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 第十八章 中医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中医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中医学基本概念及理论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是将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研究人类生命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中医学具有两个基本特点,即人的整体观念与疾病的辩证论治。

1.整体观念

(1)人是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及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

2.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诊断和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之一。(1)辨证就是通过对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等加以分析、综合及概括,并诊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2)施护是根据辨证结果,遵循辨证理论确定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辨证是施护的基础,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方法,也是检测辩证的手段。

1中医四诊包括

A.望闻问切B.望听问切

C.望嗅问切D.望闻问触

E.望嗅问触

2中医在诊治疾病的活动中,主要在于

A.辩证B.辩症

C.辨病D.辩识体征

E.辨识治疗方法

二、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的基础理论包括藏象、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七部分。其中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始末,并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阴阳学说

(1)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方面。

(2)基本内容:包括阴阳相互对立、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消长和阴阳相互转化。2.五行学说

(1)概念: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运动变化而生成的。(2)关系:五行之间是相互运动变化的,通常以相生相克关系来探索和阐述事物间的相

互联系;以相乘或相侮关系来探索事物间的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①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例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②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的作用。例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水。

③相乘:意为乘虚侵袭,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克制。

④相侮:就是恃强凌弱,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克。

3中医五行学说的最基本概念是

A.生、长、化、收、藏B.青、赤、黄、白、黑

C.金、木、水、火、土D.心、肝、脾、肺、肾

E.阴、阳、精、气、血

三、藏象学说

1.概念

“藏”与脏相同,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是指脏腑显现于外的生理及病理现象,合称“藏象”。

(1)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组成。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既有异于五脏,又有别于六腑,虽有类似五脏的贮藏精气作用,但形态位置与五脏迥异。

(2)脏腑与其他关系脏腑的功能活动为精、气、血、津液的生化提供了必备条件;精、气、血和津液也是维持脏腑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体现。2.五脏及主要生理功能

五脏的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4中医“五脏”指的是

A.脾、胆、胃、肺、女子胞B.肝、胆、胃、大肠、小肠

C.心、肝、脾、肺、膀胱D.心、肝、脾、肺、肾

E.心、肝、脾、胆、胃

3.六腑及主要生理功能

六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4.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表里关系。脏为阴,腑为阳,阳为表,阴为里。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它们所属经脉互相络属,组成脏腑表里关系。

5.藏象学说的特点

(1)“脏”是“象”表现的基础,“象”可以考证“脏”的功能活动。

(2)在中医上实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学的有机结合。

(3)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的五脏中心论。

四、气、血、津液及精

1.气: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四种,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具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和气化作用。

2.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血是神的主要物质基础。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为气之母,血是气的载体并给气充分的营养。

3.津液:包括各脏腑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性质较清稀,流动性大,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性质较稠厚,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4.精: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之“精”通指生殖之精;广义之“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即气、血、津液和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又称作“精气”。

五、经络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其中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

六、病因与病机

1.病因

主要包括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倦伤、外伤和虫兽等。

(1)六气、六淫:指自然界存在的六种正常气候,风、寒、暑、湿、燥、火(热),简称“六气”。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并使人致病,此反常气候叫做“六淫”。(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①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故称外感六淫,其所致疾病统称为外感病。

②季节性:六淫致病常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③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使人致病,也可两种或三种邪气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寒袭表、风寒湿痹、暑湿泄泻。

④化性:六淫邪气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互相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相互转化。

(3)疫疠:又称疫气、戾气、时气、疫毒、异气等,区别于一般的温热病,是一类传染性很强的致病因素。疠气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疫疠”、“疫病”、“瘟病”。疫疠致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如霍乱等。

(4)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正常情况下七情并不是致病因素。但突然、剧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超过了人体生理所能调节的范围,引起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便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七情致病属内伤病因。

(5)饮食:饮食失宜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主要病及脾胃,后累及其他脏腑。(6)劳逸:过劳或过逸均可成为致病因素而使人发病。

(7)痰饮:痰和饮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中医认为津停为湿,湿聚为水,水积成饮,饮凝成痰。

(8)瘀血:包括血液运行不畅;血行受阻,滞留于经脉、组织之中;体内存留离经之血未能消散。

5中医情志指的是

A.怒、喜、思、悲、恐B.酸、苦、甘、辛、咸

C.木、火、土、金、水D.风、暑、湿、燥、寒

E.青、赤、黄、白、黑

2.病机

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主要包括正邪相争、阴阳失调和升降失常。七、中医的四诊

中医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简称“四诊”。

1.望诊

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与质的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