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笔记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1.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人的心理基础分为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其中的自然属性指的是由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进而形成一个人的中枢系统;其中的社会基础指的是社会属性,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社会影响决定着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属性影响和制约着自然属性。
答案要点:心理构成包括三部分内容:动力系统、指向系统和特征系统,动力系统和指向系统属于个性倾向性特征,特征系统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个人的动机、需要、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内容;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
气质的概念与类型及各类气质的行为特征。
能力的概念和能力差异与类型。
性格的概念、性格差异与类型。
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的不同,其次是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2.如何评价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某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某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1、\经济人\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是20世纪初个人主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2、\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以便促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3、\经济\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答案要点:“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某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
管理心理学 笔记 (2012年10月9日)
管理心里学笔记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与意义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一、关于组织管理核心的基本观点1、人是组织的主体,要靠人来实现组织目标;2、科学技术越发展,就越要重视人的因素;3、在组织中要建立已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二、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1、研究组织中人-----人系统;2、研究组织中人的心里因素;3、研究组织中的内环境系统。
第二节管理心里学的任务一、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二、研究个体心里与管理三、研究群体心里与管理四、研究领导心里与管理五、研究组织心里与管理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以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行为,并通过对外在的分析去推测人们的心里状态。
优点:目的明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取得一套系统的材料,在心理学研究汇总广泛应用。
缺点:用这种方法取得的材料比较肤浅,研究中期过长,最好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2、谈话法:研究者通过与他人个别交谈,采用人际口传信息沟通的途径来探索他人心里状态的研究方法。
根据谈话的目的不同分为:通用谈话法专题谈话法优点:简单易行,可以及时获得第一手材料。
缺点:面对面谈话增加心里负担,使人产生防御心理,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谈话技巧。
3、实验法:研究者在认为的、严格控制的环境中,通过有效的因素变化来分析被试心里现象的研究方法。
①实验室实验:在具有特殊设备的实验室内进行实验。
优点:实验条件控制严格,程序设计科学,记录系统完善,主试有诱发反应的主动权。
缺点:具有很大的认为性,往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实验所得的结果很难在实际中应用。
②现场实验:在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实验。
优点:研究目的明确,研究条件严格,可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
缺点:费时费力,成本较高。
4、问卷法:运用经严格设计的量表对大量被试者进行纸笔式调查研究的方法。
常用的问卷形式:①选择法:要求被试者从诸多的可供选择方案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方案的问卷形式。
②是否法:要求被试者对问卷中提出的每个问题,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进行“是”或“否”的简单选择的问卷形式。
管理心理学笔记,绝对考点!
管理心理学笔记,绝对考点!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1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管理心理学是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原则、方法,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管理过程:生存过程(技术管理):物质资料、设备、技术、劳力等社会过程(心理管理):管理制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之间管理心理学主演研究管理过程中的社会过程,即心理管理。
2、与管理心理学相近的学科名称工业社会心理学(闵斯特伯格)、组织心理学(薛恩)、组织行为学(卢盛忠)二、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是多门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是管理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交叉。
2、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人性假设与管理A、经纪人假设与x理论B、社会人假设与人群关系理论C、自我实现人假设与Y理论D、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E、全面自由发展人假设与Z理论F、自我超越人假设与学习型组织理论2、个体心理行为与管理A、个性与管理(能力、气质、性格与管理)B、社会知觉理论与管理C、需要动机与管理(激励理论)50分D、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与管理3、群体心理与管理A、群体规模与规范B、群体决策与群体凝聚力C、群体中的人际关系D、群体的沟通与冲突4、组织心理与管理:组织与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一、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联系性原则二、研究的方法1、观察发2、谈话法3、实验法4、问卷法5、测验法6、个案法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管理学基础一、古典管理理论对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影响1、科学管理理论A、该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管理学家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1911年著有《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选择B:泰勒的成长过程:学徒—工人—领班—车间工长—车间主任—总机械师—总工程师C:泰勒的实验:搬铁块—时间动作分析实验D、泰勒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劳动定额制工时定额制计件工资制工作流程图等E、泰勒科学管理四原则a、劳动要有科学的方法以代替仅凭经验的方法b、对员工要进行挑选、教育和训练c、管理者要真心的与员工们合作d、管理者要与工人有严格的责任分工F、与泰勒同时代科学管理的代表人物:甘地—计划图表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分析研究2、计划管理理论A、代表人物:法国亨利.法约尔。
管理心理学笔记参考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一、管理和管理学(一)管理:1、定义:管理是个人或组织为了实现目标,提高自身的效率所进行的活动。
又:管理是管理者应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来配置和使用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例析:美国著名汽车制造商福特的用人之道;美国柯达公司的用人之道。
其含义:(1)管理的主体,既包括企业或组织,也包括个体的自我管理。
(2)管理的客体也是丰富多彩的,既包括个体心理的自我控制与调节,也包括个体和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知识、信息、时间等有形和无形资源。
其中人是管理的最主要对象,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核心,时间(速度)是最特殊的管理。
(3)管理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是有限资源与相互竞争的多目标之间的矛盾。
(4)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它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过程。
(5)管理的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预测和激励等。
2、定义(狭义):指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即对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运动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调节、预测和激励等3、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
(二)管理学1、定义:研究管理过程中一般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讨论管理中一些共同的、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管理的一般性质,管理基本原则和方法,管理职能与过程等。
(又: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管理过程)的普通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和艺术)。
2、特点:综合性、一般性、模糊性、实践性。
二、管理心理学1、发展历程:工业心理学(1912年,闵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工业社会心理学(1933年,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管理心理学(1958年,黎维特《管理心理学》)。
2、定义: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规律,使个人或组织提高效率的一门科学。
又:《社会心理学词典》:是二十世纪3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应用心理学。
它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现代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个体到群体的心理活动出发,研究人们需要、动机、行为的产生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的一门综合学科。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1、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管理心理学是未来管理学科的核心内容(2)管理心理学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完善(3)管理心理学有助于企业和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增进经济效益2、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启发“经济人”假设基本观点:(1)大多数人天性懒惰,不喜欢工作,并尽可能的逃避工作(2)由于大多数人不喜欢工作,必须对其施以强迫、控制、甚至是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其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
(3)大多数人天性缺乏进取心,不愿意承担风险,并甘愿接受人的领导,接受指挥。
(4)人天性习惯于明哲保身,反对变革,把自身的安全看的高于一切(5)人缺乏理性,易受外界影响作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启示(1)以“任务管理”为重点(2)“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即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方法(3)少数人参与管理“社会人”假设基本观点(1)人们所受到的最主要的激励不是来源于金钱,而是来源于人的全部社会需要的满足,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和成就等(2)人们从工作中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找乐趣和意义(3)人在所处群体的社会力量中所受的影响,比管理中的激励和控制对他的影响更大(4)工人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启示:(1)管理者除了应该注意工作,完成生产任务外,更应该注意关心人,满足人在从事某项工作的各种社会需要(2)管理者不应只注意计划、组织和控制等,而应该更重视员工的人际关系,培养和形成他们的归属关和整体感(3)管理者应该重视团体对个人的影响和团体的奖惩制度,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4)管理者不应局限于自上而下的活动方面,而应在上级和下级之间起到联络员的作用(5)让员工参与管理满足其社会性需要“自我实现人”假设(1)人们总是勤奋的,人们乐于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2)人们对于自己参与的目标,能够实现自我知道与自我控制,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3)人们投身于组织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成就感(4)人们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但能接受而且追求责任(5)人们大多有解决问题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1)管理重点的改变,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2)管理职能的改变,工作的设计师和服务者(3)奖励方式的改变,主张内在的激励来满足人的成就需要(4)管理制度的改变,保证员工充分变现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的制度“复杂人”假设(1)人的需要是丰富而复杂的(2)人们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变化,因此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4)不同的工作单位会产生不同的需要(5)没有一套适用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人烦人普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启发: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千篇一律3、气质、性格、能力在管理中的应用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1)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2)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一个人的高低(3)气质类型对工作的性质和效率以及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影响(4)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员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绝对性(5)在人员优化组合上要注意气质类型的互补性(6)在人员培训时要注意气质类型的顺应性性格在管理中的应用:(1)了解员工的性格(2)不同性格的人任命不同工作(3)组织团队时,要注重将不同性格的人组合一起能力在管理中的应用:(1)做到人尽其才(2)在招聘员工时注意工作对能力的阔限性避免能力过高火过低(3)在优化组合时,注意员工能力的互补性4、性格的概念: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以及在这种态度的支配下习惯的行为方式5、能力的概念: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的所具备的心理特征6、气质的概念:是一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变现为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强度及稳定性7、知觉:当前的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对此食物的整体反应8、感觉:是人脑对于当前客观事物个别性的直接反应9、感觉与知觉的差别(1)知觉是对整体事物的反应(2)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在感觉上进一步深化直觉是在感觉上形成的10、社会知觉:即个人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管理心理学》小抄笔记
管理心理学笔记前言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范围个性心理、群体心理、领导行为、组织心理二.学习其意义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5.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三.学科基础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四.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心理测试法、个案法关于人性的假设1.管理者对人有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2.1956年,雪恩、沙因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将人性假设归纳为四种: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3.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运用几种对人性的假设来研究人性与组织管理的关系1)尽管人们的需要时改善生活状况,但人们不仅仅是为谋生和金钱而工作2)多数人对组织任务极其管理方式的最初态度,总是从能否满足自己需要而做出反应的,但,这个态度是可以通过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采取适当措施和教育来改变3)我国,各级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从长远来看是一致的,但近期也可能不完全一致,为此组织和个人双方都应该努力,使组织目标中能包含更多的个人利益,从而调动人们积极性,提高功效,增加满意度4)管理方法因人而异,因任务而异,主管人员应努力创造条件,合理安排分工,使更多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得到内在满足5)管理人员和工人关系应当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关系,不管使用哪种方式,都应该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应说明教育、发扬民主、适当参与、启发自觉、提倡自治。
个体的认知心理与管理一.知觉的概念及知觉研究的管理学意义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2.知觉从感觉开始,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3.人们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而不是现实本身为基础的,对于同一知觉对象,不同个体的知觉可能会有差异二.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兴趣与爱好、需要和动机2.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情景因素;对象的组合四.知觉的分类1.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知觉包括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3.管理心理学中将知觉分为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五.社会知觉的内容1.概念: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群体,群体对个人及个人间、群体间的知觉2.分类!)对人的知觉:以貌取人2)人际知觉:人与人间关系的知觉,有明显感情因素3)角色知觉: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4)自我知觉:人贵有自知之明六.知觉错误(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包括对物的错觉及对人的错觉(社会知觉偏见P109)1.第一印象(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因某人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地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3.近因效应:由交往对象的最近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即最近印象4.刻板印象: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种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5.投射效应:以己度人,把自身情感、意志等强加到别人身上六.要学会自我暴露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审查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来达到预期目的个性差异与管理一.性格与管理1.机能类型说(理智型、情绪性、意志型)2.向性说3。
管理心理学笔记
一、人性假设(X理论)(一)经济人假设1.背景“经济人”也叫“唯利人”或“实利人”。
这种假设起源于边沁的享乐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
它认为人的行为在于经济诱因,都是为了追求自身最大利益。
2.基本观点①多数人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②多数人缺乏雄心壮志,希望依赖他人,不愿承担责任③多数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组织目标④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制变革⑤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3.管理策略(泰勒制的“胡萝卜加大棒”)①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方面。
②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
③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
④在激励约束上,主要“重奖重罚”。
4.评价贡献⑴理论开辟了对管理进行研究的先河⑵方法上开辟了管理法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⑶实践上推动了科学管理法的广泛应用局限⑴“工具人”发展到“经济人”,把利益作为唯一动机⑵把人当成机器的一部分,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⑶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了起来(二)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1.背景自我实现人也叫自动人,这种人性假设是由马斯洛和麦格雷戈提出来的,麦克雷戈称为Y 理论:人并无好逸恶劳的本性,人的潜力要充分表现出来,才能发挥出来,人才能感到最大的满足。
工作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和手段。
2.基本观点①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如果环境条件有利,人们工作如休息和娱乐一样自然②员工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以完成组织的目标。
③人对目标的承诺就是对其成就的一种奖赏,奖赏可以来自内部,或者外部。
④适当条件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某种职责,而且还会主动寻求职责⑤大多数人都蕴含着巨大潜力,如发明力和想象力,但只有少部分得到了发挥与利用。
3.管理策略①管理者的重点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
②管理者的职能是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发展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③激励方式应从外在激励改为内部激励,如工作挑战性,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要。
管理心理学 读书笔记
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第一篇管理单元:对人类个体的研究1.1 许多心理目标都不同于生理目标,它们是无限定的,非具体的。
人摄取了一定量的食物之后,便暂时消除了饥饿感;可是,人在赢得了某种程度的声望后,却不一定会感到满足。
名誉及心理目标看起来是朝生幕死而又没有止境的。
人的心理目标永远也不会得到穆族,故此,原因和动机也就永远不会消失。
P81.2 匮乏模式:它们总是感动坐卧不安、心绪不宁,却又书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们大多数人都时常会有这种体验,感到受到某种内在的压力,而又无法找出消除这种紧张感的具体目标。
P91.3 人类最终都在追求一种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
P91.4 成长动机:人的本性就是追求更多的东西,不管他是否满足。
人即使充足、舒适,也不会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1.5 如果习惯意味着无原因或无目的的重复行为,那么,无论是成长模式还是匮乏模式都在习惯概念上楼又大量余地。
如果习惯一词在此适用,那它就应是指试图满足某些特殊需求的特殊方式。
1.6 我们对他人心理需求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他人性格的判断1.7 极端的依赖,作为一种手段,会激发出其他的需要。
如果依赖得到了维持现有需求的程度,而这些需求又是一个人无法单独得到满足的,那么人的感觉就很可能是积极的、友善的、充满琴情的、具有保护性的、感谢的,而且他又会随之产生强烈的社会需求。
如果依赖不但不能满足现存的需求,反而起到了阻碍作用,那么人就很可能产生愤怒和敌意的感情,且就会更急迫的希望独立自主,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
1.8 美国妇女存在着极大的“成功恐惧”。
主要原因是由于有抱负的妇女不是对自己的成功持疑心态度,就是唯恐成功会使自己的变得不像女性,会使自己与男性出现危机。
其次,人们认为,由于妇女受传统的社会化的影响,总是想取得替代性的成就,而不是直接的成就,也就是说,妇女被灌输的是如何通过利用与他人的关系(通过赞助他人或控制他人)来干事情,而不是直接作用于这个世界。
管理学心理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管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融合了管理学和心理学两大学科的知识,旨在通过心理学原理来指导组织管理实践,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员工成长。
以下是一些关于管理学心理学的笔记摘抄,供大家参考。
二、个体心理与行为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管理者应关注员工的这些需求,以满足其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摘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管理者应关注员工的这些需求,以满足其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2.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和不满意度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包括工作环境、工资、人际关系等,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成就、认可、成长机会等。
管理者应关注激励因素,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
摘抄: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和不满意度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管理者应关注激励因素,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
3. 群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主要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以下是一些关于群体心理与行为的摘抄:(1)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管理者应引导和塑造良好的群体规范。
摘抄: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管理者应引导和塑造良好的群体规范。
(2)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和依恋的程度,高凝聚力的群体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摘抄: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和依恋的程度,高凝聚力的群体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指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使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服从群体的要求。
管理者应关注群体压力,避免其负面影响。
摘抄:群体压力是指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使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服从群体的要求。
管理者应关注群体压力,避免其负面影响。
三、组织心理与行为1.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
管理心理学笔记
二、什么是管理心理学(一)概念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企业中的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人际关系以及人的积极性,借以解释、预测和激励企业中人的行为,以达到提高工效为目的的综合性科学。
1.性质:是一门综合交叉科学2.对象:研究企业中的人以及人与人3.目的:在掌握企业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工作的和生产的最佳效益.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研究对象(1) 企业中个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激励(2) 企业中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激励(3) 企业中组织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激励2。
管理心理学对人研究的视角的变化•(1)要素研究阶段–限于将劳动者视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要素。
泰勒的科学管理机器的附属人的尊严、人的独特价值、人的潜能、人的创造力均无从谈起,人在管理者眼中不过是为钱所困的人。
•(2)行为研究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开始认识到是劳动者的行为在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
通过研究,他们发现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又取决于需要,但人的需要是极为复杂的,经济需要仅仅只是人的需要之一。
没有将人的意识、情感等心理活动纳人研究视野。
•(3)主体研究阶段–将人视为管理的主体,将人的创造力作为经济最重要的推动力,自始至终以人为本,通过挖掘人的创造力来求得经济的蓬勃发展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人的认识的一个巨大的飞跃,这一飞跃是由于美国经济在20世纪后十年令人吃惊地高速增长而得以全面确立的。
• 3. 理解(1) 从管理的内涵上看群体性\目的性\共同性(2)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①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②科学技术越发展,管理中人的因素越重要③人永远是而且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3) 企业成败的评价指标应该是职工的心理评价①方向感②信任感③成就感④温暖感⑤舒适感⑥实惠感(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企业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管理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入门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工作组织中人的心理现象(为提升工作组织“人的管理”工作的绩效)二、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了解组织背景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2.提升组织管理者个人和整体的职业素质与工作绩效。
3.培养新型管理队伍和新型员工。
三、学习管理心理学应逐步确立的几种认识(一)成事在人(二)组织即人(三)心理因素是生产力(四)人性有善有恶(五)环境很重要(六)组织要追求心理绩效(七)组织和员工要双赢(八)组织要不断向善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发生发展一、20世纪初,工业心理学出现(开端)1.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工厂出现, 工厂管理的重心是不断提高产量和节约成本,为资本家赚取更多利润, 工厂管理简单、粗暴、血腥,工人沦为工业奴隶。
2.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3.1886年5月1日,芝加哥二十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大罢工, 工厂管理亟待改善。
4.雨果·闵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1863-1916),工业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家应为工厂提高生产效率服务5.20世纪初的工业心理学:内容:工作分析:了解工作对人的要求;设计心理测量表,用于选拔和培训工人;疲劳研究;工作条件优化,保障最佳效率二、30年代,人际关系理论提出(雏形)(一)梅约Elton Mayo(1880-1949)与霍桑实验内容:第一阶段(1924-1925年):照明实验第二阶段(1927-1932年) :梅约小组福利实验// 访谈实验// 群体实验群体实验中非正式群体主要特征:1.自发形成,关系亲密,排外2.拥有不成文的规范,不得违背3.拥有富有权威的领袖4.影响力巨大,甚至超越正式群体。
(二)梅约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中提出“人际关系理论”1.主要思想:(1) 工人是群体中的一员,是追求人际和谐、社会归属的社会人(social man),不是唯利是图的经济人(economic man)。
管理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ABC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公开发表,使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诞生。
一、管理心理学是什么?1、你从工作中能够得到什么?a)正面i.劳动报酬ii.通过工作发展自己的能力,获得个人满足感、自信和成就感。
iii.工作赋予一种身份和地位,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获得有益的社会经验,创造与不同背景的人建立关系的机会,满足被尊重和认可的需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b)负面i.单调乏味的工作任务可能损害你的心理健康ii.高危险性和高挑战的工作任务可能会使你产生压力和情绪焦虑2、对管理者而言,管理心理学意味着什么?a)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门科学b)能够帮助组织有效地选拔和激励员工,从而改善组织效率c)管理心理学关于离职问题的研究和知识可以帮助管理减少这样的损失d)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高满意能够促进工作士气和雇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并减少雇员流失、缺勤和事故等问题3、管理心理学家能做什么?二、管理心理学研究什么、如何研究?1、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a)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的研究b)组织中的个体-员工的心理与行为c)领导与沟通d)营造激励性的组织环境e)来自文化的挑战2、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实验法b)问卷调查法c)定性研究i.观察法ii.访谈法iii.个案研究法三、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面临的挑战2、管理心理学家面临的挑战a)随着社会需求增多,心理学市场呈现无序混乱、理论乱用的现状。
第二章管理中的人性观-是善,还是恶一、人性是什么?二、西方管理中的人性观1、“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a)“经济人”假设i.“经济人”假设是从经济学角度来探求和满足人进行管理和劳动的最主要动机的管理理论。
ii.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人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iii.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下,人是被动的受组织的操纵、激发和控制而工作的iv.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必须加以防范,以免干扰了人们对自己利害的理性权衡v.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情感b)X理论(麦克雷戈)i.大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是尽量地逃避工作ii.多数人是没有雄心大志的,不愿意负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批评iii.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管理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必须采取强制的,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工作iv.多数人干活是为了满足自己生理的和安全的需要,因些,只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v.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大多数人具有上述特性,属被管理者,少数人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服感情冲动而成为管理者c)特点i.实行的是任务管理ii.管理只是少数管理者的事,与广大职工无关,不允许工人参加管理,强调工人只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接受管理,拼命工作。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节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治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别心理:处在组织治理过程中的小我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感化互相阻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籄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治理心理学与相干学科的关系。
1、治理心理学与通俗心理学。
通俗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样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畴包含: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治理心理学与通俗心理学的接洽与差别。
①治理心理学要应用通俗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样规律,并使之在治理活动中具体化,明白得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俗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常识都邑在治理中发挥感化。
②通俗心理学与治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差不多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治理心理学以通俗心理学为差不多,并在此差不多上研究治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专门规律。
2、治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eB5 4接洽与差别①治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械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械、情形互相感化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治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互相感化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工程心理学的成长偏素来看,必定涉及治理心理学的研究,治理心理学也须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偿。
3、治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接洽与差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产生互相感化的情形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重要包含:1、小我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阻碍2、群体心理活动对小我心理活动的阻碍3、小我与小我之间心理活动的互相感化、互相阻碍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互相感化、互相阻碍这些内容在企业治理范畴中的具体化也确实是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的常识在企事业治理中的应用也确实是治理心理学的全然内容。
管理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管理的定义模式——“人——人——工作”。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A:个体心理B:群体心理C:组织心理2.※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两者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2.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3.人的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
4.人的个性:“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四、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1.管理包括两个部分:“物和人”<1>物的管理是指对“劳动工具、对象和过程”的管理。
<2>人的管理是指对“人的行为的管理”。
<3>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
2.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1>个人心理活动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
<2>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
<3>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影响。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1>管理心理学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行为因素”。
<2>心理是行为的内在形式;而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注:管理心理学也可称为“组织管理心理学”,它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
一、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也叫理论背景)1.心理技术学名称——由德国心理学家“斯腾”在1903年提出的,而对其进行研究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闵斯脱博格”在1912出版《心理学和工业生产率》一书。
在这本书中他论述了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工人等问题。
管理心理学 笔记重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普通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知识都会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②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①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主要包括:1、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2、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3、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些内容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管理心理学笔记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第一节管理与心理一、管理的概述(一)管理的概念管理从起源来看,它与人类的劳动、群体活动、社会活动几乎是同步的,它是人类协作劳动的产物,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方式。
管理是提高企业生产力与促进社会生产力、经济活动以及社会其他活动健康、持续、稳定、有效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工业革命之后,人们才将管理引伸到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之中。
管理有广狭之分:狭义的管理主要指生产与经营活动中的企业管理与经济管理,也包括教育、科技、军事、后勤等各种管理活动,广义的管理即一般管理,泛指一切单位或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管理职能,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我们认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对象企业管理的对象主要指采购、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研究与发展等关键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的生活活动与经营活动。
其中采购可附属在生产部门。
(三)管理的职能1.管理的总职能:指一切单位和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传统职能以及信息、决策、激励、研究与发展、变革与创新等现代职能,使他人同自己一道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具体职能包括:(1)管理的传统职能:1.计划(即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手段、方法与策略)2.组织(即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与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3.指挥(即上级对下级的指导、监督与激励)4.控制(即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订计划与目标的监督、纠正与调整)5.协调(即对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之间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效协作与调整)(2)管理的现代职能有:1.信息(即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储存、提取、应用、管理与开发,以及有效进行意见交流与信息沟通的职能)2.决策(即出主意、想办法、做出合理选择与决定的过程)3.激励(是从指挥职能独立出来的动机激发与调动下属和员工积极性的职能)4.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即有效进行基础与应用科学的研究、现代化技术与高新科技产品的创新活动、营销战略创新、组织和项目的开拓发展与创新、组织的重新设计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01管理之道人类号称万物之主宰?可是人类为什么能够主宰世界呢?论单个的比较,人类不见得比得过很多动物,那为什么又能够成为万物之主宰呢?关键是人类总是以社会的形式存在的。
人要形成社会,就必须要学会管理。
管理要遵照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心理、行为。
管理心理学研究在社会和组织活动中,人们与环境相互作用,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反应的规律,旨在提高管理效率的科学。
管理可以从两个面去理解它:道和术。
思路决定出路。
管理之道的核心:管理的思路,体现在管理这个名词上,不外乎两个字:管和理。
管——安——配置资源;(把资源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就管理分析来说,管理者本身就是一种成本,但是这种成本能够使得别人做的更多更好,产生巨大的增量。
(摩西的故事)。
理——治——资源治理。
不同的资源放在不同的位置上,会发生不同的关系,继而带来不同的结果。
管理就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处理。
管理核心:目的效应。
管理其实是一种手段,手段要服从目的;木桶效应——稀缺,缺一不可;竹竿效应——重要:关键因素。
人力资源是社会和组织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
利益是去安好人,治好人的重要因素。
制度也是一个因素。
而更重要的是人的内心。
人的活动再复杂都受人的内心的支配。
因此管理者只有影响到人的内心,才能安好人,治好人。
曾经有人问老子问题:我是管理者,我在上层,就怎么管理得了下面的人?我是领导,我走在前面,怎么就管理的了后面的人呢?老子说,你是管理者,你在上面,就要用你的言语攻克下面人的心。
只有攻克了下面人的心,他们才不会觉得你在上面是压迫。
否则,你管理的越深,他们就反抗的越激烈,这样你就防不胜防。
心不同,体验就完全不同。
你是领导,你想走在最前面,你就必须以你的身(行为),去攻克后面人的心。
怎样做呢?面对利害的时候,去攻别人的心。
遇到利益的时候反而要走到后面去。
悖论——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
老子说:“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处上不觉压,处前不为害,天下乐推而不厌。
”管子在《心术篇》说:心安则国安,心治则国治;安也者心也,治也者心也。
自古会管理的人,都是会攻心的人。
如果你不知道人心变化趋势,怎么能攻心呢?管理无外乎两手:以后就是宽(——文——张——恩——奖),另一手就是严(武——驰——威——罚)。
《孔子家语》中说: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一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
管理者必须心胸宽大,否则无法安人、攻心。
第一讲:02管理之道——传统管理模式进入近代以来,由于机器大生产的产生,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能不能再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最大效益,赢得发展,成了企业事关命运的根本性因素。
而按过去那种经验式的管理,不能保证企业产生最大的利润。
于是乎,管理在演进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需要,要求从经验进入到科学。
进入科学阶段以后,产生了三位大师:第一位大师是泰勒(美国),他通过自己一系列的实验,写出了《科学管理原理》这本巨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第二位是法国的法约尔,大学毕业后进入管理职位,第一个职位便是总经理,因此他不像泰勒那样从管理的基层开始,而是能够站在整体上把握管理的原则,写下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这本巨著,称为宏观管理之父。
第三位是马克思•韦伯,写下了《社会与经济组织管理》,称为组织管理之父。
很多著名管理者办公室中都放着这本书。
这三位大师构成了经典管理模式。
一个经典的管理模式,包括两个维度。
一:管理是为了什么(即管理目的)。
二:管理的对象。
在这个两个维度下,要考虑管理宗旨、管理的关键、管理方式、管理保证等四个方面。
传统管理的理论基石:(1)经济人的人性设计。
人是什么,看似很简单,其实很复杂。
曾经有这样两个智者关于人的对话。
智者甲碰到了智者乙,就问对方:“你是什么?”乙说:“我是人。
”甲接着问:“人是什么?”乙想,动物一般都是四肢爬行,马上说:“人是两脚站立行走的动物。
”这时甲马上从桌下弄了只鸡出来站起,也是两脚站立行走的。
甲说:“这是你的父亲还是母亲?”,乙一看,不像啊,再一看,鸡满身都是毛,自己没有,马上说:“人是两脚站立没有毛的。
”智者甲一听,马上把鸡身上的毛拔得干干净净的,裸露站起,问这是不是你?智者乙一看说也不是。
两位智者也未必能搞清楚人是什么。
一旦把自己的管理对象搞清楚以后,他就会产生出巨大的管理智慧。
传统管理人为:人就是追求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理性动物。
(2)经纪人假设的主要理论观点享乐哲学——快乐原则。
人是感官动物,受到感受性的支配。
当感受到时快乐的时候就去追求,当感受痛苦时就去逃避。
如果这样说,那人就是按照动物原则去生活的。
大家肯定不承认,这时狼与狼的生活,我们肯定要比狼高级一点,高级在什么地方呢?高级在人是有理性的。
你知道怎样才能痛苦、快乐,怎样才能快乐?享受才能快乐,有利益保障才能享受。
因此追求快乐,就是追求利益的。
逃避危害就是逃避痛苦,所以是就是趋利避害的,就是追求利益,逃避痛苦的。
但人是有理性的,可以分析。
什么是大快乐,什么是小快乐,什么是大痛苦、什么是小痛苦。
也许放弃小快乐可以避开大痛苦。
社会竞争——马太效应在现实社会中是有残酷的竞争的,竞争就是赛跑,大家都拼命往前跑,为什么,因为利益是有限的。
你跑慢了,利益就被别人占去了,你剩下的就是危害。
于是人生就是一场赛跑。
为什么有的人跑的快,有的人跑的慢呢?有的人自我很强大那就跑的快,有的人自我很虚弱那就跑的慢。
为什么人一出生都像白纸一样,后来有的人自我就强大了呢?自我是在教育中孕育出来的。
你受的教育越多,你的自我就越强大,于是你就跑的快,拿到更多的利益。
拿到利益以后,你可以拿利益保证自己,也可以反过来投资自我,使你受的教育更多,子我更强大。
这是个良性循环,反之,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3)对经济人行为特征的价值判断。
X理论。
经济人的行为特征:人天生就是懒惰的,害怕工作和学习。
人是为了交换利益来组织中工作的。
个人的目的和组织的目的是冲突的。
人是被动的可追随的,因此是可控制的。
有少数人天生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一句话:不准偷懒。
但是现实社会中人为什么要工作要学习呢?没有办法,组织已经先把利益占下了,你要想得到利益,就不得不通过工作来换取利益。
因此,管理就是勾引。
组织设置管理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人到组织中来工作也是为了获取利益,因此人的目的和组织的目的是冲突的。
组织怎样通过管理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呢?因此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人放弃自己的利益来服从管理,服从组织。
组织要形成强大的公信力。
组织要选择管理者,怎么选择呢?有少数人天生就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懒惰,这样就能保证管理的功能能够实现。
按照这一套设计,怎样才能实行最有效的管理呢?管理的宗旨是什么?在管理过程中,总是把目的分解成实现目的的不同的战略,再把战略分解成一个一个的任务。
如果工作任务都完成了,那么组织的目的就实现了。
因此管理的宗旨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别人完成任务,从而保证目的的实现。
这号称是管理的硬道理。
这就是绝对真理。
能够保证任务的完成、目的的实现,管理就是好的管理,哪怕管理者自己都说不清楚。
那么谁来完成这个工作任务呢?人,也就是员工。
员工的天性是懒的,怎样才能保证员工不偷懒呢?那就要管理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把每一个员工都看的清清楚楚的,最快速的发现谁在偷懒。
一旦发现谁在偷懒,马上就把他矫正了,就把他控制了。
因此管理的关键就是管理者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那你怎么监督控制的住人呢?他们给管理者提供了最基本的方式,提供了三字真经:“管、卡、压”。
第一步是管,管理者天性就是管,但是人管人管死人啊,管不住啊。
你有政策他有对策。
因此第二步是卡死。
卡的越死,那就管的越住。
泰勒就形成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叫时间——动作实验:这个实验的第一组实验就是搬铁块的实验。
他们的钢铁公司有两万多名员工,这批员工之中搬运工就占了三千多人。
要把大量的原料搬进炉膛,烧炼成了钢又要搬运出去市场,有大量的搬运工人,泰勒就带着他的管理者,在三千多搬运工人之中,找了两个身体最强壮的工人。
让他们在自己面前进行操作。
这些管理者就把这两个员工的动作详细的记载下来,哪怕最微小的动作都记录下来,怎么眨眼睛,怎么呼吸都记载下来。
记载下来就拿回去分析,那些动作是多余的,多余的立即剪掉,那些动作时费力的,如果是费力的立即进行调整,把它变成省力的,于是就形成了一套百分之百科学的有效的那套动作——标准动作。
然后就把这套标准动作强行灌给员工。
你有辞职的自由,但是如果不辞职,那就必须按照这套标准动作来做。
这个标准动作效率非常高,原来一个搬运工人一个单元可以搬14.5英吨,实施这套动作以后,上升到47.5英吨。
有了这套标准动作就可以计算出一系列指标,就可以依据指标把人卡死。
指标越精确,就把人卡的越死。
指标怎样才能更精确呢?量化!那就是把数学引进去,用科学的力量,形成指标系列,即形成流程,就可以对人全程监控。
计算出每天应该完成多少任务,形成定额,有了这个定额,就可以进行结果控制。
超过定额,就给出奖励,不够定额,就惩罚。
但是如果处处都把员工卡死了,而人又是追求快乐的,这样员工就不快乐了,一旦不快乐,就会产生矛盾,制造各种事端。
这个时候,他们给管理者制造了第三个字——压。
只要看见哪个员工在那唧唧歪歪的,走上前去先好好收拾他一顿,即镇压。
所以以前的管理者都是五大三粗的,有霸气、杀气,非常厉害。
当然为了防止在这么严厉的管理之下有反抗,管理也要有思考、有智慧。
在管卡压实现过程之中,要胡萝卜加大棒。
胡萝卜就是利益,用利益在前面勾引你的员工。
大棒就是严厉的惩罚,在后面驱使你的员工。
这就是驯兽。
曾经有一个管理者去问泰勒,怎样才能管理的更好?泰勒很生气,说“你怎么来问我?”管理者说:“你是大师,我不来问你问谁呢?”,泰勒说:“你不会自己去看吗?”管理者很纳闷说:“去哪里看啊?”泰勒说:“马戏团”。
所以,传统的管理人为:管理就是驯兽。
不过,要想传统管理方式有效,必须有一套合适的保证体系。
韦伯有一套科层管理体制,从横向按照员工分科,从纵向按照权力分层,把组织形成一个权力的金字塔。
人一旦进入到这个金字塔,人就不是人了,而是金字塔的一部分。
如果金字塔是一个大厦,人就是里面的一块砖。
这就是一套传统管理体系、控制体系。
但是这套管理体系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到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我们也要辩证的去看这套理论。
但是为什么这套管理体系2000多年来一直叫人顶礼膜拜呢?第一,尽管它在分析问题上有很多片面性,它片面的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能冲动,但是在它片得这一面,它却入木三分的做了众多科学的解释。
第二,它非常强调经济因素对人的推动作用,它形成了一套这种经济的驱动力,经济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