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景写生手写教案

合集下载

大学风景写生色彩照片教案

大学风景写生色彩照片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美术专业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风景照片写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捕捉色彩的能力,提高色彩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1. 色彩风景照片写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与捕捉色彩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照片中找到合适的构图和色彩关系。

2. 如何将照片中的色彩关系转化为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几幅优秀的色彩风景照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其中的色彩和构图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照片中的色彩和构图关系转化为绘画作品?二、讲授新课1. 色彩风景照片写生的基本原理:a. 确定构图:观察照片中的景物布局,确定主次关系和构图形式。

b. 捕捉色彩:分析照片中的色彩关系,了解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等变化。

c. 转化绘画:将照片中的色彩关系转化为绘画作品,注意色彩、构图、光影等方面的表现。

2. 色彩风景照片写生的方法:a. 使用取景框:通过取景框观察照片中的景物,确定构图和色彩关系。

b. 分析色彩关系:观察照片中的色彩冷暖、明暗、纯度等变化,分析色彩之间的对比、调和等关系。

c. 创作绘画作品:根据照片中的色彩关系,进行绘画创作。

三、实践环节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取一幅色彩风景照片进行写生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写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生心得和遇到的问题。

二、巩固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继续进行色彩风景照片写生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写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生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四、总结与布置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色彩风景照片写生的关键点。

2. 布置作业:学生选取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风景照片,进行写生练习,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大学色彩风景写生教案设计

大学色彩风景写生教案设计

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色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和审美情趣。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一、理论讲解1. 色彩的基本概念及色彩理论。

2. 风景画的基本构图法则。

3. 写生工具及材料介绍。

二、实地写生1. 观察与感受: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风景,感受色彩的丰富性和变化。

2. 构图与取舍:指导学生进行画面构图,学会取舍,突出主题。

3. 色彩表现: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色彩表现风景,包括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等。

4. 技法运用:讲解不同的绘画技法,如素描、水彩、油画等,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技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优秀风景写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

二、理论讲解1. 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及色彩理论。

2. 讲解风景画的基本构图法则。

3. 介绍写生工具及材料。

三、实地写生1. 教师带领学生前往户外,观察周围的自然风景。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构图,强调画面主次分明、层次清晰。

3.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色彩表现风景,学生跟随学习。

4. 学生分组进行写生,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生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2.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色彩风景写生的要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色彩风景写生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掌握色彩理论和风景构图的能力。

3. 学生作品的质量,包括构图、色彩表现、技法运用等方面。

教学反思:1. 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3.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4.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资源:1. 优秀风景写生作品集2. 写生工具及材料3. 实地写生场地。

大学生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大学生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风景画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 理解色彩在风景画中的运用和表现力。

- 学会观察和捕捉自然风景的色彩变化。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色彩风景写生的全过程。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风景画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 色彩的运用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 观察和捕捉自然风景的色彩变化。

- 色彩与构图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讲解法:讲解风景画写生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写生的过程。

- 实践法:学生亲自进行风景画写生,体验和实践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风景写生作品、画具、颜料等。

- 学生准备:画具、颜料、画纸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播放几幅风景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

- 提问:这些风景画给你怎样的感受?色彩在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 讲授新课- 风景画写生的基本步骤:1. 取景:选择合适的风景,确定构图和画纸尺寸。

2. 构图:确定地平线、主体物位置,注意透视变化。

3. 画大关系:铺大色调,注意色彩的冷暖关系和明暗对比。

4. 深入刻画:细化细节,调整色彩关系。

- 色彩的运用和表现力:1. 色彩的冷暖关系:冷色调给人清新、宁静的感觉,暖色调给人热烈、奔放的感觉。

2. 色彩的明暗对比:明暗对比可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 色彩的纯度对比:纯度对比可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3. 演示- 教师现场演示风景画写生的全过程,包括取景、构图、画大关系、深入刻画等步骤。

4. 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风景画写生,教师巡回指导。

- 强调观察和捕捉自然风景的色彩变化,注意色彩的冷暖关系、明暗对比和纯度对比。

5. 总结-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色彩风景写生能力。

大学生风景色彩写生教案

大学生风景色彩写生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风景色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提高色彩表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场写生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作热情。

教学重点:1. 风景色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色彩搭配与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色彩的搭配与协调。

2. 写生过程中对光线、色彩和构图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风景写生现场、色彩画具、教学PPT、相关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画板、画笔、颜料、调色板、画夹、画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风景色彩写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特点。

2. 提问:为什么这些作品让人感到美好?它们在色彩搭配、构图等方面有哪些特点?二、讲授新课1. 风景色彩写生的基本步骤:a. 取景:观察风景,确定主要写生物象和构图。

b. 起稿:用铅笔画出景物的轮廓,注意透视关系。

c. 铺色:用大笔触铺出整体色调,注意冷暖关系和明暗对比。

d. 深入刻画:对景物进行细节刻画,调整色彩和构图。

2. 色彩搭配与表现手法:a. 色彩搭配原则:对比色、互补色、类似色等。

b. 色彩表现手法:色块分割、渐变、叠加、混色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现场风景色彩写生,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生作品,互相交流心得。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风景色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二、巩固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风景色彩写生作品。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色彩搭配和构图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风景色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色彩搭配和构图能力。

初中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初中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初中色彩风景写生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2. 色彩风景写生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风景写生的示范作品。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风景写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风景写生的理解和感受。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选取景点、构图、铺大色调、深入刻画等。

2. 教师现场示范一幅风景写生作品,边示范边讲解每一步骤的要点。

三、学生实践(20分钟)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进行写生练习。

2.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色彩风景写生创作。

四、交流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生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写生方法和技巧。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3.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风景写生实践,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学生实践,让学生掌握了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了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培养了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交流与评价,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风景写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同时,加强课后实践,让学生更多地去感受自然,提高写生能力。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丰富作品内涵,提高作品的艺术性。

大学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大学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观察、色彩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色彩的观察与分析技巧。

3. 创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色彩风景写生的构图与透视。

2. 色彩的搭配与调和。

3. 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演示法:展示优秀作品,指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写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风景写生作品、写生工具(画板、画笔、颜料等)。

2. 学生准备:画具、写生工具、笔记本。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风景写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

2. 提问:你们认为风景写生最重要的是什么?3. 引出主题: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二)讲授新课1. 风景写生的基本步骤:a. 观察与构图:观察风景的特点,确定构图方式(横幅、竖幅、方构图等)。

b. 起稿:根据构图,用铅笔起稿,确定景物位置和比例关系。

c. 铺色:用色彩画出景物的大体色调和明暗关系。

d. 深入刻画:调整色彩关系,细化景物细节。

e. 完成作品:调整画面,使作品更加完整。

2. 色彩观察与分析技巧:a. 观察景物的色彩变化,分析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等关系。

b. 学习色彩调和的方法,使画面色彩和谐统一。

3. 创作能力的培养:a.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风景作品。

b.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

(三)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写生,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错误。

大学色彩风景写生教学教案

大学色彩风景写生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取景、构图、色调处理、细节刻画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场写生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其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取景、构图、色调处理、细节刻画等。

2. 难点:如何运用色彩表现自然景观的意境和氛围,以及如何通过写生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色彩风景写生的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

3. 实践法:学生现场写生,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提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色彩风景写生教材、写生工具、户外写生地点。

2. 学生准备:画板、画笔、颜料、画夹、水桶等写生工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组色彩风景写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色彩风景写生?它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 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步骤:- 取景:观察自然景观,确定写生主题和构图。

- 构图:确定地平线、主体物、前景、背景等元素的位置和比例。

- 色调处理:分析景物色彩关系,铺大色调。

- 细节刻画:刻画景物细节,调整画面色彩和光影。

2. 色彩风景写生的技巧:- 观察自然:注意景物色彩、光影、质感等特征。

- 色彩运用:运用色彩表现景物的意境和氛围。

- 表现手法: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如写实、表现、抽象等。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户外写生地点。

2. 教师现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进行色彩风景写生,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美术风景色彩教学写生教案

美术风景色彩教学写生教案

美术风景色彩教学写生教案教案标题:美术风景色彩教学写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风景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色彩运用在风景画中的基本原理;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4. 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应提前选择一些具有丰富色彩的风景图片,并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颜料、画笔、画纸等;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画板、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风景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讨论风景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知识讲解:2. 教师介绍风景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以及色彩在风景画中的重要作用。

3.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如色彩的明暗、冷暖、对比等,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示范演示:4. 教师选择一幅风景图片进行现场写生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观察、分析和运用色彩表现风景画中的细节和氛围。

5. 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解释自己的思考和决策,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和色彩的运用技巧。

学生实践:6.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风景图片进行写生实践。

7.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逐个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和表现手法。

分享与总结:8.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让他们互相欣赏和评价。

9.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学生在色彩运用上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风景画的色彩表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观察真实的风景并尝试用色彩表现。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分析和运用色彩的能力;2. 学生完成的作品可以作为评估的依据,评判其对风景画和色彩运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不同风格的风景画,比如印象派、写实主义等,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并鼓励他们尝试用不同的色彩表现风景。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学色彩风景写生教案模板

大学色彩风景写生教案模板

课程目标:1. 通过色彩风景写生,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 提高学生对色彩搭配和表现技巧的掌握,提升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认识和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对象:大学美术专业学生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重点:1. 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色彩搭配和表现技巧。

教学难点:1. 色彩风景写生中的构图和透视关系。

2. 色彩风景写生中的光影变化和氛围营造。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色彩风景写生示范作品、风景照片、PPT、画板、画架、画笔等。

2. 学生准备:画具、画板、画架、画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色彩风景写生示范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色彩风景的认识和感受。

二、讲解1. 教师讲解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取景、构图、铺色、调整等。

2. 强调色彩搭配和表现技巧的重要性。

1. 教师现场示范色彩风景写生的全过程,边示范边讲解技巧。

2. 学生观察并记录教师示范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四、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色彩风景写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心得,分享经验。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上节课中的实践心得。

二、讲解1. 教师讲解色彩风景写生中的构图和透视关系,包括地平线、主体物、景物之间的远近关系等。

2. 强调透视变化对画面效果的影响。

三、示范1. 教师现场示范色彩风景写生中的构图和透视关系,边示范边讲解技巧。

2. 学生观察并记录教师示范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四、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色彩风景写生练习,重点练习构图和透视关系。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色彩风景写生中的构图和透视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在上节课中的实践心得。

1. 教师讲解色彩风景写生中的光影变化和氛围营造,包括光源色、环境色、冷暖色调等。

风景写生色彩讲解教案

风景写生色彩讲解教案

风景写生色彩讲解教案教案标题:风景写生色彩讲解教学目标:1. 了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掌握运用色彩表现风景写生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风景写生的范例图片、色彩理论相关资料。

2. 学生:画笔、调色板、画纸。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风景写生的范例图片,引发学生对风景画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风景画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风景画中的色彩有什么特点?步骤二:讲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和技巧(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风景写生的定义和目的,强调其对自然景观的真实表达。

2. 讲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包括构图、透视、明暗和色彩运用等方面。

步骤三:色彩理论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2. 讲解色彩的分类,如暖色调和冷色调。

3. 通过示意图或实物,让学生了解主要的色彩搭配原则,如对比、互补和同色系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色彩在风景写生中的表现效果。

步骤四:色彩运用实践(20分钟)1. 学生使用画笔、调色板和画纸,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风景图片进行写生。

2. 学生根据所学的色彩理论,选择适当的颜色进行上色,力求表现出风景的真实感和美感。

3. 教师巡视指导,提供个别帮助和建议。

步骤五:展示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完成画作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每幅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效果和表现力,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色彩在风景写生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实地风景写生,进一步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2. 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欣赏各类风景画作品,拓宽艺术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以及色彩理论的讲解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运用色彩表现风景写生的方法。

校园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校园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校园色彩风景写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美术》教材第二册第四章“风景写生”,主要内容包括校园色彩风景的观察与表现,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色彩表达空间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校园风景的能力,提高绘画技能。

3.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与运用,空间感的表达。

教学重点:观察校园风景,运用色彩表现空间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板、画架、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教学PPT等。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校园风景照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的色彩美,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色彩的基本原理,如色相、明度、纯度等,以及色彩搭配方法。

3. 实践指导:a. 观察与分析: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风景,分析其中的色彩关系。

b. 速写练习:让学生用铅笔勾勒校园风景的轮廓,注重空间感和光影表现。

c. 色彩写生:运用水彩颜料,根据观察到的色彩关系进行写生练习。

4. 例题讲解:以校园一角为例,示范如何运用色彩表现空间和情感。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校园色彩风景写生作品。

6. 评价与反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意见。

六、板书设计1. 校园色彩风景写生色彩基本原理色彩搭配方法空间感与情感表现2. 写生步骤观察与分析速写练习色彩写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校园风景为题材,完成一幅色彩写生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体现色彩关系,空间感和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探索更多表现手法,提高绘画水平。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美,培养审美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与运用,空间感的表达。

2. 实践指导:观察与分析、速写练习、色彩写生。

风景色彩写生教案

风景色彩写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景色彩写生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描绘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知识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美感,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风景色彩写生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风景色彩写生的观察方法和技巧3. 色彩在风景写生中的应用和表现4. 风景色彩写生的构图和取景5. 风景色彩写生的实践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风景色彩写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知识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美感,以及如何处理风景写生中的构图和取景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风景色彩写生的理论知识资料、实例作品、绘画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提前观察和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写生对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风景色彩写生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风景色彩写生的观察方法和技巧,分析色彩在风景写生中的应用和表现。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风景色彩写生的过程,讲解构图和取景的处理方法。

4.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的内容,进行风景色彩写生的实践操作。

5. 点评:教师对学生提交的风景色彩写生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风景色彩写生的历史和发展,欣赏国内外著名风景色彩写生作品。

2. 引导学生进行户外风景色彩写生,感受自然景观的魅力,提高写生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风景色彩写生的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风景色彩写生作品,关注他们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色彩运用技巧。

2. 评价学生在户外写生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色彩风景写生教学设计

色彩风景写生教学设计

色彩风景写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3.学会使用各种色彩工具进行创作;4.在写生创作中表现出良好的观察力和创造力;5.能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建议;二、教学内容1.风景写生的概念和技巧;2.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应用;3.各种色彩工具的介绍和使用技巧;4.色彩风景写生创作;5.作品分享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老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美丽的风景,并向学生介绍风景写生的概念和意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色彩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1.色彩基础知识:色相、亮度、饱和,如何使用色轮;2.色彩应用技巧:色彩搭配,色彩表现物体形状等。

第三步:介绍色彩工具和使用技巧1.色铅笔、油画棒、水彩笔等各种色彩工具的介绍;2.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第四步:色彩风景写生创作1.确定创作主题;2.分配使学生练习和尝试新工具;3.老师可以做一些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4.学生有关色彩的问题,老师可以随时进行交流讨论抽象问题。

第五步:作品分享和评价1.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2.老师组织同学互评,加强学生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意识;3.老师提供展示平台。

(如果有条件)四、教学总结本次教学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演练、实践创作、作品分享和评价等环节,对学生领略到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创造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热情,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色彩视觉感受和实践经验,加深了对美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自己的艺术素养。

校园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校园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校园色彩风景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校园色彩风景写生的教学,让学生能够:1. 观察和感受校园环境中不同场景的色彩变化;2. 通过写生的方式,表达对校园色彩风景的感受和理解;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绘画技巧和艺术创造力;4. 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色彩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习:色彩的分类、色彩搭配原则等;2. 校园色彩风景写生的实践:选择校园中不同场景进行写生,包括花坛、树木、建筑等;3. 绘画技巧的讲解和实践:线条的运用、明暗的表现、色彩的运用等;4. 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互相展示并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共同进步。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校园色彩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中的色彩变化,并提问学生对校园色彩的感受和理解。

2. 色彩基础知识学习:讲解色彩的基本分类,如暖色调和冷色调,以及色彩搭配原则,如对比色、相邻色等。

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 校园色彩风景写生实践:a. 学生分组选择不同的校园场景进行写生,每组至少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观察和绘制。

b. 学生使用铅笔或彩色铅笔进行素描练习,捕捉校园色彩风景的线条和形状。

c. 学生运用色彩进行上色练习,体验不同色彩组合的效果。

d. 学生完成写生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4. 绘画技巧讲解和实践:a. 讲解线条的运用技巧,如轻重、粗细和方向等。

b. 讲解明暗的表现方法,如光影的处理和层次的表现。

c. 讲解色彩运用的技巧,如色彩的层叠和渐变等。

d. 学生进行绘画技巧实践,运用所学技巧完善写生作品。

5. 作品展示和评价:a.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向同学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使用的绘画技巧。

b.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指出作品的亮点和改进之处。

c.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可以评估学生对校园色彩风景写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观察学生在写生过程中的观察力、绘画技巧和艺术创造力的表现,可以对学。

大学风景写生色彩临摹教案

大学风景写生色彩临摹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色彩临摹,使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色彩感知和表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色,学习色彩搭配,培养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色彩搭配和运用。

2. 风景写生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1. 色彩的协调与对比。

2. 风景画面的整体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风景写生作品、画具、写生地点照片。

2. 学生准备:画具、写生地点照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风景写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提问:观察这幅画,你觉得作者在色彩搭配上有什么特点?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风景写生的基本步骤:a. 取景:选择合适的风景作为写生对象。

b. 构图:确定地平线、主体物的位置,以及相关景物之间的远近、左右关系。

c. 起稿:使用铅笔或炭笔轻轻勾勒出画面轮廓。

d. 铺色:根据观察到的光线和色彩,用颜料铺出大色调。

e. 细节刻画:对画面进行深入刻画,完善细节。

2. 色彩搭配和运用:a. 色彩冷暖对比:暖色调与冷色调的对比,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

b. 色彩饱和度对比:饱和度高的颜色与饱和度低的颜色对比,使画面更具层次感。

三、实践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幅风景照片进行临摹。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风景写生的基本步骤和色彩搭配,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临摹作品?2.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二、实践练习1. 学生继续完成风景写生临摹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总结与布置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搭配和整体把握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完成一幅风景写生作品,要求色彩搭配合理,画面整体效果良好。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否掌握风景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色彩素材景色写生教案

色彩素材景色写生教案

色彩素材景色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素材在写生中的重要性;2.掌握色彩素材在写生中的运用方法;3.培养学生对景色写生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色彩素材在写生中的重要性;2.色彩素材的获取和运用方法;3.景色写生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运用色彩素材表现景色的特点;2.如何捕捉景色的细节和特色。

四、教学准备。

1.准备写生工具,画笔、颜料、画板等;2.准备写生场景,可以选择校园、公园、风景区等;3.准备色彩素材,可以提前收集一些有特色的色彩素材,如鲜花、树叶、建筑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景色写生作品来引导学生对写生的兴趣,同时向学生介绍色彩素材在写生中的重要性。

2.讲解。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色彩素材在写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获取和运用色彩素材。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示范来讲解。

3.实践。

让学生到指定的写生场景进行写生活动,引导他们运用色彩素材表现景色的特点,并注意捕捉景色的细节和特色。

4.分享。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生作品,可以进行互评和点评,让学生相互学习和进步。

5.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色彩素材在写生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写生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主要是针对景色写生中色彩素材的运用进行教学,通过实地写生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色彩素材在写生中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一定的运用方法。

在实践中,学生的写生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捕捉景色的细节和特色方面还有所欠缺。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写生技巧的指导和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色彩素材表现景色的魅力。

校园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校园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校园色彩风景写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美术》教材第二册第四章“色彩风景写生”,具体内容包括: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观察和分析自然风景中的色彩变化,进行户外写生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理解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风景中色彩变化的能力,提高色彩表现力。

3.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色彩的基本理论,观察和分析自然风景中的色彩变化,户外写生实践。

难点:如何运用色彩理论进行风景写生,表现色彩的空间感和光影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粉笔、画纸、画板、画架、投影仪。

学具:彩色铅笔、水彩画材、速写本、画板、画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校园风景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色彩,激发学生对校园风景写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1)色彩的基本理论:光与色、三原色、间色、互补色等。

(2)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等。

3. 实践演示(15分钟)现场示范如何观察和分析校园风景中的色彩变化,并进行写生实践。

4. 学生练习(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户外写生,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色彩基本理论光与色、三原色、间色、互补色2. 色彩应用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3. 校园风景写生步骤观察、分析、表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校园风景为题材,完成一幅色彩写生作品。

2. 答案要求:(1)色彩关系正确,空间感强。

(2)画面构图合理,具有一定的表现力。

(3)作品整洁,工具使用熟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色彩基本理论,能观察和分析校园风景中的色彩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色彩搭配和光影表现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多观察、多练习,提高色彩表现力。

(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等,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审美素养。

色彩风景写生手写教案

色彩风景写生手写教案

色彩风景写生课程编号:30843010 学分:3 学时:48课程性质:色彩风景写生为美术学专业必修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艺术特点,以及与中国山水画的区别,从而更好的从事艺术创作和服务社会。

教学任务:学习并掌握自然界中光、色的变化,风景画的构图特点和造型方法,印象风景写生的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章色调练习第二章创作风景教学原则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艺术特点,以及与中国山水画色区别,从而更好的从事艺术创作和为社会服务。

先修课程要求:色彩基础、素描基础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教材:戴士和《色彩风景写生》吉林省美术出版社 2002年2月12日参考书:戴士和《色彩风景写生》吉林省美术出版社 2002年2月12日第一章色调练习教学目的和要求:风景写生不同于室内的静物写生,构图有更大的主观性和灵活性,不同季节、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和天气都会发生明显的不同,要求学生能够抓住段时间内的光与色的关系和特点,迅速记录。

内容摘要:构图的练习、画面要求、远中近景、景物前后大小描绘得当,早中晚小幅色调练习,同意景物不同时间的色调差别。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问题:教学重点:不同光线下景物的色彩变化、构图中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不同光线下景物的色彩变化、构图中的灵活性。

教学内容:第一节风景概述风景一般说来是以大自然为描绘对象的美术作品,是从内容上区别于人物画、肖像画和静物画的画种名称。

研究风景发展史的理论家们将西方的风景演变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象征性风景;第二阶段为理想性风景;第三阶段是逼真的描绘自然,第四阶段则重视画家的感情和个性,第五阶段又回到了表现理想和象征性风景。

专家们将最早的风景画追溯到古代埃及的墓穴壁画,到埃及时期风景画有所发展,但那时的风景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没有单纯的风景画。

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景画家们在宗教、神话和人物画的背景上,慢慢的加强了风景画的地位。

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画家在背景上追求类似自然的真实描写,使作品趋于精细、准确。

写生风景色彩连画教案大班

写生风景色彩连画教案大班

写生风景色彩连画教案大班教案标题:探索自然之美——大班写生风景色彩连画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自然风景,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2. 通过色彩连画活动,提高幼儿的色彩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细致性和耐心。

教学准备:1. 风景图片或实地考察所见风景照片。

2. 彩色铅笔、彩色粉笔、彩色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3. 画纸、画板或画布。

4. 水杯、毛巾等清洁用具。

5. 幼儿绘画作品展示区。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与幼儿一起欣赏一幅风景画,引导幼儿描述画中的元素,如山、树、花、云等。

2. 引导问题:询问幼儿是否喜欢风景画,为什么喜欢,是否想亲自画一幅属于自己的风景画。

探究活动:1. 观察风景:带领幼儿到室外或展示风景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自然风景,提醒他们注意颜色的变化和细节。

2. 讨论风景:引导幼儿分享对观察到的风景的感受和发现,鼓励他们用简短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色彩和元素。

3. 选择颜色:展示不同颜色的绘画工具,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解释每种颜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4. 连续绘画:将画纸或画板固定在画架上或放在桌子上,让幼儿使用所选的颜色,连续绘画他们观察到的风景。

鼓励他们用不同的颜色表达不同的元素。

5. 辅助指导: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如何使用绘画工具、如何表达画中的元素等。

展示与分享:1. 展示作品: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在墙上或画廊中,让幼儿自豪地分享自己的成果。

2. 分享体验: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绘画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引导他们描述自己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和表达的元素。

课后延伸:1. 制作画册: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制作成风景画册,让幼儿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2. 观察自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然风景,例如公园、花坛等,并与家长分享观察到的美丽之处。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观察风景和绘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专注度。

2. 评估幼儿绘画作品的色彩运用和表达能力,是否能够准确表达所观察到的风景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风景写生课程编号:30843010 学分:3 学时:48课程性质:色彩风景写生为美术学专业必修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艺术特点,以及与中国山水画的区别,从而更好的从事艺术创作和服务社会。

教学任务:学习并掌握自然界中光、色的变化,风景画的构图特点和造型方法,印象风景写生的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章色调练习第二章创作风景教学原则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艺术特点,以及与中国山水画色区别,从而更好的从事艺术创作和为社会服务。

先修课程要求:色彩基础、素描基础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教材:戴士和《色彩风景写生》吉林省美术出版社 2002年2月12日参考书:戴士和《色彩风景写生》吉林省美术出版社 2002年2月12日第一章色调练习教学目的和要求:风景写生不同于室内的静物写生,构图有更大的主观性和灵活性,不同季节、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和天气都会发生明显的不同,要求学生能够抓住段时间内的光与色的关系和特点,迅速记录。

内容摘要:构图的练习、画面要求、远中近景、景物前后大小描绘得当,早中晚小幅色调练习,同意景物不同时间的色调差别。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问题:教学重点:不同光线下景物的色彩变化、构图中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不同光线下景物的色彩变化、构图中的灵活性。

教学内容:第一节风景概述风景一般说来是以大自然为描绘对象的美术作品,是从内容上区别于人物画、肖像画和静物画的画种名称。

研究风景发展史的理论家们将西方的风景演变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象征性风景;第二阶段为理想性风景;第三阶段是逼真的描绘自然,第四阶段则重视画家的感情和个性,第五阶段又回到了表现理想和象征性风景。

专家们将最早的风景画追溯到古代埃及的墓穴壁画,到埃及时期风景画有所发展,但那时的风景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没有单纯的风景画。

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景画家们在宗教、神话和人物画的背景上,慢慢的加强了风景画的地位。

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画家在背景上追求类似自然的真实描写,使作品趋于精细、准确。

16世纪伊始,风景画在法兰德斯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至19世纪印象派结束,此间300年间,风景画写实派是主要潮流。

从19实际末印象派的开始,风景画脱离了写实的范围,画家放弃了纯粹的描摹自然,而开始重视自己个性和感情的表现,从自然中选取线、行、色来构筑画面。

为了追求风格的独特采取变色、变形的手法,使风景画呈现出许多奇异的新面貌。

到20世纪以后一些画家又开始象征性风景。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流派层出不穷,这些画派大多以纯线、形、色来构筑画面,不太重视客观自然,风景画已有被暂时忽视的趋势。

近几年世界画坛,写实风又有回归的势头,一方面是由于大众喜欢传统的表现手法继续为一部分画家运用,另一方面,勇于创新的画家不断在寻找新的表现手法,历史造就了人们欣赏自然美的天性,风景画还会顺应人们的视觉需要不断的发展下去。

第二节工具与材料一、工具与材料的简介水粉画的性能材料及作画工具色彩写生的工具与材料二、水粉画的工具和材料主要包括纸、笔、颜料、画板或画夹、调色盒或调色板、洗笔的容器等。

(1)纸:以坚实稍厚的而又不吸水的为佳,比如白卡纸、绘画纸、白板纸等。

如需要达到特殊的技法效果,可以采用宣纸、有底色的纸等。

(2)笔:以有弹性而又有儲色力的笔为上品。

有扁头水粉笔、化妆笔、油画笔、底纹笔和毛笔等。

各种笔或方或圆或尖,或硬或软,或长或短,可以根据技法的需要和每人的习惯选用。

(3)颜料:水粉画的颜料有瓶装和管装两种,管装的颜料比瓶装的要好。

水粉色在湿时最鲜明,半干时色彩灰暗,干透后出现粉味的色彩感觉。

整个干燥过程的特点:是由湿到干地分分秒秒的渐变,色彩感觉也随着改变。

所以要学好水粉画,首先要学会奴驾"变色"现象的本领。

第三节色彩的基础知识一、色彩的分类及其要素1、无彩色系:无彩色系是指黑和白。

试将纯黑逐渐加白,使其由黑、深灰、中灰、浅灰直到纯白,分为11个阶梯,成为明度渐变,做成一个明度色标(也可用于有彩色系),凡明度在0°~3°的色彩称为低调色,4°~6°的色彩称为中调色,7°~10°的色彩称为高调色。

色彩间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明度对比的强弱,3°以内的对比称明度的弱对比,又称短对比。

3°~5°的对比称为中对比,又称中调对比。

5°以外的对比称为强对比,又称长调对比。

在明度对比中,如果其中面积大,作用也最大的色彩或色组属高调色和另外色的对比属长调对比,整组对比就称为高长调,用这种办法可以把明度对比大体划分为高短调、高中调、高中短调、高中长调、高长调、中短调、中中调、中高短调、中低短调、中长调、中高长调、中低长调、低短调、低长调、低中调、最长调等16种:一般来说,高调明快,低调朴素,明度对比较强时光感强,形象的清晰程度高;明度对比弱时光感弱,不明朗、模糊不清。

明度对比太强时,如最长调,有生硬、空洞、眩目、简单化等感觉,而且有恐怖感。

2.有彩色系有彩色系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明度,在色彩学上也称色彩的三要素、三属性或三特征。

(1)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确切地说是依波长来划分色光的相貌。

可见色光因波长的不同,给眼睛的色彩感觉也不同,每种波长色光的被感觉就是一种色相。

依色散可分出色相的序列关系,即红、绿、蓝(蓝紫)三原色加间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

并可在色相环中细分为(2)纯度:纯度是指色光波长的单纯程度,也有称之为艳度、彩度、鲜度或饱和度。

在七色相中各有其纯度,七色光混合即成白光,七色颜料混合成为深灰色;黑白灰属无彩色系,即没有彩度,任何一种单纯的颜色,倘若加入无彩色系任何一色的混合即可降低它的纯度。

在七色中除各有各自的最高纯度外,它们之间也有纯度高低之分。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并列的色散序列色相带,将各色同样等量加灰,使其渐渐变为纯灰,通过实验可以明确看到红色最难,青绿色最容易,这就说明红色纯度最高,而青绿色纯度最低。

(3)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对光源色来说可以称光度;对物体色来说,除了称明度之外,还可称亮度、深浅程度等。

无论投照光还是反射光,在同一波长中,光波的振幅愈宽,色光的明亮度愈高。

在不同波长中,振幅比波长的比数越大,明亮知觉度就越高。

白颜料属于反射率高的物体,在其他颜料中混入白色,可以提高混合色的反射率,也就提高了混合色的明度。

混入白色愈多,亮度提高愈多。

黑色颜料属于反射率极低的物体。

在其他颜料中混入黑色,可以降低混合色的反射率。

稍混一些,反射率就明显地降下来,也就降低了混合色的明度;混入黑色愈多,明度降低愈多。

灰色属于反射率95%以下与10%以上的色彩,即属中等明度的色彩,黑白与不同明度的灰色,可以构成有秩序的明度序列。

不同色相的光的振幅不同。

红色振幅虽宽,但波长也长;黄色虽然振幅与红色相当,但它的波长短。

红色的振幅比波长的比数小于黄色的振幅比波长的比数。

所以红色较黄色明度要弱。

我们可以将色散带展开,即:紫红、红、橙红、橙、橙黄、黄、黄绿、绿、青绿、青、青蓝、蓝、蓝紫、紫、紫红。

使紫红居两端,黄色居中央,向上逐渐加白,可以发现,黄色很快就可变成纯白,而紫色最慢变为纯白。

向下逐渐加黑,紫色很快即可变为纯黑,其次为青色,而黄色最慢才变为纯黑。

整个表变为W形,这说明黄色明度最强,而紫色最弱,其余类推。

二、色彩的对比关系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被称为色彩对比。

该想象分为两大类: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1、色相对比: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

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

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我们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他和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份被调和而相异部份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以其他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色名对比。

除了色感偏移之外,对比的两色,有时会发生互相色渗的现象,而影响相隔界线的视觉效果,当对比的两色,具有相同的彩度和明度时,对比的效果越明显,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效果越强烈。

2、明度对比: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

(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

明度对比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

3、纯度对比: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

4、补色对比: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

(视觉的残像现象明显)。

5、冷暖对比: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

(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三、色彩的联想与象征红色:火,血,太阳,热情,危险,活力……橙色:灯光,秋叶,温暖,欢喜,妒忌……黄色:光,柠檬,光明,希望,快活,平凡……绿色:草地,树叶,禾苗,和平安全,生长,新鲜……蓝色:大海,天空,水,平静,悠久,理智,深远……紫色:丁香花,葡萄,茄子,优雅,高贵,庄重,神秘……黑色:夜晚,墨,碳,煤,严肃,刚健,恐怖,死亡……白色:白云,雪,纯洁,神圣,清净,光明……灰色:乌云,树皮,平凡、失意,谦逊……四、色彩的混合A:原色理论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B:混色理论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

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

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

而: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

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