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鲁迅作品
初中课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五篇
初中课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五篇《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散文集,在这个寒假中读了这本书,这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学校课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五篇,欢迎查阅!学校课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
这本书是鲁迅先生回忆他儿时所经受的一切,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怀念。
语言清爽,朴实,情切感人,是现代回忆性散文的典范之作。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
由于它布满着神奇与自由感。
这章主要记叙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自己儿时对自然的喜爱,与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儿童天真稚嫩和欢快的心理。
其中,长妈妈又给讲了一个关于“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叙述了一个人在晚上听到有个美女在叫他的名字,但却被一个老先生识破了机关,准时解救了他,没有被美女蛇吃掉。
还悟出了一个道理呢:假如听到有人叫你的名字,千万不要答应他。
有不得不从无忧无虑的“百草园生活”中到“三味书屋”中学习。
由于上的是私塾,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玩耍。
反衬写出了对“三味书屋”的不满与“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
童年就像一本日记本,假如忘了,也可以翻开来看一看,让大脑保持新奇的记忆,就好像童年还没有过去。
童年就像一幅画,画上的内容是我们生活中的欢乐回忆与点点滴滴。
童年就像一杯咖啡,尝一尝,有甜甜的味道,也有苦涩的味道。
然而,每一个人的童年岁月都不一样,酸甜苦辣,灌满我们的童年生活。
鲁迅先生笔下的童年没有遮遮盖盖,直接地写出了他儿时的欢乐生活。
《朝花夕拾》这本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有时间就回味童年,也勾起了很多回忆。
这本著作写出了对儿时的欢乐回忆的感慨与对时间逝去的速度之快而感到圆满,同时又告诫我们要好好度过我们的欢乐童年,不要让原本属于我们的欢乐变成圆满。
学校课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读了这本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感受到了他童年的乐趣,虽然童年已逝,但细细回想,也令人浮想联翩。
初中语文中考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
专题二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10年3考)
哭竹生笋:晋朝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 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 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 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 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专题二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10年3考)
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期吴国人。六岁时,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 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做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 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 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卧冰求鲤: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 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 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天寒地冻,继母想吃鲤鱼,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 冻得通红,仍在冰上求鲤鱼。忽然,他身边的冰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 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 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专题二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10年3考)
专题二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10年3考)
专题二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10年3考)
初中素材关于鲁迅《狂人日记》的赏析
关于鲁迅《狂人日记》的赏析《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鲁迅《狂人日记》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品主旨《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
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
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
直到最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
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在小说的开头“狂人日记序”中写道:“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狂人病体痊愈暗示的是其他人在精神上的不正常。
在众人眼中,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病人,在狂人眼中,其他人才是吃人的人。
这样的不同角度和立场,深刻的揭示了病态社会的悲哀。
小说通过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将矛头直接指向保守的传统文化。
“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狂人对自我的评价和反思,也是自己对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小说的结尾“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实践性的探索。
在狂人看来,现实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
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暗示性、象征性的人物形象。
他身上同时存在着理性、非理性、启蒙、非启蒙的特征,他是被庸人社会宣布为疯子的觉醒者、受迫害者、见证者和长期受压抑的战士形象,是在近现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觉醒了却无路可走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典型。
初中必读名著整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9上一、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篇小说《阿Q正传》,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等。
《社戏》、《孔乙己》、《故乡》均出自《呐喊》。
《朝花夕拾》是作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共收入10篇散文。
《朝花夕拾》最初总题目是《旧事重提》。
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二、主要内容共收入10篇作品。
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又反映封建教育束缚儿童天性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最早仇猫的原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之《朝花夕拾》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之《朝花夕拾》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初中语文鲁迅作品选文特点及教学重点分析
初中语文鲁迅作品选文特点及教学重点分析鲁迅的作品中充满了坚韧的战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对于中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悟,把握鲁迅精神,与文化大师进行对话,是充盈学生精神世界的文化大餐之一,有助于学生养成真挚的充满人性的品格。
对于当下的中学生语文学习来说,鲁迅作品有利于学生阅读、反思,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艺术品味的涵养;对未来的发展来说,学生能通过鲁迅作品了解历史、社会和人生,感受社会的变化和语言的声音。
初中语文课本共收录了鲁迅的9篇文章:其中有两篇选自《野草》(《风筝》《雪》),三篇选自《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三篇选自《呐喊》(《社戏》《故乡》《孔乙己》),一篇选自《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其中阅读课文(除了文言文、诗歌、写作之外的课文)总数为篇,鲁迅作品约占7%。
从这个比例来看,鲁迅作品可算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头戏,直接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从作品的体裁上看,几乎涉及鲁迅创作的所有方面。
可见,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地位。
为了更好地发掘鲁迅作品的深层文化意蕴与体会作品当中的诗意,鲁迅作品通常在中学语文课上就是四书课文,就是属阅读教学。
根据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自学必须特别强调和协同科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扩散和协调发展,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学语文课堂孜孜以求的鲁迅作品教学目标包含:领略存有意味的表现形式和多样的人文内涵。
对于鲁迅作品,茅盾评论说:“在中国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这些“新形式”,除了独特的叙事方式外,当然还包括他特有的语言风格。
其语言结构的繁复、修饰语的叠加、标点符号的活用,都是同时代作家所不可比拟的。
这一点在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诸多篇目中,都能感受得到。
例如,《故乡》中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话语方式的对照,《孔乙己》中孔乙己表现出来的失语症等等。
【初中现代文】鲁迅孔乙己原文
【初中现代文】鲁迅孔乙己原文寄语: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该作品中的主人公。
文章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2篇白话小说。
下面是整理的孔乙己原文,供大家参考。
鲁镇的酒店布局与其他地方不同:它们都是街上一个方形的大柜台,柜子里有热水,可以随时加热葡萄酒。
下午和晚上下班的工人通常会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20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每碗都要升到十文——站在橱柜外面喝热的酒休息;如果你愿意多花一分钱,你可以买一盘盐煮竹笋或茴香豆来酿酒。
如果你花了十几美元,你就可以买一道肉菜,但这些顾客大多是短衣黑帮,他们并不那么富有。
只有那些穿着长衣的人走进商店旁边的房子,要葡萄酒和蔬菜,然后坐下来慢慢地喝。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羼(chàn)水也很为难。
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
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从那以后,我整天都站在柜台前,负责我的工作。
虽然没有失职,但我总是觉得有点单调乏味。
店主的脸很凶,顾客的声音也不好。
他们教导人们不要生气勃勃;只有孔乙己来到店里,他才能笑几次,所以我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初二语文学习计划名 著赏析——《朝花夕拾》之《琐记》
鸠舌之音,闻其声,皆雅言也……”
谈谈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①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 ②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
【解析】本题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因为它要求孩子一是要掌握鲁迅的生平,二是要多读鲁迅作品,了 解鲁迅的为文特点,要对他的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难度稍大,孩子很难读懂鲁 迅。但是,在这里,主要考察学生对鲁迅作品中时代背景的了解,以及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整体的把 握。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往事,难免有很多人生的感触,但同时,文中的鲁迅还是一个孩子。 【答案】 ①鲁迅在父亲去世后,瞬间成熟了很多,对于同龄人,他已经和他们无法在一起玩耍,所以说,他会找大 人说说话,以获得一些慰藉。 ②虽然鲁迅没有真正去偷拿母亲的首饰,但是对于十几岁的鲁迅而言,他还是一个孩子,面对诱惑,他也 会心动。(这里写得是鲁迅真实的一面)
【例题·经文本赏析】
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 我其实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 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 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里鲁迅文章及选自作品的汇总
【备注】此份资料归纳了部编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本里所涉及到的鲁迅写的所有课文的选自作品及我个人总结的记忆规律,方便学生背诵。
假如时间紧,可直接记最后的规律。
七上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七下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八上第5课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八下第1课社戏鲁迅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九上第14课故乡鲁迅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九下第5 课孔乙已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归纳: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的作品有:社戏故乡孔乙已这三篇课文的版本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这三篇课文的版本也和上面三篇一样,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作品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从以上资料中,我个人总结的规律是:(此规律仅适用于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1. 课文题目的字数≦3的,均选自字数少(只有2个字)的《呐喊》;2. 课文题目的字数≧4的,均选自字数更多点(有4个字)的《朝花夕拾》。
即:课文题目字数少的选自字数少的作品,课文题目字数多的选自字数多的作品。
他传作文初中鲁迅(通用3篇)
他传作文初中鲁迅(通用3篇)鲁迅原名周树人,字预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有“鲁迅”作笔名,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一生创造和翻译了很多作品集《呐喊》《仿徨》《故事新编》,散文诗编《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
《热风》《华盖集》,课文选自他的小说《故乡》这篇课文主要回忆鲁迅先生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了鲁迅先生是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崇敬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是鲁迅先生对作者读书不认真进行委婉地批评。
读到这里,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让我不禁掩卷沉思:有一次,爸爸帮我买了一本名为《五万年前的客人》的书,我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而文章的特点、所表达的情感,全弄不明白。
一天,爸爸突然问我:“小可,爸爸给你买的书读懂了吗?”“读懂了。
”我回答说。
爸爸面带笑容地说:“我问你一个问题,看你能不能答对,《五万年前的客人》中的《黑宝石》是什么?”我吞吞吐吐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爸爸听了,说:“读书要认真,不能马虎了事。
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是个超人的天才,甚至有人说他是个‘笨蛋’,可促使‘笨蛋’成为天才的不正是勤读书这三个字吗?爱因斯坦深信天才出于勤奋,他用勤读书去弥补自己的笨拙。
勤读书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听了爸爸发人深省的教诲,我醒悟了,并下定决心:从此要认真读书,不再马虎了事了。
我读了之后觉得: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他那种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来学习。
他嫉恶如仇;他关心青年;他幽默风趣;他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他是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他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他,就是鲁迅。
通过学习第五组的课文和课外阅读,我走进了鲁迅先生的世界。
鲁迅先生的写作是真实的。
比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其实是一个精神错乱的人物,他以为身边的人都在“吃人”,他想保护自己,更想保护身边那些活泼天真的孩子。
初中语文名著《朝花夕拾》名著导读+常见考点+习题
01初中语文《朝花夕拾》名著导读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以及鲁迅的名言
初中语文中鲁迅的文章
1、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风筝》散文诗集《野草》;
2、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3、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阿长和<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4、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5、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故乡》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6、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孔乙己》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鲁迅名言
1、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5、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6、时间就是性命。
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7、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8、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9、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10、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11、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12、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13、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4、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
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初中语文必考名著《朝花夕拾》知识汇编及经典习题
初中语文必考名著《朝花夕拾》知识汇编及经典习题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 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 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初一《朝花夕拾》读后感7篇
初一《朝花夕拾》读后感7篇初一《朝花夕拾》读后感篇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晚年为了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而写的回忆散文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是里面的一篇文章。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
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则是书塾。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这就是鲁迅的百草园。
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都为百草园增添了鸟语花香的气氛。
冬天的百草园,下了雪,小鲁迅就喜欢在雪地里捕鸟,虽说没捉到几只,但小鲁迅依旧乐此不疲,在雪地里快乐的折腾。
三味书屋是当时最严厉的书塾。
鲁迅和他的同学们每天上学进门就向一块匾和一幅画上的鹿行礼。
第一拜孔子,第二拜先生。
鲁迅的先生非常严厉,也很有学问。
当小鲁迅跨入三味书屋的大门,他将不能常常在百草园里玩耍,“只读书,习字,读的书渐渐加多,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朝花夕拾》里我最喜欢这篇文章,鲁迅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文字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回想起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还有那些成长中的压力和收获。
初一《朝花夕拾》读后感篇2《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
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
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
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
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
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
鲁迅的作品汇总
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狂人日记》(收录于《呐喊》)。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鲁迅先生的小说、、、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社戏》这篇课文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书第十课。
小说《祝福》(选自《彷徨》)《阿Q正传》(收录于《呐喊》)等先后被改编成。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浙江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
其中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被收进初中课本,《少年闰土》被收进小学课本。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
《呐喊》文集
《二心集》文选
《阿Q正传》
《白光》
《端午节》
《风波》
《故土》
《孔乙己》
《狂人日记》
《明天》
《社戏》
《头发的故事》
《兔和猫》
《一件小事》
《鸭的喜剧》
《药》
《彷徨》文集《祝福》
《兄弟》
《在酒楼上》《伤逝》
《离婚》
《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
《长明灯》《肥皂》
《幸福的家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杂文——针贬时事
《论雷峰塔的倒掉》 《“友邦惊诧”论》
“投枪、匕首”
《论雷峰塔的倒掉》-----针贬时事
雷峰塔倒了(社会新闻)
反 封 普天之下人们欣喜万分 建 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夹 叙 夹 议
《“友邦惊诧”论》------驳论文 敌论点:
友邦人士,莫名惊诧;
1、“友邦”在文中指: [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 [讽刺、否定] “友邦人士”加上引号的作用是:
2、本文段是针对敌论中的( “友邦人士,莫名惊诧” )进行驳论的。
3、本文段运用的四种修辞方法是( 排比、反语、对比、反复 )
4、用三个“不惊诧”和一个“惊诧了”作对比揭示了“友邦” 的什么用 心? [妄图瓜分中国]
藤 野 先 生
1、订正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 2、修改解剖图------( 严格要求学生 ) 3、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 4、了解裹脚------( ) 求实精神
2、日暮里和水户 4、匿名信事件 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线索(暗)
初中语文鲁迅作品归类复习
复习目的: 1、能够把作品归入到作品集里; 2、学会用文体知识来分析鲁迅作品; 3、能够读懂作品语言; 复习重点容。 复习方法: 1、按文体分类来回忆作品的主要内容; 2、阅读作品语言,把握思想内容; 3、求同存异,比较复习; 4、透过作品背景、目的,理解作品思想艺术性。
[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排”与课文中孔乙已最后出场付钱的“摸”字各有什么作用?
[排---显示、摆阔气;] [毁坏别人的名誉]
[ 摸---生活拮据] [君子安守贫穷] [以笑衬悲,烘托]
3、“污人清白”是什么意思?“君子固穷”是什么意思?
4、“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表明人们对孔乙已怎样? 起什么作用?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敌论据: 捣毁机关,拦劫汽车,
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 私逮刑讯,社会秩序, 悉被破坏。 揭露 ----英、法、美等帝国主义 瓜分中国的险恶用心;
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卖国
投敌的丑恶嘴脸。
(一)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先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 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 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 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 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 看到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 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思考:1、第一句中“他们”指谁? [制造匿名信事件的学生干事等] “他们疑惑”什么? [ “我”考试分数在60分以上] 针对哪件事来说的? [匿名信事件] 当时作者的心情怎样? [ 极为愤慨] 2、“他们拍掌欢呼”中“他们”指谁? [ 正在看电影的日本仙台医专学生]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他们”指 [ 麻木的中国人] 谁? [在日本仙台医专看电影的时候]
一、作者简介:
周树人 鲁迅,原名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伟大的
二、篇目归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朝花夕拾》 散文 《藤野先生》 《孔乙已》 《呐喊》 小说 《社戏》 《故乡》 杂 《论雷峰塔的倒掉》 《坟》 《二心集》 文 《“友邦惊诧” 论》
3、“那时那地”指哪时哪地?
(二)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 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 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 叫道,“孔乙已,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 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 东西了!”孔乙已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 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已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 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 了快乐的空气。 思考题:1、在文段中预示孔乙已悲惨命运的句子是什么?
外貌、语言、动作----个人性格悲剧
哄笑声中出场! 哄笑声中生活? 哄笑声中离去……
以笑衬悲----麻木、冷漠
(社会悲剧)
抨击封建科举制度、文化教育制度
《故乡》
帝 故 国 乡 主 义
封 建 主 义
闰土(农民) 变 贫苦、呆滞 小英雄(少年) 木偶人(中年) 萧 索
三、按文体分类来回忆作品
(一)散文——“形散神不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是“乐园” 自由、快乐[喜爱] 三味书屋——是“牢笼” 枯燥、乏味[厌恶]
《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
1、“清”赏樱花 学跳舞
叙事线索(明)
3、受优待
5、看电影事件
(二)小说——以人物为中心,反映社会生活
《社戏》 《孔乙已》 《故乡》
《社戏》
那一夜豆“好吃”? ——与小伙伴共享
小伙伴写包票争取 那一夜戏“好看”? ——
童年趣事 、友情真挚
《孔乙已》“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冷酷无情、麻木不仁]
5、文章塑造孔乙己这种性格的人物目的是什么?
[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三) 好个“友邦人士” !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强占辽吉, 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 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辽 吉连年内战,空前水灾,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 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 他们就惊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