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2大气的运动(1课时)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2大气的运动(1课时)课件
2.2 大气的运动(1课时)
高考二轮复习
考情分析
(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大气的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 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东亚、南亚季风环流。 (2)从命题形式看,有两大规律:一是等压线图结合大气运动的实际情况来考 查,如等压线图与天气系统的识别、等压线图与大气水平运动等;二是以气 压带和风带分布对气候的影响进行考查。 (3)从能力要求看,本讲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 力及计算能力等。 2018复习中注意:①要加强对等压线习题的判读掌握能力,能通过等压线判 读各种天气系统。②能够进行主体知识的迁移、运用,学会结合气压带和风 带的分布分析气候的成因和特点。③注重主要知识点的原理运用,能熟练运 用地理原理,解答生活常见问题。
同纬度 地带 我国
夏季等温线稀疏
夏季普遍高温,南北 太阳辐射(北方 温差大 白昼时间长)
基础梳理
2.气温分布的时间规律
(1)日变化:一天中,如果没有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
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凹地大于高地;低纬度 大于高纬度,晴天大于阴天。 (2)年变化 :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基础梳理
特别提醒
影响降水差异的因素有:气压带风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 (1)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影响:某地位于低气压控制地区,气流上升,降水比较 多。例如赤道附近、副极地地区。某地位于风带的近海迎风区,降水比较多。近海背
风区降水少。例如西风带控制的大陆西岸降水多,东岸降水少。
(2)海陆位置的影响:一般来说,沿海地区距离海洋近,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 容易到达,空气中水汽多,降水多(沿海背风区除外)。内陆地区距离海洋遥远,海 洋水汽不容易到达,空气干燥,降水少。

2020届 高考地理二轮课标:专题一 第3讲 大气运动规律 通用课件(43张)

2020届 高考地理二轮课标:专题一 第3讲 大气运动规律 通用课件(43张)

突突破破点点二二 突破点三
-29-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易错警示 (1)不能正确判读高压(反气旋)与低压(气旋)的等压线分布;(2)不 能正确理解高压与低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3)不能正确理解 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
答案:(1)D (2)A
突突破破点点二二 突破点三
-30-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5-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1.昼夜温差大小的原理分析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6-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 排放增多 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气温升高 全球气候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 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 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命题分析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3-
命题分析 专题知识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4-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与热力环流 多以大气的受热过程图或具体的生活情境为载体,运用大气对太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考查读取原理示意图、 现实场景图或模式图有效信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 呈(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10-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第1部分 专题2 大气的运动规律 通用版课件(111张)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第1部分 专题2 大气的运动规律 通用版课件(111张)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 (2)大气的保温作用
• 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发生的时段为夜间,主要通过大气逆辐射来实现,保温作用的
强弱与大气密度(稠密、稀薄),大气污染状况(大气洁净程度)、天气状况(阴、晴)等 有关。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 2.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 (1)气温的分布规律
时空表现
外表面温度变化曲线,墙体为土墙。据此完成4~5题。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 4.图中表示温室墙外表面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 C.③ D.④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 5.③曲线在12:00~15:00出现低值的原因可能是( ) • A.封闭温室以减少蒸发 • B.顶部盖上草毡保持温度恒定 • C.开窗通风透气 • D.午后降雨 • 答案 4.B 5.C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 第3题,日出前后为一天之中气温最低时刻,空气对流较弱,水汽容易在较低地区
凝结,因此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 1.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
要环节,如图所示: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山峰)、低纬度>高纬度、晴天>阴天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时空表现
分布规律
空间 垂直 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 变化 分布 低,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
全球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水 平 分 布
海陆 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月 间 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南半球相反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综述PPT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综述PPT课件
17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1)A (2)C (1)甲地位于低压中心M地的东侧,其空气由 东向西流向低压中心的过程中,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 响向右偏转为东南风。(2)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的是低压, 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的是高压,故A、B错;图上亚洲大 陆大范围地区受到低压控制,北太平洋受到高压控制,说 明北半球为夏季,此时,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 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使高压保留在海洋上,可见C项正 确;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发生在冬 季,而此时为夏季,故D错。
20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知识链接】 (1)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 面。 (2)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山谷风:白天山坡上吹谷风,夜晚山 坡上吹山风
城市热岛环流: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 城区。
21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D.高原光照强
(2)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受热状况的突出特
征是
A.②强、④弱 B.①弱、③强
C.①强、②弱 D.③弱、④弱
(3)青藏高原多数地区不宜发展耕作业的主要限制
条件是
A.日照条件差 B.热量条件差
C.干旱多风沙 D.地形起伏大
14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解析] (1)B (2)A (3)B 第(1)题,青藏高原上 昼夜温差大,藏袍的“不对称”与之有关。藏袍宽大,穿 着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 体温,中午炎热时甚至褪下袖子缠于腰间;早晚温度低, 则两个袖子都穿上。第(2)题,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 原大气密度小,大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 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即②强。由于大气密度小 ,大气中水汽含量少,青藏高原上大气逆辐射弱,即④弱 。第(3)题,青藏高原上太阳辐射强,日照条件好。但由 于海拔高,气温低,多数地区的热量条件不足,不能满足 农作物生长的要求。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大气的运动规律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大气的运动规律
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 为例)。
提示:
4.画图归纳冷、暖锋面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变化规律, 说出锋面移动对天气的影响。
提示:(1)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及天气变化:
(2)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及天气变化:
考点定向突破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1.(2018·全国卷Ⅰ)小明同学 7 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
分析气温差异的技巧: (1)不同纬度看纬度高低:一般情况下纬度高,气温低;纬度 低,气温高。 (2)纬度相同的两个地区比较,主要分三种情况: ①看海陆位置:位于沿海的地区温差小,位于内陆的地区温 差大。 ②都是内陆地区看地形: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 ③都是沿海地区看洋流:暖流流经温度高,寒流流经温度低。
解析:图示①②为膜内温度日变化,其中①变化很小,而② 有较大变化;又①②分别为丰雪年和枯雪年的温度日变化,故膜 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即 C 正确。
误区提醒:图示③④为平均气温日变化,④最低平均气温接 近-16 ℃,则该地最低气温可能在某些时期短暂低于-16 ℃, 则 A 错误。图示③④曲线变化一致,说明积雪状况差异对气温日 变化影响不大,故 B 错误。
(2019·四川百校联考)如图为上海市某年连续 3 个月的月平均 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 4~5 题。
4.a、b、c 三个月分别对应( B ) A.12 月、1 月、2 月 B.1 月、2 月、3 月 C.3 月、4 月、5 月 D.10 月、11 月、12 月
解析:本题考查气温图的判读。上海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最 低气温的多年平均值在 0℃以上,该年 a 月大部分地区气温在 0℃ 以下,说明当月为上海气温最低月份,即 1 月;根据题意可知,a、 b、c 为连续三个月份且气温递增,可以判断 B 正确。故选 B。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PPT课件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PPT课件

目 链
海西部、南部地势较高阻挡西风,西风影响不大。

再仔细观察图中信息,西北部陆地有平行分布的西
北-东南向的山脉、高地及河谷,大风从这里吹来
15
Z真题感悟 找准方向
形成“狭管效应”风力进一步增强,导致西北海
区波涛汹涌;由此推断该风只能是从北部吹来,
栏 目
即冬季有“强冷空气南下”。
链 接
16
栏 目 链 接
气上界太阳辐射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栏 目 链 接
20
K考点突破 主干整合
(1)①~⑥曲线中,代表北极点大气上界太阳辐射 年变化的是( D )
A.① B.③
C.⑤
D.⑥
(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小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栏 目
其主要原因是( C )
链 接
A.太阳高度角,地面较大气上界小
B.太阳活动影响,地面较大气上界强
17
K考点突破
主干整合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 下图所示。
栏 目 链 接
18
K考点突破 主干整合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地面辐射是
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对地面


起保温作பைடு நூலகம்。
链 接
19
K考点突破 主干整合
典型例题 例1 (2014·江门市模拟)下图为地球六地点大
相同。完成下题。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B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4
Z真题感悟
找准方向 考向2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天气)的影响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2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2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nnn
14
【例 1】 (2013·北京卷)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nn夜n 间减少
15
解析: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①会减 少;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减弱,②会 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反射等削弱太阳辐射能力增加, 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会减少;出现雾霾天气,会增强大气逆辐射 作用,④在夜间会增加。
nnn
3
考情分析 2014 年高考命题预测: 大气的热力性质和大气的运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天气和气候 现象是本讲的常考内容。2013 年高考中,可能利用数据或图像 提供背景信息,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将气候与农业生产、工程 建设、资源开发等多方面联系起来综合考查;根据天气预报的有 关信息材料,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结合热点事件,考查全 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nnn
10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nnn
11
3.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nnn
12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为:①高压区等压面向上 凸,低压区向下凹。②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 曲方向相反,呈对称分布。如图所示:
nnn
13
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三点: (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 气压低;高空相反。 (2)风压关系: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nnn
22
【例 2】 (2013·北京卷)下图(a)为某日 08 时海平面气压分 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 24 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 回答(1)~(2)题。

2020届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2020届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总纲目录 栏目索引
总纲目录
高考导航
考点一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考点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
考点三 天气系统 考点四 气候类型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网络构建栏目索引核心解读
本专题复习应围绕大气高运动考对导气航候和天气的影响,着重分析气温
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合大气运动特别是气压带、风带分 布及其移动分析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和特点,并以此分析主要天气系 统变化及其影响。
(2)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考点一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考点一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考点一 栏目索引
名师点拨 等温线的判断
(1)依据等温线走向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
高考导航
①等温线走向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纬度差异导致的太阳辐射差异。
②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位置导致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
③等温线与山脉或高原、盆地边缘平行→受地形影响。
(2)依据海陆等温线弯曲判断季节
考点一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①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出→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如1月份。 ②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出→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如7月份。 以上判断方法即“1陆南,7陆北”。海洋上判断方法与之相反,其影响因素是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度低值多出现在 (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考点二 栏目索引
答案 C D A 本题组以水汽凝结和积云的形成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大气 受热状况、大气运动及水汽凝结等知识;重点考查了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
高考导航
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论证、探究具体地理问题的能力;原理的实际应用体现了 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具体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 究、务实求真的学习观。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空气对流运动中上升运动使 水汽上升冷凝而成积云,下沉运动因升温水汽不能形成积云;“上升气流与下 沉气流相间分布”,则积云多呈间隔状分布;而上升、下沉运动会使气流在高 空形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则积云多呈现团块状,而不是条带状,故C项正 确、D项错误;因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积云不会形成连续层片状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我国交通建筑技术的进步,隧道的修建日趋普遍,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 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周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表示1月隧道内部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冬季隧道内外温度都比夏季低,故曲线①②表示7月份隧道内外部 气温日变化,③④表示1月份隧道内外部气温日变化。白天隧道外部温度高, 夜晚隧道内部温度高,故曲线③表示1月份隧道内部气温日变化,C正确。
①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出→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如1月份。 ②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出→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如7月份。 以上判断方法即“1陆南,7陆北”。海洋上判断方法与之相反,其影响因素是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依据海洋上等温线弯曲判断洋流 ①海洋上等温线向高值区凸出→是低温区,该处有寒流流经。 ②海洋上等温线向低值区凸出→是高温区,该处有暖流流经。 海洋上出现等温线弯曲,一般是受洋流的影响,且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洋流的 流向。
下图是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段38°N、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 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2019四川绵阳诊断性考试)图中落基山脉内外部10℃等温线分布高度差异 显著,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 ) A.海拔 B.降水 C.洋流 D知,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而 图示山体内部10℃等温线海拔高,外部10℃等温线海拔较低,因此,海拔不是 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落基山内部海拔较高,且距海岸线较远,海洋暖湿气流 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太阳辐射强,使山体内部气温高于山体外部,因此主导因 素是降水。该地距海洋较远,洋流影响小,且山体内部10℃等温线高,而两侧1 0℃等温线低,所以不应该是洋流影响导致。受海陆位置影响应该是在最热 月临海一侧气温较低,内陆较高,但东侧的外部10℃等温线海拔不如内部高。 所以本题选B。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 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 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 题。
2.(2017课标Ⅰ,9,4分)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规律。膜内温度高于自然状态下的温度,且 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要小于膜外自然状态下的平均温度日变化,故①②为膜 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有积雪时的温度日变化要小于无积雪时的温度日变化,则 ②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
(4)依据陆地上等温线弯曲判断地形 ①陆地上等温线向高值区凸出→该处气温偏低,地形可能为山地或高原。 ②陆地上等温线向低值区凸出→该处气温偏高,地形可能为谷地(或受冷空气 影响较小的背风地带,如冬季四川盆地气温偏高)。 (5)闭合等温线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①低温中心:地势较高的山地一般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往 往成为低温中心(冷空气堆积下沉);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往往成 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地势较低的盆地一般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一般也是高温中心(热 岛效应)。
1.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
2.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气温的分布规律
时空表现
时 日变化 间 变 年变化 化
空 垂直分布 间 水 全球 变 平 海陆间 化分
内陆地区 布
沿海地区
分布规律 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般低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大 于高纬度地区的,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的 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的晚一个月。 一般气温年较差高纬度地区的大于低纬度地区的,陆地的大于海洋的 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气温自赤道附近向两极递减 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的气温低,7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的气温高;南半球相反 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地势(海拔)低的地区气温高 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低
在复习过程中,应结合大气环境相关原理注重对等温线、等压线和 天气系统图示及气候资料图的分析和判读
考点一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 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1.(2018课标Ⅰ,11,4分)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
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答案 A 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区域定位可知,毕节位于云贵高原,地
势较重庆高,故7月份气温较低,A项正确;毕节的纬度较重庆低,若因纬度影响
气温应较高,B项错误;两地均远离海洋,均受季风环流影响,因此海陆位置和
大气环流不是导致两地气温差异的因素,C、D项错误。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总纲目录
考点一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考点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 考点三 天气系统 考点四 气候类型分析
网络构建
核心解读
本专题复习应围绕大气运动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着重分析气温 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合大气运动特别是气压带、风带分 布及其移动分析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和特点,并以此分析主要天气系 统变化及其影响。
3.此隧道 ( ) A.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 B.内部温差比外部大 C.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 D.具有冬暖夏凉特点 答案 D 据图分析可知,无论是1月还是7月,隧道内部温差都小于外部,隧道 内部1月份偏温暖,7月份偏凉爽,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D正确。
(2)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名师点拨 等温线的判断 (1)依据等温线走向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 ①等温线走向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纬度差异导致的太阳辐射差异。 ②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位置导致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 ③等温线与山脉或高原、盆地边缘平行→受地形影响。
(2)依据海陆等温线弯曲判断季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