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接一个 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接一个》说课稿
一、理论依据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同时,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教材分析
《一个接一个》是2016年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部分的一课。本单元围绕“心愿”这一主题编排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4篇课文。《一个接一个》是其中的第三课,也是本单元唯一的一首诗歌体裁。
这篇课文是日本作家金子美铃写的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一个儿童的视角,用孩子最本真的语言进行表达,用儿童最自然的语言讲了一个小孩儿无奈又快乐的一天,表现了儿童美好的愿望以及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全诗共四个小节,前三个小节运用反复的表现方法进行表达,每节诗的第一行描写的都是自己快乐的事情;第二行写出了自己无奈的
感受;第三行表达了自己的心愿;第四、五两行,笔锋一转写出自己转变心态继续快乐的良好心态。这三节诗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表达的方式一致,情感起伏一致,语言童趣质朴,是学生体味儿童诗的很好的范例,对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很有帮助。
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任务将贯穿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
三、学情分析
我们来看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优势与劣势。学生喜欢读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这首儿童诗描写了儿童快乐的生活情景,与学生生活情境一致。作品中所描述的内容;人物的喜怒哀乐容易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对于学生体会课文情感,交流自己阅读感受提供了依据。
一年级的学生情绪认知还处于初步的建立阶段,学生的情绪容易时而喜时而悲,如何激发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进行心态调整,让快乐一个接一个的,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从中感受孩子幸福的童年是教学的难点。
本课的体裁属于诗歌,在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上还需教师进一步指导。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分析,本节的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四、教学目标
1、巩固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3、感受诗句中“我”美好的愿望,以及自己做事也应该积极、乐观的心态。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回顾,衔接前课内容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谈话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那个小朋友吗?这个小朋友经历了哪三件事?”学生回顾内容以后,接着带领学生复习词语。这一环节的设计缘由是: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是感性的,识记很快,但不是很扎实。通过课前几分钟的交流汇报,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同时,通过复习词语与朗读课文,巩固了对课文的了解,为下面的阅读理解打好基础。
(二)读懂诗歌,感受美好心愿
本单元围绕“心愿”这一主题编排,同时,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提取文中明显的信息,这一环节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这一环节将通过三个
步骤进行教学并达成情感和训练目标。
1、知“心愿”,提取信息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愿藏于诗歌的前三节诗句之中,学生用自己语言组织起来,并准确表达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设计搭建了语言训练的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取信息。在学生自己朗读思考,指名朗读深入思考的基础
上,教师出示语言训练:
学生根据每一节诗的内容,提取出符合语言训练的信息内容。学生依据诗歌内容应该回答:“玩踩影子时,真快乐!这时听见大人叫我回家,要是能多玩会儿就好了。”“正做好梦时,真快乐!这时听见妈妈叫我起床,要是多睡会儿就好了。“玩跳房子时,真快乐!这时听见上课铃声,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
这一训练内容是对文本信息准确提取的梳理,同时,与诗歌表达的相似性,对于进一步指导诗歌的朗读也做了更好的铺垫。
2、感“心愿”,充分朗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三节诗歌运用了反复的写法,教学时,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一至三小节,同时通过思考问题:“我”有哪些愿望?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帮助学生了解诗歌中小朋友的心愿。教师请学生先读一读第一小节,感受诗中小朋友的心情。并指导朗读第一节的第二和第三行诗。通过教师引读:是呀,正玩得高兴,大人却叫着:“快回家睡觉!”学生接读:“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读出大人焦急、提醒、催促的语气,读出孩子遗憾、惋惜的语气。
在学生读出语气,感受心情的基础上进而提问:诗中的小朋友不高兴了吗?他又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乐观地面对。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
陶。”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师生读、生生读、自己读、男女生读等,相信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会了解人物心中愿望,感受人物心情。
课文前三个小节结构基本相同,第一小节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第二、三小节的学法指导。学生在经历了第一节的学习后,教师逐步放手,通过生生互读,学生自读完成二、三小节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诉“心愿”,拓展延伸
生活中,学生们这样相似的的经历一定也有很多。在课后练习中,编者也提出了这一要求: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在学习了课文一至三小节以后,教师再次呈现训练:语文学科不仅要关注阅读更要关注运用,学生阅读诗歌感受人物的心愿与心情是阅读的理解,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滞于此,还应该为学生搭建运用的平台。课文以诗歌题材呈现,训练的设计也以诗歌的方式呈现,与课文内容和体裁一脉相承,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运用,情感表达,情感提升,朗读水平都可以通过这一拓展得以实现。
(三)总结全文,初建乐观心态
课文内容教学后,教师设计了提问: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生活中你遇到了相似的经历会怎样想?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示,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学生初步感受遇事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要像文中的孩子那样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落实阅读教学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