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三(体积和体积单位)
第三单元信息窗3
信息窗3——体积和体积单位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29----31页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体积的概念及有关体积单位的换算。
2、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积的概念及有关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水甁、相关学具、正方体木块;长正方体教具教学活动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信息窗三,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什么是体积?怎样计算体积?二、新课:1.解决第一个红点:什么是体积?(学习体积的含义)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因为石块占了一定的空间)观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木块占了空间)师:像这样,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的大,有的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概念)师:现在请你比一比,我和××,谁的体积大?现在请大家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体,比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2、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学习体积单位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师:刚才这些都很特殊,一眼就可以比较出来谁的体积大。
现在来个难一点的。
(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呢?(教师同时拿着两个长方体让学生看看)如果老师给大家数据,你能猜出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吗?(在左边的长方体出现:45,在右边的长方体出现:40)为什么还不知道?(因为45和40都没有单位,无法比较。
)师:当要准确比较物体的大小时,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现在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在测量一条线段长短时,我们用什么单位表示?(厘米、分米、米、千米)那测量一个物体的面积时,我们经常会用到什么?(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今天我们要测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我们应该用什么单位呢?(体积单位)那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请在课本中划出来并说出来。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容积单位及进率(信息窗3)》教学建议
《体积、容积单位及进率(信息窗3)》教学建议信息窗3——包装盒(二)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大小不同的两个牛奶包装箱的实物图片,图中所包含的主要信息有:花生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50×50×20(立方厘米),核桃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40×30×20(立方厘米)。
引导学生借助这组数据信息提出问题,选择学生提出的“什么是体积”,展开对体积知识的探究与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呈现情境图,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对体积知识的探究。
“合作探索”中共有3个红点问题和1个小电脑问题。
第一个红点部分学习体积的含义。
第二个红点部分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
小电脑问题是研究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第三个红点部分学习容积、容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什么是体积?”引导学生学习体积的含义。
教材呈现了将石块放入水中和将木块放入空杯中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组实验。
先把一块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容器中,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学生会发现水面上升了。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明白水面升高了是因为石头占据了水的一部分空间。
接着再让学生用一只杯子装满细沙,倒出沙后再往杯子里放一块木块,原来的沙就装不下了。
这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原来装过的沙装不下了”,使学生明白木块占据了沙的空间。
在学生明白了物体占有空间之后,再引导学生比较火柴盒、牛奶盒、墨水瓶等实物的大小,来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揭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下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谁的体积大?”引导学生学习体积单位。
信息窗三(体积和体积单位)-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三(体积和体积单位)-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及计算。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体积的概念:通过给出事物的长、宽、高三个尺寸来描述事物占据的空间大小。
2.体积的计算:通过公式计算体积,公式为:V=长×宽×高。
3.体积单位的转换:体积的单位有立方厘米(c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米(m³),需要学生学会它们之间的转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体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熟练掌握体积计算的公式。
3.掌握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
4.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难点:体积单位的转换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计算器。
3.实物模型(如魔方立方体)。
4.宽敞的教室或者操场。
5.课堂练习与作业练习题集。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1.提问:在周围环境中,有哪些物品需要测量体积?2.教师出示物品的照片,引导学生探究体积的概念,帮助学生思维过渡。
2.体验探究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到教室或操场上,用魔方立方体等实物模型,尝试算出模型的体积。
2.引导学生总结体积的计算公式:V=长×宽×高。
3.知识讲解与概念理解1.介绍不同单位的体积,例如立方厘米(c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米(m³)。
2.讲解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例如1m³=1000dm³=1000000cm³。
4.课堂练习1.将教师提供的物品的长、宽、高等信息填入公式,计算其体积。
2.围绕课本中体积计算的例题进行课堂练习。
5.巩固练习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作业练习题集中的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评价1.以课堂练习题为主,对学生进行单次课堂跟踪评估。
2.课后,教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估依据,并适时作出针对性的讲解辅导。
信息窗3体积与体积单位
信息窗3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内容: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材90~92页)。
教学目标:1. 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 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
3.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4. 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 m3,1dm3,1cm3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教师:体积不一样的盒子若干个,石子,玻璃容器学生:6个棱长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讲解故事的大概意思。
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呢?能通过实验来说明吗?生动手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
(教材第90页红点部分)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水面升高了。
是水槽中的水增加了吗?预设:不是,是石块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
说得非常好!如果要使水面上升得快,你有办法吗?为什么要放大石块?预设:放入大的石块,大石块占的空间大,水上升得快。
生再次动手实验,准备两个相同的杯子,一个杯子中装满沙子,另一个空杯子中放入木块,将第一个杯子中的沙子倒入第二个杯子中,观察发生了什么?生回答:第一个杯子中的沙子有剩余。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状况呢?预设:木块占了第二个杯子中的一部分空间,沙子就盛不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认识体积请同学们用手在空的课桌抽屉里摸一摸,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觉。
生动手摸,并互相交流。
将书包放入抽屉中,再去摸一摸,有什么感觉?预设:手放不进去了。
手动不起来了。
这是为什么呢?预设:(1)抽屉里的空间被书包占了。
3.3常用体积单位换算
第三单元信息窗3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正确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知道容积的含义,认识容积单位,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起1毫升和1升的现实影象。
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进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1、在动手操作、实际测量中,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观察、想象、推理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法:动手操作,结合观察、分析、推理和验证教学准备:①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子捆着的石头一块,沙土一堆;②长方体、立方体积木各一块;③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各12块;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们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板书:体积和体积单位)(二)、揭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完成下列思考题1、把石头放入水里后,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2、为什么沙子会多出来呢?3、什么叫体积4、体积单位有哪些,大小是怎样的?5、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体的盒子,里面装满了沙子。
我想知道这些沙子的体积?该怎么办呢?谁能帮我想想办法?(四)先学: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
(师不能辅导)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
(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五)后教1、教学体积概念。
(1)、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周长,什么叫面积,那么什么叫体积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大家要注意观察看谁观察得仔细,能发现新知识。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七单元信息窗三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能够进行单位间的转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2.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3. 体积单位间的转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认识。
2.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间的转换。
四、教学准备1. 教具:体积模型、计量工具(尺子、量筒等)2. 学具:学生自备尺子、量筒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杯、箱子等,让学生初步感知体积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体积的概念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
(2)体积单位a. 认识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b. 比较体积单位的大小。
(3)体积单位间的转换a. 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b. 进行体积单位间的转换练习。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提出疑问。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XX页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体积的应用。
七、板书设计略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体积单位间的转换体积单位间的转换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转换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体积单位间的转换方法1. 进率法体积单位间的转换主要是通过进率法来进行的。
进率法是指利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换算。
例如,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
在进行单位转换时,只需将数值乘以或除以相应的进率即可。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七单元信息窗三《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体积和体积单位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体积是用来描述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的。
2.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3.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2. 常用的体积单位3. 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个物体有什么不同?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两个物体不仅形状不同,而且占据空间的大小也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新课1. 教师讲解体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体积是用来描述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的。
2. 教师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让学生观察这些体积单位的大小。
3. 教师讲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如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三、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测量并计算它们的体积。
2.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
四、小结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概念,常用的体积单位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1. 教师讲解体积的计算方法,如排水法、测量法等。
2. 教师讲解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容积、土石方计算等。
三、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体积的计算。
2.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
四、小结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体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3的红点1、红点2。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试验、思考,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知道计量一个物体体积的大小,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多少;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实际大小的表象。
2.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类比、举例、操作等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
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具、学具:教具:长方体水槽、水、石块、正方体盒、1米直尺。
学具:每组一定量沙子2个圆柱形杯子,每小组1立方厘米正方体模型、1立方分米正方体模型、橡皮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解决了包装盒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实,包装盒里的学问还有很多,想继续了解吗?2.提出数学问题:仔细观察情境图,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预设学生回答:生1:花生牛奶包装箱是长方体形状的,体积是50×50×20生2:核桃牛奶包装箱是长方体形状的,体积是40×30×20……教师引导学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生1:什么是体积?(2)生2: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3)生3:怎样求正方体的体积?……3.筛选问题,引入课题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比较多,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体积?(板书出:体积)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建立“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一:把两块大小不同的石块分别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友情提示:实验步骤○1先在水槽水面处做一红色记号○2放入一块稍小一些的石块,在水画处做一绿色记号。
○3拿出小石块后,再放入大一些石块,在水画处做一黄色记号。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3 体积和体积单位 青岛版(五四学制)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与解读:1.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例,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
2.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中内容标准的行为动词是“了解”,同义词:知道、初步认识。
是指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者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核心词是“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
基于以上课标要求,可将本节课知识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通过实验,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知道什么是体积。
第二个层次: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类推、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体积的计算及应用打好基础。
二、教材的编写意图。
1. 体积。
对学生来说,体积是一个新概念。
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对于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千进位等问题,学生都不易理解。
为此,教材中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教材先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
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然后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第二个杯子里。
这时,第二个杯子装不下这些水了,这说明石头占空间。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2. 体积单位。
对于体积单位的学习,教材编排的是通过迁移类推引出来的。
教材中呈现了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让学生想办法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_信息窗3_体积单位
一条线段
一个平面
一个立体图形(6个面)
长度单位
量一次
面积单位
量两次
体积单位
量三次 1立方分米
1分米
1平方分米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厘米
cm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dm³ m³
1立方厘米
棱长1厘米的 正方体, 体积 是1立方厘米。
1方厘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1分米 1分米
1立方分米
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1米 1米
1立方米
1米
1米
1立方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1立方厘米
上图含( 4个 )1立方厘米, 体积就是(
4立方厘米 )
一个物体里含有多 少个体积单位,它的 体积就是多少。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 的,说一说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它们都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9
厘米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但计量液体的体积,如
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1 升 = 1 000毫升
1升
上图分别是刻有升和毫升刻度的量杯和量筒
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还有下面的关系: 1升= 1立方分米
1毫升= 1立方厘米
总结
体积
物积占空间 的大小
立方厘米(cm3)
容积 一个容器能容纳物体 的体积
3
12 厘米 3
12 厘米
3
8
厘米
3
体积1立方分米
体积1立方厘米
棱长1厘米
1000个小正方体
10厘米 =1立方厘米 分米 1立方分米= 1000
第七单元三信息窗第一课时
一种电视机的体积约是0.6( );一块砖的体积约1700( )。
*2、饮水有益身体健康,专家建议每人每天应摄入6杯水,已知一杯水的容积约为0.2升,那么每人每天摄入水量大约为多少毫升?
棱长为()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生活中()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棱长为()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生活中()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立方米
4、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就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如下面各立体图形都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成的。
二、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
1、仔细分析课本93页的两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认识体积单位
看课本91页填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用字母可以分别写成()、()、()。
棱长为()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还有()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学案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3信息窗第1课时班级姓名
课题
体积和体积单位
课型
容积单位。
2、掌握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
重点
探索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
探索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
预
习
过
程
一、分析情境图
仔细观察课本93页的情境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口头回答)
体积是体积是
三、理解容积和容积单位
自学课本93页最后一自然段。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计量体积一般要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要用常用容积单位()与(),用字母表示为()、()。
信息窗3体积和体积单位
信息窗3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掌握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知识)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知识)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4、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能力)5、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
(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盛有红色墨水的玻璃杯两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块各一块,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物各一个,1立方米的框架一个。
前置作业:1、看课本的实验1,你发现了什么?实验2,你又发现了什么?2、你对体积这一概念是怎样理解的?3、体积单位有哪些?你是怎样记忆它们的大小的?第一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新授课)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一起研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先将你的研究情况,自己熟悉一下,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二、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前置作业,教师巡视。
三、汇报展示(一)体积的概念。
学生交流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进行实验演示,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可以边实验,边让学生说明现象。
教师总结:石子和木块都占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
像我们每个人都占一定的空间,教室里每一件物品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举生活中占空间的例子。
师:空间有没有大小?学生结合自己准备的物体,进行比较说明,教师总结: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板书:的大小)。
师: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哪个物体占的空间最大?哪位同学占的空间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适当的体积单位填空。
(1)一个饭盒的体积大约是2( 立方分米 ); (2)一部手机的体积大约是33( 立方厘米 ); (3)一台电冰箱的体积大约是2.5( 立方米 ); (4)一个书包的体积大约是16.5 ( 立方分米 ); (5)一本数学书的体积大约是300( 立方厘米 );
小明的数学日记
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教室面积约是60( m2)。我 的身高不高,只有1.4( m),所以被安排在第一排,离 老师的讲台最近,老师的讲台体积大约有( m)3那么大,上 放着一个体积约为1( dm3)的粉笔盒,里面放了不少粉 笔,一支粉笔的体积约为7( cm3 ),粉笔盒的旁边是一 个体积大约为50( cm3)的遥控器。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块 面积是6( m2)的黑板,黑板上方还有我的最爱:一台 体积是7( dm)3 的投影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下面的图形是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 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9 cm3
8 cm3
6 cm3
4 cm3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10(立方厘米)。 一台影碟机的体积约是5( 立方分米)。 运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立方米 )。
用适当的体积单位填空。
(1)一个饭盒的体积大约是2( 立方分米 ); (2)一部手机的体积大约是33( 立方厘米 ); (3)一台电冰箱的体积大约是2.5( 立方米 ); (4)一个书包的体积大约是16.5 ( 立方分米 ); (5)一本数学书的体积大约是300( 立方厘米 );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但瓶里的水不够高。
乌鸦一颗一颗的往瓶子里装石子。
瓶里的水为什么会升高呢?
瓶里的水渐渐升高。
下面的洗衣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体积最大?哪个 体积最小?
合作学习提示:
1、自学课本第28页 2、用“叽叽喳喳法”交流自学收获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用字母怎么表示?
(2)体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合作学习提示:
1、量一量:小正方体的棱长,确定这个小正方体是1立方厘米 还是1立方分米。 2、摸一摸:感知小正方体的大小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与这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接近。 4、估一估:选择生活中的某个物体,估计一下它的体积,包含 几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用“坐庄法”进行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