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训练专题检测四
2024届山东省莒县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莒县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1920年,孙中山说:“此种新文化运动……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指陈独秀等人②“爱国之运动”指五四运动③“新文化”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④孙中山由此弃暴力革命而从事思想革命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
这反映出唐朝A.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B.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C.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D.科举成为做官唯一途径3.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
”这表明()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4.南朝刘宋时期,谢灵运的“田园别墅”一改汉代“千树橘”的单一经营,变成粮食、桑麻、蔬菜、水果等多种经营格局,“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2024高三历史复习试题及答案
2024高三历史复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商朝的都城一直在安阳C.西周实行的是世袭制度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是郡县制2.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甲午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关于中国现代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B.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宣告成立C.1949年10月1日,中国民主同盟在北京宣告成立D.1949年10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二、简答题1.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2.请简述甲午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3.请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两条路线及其影响。
三、论述题1.请论述中国近代历史中,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主要斗争及其意义。
2.请论述中国现代历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其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A2.C3.B二、简答题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秦始皇通过兼并战争,逐一消灭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这一过程的意义在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甲午战争的原因: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这场战争的过程是,清军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甲午战争的影响是,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同时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押题卷(四)历史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2024届高三押题卷(四)历史试题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证,山东在龙山文化时代至少有20座具有城墙、宫殿、祭坛、神殿、街道等建筑的城市。
也就是说,在现在潍坊、淄博、济南、聊城一线,大约每隔几十公里应有一座龙山文化城址。
据此可知,当时山东A.部落联盟势力日益壮大B.奴隶制日益走向成熟C.国家初始形态业已出现D.成为了中华文明中心2.内蒙古居延地区是汉代的边防重镇,上世纪在这里出土了大量汉代简牍。
简牍中的文书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官兵的请假报告、日常管理记录,又有关隘与关隘之间的秘密联络方式、皇帝下达的诏书、政府部门下达的律令等。
这反映出汉代A.民族之间关系较为复杂B.行政运行机制有所保障C.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D.政治等级秩序较为稳定3.唐代诗人李白在《大鹏赋》中,塑造了一个“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抱负。
即使是挫折失意,诗人仍不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折射出当时A.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B.主流文学体裁的变化C.儒家伦理教化的作用凸显D.诗歌创作内容的革新4.北宋时期的植物谱录中,对花卉的分级定品主要包括以花卉自然性状为基准和以人间社会等级相比附两种路径。
发展到南宋时,道德因素一跃成为评判花卉等级的首要原则。
植物谱录中所记载的草木同样被纳入注重“韵”“格”“品”的道德体系中,并业已形成完备的等级序列。
南宋对花卉草木分级定品标准的调整A.表明文学世俗化倾向B.践行了格物致知的探求方法C.深受理学发展的影响D.适应了社会主流价值的变革5.从康熙末年到嘉庆五年,苏州地区的昆曲演出呈现显著变化,达官贵人的“家班”逐渐减少而民间职业戏班大量增多;戏院兴起,观众买票看戏,演出有了固定场所。
专题四 世界近代史-2021届高三历史复习之通史知识脉络梳理(表格)
专题四世界近代史
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
(15、16世纪)
西葡殖民扩张
英树立海上霸
权(1588)
海上马车夫(17
世纪)
三次英荷战争
英法战争
日不落帝国(18
世纪中期)
商品输出
鸦片战争
资本输出
甲午战争
瓜分世界
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及政治斗争略早期三大工人运动(19
世纪30、40年代)
《共产党宣言》(1848)
巴黎公社(1871)
十月革命(1917)
科学技术哥白尼
伽利略牛顿力学
(1687)
电磁感应
能量守恒
进化论(1859)
相对论(1905)
量子论
文化艺术人文主义文艺
作品启蒙文学
古典画作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
艺
印象画作
现代主义文艺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专题四+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3)物文理化学:推动文学艺术和自达然·科芬学奇的、发伽展利。略
(4)经数济学:推动了尼新可航拉路·的方开丹辟纳和、资韦本达主、义耐经普济尔的、发笛展卡。尔
医学和生理学
维萨里、塞尔维特、哈维
政治学和哲学 马基雅维利、莫尔、布鲁诺、培根、笛卡尔
《大卫》
《蒙娜丽莎》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授理论,来否定教权高于王权的主张;通过对基督教原典《圣经》的翻译、考证,
D 来动摇罗马教廷的中世纪拉丁语《圣经)的神圣地位。这表明文艺复兴( )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B.借助上帝权威来阐述人文主义
C.为宗教改革提供了一定助力
D.呈现出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特点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三)过程和主要成就
对欲望的态度 禁欲苦行 ②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崇尚理性
对幸福的态度 对自然的态度
追求来世幸福
上帝创世说 蒙昧迷信
③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实社会的幸福 生活 ④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
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
专题框架
一、文艺复兴:14C-17C
专题四: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先导
二、宗教改革:16C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16C-17C 四、启蒙运动:17C-18C
社会变革
专题五:资产阶级革命与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名词解释】人文主义
(14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做精神领域的革命……就是文艺复 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
河北容城博奥学校2024届高考历史四模试卷含解析
河北容城博奥学校2024届高考历史四模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有学者惋惜:1840年至1860年使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光阴。
其意指是A.当时知识分子反抗西方侵略,人才大量牺牲B.满清致力修补对外关系,无暇进行内部变革C.鸦片战争爆发中断了魏源等筹划的改革工作D.鸦片战争后满清仍以天朝自居,延误改革时机2.在这部巨著中,十位青年男女一起逃离瘟疫肆虐的城市,住到乡下的一座别墅里,以讲故事的办法振作精神。
它的故事主题涉及14世纪意大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重要主题是反对教会、揭露僧侣的腐败和虚伪。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A.塞内卡B.彼特拉克C.薄伽丘D.莎士比亚3.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B.地缘政治是影响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4.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一直沿续到北宋5.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指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A.推崇重贤爱民B.政策开明开放C.霸权氛围炽烈D.呈现借鉴特征6.西周初年,边陲之地的诸侯国地广人稀。
2024年新高考历史复习特训卷仿真模拟四+答案解析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复习特训卷仿真模拟四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衍生出了吸收儒、墨、阴阳等学派思想的黄老之学;韩非子借鉴了儒家的三纲,吸收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吕氏春秋》融合了各家之长,是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
这些现象()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B.反映了分裂中孕育的统一趋势C.表明社会各阶层间流动加速D.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2.2016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的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等。
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A.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治理B.西汉政府保护丝绸之路畅通C.中原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D.西汉时中原开始与西域交往3.隋唐时期,文人士大夫,除个别人坚守道统而排斥异端之外(如韩愈),一般都是随意出入于三教之间,或外修儒服而内通佛理,或一边求仕一边修仙,自己不以为怪,别人也司空见惯这一现象。
反映了()A.三教合一弥漫到社会各个领域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思想文化C.思想活跃、开放包容的社会现实D.传统文化在交融借鉴中走向成熟4.宋神宗置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坊场(交易场所,政府抽税)水利之法、兼察官吏贤否,又置提举茶盐司,专掌茶盐事。
据此可知,北宋()A.开始建立常平仓制度B.地方机构彼此制约C.地方上依事务设官分权D.监察实现台谏合一5.《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年,河南等布政司所属州县“户粮多不及数”,“凡州改县者十二,县并者六十”,不得不把许多州、府降格或者合并。
据此可知()A.政府需要移民屯田B.中原地区农业相对衰退C.地方区划不断降格D.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徙6.1873年,轮船招商局在天津设分支机构,英商太古洋行与怡和洋行联合美商旗昌洋行与之进行削价竞争。
天津港享有漕粮专运权及沿海各省官物的承运权等,从而增强了轮船招商局的竞争能力。
甘肃省高三文科综合-历史第四次测评试卷
甘肃省高三文科综合-历史第四次测评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20高二上·河南月考) 老子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主张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常使民无知无欲”。
汉初统治者采取黄老之学,强调道生法,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两者思想产生的共同原因是()A . 法家思想弊端暴露无遗B . 战争对社会经济破坏严重C . 人心不古百姓怨声载道D . 儒家思想未能形成体系2. (2分) (2017高三上·淮阴月考) 下表内容是一小组研究中国某省区域历史时写下的关键词,这个省份是()青铜时代的杰出代表古代货币形制改革的推动者民主革命的诱导因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A . 安徽B . 四川C . 陕西D . 河南3. (2分) (2019高三上·天津月考) 明代嘉庆、万历之际,大批读书人弃儒就贾,进入商业领域。
但早年的教育使其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深受儒学的影响,这就使其理所当然地成为“儒贾”或“儒商”。
由此可知()A . 重商已成为明清时期的社会共识B .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 . 儒家思想在当时失去其正统地位D . 明清时期商人的地位远高于儒士4. (2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如图形象地反映了()A . 传统科技的兴衰B . 君主专制的演化C . 商品经济的发展D . 儒家思想的发展5. (2分) (2020高二上·河南月考) 1921年6月,孙中山说道:“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
”这举措说明孙中山()A . 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重要B . 首倡以革命手段实现民族主义C . 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独立D . 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6. (2分) (2019高二上·赤峰月考) 胡适出版于新文化运动高潮期间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指出“孔子论知识注重‘一以贯之’,注重推论,本来很好。
江西逝校2024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江西逝校2024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曾指出,“城市改革实际上是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城市改革不仅包括工业、商业,还有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都在内”。
邓小平意在强调A.农村改革的影响力较小B.城市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金石C.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应全面展开2.“在帝国的鼎盛时期,‘罗马人’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认同,所有公民,甚至包括像西塞罗(C.icero)所说的‘来自粗俗和野蛮地区的人’,都能参加政治活动,分享帝国的权力和荣耀。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罗马帝国A.加强军事统治B.重视法律制定C.进行文化同化D.力图经济扩张3.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
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B.世俗文化蓬勃发展C.皇室权威更趋强化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4.2012年8月4日,中俄否决了有关制裁叙利亚的决议草案。
中国此举的目的是捍卫《联合国宣言》,维护叙利亚的领土和主权及中东地区的和平。
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古代帝王将祖宗神位供奉于太庙,并选取少数王公大臣进行供奉,称为“配享”。
汉代以来更是相沿成制度,例如西汉裴秀、宋代司马光、清代张廷玉等皆“配享”太庙。
这一做法旨在A.强化宗法制度B.彰显皇权权威C.宣扬忠义理念D.体现尊卑有序6.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央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西方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10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
第10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 社会主义革命
历史
01
考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02
考点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03
典题引领 知能提升
04
课后达标检测
考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b) (1)社会条件: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弊端逐渐 暴露(经济危机、阶级矛盾)。 (2)阶级条件:英法德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探究点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 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 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共产党宣言》 探究:(1)史料一中,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看到”和“看不到”的分别是什么? [提示] “看到”资本主义的弊端,“看不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及社会发展规律。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 (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 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 (2)从革命的道路看: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 区”的革命道路。 (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即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紧 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手段夺取政权。
考点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b) 1917 年 11 月 6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狭义的十月革命);11 月 7 日,发表了列宁 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攻打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拉开总攻的序幕,最终推翻 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 年 11 月 7 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 列宁起草的《__告__工__人__、__士__兵__和__农__民__书__》,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 埃,并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热点练4 改革开放,强国之策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点4 改革开放,强国之策【热点聚焦】历史大潮,风云激荡。
如果说中国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气势恢宏的鸿篇巨制,那么对外开放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这既是历史足音的回荡,又是新时代开放的宣言。
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显示出中国将站在新起点上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21世纪,中国提出两个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拓展发展空间、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知识整合】一、改革开放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2.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原因(1)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压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内容(1)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发展过程②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发展了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实质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重心转向城市)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基本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内容(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四 专题闯关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闯关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某某模拟)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
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
材料说明(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答案 B 清朝时,汉人与满人权力并不平衡,A项错误;从军机大臣及章京中汉人的人数可知汉人可以进入中央政府核心,B项正确;军机处的建立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但这并非材料主旨,C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
2.(2019某某某某模拟)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
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中央官署答案 C 依据材料中“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和“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可知,清朝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故选C项。
3.(2018某某某某模拟)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
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
这一官职的设置( )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答案 D 根据材料中“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可知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朝之前就已有地方监察体制,例如西汉的刺史,宋代的通判,所以说“开启”不正确,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察院设于明洪武十五年,是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的,主要监督地方官员,故C项错误;明太祖废丞相后,六部直属皇帝,皇权加强,而监察官是为皇权服务的,这一官职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模块四 世界现代篇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限时:60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某某二模)“帝国主义”可泛指一定国家、民族对外扩X,并对别的国家、民族建立政治、经济、文化控制的政策、主X或活动。
但“帝国主义”一词是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才确立其经典含义的。
以下符合“帝国主义”经典含义的是( )A.鸦片战争B.英法的殖民战争C.杜鲁门主义D.荷兰殖民者占领某某答案 C “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才确立的。
杜鲁门主义是1947年公开反苏、反共的纲领,符合“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故选C项。
其他三项均发生在垄断组织出现之前,不符合“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
2.(2019某某某某二模)1947年6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参加工会,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集体谈判和共产党员担任工会领导职务;规定工会罢工前须先发通知并静候政府调查。
罗斯福新政以来工人的权利被剥夺殆尽。
这一法案( )A.表明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B.意在消除罗斯福新政的影响C.导致美国工人运动持续低迷D.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答案 D 1947年6月,杜鲁门主义已经出台,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从材料信息看,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权利,这一法案显然是受到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即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故选D项。
3.(2019某某某某一调)20世纪5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在一系列黑人诉讼案中,否定了种族隔离制度,并强调“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
美国此举意在( )A.巩固殖民统治B.缓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C.提升国际形象D.遏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最高法院认为,美国要想充当世界领袖就必须要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即美国最高法院否定种族隔离制度意在提升国际形象,故选C项。
专题四+西方的文官制度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3)1855年:文官委员会;书面考试制度
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 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 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 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 候选人进行考试
(4)1870年:最终确立
◎格拉斯顿
文官制度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出现?
(1)18世纪初:初现 限制王权任免官吏 (2)19世纪初:两官分途 (3)1855年:文官委员会;书面考试制度 (4)1870年:最终确立
政党分肥制时期(1729-1833)
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以任命高级官员,还可 以在国家授权下任命中下级官员。
——《美国1787年宪法》
两党竞选获胜后都将政府官职分给自己的亲信。
1881年因分官不均美国总统加菲尔徳被杀
文官制度完善(1833-至今)
1883年议员彭德尔顿提出以英国文官制度为蓝本,结合美国自身特点的文官制度 法案,打破了政党分肥原则,逐步形成了以考绩制为基础的文官任用原则,1883 年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标志着美国文官制度的正式建立。
2.影响:阅读P37“探究与拓展”进行分析 本质:为资产阶级服务 (2)消极影响 材料:……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 这支官 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 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 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 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 “公” 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 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 的传播者。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厦门市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注意:试卷由选择题(满分48分)和非选择题(满分52分)组成,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学者研究,“殷”本义指病势沉重,卜辞中商人自称其国号为“商”“大邑商”“天邑商”,未见“殷”之称,以殷称商源自西周。
据此研究,周人以殷称商()A.推动了武王伐纣的成功B.有利于笼络殷商部族遗民C.意在利用神权强化王权D.旨在塑造自身政权合法性2.据载,两汉皇帝赐予“三老”丝帛三十余次,向地方长吏、孝悌、力田、贞妇等群体“赐帛”也很频繁。
这反映出汉代()A.着力发展纺织工艺B.中央集权体制空前强化C.注重加强社会治理D.儒学正统地位重新确立3.据统计,唐代宰相中,边疆各族成员占很大比例,仅鲜卑后裔和鲜卑化汉人就有30余位。
这可以说明唐朝()A.考试制度的严密性B.社会流动的频繁性C.国家政权的包容性D.对外政策的开放性4.两宋时期,福建祠堂门楣上多悬有“开闽传芳”“京兆传芳”“颍川衍派”“陇西衍派”等匾额,并传承至今。
此类匾额()“开闽传芳”匾额A.促进了宗法制度的发展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见证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5.乾隆时期,清廷大力开发滇铜黔铅,鼓铸大量优质铜钱,以致民间交易多有弃用白银而行用制钱的现象。
清廷此举旨在()A.减轻农民负担B.推进改土归流C.加强经济集权D.扭转外贸颓势6.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关于铁路兴修的两则言论,两者都()直隶提督刘铭传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
户科给事中洪良品等今修铁路,必先平治道涂,铲尽险阻,一旦海口有变,侥幸登陆,炮车所指,略无阻碍……虽有百利不能偿此一害。
A.主张自建铁路B.提倡学习西方C.呼吁挽回利权D.关注国家安全7.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知识界爆发了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及社会史的论战。
2024届房山区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届房山区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京城区某街道里有一老路牌,外文是RUEHART,此路牌设立的时间应该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八国联军占领时期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2.以下史实和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B.BC.CD.D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入幕洋务企业机构、任职海关等涉外机构成为上海士人竞相角逐的职业;甲午战后,“舍儒而商”成为沪上和江南士人的新风尚。
这反映了A.儒家的义利观念被士人抛弃B.科举取士不合时宜C.经济变动引发价值观念变化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4.恩格斯在晚年不但高度评价了股份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还认为它是从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过渡的模式。
这反映出恩格斯A.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我反思B.放弃了“暴力革命”的理论C.借鉴资本主义私有制模式D.认同资本主义运行模式5.唐政府在851年曾经颁布法令,要求各地恢复原来的宫设市场,在过去不设官市的地方取缔所有市场。
这一法令只实行了两年就停止了。
这反映出当时A.中央集权制度走向没落B.坊市制度彻底打破C.皇帝的权威受到了挑战D.商品经济不断发展6.1796年,华盛顿在告别辞中提到:“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
2024届天津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024届高三年级历史模拟(四)一、选择题(45分)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考古发现,后岗三叠层的下层是以红陶和少量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中层是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遗存,上层是以灰陶和绳纹陶为代表的商代晚期文化遗存。
这一发现说明A.中华文明发展延绵B.商代晚期阶级产生C.东方文明领先世界D.石器时代文化多元2.据记载,贞观年间,李世民联合朝臣对旧律作了重大修改,较之隋律“降大辟(死刑)为派者九十二”,“减流入徒者七十一条。
……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
李世民此举A.消解了社会矛盾B.加强了君主专制C.完善了中华法系D.蕴含了德治理念3.据元朝《元统元年进士录》记载,蒙古人进士25人,其家族中蒙汉通婚者20人;回人进士12人,其家族中回汉通婚者7人;畏兀儿人进士5人,其家族中与汉人通婚者4人;西夏遗民唐兀进士7人,其家族中与汉人通婚者7人。
该数据可用于说明当时A.和亲现象在各民族中盛行B.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C.全面推行各民族平等政策D.民族交融促进民族文化发展4.明代内阁虽有“票拟”权,但面见皇帝的机会不多,故难以理解皇帝的旨意,票拟也往往不合圣意,于是便出现皇帝强制大学士再拟、三拟,甚至“留中不报”“径发中旨”的现象。
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决策权力的转移B.君权的空前强化C.内阁地位的下降D.内阁的非正式性5.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于天津设立津沪电报总局(中国电报总局前身),委派盛宣怀为总办,津沪电线通报后,经营四月,亏损巨大,后转为商办,陆续建成多条干线,并于光绪二十年开始,盈利显著增加。
据此可知,中国电报总局A.为兴办资本主义企业起了示范作用B.以实现自强为基本的目标C.进一步扩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规模D.开启了西方科技的中国化6.20世纪初,公园这一概念首次引入中国,“公园意味着公众所有,大家皆可享用,而花园和园林则蕴涵着它是皇家或私人财产”。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4单元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宋史。
职官志》提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A. 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B. 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C. 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D. 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2、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
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
该材料反映出( ) A.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 B.考试内容在《四书》之内C.宋代开始打破世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D.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公正3、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
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
由此可知当时()A. 边境战乱日趋减少B. 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C. 科举取士日渐盛行D. 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4、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A.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B. 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 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D. 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5、“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又别置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悉隶三司。
”材料表明宋代的中央机构设置()A. 在唐朝的基础上有所精简B. 不再设立宰相这一官职C. 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 分化事权以强化君权6、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
这一改革有助于()A. 加强中央集权B. 提高决策效率C. 加强宰相权力D. 规范政务运作7、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四)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2.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
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从不闻清查一二。
”上述材料() A.丑化了清朝军队B.是家书,无史料价值
C.反证英军纪律严明D.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
4.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5.钱乘旦在国内首先提出的“反现代化”的理论假设,即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价值取向,达到抵制现代化、回归传统社会的目的。
下列事件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B.洋务运动C.百日维新D.辛亥革命
6.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7.“自辛亥革命以后,民主主义成了正统。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C.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8.(2012·海南高考)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
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
”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9.“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虽然中途夭折,但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伐战争“中途夭折”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联合绞杀
B.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理论未贯彻
C.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D.没有组成强大的中国革命联盟
10.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A.开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B.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D.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持久抗战准备
11.近年来,有关部门出版了大量与蒋介石有关的书籍《蒋介石传》、《蒋介石与汪清卫》、《蒋介石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蒋介石日记揭秘》等等,人们认识的蒋介石的形象也从单一走向多元。
其反映的实质是() A.学术研究逐渐走向客观
B.革命史观的消失
C.对曾经的政治领袖好奇
D.两岸关系缓和、国共两党关系改善
12.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
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辫子与历史”
材料一“我(孙中山)剪去一生长成之辫发,往衣服店买得一套最新日本装穿好,……日本自战胜中国后,世人以礼待日人,我扮日人,亦出入相宜也。
若无此举,则不能逃脱数次之危险地位矣。
”——陆文灿《流亡之孙公》材料二12月13日内阁总理袁世凯剪除发辫,以为各界之倡。
——1911年12月17日《大公报》材料三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
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
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
……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剪辫法令材料四1912年2月19日的《申报》载,有一挑水夫尚垂发辫,该兵士迫令剪去,结果发生争吵推拉,挑水夫受伤致死。
山东都督周自济派宣传员到昌邑,宣传新政,劝导剪辫,激起民变,宣传员和无辫者27人被杀。
材料五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
——《狂儒辜鸿铭》问题:
(1)根据材料一,推测孙中山是何时为什么要剪辫子?(4分)
(2)袁世凯公开剪辫子有何政治意图?(4分)
(3)辜鸿铭所言的“心中的辫子”是指什么?(2分)
(4)基于上述材料,你怎样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剪辫子”现象?(10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强调党今后的任务是“要以我们的军队来发展土地革命”。
实现这一斗争策略的具体方针是:第一、要更加注意与资产阶级争领导权;第二、要由下而上地注意争取群众;第三、要在暴动中组织共产党人占多数的、工农民权独裁的临时革命政府。
——瞿秋白“八七会议”上的报告材料二中共中央再次郑重向全国宣言:(1)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斗争。
(2)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3)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统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4)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材料三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主与富强的新中国,并协同英美苏及一切盟邦巩固国际间的持久和平。
我们必须坚持和平、民主、团结,为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1945年8月25日发表的《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材料四中共方面……表示迅速将其所领导下散布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内)各地之部队,由上述地区,逐次撤退,应整编的军队调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的解放区集中。
——《双十协定》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出革命发展的倾向是什么?这种倾向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所强调的中心任务是否脱离了中共“二大”的精神?请说明你的理由。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你能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有何发展方向?说明你的理由。
(6分)
(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的目的。
材料四是如何体现材料三的精神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做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8分)
(4)通过以上材料,你得出的认识是什么?(2分)
答案
1.B2.A3.D4.D5.B6.D7.B8.A9.C10.D
11.A12.B
13.(1)1895年后或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后,出于政治避难需要。
(2)显示拥护共和,示好南方革命党,并给清廷以压力,以便夺取政权。
(3)旧的思想观念或传统观念等。
(4)应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能结合材料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深入分析。
如:
辫发属于身体,其变化反映着政治、生活、观念的变迁,见证着中国近代化艰难的历程。
具体要求:观点准备;史实与材料运用恰当;论证论述充分;组织表达叙述清楚。
14.(1)倾向: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将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
影响:缩小了革命阵营,增加了革命的难度,埋下了“左”倾错误的祸根。
(2)是否脱离:没有。
理由:民族独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之一,是当时最主
要的任务。
方向: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理由:中国共产党能依据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推动革命事业的深入发展。
(3)目的:实现中国的独立、自由、富强;巩固世界的持久和平。
体现:让出八个解放区,收拢整编领导下的军队。
积极影响: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和团结精神,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避免了革命力量的过于分散,为将来的斗争奠定了基础。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己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斗争策略,在斗争
中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