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针对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教学,对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基础医学中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内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基础医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基础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医学院校各相关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所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它是构建整个医学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几乎所有医学课程的课时都在减少,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却明显增加;许多学生和教师仅重视考研、执业医师考试等内容知识,学生的三基能力有下降的趋势,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医学院校各类专门医学人才的培养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这种形势的转变,培养医学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和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新型医药卫生人才,必须改革传统的基础医学教育模式。近些年来,国内一些高等医学院校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基础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本文拟就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作一概述。

1、整合课程内容,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传统基础医学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

等十几门课程,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难以使学生对生命现象形成综合、整体的概念;过细的课程分割、过分的强调某门课程,不利于学生建立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基础医学课程中部分教材内容存在大量多次重复的现象,影响了学习效果。根据新世纪医学教育培养的目标,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着重于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线、重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所传授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可以说,课程结构调整是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基础。浙江大学医学院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原则,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六门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整合,成为一门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教学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对12门基础医学的实验课进行优化、重组和改革,创建了由五大模块(机能、形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原与免疫、细胞生物与遗传)、三个层次(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构成的具有北京大学特色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减少单纯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为全体学生的基本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性都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2、结合临床实践,开展基础医学教育

医学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现行的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的现象。根据“本科医学教育国际

标准”提出的“课程计划应该将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整合”的要求,加强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的整合,形成新的医学教学模式,对提高医学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医学教育的整体水平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解剖学科和妇产学科改变了传统上前基础后临床医

学教育的模式,打破了基础与临床二者之间的界限,将二者有机结合,创建了“临床解剖学和妇女健康”课程,学生解剖尸体、参与教学和关于妇科解剖与妇女保健的临床相关会议,该课程强化了基础和临床的结合,这对学生建立整体的思路有明显的帮助,避免或减少了相关课程内容的重复,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中国医科大学将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学两门课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局部解剖学与手术学”课程,在部分局部解剖学的教学中聘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给学生授课并示范性解剖,使学生感觉到局部解剖与临床实际应用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枯燥的解剖学课程变得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要我学”真正变成了“我要学”。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法,灵活应用,有的放矢。坚持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吸收率和学生的参与热情。目前国内很多医学院校广泛倡导在基础医学教学阶段应用“案例教学”或“病例讨论”式教学,目的就是要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起来,

实现基础医学各学科间以及基础与临床学科间知识的交叉,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临床工作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促进基础医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pbl教学方法为代表的研究性教学法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法,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解剖学教研室将解剖与临床相结合,开设了“临床局部解剖学pbl 专题”,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病人,邀请临床医师讲解基础医学课程中的一些章节,将临床的最新成果和临床经验带进基础医学课堂,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

4、建全考评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是评价教学质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同时应加强平时的考核(课堂提问、小测验、实践考试等),与期末成绩挂钩,促进学生平时的学习。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可以彻底改变“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局面,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积极性,有利于真实准确地反映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本土.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3):7-8

[2]许金廉.基于教育价值取向的基础医学教育思考与探索.中国

高等医学教育,2008,3:21-23

[3]陈罡,柳亮,党裔武,等.现代医学教学理念:比利时基础医学教学分析.医学教育新思维,2008,29(11):76-79

[4]马成,王红.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教育教学体制的分析与启示.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