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口的特点

合集下载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已标注重点)资料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已标注重点)资料

------------------------------------------------------------精品文档-------------------------------------------------------- 流域自然概况1 .自然概况及特点青海、四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 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

流域面积79.5万km(包括内流区4.2万km)。

与其他江河不同,22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7%;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之上,流域面积只占3%。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西部属青藏高原,北邻沙漠戈壁,南靠长江流域,东部穿越黄淮海平原。

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66mm,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最多的是流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如秦岭、伏牛山及泰山一带年降水量达800mm~1000mm;降水量最少的是流域北部的干旱地区,如宁蒙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只有1左右。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旱灾频繁,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遍及数省、连续多年200mm,其中年平均的严重旱灾,危害极大。

流域内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流域北部长城内外的风沙区风蚀强烈。

万km。

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的面积约15.622阻碍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使脆弱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也是黄河下游水患严重而又难于治理的症结所而且大量泥沙输入黄河,淤高下游河床,在。

,仅占全国580亿m 黄河的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3流域内人,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河川径流总量的2%,仅为全国耕地亩均324 m25%;耕地亩均水量均水量593m,为全国人均水量的33。

再加上邻近地区的供水需求,水资源更为紧张。

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17%水量的39.1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

黄河的主要特点

黄河的主要特点

黄河的主要特点一、水资源贫乏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

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580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只相当于长江年径流量的1/20。

人均径流水量为全国人均水量的30%,耕地平均水量为全国平均水量的18%。

二、地区分布不均黄河水资源在地区上的分布很不均匀。

河川径流主要来自兰州以上以及龙门到三门峡区间。

兰州以上控制流域面积占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5%,但多年平均径流量却占花园口径流量的57.7%;龙门到三门峡区间,流域面积占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26.1%,年径流量占花园口径流量的20.3%;兰州到河口镇区间集水面积16万平方公里,由于区间径流损失,河口镇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反而小于兰州站。

年径流量的地区分布不均匀,还表现为径流深由流域的南部向北部递减。

大致为西起吉迈,过积石山,到大夏河、洮河,沿渭河干流至汾河与沁河分水岭一线南侧,降水丰沛,植被较好,年平均降水量大于600毫米,年径流深100~200毫米以上,是黄河流域产流最丰沛的地区;流域北部经皋兰,过海源、同心、定边到包头一线的西北部,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小于300毫米,年平均径流深在10毫米以下,是黄河流域径流最贫乏的地区;流域中部黄土高原区,年降水量一般为400~500毫米,年径流深25~50毫米,这一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三、径流量年际、年内变化大黄河龙羊峡以上,大部分为高寒草原,湖泊沼泽多,水的自然涵蓄能力较好,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相对比北方一般河流小;干流各站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之比为3~4,支流达5~12。

中游黄土丘陵水土流失地区的中、小支流年际变化更大。

径流量的季节分配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

河川径流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因年降水量主要集中于6~9月,故河川径流量主要集中于7~10月。

干流及较大支流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60%左右。

3~6月份因降雨量小,径流量仅占全年的10%~20%,陇东、宁南、陕北、晋西北等黄土丘陵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些支流,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80%~90%,3~6月的径流量所占比重更小,有些河流基本上呈断流状态。

黄河入海口黄蓝原理

黄河入海口黄蓝原理

黄河入海口黄蓝原理介绍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母亲河之一。

黄河入海口是黄河流域的最后一段河流,在这里黄河的黄色河水与大海的蓝色海水交融,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景色,也使得入海口成为了旅游胜地。

黄河入海口的地理特点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面积约为2114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入海河口湿地。

这里是黄河的终点,黄河水在这里汇入渤海。

由于黄河沿途经过多个地质断裂带,沉积物丰富,使得入海口地形不断变化。

入海口河道的变化1.分为三个大河道:北道、中道和南道。

北道也称为“贮真河”,中道也称为“贮水河”,南道也称为“贮积河”。

2.每个河道的水流速度以及运沙能力都不同。

北道水流湍急,运沙能力最强;中道水流温和,运沙能力适中;南道水流平缓,运沙能力较弱。

入海口的河口湿地1.河口湿地是指河口以及湿地的边缘地带,是海水与淡水相交的地方。

黄河入海口的河口湿地面积广阔,生态环境独特,是许多鸟类、动物和植物的乐园。

2.河口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可以净化水体、保护海岸线、改善气候、提供栖息地等。

黄河入海口的黄蓝原理黄河入海口的黄蓝原理是指黄河的黄色河水与大海的蓝色海水在入海口交汇时,由于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使得这里的水色由黄变蓝。

黄河的泥沙1.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泥沙河流,每年输沙量约为45亿吨。

这是由于黄河流域的土壤含有丰富的黄土和粘土。

2.黄河的泥沙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入海口的生态系统提供养分。

黄河和海水的交融1.当黄河的黄色河水与大海的蓝色海水相遇时,由于泥沙的沉积和海水的搅拌,水体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2.根据悬浮物的含量和颗粒大小,水色可能会从黄变成浑浊的褐色、暗绿色,最终趋于蓝色。

这种变化是由泥沙和海水在水体中混合所引起的。

影响因素1.季节因素:不同季节,黄河的水量和泥沙含量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黄河入海口的水色。

2.潮汐因素:入海口的潮汐也会对水色产生影响,潮汐的变化会导致海水的流动和混合程度发生变化。

黄河知识

黄河知识

1.黄河有别于其他江河的特点是什么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35公斤。

黄河水量的56%来自兰州以上,而90%的泥沙却来自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

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沙量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

2)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每年约16亿吨泥沙流入黄河干流。

3)河道形态特殊由于长期泥沙淤积,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历史组名的“地上悬河”,河床普遍高于两岸地面4~6米,高的达12米。

黄河洪水全靠两岸堤防抵御。

4)洪水灾害频繁从先秦时期到民国年间的2540年终,黄河下游共决溢1590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目前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涉及豫、鲁、皖、苏、冀五省,范围达12万平方公里,人口8755万。

5)管理体制独特历史上黄河下游治理都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于1933年设立黄河水利委员会,直属中央政府。

1946年,中国共产党在冀鲁豫解放区和渤海解放区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1950年1月,政务院军顶设立流域性黄河水利委员会,统筹黄河治理开发。

目前在全国七大流域机构中,黄河水利委员会是唯一直接管理下游河道及防洪工程并担负全河水资源统一管理、水量统一调度等任务的流域机构。

2.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完整治河方略的是谁?西汉时期,贾让提出了一篇保留至今的,也是我国最早的、比较全面的治河文献《治河策》,阐述了自己的治河见解。

由于它包含三种治河方策,被人称为“贾让三策”。

上策是人工改道,中策是分流,下策是加高增厚原有堤防。

3.治河先贤中,是谁第一次把治理泥沙提到黄河治理方略的高度?就治理泥沙而言,哪些人作出了突出贡献?明代著名治河专家潘季驯,他提出了“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就泥沙而言,除了潘季驯,作出突出贡献的还有李仪祉、王化云和钱宁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二课 山川秀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二课 山川秀美

治理措施
植树造林,加强中游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是治 黄的根本

一、黄河概况——分界处
河口


游河
渭河



一、黄河概况——景观
黄河入海口
龙羊峡大坝
宁夏平原
悬河 壶口瀑布
二、黄河特点 ——含沙量大
材料一:
自秦汉以来黄土高原经历了三次滥伐滥垦高潮。……数以 百万亩计的森林、草原被开垦为农田,使大面积的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黄土高原。
材料二:
《母亲河》
——黄河
一、 黄河概况——源头和注入
全长5400多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一、 黄河概况——流经省份
黄 河 干 流 流 经 的 省 区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
豫、鲁(共9个)
一、 黄河概况——流经


流 经 的 地 形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平原、 高原、山地、丘陵内蒙、古盆高原地)华为主的 独立地形单元,以山黄脉土高和原 河北平流作为 分界线青。藏高如原青藏高原。 原
根据两则材料,完成填空,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原因。
人为:滥伐滥垦导 致植被 破坏,水 土流失严重。 自然: 夏 季多暴 雨
二、黄河特点 ——下游形成“地上河”
每年4亿吨泥沙淤积,


下游河床每年抬高10厘米



地面
二、黄河特点
河口
中 游
桃 花 峪
上游特点:峡谷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中游特点: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 下游特点:下游形成“地上河”。
三、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活动方式:4人小组合作探究,选出 一人记录,一人发言。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已标注重点)资料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已标注重点)资料

流域自然概况1.自然概况及特点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

流域面积79.5万km2(包括内流区 4.2万km2)。

与其他江河不同,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7%;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之上,流域面积只占3%。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西部属青藏高原,北邻沙漠戈壁,南靠长江流域,东部穿越黄淮海平原。

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66mm,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最多的是流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如秦岭、伏牛山及泰山一带年降水量达800mm~1000mm;降水量最少的是流域北部的干旱地区,如宁蒙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只有200mm左右。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旱灾频繁,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遍及数省、连续多年的严重旱灾,危害极大。

流域内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其中年平均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2的面积约15.6万km2。

流域北部长城内外的风沙区风蚀强烈。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使脆弱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阻碍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大量泥沙输入黄河,淤高下游河床,也是黄河下游水患严重而又难于治理的症结所在。

黄河的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m3,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量324 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

再加上邻近地区的供水需求,水资源更为紧张。

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t,平均含沙量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

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t(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kg/m3(1977年)。

黄河水、沙的来源地区不同,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及洛河、沁河地区,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

十万里内有哪些著名的河口?

十万里内有哪些著名的河口?

十万里内有哪些著名的河口?一、松花江河口松花江,中国第二大河流。

它发源于中国吉林省敦化市境内的长白山北麓,向东南流经吉林省、黑龙江省,最后在哈尔滨市注入鄂霍次克海。

松花江河口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

这里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既有大河流的雄浑壮美,又有海湾的宽阔辽远,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河口景观。

河流注入海洋时,形成了一片广阔的河口湿地,成为各类水生生物的天堂,同时也是观鸟爱好者的不二之选。

无论是河流、海湾还是湿地,都为这个河口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二、珠江河口珠江,中国第三大河流。

它发源于中国江西省高安县,流经广西、广东等地,最终注入南海。

珠江河口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是广州市的主要海上门户之一。

这里是一个繁忙的河口交通枢纽,承载着珠江流域的巨大经济和物流压力。

河口周围,有许多港口、码头、航道等设施,为海上航运提供了便利。

珠江河口的景色同样迷人,蓝天、碧海、金沙,构成了一幅幅壮丽的画卷。

三、黄河河口黄河,中国四大河流之一,也是中国第二长河。

它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向东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和山东等六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河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境内,是黄河与渤海交汇的地方。

黄河河口的地理条件特殊,潮汐的影响使得这里既有宽广的河岸,又有起伏的沙丘。

这里的天空常常被黄色的沙尘弥漫,形成了特有的黄河河口风貌。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无疑让这个河口具有了更多的意义。

四、长江河口长江,中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长江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安徽、江西、上海等省区市,最后注入东海。

长江河口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是长江的最后一站。

这里水天一色,美不胜收。

长江潮汐的影响使得河水与海水交融,形成了一个千姿百态的河口湿地。

无论是游船漫游长江,还是品味长江口特色美食,都能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感受。

五、辽河河口辽河,中国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章丘市钢城区东南的松山森林公园,向南流经辽宁、河北两个省份,最终汇入渤海。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初中地理知识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初中地理知识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知识点的认识】
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 3472 千米,流域面积 38.6 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 51.3%.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省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 1206 千米,流域面积 34.4 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 45.7%;中游河段总落差 890 米,平均比降 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 30 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 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 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 786 千米,流域面积仅 2.3 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 3%;下游河段总落差 93.6 米,平均比降 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 3.5%.
【命题的方向】
例:黄河的下游“地上河”位于华北平原.黄河的泥沙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
分析: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 9 省区,注入渤海,全长 5464 千米,流域面积 75.24 万平方千米.
解答: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基本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狭小.
故答案为:下;华北;中.
点评:考查黄河各河段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解题思路点拔】
理解记忆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走大量泥沙,以致下游形成了洪涝多发的“地上河”.
1/ 1。

黄河口信息

黄河口信息

黄河口信息黄河口位于山东省东部,境内包括开发区、东营区、河口区和垦利区,是黄河入海口,也是中国八大河口之一。

黄河口长约10公里,宽度大约2公里,是黄河汇入渤海的最后一站,同时也是海洋和内陆国家二级边境检查站。

黄河入海口形成了以沙质滩涂为主、条状沙岸发育完善、海湾较深、海流稳定的河口地貌特征。

1.地貌河口区为沙质滩涂地貌类型,由于黄河水流受到潮汐和风浪的影响,形成了大而稳定的沟槽,使得河口海岸线具有明显的条状沙岸特征。

黄河口海域河道、滩涂与海域,是生态系统和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地区。

2.气候黄河口地区位于北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水汽来自黄海和渤海,水汽在该区域过程中会受到黄河流域干旱、荒漠化环境的影响,因此气候相对干旱。

雨季主要在夏季和初秋,秋季时节有时会出现台风。

3.水文黄河口处汇入渤海的主要河道是北道,南道、黄河支流、北西滩道等多条水道也与北道汇合。

黄河流域面积为752000平方公里,流量为1.17×104m3/s,黄河水在黄河口处要经过较长的水域,河床变化较大,污染物具有聚集的趋向,需加强管理和治理。

4.自然资源黄河入海口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渤海的海洋资源、黄河三角洲滩涂和湿地资源以及山丘的土地和水资源等。

黄河口海域鱼类资源丰富,特别是对鲂鱼种的渔业资源。

5.经济黄河口地区物产丰富,农业、渔业、林业等经济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在黄河口地区,水产养殖和渔业是支柱产业之一,还有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种植业和芝麻、绿豆、苋菜等特色农产品。

黄河口还是石油和化工产业重要基地,东营港是新开发的港口之一,拥有深水岸线,吞吐能力强,是黄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向国际市场出口的重要通道之一。

6.文化旅游黄河口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黄河文化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黄河口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以黄河口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

此外,黄河口地区拥有浪漫的浪花女神造像、悠久的古诗词、美味的海鲜等多彩的旅游资源。

黄河的介绍

黄河的介绍

黄河的介绍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源头,海拔4675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在山东省,注入渤海。

上、中游分界点:山西河口;中、下游分界点:河南旧孟津。

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30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黄河是世界第五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支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

两岸缺乏湖泊,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

【地理环境】从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为吕梁西坡,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流域概况】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托克托县区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000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的特点

黄河的特点

黄河的特点黄河与我国其他江河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水少沙多。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1/17,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4位。

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324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

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约10厘米。

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合沙量为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在世界江河是绝无仅有的。

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也就是由形容黄河泥沙多而来的。

同时,黄河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呈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还真不易洗净呢!二是水、沙时空分布不均。

黄河水量的60%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90%以上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与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

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量集中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

这种水少沙多,水、沙分布的集中性,给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和下游防洪,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三是地上悬河。

由于长期泥沙淤积,目前黄河下游堤防临背悬差一般5~6米。

滩面比新乡市地面高出约20米,比开封市地面高出约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约5米。

悬河形势险峻,洪水威胁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

四是洪水灾害频繁。

从先秦时期至民国年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余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北抵天津,南达江淮,洪水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

同时黄河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河道,良田沙化,给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长期难以恢复。

由于洪水灾害频繁,历史上黄河洪水被称为“中国之忧患”。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水库工程概况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

黄河口的演变趋势

黄河口的演变趋势

黄河口的演变趋势黄河口是指黄河在其入海口和滨海地区的演变趋势。

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流,在其流域内承载了大量的泥沙和水流,对其出海口和滨海地区的演变有着重要影响。

在过去数千年中,黄河口的演变经历了多次变化,下面将详细介绍。

黄河口的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静态阶段、南移阶段、北移阶段和稳定阶段。

静态阶段发生在约5000年前,当时的黄河口位置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东营市北的海域,黄河主流进入高潮渡,注入渤海。

这个时期的黄河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没有明显的演变趋势。

南移阶段发生在约3000年前,由于黄河上游河床抬高,河道侵蚀加剧,导致黄河水流的冲击力增大。

这一阶段黄河口开始逐渐南移,向山东半岛方向演变,当时的黄河入海口位于今天的日照市一带。

这段时间内的黄河口地区,黄河的泥沙输送相对较少,河床比较稳定。

北移阶段发生在约2000年前,这一阶段黄河上游形成大量的黄土高原,泥沙的输送量大幅增加,黄河河道不断变化。

黄河口开始向北移动,进一步减小滨海地区的面积。

到了10世纪,黄河入海口已经北移至今天的山东省东营市东北方向。

这个时期的黄河口地区受到黄河泥沙的影响很大,海域有大量的泥沙沉积。

稳定阶段是指1950年以后的黄河口演变,这一阶段黄河入海口的位置相对稳定不再发生大规模的南北移动。

这主要得益于人类在黄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开始大规模修建黄河防洪工程,其中包括黄河下游的海堤工程。

这些工程有效地控制了黄河泥沙的积聚和河床的变动,保持了黄河口的相对稳定。

总的来说,黄河口的演变趋势是向北移动,并逐渐趋于稳定。

这主要是由于黄河上游泥沙的大量输送和河道的冲击力增加导致的。

在人类的干预下,黄河口的演变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减少了对滨海地区的影响。

尽管如此,由于黄河泥沙的大量输入,黄河口地区仍然是一个高度泥沙沉积的地区。

黄河泥沙的沉积给海域的生态环境和航运造成了一定影响,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

未来,随着中国对黄河流域进行更多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黄河口的演变趋势将继续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知识点黄河总结

地理知识点黄河总结

地理知识点黄河总结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最重要的水道之一。

其水系面积为74.5万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为61.6亿立方米。

在中国的历史中,黄河一直被人们祭拜和尊重,同时也造成了许多自然灾害,如洪水和泥石流。

以下是黄河的一些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1. 发源地:巴颜昆湖位于青海省,也是黄河的源头。

巴颜昆湖是一个高山湖泊,位于江河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海拔3,353米,是中国最高的淡水湖泊之一。

2. 流经地:黄河流经九个省区和两个自治区,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3. 注入海洋:黄河最终在山东省注入渤海,形成黄河口,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之一。

二、地理特点1. 中上游与下游:黄河流域可以分为中上游和下游两部分。

中上游地区地势较高,水流湍急,地形复杂。

下游地区地势较平坦,水流较缓,地形较为开阔。

2. 黄河泛滥:黄河流域地势较陡,同时降水量较大,导致黄河经常泛滥。

历史上,黄河泛滥曾导致数百次洪水和数千次决口。

为了控制黄河的泛滥,中国政府实施了多项治理工程,如修建黄河堤防、建设水利工程等。

3. 黄河土壤:黄河流域的土壤质量较高,属于黄壤带。

这些黄土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

4. 自然灾害:由于黄河泛滥频繁,导致了很多自然灾害,如洪水和泥石流。

这些自然灾害对沿岸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5. 黄河文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文化和文明成就。

三、环境保护1. 黄河水污染:由于农业、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黄河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黄河的水质保护和治理。

2. 黄河水资源利用: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但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严重挑战。

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修建水利工程、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来有效保护和利用黄河水资源。

长江 黄河的水文 水系特征

长江 黄河的水文 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7.6kg/m3,水少沙多。

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

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9.5×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

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

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

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39.1×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27.8×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

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

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1.汛期降雨和洪水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关于黄河的资料简介水文特征

关于黄河的资料简介水文特征

关于黄河的资料简介水文特征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黄河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用!黄河简介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历史变迁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

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

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

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

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世界上最大、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海拔100米以下的黄淮海平原,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3万平方公里。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干流河道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39.6万平方公里。

在黄河流域内该河段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上部的兰州以上黄河水量的主要来源区、沙量相对较少;二是中部的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水力资源丰富;三是下部的河套平原是黄河流域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存在一定的防洪防凌问题。

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干流河道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

该河段具有四个特点:一是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为黄土高原地区,暴雨集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黄河下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二是上部的河口镇至禹门口河段和下部的潼关至小浪底河段水力资源较丰富,并且距电力负荷中心近;三是河口镇至禹门口区间煤炭资源丰富;四是中部的禹门口至潼关河段,河道宽浅散乱,存在一定的河道治理问题,三门峡水库运用对本河段以下的潼关至三门峡大坝河段也造成了一定塌岸问题。

在本河段汇入的渭河和在中游下部汇入的沁河等重要支流的下游地区经济社会较为发达,存在一定的防洪问题。

桃花峪以下为黄河下游,干流河道长786公里,流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除艾山附近为山区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约束洪水泥沙。

由于泥沙淤积,使该河段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河道成为淮河和海河的分水岭。

黄河下游堤防保护是因黄河在历史上决口改道淤积形成的、绝大部分属于淮河和海河流域的、我国最大的平原——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经济社会的核心地区之一,历史上堤防频繁决口改道,黄河洪水泥沙对黄淮海平原带来巨大灾难,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黄河流域有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的340个县(市、旗),2005年人口11275万人,耕地面积24362万亩,国内生产总值12150亿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黄河河口演变的基本特征

黄河河口演变的基本特征

黄河河口是指黄河流经山东省东部进入渤海的地区。

黄河河口的演变是指黄河河口地区在长期的河流冲积和海洋侵蚀作用下,河口位置、河道形态和河口湾的变化过程。

黄河河口演变的基本特征如下:
1. 河口位置变迁:黄河河口的位置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变迁。

由于黄河的泥沙沉积和海洋侵蚀的作用,河口位置会不断向东或向西移动。

在过去几千年中,黄河河口的位置曾经移动了数十公里。

2. 河道形态变化:黄河河口的河道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由于河流的冲积作用,河道会不断淤积,形成河床的抬高和河道的变宽。

同时,海洋的侵蚀作用也会导致河道的侵蚀和淤泥的搬运,使河道形态发生变化。

3. 河口湾的变化:黄河河口湾是指黄河在注入渤海之前形成的湾区。

由于河流的冲积和海洋的侵蚀作用,河口湾的形状和大小会发生变化。

在过去几千年中,黄河河口湾的面积曾经扩大和缩小过多次。

4. 河流泥沙的沉积:黄河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之一,每
年带来大量的泥沙。

这些泥沙在河口地区会沉积下来,形成河床的抬高和河口湾的填埋。

这种泥沙的沉积是黄河河口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黄河河口的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河流冲积和海洋侵蚀的双重作用影响。

这种演变对于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重要的影响。

地理滔滔黄河

地理滔滔黄河

华北平原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2.提供了灌溉水源
3.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小浪底水利枢纽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千米,以 防洪、防凌、减淤为主要功能,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 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设施,能够有效提高黄河水资源 的利用效率。
黄河壶口瀑布
忧患 产生原因
凌汛是指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 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 形成冰坝,阻塞 较低纬度的河道来水, 导致河水泛滥、河堤 决口。据此完成下列 任务。
(1)在黄河水系图中,找出黄河易发生凌汛的河段。 (2)议一议,当凌汛发生时可采取哪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黄河近两千多年来,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 年有一次大改道。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使黄河被 称为“中国的忧患”,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C )
A.怒江
B.雅鲁藏布江
C.额尔齐斯河
D.伊犁河
2.关于我国河流和湖泊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季风区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B.东部地区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
C.外流区的湖泊多为咸水湖
D.外流河大多流入太平洋
3.我国最大的湖泊及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 B )
A.鄱阳湖,江西省
B.青海湖,青海省
综合治理措施: (1)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实行轮牧制,
保护草地。 (2)中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地表植被 (3)在中、上游河段兴修水利工程,拦蓄洪水和
减轻下游泥沙淤积。 (4)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疏通河道。
黄河断流
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年入海径 流量逐渐变小;70年代为313亿米3,80年代为284亿米3 , 90年代中期为187亿米3。在近30年时间里,黄河年入海径 流量锐减了近一半。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多次出现断流现 象。1997年黄河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纪录,断流多达12次, 合计226天,断流里程长达622千米。近些年来,国家采取 了一系列区域用水协调措施,黄河断流的情况有所好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河口的特点可以用“黄河口、大油田、红色圣地、黄金海岸”来概括。

黄河口。

黄河在垦利境内109公里,年径流量300亿立方米,正常年份,黄河每年携沙造陆3万亩左右,是中国唯一能“生长”土地的地方。

垦利县现有土地面积313万亩,人均占有土地15.3亩,是山东省平均水平的5倍多,也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黄河(Yellow River)——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

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

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2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

两岸缺乏湖泊,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 8 个城市的 28 个县 ( 区 ) 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 4.4×
10 4 km 2 , 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胜利油田是一个资源丰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同时又是正在建设中的山东石油化工基地和农牧渔业基地,在实施
中国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方针和山东省两个跨世纪工程(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和建设“海上山东”)中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