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目的是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按既定的目标和措施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资源破坏,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的实质是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出现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及环境承载能力,对人们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约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以调控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规划的作用: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是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经济区划是根据各地域的特点,为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经济,将临近的不同行政区划的几个区域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相似经济成分和共同发展目标的经济区。

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1)环境与经济协调规划继续受到重视并成为热点;(2)技术路线从末端控制向全过程控制转变;(3)污染控制方式更突出区域集中控制;(4)总量控制继续得到青睐;(5)城市生态规划越来越被人们重视;(6)决策支持系统将成为研究重点;(7)地球规划国际合作前景看好。

第二章

环境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的开放系统。

环境系统的功能:功能一:环境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和发展的能力。功能二:环境系统和外部介质相互作用的能力。提供自然资源和容纳净化污染物。

环境规划既要研究环境系统本身的规律,又要研究人类社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以便有效地减少环境破坏、治理污染。

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一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资源供给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第二类,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力、公用设施、人口密度、交通条件等。

第三类,污染容纳指标,如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和转化能力,绿化状况等。

环境承载力理论:

环境承载量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是有限度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应超越环境承载力,否则将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应通过规划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优方案。

生态足迹是生产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所消耗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产生的所有废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

人地系统的要素结构包括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资源结构和生态环境结构。

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自然三大系统是一个整体,是个复合生态系统。自然系统是基础(物质基础);经济系统是条件(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社会系统是目标(稳定、优质的生活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生产、生活、还原和信息传递。

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1)人工性;(2)脆弱性----依靠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3)可塑性――聪明、理智的人是绝对的主导;(4)高产性――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5)地带性――自然子系统的特点;(6)综合性――三大系统联系紧密、互为因果、互相制约、互为补充。

世界各国已提出多种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式,例如,西方的同心带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理论等,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提出的分散集团模式、多层向心城镇体系模式等。只有认识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才能因势利导地进行城市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企业集聚效应;功能区邻近效应;城市设施间的协调效应;土地利用的密度效应;时间的经济效应;城市合理配置及对外联系效应。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包括三种类型:企业内部规模经济,是对单个企业而言的;布局规模经济,是指同一行业序列的一些企业的集聚;城市化规模经济,是指不同行业的各类企业的集聚。

第三章

环境规划目标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它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2)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3)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4)应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5)能作时空分解和定量化。

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2)技术力量分析:环境管理技术,污染防治技术,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4)其他分析:环保意识分析---环保意识高则规划容易实现;法规的执行情况---是否有法不依。

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整体性---完整、全面---反映整个复合生态系统和环境规划全

过程;科学性---正确选择、制订;规范性---为指标精确性和可比性---对各种指标进行分类和规范化处理;可行性---有用、能用;适应性---考虑实际(环境统计)条件和工作量,戒多;选择性---选择具有现实性、独立性和必要性的指标。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1)环境质量指标: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和生活环境的质量状况,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根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容量确定,包括容量总量控制(自然约束)和目标总量控制(人为约束)。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是为环境质量指标服务的。(3)环境规划措施和管理指标——为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而设的支持性、保证性指标。(4)相关性指标——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搬来的和环境规划密切相关的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

环境评价的目的:(1)了解区域环境特点和环境承载力;(2)找出环境中现存的问题;(3)确定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

环境预测: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目的:掌握未来环境问题之所在,以便在规划中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对环境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预测的基本原则:(1)注重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2)关注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影响(正反);(3)抓住重点;(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预测的类型: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得到环境质量下限值;目标导向预测(理想型),得到规划期环境质量上限值;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型),环境规划实施后所能达到的环境质量水平。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社会发展预测的重点是人口预测;经济发展预测的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工业总产值预测。(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容量预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容量怎样变化,污染物排放有没有超过环境容量;资源预测——主要是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和资源利用效果的预测。(3)环境污染预测,现有污染物的发展变化;新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量;污染造成的损失。(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规划措施),污染治理效果预测,环保投资预期进行预测,以便规划时进行合理化再安排。(5)生态环境预测,对规划区的森林、草原、物种,以及城市的水资源、绿化,农村的耕地、盐碱地、水土流失等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以期发现生态破坏因素。

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合理布局(环境功能区的合理布局、配合社会经济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具体确定环境目标;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