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士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指南

合集下载

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自控系统介绍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建筑物迅速崛起及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的必然条件。

而现代化建筑物的大型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必然导致建筑物内机电设备种类繁多,技术性能复杂,维修服务保养项目的不断增加,管理工作已非人工所能应付。

因此,采用自动化监控系统技术及计算机管理已成为现代建筑最重要的管理手段。

它可以大量的节省人力、能源、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提高建筑物总体运作管理水平。

建筑自动化监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实质上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Central Control Monitoring System,简称CCMS),有时称为综合中央管理系统。

现阶段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领域,以提供对各类建筑物内设备进行高效率管理与控制的有效途径。

BA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机电设备实现以最优控制为中心的过程控制自动化;以运行状态监视和计算为中心的设备管理自动化;以安全状态监视和灾害控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自动化;以节能运行为中心的能量管理自动化。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是智能建筑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智能建筑设备控制中机房设备相对比例较大,控制流程和技术较复杂,涉及自动控制、通信、计算机、图形及显示技术等。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它不仅涉及对大厦的电、风、水等设备进行控制,而且与大厦的IT(信息技术)应用了有紧密的联系。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控制网络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给楼宇控制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是智能化工程中投资较大的部分。

1、系统的必要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数量与日俱增,其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计算机房已成为各大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房的环境设备(供配电、UPS、暖通设备、等)必须时时刻刻为计算机系统提供正常的运行环境。

一旦机房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对数据传输、存储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构成威胁,如事故严重又不能及时处理,就可能损坏硬件设备,造成严重后果。

空调智慧系统设计方案,1200字

空调智慧系统设计方案,1200字

空调智慧系统设计方案智慧空调系统设计方案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空调作为现代化家居必备的电器之一,已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舒适环境的需求,设计一套智慧空调系统,将成为未来家庭空调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系统设计目标:1. 提供更舒适的室内环境: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空调的工作状态,确保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舒适度。

2. 节约能源:通过智能的能源管理和优化调度,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3. 提供用户友好的交互界面:设计一套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设置和操作。

4. 具备智能学习和自适应能力: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习惯进行学习和自适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系统组成:1. 传感器模块:- 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实时反馈给系统。

- 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湿度,实时反馈给系统。

- 光照传感器:检测室内光照强度,实时反馈给系统。

- 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室内人员活动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节空调工作状态。

2. 控制中心:- 数据处理和决策: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做出相应的决策。

- 能源管理:根据室内环境和用户需求, 统筹管理并优化空调的工作状态,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3. 用户界面:- 智能手机APP: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对空调进行设置和控制,实现远程控制。

- 智能语音助手: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提出需求,智能语音助手会根据用户的话语进行相应操作。

4. 数据云端:- 将系统采集的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存储和分析,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方法,改善系统的性能,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系统工作流程:1. 传感器实时采集室内温湿度数据,光照强度以及人体活动情况,并将数据发送给控制中心。

2. 控制中心根据传感器数据判断当前室内环境是否满足舒适要求,如果不满足,则控制空调工作状态进行调整。

3. 控制中心根据用户设定的时间表和偏好对空调进行自动调节,如设定在晚上时自动降低温度。

空调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空调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xx发电厂工程2×150MW火电机组空调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2004.10目 录1.1.总则总则总则 2.2.设计与环境条件设计与环境条件设计与环境条件 3.3.技术要求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4.4. 设备规范设备规范 5. 5. 供货范围供货范围供货范围 6. 6. 包装和运输包装和运输包装和运输 7. 7. 技术文件技术文件技术文件 8. 8. 工程技术服务工程技术服务工程技术服务 9. 9. 空调自动控制系统附图空调自动控制系统附图空调自动控制系统附图1.总则1.1 本技术规范书的使用范围仅限于xx发电厂(2X150MW)工程集中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它提出了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解释权归需方。

1.2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要求作出详细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书和相关的国际、国内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供方如对本规范书有偏差(无论多少或微小)都必须清楚地表示在本规范书的附件“差异表”中。

否则需方将认为供方完全接受和同意本规范书的要求。

1.4如需方有除本技术规范书以外的其他要求,应以书面形式提出,作为本技术规范书的补充。

1.5 本技术规范书所引用的标准若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严格的标准执行。

2.设计与环境条件本工程地处重庆松藻安稳镇,设备布置位置和有关的室外气象参数如下:2.1 设备室内布置2.2 海拔高度(黄海高程): 252.7 m2.3 夏季大气压力: 974.42 hPa2.4 冬季大气压力: 971.75 hPa2.5 多年平均气温: 15.1 ℃2.6 历年极端最高温度: 42.3 ℃2.7 历年极端最低温度: -1.7 ℃2.8 夏季最热月月平均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70 %2.9 夏季平均风速: 1.8 m/s2.10 冬季平均风速: 1.4 m/s2.11 地震基本烈度: 6 度3.技术要求技术要求3.1 设备规范3.1.1 设备名称及用途a) 设备名称:空调自动控制系统。

空调系统及冷热源自动控制设计方案

空调系统及冷热源自动控制设计方案
一次回风系统自动控制包括如下管理功能: 1 )设备的超越管理,即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超越计算机日程表、已设定参 数等对机组进行控制; 2 )累计运行时间管理,以安排设备维护; 3 )服务质量历史趋势管理,包括送风温度、回风温度曲线等,以对机组的 性能做出判断; 4 )日程表管理; 5 )控制参数管理,允许用户管理温湿度参数、报警参数及报警延时参数等。
风机启停控制逻辑图如下:
2 / 26
开始
Y 超越管理 N 日程表
Y
风机处于远程控 制状态 Y
防冻开关 报警 N
风机过载 报警 N
风机能 否正常启动
Y
开风阀
风阀开启 Y
风机开启
N N
Y Y
N
N 风机关闭
结束
1.2.2 温度控制
在空调机组送风出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机组启动后,测定值与设定值比较, 若有偏差,则通过 PID 控制算法来控制水阀执行器,从而调节室内温度。
2) 风机过载报警:送风机发生故障,风机停止工作,风阀关闭,高级别报 警。
3) 过滤器堵塞报警:过滤器发生堵塞时,风压差开关报警,维护报警。 4) 风阀失控报警:设置风阀开度反馈,测量值 DO输出与 DI 反馈不一致时, 应报警。 5) 室内温度监控报警:当机组运行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仍未达到正常要 求,超出设定范围,应报警
冷热源的控制首先要有超越管理,在手 / 自动开关打到自动的时候根据 日程表开启机组。
该二次泵冷热源系统共有 5 种能源工况,其中包括热泵供热、板换供热、 区域供热、热泵供冷及区域供冷,对于 AHU、MAU可以选择工况。这 5 种工况通 过阀门选择切换,运行工况的切换要等机组停下来才可以切换。有的时候,机 组供冷、供热需求不一样,供冷要通新风,此时允许强制进行通全新风,若是 在冬季有通风需要则需要泄水,才允许通风。

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摘要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空调技术已经很发展的成熟,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来高了。

由于人们的要求提高了,从而反应出现代汽车空调系统的几大缺点,需要进行改进。

本设计就是根据几大缺点进行的改进设计,设计提供一种8位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汽车自动控制系统。

本文针对现代汽车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采用8位单片机为核心,以数字温度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并实时监测、显示车内温湿度、车速和发动机转速,通过控制电路的通断来达到对汽车空调自动控制功能。

另外本文还加了一个延时电路,来控制风扇后关闭。

本文还阐述了汽车空调及系统的组成及原理,并完成总体硬件设计和软件的编写。

关键词:汽车空调自动控制, 单片机, 传感器,…【目录`1 绪论 (1)1.1 课题来源及产生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1.4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1)2 汽车空调及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概述 (2)2.1 汽车空调的概述 (2)2.2 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3)^3 汽车自动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4)4 汽车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4)5 主要设计硬件的选择 (5)4.1 单片机AT89S52 (5)4.1.1 主要性能 (5)4.1.2 功能特性描述 (5)4.1.3 引脚结构 (6)'4.1.4 方框图 (9)4.2 数字温湿度传感器DHT11 (11)4.2.1 DHT11的概述 (11)4.2.2 传感器性能特点 (11)4.2.3 DHT11的特点 (12)4.2.4 串行接口(单线双向) (12)4.3 车速传感器 (14)6 系统的软件的选择.。

16)主程序的设计及流程图.。

177 系统的调试.。

22系统硬件调试.。

24系统软件的调试.。

257.2.1个功能子程序的调试.。

257.2.2 系统软件流程的调试.。

某空调工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某空调工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某空调工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1. 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某空调工程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该系统旨在通过自动控制空调设备的运行,实现对室内温湿度等环境参数的精确控制,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2. 系统设计要求•实现对空调设备的自动控制,包括开关机、调节温度、调节风速等功能;•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并根据设定值进行自动调节;•支持远程控制,以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对空调进行控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系统长时间稳定运行;•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用户操作简便方便。

3. 系统设计方案3.1 系统架构该空调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控制中心: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和协调;•传感器模块:用于监测室内温湿度等环境参数;•控制模块:负责控制空调设备的开关、温度调节、风速调节等操作;•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控制中心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3.2 硬件设计3.2.1 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采用高性能的嵌入式系统,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和通信能力。

其主要功能包括:•监测室内温湿度,根据设定值进行自动调节;•监测用户终端设备的控制指令,并通过通信模块将指令传输给控制模块;•控制空调设备的开关、温度调节、风速调节等操作;•实现远程控制功能,支持用户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对空调进行控制。

3.2.2 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用于监测室内温湿度等环境参数。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传感器模块将监测到的参数传输给控制中心。

3.2.3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负责控制空调设备的开关、温度调节、风速调节等操作。

控制模块接收控制中心传输过来的指令,并控制空调设备完成相应的操作。

3.2.4 通信模块通信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实现控制中心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常用的通信方式包括Wi-Fi、蓝牙等。

通过该模块,用户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功能,方便地对空调设备进行控制。

3.3 软件设计3.3.1 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实现空调自动控制的核心。

智能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首先,需要搭建智能空调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并且安装空调控制器
以及温控器。

空调控制器是用来控制风机速度和开关的装置,温控器用来
测量室内外温度,以便更好地控制室内温度。

在硬件系统上,还要安装一
台智能空调控制器,并将温控器、空调控制器和智能空调控制器连接起来。

在软件系统的设计上,首先要选择一种智能空调控制软件。

智能空调
控制软件要能够根据室内外温度情况,来自动控制空调风机速度和开关,
并与硬件设备交互,以达到最佳环境温度的效果。

有了上述的基础设计,空调控制系统就可以开始安装。

首先,在安装
智能空调控制器时,将它与温控器和空调控制器相连接,让系统能够根据
室内外温度变化,来自动调整空调开关和风机速度。

空调自控系统方案

空调自控系统方案

一、空调自控系统工程6.1自控系统网络原理图6.2空调系统各种工况控制方案6.2.1温湿度控制方案温度控制:根据送排风温度与设定值的偏差,通过在现场控制器内置的控制算式,如PID(比例+积分+微分)和优化PID算式,调节表冷盘管、加热盘管回水电动阀门的开度,如夏季时,送风温度偏低应关小冷水阀开度,温度偏高开大冷水阀,冬季时,送风温度偏低应开大热水阀,送风温度偏高应关小热水阀,保持被控温度在要求的控制范围内。

湿度控制:根据排风湿度与设定值的偏差,控制加湿阀的开度,从而控制加湿量,保证室内的湿度要求。

夏季,根据室内温度和湿度同时控制冷水阀和电加热装置,用冷水降温除湿,再用电加热再热,以达到夏季室内湿度要求。

电加热控制与风机连锁,无风断电,超温报警,断电保护;6.2.2负压和压差梯度控制方案为实现实验室房间对于压力要求,并保证节能的情况下,应采用余风量控制与房间压差串级控制法。

余风量(流量追踪,Airflow Tracking)控制方法是指:室内送风量与排风量之间保持一定的风量差(ΔV),会产生一定的压差。

通过调节送风量或排风量,动态地达到平衡,使送风量和排风量之间保持恒定的风量差,从而维持恒定的压差。

余风量控制的优势是:方便、稳定、响应快;劣势是:无法体现室内压差,当泄露改变(比如开门)时,送排风量差值变化,系统没有尽快响应。

压差(Differential Pressure)控制方法是指:压差传感器测量室内与参照区域的压差,与设定点比较后,控制器根据偏差按PID调节算法对送风量(或排风量)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要求的压差。

压差控制法的优势:方便、直接,实时监测压差;劣势是:人员走动、设施移动等造成的扰动较大,系统很难稳定,不能准确保证换气次数。

因此将两种控制方法结合起来,即余风量控制作为基本控制回路,采用房间压差对送(出)风量设定值进行偏置。

兼顾了余风量控制的调节稳定及同时有房间压差的修正作用的特点。

余风量控制:送风量SA、排风量EA保持一定的差值。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指南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指南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指南English Answer:Introduction.Automatic control systems ar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industries and applications to regulate and maintain desired system behavior. Designing these systemseffectively require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hat considers system requirements,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 and stability analysis. This guid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steps involved in designing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s.Step 1: Define System Requirements and Specifications.The first step in designing an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is to clearly define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and specifications. This involves identifying the desired system outputs, inputs, and constraints. Systemrequirements should consider the overall functionality, performance objectives, and operating environment.Step 2: Develop System Model.Based on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ystem is developed. This model represents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system and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system's response to various inputs. The model can be a linear or non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 a transfer function, or a state-space model.Step 3: Design Controller.The controller is the core component of an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responsible for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to drive the system towards the desired state. The controller design process involves selecting a control algorithm that meets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and stability criteria. Common control algorithms include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 control, optimal control, an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Step 4: Analyze System Stability.Stability analysis is crucial to ensure that the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is stable, meaning it does not exhibit uncontrolled oscillations or diverge from the desired state. Stability can be assessed using various methods, such as the Routh-Hurwitz criterion, Bode plot analysis, or root locus analysis.Step 5: Implement and Tune Controller.Once the controller is designed and verified for stability, it must be implemented and tuned in the actual system. Implementation involves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to interface with the system sensors and actuators. Tuning involves adjusting the controller parameters to optimiz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minimize errors.Step 6: Evaluate and Iterate.The final step i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control system and make necessary iterations 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This involves collecting data, analyzing system response, and refining the controller design or system model as needed.Additional Considerations.In addition to the steps outlined above, there are several additional considerations in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design: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systems should be able to reject external disturbances that can affect system performance.Sensor and Actuator Selection: Choosing appropriate sensors and actuators is crucial for accurate data acquisition and effective control.Robustness and Adaptability: Designing control systems that are robust to parameter variations and adaptable to changing conditions is important.Real-Time Implementation: Control systems often operate in real time, requiring fast and reliable execution of control algorithms.Conclusion.Designing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s is a complex task that requires a systematic approach considering system requirements, model development, controller design,stability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This guid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steps involv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helping engineers develop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control systems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Chinese Answer: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指南。

空调自控系统设计方案

空调自控系统设计方案

空调自控系统设计方案1.楼宇自控系统设计说明1.1.设计依据为了保证系统的既能适应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又具有极高的可靠性,系统设计遵从以下原则和标准:1)相关图纸和文件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商用建筑通信通道和空间标准》(EIA/TIA-569)《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传输特性现场测试标准》(EIA/TIATSB-67)我司遵守以上提及的规范、规定和标准。

3)各专业对本专业的要求甲方对该工程设计的要求。

1.2.控制系统概况1.需求分析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提高大楼的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并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捷和实用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因此,我们将采用楼宇自控系统对建筑物中的通风空调设备进行监控管理。

楼宇自控系统将体现先进、可靠、实用、便捷。

本次工程我们采用SIEMENS最新版本的APOGEE(顶峰)系统。

之所以采用SIEMENS品牌系统是在综合考虑到品牌的知名度,系统成熟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SIEMENS APOGEE楼宇自控系统(以下简称:BAS系统)一方面将保证提供舒适、洁净的空气环境,另一方面将监控和保障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最大化的实现节能降耗。

为了将本项目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建成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智能建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快捷的卓越服务,建立先进和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提高办事效率,我们特别设计了一个具有最新技术、高运作效率、低维护成本、高可靠性和高性价比的BAS 系统。

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综合考虑投资效费比与长期使用及维护成本,实际使用效果等因素,将对系统的改造实施提供一套完整的整体解决方案。

2.设计方案和系统功能本项目是一项综合性智能化甲级建筑。

系统设计以满足标书的要求,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系统,根据有关招标文件等要求,以技术前瞻性为导向,采用优化的设备选型、配置、运行方案及管理方式,为大厦提供高效率的系统管理,为大厦的机电设备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为大厦提供舒适的工作及休闲环境。

空调、采暖及通风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规格书

空调、采暖及通风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规格书

空调、采暖及通风系统的自动控制第一节总则1.1.1 说明本章说明有关整套空调、采暖和通风系统所需要的电力/电子控制和辅助设备的供应、安装和调试的技术要求。

1.1.2 一般要求A. 按图纸、本规格说明书和设备表所示,供应和安装自动控制系统设备。

B. 自动控制系统将包括电动的、电子的或其它不同系统之间的互相配合,以满足不同系统的运行的要求。

C. 当发生电力故障或其它不正常的操作情况时,控制系统中内置的故障保护装置应防止在任何潜在的危险情况发生时,使有关控制处于常开或常闭状态。

D. 若控制设备是装置在公众人士可触到的地方,应供应和安装保护设施以防止控制设备被非专业人士触动。

E. 明装设备如室内温度感应控制器等的恒温阀门,其颜色及外形必须与装修相配合,且在订货前应提交建筑师批核。

F. 所有控制组件,特别是电子类的,不应储贮在工地内,只有在准备安装的情况下,才可运送到工地安装。

G. 在工程建造期间,应提供足够的保护措施,以防止设备的损坏。

H. 本承包单位需负责供应及安装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并确保能与其它系统配合,以便控制系统各项操作可顺利进行。

1.1.3 质量保证A. 制造商资格:具有至少五年同类控制设备的生产制造经验。

B. 控制系统的安装必须由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

C. 控制设备必须在制造商直接监督下进行现场安装、试验及调整。

D. 提供所有必需的系统配附件,以使系统可正常有效地运行。

E. 系统设计、系统之各项指标、系统设备、材料及工艺均须符合本章内所标注的规范/标准,或其它与该标准要求相符的中国或国际认可的规范/标准。

1.1.4 资料呈审A. 提交整套控制系统的技术资料包括:每个系统及控制屏的电气和控制线路图和施工详图。

B. 提交施工图纸及系统示意图,注明各设备、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以及设备代码。

C. 提交下列资料供审核:1. 各系统的电气系统图显示和标注各内外部件资料,并加以编码作识别。

2. 附加大样和线路系统图显示所有部件的编码安排。

汇中雅士中央空调控制面板说明书

汇中雅士中央空调控制面板说明书

汇中雅士中央空调控制面板说明书摘要:1.汇中雅士中央空调控制面板说明书概述2.控制面板的功能介绍3.控制面板的操作方法4.注意事项和维护5.结束语正文:一、汇中雅士中央空调控制面板说明书概述汇中雅士中央空调控制面板是一款集功能性与人性化于一身的空调控制设备。

为了让用户更好地操作和使用,特制定本说明书,详细介绍了控制面板的功能、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和维护等内容。

通过本说明书,用户可以轻松掌握空调控制面板的使用技巧,充分发挥空调的性能。

二、控制面板的功能介绍1.温度控制:用户可根据需求设定室内温度,控制面板将自动调节空调运行,以保持室内温度恒定。

2.模式选择:空调设有多种运行模式,如制冷、制热、除湿、通风等,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3.风速调节:控制面板可根据用户喜好设定风速,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风速需求。

4.定时功能:用户可设置空调定时开关机,以实现节能和便捷使用。

5.室内外机自检:空调控制面板可自动检测室内外机运行状态,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故障代码,方便用户及时了解空调运行情况。

三、控制面板的操作方法1.开机/关机:按下控制面板上的“电源”键,即可实现空调的开机/关机操作。

2.温度设定:使用“温度调节”键调整显示屏上的温度数值,空调将自动运行以保持设定温度。

3.模式选择:按下“模式”键,循环选择空调运行模式,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当前模式。

4.风速调节:按下“风速”键,循环调整风速,以满足不同需求。

5.定时设置:按下“定时”键,进入定时设置界面,根据提示设置空调定时开关机时间。

四、注意事项和维护1.请勿用湿手触摸控制面板,以免触电。

2.请勿将控制面板暴露在阳光直射或潮湿的环境中,以免损坏设备。

3.若空调出现异常情况,请先关闭电源,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4.定期清洁空调过滤网,以保证空调运行效果和室内空气质量。

五、结束语本说明书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汇中雅士中央空调控制面板。

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详细的设计,实现了汽车空调的自动控制。

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汽车空调的冷却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汽车空调系统的优化和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硬件设计;软件开发一、引言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汽车空调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汽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汽车空调系统的目的是为驾乘人员提供舒适的车内环境,同时也可以对车内空气进行净化,提高车内的空气质量。

然而,传统的手动空调控制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汽车对于空调系统的需求,因此,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外对于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

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国内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主要问题包括控制精度不高、稳定性差、智能化程度较低等。

因此,本文旨在设计一种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

三、系统概述汽车空调制冷自动控制系统旨在实现对汽车空调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以提高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该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制冷剂压力传感器等传感器实时监测车内的温度和制冷剂压力等参数,并采用微控制器进行自动化控制,以达到自动调节车内温度和优化制冷效果的目的。

四、系统组成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电子控制单元(ECU)、传感器、执行器、电路等组成。

1.电子控制单元(ECU):它是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传感器信号、执行控制算法、输出控制信号等任务。

ECU可以实时监控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并根据传感器信号调整执行器的动作,以确保空调系统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2.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等,用于监测空调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如温度、湿度、压力、空气流量等。

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建筑物的空调通风系统,主要目的是为建筑内部提供一个满足使用要求的舒适性环境,其具体的舒适性参数包括温度、湿度、空气的清新度等,属于人工环境的范畴,因此从广义上来说也可视为建筑智能化的一部分。

但要达到上述环境参数的要求,则控制上必须由先进的电子技术来支持才能完成。

一、空调通风设计空调通风系统设计立足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保证各房间的空气参数要求在决定各种参数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了人员的生活习惯和实际的使用要求。

比如:商场冬季温度取值较低,主要是考虑到国内购物者大多在冬季进商场时穿衣较多;大厅标准低于其它房间则是为了给进出人员提供一个环境空气的过渡区域以消除人进出时的不舒适感(甚至发生感冒等)。

2. 节省能源节能是智能化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的方针政策要求。

因此,节能设计主要考虑以下计点:2.1 合理的加强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节能首先应从基本能耗着手,加强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降低基础能耗的主要手段。

2.2 合理的设置空调系统2.2.1 根据对本工程各空调末端设备的特性及水系统特性分析,其系统非线性度在0.3~0.35左右,因此,水系统采用变频控制二次泵变水量系统。

与一次泵系统相比,在同样控制合理时,全年可节约空调系统总能耗的5~8%左右。

2.2.2 根据办公室的使用特点,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与定风量系统相比,可大量节约能源。

2.2.3 合理的划分空调内、外区,并且内区和外区各自采用独立环路水系统,可防止冷、热的相互抵消,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

2.2.4 合理的采用天然冷源(新风直接冷却),减少冷水机组的运行时间。

2.2.5 设置合理而有效的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保证前述各种系统的节能运行,同时它也是保证空调通风舒适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2.3 充分考虑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的方便性和可维护性。

2.4 安全保障设置合理的防火及防排烟系统,并考虑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与消防报警系统之间的联系问题。

空调自控课程设计

空调自控课程设计

空调自控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空调自控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空调自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装置等。

2.解释空调自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制冷循环、制热循环等。

3.分析不同环境下的空调自控系统设计,如家庭、商场、工厂等。

4.评估空调自控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能效比、制冷量、制热量等。

5.探讨空调自控系统的节能措施和环保意义。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空调自控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空调自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制冷循环、制热循环等。

2.空调自控系统的组成:讲解空调自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装置等。

3.空调自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分析不同环境下的空调自控系统设计实例,如家庭、商场、工厂等。

4.空调自控系统的性能评估:介绍空调自控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能效比、制冷量、制热量等。

5.空调自控系统的节能与环保:探讨空调自控系统的节能措施和环保意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讲解空调自控系统的原理、组成、设计等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空调自控系统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空调自控系统的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空调自控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空调自控系统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空调自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

4.实验设备:准备空调自控系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及调试.

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及调试.

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及调试尹海蛟空调的硬件电路只是起到支持作用。

因为作为自动化控制的大部分功能,只能采取软件程序来实现,而且软件程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它既经济又灵活方便,而且易于模块化和标准化。

同时,软件程序所占用的空间和时间相对来说比硬件电路的开销要小得多。

同时,与硬件不同,软件有不致磨损、复制容易、易于更新或改造等特点,但由于它所要处理的问题往往远较硬件复杂,因而软件的设计、开发、调试及维护往往要花费巨大的经历及时间。

但相比之下,这些代价所取得的功能远优于仅依靠硬件电路所实现的功能。

1.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软件程序设计思想在硬件电路设计好以后,软件设计则是最重要的一个设计部分,由于空调自动控制的大部分智能化功能都是软件来完成,这样就使得硬件电路设计的简化和成本低可以得到实现。

然而,8051单片机采用的是与其物理地址联系非常紧密地汇编语言来进行编程的。

我们知道汇编语言相对于高级语言而言,它的速度是比较快的,而且它的指令代码也非常简单,但前提是编程人员要对8051单片机内部硬件电路非常熟悉。

这对编程人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在进行软件编程时,我们仍然要采用结构化模块方式编程,从而可以把一些非常大的程序逐步分解为几个小程序,这对于编程人员非常重要的。

对于本课题而言,由于它最终要设计成样机形式。

因此,我们就得对整机进行监控,这个监控程序中应包括各种芯片的初始化程序、自诊断程序及许多中断子程序等事实上,在对空调器上电后,它应在单片机的控制下自动转入监控程序的执行。

我们在编制时把监控程序作为本机的主程序来进行工作。

任何故障都会从监控程序的执行中得到响应,而且任何故障给予的响应方式和代码不同,因此这很方便的可以查找到该故障部位。

显然,这只对硬件电路的故障有效。

对于软件程序的执行故障,我们目前只能通过软件程序的调试安装及仿真来判别它是否正常运行。

因为单片机毕竟不是微机或上位机。

它所能容纳的程序能力也是有限的。

空调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

空调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内容设计一空调房间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准确测量房间温度,并根据设定温度进行有效控制。

空调设计变频空调制冷(热)量与压缩机转速有关,通过控制压缩机转速频率来控制所需热量。

空调模型相当于一个积分环节与一个惯性环节的串联。

房间模型主要考虑室内外温度干扰与散热片热量共同作用于具有初始温度房间,经空气导热延迟,简化为具有大延迟的一阶惯性环节。

设房间热惯性时间常数Ty=450,空气导热延迟τ=35,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进行控制。

设计步骤一、总体方案设计二、控制系统的建模和数字控制器设计三、硬件的设计和实现1. 选择计算机机型(采用51内核的单片机);2. 设计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外围电路(EPROM、RAM、I/O端口、键盘、显示接口电路等);3. 设计输入信号接口电路;4. 设计信号输出控制电路;5. 设计串行通讯接口。

6. 其它相关电路的设计或方案(电源、通信等)四、软件设计7. 分配系统资源,编写系统初始化和主程序模块框图;8. 编写A/D转换和位置检测子程序框图;编写控制程序和D/A转换控制子程序模块框图;10. 其它程序模块(显示与键盘等处理程序) 框图。

五、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绘制完整的系统电路图(A3幅面)。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正好顺应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目前市场上智能化产品琳琅满目,但是百变不离其宗,自动化技术是其核心技术。

本设计通过温度传感器感知室内温度,经过特定算法处理达到控制室内温度的目的。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控制、传感器、温度AbstractsAs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develop quickly,human beings set a higher standard for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Automation technology frees people from heavy manual work,which meets our need.Nowadays,varied intelligent products are available in stores.They have one common ground that their core technologies are automation.This design controls the temperature after dealing with the data which the temperatrue sensor detects with a specific algorithm.Key words : automation technology、control、sensor、temperature目录1 设计目的分析 (1)2 设计方案 (1)2.1系统基本方案 (1)2.2方案论证 (2)3硬件设计部分 (2)3.1空调工作状态 (2)3.2电路设计 (3)3.2.1温度设置电路 (3)3.2.2温度显示电路 (4)3.2.3电动机驱动电路 (4)3.3整体电路图 (5)4软件设计部分 (5)4.1系统传递函数 (5)4.2软件流程图 (7)4.3程序代码 (8)5心得体会 (8)参考文献 (9)附录 (10)空调控制系统设计1 设计目的分析基于单片机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工程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此后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雅士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指南

雅士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指南

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指南1.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基本类型(1)空调系统的控制要求空调的用户或工艺条件不同,空调系统的控制要求也往往不同,但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1)空调机组的起停控制和安全保护2)空调房间温度(或回风温度、或送风温度)的自动控制3)独立空调系统的温湿度(室内、回风或送风)控制4)区域内多个空调系统的集中管理与控制(集散式控制或分布式控制)5)其它控制要求,如风量控制(变风量或定风量)、压差控制(过滤器压差、洁净室正压或负压、缺风保护等)等在以上几种情况中,第5)类控制要求一般不会独立提出,一般伴随第2)~4)几种情况同时出现.第1)种控制要求独立提出时,严格意义上不属于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范畴,应该归于低压配电系统更为贴切.在目前国内的空调自动控制类项目实施中,大部分按照目前的专业分工情况,对强弱电分柜制作和安装,即由独立的起动控制柜(配电箱)负责空调机组的起停控制和安全保护,弱电控制器及其相关部件则集成于另一个独立的弱电控制柜中.在雅士的标准中,我们倾向于强弱电一体的集成方案,即将空调机组的起停控制单元与弱电控制单元集成于同一个控制柜中,可有效减少外部接线,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当然,采用强弱电一体的方案时,必须消除强电部分对弱电部分的电磁干扰.(2)空调自动控制设备系统的基本类型按照空调设备系统前述的不同控制要求,就有了以下几类典型的空调自动控制设备系统:1)起动控制柜(配电箱)ASP起动控制柜内集成了设备的供电控制回路(主回路)和保护控制回路(二次回路),其主要功能有二:手动或自动通断设备的供电电源,以控制设备的起停;提供过载、欠压、失压、缺相、短路等多种保护功能,保证受控设备及供电系统的安全。

2)智能型空调控制柜(ASCP)智能型空调控制柜是集成了空调机组起动控制单元和单回路DDC控制器的控制柜.智能型空调控制柜一般用于单台空调机组的起停控制和温度(或湿度)的单回路控制。

智能型空调控制柜必须配套必要的附件或配合其它的控制对象,才能完成其单回路控制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指南1.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基本类型(1)空调系统的控制要求空调的用户或工艺条件不同,空调系统的控制要求也往往不同,但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1)空调机组的起停控制和安全保护2)空调房间温度(或回风温度、或送风温度)的自动控制3)独立空调系统的温湿度(室内、回风或送风)控制4)区域内多个空调系统的集中管理与控制(集散式控制或分布式控制)5)其它控制要求,如风量控制(变风量或定风量)、压差控制(过滤器压差、洁净室正压或负压、缺风保护等)等在以上几种情况中,第5)类控制要求一般不会独立提出,一般伴随第2)~4)几种情况同时出现。

第1)种控制要求独立提出时,严格意义上不属于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范畴,应该归于低压配电系统更为贴切。

在目前国内的空调自动控制类项目实施中,大部分按照目前的专业分工情况,对强弱电分柜制作和安装,即由独立的起动控制柜(配电箱)负责空调机组的起停控制和安全保护,弱电控制器及其相关部件则集成于另一个独立的弱电控制柜中。

在雅士的标准中,我们倾向于强弱电一体的集成方案,即将空调机组的起停控制单元与弱电控制单元集成于同一个控制柜中,可有效减少外部接线,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当然,采用强弱电一体的方案时,必须消除强电部分对弱电部分的电磁干扰。

(2)空调自动控制设备系统的基本类型按照空调设备系统前述的不同控制要求,就有了以下几类典型的空调自动控制设备系统:1)起动控制柜(配电箱)ASP起动控制柜内集成了设备的供电控制回路(主回路)和保护控制回路(二次回路),其主要功能有二:手动或自动通断设备的供电电源,以控制设备的起停;提供过载、欠压、失压、缺相、短路等多种保护功能,保证受控设备及供电系统的安全。

2)智能型空调控制柜(ASCP)智能型空调控制柜是集成了空调机组起动控制单元和单回路DDC控制器的控制柜。

智能型空调控制柜一般用于单台空调机组的起停控制和温度(或湿度)的单回路控制。

智能型空调控制柜必须配套必要的附件或配合其它的控制对象,才能完成其单回路控制功能。

常见的配套附件有温度传感器、电动(水)阀及执行器、电动风阀等;常见的其它控制对象有电加热器、电极或电热式加湿器、单元式空调机组的压缩机。

3)单机多回路空调自动控制系统(SCS)我们将采用1个CPU控制(一个或多个空调系统的)两个以上回路的控制模式,称为单机多回路控制系统(SCS)。

在该系统中,每个系统只有一台微型计算机(如DDC或PLC),不设分站。

两个独立的SCS系统中之间,没有通讯要求。

我们在工程上遇到的无中央站的恒温恒湿控制系统,都属于单机多回路控制系统(SCS)。

单机多回路控制系统(SCS)由现场控制机(ACU)及外围设备组成。

现场控制机可以是强弱电一体的集成式柜机,也可以是单一的弱电柜机。

SCS中的外围设备包括传感器和电动执行机构两大类。

4)集散式空调自动控制系统(DCS或TDS)对于空调设备有集中管理要求的项目或空调作为BAS系统之子系统的项目,一般设计为集散式空调自动控制系统(DCS或TDS),即所谓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控制系统。

一个完整的集散式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由一个中央管理工作站(AMS)、多个现场控制机(ACU,也称分站)及若干套外围设备组成。

在DCS系统中,各现场控制机(ACU,也称分站)承担相应空调系统的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实时性强的控制和调节功能;中央管理工作站(AMS)承担系统数据管理、控制方案指导、历史数据存储及远程操控等功能。

2.空调机组起动控制柜2.1.规格说明根据起动方式不同,起动控制柜有多种类型,常用的有以下四种:a.直接起动:通过交流接触器直接接通电源(全电压起动)。

b.星-三角起动:电机起动时,定子绕组接为Y形,起动后在预定时间转为△形(降压起动)。

c.软起动:控制供电电压按预定函数关系,从零逐渐爬升至额定电压,在转换为全电压运行。

d.变频起动:控制供电电源频率,使之跟随设定的积分时间加速提升,直至达到全电压运行。

起动控制柜型号的表示方法:2.2.功能说明起动控制柜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控制空调机组的起停,二是电气设备的安全保护。

起动方式不同,其工作原理和功能设置也有所不同,表1为几种常用起动控制柜的原理及功能比较表。

表1. 几种起动控制柜之比较手动起停;受控起停;运行、电源、故障指示;过载保护;消防连锁。

手动起停;受控起停;运行、电源、故障指示;过载保护;消防连锁。

手动起停;受控起停;运行、电源、故障指示;过载保护;消防连锁;旁路切换。

手动设定起停;受控起停;运行、电源、故障指示;过流、过压、欠压、过载、缺相等保护起动及运行数据记录。

注:[1] P≤7.5Kw为雅士企业标准。

理论上,只要电机功率不超过其供电变压器容量的5%,都可采用直接起动方式;[2] 11≤P≤55Kw也是雅士企业标准。

理论上,4KW以上的运转时定子绕组为△形接法的小容量电机,都可采用Y-△起动方式。

2.3.设计文件起动控制柜一般应按标准产品设计和生产,其设计文件也应标准化。

这些文件包括设计输入文件、设计输出文件和报价文件。

2.3.1.设计输入文件作为设备设计和选型的依据,起动控制柜的设计输入文件应至少包括:(1)用户的需求资料。

这些资料一般包含在订货合同或技术附件中,其中包括:要控制的设备功率,要求的起动方式等;(2)与起动控制柜相关的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包括:(3)与起动控制柜有关的企业标准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2.3.2.设计输出文件每一种类型的起动控制柜都有一套标准的并受控的设计输出文件,其中包括:(韩志军)(1)电气原理图(2)控制柜接线图(3)控制柜底板布置图(4)控制柜箱体外形图(5)材料明细表2.3.3.报价文件起动控制柜的报价输出文件应包括:(1)报价2.4.标准价格的使用方法3.智能型空调控制柜3.1.规格说明智能型空调控制柜是集成了空调机组起动控制单元和单回路DDC控制器的控制柜,只需配套一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电动执行机构(电动水阀或风阀等,一般作为附件),即可实现空调机组起停控制及温度控制。

根据所用控制器类型不同,智能型空调控制柜分为多种类型和规格:3.2.功能说明3.3.设计文件3.3.1.设计输入文件3.3.2.设计输出文件3.3.3.报价文件3.4.标准价格的使用方法4.单机多回路控制系统(SCS)4.1.系统构成单机多回路控制系统(SCS)由现场控制机(ACU)及外围设备构成。

现场控制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强弱电一体集成的4.2.控制器选型4.3.控制方案说明4.4.设计文件4.4.1.设计输入文件4.4.2.设计输出文件4.4.3.报价文件4.5.标准报价及其使用方法5.集散式空调自动控制系统(DCS)5.1.系统构成单机多回路控制系统(SCS)由现场控制机(ACU)及外围设备构成。

现场控制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强弱电一体集成的5.2.控制器选型5.3.控制方案说明5.4.设计文件5.4.1.设计输入文件5.4.2.设计输出文件5.4.3.报价文件5.5.标准报价及其使用方法6.1.单机多回路控制系统(SCS)1.1.系统定义我们将采用1个CPU控制(一个或多个空调系统的)两个以上回路的控制模式,称为单机多回路控制系统(SCS)。

在该系统中,每个系统只有一台微型计算机(如DDC或PLC),不设分站。

两个独立的SCS系统中之间,没有通讯要求。

我们在工程上遇到的无中央站的恒温恒湿控制系统,都属于单机多回路控制系统(SCS)。

1.2.系统构成单机多回路控制系统(SCS)由现场控制机(ACU)及外围设备构成。

现场控制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强弱电一体集成的1.3.控制器选型1.4.控制方案1.5.设计输出文件1.6.报价方法2.集散式空调自动控制系统(DCS)2.1.系统定义2.2.系统结构2.3.控制器选型2.4.控制方案2.5.设计输出文件2.6.报价方法5)智能(温控)型空调控制柜6)独立式空调自动控制系统(ACS)7)集散式空调自动控制系统(DCS)一个完整的空调自动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控制柜(箱)及外围设备两部分。

控制柜(箱)用以集成空调机组之起动控制单元及弱电控制单元之控制器及其人机界面;外围设备包括同一控制系统所需配套的传感器、开关、电动阀门及其执行器。

及其配套服务工作1)控制柜(箱)根据功能分类,控制柜(箱)可以分为:①起动控制柜按照起动方式不同,常采用以下三种类型的起动控制柜:e.直接起动:f.星-三角起动:g.软起动:h.变频起动:②变风量控制柜按控制原理不同,常采用的变风量控制柜分为以下三类:a.变频型变风量控制柜b.调压型变风量控制柜c.节流型变风量控制柜。

根据控制方式不同,以上三种变风量控制柜又可分为智能型(自主型)和标准型(手动型或被动型)。

表2. 几种智能型变风量控制柜之比较机组起停控制与保护(同变频起动柜)自动变频变风量控制温度设定与指示机组起停控制与保护(同直接起动控制柜)自动调压变风量控制温度设定与指示机组起停控制与保护(同直接起动或星-三角起动柜)风阀开度自动调节变风量控制温度设定与指示箱体(壁挂或落地)变频器温度传感器(附件)箱体(壁挂或落地)起动控制单元(直接起动或星-三角起动)可控硅调速器单回路箱体(壁挂或落地)起动控制单元(直接起动或星-三角起动)单回路DDC控制器温度传感DDC控制器温度传感器(附件)器(附件)风阀执行器(附件)节能效果显著工作稳定性高初投资较高节能效果一般工作稳定性较差初投资适中节能效果较差工作稳定性较高初投资较小表3. 几种标准型变风量控制柜之比较机组起停控制与保护(同变频起动柜)手动变频或接受外部信号进行风量调整或变风量控制机组起停控制与保护(同直接起动控制柜)手动变频或接受外部信号进行风量调整或变风量控制机组起停控制与保护(同直接起动或星-三角起动柜)手动设定调节风阀开度,实现风量调整箱体(壁挂或落地)变频器箱体(壁挂或落地)起动控制单元(直接起动)可控硅调速控制器箱体(壁挂或落地)起动控制单元(直接起动或星-三角起动)调节电位器风阀执行器(附件)节能效果显著工作稳定性高初投资较高节能效果一般工作稳定性较差初投资适中节能效果较差工作稳定性较高初投资较小变风量空压力渐变雅可比迭代法的MATLAB 程序:页脚内容11 条件 调系统之AHU 机组控制;压力渐变型空调机组之定风量控制;多工况转换运行之机组控制;小型直联传动型机组之风量控制。

7.5KW 以下)机组的以下控制: 压力渐变型空调机组之定风量控制; 多工况转换运行之机组控制; 小型直联传动型机组之风量控制。

型空调机组之定风量控制; 中小型直联传动型机组之风量调整。

③智能型温度控制柜④智能型恒温恒湿控制柜按控制器类型分类,智能型控制柜(箱)又可以分为DDC 智能型和PLC 智能型两大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