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泉映月》赏析
作者:王玺
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5期
摘要:《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并非简单描写天下第二泉优美的景色,而是抒发了作者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愤懑之情,表现出了阿炳宁折不弯的坚强性格,以及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乐曲创作手法独特,旋律含蓄深情,情绪高亢激奋,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
关键词:《二泉映月》;阿炳;音乐表现
正文
华彦钧(1893~1950)作为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的民间艺人,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处于阶级压迫、民族压迫之下的劳动人民的痛苦和反抗精神。
特别是《二泉映月》一曲,意境深远,手法独特,具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得世界人民的喜爱。
《二泉映月》的创作,实际上是华彦钧在长年的社会流浪卖艺中不断演奏,不断加工而成的,它本是一首无标题的作品,现在的曲名是1950年夏,杨萌浏等人为华彦钧的演奏进行录音时,建议并经作者同意后加上的。
一、阿炳的音乐生涯。
阿炳,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于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
后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
华彦钧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
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
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
12岁已经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
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他敢于切中时弊,抨击社会黑暗,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吸引听众。
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他又编唱《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的新闻,并用二胡演奏《义勇军进行曲》。
在抵制日货的运动中,他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蜚声国际乐坛的《二泉映月》,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
1949年7月23日无锡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乐曲获得新生。
1950年暑期,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族音乐,委托杨荫浏教授等专程到无锡为他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曲。
阿炳的一生如戏剧般充满情节的跌宕。
据说他生平唯一留存下来的影像,只有一张日伪统治无锡时期的“良民证”上的标准照。
照片里那个戴着盲人眼镜,形容枯瘦的中年人。
在一顶破毡帽儿下面的面孔,透着生活的艰难和沧桑。
也许命运给阿炳的磨难,正是成就他那些动人心魄乐曲的缘由。
他的即兴演奏,不仅成就了《二泉映月》这支自述式的悲歌,更主要的是它摆
脱了那种玩赏式的心态,上升为一种与我同在的共命运感。
对世人的关怀,对自我的思考,以及遭受的磨难,使一些人很容易地把他和贝多芬相提并论。
不是说人活着多么艰难,或者古人挂在嘴边的“天将降大任于私人也”,而是真切的自己的行为。
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部心灵史,它折射了人之所以要站立的原因。
我在阿炳音乐里常常感觉到的,在那一瞬间,就是能分清许多是非。
二、《二泉映月》作品简介及赏析
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
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
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此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二泉映月》所用二胡在定旋上要比普通的二胡低大二度,过去在民间称为“二泉琴”。
常在江南丝竹和戏曲音乐中,以反弦的手法(即主胡拉52弦,托胡就拉15弦)来衬托主胡的旋律,一般用于独奏,而华彦钧用托音胡琴为后人留下了如此动人的三首独奏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不失为是一种创举。
因《二泉映月》原谱较长,且有许多重复的乐段,所以人们在舞台演奏时常将其压缩过,删节,以求精炼。
这种经过加工的乐谱成为删节谱。
《二泉映月》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旋律动听而又质朴苍劲,音乐感人但更促人激愤。
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简,随后在微、角音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生泉边沉思往事,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
它从第一乐句民音的高八度间上开始。
围绕宫音上下四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
进入第三句时,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
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远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提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
他在演奏中绰注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感情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
其变奏方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的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
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
从pp到ff。
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
用了轻重有变。
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为什么这位盲艺人的二胡曲会如此引人注目,视之为我国民族乐曲的瑰宝呢?
1、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遭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和同情。
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
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
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
2、《二泉映月》音调和中国江南一帶的民间。
音乐及戏曲音乐等有着深刻的渊源联系,给人十分亲切之感。
他的曲式结构为循环变奏体。
通过变奏的手法,即句幅的扩充,缩减,结合旋律音域的上升和下降的手法,让音乐层层推进和语回发展。
从而塑造出单一而集中的音乐形象,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
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旋律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
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与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劲,动人心魄,这样富于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二胡曲怎能不使人为之陶醉,百听不厌呢?
3、这首乐曲体现了往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
如果将他比之于歌,则决非王摩诘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类的重要描景之作,而创有杜甫诗歌中那忧国忧民的叹息,李白诗歌中《蜀道难》之感慨,屈原诗词中那怒不可遏的呼喊声。
比之于绘画,决非清代“四王山水”。
而创有扬州八家之犀利,坚挺的锋芒,决非《平湖秋月》一类的陶情之作,而倒有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中所蕴含之愤满心绪。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绪。
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法与风格,以及于无以伦比的深遂意境,呈现了中国二胡艺人的独特魅力。
它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面对那月光虽明,世道却暗,泉水虽甜,人士却苦,水面虽平,人间不平的现实,他心中月儿凄冷,泉水怆凉。
于是便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倾诉心酸。
《二泉映月》之“神”就在于其孤独者的心境,夜行者的伤感,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二胡演艺知识500名》赵寒阳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
[2]; 《二胡技法与名曲演奏提示》赵寒阳著,华乐出版社,2001年4月第11版;
[3]; 谱例参照《全国二胡演奏者考级作品集》张韶,许讲德、赵寒阳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12月第4版。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