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案-新版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衡水杯”一等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1.理论背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化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教材背景本节课的地位比较重要,其内容是建立在初中《酸的通性》、《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学生对稀硫酸性质已有较全面的认识,而对浓硫酸、硝酸只有初步认识,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则与学生原有认知矛盾冲突。
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共同参与探究式教学,学生认知结构完全可能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新的平衡,对以后研究其他物质具有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硫酸和硝酸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掌握硫酸和硝酸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增强探究性学习的水平;学会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培养、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运用化学理论分析、推理化学现象和物质性质,提高思维能力;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思路,提高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三、重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H2SO4 、HNO3的性质。
难点:浓H2SO4、HNO3的氧化性。
难点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四、教法方法本节课将演示实验全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设计为“实验→思考与讨论→归纳总结→分析和解决问→拓展与应用”的课型,强调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
1.创设了利于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情景。
本节创设了如下情景:生产情景—生产硫酸情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实验情景;以实验现象设疑—探究情景;分析、讨论—合作、交流情景。
教学设计6: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复习稀硫酸的酸性。
2.学习并掌握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比学习浓、稀硫酸的性质,加深对自然辨证法的认识。
教学重点浓H2SO4的特性教学难点浓H2SO4的强氧化性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知识回顾:写出硫酸、硝酸和盐酸的电离方程式,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解释什么是酸?学生书写分析,回答。
归纳整理:电离时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称之为酸。
酸的通性就是H+表现出来的性质。
思考与交流:你学过的酸都能和哪些物质反应?写出它们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书写,交流答案,整理回答。
二、新课教学归纳整理并板书:(二)硫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与碱反应1.稀硫酸的性质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酸的通性)与Na2CO3、Na2SiO3等弱酸盐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过渡: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是否具有和稀硫酸相同的性质呢?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实验探究:展示一瓶浓硫酸,学生观察,说出它的物理性质,体会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区别。
归纳整理:2.浓硫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高沸点,难挥发,密度大,极易溶于水。
过渡: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H2SO4,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呢?实验探究:(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硫酸和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2)向两支小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然后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和稀硫酸。
(3)用两个小烧杯分别盛取少量蔗糖,然后分别加入浓硫酸和稀硫酸,用玻璃棒搅拌。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解释这种现象体现了浓硫酸何种特性?归纳整理:(1)滴有稀硫酸的试纸变红色,而滴有浓硫酸的试纸先变红后变黑。
试纸变黑和蔗糖变黑,是因为它们被浓硫酸“炭化”变成了炭,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2)滴入稀硫酸的固体不变色。
而滴入浓硫酸的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是因为晶体中的结晶水被浓硫酸吸收,表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高中化学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第1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第1课时)1、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2、教材内容分析:①教材编写教材编写的意图是以硫酸和硝酸为典型物质,学习物质的氧化性。
本节教材内容的节标题是:氨硝酸硫酸,教学内容分为:一、氨;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其中“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的内容显然是以硫酸和硝酸为典型物质,运用在第二章中,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和观点来具体的学习不同类别物质的氧化性,在+2和+3价铁的化合物的基础上,近一步认识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的不同性质。
其中P100~P101主要是涉及酸的组成、通性及酸的电离,以及浓硫酸的特殊性(脱水、吸水和氧化性)②教材内容前后关系、地位初中化学中以”常见的酸”为标题,学习了盐酸、硫酸的性质及用途。
化学必修1中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学习了氧化剂、还原剂及常见的氧化剂浓硫酸、硝酸。
在化学1的第三章又学习了+2和+3价的铁的化合物,初步地建立了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性质特征。
本节教材从初高衔接来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的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从它在化学1中处的位置来看是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
③教材素材处理教材中有思考与交流1个,实验1个,实验图片1个,资料与卡片1个,用途图片1个, 课后习题共13个题。
教材以“思考与交流”栏目为情景引入,分为三个问题(1)硫酸、硝酸、盐酸都是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2)这种特点与酸的通性有什么关系?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然后以图片的形式介绍浓硫酸与蔗糖的脱水反应。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硫酸、硝酸和氨教案
硫酸、硝酸和氨要点精讲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一)硫酸1.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易吸水,能与水任意比互溶,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2.硫酸的化学性质: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①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②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③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④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⑤能和某些盐反应。
2)浓硫酸的特性: ①吸水性:将物质中含有的水分子夺去。
如:使蓝色的胆矾晶体变为白色固体。
②脱水性:将别的物质中的H 、O 按原子个数比2:1脱出生成水。
如:HCOOH CO + H2OC12H22O11 12C + 11H2O③强氧化性: a) 活泼性在H 以后的金属反应:(条件:Δ)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 +2H2Ob) 与非金属反应:(条件:Δ)C + 2H2SO4(浓)== CO2 ↑+ 2SO2↑ + 2H2Oc) 冷的浓H2SO4使Fe 、Cr 、Al 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发生“钝化”;d) 与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2HBr + H2SO4(浓)== Br2 + SO2↑ + 2H2OH2S + H2SO4(浓)== S + SO2↑ + 2H2O“黑面包实验”中,硫酸体现出的性质:脱水性(使蔗糖炭化)、强氧化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二)硝酸1.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化学性质——特性(1)不稳定性——保存硝酸装在棕色瓶,放在冷暗处。
4HNO3或光照∆====2H2O + 4NO2• + O2•(2)强氧化性①与金属(除Au 、Pt )反应:Cu +4HNO3(浓)==Cu(NO3)2 +2NO2• +2H2O3Cu+8HNO3(稀)==3Cu(NO3)2 + 2NO • + 4H2O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保护内部的金属不再跟硝酸反应,所以可以用铝质或铁质容器盛浓硝酸。
高中化学 第4章 第4节 第2课时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同
分
2.浓硫酸的特性
析
动 探 究
(1)吸水性:浓硫酸能够吸收气体、液体中的水分子及固
体中的结晶水,故常用做 干燥剂 。
教
当
学
堂
方 案
(2)脱水性: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氧、氢元素按 1∶2 脱
双 基
设 计
去,留下黑色的炭。如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逐渐变
达 标
黑,体积膨胀,形成 海绵状 固体,并放出有 刺激性 气味的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必修1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必修1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必修1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必修1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堂 互
标 分 析
不同于稀硫酸的性质是由于其中+6 价的硫元素在遇到还原 性物质时易被还原成+4 价的硫。⑵在与其他物质反应时,
动 探 究
随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变小,会引起性质的一系列改
教 变。而对于浓、稀硝酸与金属铜的反应,其中硝酸的作用有 当
“硝酸、硫酸氧化性”教学设计
“硝酸、硫酸氧化性”教学设计摘要:为更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在化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了“硝酸、硫酸氧化性”的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化学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氧化性;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课设计的4个特点为:重视知识构建。
通过实验构建浓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识强氧化性;(2)重视环境教育。
由于浓硫酸、硝酸的反应均有污染物产生,实验重点改进是减少浓硫酸、硝酸的反应时对环境的污染;(3)加强思想方法教育。
强调分类观和氧化还原理论在分析物质性质和反应特点上的运用,通过内外因关系理解量变引起质变,深化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4)比较归纳法的运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元素化合物、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酸的主要性质(通性)及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规律等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知识承前启后方面,本节课强化了如下两个设计:(1)先运用分类法,从物质类别、化合价等角度预测硫酸和硝酸的性质;(2)实验探究之后,对金属与酸的反应进行全面小结。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硝酸、浓硫酸的氧化性,对全面认识金属与酸的反应。
2.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逐步掌握比较研究法;(2)设置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化学兴趣;(3)加深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3.教学重点、难点浓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识就是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部分金属反应,也能氧化一些非金属,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氮的氧化物。
四、教学方法本文采用教学方法有:实验探究、对比研究及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堂的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流程,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4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实用教案设计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氨、硝酸、硫酸,这些知识虽然在课标中都是了解的内容,但仍然需要3节课来完成。
教科书所介绍的学习内容主要有:⑴氮的固定;⑵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水的成份;⑶氨盐的性质,氨的合成、实验室制法和氨的用途;⑷硝酸的工业制法及强化性;⑸浓硫酸的氧化性及用途。
虽然这些内容仅仅被安排为一节,但其知识点基本上包络了原高中教学大纲中对氨、硝酸及硫酸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既要把握其要求在了解层次,还要注意相关知识又是中学生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要秉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将理论、应用与结论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的科学化。
在内容编排上,既重视了知识的构建,又重视了环境教育。
(二)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时对氮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受热易分解,遇碱性物质放出氨气,但对于氨气的性质缺乏系统性掌握。
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在对比学习、实验设计和操作方面缺乏训练,而且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
情感方面:通过半年的化学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认识不足。
(三) 课题分析氨、硫酸和硝酸是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
掌握硫酸、硝酸和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因此,本节教科书选择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氨气的性质和制法,以及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为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些重要化工产品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
非金属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等构成某一非金属元素的知识体系。
在硫、氮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
教学设计7: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1、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让同学们理解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
2、重视环境教育,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难点】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器材投影仪四、教学方法与过程: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问题引课]:学生思考回答课本P.100的【思考与交流1、2、3】。
(1)它们都是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硫酸和硝酸是含氧酸,盐酸是无氧酸;硫酸是二元强酸,硝酸和盐酸是一元强酸……(2)在水溶液中都电离出氢离子。
(3)从盐酸、稀硫酸是非氧化性酸,浓硫酸或硝酸是氧化性酸的角度加以讨论。
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实验激趣]:结合教科书图4-27,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出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实验中经常做干燥剂)。
[实验演示]:演示【实验4-8】并投影下列思考题:(1)反应的条件是什么?(2)反应前后溶液及铜片有哪些变化?(3)实验发生后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有何变化?由此得出什么结论?盛品红溶液试管口的棉花起什么作用?(该实验只有在持续加热时,才有稳定的SO2气流。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讨论释疑]:浓硫酸、稀硫酸中溶质都是H2SO4,为什么与Cu反应的性质有如此大的差异?分析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实质。
指出:浓硫酸、浓硝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但都没有氢气生成;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铁、铝等发生钝化。
指出:浓硫酸不仅能够氧化大多数金属,还能够氧化非金属:如C 、S、P等。
C+2H2SO4(浓)≜CO2↑+2SO2↑+2H2O补充例题:现欲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红热的炭与浓硫酸发生反应所生成的各种产物。
教学设计1: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硫酸、硝酸和氨(第1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硫酸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的氧化性。
2.通过学习浓、稀硫酸性质的比较,引导学生从量变引起质变角度,加深对自然辨证法的认识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浓H2SO4的强氧化性难点:浓H2SO4的强氧化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让我们攀越硫的最高山峰,去领略它特别的风光。
新知学习实验探究请大家分述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叙述并分析稀硫酸显酸性的原因:H2SO4=2H++SO 24过渡稀硫酸主要体现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呢?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结论?学生猜测并设计验证实验。
实验探究1、展示一瓶浓硫酸观察现象,总结物理性质,体会浓、稀硫酸的区别。
思考交流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瓶相同,酸体积相同),不用化学方法....如何鉴别?根据是什么? 注意观察、对比。
根据物理性质的区别。
学生分析总结整理归纳1.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
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
过渡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硫酸,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一样?实验探究1、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兰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2、在胆矾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固体由兰色变为白色)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交流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黑色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现象体现浓硫酸何种特性?这两个实验体现浓硫酸的何种性质?拓展提高在胆矾晶体由兰色变为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
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黑色物质为炭,浓硫酸使它逐渐变黑的现象称为“炭化”。
这是浓H2SO4酸性和脱水性的体现。
思考交流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实验探究蔗糖与浓H2SO4的反应观察物质颜色、体积的变化,闻气味并抚摸烧杯外壁。
知识整理吸水是指吸收物质中本来就有的湿存水(或水蒸气),脱水是指将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即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
2022年 教学教材《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参考优秀教案2
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引言]硫酸、硝酸和盐酸是我们常说的三大强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似的性质,又有那些不同的性质?[投影]酸的通性稀硫酸盐酸硝酸离子方程式H2SO4==2H SO42-HC==H C-HNO3==H NO3-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碱反响H OH-== H2O与碱性氧化物反响CuO 2H == Cu2H2O与盐反响CO32-2H == CO2↑ H2O与金属反响Fe 2H == Fe2H2↑〔HNO3不产生H2〕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用浓硫酸和硝酸来制取,说明它们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特殊性质。
[实验4-8]浓硫酸与铜反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并观察溶液的颜色。
[师问]品红溶液有什么变化?[生答]品红溶液褪色。
[补充实验]加热褪色的品红溶液,观察其现象。
[提问]浓硫酸与铜反响产生什么物质会引起这样的变化? [生答]产生了SO 2气体。
[展示]浓硫酸与铜反响后的溶液,并提问:溶液的颜色说明产生了什么离子? [生答]产生了Cu 2。
[师问]硫酸和铜中的元素化合价有什么变化,并分析产物是什么,硫酸和铜各表现什么性质?[生答]产生了SO 2和Cu 2,硫元素从6价变成了4价,化合价降低,被复原;铜从0价变成了2价,被氧化。
硫酸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铜表现复原性,作复原剂。
[讲解]浓硫酸与铜反响除了表现氧化性,还表现酸性。
[板书]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浓硫酸的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响2H 2SO 4浓 Cu === CuSO 4 SO 2↑ 2H 2O[补充实验]浓硫酸与蔗糖实验。
请同学观察现象,并闻一闻放出气体的气味。
[现象]蔗糖中参加浓硫酸,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高中化学必修1《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说课稿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说课稿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硝酸硫酸和氨》。
新课标将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一:说教材1.地位和功能:氨、硝酸、硫酸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教材把这一节内容放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硫酸、硝酸的酸性以及浓硫酸的脱水性、吸水性。
(2)、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3)、了解硝酸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随着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不同,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蔗糖与浓硫酸脱水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2)、通过浓、稀硫酸性质的对比,浓、稀硝酸性质的对比,了解对比这一重要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浓、稀硫酸性质的对比,浓、稀硝酸性质的对比,体会内因与外因、量变引起质变、现象到本质的辩证关系(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讨,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3、重点、难点氨、铵盐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二、说教法本节内容无论从本章还是从整个教材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知识点多,难点多,同时又是考试热点。
对于硫酸的通性,在初中学生已学过,难度并不大,教学时以预习学案的方式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在初中学生虽有了解,但比较浅显,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也未做过,二者的区别学生并不是太清楚,因此,必须做好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实验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且浓硫酸、硝酸与铜、碳的反应不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逻辑,为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增加了困难。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案例5-5 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设计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分析1.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第二部分内容,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初步了解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吸水性、脱水性,氧化还原反应,硫和氮的氧化物等知识,为学习硫酸、硝酸的酸性、氧化性、稳定性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运用分类观和氧化还原理论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特点,进一步深化分类观和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运用,也为后续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作了知识铺垫。
1.2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高一学生整体上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点,思维上正从经验型思维向理论型思维过渡。
虽然已经经历了三章化学知识的学习,但并未形成系统的化学学习方法和成型的化学思想。
但好奇心较重、学习主动参与性较高、对新知识的渴求度较高,容易调动其积极性。
(2)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在初中就已经做过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实验,并且掌握了酸的通性。
在前面三章的学习中,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来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思维方法,初步具备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预测或假设的经验和能力。
2 教学目标设计2.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道并能区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2)认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3)能简单列举硫酸和硝酸的用途;[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装置,类比设计铜与浓硫酸的实验装置,并且从浓硫酸的氧化性类比学习硝酸的氧化性。
体会到类比学习的魅力,从而获得类比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2)通过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探究过程,以“激发疑问-猜测现象-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基本实验探究模式,学会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将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增强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2)通过浓硫酸氧化性的探究过程,体验严谨的科学精神,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从现象到本质的唯物。
主义世界观。
2.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难点: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2.3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3 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3.1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建构主义的思想设计的。
教学设计2: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第2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
2.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教学,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2.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分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教学,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动手实验,使其体会理论上的理解和亲手实验的不同,而且实验不总是每次都能成功,分析教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和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作风。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教学难点研究某物质的程序和方法教具准备浓硫酸、纸、火柴、白糖、铜片、布、硝酸、硝酸钡、烧杯、玻璃棒、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等教学过程[多媒体]化学家的“元素组成通式”——C4H4Clear—Head 清醒的头脑Curious—Heart 好奇的精神Clever—Hands 灵巧的双手Clean—Habit 洁净的习惯师:如果我们能以化学家的科学素养来要求我们自己,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科学高峰一定瑰丽多姿。
下面请同学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听一则小故事。
[投影]清华学子刘海洋伤熊事件。
清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火碱、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
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同时,“高材生为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一个‘好学生’为什么没有成为一名好公民”的疑问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地讨论与深入地思考。
(材料有很强的震撼力,学生陷入了沉思)师:刘海洋为何用浓硫酸残害黑熊?浓硫酸又具有哪些重要性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新课标版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新课标版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浓硫酸、硝酸分别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
2.通过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一、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1)浓硫酸可吸收空气或其他气体中的水蒸气、混在固体中的湿存水、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
(2)常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某些气体(如H2、Cl2、SO2等),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等)和强还原性气体(如H2S等)。
2.脱水性(1)浓硫酸可使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脱离”出来,结合生成水分子。
(2)浓硫酸脱水性实验如图所示:①现象: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固体,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品红溶液褪色。
②结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且能氧化碳单质,同时自身被还原为二氧化硫。
3.强氧化性(1)与金属铜的反应①实验现象:a 试管中铜丝表面变黑,有气泡逸出;b 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逐渐变为无色;c 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逐渐变为红色;冷却后,将a 试管里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溶液变为蓝色。
②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
(2)与铁、铝的反应常温下,铁、铝表面被浓硫酸氧化为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从而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所以常温下可以用铁、铝制容器来盛装浓硫酸。
(3)与非金属的反应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1)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金属的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为SO 2。
但在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钝化。
(2)浓硫酸可将碳、磷等非金属单质氧化成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SO 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第2课时)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收集小组共性问题,选择必要的作解释。
第二层级
重难探究1:浓硫酸的性质实验
组织学生分析、思考预学案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中【互动探究1】及【探究拓展】内容
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组织学生展示、点评互动探究和探究拓展的知识,针对学生的的回答予以点拨、点评。
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对比答案、进行讨论
PPT展示课堂检测答案
第四层级
课堂总结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固学案》;最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
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课后完成相应练习
PPT展示思维导图内容
板书设计
1、稀硫酸:酸的通性;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二、浓硫酸
1.吸水性
2.脱水性
3.强氧化性
三、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2.强氧化性
3.不稳定性
PPT展示
小组展示答案,其它组做点评
1.PPT展示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参考答案
2.浓硫酸性质实验的微课
教师指导学生小结浓硫酸的性质、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注意事项
重难探究2:硝酸的强氧化性及有关计算
组织学生分析、思考预学案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中【互动探究2】及【探究拓展】内容
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程序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运用
引入新课
情境导入
2006年8月,京杭运河余杭段中一艘运硫酸的船发生浓硫酸泄露事件,产生了十多米高的白雾,船体附近的河面像沸腾了一样冒着水泡,船里还发出砰砰的爆炸声,硫酸泄露的河段有不少死鱼浮起。你知道为什么浓硫酸遇水会产生大量白雾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二课时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并对现象做出客观解释的科学探究素养,以及重视实验尾气处理,提倡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教材分析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
在硫、氮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
硫酸、硝酸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
本节主干知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对浓硫酸和硝酸的相关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浓硫酸和硝酸作为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本节课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新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并且能够根据现象推测实验产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知识的建构能力的,理解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
(2)重视实验尾气处理,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硫酸和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性,具体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4、与盐反应
5、与活泼金属反应
【思考】实验室里用金属和酸的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性质决定用途,可能是具有某些性质使它们不能制取氨气
【新课】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后就知道了,首先来复习浓硫酸的两个特性。
1、吸水性
实验室常用做干燥剂。
2、脱水性
【演示实验】观看浓硫酸与蔗糖实验视频
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生成了黑色的碳,而产生了气体使它变得疏松多孔
(辨析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本质)
【提问】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是什么呢?稀硫酸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而浓硫酸不能制取氢气,下面我们以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观看演示实验: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反应条件
2、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产物
3、写出反应方程式
4、氧化剂、还原剂
【教师讲解】:浓硫酸的氧化性体现在硫元素
请同学们写出稀硫酸与金属铁的反应以及加热条件下,浓硫酸与金属铁的反应
讨论稀硫酸与浓硫酸氧化性的不同
加热条件下浓硫酸还能和一些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C
C+2H2SO4(浓)==CO2↑+2H2O+2SO2↑
所以在脱水性实验中,刺激性气味是SO2,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形成黑色的炭,多余的浓硫酸和炭继续反应产生SO2
【小结】:
1.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酸性和强氧化性,在化学方程式中起氧化作用的硫酸只有1mol,故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当硫酸的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变成稀硫酸,反应不再进行。
三、硝酸的氧化性
【思考】浓硫酸不能和活泼金属制取氢气时因为它的强氧化性,硝酸是否具有一样的性质呢?
【观看演示实验】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通过实验现象判断产物,写出反应方程。
Cu + 4 HNO3 ( 浓)=Cu(NO3)2+2 NO2↑+2H2O
3Cu+8 HNO3 (稀)=3Cu(NO3)2+2 NO ↑+4H2O
【小结】:
①除Au、Pt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可能氧化所有的金属,但不生成H2。
②常温下,Fe、Al等金属在浓HNO3中发生“钝化”。
③硝酸越浓,其氧化性越强。
如稀HNO3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而浓HNO3可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④一般来说,金属与HNO3反应,浓HNO3的还原产物为NO2,稀HNO3的还原产物为NO。
活泼金属与极稀HNO3反应时,还原产物复杂,可为NO、N2O、NH4NO3等。
如:4Zn+10HNO3(稀)== 4Zn(NO3)2 + N2O↑+5H2O
4Zn+10HNO3(极稀)== 4Zn(NO3)2 + NH4NO3 +3H2O
⑤王水(浓HNO3和浓HCl按体积比1:3配制)具有更强氧化性,能溶解Au、Pt。
⑥非金属单质可被HNO3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
板书设计
一、硫酸
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2.浓硫酸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
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
⑵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3.强氧化性C+2H2SO4(浓) CO2↑+2SO2↑+2H2O
二、硝酸
1、硝酸的酸性
2、硝酸的不稳定性4HNO3=4NO2↑+O2↑+2H2O
3、硝酸的强氧化性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4HNO3(浓)=4NO2↑+CO2↑+2H2O
王水浓硝酸:浓盐酸(体积比)=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