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辨证表格完美打印版
脏腑辨证比较表
![脏腑辨证比较表](https://img.taocdn.com/s3/m/9493c1e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9.png)
脏腑辨证比较表脏腑辩证之辩心病证侯一,心血虚。
临床表现 : 心悸,头晕,健忘,多梦,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等。
病因病机 : 脾气亏虚,生化之源不足,或因失血,劳神等耗伤血液,均可导致心血亏虚。
血亏心失所养,故心悸。
血不养神,则有健忘,多梦等证。
血不上荣于头面,故见头晕,面白,舌淡,血少脉道失充,则脉细无力。
补血养心,常兼以益气。
二,心阴虚。
临床表现 :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或见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脉细无力,舌红少津等。
病因病机 : 因热病伤耗阴津,或是肝肾等他脏阴液亏少,或因劳神太过而暗耗营阴,或因思虑日久而致阴阳失调等,均可形成心阴虚。
心阴虚的证侯,一方面心神不宁的症状突出,另一方面全身有阴虚阳亢的表现。
由于心阴亏少,心失濡养,再加上虚阳偏亢,扰乱心神,故有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心气不宁,神不守舍的症状。
阴液不足,虚火内扰,则可有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等症状。
滋阴安神为治。
三,心气虚。
心悸,气短,精神疲倦,活动后加重,或自汗,脉虚,舌淡嫩等。
病机 : 心气不足,鼓动乏力,故心悸。
动则气耗,故活动后劳累加重。
心气亏虚,不足以运行气血而供养全身,则见气短,神疲,舌质淡嫩,脉搏无力等。
补益心气为治。
四,心阳虚。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气短,自汗,脉弱或结代,畏冷,肢凉,心胸憋闷而喘。
面色及嘴唇暗滞,舌淡紫或淡胖,或见肢体浮肿。
甚者可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神志恍惚乃至昏迷等。
心阳虚一般是由心气虚发展而来,故常有心气虚的临床表现,阳虚则寒,故畏冷肢凉明显者,病情已属阳虚,心阳不振,胸中阳气阻痹,故心悸而喘,胸中憋闷,阳气虚弱不能推动血液,则血行不畅,故见唇舌青紫,血不利则为水,故见身肿而喘不得卧。
若心阳虚进一步发展,或因寒邪暴伤阳气,或因瘀痰阻塞心窍,均可导致心阳虚脱,而表现为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等一派心阳垂微,宗气大泄的证侯。
温补心阳为治。
2020年整理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pdf
![2020年整理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pdf](https://img.taocdn.com/s3/m/945ef4f5783e0912a3162a0d.png)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1《肝气郁结》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9《胆热壅滞证》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脏腑辨证表格完美打印版
![脏腑辨证表格完美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1efb30dd36a32d737581b7.png)
肝胃不和证
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志抑郁与气滞症状共见。
脾肾阳虚证
腰腹冷痛、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与虚寒症状共见。
肝肾阴虚证
胸胁隐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两目干涩与虚热症状共见。
肝胆湿热证
肝胆湿热以胁肋胀痛、身目发黄与湿热症状共见。
肝经湿热以阴部瘙痒、带下黄臭与湿热症状共见。
痰饮水停证
痰证:痰多胸闷、呕恶眩晕、体胖、局部圆韧包块,苔腻脉滑。
饮证:胸闷脘痞、呕吐清水、清稀痰涎、肋间饱满,苔滑脉弦。
水停: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腹胀如鼓、周身困重,舌胖苔滑。
六淫辨证
风淫证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常兼夹其他邪气为病。
发病迅速、变化快、游移不定。
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或突起风团、瘙痒、麻木,肢体关节游走疼痛。
血热证
出血与实热症状共见。
血寒证
拘急冷痛、形寒、肤色紫暗、妇女痛经或月经愆期与实寒症状共见。
气滞血瘀证
气滞与血瘀症状共见。
气虚血瘀证
气虚与血瘀症状共见。
气血两虚证
气虚与血虚症状共见。
气不摄血证
出血与气虚症状共见。
气随血脱证
大量失血,随即出现气少息微、大汗淋漓、脉微等。
津液亏虚证
以口渴、尿少、便干,皮肤、黏膜干燥等为主要表现。
气血津液辨证
气虚证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气短,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剧,舌淡脉虚。
气陷证
气坠、脏器下垂与气虚症状共见。
气不固证
自汗、或出血、或二便失禁,或津液、精液、胎元不固与气虚症状共见。
气滞证
常见有:肝郁气滞、胃肠气滞、肝胃气滞(不和)。
中医学脏腑辨证7版
![中医学脏腑辨证7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fbab1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5f.png)
病因:因情志化火,或火热之邪内犯所致。
肝血虚
肝与胆病辨证
主症:面唇爪甲淡白,头晕耳鸣,视朦或雀盲; 妇人经少色淡、衍期或闭经。舌淡苔白,脉弦 细。(血虚失荣)
或+虚风内动证。
病因:多因脾肾亏损,生化不足或慢性病耗伤肝 血或失血亡血过多所致。
肝阴虚
肝与胆病辨证
主症:头晕头痛,目涩耳鸣,烦躁不寐,(阴虚 不能上养)或胁肋灼痛(虚火灼伤肝络)
主症: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痢疾)
或暴注下泄,色黄而臭。(泄泻)
+湿热内阻证(肛门灼热,口干尿赤,或有寒热,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病因:多因感受湿热外邪,或饮食不节、不洁所 致。
大肠液亏
肺与大肠病辨证
主症:大便干结难排,数日一行,咽干口燥,口 臭头晕,舌红少津,脉细涩。
病因:多因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或热病津伤
燥燥热热::干干咳咳少少痰痰,,口口鼻鼻咽 干咽咽燥干干,燥燥痰,,中痰痰带中中血带带或血血咳或或不咳咳出, 舌 数不黄不黄干 或出,出,红 细,脉,脉, 数舌 浮舌浮苔干数干数白红或红或或,细,细黄苔数苔数,白白脉或或浮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痰热壅肺
肺与大肠病辨证
主症:咳喘痰黄粘稠,或痰中带血,气喘息粗, 甚咳吐腥臭脓痰+里热炽盛证(发热口渴,烦 躁不安,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因:多因脾肾亏损,生化不足或慢性病耗伤肝 血或失血亡血过多致血虚阳升所致。
肝胆湿热
肝与胆病辨证
主症:胁肋胀痛,纳呆口苦,尿黄呕恶,舌红苔 黄腻,脉弦滑数。(湿热蕴结,脾运失常)
或+身目俱黄,寒热往来。(黄疸)
或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热痛;或外阴瘙痒、带 下黄臭。(湿热循经下注)
脏腑辨证表格化(超实用)
![脏腑辨证表格化(超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59046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1.png)
阴部湿疹
清热利湿
呼、呵、嘘
肝风内动
头痛,头昏,肢体麻木,突然昏厥,抽搐,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说话困难,神志不清,脉象强有力。
高血压
脑出血
镇肝熄风
养阴潜阳
呵、嘘、吹、嘻
肝血虚
全身性血虚症候
眩晕眼花,眼睛干涩或夜盲,面无血色,肢体麻木,爪甲不荣。月经量少,闭经。消瘦,少寐,舌质淡。
高血压、神经衰弱、夜盲症、贫血
肝气犯胃
胃脘疼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
胃病
疏肝和胃
呵、嘘、呼、嘻
肝气犯脾
腹胀,腹痛,腹泻
肠炎
调和肝脾
呵、嘘、呼、嘻
肝炎上火
性情急躁,易怒,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干,耳鸣,严重者可吐血衄,舌红,脉眩数有力。
高血压
脑中风
清肝泻火
呵、嘘
肝胆湿热
口苦纳呆,恶心,呕吐,腹胀,尿少而黄,严重者可有黄疸,苔黄腻,脉弦数。
肝风内动
头痛,头昏,肢体麻木,突然昏厥,抽搐,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说话困难,神志不清,脉象强有力。
高血压
脑出血
镇肝熄风
养阴潜阳
呵、嘘、吹、嘻
肝血虚
全身性血虚症候
眩晕眼花,眼睛干涩或夜盲,面无血色,肢体麻木,爪甲不荣。月经量少,闭经。消瘦,少寐,舌质淡。
高血压、神经衰弱、夜盲症、贫血
补血养肝
吹、嘘、呵、呼
慢性支气管炎
补益肺气
呼、呬、嘻
肺阴虚
咳嗽无痰、痰少而粘,面颊潮红,夜间盗汗,舌质红干,脉细数。
肺结核
滋阴润肺
呼、呬、吹
肺燥咳嗽
干咳少痰,不易咳出,鼻干咽燥,咳甚胸痛,苔黄,少津,脉数。严重者发烧、咯血。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歌诀(便于打印)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歌诀(便于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66b376c35ef7ba0d4a733b49.png)
脏腑辨证歌诀1《肝气郁结》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8《胆郁痰扰证》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9《胆热壅滞证》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58个脏腑辨证【值得收藏】
![58个脏腑辨证【值得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dab0140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e.png)
58个脏腑辨证【值得收藏】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病证候:虚证有气、血、阴、阳不足;实证有气火痰郁、寒凝、瘀血等。
心病症状:以神志症、精神异常、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烦躁、谵语及面色、舌象和血脉表现为常见。
小肠证候:虚证有小肠虚寒(脾阳虚);实证有小肠实热,小肠气痈(寒滞肝脉)证。
小肠病症状;以小肠的分清泌浊失常为主,表现为二便异常。
(1) 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临床表现]其三证既有相同的特点,又有不同表现应注意鉴别。
相同点:有二点,一是神志症的心悸怔忡;二是气虚症的胸闷气短、自汗,活动后加重。
不同点:三证分述如下:心气虚:以气虚症状为主,主要表现面色、舌象和脉象变化。
面、舌色淡,脉虚。
心阳虚:气虚症状明显加重,同时出现虚寒表现。
有畏寒肢冷、心痛,面色白或晦暗,舌质淡苔白滑,脉微细。
心阳暴脱:气虚症状极重,虚寒象突出,且神志异常亦重。
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舌淡紫青滑,脉微欲绝。
[证候分桥]盖心气虚、心阳虚和心阳暴脱证以心气虚、心脏全身机能衰退为病理基础;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出现虚寒象;进而虚脱亡阳则为暴脱证,为审证要点。
气虚,宗气不足,神无所主,则表现一派心气虚症,如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盛等。
气虚血运无力,濡养不足,则有血虚不荣症,面、舌色淡,脉虚无力。
气虚及阳,失却温煦功能,故现虚寒象,如畏寒肢冷等;阳虚寒凝,气血郁滞,心脉痹阻,故有心痛证,脉道不充,则微细。
阳气暴脱,阴津无依,则冷汗肢厥;宗气大泄,血脉瘀滞,心神失养,是以亡阳诸证具在。
总之,其病理可概括为气虚阳衰,血运不足,神失所养基本过程。
(2) 心血虚与心阴虚[临床表现]上二证以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为其共症。
不同症状:心血虚有血虚症,如眩晕健忘,面、唇、舌色淡,脉细弱等。
心阴虚必兼有虚热象,如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颜红赤、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其阴血不足病因,一是先天或后天生成不足;一是损伤太过,如失血、热病、七情等因。
2020年整理中医脏腑辨证要点表格.pdf
![2020年整理中医脏腑辨证要点表格.pdf](https://img.taocdn.com/s3/m/273c29a4998fcc22bcd10d69.png)
不固 精早泄 女子白带清稀 胎动易滑
肾 虚 水肿 腰以下肿 阳虚见证
水泛
肾 不 久病咳喘 呼多吸少 气不得续 动则益甚
纳气
肾 精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成人生殖机能低下 性机
不足 能低下 早衰
膀胱 膀 胱 尿频尿急尿痛 湿热见证
实热
脏腑兼病 脏 腑 辨证要点 辨证
学海无涯
心 肺 心悸咳喘 胸闷气短 气虚辨证 气虚 心 脾 心悸失眠 食少腹胀 便溏 出血 气虚见症 两虚 心 肾 心悸失眠 腰膝酸软 遗精梦交 阴虚见证 不交 心 肾 心悸怔忡 浮肿虚寒见证 阳虚 肝 脾 胸胁胀满窜痛 善太息 腹胀 纳呆 便溏 不调 肝 胃 胃脘胁肋胀痛或窜痛 嗳气 呃逆 不和 肝 火 咳嗽或咳血 胸胁灼痛 急躁易怒 实热见证 犯胃 肝 肾 头痛耳鸣 腰膝酸软 胁痛遗精 经少 虚热见 阴虚 证 肺 脾 腹胀食少便溏 咳嗽气短 气虚见症 气虚 肺 肾 咳嗽痰少 腰膝酸软 遗精 月经不调 虚热见 阳虚 证 脾 肾 腰腹冷痛 久泻久痢 浮肿 虚寒见证 阳虚
学海无涯
心、小肠
脏腑辨证 辨证要点
虚气
心气虚 心神不足 血运无力
证血
心血虚 血不养心 心神不安 血脉不充
阴
心阴虚 血不养心 心神不安 虚热内扰
阳
心阳虚 形寒肢冷 血脉寒滞 心胸憋闷
实火
心火炽热 火扰心神 迫血妄行 口舌生疮
证
小便赤、涩、灼、痛
淤
心血瘀阻 心悸怔忡 闷憋疼痛
痰
痰迷心窍 神志异常 痰浊内盛
痰+火 痰火扰心 外感病,高热、痰盛、神昏:内 伤病,心火失眠、心志失常
小 心火下 小肠实热 小便赤涩灼痛、心火炽盛
肠移
阳虚 小肠虚寒 肢冷乏力 畏寒畏冷 口淡不渴
脏腑辨证各种归纳表格
![脏腑辨证各种归纳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99280fa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0.png)
3
精神刺激,情志不遂
肝郁
病邪阻遏,他病影响
气滞 ❖病机: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
❖病因:
4
情志不遂,肝郁化火
肝火
火热内侵,他脏累肝
炽盛 ❖病机:
肝火炽盛,气火上逆
❖病因:
5
素体阳盛或阴虚阳亢
肝阳 ❖病机:
上亢
肝阳亢于上,肝肾阴
亏于下
辨证要点
常见症状
舌象
情志抑郁(病情与情绪 舌苔薄白
变化密切相关)
+
胸胁或少腹胀痛
心气虚发展而来
+阳虚症(畏寒肢冷、
他病及心
气短自汗神疲、面色
❖病机:
胱白或面唇青紫)
心阳虚衰,鼓动无力,
虚寒内生
舌淡胖或 紫黯,苔 白
5 心阳 虚脱
❖病因 心阳虚发展而来 寒邪暴伤、痰瘀阻心 失血亡津
❖病机 心阳衰极,阳气欲脱
心悸胸痛、冷汗、肢 厥
+心阳虚症
舌青紫
脉象 脉虚
脉弱或 结代
脉微欲 绝
病因病机
湿热内盛,脾失健运
纳呆、腹胀、便溏
+
湿热内蕴症(肢体困 重,苔腻,脉滑+身 热不扬,汗出不解, 舌红苔黄,脉数)
舌红,苔黄 腻
脉象 脉缓 弱或 沉细
脉滑 数或 濡数
肝病辨证
肝的病理生理
联属功能
肝
主要功能
在志 在体
其华
开 窍
生理 功能
1、主疏泄
调气机、助消化、调情志、调生殖
2、主藏血
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生风 筋脉失养化风 +血虚症
舌淡
脉细 或弱
病因病机
•病因:
•外感寒邪
7 •病机:
五脏(表格)
![五脏(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00212b731711cc7931b71644.png)
三焦
三焦是六腑之一,是分布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唯三焦最大,无与配匹。三焦分上、中、下三焦。上焦主穴,发放卫气,敷布精微之气至全身;中焦指脾、胃具有运化水谷之气血作用;下焦指肾、膀胱和大小肠等脏腑分清泌浊、排泄糟泊的作用。
怒伤肝
一、“怒则气上,怒过伤肝”
二、《三国周瑜》暴怒之下,吐血而亡。
三、气是血的运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青
色青多为肝病
肝为魂之处,血之芷,筋之宗。
酸
肝生泪。泪为肝之
液。没有眼泪是肝的毛病。像角膜硬化,角质硬化都是肝无液造成的。
风
血不养肝,则肝失疏泄;
肝不养血,则肝失所芷;
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
水
一、水克火、土克
水;
水生木,金生水。
二、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
开窍于耳
听觉的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盈亏关系密切、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反之,肾中精气虚衰,则髓海失养,听力下降,耳鸣或耳聋。故“肾开窍于耳”。
其华在发
其充在骨
肾主骨、髓、脑“发乃血之余”“齿乃骨之余”。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稿,牙齿松动与脱落,与肾密不可分。
21世纪健康新的格言是:“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处方是知识”。我们应当学懂自己,用自然疗法保健身体,让“自身的本能”真正成为“自己的医生”更多地用食物代替药物,用营养膳食获取健康,尽量做到自病自防,自病自医。必须把自己健康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拥有超前的健康理念,丰富的健康知识、坚定的健康自信。
(word版)中医诊断脏腑辨证总结表格,文档
![(word版)中医诊断脏腑辨证总结表格,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f95daa22b160b4e777fcfbf.png)
四.肝胆虚证血肝血虚筋脉,爪甲,目睛失养,血虚见证阴肝阴虚头目筋脉肝络失润阴虚见证实证气肝郁气滞情志抑郁或易怒肝经部位胀痛妇女月经不调火肝火上炎头晕胀痛肋胁灼痛急躁易怒实火见证寒寒凝肝脉肝经部位冷痛实寒见证湿肝胆湿热肋胁胀痛厌食腹胀身目发黄阴部湿热瘙痒湿热见证虚实肝阳肝阳上亢头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夹杂肝风内动肝阳化风肝阳上亢病史突发动风或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见证热极生风高热神昏动风实热见证血虚生风血虚动风阴虚生风阴虚动风胆胆郁痰扰惊悸失眠眩晕苔黄腻五.肾,膀胱虚证肾阳虚腰膝酸软性与生殖机能减退阴虚见证肾阴虚腰酸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失调阴虚见证肾气不固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小便频数清长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晰胎动易滑肾虚水泛水肿腰以下肿阳虚见证肾不纳气久病喘咳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那么益甚肾精缺乏小儿生长发育缓慢成人生殖机能低下性机能低下膀胱膀胱湿热尿频尿急尿痛湿热见证六.脏腑兼病心肺气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肾阳虚肝胃不和肝火犯胃肝肾阴虚肺脾气虚心悸喘咳胸闷气短气虚见证心悸失眠食少腹胀便溏出血气虚见证心悸失眠腰膝酸软遗精梦交阴虚见证心悸怔忡浮肿虚寒见证胃脘胁肋胀痛或窜痛嗳气呃逆咳嗽或咳血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实热见证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胁痛遗精经少虚热见证腹胀食少便溏咳嗽气短气虚见证肺肾阳虚咳嗽痰少腰膝酸软遗精月经不调虚热见证脾肾阳虚腰腹冷痛久泻久痢浮肿虚寒见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脘痞满、隐痛喜按、纳少与气虚症状共见。
胃阳虚证
胃脘冷痛与阳虚症状共见。
胃阴虚证
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与阴虚症状共见。
寒滞胃脘证
胃脘冷痛、恶心呕吐与实寒症状共见。
胃热炽盛证
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口气臭秽与实热症状共见。
食滞胃脘证
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泻下臭秽与气滞症状共见。
四、肝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
血热证
出血与实热症状共见。
血寒证
拘急冷痛、形寒、肤色紫暗、妇女痛经或月经愆期与实寒症状共见。
气滞血瘀证
气滞与血瘀症状共见。
气虚血瘀证
气虚与血瘀症状共见。
气血两虚证
气虚与血虚症状共见。
气不摄血证
出血与气虚症状共见。
气随血脱证
大量失血,随即出现气少息微、大汗淋漓、脉微等。
津液亏虚证
以口渴、尿少、便干,皮肤、黏膜干燥等为主要表现。
痰火扰神证
烦躁不宁、失眠多梦、狂躁神昏与咳吐黄痰,发热口渴,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痰热症状共见。
瘀阻脑络证
头晕、头痛与血瘀症状共见。
小肠实热证
小便赤涩疼痛、心烦、舌疮与湿热症状共见。
二、肺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
肺气虚证
咳、喘、痰稀与气虚症状共见。
肺阴虚证
干咳无痰、痰少而黏与阴虚症状共见。
气血津液辨证
气虚证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气短,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剧,舌淡脉虚。
气陷证
气坠、脏器下垂与气虚症状共见。
气不固证
自汗、或出血、或二便失禁,或津液、精液、胎元不固与气虚症状共见。
气滞证
常见有:肝郁气滞、胃肠气滞、肝胃气滞(不和)。
胸闷、疼痛、脉弦为主要表现。
气逆证
常见有:肺气上逆、胃气上逆、肝气上逆。
燥邪具有干燥、伤津耗液、易伤肺脏等特点。
火淫证
阳热内盛,以发热、口渴、面红、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为主要表现。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
心气虚证
心悸怔仲与气虚症状共见。
心阳虚证
心悸怔仲,或心胸疼痛与阳虚症状共见。
心血虚证
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症状共见。
心阴虚证
心悸、心烦、失眠与虚热症状共见。
心脉痹阻证
瘀阻心脉证
心悸怔仲
以刺痛为特点,伴舌质晦暗,青斑,脉细涩或结代。
痰阻心脉证
以憋闷为特点,伴体胖贪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
肝血虚证
眩晕、视力减退、爪甲不荣、肢体麻木与血虚症状共见。
肝阴虚证
眩晕、目涩、胁肋隐痛与阴虚症状共见。
肝阳上亢证
头目胀痛、眩晕耳鸣、急躁易怒、腰膝酸软、头重脚轻等上盛下虚症状共见。
肝火炽盛证
头目胀痛、胁痛、烦躁、耳鸣与实热症状共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肝郁气滞证
(肝气郁结证)情志抑郁、胸胁少腹胀痛、脉弦与气滞症状共见。
寒凝心脉证
以痛势剧烈,遇寒加剧,得温痛减为特点,伴寒邪内盛的症状。
气滞心脉证
以胀痛为特点,发作多与精神因素相关,常伴胁胀,善太息,脉弦。
心火亢盛证
心烦失眠、舌赤生疮、吐衄、尿赤与实热症状共见。
痰蒙心神证
(痰迷心窍证)神志抑郁,错乱,痴呆,昏迷与口吐涎沫,喉有痰声,胸闷呕恶,苔白腻,脉滑等痰浊症状共见。
饮停胸胁证
胸廓饱满,胸胁胀闷或痛与饮证症状共见。
风水搏肺证
骤起面睑浮肿与风寒、风热表证症状共见。
大肠湿热证
腹痛、腹泻与湿热症状共见。
肠热腑实证
腹满硬痛,便秘与里热炽盛症状共见。
肠燥津亏证
大便燥结难下与津亏症状共见。
肠虚滑泻证
下利无度,大便失禁与阳虚症状共见。
虫积肠道证
腹痛、面黄体瘦、大便排虫或与气滞症状共见。
心脾两虚证
心悸怔仲、失眠多梦、食少便溏、慢性出血与气血两虚症状共见。
心肝血虚证
心悸、失眠、眩晕、爪甲不荣、肢体麻木与血虚症状共见。
脾肺气虚证
咳嗽气喘、痰液清稀、食少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
肺肾阴虚证
干咳少痰、腰酸、遗精与虚热症状共见。
肝火犯肺证
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咳嗽阵作或咳血与实热症状共见。
肝郁脾虚证
风寒犯肺证
咳嗽、痰稀色白与风寒症状共见。
风热犯肺证
咳嗽、痰黄稠与风热表证症状共见。
燥邪犯肺证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与燥淫证症状共见。
肺热炽盛证
咳嗽、气喘、胸痛与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里实热症状共见。
痰热壅肺证
咳嗽、气喘息粗与痰热症状共见。
寒痰阻肺证
咳嗽气喘与痰多色白,胸闷,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腻,脉濡或滑等寒痰症状共见。
痰饮水停证
痰证:痰多胸闷、呕恶眩晕、体胖、局部圆韧包块,苔腻脉滑。
饮证:胸闷脘痞、呕吐清水、清稀痰涎、肋间饱满,苔滑脉弦。
水停: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腹胀如鼓、周身困重,舌胖苔滑。
六淫辨证
风淫证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常兼夹其他邪气为病。
发病迅速、变化快、游移不定。
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或突起风团、瘙痒、麻木,肢体关节游走疼痛。
肾不纳气证
久病喘咳、呼多吸少、动则尤甚与肾气虚症状共见。
膀胱湿热证
尿频、尿急、尿痛、尿短黄与湿热症状共见。
六、脏腑兼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
心肾不交证
心烦、失眠、腰膝酸软、耳鸣、梦遗与虚热或虚寒症状共见。
心肾阳虚证
心悸怔仲、腰膝酸冷、肢体浮肿与虚寒症状共见。
心肺气虚证
心悸、胸闷、咳嗽、气喘与气虚症状共见。
肺气上逆则咳喘,喘促。胃气上逆则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则
气闭证
突发神昏,晕厥;或脏气绞痛,或二便闭塞,呼吸气粗、声高,脉沉实有力等。
血虚证
面睑唇舌甲色淡白、头晕心悸、失眠健忘、经量少色淡、愆期甚或闭经,脉细无力。
血瘀证
疼痛、肿块、出血与肤色、舌色青紫为主要表现。
疼痛特点:刺痛、拒按、固定不移、夜间痛甚。
胆郁痰扰证
惊悸失眠、胆怯易惊与痰热症状共见。
肝风内动
肝阳化风证
眩晕、肢体麻木、震颤或突然昏倒、半身不遂等为主要表现。
热极生风证
高热、神昏、抽搐与实热症状共见。
血虚生风证
手足震颤、头晕眼花、肢体麻木、皮肤瘙痒与血虚症状共见。
阴虚动风
手足震颤或蠕动与阴虚症状共见。
寒凝肝脉证
少腹、前阴、巅顶冷痛(遇寒痛甚、得温痛减)与实寒症状共见。
寒淫证
以恶寒、无汗、局部冷痛、脉紧。
寒为阴邪,具有凝滞、收引、易伤阳气的特性。分伤寒证和中寒证。
类型:寒滞肝脉、寒滞心脉、寒凝胞宫、寒胜痛痹。
暑淫证
以发热、汗出、口渴、疲乏为主要表现。
暑必夹湿。
湿淫证
以头身困重、肢体倦怠、关节酸痛重着为主要表现。苔滑脉濡缓。
燥淫证
主要于秋季或干燥环境。
以口鼻、咽喉、皮肤干燥为主要表现。
三、脾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
脾气虚证
纳少、腹胀、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
脾虚气陷证
眩晕、泄泻、脘腹重坠、内脏下垂与气虚症状共见。
脾不统血证
各种出血与脾气虚症状共见。
脾阳虚证
腹痛、腹胀、大便清稀与阳虚症状共见。
寒湿困脾证
脘腹痞闷、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与寒湿症状共见。
湿热蕴脾证
腹胀、纳呆、便溏与湿热症状共见。
五、肾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
肾阳虚证
腰膝冷痛、性欲减退、夜尿多与虚寒症状共见。
肾虚水泛证
浮肿以腰以下为甚、小便不利与肾阳虚症状共见。
肾阴虚证
腰酸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与阴虚症状共见。
肾精不足证
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生育机能低下,无虚热表现。
肾气不固证
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清长、滑精、滑胎、带下量多清稀与肾气虚症状共见。
胸胁胀痛、腹胀、便溏与情志抑郁症状共见。
肝胃不和证
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志抑郁与气滞症状共见。
脾肾阳虚证
腰腹冷痛、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与虚寒症状共见。
肝肾阴虚证
胸胁隐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两目干涩与虚热症状共见。
肝胆湿热证
肝胆湿热以胁肋胀痛、身目发黄与湿热症状共见。
肝经湿热以阴部瘙痒、带下黄臭与湿热症状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