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考试的十条锦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对考试的十条锦囊
考试心态是影响考试成功的主要因素,下面就学生在考试中遇到的十种典型情况,送上十条锦囊:
锦囊一:答卷前要不要浏览试卷?
考生在答卷前,最好按试卷上题的顺序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试题的数量、试题的类型、试题的难度、试题所占的分数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制订答题时间的安排和答题的秩序打下基础。
有的考生拿起卷子就答,从头到尾一道一道来。
由于对整个试卷题量及分数不了解,心中无数,影响答卷质量。
如果浏览,浏览试卷不要用时间太长,不是细看,大致看一下,有的考生从头到尾细看一遍,结果失去了不少答题的时间,影响考试质量。
有的考生心理素质较差,看到难题就心慌。
这样的考生,也可不必通览试卷,可先按顺序挑简单的题答,以增强信心。
总之,要视自己的情况而定,有的学生如果有这么一个习惯也就这样了,没有这种习惯的也没有必要刻意培养。
另外作文要不要看一看?许多同学认为不能看,一看不就分心了吗,实际上,我们认为还是该看一看以做到胸中有大局,但限度只在于看看题目就可以了,千万记住不能一边答题一边构思。
锦囊二:考试时,碰上自己不会的题或想不起的知识怎么办?
考试时遇到这种情况,切忌慌乱和胡乱尝试。
首先考生应先分析一下自己不会做的大致原因:是忘记了有关知识,还是题目没理解透彻?或是题目线索太多,自己一时难以理出头绪?然后再根据自己分析的原因,考虑采取相应的对策。
这样按程序有条理地去做,即使题目仍未解出,也不会去想"这下晚了,我要考砸了"之类无用而有害的事,而是可以自慰自励:"这题对我难,对别人也难。
"
考生在考试时,有时会出现某些知识回忆不起来的现象。
这时考生因急需解决问题而希望尽快回忆起来,往往就会心里着急,紧张地在记忆中胡乱搜索,企图"碰上"想要找到的东西。
但是这种无秩序搜索的成功率一般都很低,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更加重了自己的紧张慌乱。
此时正确的策略是应该善于运用联想,你可联想老师讲这段知识的具体情景,也可联想与这段知识相关的知识,以寻找回忆的线索。
如你忘了哺乳动物有什么特点,那么你就可以通过回忆鸟类的特点来与之对比回忆。
总之,时间分配一定要合理,在遇到一个难题时,做题时间不宜过长这样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影响自己的做题情绪,正确的做法是先放一放,为图大局,暂放一题,值得。
平常训练时要有意识培养这种能力。
锦囊三:正确面对新情景、新材料
高考没有现成的成题,即使是最简单的题也是课本上的成题经改造后呈现出来的,材料没见过,情景以前都没出现过,应该说这也是命题者的初衷。
但这类试题有个共同的特点:"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
"熟悉中考查陌生,陌生中考查熟悉"这就是命题者考查考生直面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运用已有知识支解新、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在平时掌握的课本知识中一定能找到相关的模型。
因此,我们应该庆幸能遇到这样的题目,而且丝毫不用惊慌,新的情景,新的材料正是我们所要的,只要冷静细心,这些题目你都能得到分的。
锦囊四:如何提高I卷选择题得分率
在理综的考查背景下,每个选择题6分,"得分易失分更易"所以我们更应重视Ⅰ卷的得分率。
I卷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他选项叫干扰项,命题专家在设定干扰项的时候,常围绕正确选项进行干扰,其三个原则是:一要干扰,二要干扰有效,三要干扰出学生学习中典型的错误来。
因此,要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实际上就是提高考生的抗干扰能力,一要明确选择题的具体要求,二要仔细审题,确定试题内容,三要提高信息筛选能力;除此以外还要做到:信心十足、精神集中,排除分数的压力,不猜题、不押题,至于方法可采用选择法也可以采用排除法。
锦囊五:合理安排答题的顺序
理论上说试题的难度是从易到难,而且近几年大多数学科试题也是这么做的但也有些学科发生过前边的试题开始就不容易。
考生要先做容易的,考生做容易题一定要做一题对一题。
有的考生特别是学习成绩好的考生,在做简单题时犯常识性错误。
这些考生以为这些题很简单,无意之中放松了警惕性。
或把题看错或分析过程中马虎大意,因此丢分较多。
有些考生平时成绩不太好,对难题做起来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这样的考生不妨先读一遍难题,如感觉没有希望,就把时间用在克服简单题和中档题上,确保简单题全部得分。
答题是要处理好答题时准与快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答题中准与快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在答题时要力求准与快结合,以准为基础。
解题时一定要有的放矢,简明扼要,切忌画蛇添足,空谈泛谈。
建议在考场上,可把手表放在桌子上,经常注意把握时间,但也不要过于频繁,做前面的容易题不要拖拉,做后面的难题也不要在一道题上用过多的时间。
锦囊六:要学会"挤"分
高考试题是"题题设防,题题把关",高考试题每一道题目都"长牙",每一道题目都"咬人",只有这样才达到区分的目的。
另一方面高考试题是分步赋分,做对几步就会得到几分,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学会"挤"分。
挤分的主要方法有:理科把主要方程式和计算结果写在显要位置,作文尤其主要开头和结尾,文科一般都按要点给分。
所以每一道题都认真思考,能做几步就做几步,高考是按步赋分,千万不能产生定势,高考试题为了达到理想的压分度,住住是难度逐步加深,对于考生来说就是能做几分是几分。
这是考试中最好的策略。
因此考生在考试时,不急燥,不气馁,要学会用"挤"的办法提高自己的得分率。
锦囊七:题目答不完也能当状元
有些学科的试卷在规定的时间里做不完,特别是数学、理综这些理科试卷,这也是正常现象,试卷有一个长度标准,试卷长度是指题量与考试时间的一个相宜程度。
命题时对试卷的长度有一个限制:中等难度以上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可以完成全卷这就是试卷的长度标准。
为什么规定是中等程度以上的考生可以答完?这和录取率有关,就全国而言,平均录取率是在50,因此指标就设定在中等程度以上考生。
有一个问题要提醒考生,没有做完是不是上线无望呢?不一定!第一,决定上线与否是总分,某一两个学科答不完不见的总分不够;第二,"做完"与"做对"是两个概念,如果后面个别题目没做完,前面的题目正确率高,也完全可以得高分。
例如在99年高考中,陕西省理科状元数学就剩下一个多计算题做,但仍能成为状元,原因就是做过的都基本上做到不失分。
锦囊八:考试中遇到"怯场"不可怕
考生是在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良好的心理品质后,高考时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应试策略,这里讲讲应试策略就是科学的应试,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这对实现考试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有一些考生考试的"怯场" "晕场",除了心理上的原因外,没有掌握科学的应试方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命题组的专家认为难的题,考生从来也没有感觉到容易过,命题地专家认为,那些低中档题,考生有的时候还是觉得很难,因此考生参加高考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
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规律"办法总比困难多"这里说的办法还包括应试策略,包括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锦囊九:争取一遍成功
一部分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不完试题,特别是数学理综,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抽出时间把前面的试题先检查一遍?不少杂志或报道认为需要检查。
根据近四年来的带考经验,我们不主张特意抽出时间进行检查。
当然有剩余时间检查固然很好。
多年的高考实践证明:许多考生在最后时段中检查前面的试题过程中很难找到错误,因为在相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很难克服原来形成的定势思维,因此我们主张争取一遍成功,这样既提高了解题速度有能加强审题意识。
锦囊十:考砸一科后怕影响后面几科的考试怎么办?
考试结束后,考生们鱼贯而出,会看到有的考生兴高采烈,有的考生神情沮丧,甚至有可能止不住哭出来。
这时考生不要与别人对答案,家长也尽量不要问,如果有人问考的如何,就告诉他"还行"就可以了。
一是如果上门科目考的不错,于是忘乎所以容易产生松懈情绪,降低后续考试的动机水平和唤醒程度;二是如果感觉考的不好,与别人对答案不一致,造成情绪低沉和焦虑。
此时最恰当的方法是马上将这门科目完全放下,让思维和情绪完全丢开对这门科目的眷顾,并全面转入后一门科目繁荣复习中,
对上一科考试失利的考生来说,学会遗忘,并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科上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失利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迅速摆脱阴影,"堤内损失堤外补"在放松状态下,你的弱项完全可能成为你的强项。
去年我所带班的一个考生在语文考试中整整漏做了30分的题,在老师们的鼓励和帮助下,他克制了万灰俱冷的感觉,在后两门考试中背水一战,放手一搏,最后如愿以偿考上重点大学。
最后送给考生一句顺口溜:"会的做对无怨无悔,会的做完不留遗憾"。
总之,实现高考目标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强的意志,优秀的品质等,只要考生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这些要素,高考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高考复习中的应试策略
考前寄语:期末考试的日子离我们愈来愈近了,我们已能清晰地听到它走向我们的脚步声。
有人说,枯燥、压抑、紧张、痛苦是考试的感受,‚黑色‛是考试的颜色;也有人说,充实、希望、热烈、欢快是考试的心情,‚金色‛是考试的主色调。
同学们,其实,考试并不意味灾难和厄运,考试象征着喜庆和收获。
考试给我们提供了铸就毅力、经受意志考验的良机!
可能有些同学会‚近‘考’情更怯‛,其实,用不着肌肉紧绷,如履薄冰。
人生的意义永远不在于鲜花、掌声,
而在于上下求索的过程之中。
美丽的风景永远在路上,而最美的风景,更在那登上山巅后的回首一瞥之中。
同学们,放下那种种的疑虑和紧张吧,只要你以平常的心态,踏踏实实的走好眼前的每一步,你一定会发现——曙光就在前头!
口占一绝
丹心莫共考试碎,大考常沾冷静光。
不作寻常惊慌状,沉着冷静上考场!
一、调整心态
(一)考试中常见的不良心态
1、偏急心态
考试时,有些学生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情绪急躁,没有审清题设条件,慌忙答题,这种心态称作偏急心态。
正确的做法是:拿到试题,先大致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晦信息。
根据条件,设计出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使解题有顺序地进行。
2、犹豫心态
一接触到试题,好象有不少思路,但对每一种思路又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迟迟不下笔,此谓犹豫心态。
正确做法:仔细分析题目,选取自己感到比较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操作。
3、烦躁心态
经过几次的尝试,仍不得其解,心情烦躁不安,再尝试,再失败,烦躁更甚。
这种烦躁心态,堵塞了思路,失去了灵感,妨碍了能力及水平的发挥。
正确做法: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4、固执心态
考试时,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又不愿意转换思考角度,苦思冥想,徒然浪费时间,此谓固执心态。
正确的做法:遇到事情想得开,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要为了个芝麻丢掉个大西瓜。
5、懊丧心态
考试进行中,有的试题久攻不下,不得不放弃时,出现一种惋惜心理,形成懊丧心态。
正确做法:来点“阿Q
精神”,可以观察周围考生,认定“我难他们更难”、“我没有做出来的题目他们也可能做不出”。
6、冲动心态
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忽然来了灵感,豁然开朗,心情异常兴奋,思维失控,产生冲动心态。
正确做法: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二)调整心态策略
1、强化信心。
(1)积极自我暗示;(2)不要攀比。
2、优化情绪。
(1)以平常心对待考试;(2)不要把考试焦虑看得太重。
3、进入状态。
(1)考前还要做做题;(2)进考场前可以再看看该科目内容,及早进入学科状态。
二、平衡情绪
走进考场,大多数考生都会紧张的。
(像杨利伟那样高心理素质人才毕竟是十三亿里挑一啊!)这时要注意平衡心绪。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我知道,我能应付得了这个考试!”“这会儿有点紧张,放松一会就好了。
”“我紧张一点,别人比我还紧张呢,呵呵!”“今天的精神不错,一定能够考好!”
然后,通过浏览全卷,大致了解试题的类型、数量、分值和试题的熟生以及难易,进而确定题目相应的作答时间,分配时间要服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
在具体操作上,希望大家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记住:考场上的时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你必须精打细算,其核心是让时间为你高考得分最大值这一目的服务。
拿到试卷后,心中应记住这样两句话:
我难人难,我不畏难;
人易我易,我不大意。
三、答题常规
(一)强化审题意识
1、审试卷本身
(1)题干。
如选择题要注意选择的是“正确”还是“有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
(2)选项。
(3)要求。
2、审命题者
(1)命题依据。
一般命题的依据应是“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2)考查目的。
思考此题是“考哪个知识点”,是“哪个能力点”,像作文就要揣摩命题者对本次作文的立意是什么。
3、不可忽视高考试卷的“枝枝叶叶”
如果把试卷比做是一棵大树,试题结构与组成是其躯干,那题目中的提示语和附加语则是“枝枝叶叶”,诸如题目中的注释、出处、提示说明用语,作文中的写作要求等。
通过这些内,我们往往能明确答题范围,明确解题的方向和方式,明确规定的数量、答题的启示,减少盲目性,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特别是一些附加语如阅读文章文段中注释,包括夹注、尾注等,对于文章的题解题注以及副标题、文末所注明的出处、写作时间等也不能一晃而过,因为这些内容往往介绍了作品的或者作者的背景、时代时间等,有时在这里就刚好有考点存在。
(二)强化答题策略
1、科学答题
(1)时间分配要合理。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Ⅰ卷30分钟以内,Ⅱ卷四——六题40分钟左右,作文原则上不得少于40分钟。
(2)答题顺序要科学。
本着“先熟后生”、“由易入难”、“各个击破”“步步为‘赢’”的十六字方针。
2、常规要求
(1)答题卷禁用铅笔、红色水笔答题
(2)坚决不在答题卷上做任何“标记”
(3)不乱涂乱画
(4)作文中坚决不出现真实地名、人名
(5)字迹清晰,文面整洁
3、强化规范意识
(1)选择题。
及时填涂答题卡,做到“清晰”“到位”“规范”。
(2)简答题。
坚守“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这一原则,不自作聪明,不节外生枝。
表述语言简洁、明确、规范,不出现错别字,不出现病句。
(3)作文。
做到“五脏俱全”:有题目,结构完整,有层次,字数合乎要求,等等。
4、坚决避免随心所欲的自然主义解题行为。
(1)认真分析考点的设置,不能只凭感觉。
(2)解题过程中,要始终思考:
①这个问题问我的是什么?(题目的落点是什么?)
②解答这个题目应该用什么知识点?什么办法?为什么?可有哪些解题思路和方法?
5、树立解题思维的规范性、科学性。
(1)树立语境意识,从题目中寻找答题的已知条件。
“已知”就是题干的提示语和具体的语言环境。
(2)从内容入手思考形式。
主要指语言应用题。
(3)明确要求,符合目的。
(4)相对调整,避免先入为主。
有些选题也许几个答案你都觉得不妥,那就要看哪一个“硬伤”较明显,切不可抓着一个小毛病不放,而放过十分明显的错误。
每个选项都要看,都要分析。
(5)寻找错误
考试过程中注意事项:
1、提前熟悉考场,消除陌生感
在考试前一天,到考点看看自己考场的位置,熟悉一下环境,免得考试时因环境陌生而紧张。
同时,在看考场时也要注意一下洗手间位置、上下楼梯的位置等。
免得有问题时,因环境生疏而手忙脚乱。
2、进入考场前,不要慌乱
适时提前行动,不要匆忙赶路。
每年都有这样的考生,因赶路受伤的、忘记带文具和准考证的。
在到考场前,把
所用物品找全,慢慢进入考场,不要再大声讨论问题,免得进入考场后不能快速平静。
3、进入考场到正式考试前
进入考场,要尽快安静,不要交谈,如果心情紧张,可以做几次深呼吸。
摆放好自己的文具和准考证,等待老师发卷。
当试题发下来后,可能离考试还有几分钟时间,这时虽然不能用笔答题,但你可以浏览试卷,检查试卷是否有破损、印刷不清等问题。
4、答卷过程中,注意减少失误丢分
答卷过程中注意几个问题:⑴要明白速度、正确率、规范的答卷是得高分的保证。
为提高涂答题卡的速度,考前可把铅笔磨成扁平头;解题答题要提高速度,但不能影响正确率。
遇到难题要先放弃,最后再攻关。
书写要认真,规范,不要潦草等等。
⑵答题过程中,要注意冷静分析,当遇到熟悉的问题时要看与自己所见题目有无变化,防止照搬答案不得分;当遇到难题时,要思考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从中找出问题的突破口。
⑶交卷前的检查修改,要尊重第一印象,拿不准的不要随便改动,免得改错了答案。
⑷准备好手绢,免得出汗湿了答题卡和试卷。
⑸注意涂卡的顺序,避免漏涂或多涂引起大量失分。
答卷过程中要记住:
高分得到需技巧,速度规范不可少。
遇到熟题看变化,避免生搬和硬套。
碰到难题不要慌,答案要从基础找。
不求题题都去做,舍卒保车很重要。
不求题题都做上,争取做的得满分。
检查修改很慎重,答案改错最糟糕。
每科考后注意事项:
1、收拾好自己的物品,迅速离开考场
收拾好自己的物品,特别是准考证不能丢失,避免下一场用时找不到。
离开考场后,尽早休息确保下一场考试精力旺盛。
2、交卷后,同学不要对答案
交卷后,知道与不知道结果已经是不重要了。
同学之间不要对答案,免得知道了自己的错题,影响下一科的考试情绪。
3、考试期间学习、活动和休息的作息时间不要改变,避免打乱已经形成的生物钟。
高考语文解题突破口:从试题中找隐含信息
语文试题的题干实在是一种重要而有用的信息,认真阅读分析并充分利用题干中的隐含信息,将会给我们准确、快速地阅读文本并完成语言表达题带来莫大的帮助。
现在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不仅仅要求读懂文本内容,还要求仔细阅读试题中的题干,因为高考语言表达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
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中隐含了命题意图
如2004年上海语文试题第3题:有人说,这篇文章有以下几个要点:(1)近年来以都市居民为主要读者的综合都市报快速发展。
(2)报纸广告增长迅速,综合都市报占据主要广告份额。
(3)我国报纸发行量增速较快,但每千人拥有量仍然偏低。
(4)目前我国报纸的种类和发行量还大有增长空间。
你认为要点和顺序都正确的一项是()A、(4)(3)(2)(1)B、(4)(2)(3)(1)C、(3)(4)(1)(2)D、(3)(4)(2)(1)该考题命题意图是要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思路(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归纳文章的要点,答题时要综合考虑,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
答A项或C项是没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点,答B项则是把文章要点的先后顺序弄错了。
又如2004年上海语文试题第10题仿句的考查,试题中隐含了语意志向、修辞手法的提示。
“催人向上”、“激动”、“昂奋”等是褒义词,仿句也必须从正面表达;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句也要如此。
有的仿句还要注意例句中的语法关系。
如2001年全国试题26题。
题干中隐含了答题方向
如2003年上海语文试题第5题:根据第一段中“特殊”“似乎”等词语,说明全文构思的巧妙之处。
第一段:“目光”作为一种特殊的“光”,似乎也具有各种物理光学特征。
此题关键要从“全文构思”的大处着眼来分析,而不可被“特殊”“似乎”等词所误导。
透过“特殊”“似乎”,联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全文巧就巧在牢牢抓住社会生活中的目光与物理光学特征的共性来构思行文,写作上运用了相似的联想手法,答案应该是:借用物理光学特征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目光。
又如2004年上海语文试题第18题: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本题要求结合全诗,并且提示了一个切入的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你可从情景交融或融情于景方面去考虑。
答题时可按照:景(意象) 情(诗人的情怀)=(产生)意境这样的步骤来有条理地展开鉴赏。
把握诗题中隐含的信息
-诗题可以辨别诗的类别和内容我们知道,不同类别的诗表达的感情和抒写的内容是不同的。
如送别诗是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别后的思念,标题中常有“送”或“别”等标志;怀古诗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表达缅怀之情或对昔盛今衰的伤感,如陶渊明的《咏荆轲》、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咏物诗是借某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等,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如果我们从题目中能抓住其隐含的这些信息,诗的基调也就基本把握了。
-诗题中隐含着作品的情感主旨如诗题中的“怨、愤、哀、喜、思、忆、赠、答、别”等字眼,实乃点睛之笔,具有鲜明的暗示作用。
如《书愤》、《静夜思》、《春夜喜雨》等,观其标题,便不难推知其情感和内容。
把握注释中隐含的信息
注释往往是对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时代背景的交待,它的作用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并不是每道考题都有注释,一旦有了,就比较重要,在阅读时一定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如2004年全国卷(丙)《江城子》
对“姑苏台”的注解,它不仅告诉了我们这个地点所在的城市,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这个地方曾经是“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常夜作乐之地”,让我们不难想见此地昔日的繁华及六朝帝王荒淫豪奢的生活。
这样一来,考生对“空有姑苏台上月”蕴含的深意就容易理解多了。
又如2003年上海卷《望海楼》,如果考生不利用注解中对“望海楼”以及“铁瓮”的解释,却要回答出第一题“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耸立云间,邻近青天,作用是烘托望海楼的高峻”这一答案是非常困难的。
但如果我们看懂了注解,就会明白,原来“望海楼”就在“铁瓮”城之中,而诗歌起笔就写“铁瓮”城的高,当然是为了写出“望海楼”的高了。
把握典故中隐含的信息
古诗中典故的运用主要有明用和化用两种形式。
用典的目的是为了明志或表现作者的品质。
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表达了作者虽年老但仍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志向和对现实的不平之情。
再如刘禹锡的《蜀先主庙》一诗中“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一句中用了两个典故,“三足鼎”之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分析当时形势,策划蜀、魏、吴三足鼎立之事。
“五铢钱”乃是汉武帝所铸之钱,所谓“业复五铢钱”,即寓有“复汉”之意也。
因此复习备考时,师生有必要将课本上古诗中的常用典故分类分析,增强文化文学素养,以提高鉴赏能力
如何讲好一份高考语文备考模拟题
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需要做一定数量的模拟试卷,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试卷讲评是提高应试能力的关键一环,试卷评讲课的效率决定着复习的整体效率,不少老师已作过有益的探索,大家在评讲课中能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突出重点地讲解,加强了评讲课的针对性,但总体看来此类课的满意率还不高,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
笔者多年从事高三教学工作,认为“五个注重”是提高高考模拟卷评讲效率关键所在:
一、注重考试初始状态
教师讲一份试卷可以花费很长的时间思考,查阅大量的工具书,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紧张气氛的干扰,因此,可以把一份试卷讲得头头是道。
其实,这种试卷讲评不免有“纸上谈兵”之嫌。
教师应该在自己弄清这套试题的疑难问题之后,一定要把自己设想成考生,如何在考场上做这个题,探寻适合学生的解题方法,只有贴近考场实际的试卷讲评,才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试卷讲评。
笔者根据考生在考场的特定环境,研究了近四年高考文言文测试题,提出了“利用选项的注释作用解答高考文言文试题“的方法,学生高考文言文的应试能力明显提高。
二、注重思路点拨
讲题重点不应放在正确答案的呈现上,而应放在思维过程上,引导学生形成做出答案的思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例如,讲授病句辨析题时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答案选对了,可是分析却是错的,这就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他们去找症结、析病因、想改法,这一系列的思考过程中提高了解题能力。
再如,做句子衔接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听听学生的答案的理由,从而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是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让学生做题目做到有据可寻,而不是跟着感觉走。
三、注重触类旁通
学习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
在讲到重要知识点的时候我们不妨采用这一方法,进行相关知识的勾联和能力的迁移。
这一方面可以使试卷上的内容讲深讲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加大课堂的容量,突破试卷的平面化讲解,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例如,我在评析李白的《洛城春夜闻笛》的时候,突出讲解了“柳”承载的文化寓意的理解,理解它与“惜别怀远”之情的千丝万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