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
发表时间:2018-08-06T16:55:18.883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7月作者:王超南
[导读] 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采取科学的教学技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辽宁省凌源市松岭子中心小学
【摘要】创新是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教育肩负着从小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任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采取科学的教学技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词】数学课堂;创新天地勇于质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例如:教学“一位数加减法应用题”时,我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喜欢)请看:“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的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在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学生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提供表现机会,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要使学生都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探索的,教师不要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不要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活动空间,让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尽量让学生人人动手,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应引导学生在独立探求的过程中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去理解新知,掌握规律,弄懂弄通。如:汽车上原来有56人,下车27人,上车19人,现在汽车上有多少人?我原想让学生结合题目演一演坐汽车的场景,让学生找到本题的解答办法,然后就此打住。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习惯地追问了一句,“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甲马上讲出了另一种解法:“27-19=8人,56-8=48人。”他还进一步解释说:“56-8算下车比上车的多几个人,那么车上的人就会少8个,所以56-8=48人。”当其他同学纷纷赞同学生甲的好方法时,学生乙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可是如果下车的人数比上车的人数少的话该怎么办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没有就此打住,相反还给了学生乙一个肯定的表扬:“真是一个好问题,那让我们将刚才的两个条件交换一下。(板书:下车19人,上车27人,)这个题目该怎么做呢?”学生们的反映很热烈,大多数学生选择第一种解答方法:下车的19人就是56-19=37人,上车的27人,就是37 27=64人。没想到,学生乙听了这个回答仍不满意地追问:“可是用学生甲的办法就不能做了。”马上有学生给出了回答:“可以做,可以做。还用27-19=8人,算上车的比下车的多8人,再算56 8=64人,就是多上了8人后车上现在的人数”……由于顺应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学生学得起劲,学得开心,虽然原有的预定目标没全部实现,但随着孩子的灵动的心,给孩子留出了宽松的创新空间,使整个课堂教学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
课堂中教师要把质疑,使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平时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般性问题,我们教师可以不必急于解难,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逐步树立信心,对于教学中遇到的疑虑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操作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如教学“圆柱的体积”,学生对于圆柱的体积与转化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的内在联系比较难理解。这时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学具。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原来圆柱面积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原来圆柱的高。由此推出圆柱体积公式V=SH。
四、激情激思,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
小学生对学习有了探索求知的欲望,才能愿学、乐学,才能创造性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导入,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还能尽早地构建学生创造性学习情境。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采用欲擒故纵的导入方法,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激趣(1)设置障碍在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以后,以故事的形式创设新课。沙僧说:“33、36、66、39能被3整除。”猪八戒抢着说:“个位上是3、6、9的数。”学生形成两个对立的观点。
(2)辩论验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双方形成共识,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
2.激情孙悟空说:“老孙可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不论你说多大的数,我马上就能判断。”学生写数,孙悟空判断,学生用竖式检验。
3.激思教师激发谈话: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奥秘呢?同学们想不想掌握这个本领呢?
五、探索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胆略
由于对教师的习惯性依赖和书本例题的定势影响,小学生在学习中常会产生害怕心理。针对学生缺乏创新学习胆略的心理状态,我采取为学生“搬梯子、找凳子”等措施,搭建从已知过渡到未知的桥梁,设计一些孕含新意的铺垫,把学生从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迁移到学习、创新新知上来。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的胆略,在做好必要的基础训练和情境创设之后,出示这样一道题目:某单位要把600元奖金按3:2分给小王和小李,两人各得奖金多少元?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下进行自主学习探索,有的学生个人独立探索,有的几人一起合作探索,大家探讨出多种解法。所以,创新课堂的数学教学绝对不能使学生满足于对书本知识和教师教给方法的把握,要尽可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潜力,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培养学生敢于学习,敢于创新的勇气
创新是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教育肩负着从小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任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主阵地,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