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
SARS疫情
2002年至2003年期间,SARS疫情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多国爆发,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 亡和社会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
H7N9疫情
2013年,中国多地出现了H7N9禽流感疫情,对禽类养殖业和公众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 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THANK YOU.
2023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ontents
目录
• 突发事件概述 •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 •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与对策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突发事件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 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 众健康的事件。
分类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事件的重要性
保障公众健康
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威胁,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和预防。
社会稳定
突发事件可能对社会发展稳定产生影响,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控制和解决。
突发事件的历史与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突发事件
1
鼠疫、天花、霍乱、非典、禽流感、甲型流感 等。
科学决策
根据事件性质、规模和影响,科学制定应对方 案和措施。
3
资源调配
紧急调集医疗、防疫、物资等资源,确保事件 应对工作顺利进行。
处置措施
控制传染源
01
迅速隔离患者和疑似病例,追踪密切接触者,防止疫情扩散。
切断传播途径
02
根据疫情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阻断病毒传播途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课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课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2019/11/26
.
1
培训内容大纲
• 一、卫生应急相关基本概念 •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职责 • 三、信息报告 •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报告范围
2019/11/26
.
2
1.1突发事件分类
• (1)自然灾害(自然力造成):水旱,气象,地震,地质,海洋, 生物和森林火灾。
• 组织医疗、疾控、监督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卫生救援
• 组织专家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应急级别
• 应急控制措施:疫苗接种、预防服药
• 督导检查
• 信息发布与通报
• 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
• 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
• 进行事件评估:事件概况、调查处理、病人救治、措施效果等评估 过程
2019/11/26
.
23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 责任报告单位
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 构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卫生行政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其他有关单位
• 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个体 开业医生。
2019/11/26
.
24
• 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其它工作
2019/11/26
.
18
卫生应急机构与职责(4)
• 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分析与报告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事件原因、波及范围、分布特点、控制措施 • 现场与实验室检息网建设与维护:监测、预警 • 科研与国际交流:诊断试剂、疫苗、消毒方法、防护手段 • 技术标准与规范制订:尤其不明原因疾病 • 参与制订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技术与业务培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课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课件

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 3 报告和分级 反应
4 了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措施
3
第1节
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概述
4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与危害 突发事件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 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 危害,需要采取应急 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 安全事件。
传染病在集中的时间、地点发生,导 致大量的传染病病人出现,其发病率 远远超过平常的发病水平。
群体性不明原 因疾病
各种重大急性 中毒事件
是指由于食物和职业的原因而发生的 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
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 其他严重影响 可以是心因性的、也可以是其他异常反应。 公众健康事件
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
1. 造成人员伤亡 2. 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3. 影响社会稳定 4. 阻碍经济发展 5. 环境、水源、食品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6. 媒介生物孳生 7. 相关传染病流行 8. 人群心理受到伤害和打击等
10
11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与
分分类 级
重大传染病疫 情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 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个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 病例不断增加,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特别重大 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

重大突发 公共卫生 事件

较大突发 公共卫生 事件

一般突发 公共卫生 事件
13
特别重大(Ⅰ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 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 扩散趋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课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课件
2、急诊科有根据预案制定的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
3、相关职能部门、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熟悉本部门、 本人在应急医疗救援中的角色和岗位职责
4、大规模抢救工作由院级领导负责指挥协调,由职 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
2
主要内容
• 一、定义、分类 •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征 •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期
18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 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 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 级)四级。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006.2.28
19
Ⅰ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 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 进一步扩散趋势。
7
• 1988年,上海甲肝流行,29万人发病; • 2003年, SARS,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
死率近11%;中国: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 • 2004年,青海鼠疫19人发病,8人死亡; • 2008年,手足口病2.5万发病,38人死亡。
国家对传染病管理最重视、投入也最大;发生机率高,可防、可控
• 50000名救援工人致残 • 仅乌克兰就有250万人因此身患各种疾病,
其中包括47.3万儿童。其中最常见的是甲 状腺疾病、造血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 以及恶性肿瘤
6
事故的辐射量相当 于日本广岛原子弹 的200多倍, 放射性物质迅速扩 散到苏联西部以及 欧洲大部分地区。 200年难以消除的危害 (不发生、发生应对措施、解毒办法)
8
5.12汶川地震: 王吕、熊、张、 刘、黄、刘等
英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ppt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ppt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定义: 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
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 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 康的事件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特性: 突发性、公共属性、危害的严重性、处理的
综合性和系统性 主要危害因素:
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
7
基本理论
判定依据 不同地区疾病的特点 社会反应程度 预警和处置能力 危害程度
8
基本知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
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四级 特别重大(Ⅰ级)——红色 重大(Ⅱ级)——橙色 较大(Ⅲ级)——黄色 一般(Ⅳ级)——蓝色
9
基本知识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 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规定,我国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共有11种:
传染病 食物中毒 职业中毒 其他中毒 环境因素事件 意外辐射照射事件 传染病菌、毒丢失 预防接种和预防性服药群体性不良反 应 医源性事件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事件
监测方法
利用网络开展监测:“国家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管理系 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开展主动监测: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职业病筛查等 现场或专题调查: 设立哨点监测:医疗机构、流动人口哨点、基础哨点
各类监测点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监测分 为应急状态和常规状态2种,并根据事件进展进行转换或 调整、撤销。
13
基本技能
参与制定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上级有关 预案要求,覆盖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ppt课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ppt课件
2013年H7N9
禽流感感染者人群特征
禽流感感染者人群特征
禽流感感染者人群特征
禽流感感染者人群特征
禽流感感染者人群特征
禽流感感染者人群特征
感染禽流感H7N9后的 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 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 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 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 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 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 等。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 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 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 健康的事件。
特征
突发性 多元性 频发性 危害性 系统性 群体性 阶段性 国际性
分类
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 新发传染性疾病 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核事故和放射事故 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 自然灾害
分级原则
危害第一原则 区域第二原则 行政区划第三原则
分级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进行预警 级别确定
有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放射事故管理条例》 《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规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主要规定
规范各级政府的行为 规定Leabharlann 卫生行政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ppt课件_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ppt课件_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ppt课件
一、概述
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通过,《突发 事件卫生条例》,5月9日发布于实施。
2003年11月卫生部发布《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与传染 病疫情监测信息管理报告管理办法》,2006年8月修 订。
卫生部组织制定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案情介绍】 2004年5月11日晚,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梅田村村民段某,喝了老伴从钟落潭 钟生农贸市场购买的散装米酒后不治身亡。同一天晚上,湖南衡阳籍民工邓某到钟落潭 镇医院求治,症状表现为视力模糊、烦躁不安等。经医院初步诊断,疑为酒精中毒,后 不值身亡,经诊断,原因为饮用劣质散装米酒。当天晚上到第二天陆续发现多起类似病
力开展侦察,迅速侦破此案。 案发后,广州市委、市政府先后于12日、13日召开量词现场会,市委、市政府主 要领导也多次指示白云区加大清查区内散装米酒生产、销售场所的力度,做好对涉案人 员的侦讯工作。广东省卫生厅及时发出预警通告,要求广大市民提高警惕,广州市卫生 部门要求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医院发现中毒病人后立即向所在区疾控中心报告,并上报 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市卫生局,以便及时查找控制假酒源头,全面开展工作,采取紧急应
报告时限
突发事件检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 发现上述需要报告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 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 告;
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 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 行政主管布恩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上 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主要发生在市郊和城乡结合部的平方区和棚户区。 2月16日,事故上报到吉林省后,省委书记王云坤、省长分别作出批示; 副省长责成卫生、环保部门组织专家组,知道就职和检测工作;省政府秘书 长、省政府应急办主任要求各部门联动,协调配合,加强监测。搞好就职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
信息公开与透明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及时公开 相关信息,提高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度。
协作与参与
部门协作
社会参与
各部门应加强协作,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应对工作,提高应对效果。
国际合作
信息共享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
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及时获取最新的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应对经验,提高应对效 果。
3
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程度和防范意 识不断提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舆情引导。
突发事件的历史与发展
01
我国曾经历过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2003年SARS、2008年汶川地震和 2014年H7N9禽流感等。
02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不断加强能力建设 ,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提高技术水平等。
04
公共卫生体系与作用
公共卫生体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 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 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普遍性和非常规性的特点,其影响范围广、 社会危害大,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
确性。
信息分析研判
02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提出预警建议,为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信息报告的反馈
03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并根据反
馈调整报告内容。
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
信息公开透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 个体开业医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报告责任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报告发现的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相关信息
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 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 瞒报、漏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务院第376号令,2003年5月7日)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 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 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 发事件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2007年8月30日)
报告责任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 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及其隐患;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 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检验检疫机 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 教育机构等有关单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 告单位;
内容
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新版)
操作要点 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金标准 各地报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级以此预案为准 预案中虽规定各级政府可以自行对事件定级,但如果预案已有 明确标准的,首先应参照预案要求共卫生事件--概述
报告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突发事件应对法 食品安全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2012年版)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 1 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 病人或疑似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 1 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 流感病例。
炭疽:发生 1 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 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3例及 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 1 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 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 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 2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 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 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 2例及以上死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报告责任人(突发事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 构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
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 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 十八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报告范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包括可能构成或 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报告 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预案》的判定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 门组织实施;预案中已有明确标准的,首先参照预
案要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根据相应定级标准建议政府部门尽早定级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报告最低要求 达到报告规范而未在突发网报告,则属于漏报; 某事件未达到报告规范标准,原则上定级低于IV级(即未分 级)。
报告总体要求 鼓励事件报告,不达到标准也可以报告;而达到报告标准则一 定要报告。 事件定级要有据可依。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 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
医源性感染事件 放射事件:放射事故、其他放射事件 其它公共卫生事件 高温中暑 流感样病例暴发(删除此项,加入“其他类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 及范围,划分为:
一级—— 特别重大(Ⅰ级) 二级—— 重大(Ⅱ级) 三级—— 较大(Ⅲ级) 四级—— 一般(Ⅳ级) 未分级(相关信息)
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突发性:突然发生、突如其来、不易预测 公共属性:危及对象不是特定的人,是不特定的社会群
体。事件影响范围内的人都有可能受到伤害 危害的严重性: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即时性严重损害、从 发展趋势来看造成严重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2013年8月)
传染病:甲乙丙类、其他类 突发中毒事件(化学品、农药、药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其他、不
详)
食物中毒 职业中毒 其它中毒
环境因素事件: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预防接种、服药事件
初次报告时尽早定级,用于指导响应 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可以根据事件进展再调整 如果不明确定级标准,先以“未分级”事件报告后,及
时建议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管理办法》(卫办应急发〔2012〕11号)开展风险评 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规范
规范中的信息报告标准
传染病 甲类:鼠疫、霍乱 —— 1例 乙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规范
甲肝/戊肝: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 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 病例。
伤寒(副伤寒)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 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5 例及以上伤寒 (副伤寒)病例,或出现 2 例及以上死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