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合集下载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地方性氟中毒,亦称"地方性氟病"。它是因长期饮用 高氟水或食用高氟食品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毒性地方 病。
1.地质地理分布
氟中毒病在世界的分布与地质环境密切 相关,主要受岩石、地形、水文地球化 学变化、土壤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1)火山活动区发病带:
火山爆发喷发出的火山灰、火山气体等 喷发物中含有大量氟。生活在火山周围 的居民多患氟斑牙和氟中毒症。
三、搞好水土保持, 预防地方病 1、加强完整源面的水土保持。 2、抑制或减缓梁、如区的水土流失。
地质环境之地质灾害与人体健康
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会 对人类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我们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火山喷 发与人类生存及健康的关系。
火山爆发与环境和健康
约80%在两板块相 聚处,俯冲板块融 为岩浆,上板块出
高氟煤炭: 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
黄土区与克山病
黄土高原的现代强烈侵蚀作用, 不仅使 黄土高原的水土大量流失, 地形遭到严 重破坏,而且还导致了一些地方病,克山 病、大骨节病 的迅速蔓延, 给当地人民 带来了痛苦。
一、黄土高原第四纪沉积特点与地貌类型
除黄泥时湿黄冷埃积了 土 质 期 的土。堆厚古的亚森, 高 由 积 度陕土底粘林原于于达、壤部土草自强陕2甘0的有沉原第烈、0、形一积、米四的甘宁成 层 。 湖。纪西、一之 厚 它 泊初 北 宁带外 达 分 沼期 风 等曾布 泽,2开 吹 沙在出5广环扬始 漠米上现泛境前,,的更过气 使。, 缘灰标新一候 大此地白志统个变 量层带—着下阶为的淤,在部段灰最干黄泥黄,的褐大燥土质即土温色堆尘,亚马寒堆暖淤粘兰积潮 土但结是构, 黄致土密并, 有不腥是臭连味续,当的地沉人积们, 从称黄为土“中白十塔多土层” 或古“土黄壤塔夹土层”中。可从以第判四断纪, 在全整新个世黄以土来形, 黄成土过高程原 处中于, 曾强经烈有的过上多升次阶的段气, 加候之波毁动林。、古毁土草壤以的及形不成合理 开标荒志, 着在气季候节由性干地冷表变水湿流润的,强此烈间侵, 黄蚀土作堆用积下停, 形止成 了, 地西面北开黄始土进区行源成、土梁作、用命,独产特生的了地古貌土。壤, 厚度 由0.5-5 米。

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03

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03

(一)、碘的生理需要量和供给量 • 碘是必需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关系最密切 。 • 正常人的甲状腺能够耐受供应量的波动范围较大, 碘在很大程度上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加速调节, 使之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一般根据尿碘来制订其推荐的每日碘供给量。 10岁以下儿童为40~120µ g/日,成人为150µ g/日,孕妇、 乳母为200µ g/日(该标准仅适用于非碘缺乏地区)
严重缺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甲病 (Endemic Goiter)
主要由于摄碘量不足 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
个别地区也可因摄入 过量碘所致。 主要表现是甲状腺 增生和肥大。
碘的生理作用
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它在人体内 含量甚微.但功能却很大。人体的含碘量 约为30—50mg,但是在30g重的甲状腺内 就聚集了10mg。碘在甲状腺内合成为甲状 腺素,每个甲状腺素分子内必定有4个碘原 子。因此,人体内缺碘就不能合成甲状腺 素,就会导致甲状腺组织代偿性增生.颈 部显现结节状隆起,即甲状腺肿大。
严重性---“傻子村” • 在严重碘缺乏地区,整个村庄选不出一位合格的 会计和拖拉机手,甚至无兵可征,全村被称为
“傻子村” “一代肿(甲肿)、二代傻(克汀
病)、三代断根芽(人口逐渐减少)”来形容 “傻子村” 智力缺陷儿童生活不能自理,成为父 母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三)碘缺乏病的病因 1. 土壤因素 雨水冲刷是大部分病区土壤缺碘的主要原因。 土壤碘含量也与岩石、土壤性质相关。 2. 3. 饮水因素 饮水碘越低,碘缺乏病发病率越高。 膳食因素
2. 第二级预防 • 1.进行碘盐含碘量的监测, 保证碘含量的稳定; • 2.注射或口服碘化油时, 应随访,以确定无甲亢或 甲低; • 3.进行定期调查和比较食 用碘盐前后人群甲状腺肿 发病率动态变化; • 4.必要时,进行碘代谢和垂 体甲状腺系统功能状态的 检查。

《环境地质学》考点总结

《环境地质学》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全球变化的研究;2.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3.资源开发环境地质问的研究;4.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5.城市环境地质研究;6.重大工程建设的环境地质研究;7.医学环境地质的研究;8.生态环境的地质研究;9.现代科学技术在环境地质学中的应用研究。

环境地质学的任务:是在分析地质环境组成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与方法,为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自然历史分析法 2.地球化学法3.系统分析法4.环境地质制图方法5.模型模拟与预测方法6.环境地质评价方法7.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第二章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层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层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具有一定空间概念的客观实体,它包含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三种基本要素。

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的容量、地质环境的质量、地质环境的相容性、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地质环境的容量: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地质环境的评价:1.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2.原生地球化学背景;3.地质资源的丰富程度;4.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5.受污染或受破坏的程度。

地质资源:地质环境系统内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资源。

地质环境的相容性:地质环境对人类施加的某种干扰的适应性。

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自然地质条件是决定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有: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地形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岩层性质以及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自然地质作用:是地质动力引起的,两种基本类型的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运动、地震以及变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沉积以及成岩作用),推动着地壳的运动和发展。

人体健康地质环境因素

人体健康地质环境因素

2、碘
• (4)水体 • 海水中较高:10-2ppm。 • 潜水中较高:如河北新城县,浅井水
为380-1250g/l,深井水为21- 75g/l;河北黄骅,浅井水为 27.2g/l,深井水为661.2g/l。
2、碘
• 饮用水的安全范围:10.35~317g/l。 • 低于低限(10 g/l ),或高于高限
1、克山病、大骨节病
• (3)发病的地质背景
• a.地质构造:受东北构造带的影响,构 造活动、岩浆活动强烈,分布在构造上 升区与下降的过渡带。
• b.岩石特征:分布在花岗岩、喷出岩,
陆相当泥岩、页岩等分布区。
• c.地貌特征:
1、克山病、大骨节病
• c.地貌特征:
• (a)分布在区域分水岭的两侧或四周。 • (b)两种不同地貌的结合部位,如低山丘
g/g),而非病人高于0.2x10-6 。 • 血硒的含量也有明显得差别。非病人
高,而病人低。
1、克山病、大骨节病
• ④病区的主要粮食含硒低于1.8x10-6 (1.8 g/g)。
• ⑤病区的饮水的硒含量低于1 g/l)。
• 这些表明:克山病与环境硒的含量有 关。发病区的硒背景值较低。
1、克山病、大骨节病
• 在日本、意大利的火山活动区,砷的含
量明显偏高,平均为20g/g。
4、砷
• (4)天然水体 • 各种天然水中:5-50g/l,最高
可达280g/l。 • 海水:2-10g/l。 • 河水:2g/l,变化范围:2.5-
10g/l。 • 潜水:0.5-5g/l。
4、砷
• (5)食物中 • 鱼、虾含砷最高:2.17-170g/g。 • 肉类:g/g。 • 谷物:g/g。

《环境地质学》考试题型

《环境地质学》考试题型

《环境地质学》考试题型1. 名词解释(每题3分,10题,共30分)2. 选择题(每题4分,10题,共40分)3. 简答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4. 论述题(10分)《环境地质学》重点考察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 环境地质学概念?2.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自然历史分析法(2)地球化学法(3)系统分析法(4)环境地质制图法(5)模型模拟和预测方法。

(6)环境地质评价(7)现代科学技术方法3. 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1)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的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2)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好坏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其评定好坏的条件有: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原生地球化学背景,地质资源丰富程度,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受污染或受破坏的程度。

(3)地质环境的相容性,是指地质环境对人类施加的某种干扰的适应性。

(4)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即地质环境受人类活动干扰后对这种干扰做出某种反应的作用。

是准确预测环境变化的基础,是环境地质学的核心问题。

4. 环境地质作用?是指人类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1)各种自然地质因素、自然地质现象对人类的作用,即自然地质作用。

(2)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及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人为地质作用,是环境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人为剥蚀地质作用,2、人为搬运地质作用,3、人为堆积地质作用4、人为塑造地形作用5、人类活动的其他地质作用。

5.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其基本含义是指在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追求一种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发展模式。

第二章河流和洪水1. 侵蚀基准面与河流的平衡剖面侵蚀基准面,对大多数河流而言,是河流所流入的水体的表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然河流在泥沙的侵蚀和沉积之间趋于一种平衡或均衡,这时一条河流从河源至河口的纵剖面呈现一种独特的凹形,称为河流平衡剖面,代表河流已发育成熟。

环境地质学分论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环境地质学分论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 植被发育一般,而且植物残体分解较彻底,因此,腐殖质堆 积较少。本区元素的淋溶作用不强,富集作用也不显著,无 明显的过剩或不足的现象。天然水多为中性,pH值为7左右。
精选课件
碱性弱碱性氧化的地球化学环境带
❖ 该环境中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为250~400mm,或者更少;主要的土壤为 灰钙土、栗钙土,在低洼处可见盐土和碱土。这种环境最显著的持点是 元素富集、腐殖质贫乏。
❖ (3)生物迁移:通过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发生的元 素迁移。
精选课件
地球表生环境中元素的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
❖ 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内在因素,既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二是外在 因素,既区域地质地理条件所控制的环境的地球化 学条件。
精选课件
❖ 不同元素所的形成不同的化学键(离子键与共价 键),以及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对迁移具有较大的 影响。
❖ 一般认为,当金属离子浓度高时,以交换吸附为主,在低浓 度时以螯合作用为主。
❖ 腐殖质螯合作用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取决于所形成的螯合物
是否易溶。易溶则促进重金属的迁移,难溶则降低重金属的
迁移。
精选课件
胶体吸附
❖ 胶体由于具有巨大的比表面、表面能并带电荷,能够强烈的吸附各种分 子和离子。胶体使元素迁移的作用主要发生在气候湿润地区。
精选课件
❖ 1.按介质类型划分
(1) 空气迁移:空气迁移是指元素以空气为介质,以气态 分子、挥发性化合物和气溶胶等形式进行的迁移。
属于空气迁移的化学元素有O、H、N、C、I等元素。 以气溶胶形式迁移只是在近代工业发展以来,因工业废
物的大量排放导致某些微量元素以颗粒物或附着在颗粒 物表面进行的一种迁移。
精选课件
❖ (3) 生物迁移:进入环境的元素通过生物体的吸收、代谢、 生长以及死亡等一系列过程实现的元素迁移。

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17
3.络合作用: 元素络合物稳定性的不同导致元素迁移时被搬运 的距离和沉淀先后不同,结果造成元素的分离和空间 上的分带性。 羟基络合作用和氯离子络合作用能促进大量重金 属在地表环境的迁移。 4.腐殖质 主要表现为有机胶体对金属离子的表面吸附和离 子交换吸附作用, 子交换吸附作用,以及腐殖酸对元素的螯合作用与络 合作用。 合作用。 吸附: 、 、 、 、 吸附:Cu、Pb、Zn、Fe、Mn、Ti、Co、Mo、Cr等, 、 、 、 、 等 络合物: 、 、 、 、 等 络合物:Fe、Al、Ti、U、V等较易溶于中性、弱酸性 18 和弱碱性介质中迁移
黎彤(1976)认为,地壳化学成分除大陆地壳成分外,还 应包括大洋地壳成分,他按这一想法计算得出了地壳的平 均成分。
4

5
二、表生环境中元素的迁移转化
元素的迁移转化: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或人类 地球化学活动的作用和影响下,地表环境中的元素随 时空变化而发生迁移转化,并在一定环境下发生重新 组合与再分布,形成元素的分散或聚集,由此而产生 元素的“缺乏”或“过剩”。 元素迁移特点 元素迁移类型 元素性质 外在因素
6
表生环境中元素迁移的特点: 表生环境中元素迁移的特点: 元素的迁移特点除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外, 元素的迁移特点除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外,还 明显受人类地球化学活动的影响。 明显受人类地球化学活动的影响。 • • • • • 具有周期性、 具有周期性、地带性和地区性变化特点 以淋滤与淀积为主的水迁移过程 元素的生物小循环 元素的地质地理迁移循环 存在人类活动影响
7.地质与地貌 地质构造 岩性: 地形地貌: 元素淋失区(山区、中上游),元素缺乏的地方病 元素堆积区(低平地区、下游区),元素富集地方 病。
21

第4讲人类健康与地质环境

第4讲人类健康与地质环境
重金属离子易于溶解和迁移。
腐殖质:有机体吸附与交换,腐殖酸的敖合作用与络合作用。
胶体吸附作用:气候湿润、酸性水、有机质丰富。
气候条件:包括直接和间接影响。 地质地貌条件: 山地为元素的淋失地区,而低平地为元素的堆积
富集区。
元素迁移序列
1. 强烈移失的 2. 易移失的 3. 可移失的 4. 略可移失的 5. 实际上不移失的
肝癌高发区环境特征:多为水源缺乏的干旱、半干旱或 者是饮水水质不良的沿海湿热气候地区。
胃癌高发带环境特征:气候寒冷湿润、植被繁茂、土壤
多富含腐殖质;地表水、潜水为富含腐殖质的重碳酸盐 - 硅 质 软 水 , 矿 化 度 一 般 为 100-200mg/L , 甚 至 小 于 100mg/L;Ca、Mg、Se、Mo、Cu、Zn等元素缺乏。


现代人体的化学成分是人类长期在自然环境中吸收交
换元素并不断进化、遗传、变异的结果。 人体中某种元素的含量与地壳元素标准丰度曲线发生
偏离,就表明环境中该种元素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不良
影响。
岩石中的微量元素类型:
稀土元素( REE ):原子序数 57-71 的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相关密切 的钪和钇共 17 种元素,分别是 La , Ce , Pr ,Nd ,Pm , Sm , Eu ,Gd , Tb,Dy,Ho,Er,Tm,Yb,Lu,Sc,Y。 铂族元素(PGE):即原子序数从44至46以及76至78的元素,也称之

人体内元素错综复杂的 拮抗 和 协同 作用影响体内的生 理平衡,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有 15 种: Fe 、 Cu 、 Zn 、 Mn 、 Co 、 Se、Mo 、F、Cr、Ni、V、Sn、Si、As。 另外有4种尚

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

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
形、水文地球化学变化、土壤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Page ▪ 7
地方病与预防措施
(1)火山活动区发病带: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灰、火山气体等喷发物中 含有大量氟,这些喷出物在火山门周围呈环状分布。生活在火山周围 的居民多患氟斑牙病和氟中毒症。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火山,如意大利 的维苏威火山、那不勒斯火山、冰岛的火山区等,均有地方性氟中毒 病发生。
In I
Zr
MoRo Pd Sn
PtHg
Y
Ag Te Rh Cd Sb
CcNd
Os Au Hg
Nb
Ro Pd
CsLaPr
SmCdDyErYb
Re Hf
Lf
Ti
Rh 40
In Te
ReIrPt
EuTbHoTm Lu 260
W Os
A8u0
Bi Th
U
元素原子序数
Page ▪ 2
人体中元素含量与地质环境中的元素的相关性
现代人体的化学成分是人类长期在自然环境中吸收交换 元素并不断进化、遗传、变异的结果。人体中某种元素的 含量与地壳元素标准丰度曲线发生偏离,就表明环境中该 种元素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环境的任何异常变化 ,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人在某 一地方长时间居住,就会发展自己体内的种种代谢或代偿 功能,以便从环境中获取适量的微量元素。而一旦当他到 新的地点进行生活时,由周围环境通过饮食进入体内的微 量元素含量会有变化,这时人就不得不重新调节自己体内 的技能。而在这一改变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一系列不适的 反应,而这一综合反应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水土不服” 。
2.化学元素性(地球化学性) 病因为当地水或土壤中某种(些)元素或化合物过多、 不足或比例失常,再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 疾病。

第九章 第二节 表生环境化学与人体健康

第九章 第二节 表生环境化学与人体健康
医学地质:研究人体健康与地质环境关系的学科 研究人体疾病产生、防治和人体保健与地质环 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内聚集的各种岩石质、矿 物质。
人体元素
宏量元素 macroelement C, H, O, N, P, S, Cl, Na, Ka, Ca, Mg 微量元素 trace element
必需微量 元素
9.1.2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的地带性特征

(一)酸性、弱酸性还原的地球化学环境带
(二)中性氧化的地球化学环境带 (三)碱性、弱碱性氧化的地球化学环境带 (四)酸性氧化的地球化学环境带 (五)非地带性的地球化学环境




9.1.3人类活动对原生地球化学环境 的影响
主要为环境污染的影响。
9.2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异常与人体 健康
非必需 微量 元素
Fe, I, Cu, Zn, Mn, Co, F, Cr, Sn, Mo, Ni, Se, Si, V
9.2.1 人体健康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一)人体与地壳的化学元素组成 宏量元素:氧、碳、氢、氮、钙、钠、 钾镁、氯、磷、硫等,占 99.95%。 微量元素:指人体内含量低于体重万 分之一的化学元素。钼、铁、锌、铜、锰、 钴、碘等。
1、我国地方病的流行状况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地 方病的流行,主要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 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及克山病等,重病区主要集中在 西部偏远、贫困地区 。 2、地方病的防治策略 ⑴改革地方病管理体制,健全专业队伍
⑵建立地方病监测系统 ⑶加强第一级预防 ⑷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⑸建立健全地方病防制法制体系
该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地方病病(疫 )区。
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引起该地方病的自然因素 . 健康人进入病(疫)区,有患该病的可能。 从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潜伏者除外)不会再 患该种地方病。 病(疫)区内的易感动物也可罹患。

第九章 表生环境化学与人体健康

第九章  表生环境化学与人体健康

(六)中毒与远后效应
中毒: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关系的极端 情况。 远后效应:指除即期患病外环境对人体 的影响,包括人的寿命、身高、智力、 遗传变异等。
作业
简述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简述表生环境地球化学异常与人体健 康的关系。

3. 氟病的预防
(1)改用低氟水源 (2)药物除氟 (3)选种低氟作物、禁用高氟磷肥和含氟农 药 (4)限制工业含氟“三废”排放
(四)癌症
1.癌症地理分布 具有区域性、地方性。 致癌物质: (1)某些地区的土壤、水中存在天然致癌物 质; (2)在人类利用天然资源过程中向环境排放 含有某些致癌物质的废物,并通过空气、 土壤、水进入当地居民的食物链。
甲状腺肿大
正常的甲状腺与甲状腺肿
克汀病
3. 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
(1)食用加碘食盐、海产品 (2)改良土壤,施用碘肥。
(三)地方性氟病
氟斑牙
氟骨症
龋齿
(三)地方性氟病
1.病因:饮食高氟水或食物引起。 2.氟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氟的来源:(1)含氟矿物和岩石 (2)火山喷气 (3)由工业污染造成的高氟区
(三)元素的性质及其迁移强度
1.化学键 离子键型矿物>共价键型矿物 2.化合价 化合价越高,溶解度越低 3.原(离)子半径 同一元素,低价元素的化合物其迁移 能力大于高价元素的化合物 4.水迁移系数 五个等级
(四)影响表生环境元素迁移的 外在因素



1.pH值 2.氧化还原电位(Eh) 3.络合作用 4.腐殖质 5.胶体吸附与元素迁移 6.气候条件 7.地质与地貌
2. 癌症与地质环境
(1)岩石、土壤 (2)地貌 (3)环境水文地质 (4)水源类型 (5)水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拮抗作用:是某些元素具有抑制生物体吸收其 它元素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之为拮抗作用。
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 反的作用。
二 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和地方病
人体具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能力以适应环境的变 化。当环境异常变化超出人体自我调节的能力时, 则将发生人体生理的异常,从而引发疾病。
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第一节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一 地壳中的元素
克拉克值(丰度):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
元素存在的方式: 少数单质,多以化合物形式出现。
地壳主要元素平均质量分数(%)
由图可知,O、Si、Al、Fe、Ca、Mg、Na、K,这8种元素占99.24%,其 中O、Si、Al、Fe占88.31%。在地壳中己知的90多种元素中,其余80多种元 素总和仅占0.76%。这说明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极不均匀的。
(四)影响地表环境元素迁移的外在因素 1 PH值 2 Eh值 3 络合作用 4 腐殖质 5 胶体 6 气候 7 地质与地貌
三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的地带性特征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的地带性与气候、植被、 土壤的地带性基本一致。P219表9-1
四 人类活动对原生地球化学影响
地方性氟中毒就是由于人们通过空气、食物、饮水长期 摄入过量的氟,引起以骨骼和牙齿损害为主的全身慢性 蓄积性中毒 。
表现症状:
氟中毒最突出的表现是骨骼和牙齿受损害。骨骼损害引 起氟骨症,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四肢或躯干麻木,手足 抽搐、僵硬,严重时还有关节活动困难,弯腰驼背,胸 廓变形,甚至不能直立行走,丧失劳动能力。牙损害发 生氟斑牙,也叫氟牙症,表现为牙齿表面粗糙、没有光 泽,出现白垩、黄色、棕黑色的花纹、斑点或缺损,尤 以门牙损害最严重。7-8岁以前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 斑牙,8岁以后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骨症。氟斑牙一 旦形成,可遗留终生。此外,摄入过多的氟还会损害身 体其他许多重要器官并影响一些重要的代谢活动,致使 体力、脑力和抗病力等功能下降,身体发育较差。
(二)地表环境中元素迁移的类型
1 按介质类型划分:
① 空气迁移
② 水迁移
③ 生物迁移
2 按元素迁移方式划分:

机械迁移

化学迁移

生物迁移
(三)元素的迁移能力
按元素中水中的迁移系数划分: 强淋出:Cl、Br、I、S 易淋出:Ca、Mg、Na、F 活动的:Cu、Ni、Co 惰性的和不活动的:Fe、Al、Ti
3 引起氟病的主要原因:
地方性氟中毒根据其氟的来源不同,分为饮水型、 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饮水型氟中毒就是有些地 方长期饮用含氟较多的泉水、沟水或井水所致;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就是有些地方(特别是产煤山 区)长期敞灶燃烧含氟较高的煤烘炕食物和取暖, 煤燃烧释放的氟便污染了食物和室内空气,人们 吃了被污染的食物、水和吸入污染的空气,摄入 了过量的氟,长期如此,即发生氟中毒;饮茶型 氟中毒就是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长期大 量饮用高氟砖茶水所致的一种地氟病,砖茶系粗 老茶叶所制,茶树具有天然富氟功能,茶叶越老 含氟越高,砖茶的氟含量是普通茶叶的几倍至几 十倍
第二节 原生地球化学异常与人体健康
一 地球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 人体中元素含量与地质环境中元素的相关性 除了人体主要元素C、H、O、N及地壳的主要
元素Si外,人体血液中的其他元素的含量与元 素中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英国汉密尔顿实验数据P223图9-1
2 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人体中微量元素包括:
2 碘的地球化学环境
碘属于卤族元素,化学活泼性较高,常以 分子或化合物形式存在。在地表环境中常 富集在海水、生物体、有机质中。
3 碘的生物化学作用
人体甲状腺器官中富集碘元素;碘参与甲 状腺素的合成。
4 甲状腺肿流行的影响因素P226表9-3
5 甲状腺肿的预防
四 地方性氟中毒
致病因素包括: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本教程主要探讨化学因素,即环境地球化学造成 的致病因素。
由于不同地区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某些元 素的缺失或富集,易形成地区性的疾病即地方病。
地方病主要有:甲状腺肿;氟中毒;克山病;大 骨节病等。
三 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是甲状腺 肿的一种。甲状腺肿按地区分布可分为地 方性和散发性两种。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 于一个地区存在特定的环境致甲状腺肿因 素(主要是碘缺乏),因此,使生活在这一地 区的人群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发生了甲状腺 肿,一定比例是指当地学龄儿童甲状腺肿 大率在5%以上,即甲状腺肿的存在已构成 公共卫生问题,一般来说低于5%,是属散 发性甲状腺肿,大多由非缺碘因素造成。
1 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 ① 火山活动区发病带 ② 高氟演示出露区和氟矿区发病带 ③ 富氟温泉区发病带 ④ 沿海富氟区发病带 ⑤ 干旱、半干旱富氟地区发病带
2 氟的地球化学环境 氟主要来源于地壳的矿物岩石和火山喷发。
氟中水中的分布由高至低为盐湖水、温泉 水,地下水、河水、海水
氟在干旱地区的含量高于湿润地区的含量
1 地方性甲状腺肿地理分布
世界公认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病因是缺 碘,该病主要多见于远离沿海及海拔高的 山区,流行地区的土壤、水和食物中含碘 量极少,主要流行区是亚洲的喜马拉雅山 区、南美的安底斯山区、非洲的刚果河流 域,大洋洲的新几内亚等。中国的省、区 除上海市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地方性 甲状 腺肿流行区。
二 表生环境中元素的迁移转化
表环境中的元素迁移主要受外动力地质作用 的影响,即以太阳能、重力能和月亮引力作为 能源的作用。因而元素的迁移具有周期性、地 带性和地区性的特点。
② 水是元素迁移的主要介质。 ③ 生物及其活动对元素有迁移聚集作用。 ④ 地貌特征及其物理化学条件影响元素的迁移。 ⑤ 人类活动影响元素的迁移聚集。
人体所必需的:铁、锌、铜、锰、氟、碘、硒 等。成人每日所需微量元素见P223表9-2
对人体不起生理作用的:铝、金、银、锆等。 对人体有毒的:砷、镉、汞、铅、铊等。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
① 在酶系统中起到活化中心作用 ② 在激素和维生素中起特异的生理作用 ③ 输送作用。如铁元素 ④ 调节血压、离子平衡和体液酸碱度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