/312021/7/312021/7/31Jul-2131-Jul-21 •12、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2021/7/312021/7/312021/7/31Saturday, July 31,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7/312021/7/312021/7/312021/7/317/31/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7月31日星期六2021/7/312021/7/312021/7/31 •15、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2021年7月2021/7/312021/7/312021/7/317/31/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2021/7/312021/7/31July 31, 2021 •17、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2021/7/312021/7/312021/7/312021/7/31
19842年0世,纪中六国七大十陆年的代第蓝一灰支色时的装海模洋特队出访欧洲
(2)食 从饮食结构比较单一到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 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为生 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食 物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丰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富 多 样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9、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2021/7/312021/7/31Saturday, July 31, 2021 •10、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2021/7/312021/7/312021/7/317/31/2021 7:13:23 PM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2021/7/312021/7/312021/7/31Jul-2131-Jul-21 •12、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2021/7/312021/7/312021/7/31Saturday, July 31,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7/312021/7/312021/7/312021/7/317/31/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7月31日星期六2021/7/312021/7/312021/7/31 •15、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2021年7月2021/7/312021/7/312021/7/317/31/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2021/7/312021/7/31July 31, 2021 •17、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2021/7/312021/7/312021/7/312021/7/31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随堂小练
下列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是
( D)
A.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B.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C.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D.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线索提示
1、本题主要考查清朝人口 增长带来的问题。 2、关键词:人口增长、问 题 3、人口增长影响经济的持 续发展。故选D。
随堂小练
③山西大庄城氏市号的称数数量千增万两加。了;清朝的大城市有:北京、江宁、 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繁商大荣业以的网上城资市料,工摘自商《业简非明常中繁国荣经济史》 ④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徽商
区域性市场
盛泽镇
全国性市场
三、盛世危机——人口的增长
原因 1③、为清清朝朝时前期期,的手统兴工盛业治奠有定了者了很基大采础发。展取。 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
玉米“种一收千, 其利甚大”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①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 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②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清康熙 御制粉红地珐
琅彩开光花卉碗
《清代纺织图》
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这种手工生产和传统的家庭手工生产有 何不同?
随堂小练
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
①政府奖励垦荒,耕地面积扩大
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③高产作物甘薯、玉米得到推广
④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线索提示
1、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 农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 2、关键词:清朝农业 3、以上都是清朝农业的发 展表现。故选D。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

与时俱进工业文明 坚持固守农业文明
清朝马车
英国的蒸汽机车
清朝手工织布机
清英 朝国
英国的纺织工厂
清朝水师旧式帅船
英国汽船
“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而 他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
——马戛尔尼
五十年后爆发的鸦片战争最终验证了这一切。 历史证明,选择的不同,命运也会不同! 我们从历史中走出来,展望今天……
认识“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 ”“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 个盛世,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是清 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 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 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 速,疆域辽阔。
清前期社会经济发展之 手工业篇
选制官窑 各类瓷器
表现一:传统手工业有很大发展
染布坊
根据图片及P97课文找出清前期手工业发展 表现
表现二: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探究:
根(据苏材州)料东归城纳之出民手多习工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业场,的机特户点
佛山名镇隶棉官江籍宁。著名雇的工机之户 人从,江记南丝日织受业的值整,个生产
材料二: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 493 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 078 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 837 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 414 495
(2)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提示:耕地面积迅速增加。清初的统治者重视农 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实用主义】教学课件(部编版

表现:人口增长迅速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意义
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原因:统治者重视,推行垦荒政策
人口增长
原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影响: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
1.手工业的发展
(1)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特点)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手工工场生产
清朝纺织工场
如江宁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数量多
清朝手工工场
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牙,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1.原因
材料二: 顺治十三年以前钦州“土寇跳梁,人民徙亡,田地十荒八九,钱粮稀少”。直到顺治十六年才“始有开垦”。—道光《钦州志》卷3《经政志·田赋》
清代 《皇帝亲耕图》
(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材料三: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时期,政局稳定,疆域开拓并巩固。——《中外历史纲要》
促进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
手工工场发展
手工业:
商业:
各级商业市场繁荣、大城市繁荣;商帮发展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1.清朝前期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而大力推广的高产作物是( )A.玉米、甘薯 B.小麦、马铃薯C.水稻、马铃薯 D.花生、玉米2.“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反映了清朝哪一行业的盛况( )A.纺织业 B.矿冶业 C.陶瓷业 D.制茶业3.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A.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B.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D.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意义
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原因:统治者重视,推行垦荒政策
人口增长
原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影响: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
1.手工业的发展
(1)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特点)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手工工场生产
清朝纺织工场
如江宁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数量多
清朝手工工场
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牙,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1.原因
材料二: 顺治十三年以前钦州“土寇跳梁,人民徙亡,田地十荒八九,钱粮稀少”。直到顺治十六年才“始有开垦”。—道光《钦州志》卷3《经政志·田赋》
清代 《皇帝亲耕图》
(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材料三: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时期,政局稳定,疆域开拓并巩固。——《中外历史纲要》
促进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
手工工场发展
手工业:
商业:
各级商业市场繁荣、大城市繁荣;商帮发展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1.清朝前期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而大力推广的高产作物是( )A.玉米、甘薯 B.小麦、马铃薯C.水稻、马铃薯 D.花生、玉米2.“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反映了清朝哪一行业的盛况( )A.纺织业 B.矿冶业 C.陶瓷业 D.制茶业3.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A.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B.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D.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习题课件

海上丝绸之路。目的:增加粮食产量。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三 (右图)
(1)材料一中的谚语出现于何时?它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①宋朝;②苏州、湖州成为天下的粮仓,经济重心完 成了南移。
(2)阅读材料二,“湖广熟,天下足”出现于何时?导致“湖广 熟,天下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9. 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的冰山一角。《胡雪岩》 《乔家大院》是
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商帮来自( B )
A.浙江 广东
B.安徽 山西
C.山西 江苏
D.广东 福建
10.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
世”等,清朝前期出现了( C )
二、综合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乾隆皇帝与各级地方政府,开始推广美洲作物,玉 米、番薯是主要的品种。乾隆五十年,皇帝意识到“番薯既可充 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 备荒之一法”。
(1)材料一中图一所描绘的是今天的哪座城市?体现了这座城 市哪一行业的繁荣景象?
人口急剧增加,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提高粮食产量, 开始推广种植高产粮食作物等。
1.(2020·广东)1750 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 75%来自于田赋,而
到清末田赋所占比重降至 3%,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赔款大量增加
B.大片领土丧失
C.农业全面衰退
D.经济结构变动
2.(2020·湖南衡阳)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 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 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三 (右图)
(1)材料一中的谚语出现于何时?它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①宋朝;②苏州、湖州成为天下的粮仓,经济重心完 成了南移。
(2)阅读材料二,“湖广熟,天下足”出现于何时?导致“湖广 熟,天下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9. 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的冰山一角。《胡雪岩》 《乔家大院》是
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商帮来自( B )
A.浙江 广东
B.安徽 山西
C.山西 江苏
D.广东 福建
10.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
世”等,清朝前期出现了( C )
二、综合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乾隆皇帝与各级地方政府,开始推广美洲作物,玉 米、番薯是主要的品种。乾隆五十年,皇帝意识到“番薯既可充 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 备荒之一法”。
(1)材料一中图一所描绘的是今天的哪座城市?体现了这座城 市哪一行业的繁荣景象?
人口急剧增加,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提高粮食产量, 开始推广种植高产粮食作物等。
1.(2020·广东)1750 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 75%来自于田赋,而
到清末田赋所占比重降至 3%,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赔款大量增加
B.大片领土丧失
C.农业全面衰退
D.经济结构变动
2.(2020·湖南衡阳)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 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 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 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 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 有很大的发展。
时空观念
手工业工场的发展 当时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任务三: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这种手工生产和传统的家庭手工生产有 何不同? 这些劳动者和经营者是什么关系?
时空观念
苏 《盛世滋生图》局部
州
水韵苏州
乾隆时期的苏州已拥有 “十万烟火”财富“甲 于天下”,有的地段 “地值寸金” 。
商业发展的表现
(4)在商业活动中,形 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 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
进行商业活动。
例子
史料实证
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 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
等。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
导入新课
清朝初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如何巩固并发展的?
平定噶尔丹叛乱 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欢迎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册封达赖、班禅 设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通过金瓶掣签
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隶属福建。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史料实证
②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三分之一。
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人 清初 1400万
口
乾隆末年 3亿
增
咸丰 4亿三千万
长
带来的问题 ①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
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变化
时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
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
6.88亩
康熙六十年(1721年)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 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 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 有很大的发展。
时空观念
手工业工场的发展 当时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任务三: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这种手工生产和传统的家庭手工生产有 何不同? 这些劳动者和经营者是什么关系?
时空观念
苏 《盛世滋生图》局部
州
水韵苏州
乾隆时期的苏州已拥有 “十万烟火”财富“甲 于天下”,有的地段 “地值寸金” 。
商业发展的表现
(4)在商业活动中,形 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 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
进行商业活动。
例子
史料实证
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 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
等。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
导入新课
清朝初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如何巩固并发展的?
平定噶尔丹叛乱 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欢迎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册封达赖、班禅 设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通过金瓶掣签
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隶属福建。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史料实证
②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三分之一。
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人 清初 1400万
口
乾隆末年 3亿
增
咸丰 4亿三千万
长
带来的问题 ①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
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变化
时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
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
6.88亩
康熙六十年(1721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1

量大幅度提高。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①晋商 ②徽商 ③闽商 ④冀商 ⑤浙商
1661年(顺治十八年)
A、人口快速发展 B、开垦荒田
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4道肩)摩”经的景济象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493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 6078430 年) 1724年(雍正二年) 6837914 17176661年年(到乾17隆76三年十,一耕地面积74发1生44了9什5么 年)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因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 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治理黄河、 淮河等,兴修水利工程。
2、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顺治、康熙、雍正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前例的发展高潮。它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 清 朝 前 期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
清初统治者发展农业的措施:
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诸民族的首位。” 投资田产是当时经济活动的主流。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 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
◆ ①国力强盛,社会稳定,耕地面 积扩大。
◆ ②高产作物广泛种植。 ◆ ③“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
2、作用及影◆响: 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但快速的大幅度增长也带来了 严重的社会问题。
材料三 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25张PPT)

①传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二、补充: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②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汉代纺织 图
清代纺织 图
小例子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机户:早期资本家 机工:早期工人阶级
李家 手工作坊: 李师傅,家人和免费的学徒 他们各自干完所有流程
刘家 手工工场: 刘老板购买五六百张各类纺车、织机、棉 花, 花钱雇佣几百个纺织工人织布 工人们负责不同的纺纱本、质织:布资等本流主程义萌芽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41449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25张PPT )课件PPT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25张PPT )课件PPT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手工工场特点: ①规模大 ②分工合作 ③雇佣关系
二、补充: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业发展的表现
①商品贸易兴盛,形成……商业网
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 区域性市 场全国性市场
二、补充: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业发展的表现
②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吴江县,盛泽镇 人烟数十里,贾(gǔ)户数千家——湖北汉口镇 “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苏州
二、补充: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业发展的表现
③大型商帮兴起
清·徐扬《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局部
三、思考:人口的增长
清朝前期人口统计简表
时间 顺治十八年(1661年)
康熙九年(1670年) 乾隆八年(1743年)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二、补充: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②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汉代纺织 图
清代纺织 图
小例子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机户:早期资本家 机工:早期工人阶级
李家 手工作坊: 李师傅,家人和免费的学徒 他们各自干完所有流程
刘家 手工工场: 刘老板购买五六百张各类纺车、织机、棉 花, 花钱雇佣几百个纺织工人织布 工人们负责不同的纺纱本、质织:布资等本流主程义萌芽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41449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25张PPT )课件PPT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25张PPT )课件PPT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手工工场特点: ①规模大 ②分工合作 ③雇佣关系
二、补充: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业发展的表现
①商品贸易兴盛,形成……商业网
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 区域性市 场全国性市场
二、补充: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业发展的表现
②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吴江县,盛泽镇 人烟数十里,贾(gǔ)户数千家——湖北汉口镇 “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苏州
二、补充: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业发展的表现
③大型商帮兴起
清·徐扬《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局部
三、思考:人口的增长
清朝前期人口统计简表
时间 顺治十八年(1661年)
康熙九年(1670年) 乾隆八年(1743年)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23张)

这些晋商和徽商①等商帮人的活口动,密对度当时加社会大经,济的人发展地产矛生了盾很大逐的渐影响突。 出;
③北京和南京成为全国市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较大的商贸城市几十座。
商耕品地贸 面易积兴不盛断,扩②形大成,商荒过业地网得度到开开垦垦,荒导山旷致野环改造境成农问田题,边的远地出区现也得(到了天开发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乾隆时期,据载已拥有坏“十万、烟水火”,土财流富“甲失于严天下重”的、城市地是(力下) 降);
清朝统治者为恢复社会经济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使得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由此有了很大的增长。
兴修水利方面:②修建堤坝、渠堰、海塘。
庄稼种植方面: ①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②增加经济作物
的品种、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经济作物
茶叶花卉Βιβλιοθήκη 棉花甘蔗烟草
成果:
②增加经济作物的品种、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土地方面: ③北京和南京成为全国市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较大的商贸城市几十座。
清朝统治者为恢复社会经济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使 ③北京和南京成为全国市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较大的商贸城市几十座。
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康清熙朝时 前,期全社国会得人经口济经总的数发济已展达发到1展. ,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由此有
商品贸易兴盛,形成商业网
清朝统治者为恢复盛社时会经期济而增采加取的了各种近措施3使亿得经亩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由此有了很大的增长。
①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③北京和南京成为全国市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较大的商贸城市几十座。
商耕品地贸 面易积兴不盛断,扩②形大成,商荒过业地网得度到开开垦垦,荒导山旷致野环改造境成农问田题,边的远地出区现也得(到了天开发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乾隆时期,据载已拥有坏“十万、烟水火”,土财流富“甲失于严天下重”的、城市地是(力下) 降);
清朝统治者为恢复社会经济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使得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由此有了很大的增长。
兴修水利方面:②修建堤坝、渠堰、海塘。
庄稼种植方面: ①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②增加经济作物
的品种、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经济作物
茶叶花卉Βιβλιοθήκη 棉花甘蔗烟草
成果:
②增加经济作物的品种、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土地方面: ③北京和南京成为全国市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较大的商贸城市几十座。
清朝统治者为恢复社会经济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使 ③北京和南京成为全国市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较大的商贸城市几十座。
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康清熙朝时 前,期全社国会得人经口济经总的数发济已展达发到1展. ,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由此有
商品贸易兴盛,形成商业网
清朝统治者为恢复盛社时会经期济而增采加取的了各种近措施3使亿得经亩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由此有了很大的增长。
①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34张PPT)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 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 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 用。
清代开荒执照
清朝开荒执照的发放,可以从另一个方面 说明清朝是如何鼓励垦荒的。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清代纺织图
清朝手工工场
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今江苏南京) 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 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 50000人。
从清代纺织图可以看出,清代纺织 业比较发达,纺织的工序比较细。
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 染、制瓷等手工业,品种繁 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 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想一想: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具体表 现有哪些?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 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 2 500家,织工超过50 000 人。
材料二 (1709年)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 来,于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 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 产,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给足?”
——《清圣祖实录》卷240、卷259
(2)材料二中康熙帝的言论反映了什么问题?
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耕地的 增长,人地矛盾尖锐。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反映了乾隆时期普遍出现了“人与水争地” 的现象。根本原因是由于人口增长,大量人 口无地可耕,盲目开荒。
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思考: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产 生了什么影响?
1.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扩大 了商品销售市场。 2.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 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 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 经济的持续发展。
清代开荒执照
清朝开荒执照的发放,可以从另一个方面 说明清朝是如何鼓励垦荒的。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清代纺织图
清朝手工工场
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今江苏南京) 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 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 50000人。
从清代纺织图可以看出,清代纺织 业比较发达,纺织的工序比较细。
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 染、制瓷等手工业,品种繁 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 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想一想: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具体表 现有哪些?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 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 2 500家,织工超过50 000 人。
材料二 (1709年)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 来,于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 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 产,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给足?”
——《清圣祖实录》卷240、卷259
(2)材料二中康熙帝的言论反映了什么问题?
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耕地的 增长,人地矛盾尖锐。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反映了乾隆时期普遍出现了“人与水争地” 的现象。根本原因是由于人口增长,大量人 口无地可耕,盲目开荒。
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思考: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产 生了什么影响?
1.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扩大 了商品销售市场。 2.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 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 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 经济的持续发展。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清乾隆时期釉彩大瓶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
(1)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染、制瓷、制糖、制茶等 手工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业: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江宁机户李扁担、李东阳,都
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棉织业手工工场织工超过5万人。
规模大
分工明确
人数多
《丝织十景图》描绘了丝织过程中
《南都(南京)繁会图》明·仇英 街市上店铺林立,“西北两口皮货 发客”,“东西两洋货物俱全”。
(4)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大商帮,如山西的晋商(乾隆时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开 设“票号”)、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山西商人
“
组成的晋商,主
皇
要贩卖粮食、食 盐、绸缎等,到 乾隆时又专门经 营汇兑、放贷和 存款业务,在全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原 因2.知;道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表现; 3.了解清前期人口增长的概况、原因及影响; 4.深刻感悟康雍乾盛世的繁荣与隐忧。
第一章 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康熙耕织图》
《雍正耕织图》
一、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展
1.背 景: 2.原 因:
社
会 经
手工业和商 手工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业的发展 商业:商业发达,工商业市镇,大商帮
济
的 发 展
人口的 增长
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因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
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牛刀小试
A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课件_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41张PPT)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
清朝前期,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宋朝有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清朝时期又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 谚语。这些谚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怎样的发展与变化?
“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朝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以苏州、湖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农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 主要的粮食产地;“湖广熟,天下足” 反映了清朝时期 农业的发展,湖南、湖北地区粮食产量迅速提高,也成为 我国主要的粮食基地,同时它也表明清朝前期我国高产农 业区域的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时期农业的发 展。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 材料中“天下有四聚”是指哪些城市?为什么被称 为“天下有四聚”?
京师、佛山、苏州、汉口。 因为这些城市的商业发达。
三、人口的增长
时间 17世纪初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人口 2亿 1.19亿 1.5亿 3.1亿
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扩 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 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 发展。
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我们可以感受到 清代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清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产 品增加,投入市场,商品经济活 跃。
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2.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 实,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的兴盛。
清朝前期,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宋朝有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清朝时期又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 谚语。这些谚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怎样的发展与变化?
“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朝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以苏州、湖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农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 主要的粮食产地;“湖广熟,天下足” 反映了清朝时期 农业的发展,湖南、湖北地区粮食产量迅速提高,也成为 我国主要的粮食基地,同时它也表明清朝前期我国高产农 业区域的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时期农业的发 展。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 材料中“天下有四聚”是指哪些城市?为什么被称 为“天下有四聚”?
京师、佛山、苏州、汉口。 因为这些城市的商业发达。
三、人口的增长
时间 17世纪初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人口 2亿 1.19亿 1.5亿 3.1亿
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扩 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 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 发展。
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我们可以感受到 清代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清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产 品增加,投入市场,商品经济活 跃。
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2.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 实,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的兴盛。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清朝开荒执照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 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③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一)手工业的发展
阅读课本P97,找一找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清朝前期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采 取的措施,了解重视农业生产的原因; 2.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认识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1、顺治
2、康熙
3、雍正
4、乾隆
5、嘉庆
6、道光
三、人口的增长
1.人口增长的原因:
明朝鼎盛时期:1亿多。
明末经济衰败 连年战乱 明末人口锐减。
清初统治者措施 康熙时:1.5亿,乾隆末年:3亿
经济发展,国力 增强,社会安定
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 很大的增长。
唐朝
曲辕犁 筒车
丝织业 陶瓷业
商业繁荣 市坊分明
宋朝
占城稻 茶树、植棉
丝织业、棉纺织业、 制瓷业、造船业
早市、夜市、 草市
明朝
引进玉米、甘薯、 马铃薯、花生、向
日葵
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中心
出现了 晋商、徽商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
(1)明朝末年的大动 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 的破坏。 (2)清初统治者认识 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 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 “国之大计”。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精品习题课件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1.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的史实。通过对人口快速增长影响的讨论,提高综合分析和辩 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面对明末清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清朝人口 快速增长的史实基础上,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学习过程。 通过整合多方面历史信息,认识到清朝经济得到发展,掌握归 纳、综合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清朝经济发展一方面反映我国古代文明的 发展,但到18世纪末,盛世也隐藏着危机,通过对人口快速增 长问题的反思,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发
展
原因: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人口的增长 表现:乾隆末年,人口达3亿,占世界人口1/3
影响:推动经济发展,导致人口问题
板书设计清Fra bibliotek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朝
农业生产的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恢复和发展
前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康
期
乾
社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解 析 : 根 据 材 料 关 键 信 息 “1700 年 ”“1820 年”“中欧生产总值对比”可知中国基本上比整个欧洲 的生产总值还要高,体现的是清朝经济兴盛,D 选项符 合题意。
11.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对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生齿殷繁(人口众多) , 土地所出,仅可赡给 (周济救助) , 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开垦一事,于百姓最 有裨益。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年内 3.65
A.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B.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
C.商业发达,形成了商业网络
1.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的史实。通过对人口快速增长影响的讨论,提高综合分析和辩 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面对明末清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清朝人口 快速增长的史实基础上,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学习过程。 通过整合多方面历史信息,认识到清朝经济得到发展,掌握归 纳、综合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清朝经济发展一方面反映我国古代文明的 发展,但到18世纪末,盛世也隐藏着危机,通过对人口快速增 长问题的反思,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发
展
原因: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人口的增长 表现:乾隆末年,人口达3亿,占世界人口1/3
影响:推动经济发展,导致人口问题
板书设计清Fra bibliotek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朝
农业生产的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恢复和发展
前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康
期
乾
社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解 析 : 根 据 材 料 关 键 信 息 “1700 年 ”“1820 年”“中欧生产总值对比”可知中国基本上比整个欧洲 的生产总值还要高,体现的是清朝经济兴盛,D 选项符 合题意。
11.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对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生齿殷繁(人口众多) , 土地所出,仅可赡给 (周济救助) , 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开垦一事,于百姓最 有裨益。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年内 3.65
A.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B.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
C.商业发达,形成了商业网络
七下历史19课ppt课件ppt

灭亡的原因和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1900年,英、法、德、美、 日、俄、意、奥等八国联军发
动侵华战争,攻占北京。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 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
加深。
民族意识觉醒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激发了 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 近代化的进程。
社会变革加速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 加深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合作学习法
学生分组进行学习,通过 小组讨论、共同研究,共 享知识和经验,提高学习 效果。
案例学习法
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帮 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 理论,同时培养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技巧分享
笔记技巧
学会有效地做笔记,可以帮助你 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可 以采用康奈尔笔记法等有效的笔
记方法。
06 总结与回顾
本课总结
介绍了明朝的建立和发展,以 及明朝时期的文化、科技和经 济的繁荣。
重点讲述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 事件,以及其对明朝的影响和 意义。
分析了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的 激化和农民起义的原因,以及 明朝灭亡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收获
了解了明朝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对明朝的文化、科技和经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复习技巧
及时复习是巩固记忆的关键。可以 采用间隔复习法等有效的复习方法 ,提高记忆效果。
时间管理技巧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拖延和分 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使用 番茄工作法等时间管理工具。
学习资源推荐
教科书和参考书
教科书是学习的基础,参 考书则可以提供更深入的 理解和更广泛的知识。
在线课程和讲座
国际地位下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1900年,英、法、德、美、 日、俄、意、奥等八国联军发
动侵华战争,攻占北京。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 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
加深。
民族意识觉醒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激发了 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 近代化的进程。
社会变革加速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 加深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合作学习法
学生分组进行学习,通过 小组讨论、共同研究,共 享知识和经验,提高学习 效果。
案例学习法
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帮 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 理论,同时培养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技巧分享
笔记技巧
学会有效地做笔记,可以帮助你 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可 以采用康奈尔笔记法等有效的笔
记方法。
06 总结与回顾
本课总结
介绍了明朝的建立和发展,以 及明朝时期的文化、科技和经 济的繁荣。
重点讲述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 事件,以及其对明朝的影响和 意义。
分析了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的 激化和农民起义的原因,以及 明朝灭亡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收获
了解了明朝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对明朝的文化、科技和经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复习技巧
及时复习是巩固记忆的关键。可以 采用间隔复习法等有效的复习方法 ,提高记忆效果。
时间管理技巧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拖延和分 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使用 番茄工作法等时间管理工具。
学习资源推荐
教科书和参考书
教科书是学习的基础,参 考书则可以提供更深入的 理解和更广泛的知识。
在线课程和讲座
国际地位下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19张PPT)

导入新课
《康熙南巡图》
《乾隆南巡图》
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看,康乾盛世是 值得称颂和自豪的,它在政治、经济、民族 关系、对外关系上都有显著发展,其盛世局 面超过前代任何一次,确实值得赞扬。
但从世界历史横向发展来看,却不宜夸大 评价。在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成 为历史发展的主流,与西方国家相比,这种盛 世已显得暗淡无光了。
④经济作物: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药材等。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的发展
表现: ①丝织、棉织、印染、冶矿、制 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②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例子: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 佛山镇的棉织业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8.13亩
②乾(清隆1朝四78统十4年一九)全年国,社会7安41定44,95人口迅速增长2.51亩
课堂小结
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
手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长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 量提高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三.人口的增长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表现及造成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LOGO
1.背景
材料一: 江南地方,据洪承畴报: “明季赋税繁重,官兵坑害,百姓极为 困苦……伤残最苦之州县,人民逃亡, 田地荒芜”。 材料二: “清角行营人迹断,哀笳 彻底鬼磷吹。”
《康熙南巡图》
《乾隆南巡图》
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看,康乾盛世是 值得称颂和自豪的,它在政治、经济、民族 关系、对外关系上都有显著发展,其盛世局 面超过前代任何一次,确实值得赞扬。
但从世界历史横向发展来看,却不宜夸大 评价。在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成 为历史发展的主流,与西方国家相比,这种盛 世已显得暗淡无光了。
④经济作物: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药材等。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的发展
表现: ①丝织、棉织、印染、冶矿、制 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②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例子: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 佛山镇的棉织业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8.13亩
②乾(清隆1朝四78统十4年一九)全年国,社会7安41定44,95人口迅速增长2.51亩
课堂小结
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
手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长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 量提高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三.人口的增长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表现及造成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LOGO
1.背景
材料一: 江南地方,据洪承畴报: “明季赋税繁重,官兵坑害,百姓极为 困苦……伤残最苦之州县,人民逃亡, 田地荒芜”。 材料二: “清角行营人迹断,哀笳 彻底鬼磷吹。”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帝王之政,莫要于爱 民,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 桑,此千古不易之常经也。
——乾隆帝
清乾隆帝 (在位:1736—1796)
乾隆帝延续了重视农业的政策。
原因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表现
从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前面材料研读,说说这 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时期 顺治十八年(1661)
——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
《前门街市》(局部)
商业资本活跃,会馆、商帮出现,出现工商业市镇等。
二、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表现
湖北的汉口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吴江县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 家”
《盛世滋生图》(局部)描绘了乾隆帝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
二、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乔家大院
晋商俗称“山西帮”在漫长的历史 中,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 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 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 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 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晋商真正崛起于明 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 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 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 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 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 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原因
根据《清军入关初期的中国局势图和材料,分析清朝初期的社会状况是怎 样的?
(河南)自明季以来,兵火相仍, 郡邑丘墟,土田荆棘,户口耗减……
——(顺治年间)《河南通志》 (山东)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 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清军入关初期的中国局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上3代 4人在江宁织造府任职长达65年之久。
——乾隆帝
清乾隆帝 (在位:1736—1796)
乾隆帝延续了重视农业的政策。
原因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表现
从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前面材料研读,说说这 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时期 顺治十八年(1661)
——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
《前门街市》(局部)
商业资本活跃,会馆、商帮出现,出现工商业市镇等。
二、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表现
湖北的汉口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吴江县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 家”
《盛世滋生图》(局部)描绘了乾隆帝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
二、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乔家大院
晋商俗称“山西帮”在漫长的历史 中,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 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 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 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 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晋商真正崛起于明 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 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 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 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 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 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原因
根据《清军入关初期的中国局势图和材料,分析清朝初期的社会状况是怎 样的?
(河南)自明季以来,兵火相仍, 郡邑丘墟,土田荆棘,户口耗减……
——(顺治年间)《河南通志》 (山东)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 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清军入关初期的中国局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上3代 4人在江宁织造府任职长达65年之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名镇之汉口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四大名镇之朱仙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三、人口的增长
1、原 因
清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 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 意 义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清朝耕织图
清朝治水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农业生产的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清 恢复和发展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朝
前
期 手工业和商 社 业的发展 会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商业发达
经
济 的
人口的增长
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一、农业生产的恢人删除复。 和发展
2. 表 现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水利兴修方面,治理大河,修建水利工程 (3)粮食种植方面,改进技术、品种,粮食产
量大幅度提高;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顺治帝
人删除。
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把招抚流亡,鼓 励垦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其一,宣布垦 荒归己,由政府发给垦荒者印信执照,明 确产权,并且保护垦荒者的土地所有权。 顺治六年四月,明确宣布:“无主荒田, 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 有主荒田,令原主开垦,官给牛、种。 后又作了补充规定:“如有主荒田,原主 不能开垦,地方官另行招人耕种,给予印 照,永远承业,原主不得妄争”。顺治十 四年,又宣布将“永远承业”改为“永为 己业”。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三、人口的增长
2、带来的问题
人地矛盾突出 水土流失,地力下降 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四大名镇之景德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四大名镇之佛山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二、手工业和商业人删除的。 发展
2、商 业
(1)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商业网 (2)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盛泽镇、汉口镇)
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北京、扬州等) (3)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帮(晋商、徽商)
二、手工业和商业人删除的。 发展
1、手工业
(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
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 人删除。
盛世滋生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 原 因
(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的重要性
(2)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发
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四大名镇之朱仙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三、人口的增长
1、原 因
清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 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 意 义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清朝耕织图
清朝治水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农业生产的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清 恢复和发展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朝
前
期 手工业和商 社 业的发展 会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商业发达
经
济 的
人口的增长
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一、农业生产的恢人删除复。 和发展
2. 表 现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水利兴修方面,治理大河,修建水利工程 (3)粮食种植方面,改进技术、品种,粮食产
量大幅度提高;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顺治帝
人删除。
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把招抚流亡,鼓 励垦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其一,宣布垦 荒归己,由政府发给垦荒者印信执照,明 确产权,并且保护垦荒者的土地所有权。 顺治六年四月,明确宣布:“无主荒田, 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 有主荒田,令原主开垦,官给牛、种。 后又作了补充规定:“如有主荒田,原主 不能开垦,地方官另行招人耕种,给予印 照,永远承业,原主不得妄争”。顺治十 四年,又宣布将“永远承业”改为“永为 己业”。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三、人口的增长
2、带来的问题
人地矛盾突出 水土流失,地力下降 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四大名镇之景德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四大名镇之佛山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二、手工业和商业人删除的。 发展
2、商 业
(1)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商业网 (2)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盛泽镇、汉口镇)
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北京、扬州等) (3)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帮(晋商、徽商)
二、手工业和商业人删除的。 发展
1、手工业
(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
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 人删除。
盛世滋生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制有作不者:当天之津市处辛,庄请中学联--系杨庆网松站或本 人删除。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 原 因
(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的重要性
(2)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