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2003
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报告-(11815)

. . .3.4旅游规划3.4.1重估巢湖3.4.1.1规划范围界定本规划范围包括两个层次:(1)规划核心层以巢湖780平方公里水域为核心,包括合肥滨湖新区、巢湖市区、庐江县城以及大圩乡、长临河镇、中庙街道、黄麓镇、烔炀镇、中焊镇、柘皋镇、银屏镇、槐林镇、散兵镇、盛桥镇、白山镇、同大镇、三河镇、严店乡等环湖周边乡镇,面积2600平方公里,是环巢湖旅游发展的主体区域(以下统称“巢湖国际旅游度假区”)。
(2)规划联动层以巢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统筹考虑巢湖流域及周边旅游资源状况,范围涵盖合肥市区、肥东县、巢湖市、庐江县、肥西县、长丰县以及周边的和县、含山县、无为县等县市,面积12500平方公里,是环巢湖旅游发展的联动区域(以下统称“泛巢湖”)。
3.4.1.2发展背景解读(1)融入“长三角”——融入、对接、转型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
具体说来,安徽要着力建设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产业集聚基地、劳务输出基地、旅游休闲五大基地。
凭借区位优势和自身发展,2010年合肥被正式吸收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跻身“长三角俱乐部”,为合肥承接产业转移,分享中国最活跃、中国最大城市经济带内群体增长的要素资源和经济机会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为承接旅游业发展,建设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创造了条件。
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将为合肥专业资料.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平台和巨大的客源市场。
在此环境下,合肥应积极发挥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产业体系,提高宣传营销水平,重点培育生态休闲、人文体验、红色旅游等新产品,率先在旅游产业层面实现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积极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结论】新平台,要求合肥融入长三角旅游发展大格局,与沪、宁、杭等旅游名城等高对接,实现合肥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巢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巢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4.07•【字号】皖政秘[2011]105号•【施行日期】2011.04.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巢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皖政秘〔2011〕105号)巢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审批巢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巢政〔2010〕76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巢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强化规划整体控制作用。
三、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适度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保障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民生工程、重要基础设施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用地。
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8943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34658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9745公顷以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少于9745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2509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98.70平方米以内。
四、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统筹和管控。
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合理安排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地,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大型优质商品粮基地建设,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和闲置建设用地清理。
保护环巢湖等重要生态资源,加快推进巢湖综合治理与开发。
合理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加大沿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强沿江湿地、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环巢湖大旅游区开发的战略构想.kdh

[1]王晓文,王焕生.论福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J].福建地理,2003,(1):29 ̄32.[2]张青年,杨云.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1999,(4):405 ̄408.[3]余珊,郑敏雅.发展同安农业生态旅游的若干思路[J].福建地理,2001,(2):46 ̄48.[4]徐颂军,保继刚.广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区域特征[J].经济地理,2001,(3):371 ̄375.[5]杨尚英.关中地区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2):66 ̄67.[6]章家恩.关于农业生态旅游的几点看法[J].农村生态环境,2000,(1):56 ̄59.作者简介:张杰(1966 ̄),女,博士,副教授。
(3006-03-14收稿宿伯杰编辑)应突出地方特色,避免千篇一律,也不宜单纯追求旅游资源的奇趣,盲目培育奇花异草,搜罗奇风异俗。
4.3提高意识,引导农民参与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尚未被公众普遍接受,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认识,同时也要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服务技能,尤其要提高农民的旅游意识。
4.4推动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不应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要本着“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要获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农业生态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资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环巢湖大旅游区开发的战略构想晋秀龙(滁州学院国土信息工程系,安徽滁州239000)摘要:安徽省的旅游业发展较快,皖南、皖北都正在形成各自风格和特色的规模化旅游区域,而具有旅游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的皖中地区,特别是巢湖周边地区却是门前冷落;在分析巢湖旅游资源、区位等的基础上,应对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态势,提出建环巢湖大旅游区的构想,来振兴皖中旅游业,以适应安徽旅游发展的总体需要。
关键词:大旅游区;战略构想;巢湖ThestrategyspeculationoftheareadevelopmentaroundthebigChaohulaketravelJINXiu-long(TheTerriteral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DepartmentofChuzhouUniversity,Chuzhoue239000,China)Abstract:TheindustrydevelopmentoftravelsismorequicklyinAnhui,thesouthandnorthinAnhuiarebecomeingeachlyfromstylewithcharacteristicandscaleturningtraveldistricts,butwithresourcesandenvironmentoftravelintheanhuiofthearea,especiallyChaohulake,it'stouristindustrydevelopmentslower.Thispaperanalyzestravel'sindustryonbasisoftheChaohulaketouristresources,areaandetc.Onfoundationtravelingindustrydevelopmentofsituation,thispaperputforwardbignestlaketosetupthespeculationtravelareas,foradaptingtothetotaldemandthatAnhuitraveldevelop.Keywords:bigtotravelthearea;strategyspeculation;Chaohulake巢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的中部,象一颗“心形”的明珠镶嵌在江淮丘陵之上(见图1)。
合肥市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A3

规划领导组成员组长:雍成瀚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员:胡正华合肥市建委主任洪家友合肥市旅游局局长江洪肥东县人民政府县长高国忠合肥市规划局总工程师杨云肥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唐德鹏合肥市旅游局副局长李乔生肥东县旅游局局长张永红肥东县六家畈镇镇长规划顾问组成员顾问:陈田中国科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张捷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博士周建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旅游规划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冯学钢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规划编制组成员组长:陆林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副组长:章锦河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硕导、副教授、博士陈浩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成员:凌善金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唐建江合肥市旅游局计财处处长王鹏贤肥东县旅游局副局长卢松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杨效忠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杨钊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杨兴柱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操文斌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余凤龙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朱桃杏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郑嬗婷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朱晶晶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黄亮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讲师、硕士刘屹松芜湖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孔昭勤肥东县六家畈镇土地管理所所长朱善荣合肥市旅游局计财处粱海琳肥东县旅游局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规划目的 (1)第二条规划范围 (1)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1)第四条规划原则 (1)第五条规划依据 (1)第六条规划阶段的划分 (1)第二章旅游区总体定位 (1)第七条旅游区性质 (1)第八条旅游功能定位 (1)第九条旅游形象定位 (2)第十条旅游市场定位 (2)第十一条旅游产品定位 (3)第三章旅游发展战略 (3)第十二条旅游发展战略目标 (3)第十三条旅游发展战略步骤 (3)第十四条旅游发展战略措施 (4)第四章旅游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4)第十五条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4)第十六条旅游功能区设计 (4)第十七条度假区的空间拓展 (5)第十八条旅游景观空间布局 (6)第十九条生态系统布局 (6)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与重点项目策划 (6)第二十条旅游重点建设项目规划 (6)第二十一条旅游经营项目 (10)第二十二条动态项目策划 (10)第二十三条旅游重点项目投资估算与建设时序安排 (10)第二十四条投资效益评估 (11)第六章旅游区解说系统设计 (11)第二十五条解说系统设计的理念、功能和原则 (11)第二十六条旅游区总体解说设计 (11)第七章旅游区形象设计及营销策略 (11)第二十七条旅游形象设计 (11)第二十八条积极推动联合促销 (11)第二十九条创新促销形式 (12)第三十条发挥旅行社促销功能 (12)第三十一条选择好的宣传推广地点 (12)第八章旅游区旅游线路设计 (12)第三十二条旅游线路设计原则 (12)第三十三条旅游线路设计 (12)第九章旅游信息系统规划 (12)第三十四条四顶山旅游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 (12)第三十五条四顶山旅游区旅游信息系统规划 (12)第十章四顶山旅游区基础设施规划 (13)第三十六条交通道路系统规划 (13)第三十七条供水规划 (14)第三十八条排水和污水处理规划 (14)第三十九条电力工程规划 (14)第四十条电信通讯规划 (14)第四十一条环卫工程规划 (14)第十一章旅游区域扩散与居民利益协调 (15)第四十二条旅游区域扩散与旅游城镇化 (15)第四十三条居民概况及对旅游开发的态度调查 (15)第四十四条居民点规划 (15)第四十五条居民利益协调机制 (16)第四十六条居民利益协调的主要策略 (17)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18)第四十七条投资模式的选择 (18)第四十八条招商融资程序 (18)第四十九条度假区管理体制选择 (18)第五十条旅游区常规管理 (19)第五十一条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 (19)第十三章度假区开发的影响评估 (19)第五十二条经济影响 (19)第五十三条环境影响评价及措施 (19)第五十四条社会、文化影响调控 (19)第十四章规划近、中、远期行动计划 (20)第五十五条近期行动计划 (20)第五十六条中、远期行动计划 (20)第十五章附则 (20)第五十七条 (20)第五十八条 (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促进肥东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使项目区居民脱贫致富,实现合肥市旅游业全面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合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doc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巢湖市城乡规划局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草案摘要)一、规划概述(一)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近期至年,中期至年,远期至年。
(二)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规划近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中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期末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三)城市性质皖江北岸核心城市,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以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滨湖宜居城市。
(四)城市职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之一;皖江北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和休闲旅游服务中心;市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五)城市规模规划近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中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期末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城乡统筹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为指导,制定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措施和目标,努力实现经济实力雄厚、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大项目为突破口,增强县域农村经济的内在活力,推动县域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和小城镇发展。
促进市域城镇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重点城镇的建设,增强城镇辐射力和吸引力。
积极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的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的蔓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
综合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制定“巢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指标体系”,为巢湖市城乡经济社会及城镇现代化建设提供“量化目标”指引。
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报告

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报告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报告一、背景环巢湖是中国安徽省一个著名的天然湖泊,位于县城的东北部,距离合肥市中心仅50公里。
该湖面积为107.3平方公里,最深处达25米,是中国南方地区面积最大、水质最好的淡水湖之一,也是国家级风景区。
在过去几年中,由于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环巢湖旅游业也迅速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
然而,尽管环巢湖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巢湖旅游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充分、营销策略不够优化、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环巢湖的旅游资源优势,提升旅游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旅游发展规划。
二、目的这份报告旨在制定一个详细的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为未来十年内环巢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环巢湖的旅游资源禀赋,规划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环巢湖旅游,并增加游客的滞留时间和旅游消费。
2.建立健全的旅游产业体系,包括旅游企业的管理与培训、旅游政策导向与协调、旅游产品的创新与营销、旅游服务的提升等,以提高环巢湖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3.加强环保和文化保护,保护环巢湖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并将其融入旅游业的开发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品牌。
4.培育环巢湖旅游业的增长动力,鼓励旅游企业创新,吸引更多的投资,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三、实施内容1.环巢湖自驾游线路的规划关键内容包括:① 线路设计,力求让旅游者得到全面的游玩体验;② 路线指引,旅游者可以在指定的方式下探索该区域;③ 行程计划,包括时间、路程、景点、餐饮安排等。
2.环巢湖与周边旅游资源的整合关键内容包括:① 与4A、5A级景区合作,推出优惠门票并设计精品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② 在县城及周边地区设立旅游门市,销售当地特产和旅游纪念品,为旅游增加收入;③ 与众多旅行社进行合作,以组团形式为旅游者提供优惠服务。
《合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doc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巢湖市城乡规划局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草案摘要)一、规划概述(一)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近期至年,中期至年,远期至年。
(二)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规划近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中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期末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三)城市性质皖江北岸核心城市,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以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滨湖宜居城市。
(四)城市职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之一;皖江北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和休闲旅游服务中心;市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五)城市规模规划近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中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期末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城乡统筹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为指导,制定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措施和目标,努力实现经济实力雄厚、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大项目为突破口,增强县域农村经济的内在活力,推动县域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和小城镇发展。
促进市域城镇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重点城镇的建设,增强城镇辐射力和吸引力。
积极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的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的蔓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
综合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制定“巢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指标体系”,为巢湖市城乡经济社会及城镇现代化建设提供“量化目标”指引。
论合肥环巢湖地区旅游与文化发展建设战略规划2

论合肥环巢湖地区旅游与文化发展建设战略规划2论合肥环巢湖旅游发展建设战略规划【摘要】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合肥市城市建设效果显著,但城市的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合肥靠近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发展环巢湖旅游与文化建设势在必然,对于合肥城市总体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巢湖地区生态保护旅游资源空间布局战略目标【引言】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被列为全国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山水秀丽,周边还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发展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基础。
近几年来,巢湖周围的旅游业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低水平的初级阶段,加快发展环巢湖旅游业是当务之急。
为此,对环巢湖旅游资源作出适宜性评价,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制定开发战略是合肥、巢湖两市联手开发环巢湖旅游面临的重大课题,也对加快合肥、巢湖两市及周边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安徽经济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一、环巢湖旅游背景及基础1.城市旅游发展背景伴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休闲时间的增多。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旅游局确定旅游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后,又引发我国旅游业的第三次高速发展,全国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明确旅游业的重要产业地位和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旅游业被列为新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合肥,一座绿水绕城而令人自豪的城市,近几年日新月异的大发展更是增添了城市的优越感。
今天,新机遇、新起点和新使命让我们对未来的新合肥充满期待。
作为长三角门户型交通枢纽城市、水绿交融的历史名城和唯一拥有大湖的省会都市,我们对合肥的期待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第四极和生态宜居的大湖名城。
2.环巢湖旅游发展基础环巢湖旅游开发依托的基础主要是自身的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及经过20多年的开发和发展所形成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基础设施等。
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共17页文档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环巢湖规划旅游路线

�假度墅别村乡展开撑支为群墅别的湖巢环以�假度墅别◆ �假度林森展开村假度山蓬紫、山屏银、庵东、山龟、山顶四�假度林森◆ �假度上水发开湖山岱、山蓬紫、库水山屏银、渠河的通相及湖巢以�假度水滨◆ 品产游旅假度)3( 。闲休趣渔主为区钓垂山顶四、山姥、场渔镇临长是别特�殖养产水区圩多众以�闲休业渔◆ �游旅乐娱闲休园公野郊的题主为园公野郊山顶四、地基游旅城义以�闲休园公◆ �游旅闲休化文的主为风遗、俗民镇古等兵散湖巢以发开�闲休上水◆ 品产游旅闲休)2( 。游光观化文史历展开可等馆物博、葬墓古、胜名史历等岭歌楚 兵散、镇河三、庙中合结�水出国古、争相汉楚、立鼎国三、尾楚头吴带地湖巢环�光观迹古史历◆ �材题好的游旅光观展开是等居故 、乡侨�国邦吴、宁振杨有现�军将三有近�章鸿李、公包有古�多众人名湖巢环�光观化文人名◆ �处去好的光观人市城末周为作可区光观业农态生麓黄岸北湖巢 、园光观业农技科高乡圩大是别特�象对的光观是就身本作耕业农区圩�别特貌地区圩�光观业农◆ �游光观水山的主 为等岛造人及以库水、渠支、河淝南、水湖巢以�庵东、山龟、山顶四、山孤、山姥以�光观水山◆ 。一之施措 的能职市城代现善完�量质活 生闲休民居围周高提是也�一之向方要主的发开品产游 旅其是品产游旅光观�处去想理的闲休目假节民 居市城是�富丰源资游旅光观等情风 俗民、迹古化文、光风水山湖巢环。一之容内要主的游旅内国为成 已游旅闲休、光观 型郊城末周。出突位地中动活游旅内国国我在�目项游旅的统传种一是游旅光观 品产游旅光观)1( 。品产游旅列系等庆节、学修、身健、展会务商、闲休、假度 、光观成形�)等会庙、节丹牡屏银(章文庆节做、)园范示技科高业农(章文技科做、)洞中岛山姥、洞人仙 、洞薇紫(章文”洞“做、)区态生湖环(章文态生做、)山蛇、山龟、山顶四、山壶茶(章文山做、)军将三 、宁振杨、章鸿李、公包(章文人名做、)葬墓古、址遗古、国巢古、国三、汉楚(章文古做、)水库河、水 泉温、水湖巢(章文水做�则原的”合结相色特与规常、新创与造改�合结区点�合结今古“持坚时同 计设品产游旅湖巢环.3 )泉温浴旁林侣情、情风觅中园态生(泉温池汤金◆ )地游旅态生�堂天物动生野�地湿态生(地湿林槐◆ )路末途穷王霸叹�调古、曲古听(歌楚兵散◆ )中此在尽趣水�近贴然自与文人(园乐上水◆ )一第北江�界世下地�折曲蜒蜿(洞薇紫◆ )韵情有别�舟荡上水�水绿山青(库水山屏银◆ )天洞有别�透深洞古(洞人仙山屏银◆ )吧氧然天�假度林森�光观上湖(园公林森庵东◆ )闲休养疗(泉温汤半◆
浅谈环巢湖旅游资源的新开发

浅谈环巢湖旅游资源的新开发摘要:新一轮的区划调整为环巢湖地区的旅游开发打开了新局面,至今沿线开发进行得如火如荼,文章现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整合、生态修复等方面来梳理这两年多相关的开发动态,然后深入分析、探讨环巢湖旅游崛起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环巢湖;旅游资源开发长期以来,以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两山一湖”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一直是安徽省旅游业的重要支撑,如今在新一轮区划调整下,如果环巢湖旅游经济圈能顺势而起,势必打破省域旅游发展失衡的局面,增强合肥作为区域旅游中心的辐射功能,确立皖中旅游版块的新形象。
1 新形势下的环巢湖旅游开发回顾对旅游资源的种种研究和探讨,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它的开发利用上来。
区划调整前,环巢湖旅游资源的开发处于滞后状态:首先,巢湖生态条件本来是五大淡水湖中保持最好的一个,但从沿岸单体资源看,除了中庙、姥山、半汤、三河镇等经过初级开发,其它地方的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直接削弱了旅游对经济的贡献度。
其次,区域旅游资源缺乏整合,主体不突出,品牌不响亮,例如半汤温泉的产权零散,配套参差不齐,文化底蕴薄弱,除了泡澡,游客购物、休闲娱乐的选择有限。
再者,区域协调机制有待创新,加之基础设施薄弱、市场规模有限等因素,导致旅游资源价值难以有效发挥。
据张珵2010年数据分析,48%客源来自合肥经济圈,37%来源江浙沪,18%为周边的湖南、湖北等其他地区,境外游客只有7%。
旅游资源开发的本质是创新,区划调整后,环巢湖旅游开发在创新中不断提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巢湖旅游,需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先导。
环巢湖沿岸区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43个,主要集中在环湖旅游大道、景区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景区道路及绿化、自驾游营地、农家乐星级改造、湿地观景平台及配套建设、停车场、码头)、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景点“串联”交通4大类。
截至2013年9月底,63%的项目(环湖北岸)已完工或相继开放,剩余37%(南岸)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纲要2002020-用户登陆

前言巢湖风景名胜区于2002年5月被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原申报的风景名胜区范围只包含在原巢湖地区辖区范围内。
随着2004年安徽省政府提出“环巢湖旅游开发”概念,合肥市也相应将沿巢湖湖岸的滨湖地带划入巢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并成立合肥市巢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巢湖市巢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现巢湖风景名胜区范围涉及合肥、巢湖两市、五区县、数十个的乡镇街道的特大型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根据《建设部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建【2000】94号)的精神,巢湖风景名胜区需进行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受合肥市巢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巢湖市巢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共同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承担了《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6-2020》的编制工作。
联合规划组于2005年4月正式进行现场踏勘,期间多次与安徽省建设厅、合肥市、巢湖市有关部门以及两市巢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进行沟通与交流,于2005年10月完成《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的编制工作,并于2005年底向合肥市、巢湖市政府汇报并得到认可。
经过进一步对纲要成果的深化与完善,期间多次与安徽省建设厅、两市巢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进行深入交流,最终于2006年12月完成方案成果,提交专家组评审。
规划工作分为两个部分,由两个规划编制单位分别负责制定。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内容为:规划说明书中第二章《现状概况与特殊性分析》第八节至第九节、第三章《巢湖风景区的区域统筹与联动》、第四章《规划总则》、第五章《范围与性质》、第七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第八章《规划结构与总体布局》、第九章《保护培育规划》、第十一章《风景游赏规划》、第十二章《游览设施规划》。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内容为: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二章《现状概况与特殊性分析》第一节至第七节、第六章《风景资源评价》、第十章《典型景观规划》、第十三章《综合交通规划》、第十四章《基础工程设施规划》、第十五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十六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十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十八章《近期保护与发展规划》、第十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

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旅游局文件关于印发《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的通知合肥市、巢湖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省旅游局主持编制的《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根据专家评审和部门意见修改补充完善。
受省政府委托,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环巢湖旅游开发有利于加强旅游资源整合,改善我省旅游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是推进全省“861行动计划、建设“八大基地”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合肥、巢湖两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合肥市、巢湖市及各有关县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依据《规划》,抓紧制定本地本部门的实施意见,并与即将开始编制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
要加大环巢湖旅游开发的宣传力度,为兴施((规划))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环巢湖旅游开发建设。
2004年9月25日前言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合肥、巢湖两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合巢旅游联动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联动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日趋成熟。
2003年3月22日,合肥市与包括巢湖市在内的周边城市初步达成了联手开发区域旅游的协议:其次,以交通建设为基础,围绕环巢湖旅游的公路网及南淝河水上旅游线路工作已经启动a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指示,在省旅游局的牵头组织和具体指导下,受合肥市旅游局、巢湖市旅游局的委托,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承担《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的编制任务。
本次规划编制工作得到省旅游局、省建设厅及合肥市、巢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在规划调研阶段,省旅游局多次牵头召集两市旅游局和规划编制单位就规划范围及编制内容、文本、框架、图纸等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并提出许多好的思路和指导性意见,在此基础上,我院和两市旅游局通力合作,在充分借鉴和吸取国内外滨湖地区旅游开发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区域性旅游规划理念,于2003年5月中旬编制完成规划方案(初稿)。
环巢湖旅游大道规划(黄麓镇)

黄麓镇据世界旅游组织(WT0)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
要使这一预测结果变为现实,中国必将建设大量的旅游精品工程及其相应的支持体系,环巢湖旅游带应当争取成为国家旅游精品工程的荟萃和先导示范区。
但是,目前环巢湖带旅游产品仍以传统的观光旅游景点为主体,且观光旅游深度开发不够,非观光型(如度假型、商务型、会议型、文化型等)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市场(尤其是海外旅游市场)份额太小。
因此,应该积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强旅游深度开发,努力把环巢湖带建成21世纪中国旅游精品工程荟萃区。
环巢湖旅游大道指的是环绕巢湖一周,串起沿途旅游风景区和城市的公路。
环巢湖旅游大道总长154.041公里,这条大道从巢湖东岸的巢湖市区湖光路起,沿着湖北面堤岸一直向西,经过中庙,穿过滨湖新区,再向南,经过肥西,过了三河、庐江,再利用湖南岸的现有316省道改造,再回到巢湖市湖光路,形成一个围着湖的“心”形道路。
环巢湖旅游大道不仅是一条普通的公路,而且还将是巢湖的生态防洪大堤和沿线旅游连接线。
无论是道路、桥梁,还是沿途的观光农业、特色古镇,环巢湖旅游大道处处透露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环巢湖生态示范区的一条“金项圈”。
作为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巢湖旅游大道将建成兼顾生态、环保、防洪、旅游、交通等众多功能的精品道路,成为一条生态旅游大道。
环巢湖大道将合肥到巢湖城区、庐江城区的距离缩短到40分钟车程以内,可以有效推进“城湖共生、重点开发、以点串线、整体推进”的环巢湖综合治理开发利用战略。
环巢湖旅游大道上,还将建设四座大桥,自北向南分别是派河大桥、杭埠河大桥、白石天河大桥和兆河大桥。
目前,派河大桥和白石天河大桥已经开工建设,杭埠河大桥和兆河大桥已经开工建设。
这四座桥梁,不会降低所跨河流的通航标准,而且各具造型,将成为环巢湖大道上的四道“彩虹”。
环巢湖大道滨湖新区段根据计划,今年国庆环巢湖旅游大道有望全线通车,届时合肥市民可自驾环巢湖跑一圈。
环巢湖风景区规划

风景区范围 核心景区范围
三河古镇旅 游服务中心
旅游镇
滨湖带旅游资源
环巢湖旅游开发首位依托的旅游资源就是分布在巢湖四周2公里左右半径范 围内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辐射圈旅游资源(或称“可依托资源”)
一个景区或景带的开发也离不开外围旅游资源和景点的衬托,巢湖位居皖中,
周围可依托的资源和景点众多
⑴合肥都市旅游区
肆 环巢湖旅游开发战略
从“141”到“1331”
第一个“1”是指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升级和疏解工业,提升综合服务 水平,大力改善宜居和创业环境。“3”是指创新发展巢湖、庐江和长 丰三个城区,其中,特色发展巢湖城区,控制规模、提高档次、纯化 功能、突出旅游度假。
提出环巢湖地区大湖风光悠旷,温泉资源优质,皖韵村庄独特,可以通 过功能和空间的创新利用,构筑“两城映十镇”旅游新格局。
陆
看法与总结
环巢湖旅游开发的看法
A、 加强合肥与巢湖的联系,整合资源,促进大合肥的发展, 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的产业。 B、 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就目前来说,环巢湖风景区开发 利用远远不够,内涵不足,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不够,在安 徽省内都没有很大的知名度,可见,知名度有待提高。
C、 完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未来的环巢湖将会接待更多 的游客,需要完善一些基础设施(像酒店、山庄、运动等设 施)。许多项目的征地和旅游开发的过度都会破坏原有的生态 环境,在环巢湖风景区规划中着重考虑。做好水污染防治尤为 重要。
整体生态环境优良
民俗文化气息浓厚
贰 叁
环巢湖主要旅游资源
主要旅游资源
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龟山、半汤镇、紫薇洞、王乔洞、银屏 山等 近百个景点组成,集自然景观(湖、 岛、山、洞、泉、溪、林等)和人 文景观(名人故里、古民居、古文化、 传说故事、民俗风情等)于一体,资源 丰富、类型多样,具备开发的良好基 础,可开发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满 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谈安徽省环巢湖旅游经济文化圈“三圈合一”战略

谈安徽省环巢湖旅游经济文化圈“三圈合一”战略作者:张丽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11期张丽随着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安徽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旅游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安徽省着力于开发文化旅游业,成为带动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器。
文化旅游的兴起,促使环巢湖文化圈建立起来,通过与环巢湖旅游实现整合,形成安徽省文化旅游发展态势。
将省会经济圈融入到环巢湖旅游圈和文化圈当中,形成了以合肥市为中心而展开的“三圈合一”的局面。
本论着重探究安徽省环巢湖旅游经济文化圈“三圈合一”战略。
安徽巢湖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在中国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在安徽巢湖都留下了历史的足迹,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关于安徽巢湖的发展模式,“省会经济圈”“环巢湖旅游圈”和“环巢湖文化圈”的发展战略将会对安徽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安徽省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就要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圈合一”战略成为促进安徽省经济、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三圈合一”战略的提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安徽省快速发展起来。
2003年,合肥市与巢湖市以及其他的周边城市签订了联手开发区域旅游的协议,对安徽省的旅游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004年,《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出台,“环巢湖旅游圈”的范围确定下来。
2007年年底,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下来,相应的政策也正式出台。
“环巢湖文化圈”被提出,引起了安徽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8年5月份,“环巢湖文化圈” 这一战略构想正式实施。
二、巢湖旅游经济文化圈的战略地位(一)巢湖旅游经济文化圈带动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三圈合一”促使环巢湖旅游圈、安徽省会经济圈、环巢湖文化圈实现整合,其目的是带动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
“三圈合一”首先是运用地理空间优势,通过实现经济圈、旅游圈和文化圈的整合,将战略实施的方式提炼出来。
“三圈合一”是基于“合芜蚌试验区”的启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起初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安徽经济全面发展,因此将“合芜蚌试验区”融入到安徽省既定的发展战略中。
环巢湖大旅游区开发的战略构想

The s r t g s c l i n ft r a de e o t a e y pe u ato o he a e v l pm e r u nta o nd he bi t g Cha hu l ke t a l o a r ve
a a t g t e tt l e n a h i r v l e e o , d p i t a ma d t t n oh o d h An u a e v l p t d Ke r s b g t a e e a e ; tae y s c lt n C a h a e y wo d - i ot v l ra s tg p u a o ; h o u l r h t r e i k
JN X u in ( 1 T r t a adIfr t nE gneigD pr n o h zo n e i , h zoe2 9 0 ,hn ) I i-o g ’ e ere l n oma o nier eat t f uhuU i r t C uh u 3 0 0 C ia I ir 1 n i n me C v sy
中 图 分 类 号 :F 9 . 529 9
文献标识码 : A
环巢 湖 大 旅 游 区开 发 的战 略 构想
晋 秀龙 (州 院 土 息 程 , 徽 滁 20) 滁学国信工系安 州 30 90
摘要: 安徽 省的旅 游业发展较 快 , 皖南、 北都 正在 形成各 自风格 和特 色的规模化旅 游区域 , 皖 而具有 旅游 资源、 环境和 区位优 势的皖中 地 区, 特别是 巢湖周边地 区却是 门前冷 落; 在分析 巢湖旅 游资源、 区位等的基础上 , 应对 当前旅 游业发展 的态势 , 出建环 巢湖大旅 游 提 区的构想 , 来振兴皖 中旅游业 , 以适应安徽旅游发展 的 总体需要 。
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

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旅游规划重估巢湖规划范围界定本规划范围包括两个层次:(1)规划核心层以巢湖780平方公里水域为核心,包括合肥滨湖新区、巢湖市区、庐江县城以及大圩乡、长临河镇、中庙街道、黄麓镇、烔炀镇、中焊镇、柘皋镇、银屏镇、槐林镇、散兵镇、盛桥镇、白山镇、同大镇、三河镇、严店乡等环湖周边乡镇,面积2600平方公里,是环巢湖旅游发展的主体区域(以下统称“巢湖国际旅游度假区”)。
(2)规划联动层以巢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统筹考虑巢湖流域及周边旅游资源状况,范围涵盖合肥市区、肥东县、巢湖市、庐江县、肥西县、长丰县以及周边的和县、含山县、无为县等县市,面积12500平方公里,是环巢湖旅游发展的联动区域(以下统称“泛巢湖”)。
发展背景解读(1)融入“长三角”——融入、对接、转型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
具体说来,安徽要着力建设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产业集聚基地、劳务输出基地、旅游休闲五大基地。
凭借区位优势和自身发展,2010年合肥被正式吸收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跻身“长三角俱乐部”,为合肥承接产业转移,分享中国最活跃、中国最大城市经济带内群体增长的要素资源和经济机会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为承接旅游业发展,建设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创造了条件。
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将为合肥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平台和巨大的客源市场。
在此环境下,合肥应积极发挥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产业体系,提高宣传营销水平,重点培育生态休闲、人文体验、红色旅游等新产品,率先在旅游产业层面实现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积极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结论】新平台,要求合肥融入长三角旅游发展大格局,与沪、宁、杭等旅游名城等高对接,实现合肥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
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2003

前言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合肥、巢湖两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合巢旅游联动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联动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日趋成熟。
2003年3月22日,合肥市与包括巢湖市在内的周边城市初步达成了联手开发区域旅游的协议:其次,以交通建设为基础,围绕环巢湖旅游的公路网及南淝河水上旅游线路工作已经启动a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指示,在省旅游局的牵头组织和具体指导下,受合肥市旅游局、巢湖市旅游局的委托,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承担《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的编制任务。
本次规划编制工作得到省旅游局、省建设厅及合肥市、巢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在规划调研阶段,省旅游局多次牵头召集两市旅游局和规划编制单位就规划范围及编制内容、文本、框架、图纸等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并提出许多好的思路和指导性意见,在此基础上,我院和两市旅游局通力合作,在充分借鉴和吸取国内外滨湖地区旅游开发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区域性旅游规划理念,于2003年5月中旬编制完成规划方案(初稿)。
5月下旬分别征求了省旅游局、合肥市旅游局、巢湖市旅游局的意见,并于5月26日在省政府召开的合肥、巢湖旅游联动开发工作座谈会作了汇报。
根据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第53号)以及省旅游局“关于合肥、巢湖两市联手开发环巢湖旅游第三次联席会议纪要”,规划编制组进一步深化完善规划方案,于8月上旬形成《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第二稿,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本规划的评审稿。
9月2日,省旅游局在合肥大厦主持召开了《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专家评审会,会议对本规划初步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同意通过评审。
会后根据专家们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形成本规划的正式成果。
根据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局及合肥、巢湖两市人民政府关于本规划报批稿的意见,规划编制组作了进一步完善。
2004年9月25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旅游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合肥市、巢湖市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合肥、巢湖两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合巢旅游联动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联动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日趋成熟。
2003年3月22日,合肥市与包括巢湖市在内的周边城市初步达成了联手开发区域旅游的协议:其次,以交通建设为基础,围绕环巢湖旅游的公路网及南淝河水上旅游线路工作已经启动a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指示,在省旅游局的牵头组织和具体指导下,受合肥市旅游局、巢湖市旅游局的委托,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承担《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的编制任务。
本次规划编制工作得到省旅游局、省建设厅及合肥市、巢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在规划调研阶段,省旅游局多次牵头召集两市旅游局和规划编制单位就规划范围及编制内容、文本、框架、图纸等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并提出许多好的思路和指导性意见,在此基础上,我院和两市旅游局通力合作,在充分借鉴和吸取国内外滨湖地区旅游开发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区域性旅游规划理念,于2003年5月中旬编制完成规划方案(初稿)。
5月下旬分别征求了省旅游局、合肥市旅游局、巢湖市旅游局的意见,并于5月26日在省政府召开的合肥、巢湖旅游联动开发工作座谈会作了汇报。
根据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第53号)以及省旅游局“关于合肥、巢湖两市联手开发环巢湖旅游第三次联席会议纪要”,规划编制组进一步深化完善规划方案,于8月上旬形成《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第二稿,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本规划的评审稿。
9月2日,省旅游局在合肥大厦主持召开了《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专家评审会,会议对本规划初步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同意通过评审。
会后根据专家们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形成本规划的正式成果。
根据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局及合肥、巢湖两市人民政府关于本规划报批稿的意见,规划编制组作了进一步完善。
2004年9月25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旅游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合肥市、巢湖市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实施。
根据省旅游局“关于合肥、巢湖两市联手开发环巢湖旅游的第二次工作会议纪要”,商定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的主要任务和丁作范围如下:1.规划任务对环巢湖滨湖地段的旅游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在省旅游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在合肥、巢湖市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吸取相关规划成果,突破行政区划的约束,针对合肥市、巢湖市制定环巢湖旅游区联手开发战略,重点策划一批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制定联手开发的政策、措施与对策。
2.规划工作范围(1)规划区范围:西以合铜黄高速公路、肥西县界,南以距湖(丰水期)岸线2公里、包括银屏牡丹景区,东以巢湖市区(包括半汤)为界,北含义城、大圩两乡镇,沿湖滨大道2公里以内,规划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
(2)外围资源依托区及辐射点范围:合肥市区、肥东、肥西、庐江(主要是汤池温泉度假区)、无为、含山等旅游资源分布区、点。
第一篇:规划背景篇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产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被列为全国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山水秀丽,周边还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发展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基础。
近几年来,巢湖周围的旅游业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低水平的初级阶段,加快发展环巢湖旅游业是当务之急。
为此,对环巢湖旅游资源作出适宜性评价,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制定开发战略是合肥、巢湖两市联手开发环巢湖旅游面临的重大课题,也对加快合肥、巢湖两市及周边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安徽经济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巢湖旅游开发的宏观背景1.1世界旅游虽遭受曲折,朝阳产业光彩依旧近几年世界经济整体的低迷、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余波、“9.11”事件的直接冲击、全球恐怖的阴影、SARS的肆虐都对旅游产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国外出国旅游人数呈衰减态势。
据法国《费加罗报》最近援引国际劳工局发表的统计报道,过去两年,世界旅游业就业人数减少了660万,每12人中就有1人失去就业岗位。
据该机构的一份报告分析,由于2001年“9.11”事件恐怖主义引起的恐惧情绪,世界经济不景气以及多个地区政局紧张,导致旅游业陷入低谷。
报告预计,今后一两年内,世界旅游业形势仍难以明显好转。
甚至有人认为世界旅游业在2005年之前难以恢复到2000年的水平,旅游行业的发展形势在今后两年中将处于滞缓甚至衰退状态。
但作为“无烟工业”旅游业,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丰富人们的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后都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已经或正在成为许多囡家的经济支柱。
从长远来看,旅游必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旅游这一朝阳产业依然光彩依旧。
1.2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旅游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伴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休闲时间的增多,我国旅游业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得到两大高速阶段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得以凸显。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旅游局确定旅游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后,又引发我国旅游业的第三次高速发展,全国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明确旅游业的重要产业地位和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旅游业被列为新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美国“9 11”事件等恐怖主义引起的国际恐慌情绪带来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减速甚至下滑的背景下,在亚洲乃至世界旅游业不景气的时候,我国借助“黄金周”的推动,正在成为世界公认的旅游“安全岛”,发展势头良好,呈现一枝独秀的发展态势。
世界旅游组织的代表坦言“911”所带来的严峻的国际形势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并不明显。
经国家统计局确认的统计结果表明:2001年,中国旅游业克服了世界经济不景气和“9.11事件”的不利影响,继续取得了骄人业绩。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177.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国内旅游收入达352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旅游业总收入达499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
最新数据显示,2002年外汇203.9亿美元,同比增长14.57%,居世界第5位;国内旅游收入3878亿元,同比增长10.1%;旅游总收入5566亿元,同比增长11.43%。
未来17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将从目前的800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3000美元。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我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旅游目的地。
但在看到乐观的一面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①我国旅游业相对来说比较年轻,总量较国外没有优势,量和质的矛盾明显;②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问题突出,导致旅游行业效益低迷、旅游企业经营困难:③WTO的全面加入,必将迎来激烈的市场竞争;④国际旅游的整体下滑必然给中国旅游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⑤国内旅游单位游客的消费能力还处在初级水平;⑥我国也深受SARS等突发性的灾难事故威胁;总体而言,我国旅游业正处在机遇与挑战的关键口。
1.3安徽旅游成绩斐然,但旅游经济尚需强化安徽省旅游业在经历了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后,旅游经济得到了强化,尤其是以黄山、九华山为代表的皖南旅游正在成为我省的旅游业龙头,与此同时省会合肥和皖中的巢湖旅游也得到很大发展,分别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称号,但就其发展旅游的禀赋和潜力还远远不够。
省政府和合肥、巢湖市政府对该区的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并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加以培育和(1)我省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安徽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发展高度重视,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及时提出抓住新的机遇、冲击旅游强省、建成全国重要的旅游观光休闲基地的发展目标,把旅游业作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各地市县也都很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纷纷编制旅游规划,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初具规模。
目前安徽省凭借地处中西部过渡带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全省发展成“六区一带”的旅游大格局(皖北、皖东、皖西、皖中、皖西南、皖南旅游区,皖江旅游带),尤其是以“两山一湖”为代表的皖南旅游区已成为安徽旅游的龙头,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旅游总收入由1990年占第三产业的的1.4%到1995年的2.5%,再至1998年的14.64%,旅游业已成为我省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0.33%提高到2002年的6.06%;同时对政府税收贡献也呈上升趋势。
全省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旅游产品也逐步适应市场需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景点景区可进入性得以提高;促进了资源与环境保护,带动了城市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旅游业综合功能日益增强。
(2)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①尽管我省已经形成“六区一带”的大格局,但缺乏省域旅游中心城市,不利于全省旅游整体发展,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不强;②“两山一湖”不能完全代表安徽旅游,长江以北缺乏旅游拳头产品,况且安徽旅游产品调整滞后,新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不够;③大多数地区的旅游开发停留在浅层次,缺乏文化内涵和精品意识,在今后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④地方旅游管理体制不畅,亟待整治。
同一旅游景点经常有多个部门管理。
⑤整体旅游开发投入不足,只有少数景点、景区得到全面和深度开发,大部分都急需大量资金的投入。
1.4合巢两市旅游发展概况(1)两市旅游发展初见成效①合肥市旅游业在改革开放后,旅游生产力高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产出水平和产业地位不断提高,旅游产品结构逐步完善,旅游市场日益扩大,产业地位基本确立,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合肥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旅游总收入35.9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市GDP的8.1%。
旅游景点开发取得显著进展,充实改造修复了一批老景点,建成蜀山观光索道、野生动物园、徽园、名人馆等一批新景点,初步形成以市区为核心,包公文化旅游区、环城公园区、蜀山、紫蓬山等旅游区。
还成功举办一些大型节庆活动。
另外结合自身资源和省会的多种中心功能,启动了大型娱乐设施和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高尔夫球场等)。
合肥的旅游接待与服务设施得到快速发展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到2002年,全市就有旅游星级饭店36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家(四星6家,-4 13家);旅行社71家(国际社5家,国内社66家)。
②巢湖市地域广阔,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民俗文化,构成了本地区多样性的旅游资源。
巢湖市区位条件极为优越,地处皖中城市群之中,南临长江,西抱巢湖,四周与滁卅I、合肥、安庆、南京接壤,隔江与马鞍山、芜湖、铜陵三市相望。